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上飞着一朵鱼

下面给大家分享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共含16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上飞着一朵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

篇1: 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

2、了解因特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传输控制协议。

教学建议:因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有条件时可上网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教程:

一、              导入:信息日益增长,计算机网络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的信息交换手段。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就是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使人们的距离小了出现了“地球村”村。

二新授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多台计算机及专用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资源、数据共享

(3)  分布式处理

(二)因特网基础知识

1.  因特网提供的八大服务

(1)       万维网服务(WWW)

(2)       电子邮件(E―mail)

(3)       文件传输(FTP)

(4)       远程登录(Telnet)

(5)       专题讨论(Usenet)

(6)       信息查询服务(Gopher)

(7)       广域信息查询服务(Wais)

(8)       电子公告牌(BBS)

2.  因特网基本术语

(1)TCP/IP   TCP传输控制协议        IP网络互联协议

(2)IP地址和域名   计算机在因特网节点上的地址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用十进点分制如192.168.0.1      10.164.152.5

域名:为便于记忆设有意义的`名称,要提供DNS域名服务系统,实现域名到IP的转换。一般格式:计算机名.组织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如netra.tsinghua.edu.cn   其中netra是计算机名    tsinghua是网络名   edu是组织机构名   cn是最高层域名

再如www.shicun.com   www是计算机名   shicun是组织机构名   com是网络名

3.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宽带

ADSL

ISDN

MODEM

三、全课小结  本节内容讲解了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四、练习与思考

1.  解释计算机网络,主要功能有哪些?

2.  因特网提供哪些主要的信息服务?

3.  解释IP地址和域名。说说IP地址的格式及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关系。

4.  课外阅读:教材82页――84页。

篇2: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读定分数、分数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判断、观察能力。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1张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讲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 “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  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停顿片刻,学生无言以对。)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学生如果已经答出,则说:这位同学学习很认真,已经预习过了。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二分之一的教学 师: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圆纸片,老师就把当成桃子,好不好?(好)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纸片对折,撕成两半)同学们说现在这两半是不是一样多?(一样)   这种分法叫什么分法?(平均分)   好,接下来,大家自己动手把自己手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 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已经能正确地把纸片平均地分成两分了。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向大家说明一下你是怎么分的?(请三位同学上来演示) 三、四分之一的教学 很好,接下来大家看黑板。这个圆现在被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能,表示 )(教师板书 )只有这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吗?(另外三份都可以表示它的)师:好,下面请同学自己分一分,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1/4 ,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请两个小组上来演示)师:这两组的同学大家说做的对不对?  好,那现在老师这里有问题了。那其中的两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2/4)为什么?  (请同学起来回答)其中的三份呢?(3/4)什么意思? 四、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接下来老师给分数的各个部分取个名字。这条横线叫分数线,上面的这些数字叫分子,下面的这些分子叫分母(出示板书)读的时候呢,就读做四分之一,分数线我们读分,四分之一。下面,老师请同学来读读这些数字(1/2、2/4、2/3、4/5) 五、练习(练一练)

篇3:《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9月5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6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把一个多边形分成不同的图形或者是数图形的个数。

教具或学具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

四、总结评价

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板书设计:

课后笔记:

篇4:《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5页例2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具或学具准备:

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教具)

教学过程:

一、直观认识

1.观察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图形分类?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出示例2)

2.学习例2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你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并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小朋友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生活里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到过?

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

交流: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生活里见到的这样的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像这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操作,老师引导,让学生交流围法,老师适当引导(对边的方向、长短完全一样)。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

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交流操作方法,想想平行四边形对边的要求。

4.想想做做第5题

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 页。

板书设计:

课后笔记:

篇5: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方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2、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篇6: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钟面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全部评论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快来抢占沙发吧~

篇7: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达到了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篇8: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第3册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 0 推荐 识字4(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学习儿歌和部分生字   1.(出示课文情境图),蓝蓝的大海上远远地驶来一艘大轮船,快到码头了,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住一个大家伙(出示大铁锚图)用力地抛进岸边的海滩上,船就稳稳地停了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词语铁锚),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2.仔细看一看图,说说铁锚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学生交流,教师随即出示:两个爪,能停船)(指名读,齐读)   3.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出示一半儿歌,教师读),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正确吗?赶快自己先读一读吧!(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4.看到同学们读儿歌读得这么起劲,小花猫也想来凑热闹,它说,小朋友,你们会给我编个像它一样的儿歌吗?谁能帮小猫编儿歌的?   5.(出示全部儿歌)小朋友自由读读这首儿歌,找出读不准的地方。谁来说一说,你哪里读不准,需要请其他小朋友帮助的。(出示“锚、猫、喵喵”)。有很多小朋友都是这几个字音读不准,谁能来帮助他们的?(小老师领读,跟读,齐读)   7.这些字的字音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儿歌可以读得更棒,有没有信心?下面我们来个男女生比赛读,看看是男生读的棒还是女生读得棒。男生和女生都读的那么棒,陈老师不惊想表扬小朋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8.小朋友儿歌读得棒,可小猫说了,这首儿歌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呢!谁可以给儿歌起个名字?(引导学生起“猫和锚”,或“锚”和“猫”。想一想儿歌中出现了哪两种事物。) 9.(出示“猫”和“锚”)“猫和锚”, “锚和猫”,我都分不清哪个是猫,哪个是锚了,你们分得清吗?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对呀,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就是右边都有一个苗字。(出示“苗”)谁能读准这个字?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10.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就是偏旁不同,铁锚是用铁做的,所以是金字旁,教学金字旁;小猫是动物,所以是反犬旁。所以呀,(出示最后两句儿歌):猫和锚,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11.我们连起来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分清“猫”和“锚”哦! 二、初读与“苗”有关的字。   1、其实“苗”字还有许多其他的好朋友呢!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语文书13页里啦,赶快打开书,自己把他们找出来吧!自己读一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时间随机:是否细说每个字的字音) 2.13页中的“苗”的.其他好朋友,我们下节课再来和他们慢慢认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刚刚我们在儿歌中认识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2、想写好本课的生字,最关键的就是要写好“苗”字。谁来说一说,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在你的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写的好的展示) 3、(出示:猫)谁来给小猫找个朋友,给它组个词。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师范写。生描红,临写一个。

篇9: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使用建议

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使用建议

一、关于使用本堂课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

1、《特别的旅行》以地图为线索,将七年级上、下册所学过的部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相册,导入新课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学生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对相关知识可能会有些遗忘。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将部分相关的地图给出,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故知新的机会;另一方面,电子相册的形式相对新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学无定法,如果,有更好的导入新课的方式,实践中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

2、关于稍有深度的小组探究,我们认为应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视频提示;

原因有两个方面:

(1)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讨论、分析问题,如果没有适当的提示,学生如果对问题的把握不好,会比较散乱,学习的效率变得低。

(2)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给写提示很有必要。

3、七嘴八舌谈感受这一环节应该保留。

我们认为这堂课知识的获取对于有一定地理学习经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复杂。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分析小结出我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过实际例子能够说明我的国土辽阔,谈谈国土辽阔有哪些好处,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体会与感受,在老师的组织与拓展下,可以成为再一次沐浴他们内心的素材,自然产生一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

二、关于使用本堂课学生活动方面的建议

1、小组探究1:我国的'纬度位置与其他三个国家的相比有什么优势?

对于这个问题,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难度并不大,可以同桌两个小组讨论就可以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小结就可以了。

2、小组探究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我们认为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该探究活动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学生的讨论、分析、小结能力是个很好的训练。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进行小结。

3、活动: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东西端距离;根据跨纬度计算我国南北距离

我们认为,该活动的目的一方面从学法的角度,应用比例尺、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某地的经纬度这些地理技能学生应当有掌握。让学生通过利用这些基本的技能获取一些地理信息,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很有帮助。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动手计算出东西与南北距离,让学生亲身体会祖国领土的辽阔。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活动尽可能保留并好好开展。

课堂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的同时,也应该多一些研究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而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有所调整,以求达到高效课堂。

篇10: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教案第一课时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教案第一课时

22、空 城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 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 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 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篇11: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具学具

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17页的第3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提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指名回答)(先约分,再做乘法)

提问:这道题中,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请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各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剑简便计算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

全班同学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2题,老师检查巡视。

课上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得数。

五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整理和复习

篇12: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0  ×0 × O×.× × ×× O ×× × | 生:弯 弯  腰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棒)| ×0  ×0 × O×.× × ×× O ×× × | 生:手 拉  手丨捡.出 一个 太丨阳  (你真 棒)| × × × ×0| ×0×.××| ×××| 希望的太 |阳 就是 我| 们(真 棒)| 绿色的长 |河 就是 我| 们(真 棒)| ××× ××| ×0× × × |×.×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漂亮 |亮!(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听 CAI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6 5- | 123 - |432 6|77655 1 3 | 2 - - | (3)2 1- |( 671 -)|(217 )6|(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6 7 6 - | 4 3 26 | 77 65523 |1-- || (3)2 1 - |( 454 -)|(21 7 ) 6|(55) 655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篇13:高中政治历史第一单元第1、2课时笔记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 2070--前 1600 )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 :出现公共权力

2.商朝政治制度(前 1600--前 1046 )

1.内服外服 :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但是控制有限 .

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 .封邦建国 ---西周政治制度(前 1046-- 前 771 )

1、分封制 :

1) .概念: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周王:最高统治 /王都镐京 /都城王畿 /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 /富庶之地 /战略要地 /土地人口物资武装

其他:功臣 .烟亲,殷商降族

3)影响 :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

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

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 礼乐制 :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2课 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 前 221 年)

1) 条件: A. 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C. 经商鞅变法后秦国先后消灭韩 .赵 .魏 .楚 .燕 .齐

二 、 “ 始皇帝 ” 与三公九卿

(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表现: A 皇权至上B 皇位世袭

(2)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废分封,设郡县

(1)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郡丞负责管理

行政和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县尉与郡丞郡尉相同乡吏中“三老.管教化;啬夫,职

听讼,收赋税;游缴,循禁盗贼等基层机构)

( 2)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 :实行 “ 殿最 ” 制,最者受奖赏,殿者要受罚

( 3)秦律 :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四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篇14: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内容:课本2、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并明白其中的算理。(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法  尝试练习法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125×48     11×26+19×26      7.6+5+2.4      13×101

1.53-0.7    8.5-1.31-4.69      362-97         0.65+1.35

一、知识链接:

笔算下面各题:

124×7           23×12           250×8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二页例1,先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1)例1是用哪几种方法解答的?

(2)你能说出每种方法的算理吗?

(3)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试做:你能独立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买5个风筝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3)先把因数0.72(         )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       )100倍,小数末尾的0可以(      )。

(4)试做:25×6                  2.5×6

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

1.我会计算

2.0512.4      2.3

×  4       ×   7          × 1  2

2.读一读,我会列式计算

(1)16个3.4的和是多少?

(2)3.18的15倍是多少?

(3)8个0.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我是计算小能手

30.7×25            1.23 ×8             13.6×13

0.75 ×14          15.8 ×12             0.375×22

五、课后练习,大显身手,我最棒!

(1)3.09 ×4           5.06×11              0.45×108

(2)一个长方形的长8.24米,宽是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3)一个数的10倍比它的本身多7.2米,这个数是多少?

篇15:高中历史政治历程第一单元第3、4课时笔记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 隋唐:三省六部制

( 1)运行机制: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2.宋朝: 分相权: “ 中书门下 ” — -- 行政、枢密院 — 军事、 “ 度支、盐铁、户部 ” —--财政

3. 元朝: 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

二 .选官制度

1、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

隋文帝:开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积极作用: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作用:

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三,监察与谏议

1. 秦朝 “ 三公 ” 之一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2. 汉武帝: A. 中央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地方上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隋唐时期正是形成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4..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5..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啦,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

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

在地方省级机构还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四.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一)西汉:刘邦建立,于公元前 202 年,定都长安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出现郡国并立局面

汉景帝:前 154 年,采纳贾谊、晁错(《削藩策》)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 ①建立中朝(尚书令、侍郎),削弱相权②设置刺史,加强对地

方监察③颁布推恩令(主父偃建议),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制度,剥夺爵位

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出现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局动荡。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 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求得安定,大封节度使,其官位世袭,拥有武装,

最终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2)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十余个政权,称“十国”。

(3)周世宗改革:革新政治、发展经济、严惩贪官、抑制藩镇;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打下基础。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 1) 北宋:赵匡胤建立,于公元 960 年,定都开封(陈桥兵变)

强化集权的措施:

①收精兵。

1)“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枢密院(发兵权)“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权)

——禁军 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②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

措施:宰相权:1.军权——枢密院

2.财政权—— “三司”——“计相”盐 铁,户部,度

3. 设立通判,监督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设立转运使,消除割据的物质基础

弊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意义: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

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

3)影响: 1600 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演变

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

不参与决策。

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 “ 票拟 ” 、 “ 批红 ”

2.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朝建立, 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

议来处理。

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

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

3)影响: A 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 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

C 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篇16: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2课时教案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案 周村区实验中学 韩俊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How oft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熟练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 3.能够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 一,自由对话。 请几组同学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做对话练习。此环节主要是复习前面句型。 二,师生互动和二人小组活动。 借助图片复习词汇junk food ,milk ,fruit, vegetables, exercise, watch TV, read books, play basketball等等。教师与一学生做活动示范: -――How often do you drink milk? ――I drink milk every day. ____Do you like it? ____Yes, it’s good for my healthy. 学生二人一组,选用上面词汇自由问答 .然后请几组同学为全班表演。 三,听力训练。 听录音,圈出你的答案和填空。2a和2b。 四,现场采访。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记者,一人扮Katrina或Bill,进行问答。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I exercise every day. ____And how often do you eat fruit? ____I eat fruit…. 请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五,阅读训练。 阅读Katrina 给笔友的信,回答5个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汇: eating habits try to do of course look after make a big difference grade 六,写作训练 读Paul 的信,模仿3a的内容填空。 七,调查报告。 让学生4人一组完成95页的Additional material for Unit 8。学生互相询问同伴的生活习惯,并做好记录。 八,作业 根据3a和3b 提供的`材料和模式,以My eating habits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动词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 的用法。 2,能够想象和描述他人的日常生活。 3,能够给自己安排健康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几个同学口头讲述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他同学评出“Who is the healthiest?。此环节是复习和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二、词汇学习 让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并造句,掌握 help make want exercise try的用法。 三、猜名人 两人一组。确定一位中国名人,想象一下他每天做的事,口头描述一下,让对方猜测你说的是谁。注意用上某些频度副词。 四、思考与讨论 4人小组讨论一下How to be healthy?或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五、作业 1、给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的日常生活计划。 2、调查一位名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写下来。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爸爸妈妈》第一课时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四季》第一课时教案

基础训练6 第一课时

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4章 因特网使用初步第一课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