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unch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unc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篇1: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预防接种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在此浅谈一下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月~6月来我院防保科预防接种的儿童1 250例,其中男680例,女57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档案:为每位来我科的新出生的婴儿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儿童预防接种本、新生儿出生及预防接种登记簿、儿童体检表等。每周查对儿童免疫接种卡片,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马上通知其家长,讯问为何未能按时接种疫苗,对于生病的和暂时不在本地的儿童,将其卡片抽出,并在备注栏中填写未接种原因,以便日后再另行通知,健康儿童告诉其家长按预约疫苗的日期准时带孩子来接种疫苗。

1.2.2 接种疫苗前的宣教工作:家长先到预防接种登记室做好登记,并预约好下次来接种的时间,在此防保人员为来的家长发放儿童保健宣传册,及预防接种手册,同时向家长详细讯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物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类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杜绝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1.2.3 接种环境:环境要温度适宜,需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接种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空气消毒,候诊室有软的休息椅,墙上贴有彩色宣传画,屋顶挂各种样式的彩色气球,最好配置有儿童玩耍的小型“淘气堡”,接种人员穿浅粉色或果绿色工作服,有了这样的环境,儿童进来后就不会感到陌生,对接种疫苗就不会感到太过恐惧,接种人员面带微笑地先给勇敢的孩子接种,并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小婴儿应目光相对予以抚摸,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

1.2.4 接种安全性:为确保接种安全,更要做好接种前的查对工作,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看疫苗标签名称、有效期、颜色、是否有摇不散凝块,安部有无裂纹、破裂,注射器及棉签的.有效期,并双手挤压塑料袋是否漏气,最后检查小儿接种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是否光滑无破损,身体健康无禁忌和就可接种疫苗,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片刻,这样可避免疫苗的渗出,以达到接种疫苗有足够菌苗数,保证疫苗成功接种,接种后再次核对无误后,去候诊室留观。

1.2.5 接种后的指导:疫苗接种完毕后应在候诊室留观30 min,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如有反应,如大龄童出现面苍、头晕、胸憋症状,立即让其平卧休息,应给低流量吸氧,拔氧后并喂少量红糖水。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留观30 min的儿童并无反应者,要告知家长回家后仔细观察注射局部是否红肿、局部发烫、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并按压皮肤有无硬结。如发生硬结,儿童应在接种疫苗24 h后用干净浅色纯棉毛巾热敷注射局部,原理是通过热传导,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助消肿,减轻病痛[2]。热敷以3~4次/d,10~15 min/次为宜,连续3~4 d即可消肿,民间也有的用仙人掌去刺切片,敷于患部,效果也不错,硬结较为严重的用50%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出现全身反应的,如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用75%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在腘窝、肘窝部可多擦,擦后要注意保暖,多饮开水,一般发生接种后的正常反应通过以上适当的护理,大多数在24 h内消失,如T>38.5℃,物理降温后高热持续不退的,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如咳嗽、呕吐等,极个别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紫癜、精神性反应等,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接种疫苗后2~3 d内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干燥,避免搔抓注射局部。通过对发生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15例儿童的护理干预,结果是13例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消退,只有2例儿童其中1例因注射第2针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发生硬结,硬结直径≥3 cm,通过护理干预,给予指导,硬结在2周内完全吸收,另1例5岁男孩在补种乙肝疫苗第2针时,左上臂三角肌部位出现约4 cm红肿、发烫,通过护理指导在5 d内也完全消肿。

2 结果

儿童预防接种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我辖区接种率达到98%,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使每位儿童都能健康成长,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

3 讨论

3.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于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是落实免疫规划,保护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所以儿童预防接种至关重要[3]。

3.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成功率:通过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使家长更加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带儿童来预防接种场所配合接种,极大地提高了我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率,避免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4 参考文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4.

[2] 李晓红,吕 杰,冯 波.百白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3(1):22.

[3] 迮文远.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篇2: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月~1月来我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540例,男813例,女728例,年龄1个月~7周岁。

1.2 方法

1.2.1 接种前

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 对我院辖区内每个新出生儿童及学龄前儿童,建立计划免疫档案,定期进行检验,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及预防接种情况。

家长对“应用某种疫苗的必要性,会不会有副作用,甚至危险等”极为关注。

针对这一心态,做好各阶段的相应知识宣教和解释工作,提高家长重视小儿计划免疫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儿童预防接种后由于个体差异及疫苗的副作用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

因此在预防接种时,做好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指导是我们每个防疫人员的重要职责。

2)每次接种疫苗前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2]。

有一部分家长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局限,认识不到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对预防接种不重视甚至拒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计免门诊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面对面的宣教和采用电脑多媒体等,图片文字又有传单、墙报黑板报、宣传栏,同时还利用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使之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各种疫苗的接种,有效地提高了各种疫苗的接种和及时率。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近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

因母乳中可能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存在,可使糖丸失去活性,应在哺乳前半小时或1小时空腹服用。

服用糖丸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否则同样会使疫苗失去活性。

3)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的通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认真交代家长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接种,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并设立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让家长了解疫苗的物理学特性、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并引导、鼓励、安慰稍大一些的儿童,清除恐惧心理,主动愉快地接受免疫接种。

叮嘱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饥饿,不要吃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用母乳喂养孩子的母亲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1.2.2 接种疫苗时

接种门诊配置有候诊(观察)室、登记室、接种室和冷链室。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观察室,应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天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及图书等,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

做好接种时的检查与指导,药物检查:严格查对制度(如药物的有效期、是否变质、安瓿有无裂痕等等),并根据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械;仔细询问婴幼儿近期的身体状况。

对患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并给家长详细介绍原因。

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用了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棉签(球)在皮肤上稍压一下,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

不要反复按摩注射部位,促使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引起感染性炎症;意外情况的处理。

个别孩子注射时由于疲劳、饥饿、过于紧张可能发生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虚脱症状,这时护理人员要镇静严密观察,让其仰卧,将头部放低,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

消除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接种前,接种人员应摘掉口罩,用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于月龄较小的儿童,应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篇3:对儿童预防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

方法 设计小儿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结果 预防接种中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院负责辖区的接种率达到99.2%以上。

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篇4: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核心信息干预效果评价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陕西省山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干预效果,寻求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知晓率的有效方法,为制定预防接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干预前后知信行(KAP)改变情况进行评价。根据项目县入户基线调查结果,筛选预防接种核心信息,依托村医和村干部,采取健康课堂、核心信息卡等方式开展干预,利用项目统一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后KA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留守儿童监护人KAP均有明显变化(P<0.05),表现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提高、预防接种意识增强、预防接种态度更加积极。结论依托村医和村干部,采取健康课堂和核心信息卡等方式是提高山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意识的有效措施。

篇5: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核心信息干预效果评价论文

留守儿童是由于我国民工潮的出现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其父母外出,子女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留在农村生活,从而成为留守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已成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2-3]。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信行(KAP)直接影响儿童的预防接种行为[4]。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的有效方法,为制定预防接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托产科医生、村医及村干部对陕西省镇安县10个镇利用健康课堂、核心信息卡等方式开展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实施方案,随机选取镇安县10个镇,根据行政村据所抽取的镇所在地远、中、近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调查村按照随机数字确定第1户,对有7岁以下儿童家庭其主要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逐户开展调查,有2名以上目标儿童的家庭作为第1户,直至调查完10户目标家庭。若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回答调查问卷问题,则放弃此户,以保证获取的信息完整准确。

1.2调查内容

按照国家加强西部麻疹监测项目健康促进(C4D)子项目调查表,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预防接种态度及行为、预防接种信息获取渠道等。

1.3质量控制

由省市项目官员抽调业务人员10人,经集中培训,2人一组开展调查,调查表格要求双签字,双录入,省级项目人员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格进行电话复核。

1.4干预方法

1.4.1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组织全省计划免疫方面专家选取预防接种的5条核心信息开展宣传:接种疫苗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家长及时接种;孩子出生后1月内,家长应携带出生医院开具的接种凭证到现住地接种点办理接种手续;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有效凭证,入学入托时都需要查验,请保管好;每次接种时请携带接种证,在全国任何地点均可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麻疹是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出疹。

1.4.2依托涉产医院在对目标儿童发放接种证时发放核心信息卡,并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

1.4.3以村为单位,利用固定接种日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课堂活动,就核心信息内容向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

1.5统计方法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干

预前后各调查儿童监护人300人,干预前后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及子女性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干预前后中位数均为30000元,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2.2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KAP比较

干预后儿童监护人从村卫生室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对多长时间建立接种证、入托入学是否查验接种证、在外地是否免费接种、麻疹是传染病、麻疹的症状是发热出疹、蚊虫能否传播麻疹等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知识明显提高(见表2)。2.3家长对干预措施的认识99.3%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有助于其了解感兴趣的预防接种知识,91.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72.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活动使自己了解了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74.4%的儿童监护人了解了预防接种服务内容,89.0%的'儿童监护人认为开展类似的干预活动是有必要的,从监护人对干预措施倾向来看,81.6%的监护人倾向于健康讲堂和医生面对面宣传活动。

3讨论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受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卫生意识、接受能力、相关媒体设施等因素影响[5]。在山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监护人知识水平、相关设施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不够[6],而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预防接种的重要因素[7]。以往无针对性的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报纸等宣传模式明显不适用于山区留守儿童家庭。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预防接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越来越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健康教育措施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9]。通过对该项目县基线调查,提示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了解有限、自主接种意识较差、麻疹防控知晓率低、较少阅读报刊杂志、较少收看电视广告、年龄偏大、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同时存在接种认知程度高、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出生医院发证等特点。结合基线调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可以考虑依托村医及产科医师作为健康教育提供方,选取村卫生室健康课堂和产科核心卡片健康教育的方法,选择对监护人比较重要的信息开展健康教育。从结果来看,95.7%的儿童监护人从医生处获取预防接种知识,这一结果远高于袁梅等人的研究[10],监护人在干预后KAP均得到提高,儿童监护人认为干预措施能够使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服务内容,认为开展类似的活动是必要的,提示针对西部山区留守儿童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干预前后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认可程度均较高,对村医及村干部信任程度均较高,儿童监护人能为儿童主动保管接种证,这可能与日常计划免疫检查与村医日常干预较多有关。接种主动性前后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可能与调查人员对调查表理解有关,不排除调查者偏倚;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增加到行为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就是行为的改变可能与儿童监护人对村医依赖有关,这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7):41-43.

[2]彭喜春,罗家有.湖南农村双亲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34-37.

[3]王培生.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0):1118-1123.[4]刘君卿,郭玉钗,苗力雁,等.石家庄市赞皇县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干预后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4):366-369,373.

[5]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6]刘宇.四川省射洪县留守儿童现况及免疫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2):990-992.

[7]卫生部疾控司.1999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4):193-197.

[8]汪维.灌阳县儿童家长免疫规划接种KAP调查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2):118-119.

[9]徐志成.于都县农村留守儿童计免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50-52.

[10]袁梅.湾里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118-129.

儿童预防接种宣传稿

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总结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工作计划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资料

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建议书

分析护理干预对肥胖儿童青少年减肥的影响论文

预防接种自查报告

预防接种年终总结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规范

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