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aptain-jack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共含3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ptain-jac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篇1: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论文摘要:在企业管理中,当管理者给企业员工传递积极的期望时,会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当管员工消极的期望时,则会给员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切实避免消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发挥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论文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企业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使员工的工作具有最大的效率“是所有企业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有许多途径.而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的运用则是其中较为经济而且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善于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理想中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爱神阿佛罗狄贰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娶她为妻。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学校,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抽样然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抽取出来的。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运用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施加对象产生的影响分为积极的效应和消极的效应。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当管理者给企业员工传递积极的期望时,会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促进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而当管理者给员工传递消极的期望时则会伤害员工的自信心,抑制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效率低下。为使管理者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少走弯路笔者谈一下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期望值应与期望对象相符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企业新进员工时对于新招聘的员工管理者对他们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对他们有很好的愿景希望员工能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这积极的期望本身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殷切希望但在实际中有的领导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步一步来,体现出来的期望严重脱离了员工的实际水平期望过高、好高鹜远。而当员工达不到管理者的要求时,一方面这类管理者往往会对员工表示出非常失望‘而另一方面,对于员工自身,由于达不到管理者期望的目标反而会产生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后果。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管理者应当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员工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才不会出现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情况。

2.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方式以增强效果。在实际运用中许多管理者不自觉地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简单地等同于赞赏、表扬.这是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赞赏_表扬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了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但方法的滥用.有可能使方法异化为目的。脱离了鼓励目的的赞赏和表扬容易被滥用使得赞赏及表扬本身也可成为企业中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并可能因此而形成虚假、浮躁的形式主义。由此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应当以情感关爱、相信鼓励、肯定赞赏、心理暗示等通过各种方式综合地、全面地进行.绝不能简单的以赞赏、表扬来替代。

3把握好期望对象的广度。在多数情况下管理者的焦点往往只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员工身上那些较为平常的绝大多数员工则无缘受到管理者的关注。由此而产生一种社会学家称为一马太富的效应“的社会现象,即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在资源占有上“者更富穷者更穷“在能力发展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发展趋势。当皮格马利翁效应只适用于少数对象时一方面导致员工在工作能力发展上的高低两极分化,另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人际关系的紧张。我国一向较为重视教化的作用经常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时常有”树立英雄或榜样”的说法并不断在社会各个大小系统中掀起“向某某学习”的运动。不能否认这种教化方法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某些负面作用。一当过分强调向英雄、榜样学习的时候,实际上存在一种潜意识或潜台词即“这些英雄、榜样以外的其他人在表现上还很一般或者欠缺”这对多数普通员工来说可能构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这恰恰是与皮格马利翁效应背道而驰的做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当做到具有普遍性不能厚此薄彼、忽视多数不能以牺牲多数员工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来成全少数精英员工。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既可以是“利器一也可以是”弊器是利还是弊关键在于使用是否得法。若管理者能正确把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积极作用必然产生正面效应可起到促进员工正向发展的作用;反之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员工感觉自身得不到领导的尊重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

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当从员工的实际出发加强对员工的正向心理暗示运用多种方式认真做到关爱员工、尊重员工、鼓励员工,做到平等对待员工。

篇2:倾注热情激发自信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并不具备可信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其实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吗?教师即是雕刻师,而学生则是雕刻师手下的作品。雕刻师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想和希望,将一块石材雕刻成形,而教师应该也可以培养出与自己期望水平相符的学生来,简单的说就是使学生的学业朝教师设置的目标发展并最终实现之。早已有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与学生的成绩(志向水平)相关。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对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为智力测验)后,随机在多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一个班的老师: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习冲刺潜力”。八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与魅力”。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示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老师以反馈。老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感到他们更加顺眼与可爱,更是会把自己的感情与期望投注到学生身上,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罗森塔尔借用典故将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

从以上实验的效果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效应广泛地运用与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我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效应,必将对我们教学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现状来看,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而且影响甚广甚深。如果仅有教师单方面进行外在教学、灌输知识,而没有学生由内在需要而主动接纳的话,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困难的。相应的,教师们也就难免对学生失去信心,教育热情不足,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如此一来,学生更学不好,教师也因此更无信心,教与学便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恶性循环。既然基础差已是难以改变的现实,那末我们只有从可以该变的心理状态着手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形成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即学习动机。但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该调整好自身心态,才能对学生倾注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已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成熟的心理。与心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识不够全面,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学生相比,教师应更具备冷静地认识现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事实的能力。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灰心,不能将学生看扁了而任其发展,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才能激发心中对他们的爱心和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也才能对他们付出爱心和热情。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认定学生的现状无法改变,并且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学生的不满或失望表现在行为和言语中,那么当学生接受到老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后,感觉到老师的不信任,再加上本身已有的自卑,就会更加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更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难取得教学效果。

当教师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后,便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步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

一、付出爱心,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为救学生奋不顾身牺牲自己、为接济学生甘愿苦守清贫的伟大的师爱,但教师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洋溢着他的爱。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交流的进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打击学生自信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无错误:1)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2)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Make it easy.”(别紧张)、“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与学之间产生作用。

(福建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姚爱军)

篇3:案例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职场中的作用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

海伦在这家外贸公司工作已经3年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她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平平。原因是她以前的上司胡悦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海伦的所有工作都不加以赞赏,反而时常泼些冷水。一次,海伦主动搜集了一些国外对公司出口的纺织品类别实行新的环保标准的信息,但是上司知道了,不但不赞赏她的主动工作,反而批评她不专心本职工作,后来海伦再也不敢关注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了。海伦觉得,胡悦之所以不欣赏她,是因为她不像其他同事一样奉承她,但是她自问自己不是能溜须拍马的人,所以不可能得到胡悦的青睐,她也就自然地在公司沉默寡言了。

直到后来,公司新调来主管进出口工作的Sam,新上司新作风,从美国回来的Sam性格开朗,对同事经常赞赏有加,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海伦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由于Sam的积极鼓励,海伦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她也不断学会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海伦非常惊讶,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潜能可以发掘,想不到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点评

其实,海伦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管理知识: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什么?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皮格马利翁原形:性景恋

在公司中应注意的礼仪

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

会议记录应注意哪些问题?

防雷设施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工作中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应用(教师中心稿)

计算机技术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通用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