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巩的词(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会过去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1、城南——曾巩
我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欲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2、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4、甘露寺多景楼——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5、苦雨——曾巩
雾围南山郁冥冥,狭谷荒风驱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又见雨含沧海生。
如催病骨夜寒入,似送客心衰思惊。
扬州青铜不在照,应有白须添数茎。
6、论交——曾巩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7、赏南枝 宋 · 曾巩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丹染萼、玉缀枝。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醉拈嗅、幽香更奇。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8、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曾巩集》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更多词的列表
咏柳 | 边将 | 赏南枝 | 京师观音院新堂 |
凝香斋 |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 | 靖安县幽谷亭 | 发松门寄介甫 |
冬暮感怀 | 甘露寺多景楼 | 西楼 | 城南二首 |
城南二首 | 喜二弟侍亲将至 | 喜寒 | 兵间 |
蔡州 | 读书 |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 | 伯常少留别业寄诗索酒因以奉报 |
不饮酒 | 北池小会 | 舍弟南源刈稻 | 送刘医博 |
百花堤 | 百花台 | 趵突泉 | 北归三首 |
北归三首 | 荔枝四首 | 碧莲池 | 会稽绝句三首 |
桃花源 | 荔枝四首 | 杂诗五首 | 厚卿子中使高丽 |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 | 韩魏公挽歌词二首 | 豪杰 | 北风 |
北渚亭雨中 | 冬望 | 酬强几圣 | 荔枝四首 |
寄王介卿 | 江湖 | 送陈商学士 | 山茶花 |
食梨 | 北归三首 | 北湖 | 北园会客不饮 |
鲍山 | 半山亭 | 雹 | 北渚亭 |
首夏 | 升山灵岩寺 | 秋怀二首 | 秋夜 |
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早得雨亦 | 鹊山 | 上杜相公 | 圣贤 |
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 送英州苏秘丞 | 送丰稷 | 将行陪贰车观灯 |
孔明 | 离齐州后五首 | 离齐州后五首 | 荔枝四首 |
简翁都官 | 金線泉 | 论交 | 落叶 |
隆中 | 霿凇 | 七月一日休假作 | 南湖行二首 |
七星杉 | 秋怀 | 刁晾纯挽歌词二章 | 方推官寄新茶 |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泉石篆 | 尝新茶 | 酬材叔江西道中作 | 车轩小饮呈坐中 |
初冬道中 | 酬介甫还自舅家书所感 | 谷隐寺 | 和酬孙少述 |
和赵宫保别杭州 | 和孔教授 | 胡使 | 鸿雁 |
黄金 | 会稽绝句三首 | 集贤殿春燕呈诸同舍 | 寄顾子敦 |
寄人 | 寄王乐道 | 西湖二首 | 西湖二首 |
西湖二月二十日 | 西湖纳凉 | 延庆寺会景纯正仲希道介夫明叟纳凉同观建邺 | 颜碑 |
戏书 | 尹师鲁 | 英宗皇帝词二首 | 英宗皇帝词二首 |
咏史二首 | 咏史二首 | 咏史二首 | 咏史二首 |
咏雪 | 咏雪 | 游东山示客 | 游金山寺作 |
游鹿门不果 | 游麻姑山 | 游天章寺 | 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 |
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 | 与舍弟别舟岸间相望感汉成咏 |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李秀才得鱼字韵 |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绾得风字韵 |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维得禽字韵 | 雨中 | 雨中王驾部席上 | 欲求天下友 |
霜余荆吴倚天山,铁色万刃光铓开.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作何雄魁.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况今尫人冒壮任,力蹶岂更余纤埃.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医闾在夷蛮,罗浮苦烟雾.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悄然怪我思虑深,已欲摧倒闻猿树.眼前了竹林扫月散絺葛,雪艇搜溪出鲂鱮.帽尘便可临水濯,里斗何妨闭门拒.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成家傥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攘攘天地间,万类歹好恶.欢合无一非,睽穷有百牾.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
1、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城南——曾巩
我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欲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3、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4、甘露寺多景楼——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5、苦雨——曾巩
雾围南山郁冥冥,狭谷荒风驱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又见雨含沧海生。
如催病骨夜寒入,似送客心衰思惊。
扬州青铜不在照,应有白须添数茎。
6、论交——曾巩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7、凝香斋——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8、离齐州后五首——曾巩
云帆十幅顺风行,卧听随船白浪声。
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还到纸窗明。
9、荔枝四首——曾巩
剖见隋珠醉眼开,丹砂缘手落尘埃。
谁能有力如黄犊,摘尽每星始下来。
10、秋怀——曾巩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
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慄。
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
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
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
智虑过人只自雠,闻见于时未裨一。
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陵突。
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
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
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
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1、老去衣衿尘土在
2、朱楼四面钩疏箔
3、乱条犹未变初黄
4、清言喜自洽
5、繁香泫清露
6. 官无虚名,职无废事
7.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8.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9、俯仰林泉绕舍清
10、不关清赏合留连
11、香清一榻氍毹暖
12、清田去榛荒
13、数篇清绝赓歌意
14、清欢期少留
15、草木清含雪后天
16、清旷亭边雁欲回
17、郎位袭清尘
18、高情清兴入林泉
19、五年清兴属
20、一乡清问更谁知
21、玉润冰清不受尘
22、吟清猿
23、拥褐晨香清
24、阶除嚚拺讼清
25、气象更清连日月
曾巩(1019~1083) 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郡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巩自称家世为儒(《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嘉□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曾巩考中进士。曾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如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在这期间,曾巩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他不甚满意刘向,而比较推重扬雄,曾在所作《筠州学记》及《答王深甫论扬雄书》中阐明了他的看法。其后,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颇有政绩。为了侍奉亲老,曾一再申请内调。后被神宗召见,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擢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四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逝世。
【生平】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扩展】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阅读答案2 【手机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阅读答案 【手机版】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度常平不足赡 度:估计。
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
D.少与王安石游 游:旅游
5.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巩既有为官的才能又有文学盛名,但长时间在京城以外各地方官任上调调去,他却不以为意,这表明他对名利地位的'淡泊。
B.曾巩作越州通判时,在灾荒之时全力筹集粮食,使百姓就近不过度花费就能购买,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C.在齐州作知府时,豪强周氏之子仗恃财势侵害百姓,为非作歹,州县官吏无人敢过问,曾巩却果断将其绳之以法。
D.曾巩文采非凡,作文曾被文坛巨匠欧阳修称奇,成年后,文章让朝野上下都很震惊,越写越成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6分)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4分)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分)
答案
4D
5.命题立意:考查断句。
答案与解析:B(这类试题的解答,一看语境,看上下文的意思;二看提示性的词语,如“之”。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6.命题立意: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答案与解析:D(“上下驰骋”是“连通古今”之义。能读通读懂全文是作答正确的前提,而读通读懂须将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落实准确,这也依赖于平日的积累与训练。)
7.命题立意:考查翻译能力。
答案与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大意,要遵循“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1)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区处”1分,“猝集”前的省略主语“军队”1分,“猝集”后的省略宾语“……的问题”1分,“师”1分,“市里”1分,句意1分)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一时”1分,“工”1分“,鲜”1分,句意1分)
8.(1)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
(2)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 曾巩文集
★ 曾巩诗篇
★ 曾巩生平介绍
★ 曾巩《席上》
★ 咏柳曾巩诗赏析
★ 曾巩的诗全集
★ 曾巩咏柳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