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有元宝才有将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有元宝才有将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1: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被岜嫒献蟆⒂曳较颍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迸嘌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碧寤崴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从中练习上、下、前、后等方向。

二、教学例3

1.认识左、右

教师: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

如果全班学生都举右手,教师则问学生举手的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有的学生举左手,有的举右手,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同学们有的举这只手,有的举那只手,你能告诉老师你举的哪只手吗?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则

出示例3上面的举手图。

教师:和图上这个小男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把你们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男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

教师:图上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你们举的这只手是左手。和小女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

学生站起来后。

教师:把你们刚才举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女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你们举的这个方向的手叫什么手呢?对了,图中的小女孩已经告诉你们了,这只手是右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举举你的左手,再举举你的右手(老师背对学生举起)。大家能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常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学生举例略。

教师:左手所在的这个方向是小朋友的左边,右手所在的方向是小朋友的右边。

下面请小朋友左手指一指你的左边,说一说你左边有哪些小朋友,再右手指一指你的右边,说一说你右边有哪些小朋友。

学生指、说略。

教师:还有哪些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左边和右边呢?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摸一摸,说一说。

指导学生边摸边说,比如左手摸着左耳说:“这是左耳。”再右手摸着右耳说:“这是右耳。”

学生独立活动后再抽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现在小朋友们分辨左右时是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的,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小朋友可要弄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呀,再把左手举给老师看一看。

2.练习巩固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学会左手和右手来判断左和右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机器人游戏,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一做。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6)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出示第36页小红与苹果图。

教师:小朋友刚才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你能说一说苹果在小红的哪一边,笔盒在小红的哪一边?小红的右边还有哪些东西?小红的左边呢?

3弊酆狭废

(1)找邻居游戏。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后,这节课又学习了左、右。下面我们这些知识来做个找邻居的游戏。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游戏方法:

教师任意找一位学生A站起。

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学一起说是B)。

如果说对了,B站起来说:“答对了”。

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邻居。

教师找3~4人,共同做这个游戏。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邻居,告诉同桌。

教师: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2)“找朋友”游戏。

教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邻居,老师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说要求,由学生确定谁是老师的好朋友。如老师说:“每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前面数第四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左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等,全班学生说出这些学生的名字。

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师:现在让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现在全体起立,请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好,握着别松开,你发现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你的右面和你的朋友的右面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出,这是因为转动改变了方向,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后,他们的右面变成了没有转动学生的左面。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教师:这个发现很重要。看看你们的书第36页,图上的小朋友都是背对着你们坐的。你知道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让学生理解画上的学生所看的方向和我们看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同。

教师:如果书中的这些小朋友转过身来,他们的左右方向和我们的左右方向是一样的吗?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37页的课堂活动。

完成第2题时,指导学生把书转动,使骑车人背向着自己,再来判断骑车人的左右。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篇2:课题一认识前和后(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被岜嫒锨啊⒑蠓较颍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迸嘌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碧寤崴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请小朋友们来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第33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熟悉这样的情景吗?对了,这是一条热闹的大街,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一些情景,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回答进行追问,有意地引进这节课的一些学习内容。比如学生说看到了街上有汽车,教师马上追问:“你知道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前面?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后面吗?”学生说看到了图上的牌子后,教师追问:“牌子上写了些什么字?你认识吗?你知道东大街在哪个方向,北门港又在哪个方向吗?”这样一些追问,让学生关注图中的一些方位。

教师:刚才老师问同学们这些问题,都是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题。其实,图中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还很多,大家看最前面的两个小朋友,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还有右边两个工人叔叔在做什么呢?

当然这些仪器和一些高深的知识小朋友们还不懂,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这节课我们认识前、后。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有些小朋友已经会前后来给同学们介绍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请你介绍一下,谁坐在你的前面,谁坐在你的后面。

抽几个学生介绍。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追问,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前后的理解。例如学生介绍到“小青坐我的前面,小林坐我的后面”时,教师作这样的追问: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小青在你的前面,小林在你的后面的呢?

让学生理解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是前面,自己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

教师:这就对了。在判断前后时,是以自己坐的方向来判断的,自己目光能看到的方向就是前方,后脑勺对着的方向是后面。现在你往前面看一看,就只能看着小青一个人吗?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前面不是一个人,小青、小洋、小李、小吴等都在这个小朋友看到的方向,所以这些小朋友都是在这个小朋友的前面。

教师: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面,侧着看到的小朋友就不是正前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学习。你的前面不止一个小朋友,你的后面也不止一个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你后面有哪些小朋友吗?

教师:小朋友能在教室里认识前后了,下面我们还是到大街上去,看看在大街上怎样辨认前和后。

出示例1的情景图。

教师:小朋友们能介绍这队小朋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

教师:别急,在介绍这些小朋友的位置前,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这队小朋友的前后方向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小朋友看的方向是前方,相反的方向是后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上出现箭头(如图)标示前后方。

教师:是这样判断的吗?看来,图中判断前后方向的方法和我们教室里判断前后方向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面向的方向是前方,背向的方向是后方。现在你能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相互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翻开书,把第34页的空填完,填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的呢?

要求学生说出小军背向小东,所以小东在小军的后面。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多追问几个。

教师:小军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教师:同样是一个小军,为什么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又在前面呢?

让学生意识到这是针对谁来辨认方向的。针对小东来说,小军在小东的前面,针对小红来说,小军在小红的后面。

教师:你看,和不同的小朋友比,就会不同的方向词来介绍小军的位置。所以,我们在介绍位置时一定要注意是以谁为标准来辨认方向的。下面请你前和后来介绍你的位置。

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某某同学前面,在某某同学后面。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前和后来介绍自己的位置了,下面你能说一说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请小朋友完成书上第42页第1题。

学生按第1题的要求相互说,学生说后教师抽几个学生说,集体订正。

三、应拓展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能按老师的要求排队吗?

教师发出一些指令,如“请小红站到小华的前面,小林站到小青的后面”,学生按要求站队,下面的同学作评判。然后让小组展开活动,一个学生发指令,另外几个同学排队。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排一次队,我请小红站最前面,小青站小红的后面,小林的前面是小青,小林的后面是小华。学生站队后,其他的学生判断站得对不对;然后让其他的学生看着站队的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下面听老师的口令,站队的同学全部向后转。(学生后转)现在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学生介绍略。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要求学生说出面向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随着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和后,除了前和后以外,我们还可以很多方向词来介绍方向,还有哪些方向词可以介绍方向呢?在什么情况下选什么样的方向词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篇3:课题二认识钟表(二)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1比鲜洞笤技甘保会整时、几时30分、大约几时描述一天的时间。

2碧寤崾奔湓谏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2时、7时、1时30分、8时、12时30分的数字钟面。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会认钟面上的整时和几时半,下面老师考一考大家,屏幕上这些钟面表示的时间你认识吗?

学生认屏幕上的钟面,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整时,什么是几时半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12与1之间,就是12时30分。

教师:也就是说,小朋友在认整时和几时半时,都要看它的时针和分针才能作出判断。我们这节课在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3

出示一个钟面,钟面上的指针指着7时。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钟面显示的是多少时间?

教师:小红这个时间起床,然后吃早饭,(

随着教师的讲解分别出现小红起床、吃早饭等情景,同时小红旁边的时钟上的指针也从7时起开始不停地向8时移动)最后上学,时钟上的指针指向这里的时候,小红刚好到校门口。(小红到校门口时录像和时钟上的指针都定格)小朋友们认识小红到校门口的时间吗?

估计学生会说不认识。

教师:我们看看这时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指导学生看着屏幕说出这时时针刚过8。分针指着1。

教师:现在是多少时间呢?我们让分针倒回来一点。

课件上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

教师:现在呢?学生可以体会到是过了8时了。

教师:过得多不多呢?让学生意识到过得不多,刚刚走过8时多一点。

教师:这时我们可以说刚过8时。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手中的钟面模型拨一拨,先拨到8时,再把分针拨过12,不要离12太远。好!老师看一看你们拨的指针。

上展示学生拨的指针,学生可能拨成8时1分,也可能拨成8时2分、3分、4分或5分,反正过8时不远。

教师:小朋友拨这些钟面上的指针的位置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拨在第一小格,有的在数字1上,有的在第三小格,但是这时的分针都离12不远,这时钟面上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说成刚过8时。你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过整时多一点就是刚过几时。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一拨,拨刚过5时,刚过9时,刚过12时。

学生操作,每拨一次,就集体订正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刚过几时的计时方法。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刚过几时了,现在看看这个钟面。

课件显示例3的第二个情景图。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为是多少时间?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还没有到10时。

教师:要到10时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导学生说出要到10时了,因为从时针看,时针快要指正钟面上的10了,从分针看,分针已经走到11,快到12了。

教师:所以图上的小红判断这时的时间是快10时了。你们能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快10时的时间吗?

学生拨后,抽学生拨的钟面在

上展出,让学生观察所拨的钟面上的时针快要指正10,而分针有的在11,有的在11到12中间,这些钟面上显示的时间都是快10时了。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钟面模型上拨出快3时了,快8时了,快12时了。

学生拨后,集体订正。

教师(边拨钟面上的指针边说):我们在这节课认识了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这两种时间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整时和几时半比有哪些不同呢?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以作如下的提示:

教师:小朋友们这样想,几时和几时半准确吗?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是非常准确的时间吗?

让学生意识到几时和几时半都是非常准确的时间,而刚过几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过一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过几个小格也是刚过几时,只要分针过了12且离12不远,都可以刚过几时来表示,所以刚过几时和快几时了都是对一段时间的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大约几时。

教师在课题下板书:大约几时。

教师: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大约吗?

让学生对照课题说一说这里的大约就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地方。不论是刚过8时也好,还是快8时了也好,都是对时间的一个大概估计,说明这个时间离8时不远。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3,4,5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自己学习的知识调查一下,商店早上什么时间营业,什么时间下班。早上第一班客车什么时间发车,晚上最后一班车是什么时间。

篇4:课题一、认识钟表(一)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情景图和例1、例2。

【教学目标】

1比鲜吨用妗⑹闭搿⒎终耄掌握整时、几时半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蹦芙岷舷质瞪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主题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教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教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

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教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教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教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教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教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教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教师:这样学会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教师:我们就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教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教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教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教师:请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看、议、想,任选一个钟面来讨论。

学生讨论后,一组一组地上讲台汇报。

教师:有道理吗?(有道理)我也觉得他有道理。谁再来汇报?

学生继续汇报,不足的地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刚才你们认识的9时半、3时半、8时半都是几时半的时间,它们在电子表上是这样表示的(显示电子时间),根据电子表上显示的时间,我们把9时半写成9时30分,把3时半写作3时30分。8时半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8时半写成8时30分。

教师:对了,我们说的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几时半的时间?它们的分针、时针分别该指在哪里?这个时间你们在做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四)巩固运

(1)教科书79页练习十的1,2题。

(2)利今天学习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来猜一猜。显示以下情景:看《大风车》节目,早上上学,上午第二节课,晚上睡觉。

学生根据以上情景猜大约是多少时间。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显示情景图片:兰兰这周星期天准备洗洗红领巾,看看电视,做做作业,到书店买几本故事书。请你利今天学习的整时、几时半的知识帮她设计,她该什么时间洗红领巾,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做作业。看谁安排得最合理。

学生安排后,集体评议略。

篇5:课题四退位减法(二)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02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蓖ü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迸嘌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惺苁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你喜欢的方法选择其中的两道来计算。80-732-963-426-742-543-632-965-9

学生独立计算后抽一两个学生竖式板演32-9,并口述计算的过程,特别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退位的。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退位减法的笔算。

板书课题:退位减法(二)

二、新课教学

1苯萄Ю3

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回答:图中有两幢高楼,左边的高楼有19层,右边的高楼有32层,图中的一个小朋友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右边的比左边的高多少层?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32-19

教师板书:32-19。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它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所学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时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还是首先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验证吧!

要求学生先拿出3捆零2根小棒表示出32,再让学生想办法从中拿出19根小棒。学生同桌或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活动后抽一学生汇报。

教师:你从32根小棒中拿走19根后还剩多少根小棒?

教师:你是怎么拿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引导学生说出:32根小棒中只有2根是单根的,减去9不够减,可以把3捆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9根,把剩下的1根和原来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3根单根的。(或者把原有的2根和打开的10根合在一起,共12根小棒,再拿出9根,最后还剩下3根小棒)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1捆,还剩下1捆零3根,所以32减19等于13。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大屏幕上显示这个过程。

教师:通过同学们摆小棒,我们验证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基本一样,那它们的竖式计算又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先独立列出32-19的竖式。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竖式。32

-19

13

教师:这个竖式同学们会算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后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追问:在竖式计算时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减起,32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需在十位退1作10和原来的2合在一起成12,12减9剩下3,对齐个位写,然后再十位上退1后剩下的2减1,得1,1对齐十位写,由此得到32-19=13。

教师:这个竖式的思维过程和我们刚才摆小棒的思维过程一样吗?

学生不难发现是一样的。

教师:那我们在竖式计算这类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退位的10要在被减数的十位头上打上小圆点,十位上的数相减时,也要注意被减数要少1。

教师:通过我们竖式计算,同样我们也验证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吗?

教师:完全一样吗?比较一下32-9和32-19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32-9和32-19都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作10,其中32-9个位上不够减在十位退位后,十位上的数不需要再减,而今天所学的32-19个位上不够减在十位退位后,十位上的数还需要再减。

教师:同学们除了小棒、竖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32-19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可以口算。

教师追问:具体说一说怎么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他口算的过程:(1)可以先把32分成20和1212-9=320-10=1010+3=13(2)把32分成22和1010-9=122-10=1212+1=13

教师:在计算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你学会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练习吧!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第1题教师黑板上出示算式:45-18

教师:根据这个算式,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另一人竖式算一算,然后再比一比,看你们得到的结果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抽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计算的过程,集体评价。

2.课堂活动

第2题

出示第2题的要求:先估计差的十位上的数是几,再计算。并出示其中的第1小题:72-29=□3

教师可请一学生先示范估计,并追问他是怎么想的。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出:被减数个位的2减减数个位上的9不够减,所以被减数十位上的数要退位,因此在估计时要少看1。即应该6-2=4,十位上的数字是4。该生估计后请另一个学生竖式板演验证。最后让学生翻书到第102页第2题,独立把估计的十位上的数完成在书上,在本子上竖式进行验证。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又学到了什么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篇6:课题三认识图形(二)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教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教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平平的面。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教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习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教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圆吗?你能够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下图。

教师:你能判断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朋友们会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教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教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教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教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评价。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认识左、右》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左和右的作文400字

左和右的英文单词缩写

幼儿园大班《左和右》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左和右教案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风》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青蛙搬家》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风》说课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课题四认识左和右 学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