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inwayjiaoyu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俄语论文(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nwayjiaoy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俄语论文

篇1:浅谈俄语“托福”论文

浅谈俄语“托福”论文

改革开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出国留学浪潮也是一波又一波。有需求就有市场,这股浪潮让诸如与“托福”,“雅思”,“TEF”等等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比如说“新东方”之类的语言培训学校估计已经把这些留学目的国的语言水平考试研究得透透的,但是无论在一些著名的或者是非著名的语言培训机构,甚至是在网络上,都很少能查到与俄语国家水平考 试相关的信息及复习资料。当然这也是因为最近几年我们曾经的“老大哥”家里的经济状况确实有点捉襟见肘,治安也不太平,不过我相信任何发展都是曲线型的,曾经的世界“两极”之一,不会就这么没落了,长久看来,我们俄语也总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所以,今天,鄙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好好为大家介绍一下俄语国家水平考试的相关内容,以备将来大家留学俄罗斯时参考之用。

,欧洲委员会制定了《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标准》),这个标准也就是欧盟各国外语教学和评估的标准,旨在为欧洲语言教学的.课程设计、大纲制订、语言测试和教材编纂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参考。该标准详细地描述了语言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时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达到的标准。CEF将语言的世纪运用能力分为三等,六个级别,分别是一等:Basic User初级使用者,包括入门级和基础级;二等:Independent User独立使用者,包括进阶级和高阶级;三等:Proficient User熟练使用者,包括流利运用级和精通级。

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也遵循了这一语言参考标准,对应关系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展示:

如果功利一点,对于留学俄罗斯的学生来说,前两个级别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一点从他们的俄文全称就不难看出来,入门级及基础级的俄文全称如上表,但是后面四个级别,就不一样了,以一级来说它的全称就是“Первыйсертификационныйуровень”,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比前者多出了一个单词“сертификационный”,这个单词有“证书”之意,也就是说从这个级别开始,通过考试的学生才会得到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证书。那又为什么要强调说是“具有实际意义”呢?因为所谓“留学生”,出国的目的只有一个,进入俄罗斯的大学或者是研究生院学习,那么这个证书就重要了。如果你取得了一级证书,你就拿到了申请进入俄罗斯大学一年级就学的敲门砖;如果你拿到了二级证书,那你就可以进入研究生院学习了;如果你在俄罗斯攻读副博士学位,那就意味着在你国家考试也通过了,论文答辩这一关也闯过了的时候,你手里必须还要握着一张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三级证才可以,否则你是拿不到你的学位证书的。至于最后一个级别-四级,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还有另外一个俄文名字“уровень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влаения”,具体来说就是Успешноепрохожениетестированияпоанномууровнюсви

етельствуетосвоономвлаениирусскимязыком,лизко-мкуровнюносителяязыка,也就说要恭喜你,俄语已经接近母语水平了!不过,你要是下决心在俄罗斯攻读语言学相关硕士及以上,你可就必须要通过四级考试了!

那俄语国家水平考试都考什么呢?其实无论哪一个级别,都有5门,分别是: Лексика и Грамматика, тение, Ауирование, Письмо, Устная речь.翻译成汉语就是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及口语。个人认为其中的词汇语法是最简单的科目,因为所考内容都有死的知识点,只要知识点掌握了,就万事大吉了。其次是写作,因为写作的出题范围相对固定,以二级为例,一般会要求考生书写三篇作文,分别为书信类、公文事务类等等。再次就是阅读了,如果你下苦功夫背单词,单词量够大,阅读其实问题也不大。最后就是听力及口语了,这两门考得就是语言应用能力了,尤其是口语考试,考生是单独面对一位俄罗斯老师交流对话,难免会紧张。所以大家经常说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一级相当于国内俄语专业四级,而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二级相当于国内俄语专业八级,个人觉得不尽然,应该说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二级当中的语法词汇相当于专业四级的水平,而其他四门,个人认为,却要高于国内专业八级的水平。

至于考试时间,现在国内也开设了考点,具体时间要看国内合办开设考点的大学自己的设置了,而如果你身在俄罗斯,那就方便多了,因为在俄罗斯大多数大学都设有考点,而且只要有人报名,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考试。

最后希望决心到俄罗斯求学的学友们,不要在国外虚度时光,要努力学习,重塑中国留学生勤奋好学的形象。

篇2:大学俄语课堂教学论文

一、大学俄语教学现状

大学俄语教学经历数年的研究和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困扰,首先,因初高中俄语教学不注重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导致大部分俄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俄语听说能力及差,而听说技能是语言实践应用的重中之重。其次,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俄语公共教材知识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严重不相称。据调查,许多学生感到教材词汇生涩,需要大学俄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大学俄语课程在多数院校中只开设四个学期,大三年级不再有俄语课,学生大四毕业时,俄语语言技能很难在就业时发挥作用。如何把大学俄语课堂语言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学习,摆脱教学困境,提高学生俄语应用能力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的因素

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俄语人才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拓展这一教学的引导者,应在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前提下,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准备无条件为学生解决包括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所遇到的困惑。为确保学生在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俄语教师要肯牺牲休息时间,亲自到学生实践活动环境中去体验和调研。俄语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岗位上从业,同时也要关注与俄语相关的其他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能胜任实践型的俄语翻译工作,成为既能够教学又能在企业工作的双师型俄语教师,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俄语理论和实践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俄语教师应摆脱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相称的问题,站在未来要应用俄语的学生角度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甚至要花一定精力和时间去揣摩学生实践应用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将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教学材料中,为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在俄语课外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有无决定了教学效果。大学俄语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利用融趣味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要点知识,把部分语言实践性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大学俄语教学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妨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俄语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实用的语言材料纳入为学生设计的俄语实践场景,以学生为俄语交际任务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外组成小组演练教师布置的商务对话、日常对话等语言交际任务,学生完成模拟课外语言实践任务后,回到课堂上验收语言任务的质量,教师点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语言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俄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教师指定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在课外加工处理、分析后,利用课堂时间共同分享自己在课外时间整理的学习材料,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双方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样,教师对大学俄语课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融合。

4.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课外语言实践条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布置模拟的引导性语言演练任务外,还需为学生不断创造真实的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课外俄语实践的平台,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高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进行课外语言实践的方式有许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是俄语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类似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俄罗斯人进行语言交流。假期中俄高校互换留学生项目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应用俄语。俄语学生也可在暑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校外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了知自身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未来工作的定位起到一定的明确作用。学生在真实课外俄语交流实践中逐步了解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返回课堂时会有侧重点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课外实践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给以后的语言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给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材料的汇编,再教授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来自不同的高中俄语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难免存在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从课堂向课外语言实践过度过程中,面对俄语语言实践应用任务时常常会有自卑受挫的心态。这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善巧引导,使其不至于对语言实践及俄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中途放弃俄语学习。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参与学生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其与人协作、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的转移,不仅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的教育过程。

三、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意义

课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在语言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校外语言实践延伸的教学理念探究,不仅解决了学生俄语语言实践能力不足、不适应教材、课堂学时有限的问题,也为未来学生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其今后工作有终生受益的长远意义。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过程中,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利益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篇3:俄语论文的格式要求

俄语论文(包括初稿)必须打字。页码标注采用底部居中的方式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黑。目录内容独立排页。封面用学校统一的模板制作,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1. 汉语封面:

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应注意:序号即为学生学号,应填写完整,例如“050141008”,不能填写“8号”或“08“等,专业名称填写本专业的全称,例如“俄英专业”,不能填写“俄英”等。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副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其它项目用四号宋体字。

2. 俄语封面:

包括俄文题目(可加一个副标题 )、学校名称、院系名称、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生姓名、班级。

学校名称上空一行,用黑体一号字,居中;下空一行后,写院系名称,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下空两行,写论文题目,用黑体小二号字,副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居中;下空四至六行,写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作对齐,右侧写学生姓名班级,用黑体四号字;下空两行,写城市名及时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

3. 摘要:

摘要分俄语摘要和汉语摘要两部分。中文摘要一般要求500字以内。论文摘要另起页并排在标题页之后,先俄文后中文,分页打印。摘要部分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俄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居中打印。之后,空两行开始摘要部分。将“Тезис”一词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摘要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中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空两行开始打摘要部分。将中文“摘要”二字加方括号,前空两格,用黑体四号字。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

4. 关键词:

中文摘要内容下空一行加方括号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中文关键词之间空四格(或一个Tab键),不加标点符号。俄语摘要内容下空一行加方括号打印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俄文关键词之间空四格(或一个Tab键),不加标点符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必须提供3-5个关键词。

5. 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目录页应另起页并排在摘要页之后。上空1-2行,“Содержание”字体为Times New Roman黑体四号字。下空两行,书写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内容部分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

6. 正文:

另起页排在目录页之后。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0。页边距:上62.5px,下62.5px,左75px,右62.5px。正文中的例句要用斜体小四号字。

例如:Пример:Старик был просто в восторге, записку настрочил, послал за лошадьми.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Все как будто были в восторге, как будто выдавали кого-то замуж. (Л.Н. Толстой) Тут они был в совершенном восторге; в восторге от Израиля, в восторге от арабов, и от Голландских высот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В.Ерофеев) Он был в бешенстве и сознавал, что от этого сам смешон. (Ф.М.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绪论(Введение)。Введение一词上空一行,居中,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黑。之后隔行打印绪论内容,应包含актуальность темы, цель работы, задачи, объект рассмотрения, 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значимость, структура работы等内容,以上词语加黑。绪论内容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绪论部分完成后,需另页开始本论部分。

(2)标题层次。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标题符号从大到小依次为:Глава 1 Глава 2 Глава 3 Глава 4 Глава 5 …Заключение (上下各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字加黑,居中打字)

1.1. 1.2. 1.3. 1.4. 1.5 ... Выводы(上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四号字加黑)

1.1.1. 1.1.2. 1.1.3. 2.1.1. 2.1.2. 2.1.3. 3.1.1. …(上空一行,第一个字母大写,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黑)

(3) 引文

正文中的引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短句混排在正文中,其后必须用圆括号注出作者姓名,出版年,页码, 例:(Кузнецов 1978: 76)(刘润清: 234)

(4)谢词

结论结束后,空一行,写谢词,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7. 参考文献:

Литература一词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上空一行,居中。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开列出15本(篇)以上的引用书目(文章)。中俄文参考书目的比例为8:7。

8.

(1)俄文书目的著录格式:

作者姓名,如: Кузнецов А. В.

作者姓名后空一格,写作品标题,如作品系某一书,则在作品标题后点俄文句号。句号后写出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之间用俄文逗号连接)。如:Кузнецов А. В.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 М., Диалог МГУ, .

如引文引自某一书或某一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则在作者姓名后空一格,写文章名称,文章名称加句号后加双斜线 // ,然后写书或杂志名,加句号并空格后写出版地、出版社名(杂志可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代(份)。如:Голованова А. В. К вопросу о категории ценности и её репрезентации в языке.//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Волгоград, Перемена, . Голованова А. В. К вопросу о категории ценности и её репрезентации в языке.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 2003. № 5.

引用页码。如正文中的括号标出时此处不必再加。

(2)中文书目的著录格式:

1)专著注录格式: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

2) 文的注录格式:作者,题目名称 //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刊)号。参考文献部分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

如: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国华,论世界语言图景 //外语学刊,第2期。

9. 附录:

正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包括放在正文中过分冗长的图表及有关说明等。附录排在参考书目之后,如没有可不带附录。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字。

论文的装订要求

按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1) 汉语封面

(2) 俄语封面

(3) 俄文摘要(含关键词)

(4)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4) 目录

(5) 正文 (含谢词)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封底

篇4:俄语职业教育情感教学论文

俄语职业教育情感教学论文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以情优教,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增添俄语教学情趣,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心理,继而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俄语学习的潜能。

一、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中

教师是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上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要想提高学生的俄语学习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俄语课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只有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才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积极引导,渗透德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二、快乐教学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其效率远在那种被动、被迫的学习之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就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1.运用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前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俄语歌曲导入课题,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了解俄罗斯国情并渗透积极的德育思想。并且还可以通过学习俄文歌曲,以达到对俄语知识的巩固。对学生增强自信心、鼓舞学习热情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运用简笔画,增强学习的趣味

在我们的俄语教

学中,运用有趣的简笔画,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不同的课题时,请学生根据课题自己准备一副简笔画,在课堂上用俄语来描述画上的内容,或者请其他的同学来就这幅画来提问。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学生的俄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逐渐提高。

3.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我们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中美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

在职业俄语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课堂游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对于过去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这样教学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俄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活起来,可提高学生兴致、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俄语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使俄语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优化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教师富于感情的传授知识,与学生开展情感交流,让情感促进认识。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亲近并相信自己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1.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教师应该严肃地、公平地对待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并且得到学生的信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中,我们难免出现错漏,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我们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教师应当承认自己的错漏,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或质疑,以此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教育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关爱,实际上都是在平常的、细小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温暖的眼神来鼓励、支持学生,甚至在批评学生时也表现出爱的艺术。对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评价都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当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赞扬”、“鼓励”、“关心”时,学生就开始亲近老师,从而爱其师而乐其业,该科的成绩也由此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充分理解他们渴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都能体验到成功时,就会渐渐有了自信,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3.教师自身要有积极的情感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多教师上课有时表情冷漠,有时怒气冲冲,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你用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时,学生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你的知识。而这种愉快的氛围又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作为当代社会的俄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跨世纪新人。

篇5:俄语议论文如何写

俄语议论文如何写

Роль музыки в жизни

[写作构思]

(1) Музыка всегда сопровождает нас.

(2)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имн

(3) Я и музыка

Музыка играет большую роль в нашей жизни. Невозможно представить себе нашу жизнь без музыки. Мы имеем дело с ней почти везде и всегда.

Мы часто слушаем приятную и лёгкую музыку. Утром ребята делают зарядку под маршеобразную музыку. А свадьба всегда проходит под приятную музыку, здесь музыка дарит гостям радость и приносит оживлённую атмосферу. Даже во многих магазинах иногда звучит лёгкая музыка или популярные песни, и покупатели могут делать покупки с хорошим настроением.

Особенно важную роль во всех странах мира игра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имн. Если наш спортсмен занимает первое место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соревнованиях, то играет наш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имн, это же его гордость, и когда поднимаетс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флаг, все мы, китайцы, веселимся и радуемся.

Я люблю слушать музыку, а иногда сам играю на гитаре и пою. По-моему, музыка - это самое высо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 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а гармонична с нашей душой. Она успокаивает нас, приносит нам хорошее настроение. Музыка не только приносит нам радость, но и воспитывает в нас чувство красоты . Она помогает человеку в труде и на отдыхе, делает жизнь человека интереснее, поэтому нам всегда нужна музыка.

[常用词汇和语句]

1) Музыка сон рогож дает человека в течение всей его жизни.

音乐伴随人整整一生。

2) Рождается ребёнок, и мать пост ему колыбельные песни.

孩子一出生,妈妈就给他常摇篮曲。

3) Юноша женится, и на свадьбе поют и пляшут под музыку.

小伙子结婚时,在婚礼上人们在音乐伴奏下载歌载舞。

4) Мелодии песен и танцев звучат во время семейных праздников и народных торжеств.

歌舞的旋律回响在家庭节目和民间的`隆重场合上。

5) Без музыки трудно представить себе жизнь человека. Без звуков музыки она была бы неполна , глуха , бедна,

很难想象没有音乐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没有音乐的奏响,生活是不完整的,枯燥而苍白的。

6) Лев Толстой называл музыку ?высшим в мире искусством? .

列夫.托尔斯泰把音乐成为“世界最高艺术”.

7) Кажется, у нас не найдётся ни одного юноши, ни одной девушки, которые не любили бы песен и танцевальных мелодий.

也许,在我们当中找不到一个不喜欢歌舞旋律的小伙子和姑娘。

8) Музыка, как и всякое другое искусство, тесно связана с жизнью. Музыка говорит о жизни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музыкальными образами.

音乐,像其他一切艺术一样,与生活密不可分。音乐是用音乐的艺术形象在讲述生活。

篇6:俄语毕业论文

俄语毕业论文

俄语中的称呼用语承载了俄罗斯的习俗和文化传统,了解并正确使用俄语称呼用语有助于学生理解俄罗斯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称呼用语是指在言语交往过程中能用于当面称呼的名词或等义于名词的词汇形式。”如姓名称呼、职务称呼、亲属称呼、社交称呼等等。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的功能在于引起对方的注意;从言语交往来看,称呼的选择和变换取决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如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性别、文化程度等,同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俄语中称呼用语的使用方式进行概括总结。

姓名是俄国人非常重要的称呼用语,在知晓对方姓名的情况下一定要用姓名来称呼对方。俄国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组成:名+父称+姓氏(如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Федоров)。称呼对方时可用“名+父称”,“名+姓氏”,“名字”等,其形式的变化视交际的条件而变。

除了доктор(大夫)、сестра(姐妹)、профессор(教授)、водитель(司机)、больной(病人)比较特殊,在一定场合或者偶尔使用外,俄罗斯人基本不使用职务称呼,这与汉语的习惯大相径庭。俄罗斯人对他人表示尊敬礼貌的称呼方式是“名+父称”,往往与人称вы搭配使用。如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年少者对年长者或在正式社交场合中同辈人之间使用。“名+父称”这种表示礼貌的称呼方式的形成和俄国传统文化有关。在俄国古代,普通人是没有父称的,只有贵族和特权阶层才有权使用以-вич、-ич结尾的父称形式。沙皇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以“父称”来赏赐国家功臣,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明令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父称。这使人们形成一种观念,即获得父称是荣耀、地位高贵的象征,这一传统也流传保留下来。

姓氏在俄国人文化中具有法律效用,可单独使用,如在文件上签字等。姓氏作为称呼用语往往和人称ты搭配使用,如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等,具有冷漠生硬的感情色彩。有时在图书馆、百科书目或政府公布的名单中,为强调和突出姓氏,还可以把姓氏提高到名、父称前面,如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Горький可写为Горький.А.М不过这里的“姓氏+名+父称”已没有了称呼用语的意义。

俄罗斯人的姓名的全称形式“名+父称+姓氏”一般不被用做称呼语。这种全称形式大多用在对他人进行生平介绍、填写证件、在法庭上回答询问或者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中自我介绍,比“名+父称”式的自我介绍多了几分庄重、矜持的`感觉。不过俄罗斯人有个习惯,对文学艺术工作者经常用“名+姓氏”来称呼。如《克雷洛夫寓言》为《басни Ивана Крылова》,《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习惯性被称为为列夫·托尔斯泰,省去了父称“尼古拉耶维奇”。

亲朋好友之间、长辈对晚辈、父母对子女、夫妻等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最常用的称呼方式是使用名字。俄罗斯人的名字分为大名和小名,如Владимир的小名是Володя,Виктор的小名是Виталий、Витя,Александр的小名是Саша,Наталья的小名是Наташа,Николай的小名为Коля。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俄罗斯人的名字都有大名和小名的对应形式,而且日常交往中大名也是不经常被使用的。除了大名和小名外,俄罗斯人的名字还有“表爱”和“表卑”的形式,这要通过相应的后缀来实现。Елена可称为Лена、Леночка等形式,表达说话人亲昵友爱的感情色彩。表卑后缀к(а)带有狎昵或轻视的色彩,如Лена可称为Ленка,Витя可称为Витька等。此外还有一些带有随便、狎昵色彩的称呼语:парень/ друг/ приятель(哥儿们),甚至малый(小子)等等,根据说话人的社会角色、地位、交际场合、对象等表达出说话人亲昵友爱或者粗俗不拘于礼数的意味。

与汉语文化中纷繁复杂的亲属称谓相比,俄罗斯人的亲属称谓很简单,数量很少,而且对长幼、宗族、脉系都不加以区分。如:哥/弟-брат,姐/妹-сестра,舅/叔/伯/姨夫/姑父-дядя,姑/婶/姨/大娘-тетя,侄/外甥-племяник,儿媳/嫂子/弟媳/妯娌-невестка,祖父/外公-дедушка,孙/外孙-внук,表/堂亲属关系都用двоюродный表示。和汉语相比,在俄语中亲属称谓中能用于当面称呼的比较少,常见的有:папа/мама/тетя/дядя/бабушка/дедущка。与汉语不同的是тетя/дядя做称呼语时多用于亲属关系中,对陌生人很少使用这个称呼,而且一定和小名连用,如тетя Нина。俄语中“祖父”、“外公”都是дедушка,有时儿童为区分是对不同人称呼,就用“称谓+小名”的形式,如Баба Оля,деда Петя。

对待不知道姓名的陌生人,俄罗斯人使用господин、сударь、сударыня(先生、女士)来称呼。господин、сударь在修辞上比较高雅、庄重,适用于正式交际场合的称呼用语;在非正式场合年长者常常对青年男性用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来称呼,而дувушка则丧失了其原本的含义“姑娘”,被广泛地用来称呼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的女性(售货员、秘书、理发师等),被称呼者的年龄被普遍放宽到18-50岁;对少年儿童可以用мольчикдевочика\ребята来称呼,而ребята只能用来称呼男孩子们,或者男孩和女孩在一起时笼统地使用,有时男性青年之间用ребята相称,但不能单独用来称呼女孩子们。知识阶层(主要是学者、律师、医务工作者)彼此间可用коллега(同行、同事)相称。

此外无称名的称呼形式,即不指明具体的称呼对象,只是为引起对方的注意的招呼形式,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使用的也非常普遍。比较典型的无称名的称呼方式是послушай(те),相当于汉语的“喂”、“哎”,经常是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带有中性的修辞色彩。这个词本身不具有礼貌的含义,因此年少者对师长、老一辈是不适合使用的。如果称呼平辈的陌生人一定要用послушайте+вы的形式,否则有粗鲁无礼之意。比较有礼貌的无称名的招呼方式是:Прост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Скаж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Извините...等。如果在正式场合,或者想进一步表示对对方的礼貌之意,可用будьте добры...будьте любезны...相当于汉语中的“麻烦您”、“劳驾”之意。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对俄语中称呼用语及其使用简要的概括和分析,可以看出俄语中的称呼用语已不再是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与使用语言的人、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了解并正确使用俄语中的称呼用语,对于学习者了解俄罗斯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技能,提高外语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公.礼貌和礼貌语言[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2] 卫志强.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刘宏,塔尤尔斯卡亚.俄语视听说基础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史铁强,张金兰.大学俄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Talk About the Russian Call Language

FAN Hai-hong

Abstract:Russian appellations carry customs and culture traditions of Russia.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who study Russian to understand and properly use appellatio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cross-cultural ability.

Key words: russian; appellation;culture

篇7: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一、为什么要学习俄语

第一,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全球以俄语为母语的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四千万人,当作第二语言使用的则有近四千五百万人。拉脱维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爱沙尼亚有占四分之一俄语人口。据美国20XX年人口调查,美国有1.50%人口说俄语,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居美国语言的第十位。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一些亚洲国家,譬如塔吉克斯坦、土耳其、蒙古、日本及一些南亚国家,依然教授俄语。在中国北部俄罗斯族聚集地也有很多人口的使用俄文交流。

第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政治交往及其他特殊领域深度合作的需要。近来,中俄双方致力于军事、资源能源开发以及交通、科技、航天航空、医药医学、禁毒反恐等特殊领域的合作升温,沟通频繁。迫切的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通晓俄语的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

第四,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深入开展俄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吸收积极地俄罗斯文化,同时掌握了俄语才能更深入地向俄语国家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才能持续的实现汉语的语言输出。

二、中国学习俄语的历史线索

三、中国俄语教育的不力现状

第二,大学俄语教育制度和资源的缺失。目前中国大学普遍招收英语考生,这导致学习成绩优异的俄语考生只能报考有限的几所学校,挫伤了俄语师生的教学热情。考核制度的缺失,降低了俄语考生的学习热情。大学公共俄语教育中,检验公共俄语能力的全国大学俄语等级考试只有四级一个级别,只在夏季考核一次,而英语则是一年考两次同时施行四六级阶梯晋级考试。

第三,俄语毕业生就业的排斥。由于受到英语“一边倒”的社会风气影响,一些企业明确规定招收英语学生,就连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都明文规定招收“非小语种”考生,拒小语种考生于“国考”之外,如上,公外俄语毕业生得不到与英语毕业生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这在就业上打击了公共俄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严重的倒逼着俄语学生规模的萎缩。一方面是对专业俄语人才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缺失公共俄语人才的流失,若干年后必然形成人口大国里俄语人才匮乏的畸形社会发展局面。

四、中国推进俄语教育的对策

第一,深化俄语教育制度改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现有单一的英语独大的外语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现有的中学英语单一外语教育模式,可采取俄英双外语教学模式。形成以英语学习带动俄语学习,俄语学习促进英语学习的新型中学外语教育模式新格局。在世界外语学习学龄提前,语种日趋多样化大趋势下,我们可以将原来的中学俄语基础教育提前至小学阶段。当然也可以小学开展英语教育,初中提供学生辅修俄语的选择。有的学校已建立了这种教育模式效果良好。例如:20 世纪XX年代的浸入式教学是由加拿大提出的一种双语教育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德国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操外语的学生各一半。再如,黑龙江省宾县第三中学英俄语文化课混班,外语课分开上,也是一种双向半浸入式。以上双语制度的探索,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二,夯实俄语教学资源。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俄语教育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于俄语专业毕业并从事中学俄语教学的大学生要给与普通教师以外的奖励和鼓励措施,大学俄语专业可增设中学俄语教学方向或加大师范类院校俄语专业的扶植力度。鉴于俄罗斯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可鼓励中俄两国交换教师、互派大中院校留学生,从而既提高了我国中学生的俄语水平也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从俄引进外教资源,投放到中学教育事业上也不失为一个“输血”的办法。

第三,强化俄语教育导向。语言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外语语言资源甚至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对于俄语,由大语种萎缩为小语种,今天教育的失利,可能造成将来战略的损失。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发挥话语权、尽快出台政策,扭转濒危的公外俄语教育现状,避免俄语复合人才战略性流失。为鼓励学生学习俄语,黑龙江省部分地市出台了为俄语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加分的政策。20XX年起,黑龙江省规定,俄语考生在所报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这一举措对发展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20XX年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估批准,黑河中学的俄语考生可以通过小语种单独考试录取的方式,直接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一流外语高校,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的俄语教育。

第四,营造俄语学习社会环境。俄语教育失利的现实,既有欧美经济因素过热的影响,又和英语一面倒的社会不客观报道有关。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报道俄语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有关媒体部门可以多报道一些俄罗斯新经济政治形势的题材,使国人更加全面快速准确地及时了解我们最大的邻国——俄罗斯。间接刺激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也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密切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篇8: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论文

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论文

俄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俄语基础知识和一些口语交际的能力。目前我国俄语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听说训练的状况,从而造成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形成了“聋哑式”俄语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体会,对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增加学生的俄语词汇量

词汇量是进行口语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是不能完成口语表达任务的,更不要说相互交流了。单词的积累,是俄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增加词汇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最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提高阅读量的同时,学生的词汇量也会不断增加。

二、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听说训练

1.重视俄语正确的发音

语音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俄语单词的正确发音是听说训练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初期就应该注重单词发音的准确性。首先应该确保教师自身发音清晰正确,然后通过反复让学生跟读加强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其次,可以借助复读机或者录音机等,对语音、语调、停顿等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正确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形成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2.坚持把听说训练放在课文教学的首位

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坚持用俄语组织教学,而且要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时也尽可能地使用俄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3.激发学生说俄语的愿望

要想培养学生说俄语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说俄语的愿望。只有当学生希望提高口语能力,想说俄语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地去学去练习,这时候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为此,教师应努力让每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堂课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大胆地用俄文歌曲作为课堂的开端,生动灵活的课程导入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发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与学生用俄语问好,让他们在温习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还可以在朋友式的交流中愉快地学习,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4.创设内容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

语言的学习一般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俄语歌、俄语文艺演出、出俄语墙报、举办俄语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可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俄语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每周开设一节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平时可要求学生之间试着用俄语交流,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5.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方式出现在各种教育课程和课堂上。在俄语教学过程中,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方式,具有远距离实时交互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的应用应该以学生自我学习为理论依据,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6.完善考试制度,培养听说能力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对学生俄语水平的考查除了笔试之外,还应有听力测试和口试。有些老师对口试有顾虑,并最终放弃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教师人手少,费时费力。如果考试有听力和口试,学生思想上就能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试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听说机会。为了避免出现有些学生把口头作业不当作业的现象,可以要求学生把朗读、对话等口头作业录在磁带上交给老师,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口头作业,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篇9: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随着中俄交往的密切,社会对俄语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高校教育部门要紧密迎合市场需求,加大俄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俄语口译人才的关键在于设定科学的俄语口译课程体系,以完善俄语口译教学过程,增强俄语口译人才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实施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一是俄语专业课程改革为俄语口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随着中俄两国交流的密切联系,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各大院校调整了专业设置,设立了俄语口译课程; 二是科学设计口语课程是改善俄语口译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俄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教学质量,以口译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将口译作为笔译的附属,因此高校不会专门开展口译课程教学,因此为了完善教学,必须要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是课程设计理论为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实施课程设计可以强化学者对俄语口译课程的研究力度,这样就会为俄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目前我国俄语口译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通过科学设计可以为课程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以“俄语口译课程”为关键词,以 年至 年为时间段,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结果搜到的相关文章的数量还不足 50 篇,由此可见关于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是局限在对俄语口译教学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单一方面的阐述,为此本文综合教学经验,初步了解到我国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 课程标准不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设置应该仅仅围绕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综合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俄语口译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掌握胜任生活口译和一般性专业会议的翻译工作。并且要掌握熟练的口译能力,对报刊上的重要新闻能口译出大致内容等。”

但是由于该规定只是简单的基础性规定,使得高校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一是学校不能准确把握相关规定的要求。由于俄语口译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因此高校对俄语口译教学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尤其是对近两年才开设的俄语专业,因为目前的相关并没有部门作出明确的规定,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迷茫; 二是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往往会将口译教学与笔译教学混为一谈,没有专门设置口译教学,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口译教学工作,但是其将该课程列为选修课,因此其地位得不到稳定; 三是口译课程的双重性导致俄语口译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俄语口译教学往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听写读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对学生的入门培训。

( 二) 教学内容的设定存在随意性。高校俄语口译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口译理论和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教师会形成以题材为主线,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并且按照专题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译能力的锻炼,此种教学多应用于经贸谈判、外交文化等。有时教师也会按照培养技能训练为主线,按照口译类别进行训练。

当然根据需要也会将这两种模式进行结合。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会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此种模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也存在着忽视口译达意的基本主张和常用技能的拓展。一般时候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他们不会专门训练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导致教师在把握口译材料时存在把握不准的问题。

( 三) 缺乏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材。目前高校应用的俄语口译课程教材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的口译教材的体例还不够丰富,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 一是忽视对俄语文化背景的研究。目前教材更多地强调俄语、汉语之间的.对应与转换,而忽视了对两国文化背景的介绍,导致口译的内容缺乏对实际交际环境的考虑; 二是部分教材缺乏配套的影音材料,使得口译教材的实践性不强; 三是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材,很多高校的口译教材是根据教学内容,随机选取的交流题材。

三、优化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对策。

( 一) 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明确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口译课程的定位是口译课程发展的关键,结合当前的各种文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课程目标定位进行需求分析: 一是学生对口译课程存在很大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口译课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表达能力,因此俄语口译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强调口译技能的培养; 二是教师的需求定位分析。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定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课时进行调整,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俄语口译课程教学课时的安排就作出了系列的调整,将专题综合技能训练所占的课时比例增加,并且将开课时间提前。另一方面,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口译知识基础。综合分析,俄语口译课程目标定位表 1。

( 二) 优化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俄语专业课程的定位既要把握培养俄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也要兼顾外语专业教学与翻译专业翻译教学的特点,注重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要求我们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一是处理好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的关系。口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改变技能训练依附于专题训练的现状,合理处理口译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课时安排,即第一学期应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侧重口译技巧的介绍和练习; 第二学期应以专题训练为中心,用不同题材的现实语篇巩固口译技能的习得,同时查漏补缺,继续强化技能;二是强调功能语体的特点及其对口译过程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要求,将教学划分为若干的小单元,以此强调训练的目的性与连贯性; 三是培养学生化解文化冲突的意识。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俄语口译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文化冲突的问题,而口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掌握即时化解文化冲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俄国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异同纳入到教学体系中,让学生掌握两国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提高口译的准确性。

( 三) 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构建系统的口译课程教材是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与前提,基于高校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需要,编撰者在构建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实际性。一是科学选择教材内容。俄语口译课程主要由技能训练和专题理论学习知识构成,但是要强调技能训练,因此将技能训练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整体中,实现教学实践的系统性、技能本身的滚动性。具体地说,教材的出发点应落在对记忆、笔记、数字转换、注意力、预测力、理解力、识别力、应急战术和译前准备等的详尽介绍和实例讲解上面,并配以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 而在专题训练阶段,则需将上述内容与实际的语言素材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习者自觉运用所学技能的意识; 二是练习设计的合理性。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练习,因此教材的练习板块要符合合理性,保证练习能够与口译能力的拓展相符合,比如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模块。以专项训练为例,可以依托语篇进行练习,比如针对数字的练习,可以先从简单的个体数字开始,然后过渡到房间号、电话号以及实际数列等; 三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材建设中。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为完善口译教材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借助电脑设备和相关软件,通过对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集控处理的方式,就可以编写出具有情景交融性的立体化口译教材。

( 四) 提高俄语口译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要成功地进行俄语口译教学,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实俄语口译理论基础和丰富俄语口译经验。为了提高俄语口译教师的全面素质,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到高一级的外语院校进行进修,接受专业培训; 另一方面应该适当地参加口译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根据俄语口译的特点设计课堂学习情境。

四、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熟练口译技能的高素质俄语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统一口译课程的教学标准、优化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开拓视野,理顺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的关系,重视语体对口译的影响,强化学生处理文化冲突的意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口译教材的编写模式,使其编排更加科学,练习更加合理,多媒体手段更加丰富,切实提升教材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庆, 俄语商务谈判口译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对策[J]。世纪桥,

[2]张奎,李丙春。 流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应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3]从亚平。,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初探[J]。 中国俄语教学,

篇10:浅析俄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浅析俄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21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各项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新教育;思想;形式;方法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屹立在强国之林的重要问题。那么,创新到底是什么?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记载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我们认为,创新就是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有想过的办法。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果企业不推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就会很容易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为消费者是普通人,具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理性的消费特点,并且这一要求是永恒的。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者,如果不对国家法规进行适时创新的修改,不对资源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追求社会的整体进步,就会放慢速度,甚至停止脚步。创新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都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容忽视的。俄语教学也是如此,更需要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创新教育,首先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领导者,他的领导性不是以地位的高低,而是以他渊博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及对学生真挚的爱来体现。作为一名俄语教师,该如何具体的体现这一领导地位呢?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深刻的创新意识,抛弃传统的教育观。以往教师上课时,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传统教学观念误导下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更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爱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创新。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育不应只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更应当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导师。我们教学不是纯粹地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组织,运作,控制等各种角色。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真正的调动,提醒教师要铺设恰当的俄语语言环境。“环境”一般指个人、社会、文化系统活动和发展的背景或条件,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总是在永恒不断的相互作用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环境的作用,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课内外的结合。“Новый год”(新年),这个传统节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每个人都非常重视。曾经笔者在教授《Восток》大学俄语(3)中第10课“Праздники”(节日)时正逢新年将至,笔者组织学生们在教室举行了一个俄语新年晚会,邀请俄罗斯的留学生和教师参加,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布置晚会现场。他们按照课文所提示的文化信息,在教室的中间摆放着一棵挂满小礼物和彩色灯泡的松树,做了一个大蛋糕,还用可乐来代替香槟酒,这些都是俄罗斯人迎接新年所必须的。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大家静了下来,默默地许愿,然后互相赠送礼物,互相祝福。教室里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在晚会上纷纷表演节目,用俄语交流,在如此环境中检验了学生们对书本上知识的掌握,发挥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又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突出地反应了环境的变化,对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一个专门性的职业,除了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要有学科专业素养,更应具备持续化的发展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对创新性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俄语教师除了熟练地掌握俄语基本古怪的发音、复杂的语法、灵活的句式,能不能更多地了解其科技、文学、文体等知识作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呢?能不能从语言学、修辞学、国情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语言的涵义及特点呢?能不能自己跳出俄语的知识结构,在另外的领域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呢?例如:为什么莫斯科著名的广场是“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红场)呢?而不是“Зелёная площадь”(绿场),大家都知道“绿色”象征着和平,旺盛的生命力,“Зелёная площадь”不是更好吗?难道只是因为地上铺着红颜色的砖而得名吗?俄罗斯主要信奉的是东正教,所有的俄语老师几乎都知道这一点。那么,除了知道东正教规定的圣诞节是1月7号外,再给学生们讲讲俄罗斯民族信奉东正教的原因,即使教师本人不信教,也可以说说有关东正教的教规、教义,或者一些小故事,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应用于培养学生创新教学活动上。教师有了好的创新方法,就要积极地应用于教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今正处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谁都不能忽视社会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存在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代,创造新知识,开拓知识经济新的应用领域,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我们将网络和俄语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造创新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视听室,广播电台等教学手段,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收看俄语电台,观看俄语电影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信息,许多教材都采取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一定的角度为学习俄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尚不能将信息更有效地展现给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采用网络图片、计算机课件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结果,无一不是在对自己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况下所取得的:毕升基于对印刷术的兴趣,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效率较以前提高了几十倍;莱布尼兹对数学有兴趣,所以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础概念,发明了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和二进制,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聂耳由于其对音乐的兴趣,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发着中国人民不朽的爱国热情;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感兴趣,解决了人类吃饭的问题。可见,兴趣也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笔者在讲《Восток》大学俄语(4)中第1课,《Туризм-лучшийотдых》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搜寻了大量的俄罗斯旅游风光图片,尤其是文章提到的旅游路线上经过的景点,笔者一一做了准备,并且标注上说明文字。虽然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以往,但是效果显著,学生们一个个精神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再次引起了学习俄语的兴趣,纷纷询问笔者“俄罗斯风光片在哪里找的”,学生们愿意自己动手查找,制作俄语学习课件,还引起了几个学生要去俄罗斯旅游的冲动。在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点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念,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的个性。

最后,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想空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改变以往演讲似的教学方法,似乎学生们都是自己的观众、听众,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习惯,给学生足够反馈的时间,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必要的想象是有助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曾经讲关于“Пекин”的一课,笔者换了一种讲解的顺序,并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从古至今,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叙述首都北京独特风貌,而是先让学生们集中预习,有了一定印象后,让学生们尽情发挥。是中国的奥运年,北京是奥运会进行体育项目的主要场所,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京参观。那么,启发学生以自己是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利用课文所给的有效信息,向俄罗斯游客介绍北京,展现北京的风采。学生们大胆尝试,大胆想象,积极准备。想象自己是导游员,而其他同学是游客。介绍的同时还要回答游客问题,怎样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怎样利用俄语能力表达人文个性。在学生的俄语导游词中,无不闪现着创新的光芒,大家都在尽力表现自己的魅力,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索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语言是用来表达的,可是许多学生学习了几年的俄语,可还是说不出口,见到外教只会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Как дела”(近来怎样),再往下就不知该说什么了。我们就想到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两个创新环节:一是“值日生报告”;二是“创造性复述”。“值日生报告”是在课前,每次上课前有1-2两名学生作报告,报告的内容自己定,时间不超过3-4分钟,报告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自由提问。起先,学生们做的报告很短,其他同学有时也不太注意听,几乎也没有提问,老师就做了个榜样,第一个提问,巧妙地唤起学生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随着时间的推进,同学们慢慢适应,报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师就随机应变的将学生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教材中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性复述”非常适合外语学习。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进行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的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地联想,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日趋国际化,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目前,对于懂俄语的科技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事实上,中俄两国在能源、空间工业、管理、文化交流和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及其广阔。各种迹象表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加强。在这种国际大环境影响下,俄语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俄语教师们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大胆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创新能力。其实,这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是仅靠教师们就能完成的,要靠大家,靠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关心与注意,就像日本索尼公司的口号一样“日日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需要创造性人才的。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明天的教育,我们一起努力。

篇11: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论文

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论文

一、为什么要学习俄语

第一,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全球以俄语为母语的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四千万人,当作第二语言使用的则有近四千五百万人。拉脱维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爱沙尼亚有占四分之一俄语人口。据美国 年人口调查,美国有1.50%人口说俄语,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居美国语言的第十位。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一些亚洲国家,譬如塔吉克斯坦、土耳其、蒙古、日本及一些南亚国家,依然教授俄语。在中国北部俄罗斯族聚集地也有很多人口的使用俄文交流。

第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政治交往及其他特殊领域深度合作的需要。近来,中俄双方致力于军事、资源能源开发以及交通、科技、航天航空、医药医学、禁毒反恐等特殊领域的合作升温,沟通频繁。迫切的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通晓俄语的人才,但是目前国内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

第三,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大中小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现有中学生、大学生大多通晓一门外语——英语,而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目标要求本国中学生要学习掌握两门外语。美国人重视学习多种外语如阿拉伯语、中文和朝鲜语。美国的学生从初中开始,需要选学第二语言,如果有学生提出想学某一种外语的要求,学校都会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20XX年欧洲委员会所通过的“20XX—20XX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性行动计划”实施了“1+2”的语言政策。在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是20XX年,使所有小学生都有学习至少一门外语的权利。加强俄语等小语种的推广和学习,有助于人才国际化,促进国民扩展认知视野和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深入开展俄语教育才能更好地吸收积极地俄罗斯文化,同时掌握了俄语才能更深入地向俄语国家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才能持续的实现汉语的语言输出。

二、中国学习俄语的历史线索

18世纪初,在中俄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俄语人才,清代是中国俄语教育的发轫期。该时期俄语教育主要在三个大的教育机构中开展:俄罗斯文馆(1708—1862年)、京师同文馆(1863—19)和京师大学堂(1898—19)。新中国肇建,与苏联结盟,国内掀起了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教育论文 )在中苏友好的大环境里,我国政府主导学习俄语,社会也认可学习俄语,民众学习俄语热情空前。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交恶,国内学习俄语迅速降温。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边贸恢复发展,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使中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俄语教学开始走出低谷。进入新世纪,随着两国关系的升温,为更好地促进两国经贸政治深入交流。20XX年11月,中国的政府与俄罗斯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协议》。《协议》明确提出:“双方支持在俄罗斯联邦教育机构学习教授汉语、中国文学和文化,支持在中国教育机构学习和教授俄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国家发改委〔20XX〕1886号文件提出加强俄语教学推广工作,包括允许具备条件高校开设俄语选修课、以俄语为主要课程的双学位或第二学位,支持示范高中开设俄语实验班,鼓励小学高年级开设俄语选修课。加强对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的留学工作,鼓励留学。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俄语人才以备中国和俄语国家的深入合作之用。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20XX年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启动了关注与支持中学俄语教育项目,20XX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了全国中学俄语新课标学术研讨会。

三、中国俄语教育的不力现状

第一,中学俄语教育规模的萎缩和落后。目前,受社会观念影响,我国在中学阶段开展俄语教育基础萎缩。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北、湖北、贵州等省。黑龙江省学习俄语的初中生约为8万人,高中生约为6万人,总计不到15万人。再加上其他省份的生源,俄语生人数不超过20万。黑龙江省共有195 520名高考考生,而俄语、日语语种考生只有102人,跌到了历史最低点。4生源短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俄语教学。俄语招生的颓势,也与中国高考“指挥棒”有很大关系,高考报考很多高校拒绝招收俄语考生,或者很多专业限制俄语考生报考。另外俄语教材和教学设备的落后,也带来了俄语教学规模的萎缩和俄语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二,大学俄语教育制度和资源的缺失。目前中国大学普遍招收英语考生,这导致学习成绩优异的俄语考生只能报考有限的几所学校,挫伤了俄语师生的教学热情。考核制度的缺失,降低了俄语考生的学习热情。大学公共俄语教育中,检验公共俄语能力的全国大学俄语等级考试(ЭРЯС)只有四级一个级别,只在夏季考核一次,而英语则是一年考两

次同时施行四六级阶梯晋级考试。

第三,俄语毕业生就业的排斥。由于受到英语“一边倒”的社会风气影响,一些企业明确规定招收英语学生,就连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都明文规定招收“非小语种”考生,拒小语种考生于“国考”之外,如上,公外俄语毕业生得不到与英语毕业生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这在就业上打击了公共俄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严重的倒逼着俄语学生规模的萎缩。一方面是对专业俄语人才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缺失公共俄语人才的流失,若干年后必然形成人口大国里俄语人才匮乏的畸形社会发展局面。

四、中国推进俄语教育的对策

第一,深化俄语教育制度改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繁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现有单一的英语独大的外语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现有的中学英语单一外语教育模式,可采取俄英(也可日语、韩语等)双外语教学模式。形成以英语学习带动俄语学习,俄语学习促进英语学习的新型中学外语教育模式新格局。在世界外语学习学龄提前,语种日趋多样化大趋势下,我们可以将原来的中学俄语基础教育提前至小学阶段。当然也可以小学开展英语教育,初中提供学生辅修俄语的选择。有的学校已建立了这种教育模式效果良好。例如:20 世纪 60 年代的浸入式教学是由加拿大提出的一种双语教育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德国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操外语的学生各一半。再如,黑龙江省宾县第三中学英俄语文化课混班,外语课分开上,也是一种双向半浸入式。以上双语制度的探索,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二,夯实俄语教学资源。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俄语教育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于俄语专业毕业并从事中学俄语教学的大学生要给与普通教师以外的奖励和鼓励措施,大学俄语专业可增设中学俄语教学方向或加大师范类院校俄语专业的扶植力度。鉴于俄罗斯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可鼓励中俄两国交换教师、互派大中院校留学生,从而既提高了我国中学生的俄语水平也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从俄引进外教资源,投放到中学教育事业上也不失为一个“输血”的办法。

第三,强化俄语教育导向。语言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外语语言资源甚至具有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对于俄语,由大语种萎缩为小语种,今天教育的失利,可能造成将来战略的损失。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发挥话语权、尽快出台政策,扭转濒危的公外俄语教育现状,避免俄语复合人才战略性流失。为鼓励学生学习俄语,黑龙江省部分地市出台了为俄语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加分的政策。20XX年起,黑龙江省规定,俄语考生在所报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这一举措对发展俄语教学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20XX年教育部、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估批准,黑河中学的俄语考生可以通过小语种单独考试录取的方式,直接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一流外语高校,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的俄语教育。

第四,营造俄语学习社会环境。俄语教育失利的现实,既有欧美经济因素过热的影响,又和英语一面倒的社会不客观报道有关。社会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报道俄语人才紧缺的现实情况。有关媒体部门可以多报道一些俄罗斯新经济政治形势的题材,使国人更加全面快速准确地及时了解我们最大的邻国——俄罗斯。间接刺激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也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密切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篇12:新疆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进入21世纪,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政局的稳定,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再次增多。但是,现在的中俄合作在领域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变化。中俄合作从农业、林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领域深入到文化、科技、旅游、会展等各个层面。中俄合作的多领域、深层次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俄语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随着新疆俄语人才需求正不断地扩大,培养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熟练的俄语技能和高水平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俄语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新疆俄语专业人才市场需 求现状调查

调查各类机构,询问包括机构类型,对学历、工作经验、语言专业水平、素质和能力以及专业知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分析得到以下情况。

需求俄语毕业生的机构类型

旅游公司。中俄两国互为重要客源市场,俄罗斯对我国来说,是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双方旅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外贸公司。外贸行业目前是吸纳俄语毕业生最多的。一般毕业生进人公司以后,要兼做业务员、跟单等,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生产企业。目前各类企业均有布局海外市场,如中国建材、北车集团,中兴、华为、美的、海尔等都曾招聘过俄语毕业生。毕业生进人单位后需要外派和常驻国外。

新闻传媒出版机构、高校以及各地区外事部门、海关每年也都有需求,这些单位或者门槛较高,或者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总体需求数量较少。

俄语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目前,就我校来看,俄语人才虽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我们走访调查后发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并不适应行业需要。因此必须了解未来市场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加以定位调整,以适应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中俄两国合作进人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因为两国互为最大邻国,中国有广大的市场,有众多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投资能力不断增长。俄罗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可以说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继中国“俄罗斯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后,中俄两国又于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或备忘录;相继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

.未来俄语人才需求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数年内,新疆市场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主要会集中在经贸、旅游、交通运输、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掌握一种或多种专业技术又有优秀俄语语言功底的毕业生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这两种模式都“符合目前社会对俄语人才多元化的要求”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我们高校俄语专业界教育人士来考虑,更需要教育界管理层从宏观上给予指导,在“俄语热”来临之际,适度增加招生数量,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改变教学内容,防止学生“学非致用”,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新疆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目标在于加强实用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俄语综合实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职俄语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要看实践教学做得如何。因此,需要根据目前产业的发展状态和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进行俄语教学改革。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目前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针对目前俄语人才短缺的情况,通过市场调查分析,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确定以俄语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俄语专业的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俄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握外贸基本知识,熟悉业务的应用型人才。

合理的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职业导向性,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根据高职培养目标为原则,而不应该套用高等院校本科院校过分重视语言或文学的课程设置,而应该加大口语、听力课课时。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突出高职特色,确立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为指导,以获得俄语语言知识和业务知识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设置为基本原则。开设基础知识、外贸业务、模拟导游等技能课。同时开设俄语精读、俄语口语、俄语导游、俄语泛读等俄语专业课。使课程设置真正符合高职院校专业+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选用合适的教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俄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涉外业务工作,故其语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大学本科有所不同。在教材选取上要突出高职特色,体现时代气息,融知识性、实用性、交际性于一体,应该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俄语教材。需要时还可以自编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富于实用性,易于掌握。比如针对俄语语法复杂、难掌握的特点,教师可以自编适用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把俄语的基本语法本着实用为主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在交际中会用就可以了。同时,选用实用的俄语教材,针对市场上俄语类教材少等缺点,教师可以自编教材,使教材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俄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实用性俄语教学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于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求要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而且还应具备与行业有关的丰富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行业对俄语人才的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更加敏锐地抓住行业发展的动向,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那么,如何来建设“双师型”教师呢? 一方面可以引进或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任教; 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可以把教师安排到外贸企业上岗实习,掌握实际技能。

将文化教育引入俄语教学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俄语的教学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文化教学在外语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俄语教学中应导入中外文化。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社会规范、典章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包括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学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外语技巧,而且必须具备较广博的中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是使学生在接受语句训练的同时,深入了解中俄文化知识,而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知识的运用。

提高教师队伍职业化程度

要培养出应用型俄语人才,对教师队伍要求相对较高。鉴于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专业知识应侧重俄语专业教师从专业方向、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化建构及培养培训,并配备外籍教师。而业务方面的操作,则可聘用旅游公司或外贸企业等从事相关业务多年的一线工作人员承担讲解。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实践”,实质是理论操作,是理想化的情景模拟,教师能够操控的'恐怕只能局限在语言领域之内。而聘请来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是真正的业务专家。他们把多年的工作经验,接触、处理过的各种案例,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事实带进课堂,实质就是在带领着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技能操作。这些实践知识对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是极其重要且宝贵的。

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共同建设旅游俄语课程

校企合作的目的——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学生在企业实训,了解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工作的流程,毕业后就可以在该公司工作,让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再徘徊。外贸公司还可以利用自己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合作的优势安排一部分学生带薪实习,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安排赴境外实习,让他们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总之,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次两次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新疆高职俄语人才的培养一定能在努力中求得发展,在创新中求得进步,培养出越来越多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篇13:小议俄语舌音的练习方法论文

小议俄语舌音的练习方法论文

很多刚来俄的学员都问过我:“老师,俄语的大舌音应该怎么发啊?”“老师,我觉得这一辈子都发不好这个音了。”“老师,你当初是怎么练习发大舌音的?”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学员有这样的疑问,很多刚开始接触俄语学习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今天我就给大家谈谈怎么练习发俄语“Р”的大舌音:

1、练习舌头灵活度:把舌尖顶在上颚,然后吐气,利用气流把舌头冲开,发音的规则就跟发汉语的.“特”这个音的规则一样,每天坚持练习10分钟以上,可以利用不同的时间练习,比如走路、上网、写作业的时候,练习的时间长了以后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儿头晕,不过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也就证明:你已经很用心练习了,离成功不远了,加油。

2、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同学就能使舌头轻微颤动了,这时就应该加入双音节辅助练习了,比如把:“Ра,Ро,Ру,Рэ,Ры”这几组音节反复练习。

3、如果你的舌头已经能灵活地带动上述的单音节发音以后,就开始转入单词的训练了,多拼读一些带“Р”的单词,比如“Страна,Рано,транспорт”等等。然后是句子练习。

4、如果你的时间足够多,还可以搜索一些带“Р”的绕口令,加强语音语感的练习。

熟练掌握大舌音的时间因人而已,按照上述办法练习一般一个月基本上就能掌握了,如果同学们还不能准确发出这个音,请你们不要气馁,请继续加强练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在成功以前,把“Р”发成英语的“L”,可以帮助你们暂时解决交流问题。

篇14:浅谈俄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现象的论文

浅谈俄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现象的论文

摘要: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语言反映文化现象,文化透过语言传承发展。成语是民族语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俄语成语深刻形象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本文将从历史、宗教、民俗传统三个角度,来探讨俄语成语中所反映出的俄罗斯饮食文化现象,发掘俄语成语在饮食文化方面体现出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俄语成语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79-02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辞典》中对于成语的解释是:成语是不能逐字地被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固定短语。成语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能够经济有效地表达出复杂、深刻甚至丰富的感情。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点。俄罗斯的饮食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俄罗斯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及传统的世界观与处世哲学。俄语中有关民族饮食文化现象的成语,记录反映了俄罗斯的传统饮食及风俗,是民族语言的财富。本文将从历史、宗教、民俗传统三个方面,探讨俄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现象,阐述这些饮食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一、俄语成语中饮食文化现象的历史特点

有关饮食文化的俄语成语中,词语хле(面包)、соль(盐)、хле-соль(面包—盐)参与构成的成语最多,反映出面包及盐在俄罗斯饮食中的地位,以及自古以来俄罗斯民族对于面包和盐的喜爱与重视程度。其中固定短语хле-соль(面包—盐)作为沿用至今的一種迎接贵宾的仪式,频频出现在俄语成语中,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俄语成语中хле(面包)所体现的历史特点

对俄罗斯民族而言,面包永远是最珍贵的食物,是最典型的主食,是永远的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乃至精神食粮。俄罗斯早在9世纪就出现了由发酵面粉烘烤而成的传统黑麦面包。早期的谚语和俗语中表达了俄罗斯人对面包浓厚的喜爱之情。如:Рыа—воа,ягоа—трава,хле—всемуголова(鱼儿离不开水,浆果离不开秧,面包谁也离不开)。

在俄语成语中калач(锁形白面包)和каравай(大圆面包)均有体现,例如калачнезаманишь(什么东西也引诱不动)。在9至11世纪沙皇时代的俄国农村生活十分艰苦,有时连用黑麦做的粗劣的黑面包都吃不到,所以用小麦粉烘制的圆形白面包在农村很少见,非常珍贵,只有重大节日时才品尝得到,因此产生了这样一个成语:Начужойкаравайглазанепоымай(不要垂涎别人的东西)。

(二)俄语成语中соль(盐)所体现的历史特点

俄罗斯人民对于盐的深厚感情甚于其他任何民族,盐在俄罗斯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独特和重要的地位。在古罗斯,盐因来之不易而成为异常珍贵的食物。公元5世纪时匈奴帝国称雄欧亚大陆,匈奴头领阿提拉破坏了俄罗斯大部分晒盐场。到9-10世纪时,盐已经成为稀有的贵重品,款待贵宾时才有幸一尝。如成语несоль,нохлеавщи(大失所望,非常失望)就是指客人若尝到汤里没盐或桌上没有盐罐,就会感觉受到冷落。

盐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赋予了盐可靠、精华、友谊的文化内涵,如成语еловекузнаешь,когаснимпусольсъещь(和他吃完一普特盐才知其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俄罗斯人认为吃完一普特盐(相当于16.38公斤)相当于一起生活很久,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用一普特盐喻指相知的长久和友情的深厚。出自《圣经》的成语сольземли(民族精华;社会中坚)也认为“盐”即“精华”,因为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盐的提炼也是去糟粕取精华的过程。

(三)俄语成语中хле-соль(面包—盐)所体现的历史特点

面包与盐是俄罗斯民族从古至今的传统主食。对俄罗斯人民来说,面包与盐永远是最珍贵的食物,所以也成了沿用至今的传统待客礼仪。在反映待客与饮食的成语中,хле-соль(面包—盐)占据了首要位置。这种礼仪也与俄罗斯饮食的生态环境有关,俄罗斯的种植环境决定了以“麦”为主的单一农作物结构,盐的来之不易决定了俄罗斯人民对于面包和盐的推崇,它们标志着富裕和丰收,也体现出了俄罗斯民族的慷慨好客、和睦友谊。如:встречатьсхлеом-солью(捧着面包和盐欢迎贵客)、хлеасоль(祝你胃口好!)、поноситьхле-соль(献上面包和盐,隆重地欢迎)。按俄罗斯民族的传统习俗,迎接贵宾时主人双手托盘,上面铺有漂亮的绣花巾,盘子正中放一个大圆面包,面包上是一个盐罐。而客人应该吻一下面包,然后掰一小块,撒上一点盐,品尝一下并表示谢意。

二、俄语成语中饮食文化现象的宗教特点

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和文化。宗教文化是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俄语的`产生发展一直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俄语成语作为俄语的精华所在,也记录了宗教发展影响下的俄罗斯文化。受宗教影响的饮食文化,伴随着宗教节日仪式及庆典的发展和演变,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色彩。

(一)包含лин(薄饼)的成语的宗教文化特点

公元10世纪中叶前,古罗斯人大多信奉多神教,产生于多神教时期的谢肉节源于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农民急切地盼望冬去春来,所以谢肉节也称“送冬节”。

谢肉节期间最重要的食物是лин(薄饼)。因为薄饼是圆的,人们将它当做太阳的象征。薄饼是谢肉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也成为谢肉节的象征。薄饼的制作过程也很有特点,如成语Первыйлинкомом(第一张饼难烙;万事开头难),因为做第一张薄饼时很难掌握饼的干稀程度和火候,常常烙坏。又如成语печькаклины(像做薄饼那样很快做成许多),谢肉节期间需要大量薄饼,而制作薄饼快速简单;这个成语表示创作某物虽然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却不高,带有不赞成的语气。

(二)包含пасхальныеяйца(复活节彩蛋)的成语的宗教文化特点

复活节是东正教最大的节日之一,为纪念耶稣受难之后从死里复活而设,它象征着信仰和善终将获胜。在俄罗斯复活节被称为“节日中的节日,庆典中的庆典”,庆祝活动格外隆重和神圣。传统的复活节专有食品为кулич(柱形甜面包)、пасха(复活节蛋糕)以及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的пасхальныеяйца(彩蛋)。

пасхальныеяйца(复活节彩蛋)是复活节里最重要的象征食物,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与延续。俄语成语中反映复活节饮食习俗的成语为ДорогояичкокХристовуню(凡事要做的及时;要雪中送炭,勿雨后送伞)。这一成语源于复活节时人们要互赠彩蛋,尤其是红色的蛋,人们很看重收到的第一个蛋。

三、俄语成语中饮食文化的传统民俗特点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其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深受欧洲大陆及东方国家的影响。其中щи(菜汤)、орщ(甜菜汤)、окрошка(冷杂拌汤)、каша(粥)、кисель(甜羹)、пирог(馅饼)、пирожки(炸肉馅饼)、олаьи(肉冻)、квас(克瓦斯)、чай(茶)等都成为俄罗斯民族传统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俄語成语中каша(粥)所体现的传统民俗特点

自9世纪以来,俄罗斯人开始种植以麦为主的各种谷物,俄罗斯人习惯将这些谷物煮成粥。粥一直是深受俄罗斯人喜爱的传统食物。俄语中有很多与粥有关的成语,如иакаша—пищанаша(汤和粥就是我们的食粮)、Безкашоеневое(没有粥不成饭)、хорошакаша,омалачашка(僧多粥少)。人们认为用牛奶熬成的粥营养丰富,能够促进成长,所以经常用来喂养小孩。成语Малокашисъел(年轻,没经验)字面意思是粥喝得少,形容人做某事或理解某事经验太少或者体力不够。

(二)俄语成语中пирог(馅饼)所体现的传统民俗特点

馅饼也是俄罗斯人的传统食物,在饮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生日、新年、命名日、婚礼、葬礼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馅饼都是必不可少的。俄式馅饼用料丰富、形状多样、营养美味。

成语Некраснаизауглами,акраснапирогами(让客人坐得好,不如让客人吃得饱)、Ешьпирогсгриами,аязыкержизазуами(多吃馅饼,守口如瓶)、Безлина,немасленаезпирога,неименинник(没有薄饼不过谢肉节,没有馅饼不过命名日),都说明了从古至今馅饼在俄罗斯饮食中的重要意义。

(三)俄语成语中квас(克瓦斯)所体现的传统民俗特点

克瓦斯在俄罗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流行。克瓦斯不含酒精,传统的克瓦斯由麦芽、黑麦粉和糖制成,现在则由面包发酵制成。克瓦斯在基辅时代就已经出现。俄语成语中的схлеанакваспереиваться(生活贫苦、勉强过活),是说克瓦斯和面包是农民食物的最低标准,寓意生活极度贫困。

(四)俄语成语中чай(茶)所体现的传统民俗特点

茶在明朝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传入俄罗斯,至此茶成为了俄罗斯人民最喜爱的饮料之一,是俄罗斯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也延伸出许多茶文化。如成语Гечаи,таминемощи(有茶的地方没有骨瘦如柴者),茶叶传入初期,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价格很贵,只有上层社会的有钱人才喝得起,因而就产生了上面的成语。

俄语成语中Спасиозачай-сахар(谢谢糖茶;谢谢招待)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Пригласитьначай(начашкучая)(请来喝杯茶)用作对亲朋好友发出做客的邀请,也是向对方传达友好诚意;начайавать(付小费)也是源于旧时俄罗斯人喝茶给小费的习惯,引申为任何场合下的“付小费”。

俄罗斯的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самовар(茶炊),俄语成语中Какойжечайезсамовара(没有茶炊不算饮茶)便传达出俄罗斯人对于茶炊的喜爱和推崇。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每逢隆重的节日,俄罗斯人一定将茶炊摆上餐桌,亲朋好友围着茶炊饮茶聊天,体现了俄罗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季元龙.俄语语言国情学——教与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马福珍.俄罗斯国情与文化[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

[4]罗菱.俄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与国俗语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5]李菊.一些饮食成语反应的俄罗斯民族文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6]王英佳.从俄语成语、谚语看俄罗斯的饮食文化[J].中国俄语教学,1994.

俄语诗歌:Явыросла

俄语入门学习方法

俄语:供货合同

Вовийсын俄语童话阅读

俄语专业自荐信

俄语翻译求职信

一句话俄语座右铭

吉林省俄语导游词

高二俄语作文

俄语新年祝词

俄语论文(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俄语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