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ilettante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ilettant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篇1: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本文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通过对过渡带生态环境进行时空分析与生态安全分析,计算得出了该绿洲生态环境安全程度的定量结果和生态环境演变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分析及评价了研究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演变趋势,进一步提出了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思路和利用遥感数据对其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的简单方法.

作 者: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克力木・买买提 阿布都热和曼 瓦哈甫 何秉宇 阿不都海力力 Tashpolat・Tiyip Kerimjan・Muhammad Abdurahman Wahap・halik HE Bing-yu Abduhelil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9(3)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3S技术   绿洲-荒漠过渡带   生态环境安全   预警系统  

篇2:绿洲与荒漠过渡带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绿洲与荒漠过渡带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利用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南麓山前绿洲轮台、过渡带肖塘气象站1992-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绿洲与过渡带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肖塘过渡带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分别低于轮台绿洲;而蒸发量、年平均风速则大于轮台绿洲.

作 者:韩艳 万年庆 何青 HAN Yan WAN Nian-qing HE Qing  作者单位:韩艳,HAN Yan(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

万年庆,WAN Nian-qing(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河南,郑州,450046)

何青,HE Qing(中国气象局鸟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刊 名:许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8(5) 分类号:P941.37 关键词:绿洲   过渡带   气候特征  

篇3: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叉毛蓬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叉毛蓬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研究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叉毛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运用ORIGIN软件,对叉毛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叉毛蓬种群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P=98.7%).亚种群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中的钠离子、氯离子含量显著负相关(P=0.042、P=0.040 8);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电导率、含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多态位点比率(P)与土壤中的全钾含量显著相关(P=0.011),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指数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3 0、P=0.001 5),与全磷、全氮负相关,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叉毛蓬为旱生植物,利用有限的水分就可以完成生活史,水分没有成为一种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氯盐在维持叉毛蓬亚种群遗传多样性方面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与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的限制性因子,对叉毛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选择压力;同时处于贫瘠土壤上的叉毛蓬机体能够更加完全地利用土壤中的限制性养分,与土壤养分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另外,用随机引物检测到的叉毛蓬种群77个位点中有11个位点的基因频率与过渡带土壤因子存在着显著相关,表明这些位点对土壤因子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新疆阜康地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中叉毛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性可能是亚种群对所处微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作 者:王�t玲 毕润成 闫桂琴 赵桂仿 WANG Yi-ling BI Run-cheng YAN Gui-qin ZHAO Gui-fang  作者单位:王�t玲,WANG Yi-ling(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毕润成,闫桂琴,BI Run-cheng,YAN Gui-qin(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赵桂仿,ZHAO Gui-fang(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

刊 名:西北植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年,卷(期): 26(6) 分类号:Q949.745.1 关键词:叉毛蓬   遗传多样性   土壤因子   回归分析   新疆阜康  

篇4:基于3S技术的民族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

基于3S技术的民族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

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民族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分析了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特征、信息源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中的尺度问题.总结了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分析在民族地区的景观格局与过程、景观动态与空间模拟、景观分类与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民族地区的景观生态研究应重视空问信息的处理和民族生态环境特色.

作 者:郭泺 薛达元 冯金朝 GUO Luo XUE Da-yuan FENG Jin-chao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8(3) 分类号:Q149 关键词:民族地区   景观生态   3S技术  

篇5:基于3S技术的生态旅游研究与应用

基于3S技术的生态旅游研究与应用

将3S技术应用于生态旅游,必将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技术.就3S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 者:陈俊林 CHEN Jun-lin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刊 名:河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3(4)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旅游   3S技术   研究   应用  

篇6:应用3S技术的二调相关问题研究

应用3S技术的二调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基于参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项目的工作体会,研究探讨了新一轮土地调查中出现的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同时,笔者基于长期的GIS专业知识的积累,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全文是笔者工作体会基础上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王剑勇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国土资源局,浙江台州,310007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7) 分类号:P2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问题分析   解决方法  

篇7: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在西部甘肃张掖典型沙化撂荒地,采用固沙保土有机肥与多年生抗旱固氮牧草植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沙化荒漠地,选用具有抗旱固氮特性的“草原3号杂花小叶苜蓿”条播后,随即喷施“固沙保土有机肥”,可初步形成牧草植被生态系统.

作 者:何秀院 吕永康 何敏 王锐 HE Xiu-yuan LU Yong-kang HE Min WANG Rui  作者单位:何秀院,HE Xiu-yuan(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山西省稷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稷山,043200)

吕永康,何敏,王锐,LU Yong-kang,HE Min,WANG Rui(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8)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沙化荒漠地区   牧草植被   生态环境   重建技术  

篇8: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旨在探索半干旱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生产系统重建与保持的.新技术模式.在西部甘肃张掖典型沙化撂荒地,采用同沙保土有机肥与多年生抗旱固氮牧草植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沙化荒漠地,选用具有上述特性的“草原3号杂花小叶苜蓿”条播后,随即每667 m2喷施50~60倍的具有黏结、吸湿、保水功能的“固沙保土有机肥”溶液6~8 t,同时完成浇水、施肥、铺膜(自然形成的可降解生态地膜)3道工序,基本满足牧草植物发芽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初步形成牧草植被生态系统.

作 者:何秀院 吕永康 何敏 王锐  作者单位:何秀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山西省稷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稷山,043200)

吕永康,何敏,王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 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26(2) 分类号:S7 关键词:沙化荒漠   牧草植被   生态环境   重建技术  

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3S技术的现代城市规划应用研究

3S技术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

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研究论文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基于3S技术的北京市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法研究-以怀柔区试点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