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得得瑟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得得瑟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1: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郑铁,康蕾,仇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本科生导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实践KMDD教学法,分别使用MJT作为测量工具和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学习反思报告,证明KMDD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有利于提升导师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KMDD;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本科生导师制;道德教育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国内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需求,把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引进本科生教育体系,在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个性化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建议,强化专业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角色。

研究表明,除了专业指导之外,导师对培养本科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较大的直接影响[1]。导师的一言一行对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本科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导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行事。在目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数量激增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旨在建立良好的导学机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逐渐成为高校实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大学生,面对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现实以及社会冲突,经常感到困惑和迷惘。他们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更多地灌输什么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却很少培养他们在面对道德冲突,需要真正解决问题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把KMDD教学法引入本科生导师的教育模式,探讨KMDD教学法对学生道德判断发展的影响,为导师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另辟蹊径。

二、KMDD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KMDD全称为“康斯坦茨两难讨论法”(Konstanz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是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康斯坦茨大学教授乔治·林德(Georg Lind)利用其开发的道德判断测试(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结合道德两难困境故事的讨论,作为一种干预方法,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1.道德判断测试。道德判断能力已经被证明是道德的核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需要的道德要素[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道德判断能力定义为“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原则,做出道德决策和判断,以及能够根据这些判断付诸行动的能力”[4]。

林德基于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哲学观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定义、皮亚杰的情感-认知发展理论、雷斯特的道德偏好等级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心理测量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道德行为和发展的双面理论”(Dual-Aspect Theory of Moral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并在此基础上于1976年采用实验问卷法编制了用以测量被试道德能力的MJT[5]。

基于上述理论,林德用实验问卷法(ExperimentalQuestionnaire,EQ)评估道德的动态结构,将心理实验设计和心理测量结合,通过记录被试者如何解决争议性的道德问题,尤其是那些与他们立场相悖的困难问题的观点,评估被试者的道德判断能力。

MJT不是询问被试者关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应该如何去做,而是在已经明确主人公的行为选择之后,被试者如何从等级量表上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判断,并对每个困境中一系列12个不同立场的论点进行判断,分别有6个观点喜欢和6个观点反对主人公的行为。

MJT并不关注被试者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对错实质性的判断,而是关注被试者对解释故事主人公行为的不同论点的接受程度(详见表1)。

在KMDD教学法中,MJT作为测量工具,分别用于道德两难困境故事讨论之前和之后,所得到的前测和后测测量的结果用作评估KMDD教学法的效果。

2. 道德两难困境讨论。道德两难困境故事是KMDD教学的重要组成,作为促进道德判断力发展的干预工具。道德的本质不能分解为单一的反应,而必须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例如优秀道德品质中的信任、可靠、真实、公平,不能根据一个人的单一表现或某种行为进行判断,而必须根据一整套的行为在具体环境中的表现,环境因素影响着决策者做道德决定的能力[6],而道德困境故事中的情节就提供了道德判断的`背景环境。

促进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道德两难困境的小组讨论[7]。参与讨论的成员围绕着道德困境问题各抒己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KMDD强调营造平等沟通的讨论氛围,即使与对方持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讨论双方依然具备互相倾听、理解对方意图的能力。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8],个体成员在聆听他人不同观点的时候,也许会产生认知失衡,经过自我调节,把他人比自己更胜一筹的想法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科尔伯格认为,认知失衡是促进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内驱力[9]。

KMDD的小组讨论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整个讨论中,教师不能干预小组成员的自由讨论,需要打造一个思想自由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也不能成为讨论的主讲人,因为当教师在讲话的时候,学生其实在接收教师的观点,也就是在忙于信息处理,没有足够时间进行问题反思。而研究数据表明,教师在KMDD教学过程中谈得越少,学生道德能力发展的效果就越好[10]。

三、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已经有研究表明,连续几次实施道德两难困境案例讨论,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发展[11,12]。然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把KMDD教学法引进本科生导师课外辅导活动,旨在检验在一个学期当中,仅仅实施四次KMDD教学法来干预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具体研究问题包括:①KMDD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②通过KMDD教学法的干预,学生的认知有哪些变化?

2.研究对象。被试者为广东某高校级国际商务专业创新班的30名学生,而前后测的有效数据为26份,其中男生有4名,女生有22名。在实验期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9.5岁。

3.研究步骤。①2月,在林德教授的指导下,编撰简短的道德两难困境的故事,主题涵盖毕业分配选择、教师评分决定、情感问题以及职场发展的两难抉择。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引导人对生活的建构,帮助学习者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人对发展美好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13]。因此,所编写的主题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②203月底,进行前测。被试者登陆林德教授的网站,填写MJT问卷量表。③年4月至5月,进行4次干预实验,每次间隔2周。每次实验历时不少于90分钟,实验的内容是利用KMDD法讨论道德两难故事,将不同领域的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被试,完成一系列组织讨论、意见表述、观点采择、总结评论等标准KMDD步骤。实验期间,一直与林德教授保持联系,汇报实验情况。KMDD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导师讲述主题故事,利用故事情节的起伏适当地稍作暂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揭晓主人公所做的决定前,让学生思考之后,邀请几位学生对案例中的主角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评析,如“你觉得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吗?”“你觉得这个决定对你而言有多难呢?”;导师宣读主人公所做的决定,并观察学生的反应。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投票,表示赞成还是反对主人公的决定;将课室分成两个区域,赞同主人公决定的学生坐在一侧,不赞同的学生坐另外一侧,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并自由表述见解;小组讨论结束后,请正反方的学生在班上轮流表述各自的想法,同时导师在黑板上记录正反双方的观点;接着请学生思考正反两方观点,有哪些观点值得他们欣赏或认同,或者对自己有所启发或触动,并在班上分享他们想法;交流结束后,导师请学生再次闭上眼睛,投票表态是否赞同主人公的决定,观察是否有学生改变初衷;接近课堂讨论尾声,导师邀请学生发表对整个活动的感想,导师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活动,作为干预的辅助内容。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KMDD讨论过程中的任何学习心得,例如讨论的主题、讨论过程、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等,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记录。④2012年6月初,进行后测。被试者再次登陆林德教授的网站,填写MJT问卷量表。

4.数据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18.0处理前测和后测的数据,用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参考Hycner的“现象学内容分析法”的框架和步骤[14],分析被测所撰写的反思报告。

四、结果与讨论

1.KMDD法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如表2和表3所示,MJT后测得出的道德能力分数,即C分数明显提高了将近8.56分,p=0.036<0.05,反映出被试的道德判断能力提高水平显著,验证了KMDD教学法的有效性,说明参与者在进行了道德两难讨论之后,在做出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提升。

2.KMDD改变了学生的认知。通过讨论道德两难故事和反思学习过程,被试的书面报告反映出以下几点认知方面的变化。①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误会都是由失败的沟通引发的,而学会倾听是消除沟通障碍的手段之一。88%的被试表示,通过四次的讨论活动,他们认识到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尤其感受到倾听的作用。Stella在她的书面反思报告中写道:“在与同学讨论过程中,我明白了要善于倾听,要多倾听别人的意见。”

KMDD教学法要求构建民主自由的讨论环境,每个参与者必须互相尊重,让发言者充分表达其观点,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不是急于辩驳对方,而是专心地聆听,充分地收集信息并观察,同时观察对方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全面解读对方的思想。正如Linda的感悟,“感触颇多,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惊奇地发现倾听对正确的理解和连贯的表达非常重要”。②学会欣赏他人不同的观点。85%的被试认为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欣赏和接纳异见是认知发展中自我调节的过程,使个体完成“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促进认知的发展。KMDD教学法中侧重引导参与者在民主沟通的基础上对不同观点的理解,甚至赞赏,分享彼此“互有启发、互有触动”的观点,能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兼容并蓄,培养广阔的胸襟。Flora写道:“学会欣赏接纳与自己截然不同,甚至争锋相对的观点,要对事不对人。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很多人的观点真的让自己的思维增广了,将来在工作上,自己都不应该固执己见,要广纳善言才能进步提高。”Ray表示:“我学会了欣赏,而不是辩解或者指责他人的对立观点。其实,我发现正反方都有很精彩的论点,这也引起了我对一些事情的进一步思考。”Echo也有类似的看法:“经过几次讨论,我似乎已经养成了多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觉得自己的思维还是成熟了,学会欣赏对方的观点是我学习的重要一课。”③感受到同理心的力量。81%的被试认为,感受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同理心,即换位思考,构成情商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成功的基石。通过充分讨论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主人公的决定,学生逐渐地体会到主人公的抉择的两难,能够产生移情效应,而在欣赏对立方观点的讨论环节,学生也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David谈到:“经过几次讨论,我觉得自己有时候看问题太主观、太片面。其实,只要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寻求多几个角度,答案就会大不相同了。”Michelle则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总结:“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应该还要考虑别人的具体情况。”Inez赞扬说:“这种类型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善解人意的人。”④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Louisa说:“通过小组讨论和观点分享,我对其他交往不多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班长Alvin评论说:“我们从交谈中交换了思想,从辩论中提升了境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彼此的价值观,更加珍惜我们的友情。”可见,KMDD的活动促使了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有利于他们建构正面的人际关系。⑤展现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被试的报告还反映了一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明KMDD可以激发学生的正面态度。例如Joy写道:“在做困难决定的时候,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困难遮蔽,要相信人生有很多机会。”Eva说:“我们遇到什么难题的时候,不要气馁,要积极地向别人请教、询问。”Janette表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应该多点理解别人、多点宽以待人,最重要还是要尊重他人。”

五、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KMDD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别人的观点,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有利于提升沟通技能,增强集体凝聚力。

因此,本科生导师在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可以借鉴KMDD教学法,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相关的两难决策困境,组织学生讨论,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导师的“育人”角色。

参考文献:

[1]马骁,耿双燕,董伯力。发挥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2,(1 ):35-36,73.

[2]杨韶刚,吴慧红。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 ):55-60.

[3]吴慧红。道德研究新视角: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Kohlberg,L.“Development of Moral Character and MoralIdeology”in M.L.Hoffman and L.W.Hoffman(eds.)[J].Review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1,New York:Russell Sage,1964:381-431.

[5]Lind,G.“30 Years of the Moral Judgment Test-Support forthe Dual-Aspect Theoryof Moral Development”in:C. S. Hutz&L.K.de Souza,eds.,Festschrift for Angela Biaggio. [M].PortoAlegre,Brazil: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Grande do Sul[EB/OL].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pdf/Lind-_30_years_moral_judgment_test.pdf 2013.

[6]Trevino,L.K.,Butterfield,K.D.and McCabe,D.L.The EthicalContext in Organizations:Influences on Employee Attitudes andBehaviors[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8(3):447-476.

[7]Sclaefli,A.,Rest,J.R.&Thoma,S.J.Does Moral educationimprove moral judgment?A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using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5,55(3):319-352.

[8]Piaget,J.The Equilibr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s (T.Brown&K.J.Thampy,Tran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85.

[9]Kohlberg,L.Moral Stages and Moralization:The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In T.Lickona(Ed.)Moral Developmentand Behavior:Theory,Research,and Social Issues(pp.31-69)[[M].New York:Holt,Rhinehart and Winston.1976.

[10]Lind,G.Favor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Moral Development-A Multiple Interventions Study with 3,000 Students ina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EB/OL].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pdf/Lind-_Favorable_learning.pdf2009.

[11]Blatt,M.&Kohlberg,L.The Effect of Classroom Moral Discussionupon Children’s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J].Journal ofMoral Education 1975 Vol.4:129-161.

[12]Lind,G.Can Morality be Taught?Research Findings fromModern Moral Psychology[M].Berlin:Logos-Verlag .

[13]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6 ):3-8,29.

[14]Hycner,R.H.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henomenological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J].Human Studies 1985,(8):279-303.

篇2: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5月,我系在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1月,举办20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53(1):46-49.

[2] 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33(4):214-215.

[3] 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 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2):189-190.

[5] 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 16-19.

[6] 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 83-86.

[7] 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篇3: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从而成为提高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在2001级、级、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期间所施行的各项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准备,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通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3]。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4,5,6],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八大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篇4: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的号召,成为第一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试点学校,导师84名,被导学生250名.对被导学生从四方面着手教育: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

作 者:徐美庆  作者单位:湖州市浔溪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刊 名:教学月刊(中学版)  PKU英文刊名:THE TEACHING OF POLITICS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5:浅谈提高本科生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浅谈提高本科生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培养大学本科生的不足和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提高本科生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和改革,从改革的结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同学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本科生教学改革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1.引言

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部分大学生学习不是很刻苦,学习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拿个文凭,至于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比较盲目,特别是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更不重视,这样就造成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差,到单位需要二次培训等。针对现状与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需求的矛盾,以及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要求,目前的“大众教育”很不适合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需改革。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可见对这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校扩招速度快、规模大,而老师的数量有限,加上新招的老师有待进一步培养。由于老师少学生多,因而往往会上大课、合班上课,造成上课质量下降。同时,学校相关硬件设施也不能跟上学校的发展,所以很多实验课程,从实验内容上看,种类繁多,有仿真方面的实验,也有各种实验平台操作实验。关于仿真实验主要是借助于仿真工具(如MATLAB)来验证所学的理论,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不利于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平台实验,学生主要是熟悉实验原理,按实验指导书进行系统连接、系统参数调整和验证,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由设备自带或教师提供,这样的实验只是一些验证性演示实验,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不足:

2.1学生上课多,理论学得多,但实物见得少,有时见到了也不能把理论与实物联系起来。

2.2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

2.3学生做实验时,对实验系统的性能不了解,调试实验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只会按实验指导书操作,没有理解分析实验原理,遇到具体问题也不知怎样解决。

2.4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第一步,本应该好好锻炼、设计、操作等,然而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厂家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需按步骤接线和调整参数就能做实验,对于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如何运行的没有仔细理解。

2.5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差。课程与课程间联系与区别不是很清楚,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平台实验,如果要自己设计、自己开发是需要几门相关课程的基础才能完成的。

3.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高校的学者均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改革。如课程安排调整,上课方法改革,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方法改革,以及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型、创新型等新型实验的设计与应用。本文是针对近几年教学、实验和各种竞赛的经验进行分析改革的,具体分两个方面。

3.1提高本科生认知能力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很多高校上课多,学生理论学得多,但实物见得少,有时见到了也不能把理论与实物系统联系起来的现象,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增加学生的见识,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3.1.1改变上课只讲书本知识和书本理论的状况,加强书本知识应用的讲解,结合身边的实物给学生讲解,让他们去体会感知知识的应用和怎样应用。

3.1.2课堂上尽量展示实物或实物照片视频等。有实验实物且方面携带的,可以拿到课堂,让学生在课间相互看看,了解实物的结构原理;不方便携带的和与课程相关的仪器设备等,可以准备一些照片和视频给学生展示,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参观相关实验室,打开实验设备的盖子,让学生了解实验设备的组成和原理,给学生按功能块讲解,并告诉他们在什么课程学习过或将要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回忆学过的知识,或在将来学习某些课程时想起自己曾经见过的实物,很自然学习容易许多。 3.1.4实验课时,增强对实验设备、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等的认识,不要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3.2提高本科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改革措施

现在较多学生有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实验和实际动手设计制作东西时,所以实验课、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改革。

3.2.1在专业课教学中增强应用背景知识讲解并尽量结合工程实例学习理论知识。

3.2.2减少演示实验、“傻瓜”实验,增加创新实验和开发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为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给学生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只需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使用注意事项。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没有详细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老师的指导,肯定会想办法自己熟悉实验系统,自己琢磨怎样做好实验,另一方面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动手调试实验。毫无疑问,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均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3.2.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敢于动手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要随时随地穿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以弥补理论的不足。但教师对实验的要求不要太死板,只要求实验结果,不要强求实验过程,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一些总结和发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肯定会想一些办法,去调试实验,解决问题,结果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足,并想办法去改进,这就是创新。

3.2.4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搭建几个有代表性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小课题平台,如智能竞赛汽车、电子竞赛用的寻迹机器人,以及实验系统板的开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给予指导,让学生入门上手,其间遇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均有较大提高,激发起学习兴趣,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3.3改革效果

通过对认知能力改革和实践应用能力改革的实施,从近几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用人单位的笔试和面试均有突出表现,深受同学的欢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特别是在单位面试时,如果说参与了相关课题的设计,不用多说,直接就可以签协议,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

4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大学本科生的不足和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根据问题,进行了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改革,以及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改革的结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同学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存在的不足就是受益的同学有限,出现两极分化等问题,所以后期工作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受益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侯涛.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改与实践[J].教育与设会,,(3):100-102.

[2]袁少强.计算机控制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2(2):34-35.

[3]厉华杰,童姗.强化“学生为本”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02):20-21.

篇6: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须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丰富地理课堂。

此前,由于学校条件限制,难以将多媒体教学常态化,这样的背景之下可利用有限的计算机登录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优秀教案和试题等。常见网站如:、中国地理课程网初中地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能更快地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除此之外,通过网络还能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引入到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世界时事,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设备日渐普及,教师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地理教学服务。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①创设情境,感知氛围,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视频,配以歌曲《长江之歌》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长江,感受长江的豪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的探究学习状态中。②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让学生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清楚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探究和归纳地球公转的现象和四季形成的原因,使得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使用最多的PPT课件外,还应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的学习中,时刻离不开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强大的地图处理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内置有丰富的学科资源供教师使用,而且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资源(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分类存储到交互式白板资源库中。比如,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把我国行政区图和各省轮廓图放在资源库中,上课时,根据学习的需要放大或突出显示某一个区域,便于分区域学习省级行政区和了解各省的相对位置。甚至学生能够利用提供的各省轮廓进行拼图,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分析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时,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别和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放在一起,比较起来方便,从而能够分析出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网络主题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团结协作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比如,笔者和学生曾经结合乡土材料,提出了“水乡南通有必要节约水资源吗?”的探究主题,通过南通水资源专题网站建立,学生可自主浏览网页,了解家乡南通水资源的优势和不利方面,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主题探究模式有利于学生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通过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给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必将深入每位地理人的心中。

篇7: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目标

情感教学的功能是把知识的传授、思想观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内化为心理品质和价值,产生正确的行为。

二、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创设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为:积极、活泼;积极、沉闷和消极、冷漠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堂情绪,产生的教学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情感有不同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鼓励性的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4.差生和激励

情感教学中要达到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4.转化差生。

5.课堂教学实施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进步。

篇8: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兽医学课程内容涉及阳明五行、脏腑理论、经络学说,八纲辨证、中药方剂、病证防治等内容,且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分别对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加强了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中兽医学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知识.

作 者:王自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中兽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VETERINARY SCIENC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53.1 关键词:中兽医学   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   实践  

市场经济下的民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的论文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学业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本科生导师制中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