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viewview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iewview”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

篇1: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

下面这个广告创意非常赞:

1. 把Tshirt包裹在邮包外面;

2. 邮寄出去,让他在恶劣的邮政运输体系里面走一圈

3. 收到后,打开,里面有一包洗衣粉——试试看,可以把衣服洗得像新的一样,

不清楚这是否只是个平面广告。

感觉上,如果产品质量确实不错,而且TShirt材质也刚好适合洗涤的话,倒还真不妨做个事件营销——体验营销。找几千个网上比较知名的Blogger,给每个人寄上一个盒子。

相信这么有趣的广告方法,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在Blog上写上一笔(不少人可能也真的好玩用洗衣粉洗一下),也有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出于好玩而的——虽然未必有兴趣把那件Tshirt往身上穿,

这样做,

1. 讨好了有影响力的那群人,白送东西给他们

2. 给了他们谈论的话题——不像那种“华硕产品就是好呀就是好”之类博客营销,这种blog帖子是围绕真实、有趣的事件而写的,Blogger更愿意写,读者更愿意看。

3. 让知名Blog做了自己的见证人和代言人,整个实验,非常有公信力,而且最后的见证是由非官方的Blogger自己发出,读者接受度会强很多,对于品牌、产品效果的理解和印象也会深入很多。(那种自己也不用华硕产品,却突然发篇文章说“华硕产品就是好呀就是好”,粘帖几句广告词,谁信呢)。

蛮好玩的。

来自:www.marsopinion.com/?p=1173

篇2:网络营销之--博客营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和形式不断的涌现,从门户网站,到公司网站,到综合论坛,到个人空间,再到博客,这一系列的嬗变既见证了科技的发展,也同样成为的承载营销的形式。

现在最流行的话题莫过于博客了。人们见了面,一般都会问,今天你博了没有?可见博客已经不仅是一种网络形式,更成为人们的一种开始慢慢习惯的生活方式了。有鉴于此,很多大型网站纷纷开辟了自己的博客,继中国博客网,MSN个人空间之后,SINA,网易,搜狐,百度纷纷上场。

有位大师说过,广告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同样的,营销也是和空气一样,随处都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营销。在博客逐渐成为人们的休闲的空间的时候,营销也就来了。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新浪,别的不说,就拿他的BLOG营销来说,就应该载入中国市场营销学的教材。在这里新浪把人性化营销发挥到极至。把一个BLOG做的这么红火,创造了营销界的一个奇迹。无怪乎年终的十大营销创意中有其一席之地。

今年的世界杯报道中,博客队伍首次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5万博客在新浪网站上发表了110万篇文章;与世界杯相关的网民发帖量达到230万篇;累计有4000多万人次的独立访问者访问了新浪世界杯相关页面,这也意味着大约四成的国内网民选择阅读新浪的世界杯报道。此番体育营销大战,新浪共获得7000多万元广告收入。

与韩日世界杯不同,今年有25万多人在新浪撰写世界杯博客,文章超过110万篇。

新浪是这届世界杯营销中的胜利者,但是并不是唯一者。很多别的网络媒体都意识到与大众互动参与对于营销自己成败的关键。尽管他们难以与新浪的成就相媲美,但是也各自分得一杯羹。

有的人要发出疑问,博客商业化,是不是会影响博客的正常的发展,是不是会改变博客的原本的性质。事实上,商业化的事物是一种进步。

博客营销的进步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更准确的进行广告投放

有的专家曾经研究过,在中国投放的90%的广告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对销售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正面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这对于热心于影视广告投放的企业来说,是当头棒喝,对于广告公司的人来说,则是一种耻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创意的,有社会环境的,有思潮的原因,但是主要的还是在广告投放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进行定位,没有把握好把广告给谁看,在哪里给他们看,给他们看什么,这样一来,失败自然是必然的了。

博客是个人的空间,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具有个人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样也具有品位,年龄和爱好都很相似的粉丝,也就是目标人群。象徐静蕾的博客上的粉丝,都是看着徐静蕾的电视剧长大的年龄在16~26岁之间的人群。象韩寒的博客的粉丝,都是看着韩寒的小说长大的还在初中和高中学习的人群。

在这些粉丝群体中,他们很有可能形成同一种爱好,也就是爱屋及乌的意思。

二、保持固定的浏览数量

博客的粉丝一般都是有上网的条件的,能经常上网的,爱好文化和文字的人群,他们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去浏览偶像的博客,并且写作推广自己的博客。 徐静蕾的博客总点击超过了5000万大观,平均每篇在0左右,当然有的篇目写的精彩或者涉及敏感问题,点击就会飑升,到几十万都不是问题。象李亚鹏写的关于他女儿的兔唇的问题的文章,点击就超过了160万,

固定的点击说明了人群的固定,如果广告投放得当,那么对这一群人的宣传的效果,就会相当的有效。我们看报纸的时候,倘若看到不想看的广告的时候,就会丢弃,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不想看的广告,就会换台,而在博客营销中,却是一种潜意识的渗透。

三、真正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思想

以小博大一直以来,是营销人的一个梦想。他们都想要找到一个能让企业付出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益的营销手段。

所谓的得来全不费功夫,博客正是一个以小博大的理想的营销载体。一方面博客的开创和写作不需要资金的支持,不花费成本,因此,在广告的投入方面会很小。

另外一个方面,一部分博客因为博主的个人魅力,或者是内容的出色,有着非常高的点击量,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商业空间。在这些博客上投放广告,会获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还是以徐静蕾的博客为例,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就先后为鲜花村网站、电影将“梦想照进现实”、AMD、电影“好奇害死猫” 等做过广告,而且这种广告更有意思。甚至老徐给朋友征婚的广告获得了6万多的点击,远远超越很多大型网站的点击,而这些,是不需要一分钱广告费用的。

四、度人自度

SINA将博客做大的一个秘诀,就是采用了名人+BLOG的模式,这也引起了搜狐的追随。SINA首捧名人徐静蕾,又力捧所谓的草根ACOSTA。这大大提高了SINA的点击的同时,也提升了明星自身的价值。

通过博客的提升,徐静蕾成为了AMD和长虹的形象代言人。而ACOSTA也从一个写手开始,成为杂志的明星模特,并且已经开始拍摄电影。

SINA同时也招揽个各界的专家,比如徐静蕾、李冰冰、韩寒、洪晃、邓婕、郑渊洁、潘石屹、李亚鹏、苏友朋、余秋雨、李咏等以前活在光环里的名人都开始在新浪开博,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允许一些公司在SINA上开办杂志或者公司自己的BLOG。象叶茂中,李金斗这一批著名的营销人都相继在SINA上开办了自己的BLOG。他们通过这里,更好的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思想观念,大大的提高了个人品牌和公司的知名度。

搜狐也不甘落后,吴孟达、张五常、刘亦菲、林志玲、李玲玉、曹颖、《广告导报》等博客采取跟随策略,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由于很多一线明星被新浪先下手为强,而搜狐的营销策略也缺乏创新,因此影响力远没有新浪深远。

同时也有人在BLOG上直接做广告。象宋祖德,俞雷都在BLOG上出售自己的著作。

但是博客在今天的发展并不是很完美,相反却有很多的缺陷,需要一步步的完善。问题有很多,主要就是下面几个――

一、井深营销与水平营销

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井深营销和水平营销。

水平营销是一种漫天撒网,重点培养的营销策略。注重的是将营销的目标人群的面尽量的拓展开来,充分的挖掘潜在的顾客,是20/80法则中的对20%的顾客的发觉。这种策略适合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的企业。

井深营销则是收敛传播范围,将传播的目标圈定在80%的顾客的稳定上。这种策略适合还没有建立起固定的客户群体的企业。

很明显,对于博客这种营销的形式来说,适合的就是井深营销的企业。

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单一的策略已经不能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必须实行组合策略。也就是说,在培养固定客户群的时候,同时要挖掘潜在的客户;而在挖掘潜在客户的时候,也要照顾固定的客户群。

因此对于博客营销的利用,要具体分析。

二、不稳定性

由于博客不是一种职业,或许将来会有人以此为职业,成为商业性质的草根博客,但是同样的具备不稳定性。因为博客主要是一种文字和思想的传达,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社会思潮的变化,读者的品位的变迁,将使原来可能有固定人群的博客的流量慢慢的减少。

针对这样的问题,就要仔细的进行斟选。

篇3:网络口碑营销怎么作?网络营销

网络口碑营销被很多企业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因为看起来似乎所有的行业都能从正面的口碑传播中获益。而且网络口碑营销看起来又是很便宜甚至是免费的一种营销手段。但要真正进行IWOM的时候,很多企业又常常会变得一筹莫展,甚至最后又掉到网络广告的圈子里面,把口碑营销变成了“口碑”广告。

那口碑营销究竟应该怎么作呢?

首先要作的,是必须对口碑和口碑营销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口碑的效果可以被放大,但口碑本身是没有办法凭空做出来的。口碑体现的是消费者的态度,如果没有好的产品/服务,捏造出来的口碑是不堪一击的,在互联网上这一点尤为明显;

网络口碑营销可能不会花很多钱,但它绝对不便宜。网络口碑营销可能不会像电视广告那样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就花掉你成百上千万的金钱。但是你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耐心、真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接下来就是怎么着手实施了。在我看来,网络口碑营销制定何种策略、使用哪些工具、效果如何评估,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都可以有自己的考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在探索中寻求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但还是有一些小技巧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借鉴的。

1,从最熟悉的朋友开始

在真正开始之前,试试看你的能不能说服你最好的朋友购买或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口碑就是一个在信任的人之间一次一次传递商品信息的过程,如果正面的商品信息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都无法顺畅的传递,你也不要指望它们会通过口碑的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被广泛传播,

2,循序渐进不求速成

你不能要求消费者像你购买的广告媒体那样按照严格排期来帮你推广。你需要有好的产品或服务让他们感到满意;你需要消除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对你增强信心;你需要帮助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更方便的传递口碑;你需要在他们传播你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对他们表示感激。互联网已经让很多事情变得非常快捷,但是口碑传播的过程有时候依然会很慢,因为传播者大部分都是你无法操控的消费者。

3,寻找正确的意见领袖

虽然网络口碑营销是细水长流的工作,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意见领袖还是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所以寻找真正喜欢你产品的意见领袖就变得非常重要。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你产品的粉丝团里面寻找或者培养意见领袖有时候比把行业专家变成你产品的粉丝要容易得多。

4,充满热情和幽默感

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在帮你传播口碑的时候都是义务的。所以作为受益者,企业和口碑营销的执行者必须对所有消费者充满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鼓励。幽默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娱乐为王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能让人发笑的信息更加容易被传播。

5,诚实和责任感

放在最后说,但却是最重要的。互联网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少,谎言越来越容易被揭穿。以诚相待是长久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唯一办法。同样,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消费者一览无遗。不要试图去欺骗和隐瞒什么,那样做最终只能是掩耳盗铃而已。

不要怀疑网络口碑营销的力量,所以也不要把它看得那么简单。

本文来自:webleon.org//03/blog-post.html

篇4:博客营销和论坛营销异同网络营销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具有参与,公开,交流,社区化,连通的特性,社会化媒体的典型应用是博客、论坛、维基、播客、SNS、twitter等Web2.0应用。社会化媒体的成熟与发展,促进了口碑营销的兴起;社会化媒体也成为口碑营销的主要网络营销通路。

博客营销和论坛营销作为组成口碑营销的重要营销渠道,有必要单独讨论一下。毕竟作为社会化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客和论坛,其网络影响力正越来越强大;而博客和论坛外表殊途同归、实际水火难容,同时博客和论坛也将主导口碑营销未来的发展。

博客和论坛作为UGC(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的典型代表,几乎各占了半壁江山。论坛已经存在了N多年,并在中文世界发挥到了极致;博客后发先至,这几年异军突起,流量和人气直逼论坛。

论坛是以主题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照主题分类,用户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喜欢的主题,然后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博客是以个人思想为核心,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博主个人思想而展开的主题和讨论。

可以简单理解为,博客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且是纯手工制造;而论坛则是流水线式生产,呈现出来的是一条条生产各种零件的产品线。

因此,两者理念不同,吸引着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群。

博客

论坛

以个人思考为中心

以话题类别为中心

用户关注的是某个人

用户关注点是某个话题

文章质量优秀的博客成为用户主要关注点

用户只能关注某个兴趣版块,需要自行鉴别版块内的优质、劣质文章

博客吸引的忠实读者是和自己有类似人生观价值观的用户

论坛吸引的是对某个版块、某类话题有兴趣的用户

博客的人气、流量需要自己经营和维护

论坛贴子可以借助论坛版块的流量,只要贴子标题写的足够吸引力

遵循2/8原则,意见领袖的内容长期吸引用户的关注

遵循2/8原则,所有内容掺杂在一起,需要自行鉴别

垃圾信息无法获得关注

垃圾信息和精华文章掺杂在一起

我是不泡论坛的,所以对于我这类用户,我把论坛比作“字典”,把博客比作“小说”,

字典是需要的时候翻一翻,博客是空闲的时候看一看。

可以说博客和论坛两者各具特色,目标用户几乎没有重叠,两者之和几乎占据了社会化媒体的全部用户。

在为企业提供口碑营销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目标用户群特征和营销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营销策略和传播媒介,因地制宜,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来自:www.wopush.com/blog/read-61.html

篇5:如果博客主人不会营销网络营销

如果博客主人不会营销,那么是不是写的时间长了,就写不下去了?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如果博客主人不会营销,那么博客:

1.博客没人看,即便是写得相当不错

2.博客看的人和写的人根本不匹配,写的牛头,看的人确是马面

3.博客的投入与产出不能匹配,然后就是自己写文字,还得自己掏钱去维护,这种情况就和“最早的投稿人、出书人被编辑部的人敲诈一样,不拉赞助,不给现钱是没办法出书的”

所以博客的主人不会营销,没人看是次要的,看的人不匹配也是次要的,可是想干点大事的博客主就比较麻烦了,入不敷出,惨淡经营,最终可能是死亡,

向老徐同学学习,至少她敢向Sina索要报酬;

向keso同学学习,至少他坚持了N多年;

中国博客,无论是BSP,还是顶尖的blogger, 乃至提供blog 聚合的人,没有一个能将博客带入盈利的范畴;难道中国没有大选,没有政治营销色赛的博客的号召力不如政治类博客抢手?中国的营销手册《博客营销》书倒是不少,可是哪一个有实际的,真正的让博客主“心花怒放”的营销事件呢?没有,那么,是我们继续等待BSP盈利,然后自己分一杯羹,还是等待营销专家们的雇佣,写点稿件,赚点稿费,还是主动出击,营销自己,同时去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呢?所以说,博客主人不会营销,那么不能盈利,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出路;靠市场、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不写博客的人多的是,某某时间也会听说某某封笔;有的是博客届的名人,牛人;有的则是刚刚试水;不过,会营销的博客主还真不多。这里说的营销不是SEO,拿点广告费,而是能够真正的将自己,或者将自己的博客群当作生意来做。

来自:hi.baidu.com/wkcow/blog/item/0cb3d100839d6c14728b65d5.html

篇6:说说营销渠道、直销、口碑营销网络营销

前段时间一直在做一个网络直销的东西,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关注这个曾经与“老鼠会”混淆一起,一度被边缘化的营销方式,一点零散的思考,先在这里记录分享。

梳理直销的发展脉络发现,直销的概念和模式,以及在中国发展过程,和“超市”、“专卖店”系出同源,最初都是作为一种新的渠道形式诞生发展,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三类渠道模式几乎同期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膨胀蔓延。但有截然相反的结局却是,直销在国内迅速演变成了“老鼠会”、“拉人头”,国民情绪被暴富心态和所谓世代沿袭的富贵憧憬所扭曲,“不劳而获”,“靠关系吃饭,嘴吃饭”的生存哲学在那个阶段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之前稳固温馨的亲情和朋友关系网被滥用为“老鼠会”扩展的渠道。好在国家颁布“禁止 条例”,取缔了所有形式的 活动,也自那以后,很少有人堂而皇之的提及 ,随后国家对 企业采取许可管理制度,取得拍照的合法企业,被冠以“直销公司”的称呼,开始以合法的形式经营,国内第一张直销拍照98年颁发给了雅芳公司。由此开始“ ”在国内成为“老鼠会和非法直销”的特有称呼,“直销”则成为正规经营的称呼,但从营销模式而言,都是“direct sale”。

之所以提到直销是发现,目前网上盛行“口碑营销”和“直销”在模式上有非常多的相似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口口相传,进来推动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传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也算是口碑营销最早的体现。web2.0阶段,随着论坛、博客、sns等个人化媒介形式的普及应用,这些网络言论渠道都成为口碑营销的有效承载主体,在网络中不仅可以几乎完整的复制人们的线下关系网络,而且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扩充新的关系和渠道。

口碑营销的模式不用多说,无非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对xx的溢美之辞传给更多身边的人,

看到晚上很多朋友提到的口碑营销案例,如联想红本女、抢光王老吉、王石、莎朗斯通等等。想想这些案例,其实在口碑营销中总是绕不过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网络声音的走向,如何 控制网络舆论向着预期的方向传播?二是制造出来的网络舆论能够传播多长时间? 杏花村那时候的口碑,更多是是长时间的经营积累下的声誉,类似百年老字号的,不仅是一种产品质量的几点,口碑更多是一种长久品质的体现,不然也不会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然而,网络的出现,或者说网络口碑营销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压缩了产品“口碑”的“生产时间”,各家网络推手都竭尽所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将某个观念输出去,或者将某个标签贴在某个产品上,就如“绅士”与“名爵”。也就是炒作。

然而凡是“炒作”就不免会落入一个“生的快,死得早”局面,当然这里面也有网络话题变化迅速的,新闻热点层出不穷的客观原因。就如前段时间“联想红本女”的案例,对于新品上市,推动网民关注固然有作用,但在网络炒作过程中,还没等真正的产品使用者说出来说话,炒作已经被网民识破,本应对产品使用的进一步推动已经淹没在一片谩骂中。这也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制作出来的网络舆论能传播多长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直销的很多理念和方式就非常值得借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做过直销的人,无论挣钱赔钱的,很少很少有人说过直销公司、或者直销产品的坏话,无论哪一家直销公司都是这样。如果按满意度来算,估计正规直销公司的产品满意度能算得上最高,而且美誉度延续时间最长。这是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都是借助与人际传播,其中有些模式的东西或许值得关注口碑营销的朋友关注。

此外,用传播学中人际传播的研究来延伸思考发现,在“意见领袖”的角色和作用上,口碑营销和直销模式不仅有共同之处,而且口碑营销可以从直销模式中借鉴很多经验。至少因为直销模式中直销领袖要远远比网络中的意见领域要稳定的多,忠实的多。

同样是关于人的渠道,话题的传播,产品的带动,必然会有不少相同相异之处值得关注学习。 (comwit陈增光)

篇7:口碑营销的5T原则网络营销

昨天看到安迪-塞诺威兹的《做口碑》一书,小册子很薄挺贵,但到却通过五个T开头的英文字母,给出了一非常清晰的口碑营销分析框架和步骤, 谈论者(Talkers)、话题(Topics)、工具(Tools)、参与(Taking Part)和跟踪(Tracking),写篇小文,算作记录,分享在这里。

1.、谈论者(Talkers) 谈论者是口碑营销的起点,首先是需要考虑谁会主动谈论你? 是产品的粉丝、用户、媒体、员工、供应商、经销商。这一环节涉及到的是人的问题,角色设置。目前的口碑营销往往都是以产品使用者的角色来发起,以产品试用为代表。其实如果将产品放在一个稍微宏观的营销环境中,还有很多角色成为口碑营销的起点。其实企业的员工和经销商的口碑建立同样不容忽视。

2、话题(Topics) 给人们一个谈论的理由! 是产品、价格、外观、活动、代言人等等。其实口碑营销就是一个炒作和寻找话题的过程,总要发现一点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噱头让人们,尤其是潜在的用户来说三道四。对于话题的发现,营销教科书中已经有很多提示,类似4P、4C、7S都可以拿作分析和发现的工具。方法的东西大家能学到,关乎效果的确实编剧的能力,讲故事的水平,

3、工具(Tools) 如何帮助信息更快的传播?网站广告、病毒邮件、博客、bbs等等。网络营销给人感觉上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也是在这一部分,不仅需要对不同渠道的传播特点有全面的把握,而且广告投放的经验对工具的选择和效果的评估起到很大的影响。此外,信息的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最早的网站访问来路分析,到如今兴起的舆情监测,口碑营销的价值越来越需要一些定量数据的支撑。

4、参与(Taking Part) 书中的参与是指“参与到人们关心的话题讨论”,也就是鼓动企业主动参与到热点话题的讨论,其实网络中从来不稀缺话题,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到和产品价值和企业理念相契合的接触点,也就是接触点传播。就如今年汶川赈灾事件,王石和王老吉都算是口碑事件的参与者,但结果却截然相反。

5、跟踪(Tracking) 如何发现评论,寻找客户的声音?这是一个事后监测的环节,目前 很多公司和软件都开始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相信借助于这些工具,很容易发现一些反馈和意见。但更为关键的是,知道人们已经在谈论你或者他们马上准备谈论你,你会怎么办?参与他们的话题讨论?还是试图引导讨论?抑或置之不理?

本文来自:column.iresearch.cn/u/comwit/archives/2008/38030.shtml

搜索营销与社区口碑营销网络营销

博客营销计划书

碎片化的口碑营销之路网络营销

体验营销探究论文

浅谈网络营销之软文营销

感受体验营销的力量

经典的口碑营销案例,口碑营销的6个关键

旅游博客营销浅析管理论文

营销方案

心得体会营销

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集锦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体验营销,口碑营销,博客营销?网络营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