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uang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
文章从城市环境出发,着重对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规划中所涉及的景观生态规划进行论述.同时阐述城市规划中有关景现生态学的`环境规划设计.
作 者:麻琳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农林科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S181 关键词:景观 生态学 城市绿地规划3S技术在哈尔滨市郊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利用哈尔滨市遥感数据资料,在RS、GIS 和GPS技术支持下,获取哈尔滨市郊景观格局现状及哈尔滨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平均斑块面积、景观优势度、平均坡度、平均海拔和破碎度因子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 DEM 模型进行景观生态规划.结果表明,3S技术为典型景观类型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市郊景观类型数据库,并生成景观类型专题图;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空间分布以及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相结合.DEM和遥感影像的叠加,从大尺度上定性刻画市郊的景观生态规划,而景观生态规划和DEM 的'叠加,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市郊的景观结构,为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范文义 龚文峰 刘丹丹 周洪泽 祝宁 FAN Wenyi GONG Wenfeng LIU Dandan ZHOU Hongze ZHU Ning 作者单位:范文义,刘丹丹,周洪泽,祝宁,FAN Wenyi,LIU Dandan,ZHOU Hongze,ZHU Ning(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龚文峰,GONG Wenfeng(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 16(12) 分类号:Q149 关键词:3S技术 景观生态规划 主成分分析 DEM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森林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元胞自动机是有时空特征的`离散型动力学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对于有空间特征的森林空间结构模拟及景观生态规划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运用GIS描述和处理静态空间信息,元胞自动机模型(CA)则为动态的模型,CA与GIS集成将极大促进GIS对森林景观过程的模拟能力.文章论述了用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森林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构想.
作 者:郭红 GUO Hong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哈尔滨,150086 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8(6) 分类号:O313 S718.5 X32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森林景观 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在呼伦贝尔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摘要: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中国保护最好的大草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景观生态规划的角度探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保护与开发之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景观的四个功能出发,即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入手,从宏观出发,由上至下为呼伦贝尔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为北疆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作 者:仇景万 李明品 Qiu Jingwan Li Mingpin 作者单位:仇景万,Qiu Jingwan(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内蒙古,海拉尔,021008)李明品,Li Mingpin(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期 刊: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年,卷(期):, 18(1)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呼伦贝尔 旅游开发 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浮岛技术在后滩公园景观水系中的应用
“将花园搬到水上去”――这是后滩公园的`又一个具有生态特色的景观.生态浮岛打破常规,将陆生植物应用特殊的技术移植到在水面上种植,使植物不仅局限于地面种植,让整个后滩公园水系景观更为丰富,让水面更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 者:上海园林集团 作者单位: 刊 名:园林 英文刊名:GARDE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生态性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性的保护俨然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一块,生态性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扬州市某生态农业观光园入手来阐述生态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景生态化;植物配置
1.扬州沙头镇生态农业观光园玲珑水街南区基地分析
基地位于扬州市沙头镇,地处扬州南郊,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境内长江支流夹江环绕,施港公路和在建的沿江高等级公路穿越而过,水运、铁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区以沙壤土为主,肥力中上,地势平坦;温、光、水3要素协调,极适宜蔬菜生产;排灌条件较好,灌溉水源直接来自长江,水质优良。园区雨水充沛,光照条件优越,附近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无三废排放、无城市垃圾。据监测,大气、农田灌溉水、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估均为一级。园区内将路、沟、河、渠、堤、坡等进行合理的绿化,田林路综合配套,排灌设施齐全,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其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办成休闲观光旅游的一个景点,一个亮点,充分突显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特色和内涵。
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生态观光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国家,最初多为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和休闲农庄,逐渐演变至今成为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式。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可初步定义为以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集农业生产与示范、观光旅游和环境保护为一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地域性和参与性的交叉型农业产业园区。
2.1“生态”的概念
“生态”与“生态学”在英语中属于同一个词语,而最早的“生态”一词是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它的原意是“居住的地方”和“家”。1869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1]首先将生态一词用于科学研究,并生态学的概念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
2.2景观的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美国景观生态学家福尔曼和法国地理学家戈德伦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3]
2.3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在利用航片解译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他当时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者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研究所的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4]
3.规划设计手法
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三产综合”为发展理念,以原生态乡村风貌为基底,以高效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高品质都市乡村休闲度假产业为引领,融乡村休闲、乡村度假、文化体验、情景社交、产业示范、生态涵养等多功能复合,引领都市人群回归返璞归真的乡村自由生活。这是该方案欲打造的主题,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尊重现状,充分尊重现状地形、水系、现有村庄、道路尽量保留。设计的风格继承江南水乡的古朴清幽,构景方式随意自然但不失韵味。尽量保留本土文化和植物的原生态。
4.水景生态化
水景生态化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处理水体的造景,水体景观不但要在景观上富于水的情趣,而且要求水体洁净、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生,并且水体景观有可持续性,在较少,甚至没有人工干涉的情况下,水景能得到保持,并且能随水体生态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变化。[5]在驳岸的设计中较少地加入人工因素,保持自然,这样在其水体驳岸之间形成一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湿地带,在湿地上随水体的深浅不同,栽种不同的水生和半水生的植物,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水面上自然式点缀一些浮生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游人可以在水中荡舟探幽。
5.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原则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植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其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景观植物不仅有乔、灌、草、藤本等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是否喜光,干、湿耐性,酸、碱性适应能力等生理、生态特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生态功能强大的复层植物群落时必须尊重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及生态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此外,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决定其有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周围的生态系统达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大力开发运用乡土树种,丰富绿化树种的多样性。[6]在此设计方案中植物配置的种类上遵循生态性原则,采用大量乡土树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复层绿化。
6.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创建生态型社会理念的加强,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该方案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该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美]摩特洛克著,李静宇,李硕,武秀伟译.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7—1—1
[2][日]河川治理中心编著.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1
[3]宇振荣主编.景观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3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06
[5]王浩主编.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
[6]祝遵凌主编.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