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hengResilienc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共含16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engResilienc”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篇1: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

一、词法理据

“词法理据指的是大部分词可以从构成该词的词素或其他手段分析出词义的来历。根据词法构成的词体现为词素的组合,而词素本身可能是有理据的或者无理据的。但词汇的构成是有理由的,是由有意义的更低层次的单位构成。”[4]索绪尔把这一现象称为相对任意性,若以理据性为参照,我们也可以称为相对理据性。据统计,在英语词汇中,只有9%的词汇才是完全任意的,而另外91%的词在音义或者形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是有理据可循的,如派生词(deriva-tives)、合成词(componundwords)、逆成词(backfor-mations)、拼缀词(blendings)、外借词(theborrowedwords)、缩略语(abbreviations)等,都是有一定理据的。那些9%的具有完全任意性的词汇可以称之为原始词汇,由这些原始词汇发展而来的即为二级词汇。比如英语中用“Roll”表示“滚动”是原始阶段的构词,而之后由roll发展而来的词汇,如troll(使旋转)、scroll(卷)、enroll(卷,包,招进来)、roller(滚筒)、rolling(滚动的)、rotate(旋转)、rotary(旋转的)、rotor(转子)、roam(漫游)等,都是二级阶段的词汇,有较强的理据性[5]。原始阶段所形成的词汇在音义或者词义方面有较强的任意性,但二级阶段所形成的很多词汇都是运用原始阶段形成的固定音义关系而形成的,在音义或形义方面存在明显的理据痕迹[6]。比如“sun”表示“太阳”,“flower”表示“花”,“egg”表示“鸡蛋”,“ap-ple”表示“苹果”,这些没有什么理据可循,但用“sun-flower”表示“向日葵”,用“eggplant”表示“茄子”,用“pineapple”表示“菠萝”,却是有原始理据存在的。

二、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指根据词的原有意义推断出新的或衍生的意义。其主要来源于隐喻、转喻、提喻,也是一种相对理据,因为词根无所谓理据,衍生词也就没有原始意义的理据”。隐喻只是一种非必然的映现规律,可以是由远及近、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语言中有很多词汇是通过拟人手法构成的,如“床头”“桌腿”“山脚”等。还有通过感觉转移构成的词语,如“寒酸”(由味觉转移到触觉)、“热闹”(由触觉转移到听觉)。英汉语中常见的动物名词都通过隐喻被赋予了引申意义,如“猴”(精明、灵活、身材瘦小)、“猪”(笨、懒惰、贪吃、脏)、“猫”(嘴馋)、“狐狸”(精明、狡猾)等。

三、语言理据性与任意性

语音理据,尤其是拟音词是证明语言理据性的绝对理据,其原因是因为拟音词是对这一发音的模拟,有必然联系。例如,世界各种语言对狗叫这一声音的词汇发音大致类似。但这并不能成为证明语言理据性的绝对理据。因为世界上的语言大概有多种,各种语言中形容狗叫声音的单词也就会有2000多种,这些词就是纵向指派,其之间的相似性或许就是一种巧合[7]。索绪尔也指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虽然sunflower是由sun和flower组成的,在表意上说具有相对任意性,但是sun和flower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因此由两个具有绝对任意性的词语所构成的复合词在本质上也是具有绝对任意性的。但也要把握任意性和理据性两者之间的张力。对事物的联想属于内涵,要把握外延和内涵的张力。进一步说,象似性属于一种表征手段,是属性、内涵,并不是本质。我们不能忽略语言的本质,只看其内涵。任意性是语言的决定性因素,理据性是语言的属性。任意性和理据性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换而言之,任意性和理据性是不同的'角度的考察,理据性对任意性不能构成任何挑战和冲击。

四、结语

任意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象似性只是语言的一种理据,拟声词是在语音上和外部世界相似,而有的人说汉语中的“人”字就像站立的人张开双腿的姿势,这是符号“人”在书写上的象似,不论是语音象似,还是书写象似,都只是一种理据,语言可以这样象似,也可以那样象似,如果当初在“人”这个字的上面加上个圆圈代表脑袋,并且这个带圆圈的人字慢慢规约下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带圆圈的人字了。总之,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处在不同的层面上,理据性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任何挑战。

篇2: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探讨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探讨

在对任意性同词的音义间的理据关系进行考察之后,本文表明语音象征、拟声词和感叹词的理据性程度低,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象似性和同源词的派生理据不仅是语言符号相对任意性的体现,而且是对任意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作 者:石艳华 唐爱华 SHI Yan-hua TANG Ai-hua  作者单位:石艳华,SHI Yan-hua(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唐爱华,TANG Ai-hua(宿州学院,中文系,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唐都学刊 英文刊名:TANGDU JOURNAL 年,卷(期): 24(3) 分类号:H0-06 关键词:索绪尔   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篇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认识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演化在两个极端(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往返,不同类型的.语言中可论证的符号与不可论证的符号比例可以不同,由此形成词汇型语言和语法型语言.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作 者:李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词汇型语言   语法性语言  

篇4: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文章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系统回顾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的缘起及认识过程,重点从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说明:1.理据性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2.就汉语词汇发展来说,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原生阶段以后的同源派生、合成构词等各个阶段;3.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点,分别表现了语言符号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者并不对立.

作 者:孙炜 严学军 Sun Wei Yan Xuejun  作者单位:孙炜,Sun Wei(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严学军,Yan Xueju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00089)

刊 名:语文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H0 关键词:任意性   理据性   原初理据   派生理据   合成理据  

篇5: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至今意见未能统一,近年来又成了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其实,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二者有机地对立统一于语言符号的各个层面和范畴.

作 者:郭中 GUO Zhong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 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8(1)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理据性   对立统一  

篇6: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讨论文

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讨论文

一、语言层面上的缠绕

(一)词汇层面的缠绕

词汇层面的缠绕其实指的是发生在词汇这种语言单位层面上的缠绕,即词汇的所指与语言形式之间的缠绕。例如:1.“英语”:从对象语言层次看这一词语,这个词的所指对象是英语这种语言,但是从元语言层次看,这个词本身却是用汉语书写的。因此,这个词语本身的表达形式及其所指内容发生重叠而导致缠绕。2.“单音节”:在汉语中其表示的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从元语言层面上看,其词语本身表示的却是“多音节”的意思。所以,词语的所指内容与表达形式重合而导致缠绕。

(二)句法层面的缠绕

句法缠绕是指某个层面的词汇会在其他不同层面浮现而在不同层面指向同一对象。语言递归是句法缠绕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递归指的是“语言结构层次和言语生成中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相套”。(钱冠连,:94)例如:①“据说是一首歌”据说是一首歌。②IknowthatyouknowthatIknow.另外,在“小明认识A”这个句子中,A既可以指代别人,也可以指代小明自身。如果这里A指的是小明本人,这种情况就构成了简单的指称缠绕。我们借助于树形结构图来理解这个句子所体现出来的句法缠绕。

(三)语篇层面的缠绕

语篇缠绕是指发生在语篇这种形式范畴下的缠绕。例如:“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天,妈妈跟宝贝说……”分析:语篇结构采用了递归形式,无数个小故事可以嵌套到大故事中来,从而形成语篇结构的自相缠绕。

二、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

(一)自我观念的形成

人类日常语言中每天出现频率最高、最难定义、最容易忽视的一类词,即“我”以及与“我”直接相关的其他代词。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自我观念的形成。Benveniste认为,“因为语言的运用才产生了‘我’的概念,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用代词‘我’建立起一个观察的主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建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和自我观念(self-concept)的能力。”(郑竹群,:66)我们人类拥有的自我观念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意识可以反作用于自己,并时刻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我们说意识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人类具有认知自身的能力,因为人的思维能够指向自身——这就是自我观念。

(二)语言与世界同构

同构其实指的就是构造相同。我们的逻辑架构应和着这个宇宙,我们的`语言也应该是按照宇宙的原型设计自身的。语言之所以和现实世界有同样的逻辑形式,是因为思想就是现实的逻辑形式,人的大脑与宇宙的运行包含着相同的逻辑结构。“语法的逻辑来自生活的逻辑,语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堆事实,而是连同事实把事理的逻辑一起给了我们。”(徐友渔,:290)可见,语言结构对应着现实世界。缠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自身包含着自身。

(三)大脑与思维

大脑是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其内部的神经网络的内部运行机制表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等特点。语言的生成主要依赖于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的各类连通关系,语言信息则在神经网络的运行机制中被加工和创造。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彼此联通,神经元之间的彼此缠绕反映到思维上,思维作为媒介,而且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语言也会体现出互相缠绕的特征。

(四)省力原则

省力原则(PrincipleofLeastEffort)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益的意思。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GeorgeKingsleyZipf提出来的,他分别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讨论了用词的经济性原则,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当单一化力量与多样化力量达到某种平衡,这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省力。(Zipf,1949:21-22)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Chomsky在其“最简方案”中也对经济性原则有所阐述,他指出算子移位也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即以最经济的步骤满足系统的要求。省力原则对于语言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于语言缠绕现象自然也不例外。语言缠绕现象作为语言的一种根本性质,反映了人的求简天性,即省力原则在起着关键作用。省力原则广泛体现在语言中,换句话说,经济性一直贯穿在语言发展的进程中。语言缠绕现象的产生也正是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在起作用,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求简天性。

三、结语

人类思维具有自我缠绕特质,思维的缠绕特征可能是由于大脑内部结构间的相互联系所导致的。思维需要借助语言等手段来表达,因此语言也相应地具有缠绕特征。语言缠绕现象的理据性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语言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对于揭示人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同时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自身都非常有帮助。

篇7: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

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

理据性问题是术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术语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术语的'形式对术语所表示概念具有的解释力的大小,可以划分出形象理据性、范畴理据性和有序性三个理据层级.术语的理据性与术语模式密切相关,后者包括结构模式和语义模式两方面的内容.当术语的结构和语义具有优化、合理的对应关系时,术语获得理据性,从而使相应概念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作 者:吴丽坤 WU Li-kun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2) 分类号:H353 关键词:术语   理据性   系统性   术语模式  

篇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为人们认识语言,掌握语言的`本质和未来语言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一,不同的语言社区里的人们任意地选用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其二,以英语语言为例详细阐述了语言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几个语言层面上的任意性特征.

作 者:徐兴祥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6(4) 分类号:H003 关键词:语言符号   语言社区   任意性   语音层面   词汇层面   句子层面  

篇9:撰写综述性论文提纲

一般综述性论文可以是述而不评,即只对文献的观点、数据、事实等作客观的分析和介绍,在文章中不加作者本人的见解和评论,作者的倾向性只能潜在地反映在对他人的观点、材料的取舍和引用上。

综述性论文的作用

综述性论文可为科研人员研究课题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综述性论文能帮助人们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

综述性论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可为读者提供已确定课题的参考文献线索2.4撰写综述性论文能培养收集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篇10:医院信息化管理综述探讨性论文

医院信息化管理综述探讨性论文

1建立信息化实施配套的专家组

医院信息化实施,牵涉到许多专业的理论知识,诸如医学影像、检验、临床医学、医院药学、医学法律等,卫生部对各专业都有严格的要求,非本专业人员一般对这些要求不了解。现代医院的信息化,不光是实现院内的财务系统,更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各相应专业,有相应的专家团队把关,维护各专业的基础数据和标准。软件工程实施人员对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主要是从计算机软件方面配合实施,并提供他们在其他医院实施的方案作为参考。实施中如有专家组讨论决定,可以快速提高可行性与实施进度,减少差错并少走弯路。

2医院各科室密切配合实施,维护好基础数据

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才能运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的是杭州创业的HIS(4.2)版本系统,数据字典多达上百个,这其中有许多和临床密切相关。诸如: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编码,ICD―9手术编码信息等。还有些数据因医院所在省份不同会有所差异,如医院收费项目价格,医保报销限额标准与医保药品甲乙分类,病人来源的归属地等。相关科室应根据医院当地的具体情况,准备好需要的数据,有国家标准的,一定要采用国家标准,否则影响病种上报。

2.1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医院大部分的公用模块都需要在HIS系统基础上运行或与HIS系统连接运行,公用数据大部分需在HIS中维护,如大到医院的科室、人员的权限;小到药物使用频次、用法等均需在HIS中给予维护,HIS是各模块运行的基础,信息化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维护好HIS平台的基础数据。

2.2LIS(检验信息系统)

LIS系统是医学检验系统,应根据检验项目的分类,维护对应的检验室、组,并维护各检验室、组开展的对应项目组套,对正常范围和危急值做出明确的标定,结合条码系统,制定对应的检验流程。LIS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借助HIS平台实现,其也是信息共享中最先实现的功能。

2.3CIS(临床信息系统)

新的HIS系统,采用医嘱与收费同步进行的方式,医嘱与收费项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医嘱不等同于收费项目。临床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疾病特点,制定科室医嘱名称,并对应好收费项目,维护好医嘱组套,包括不计费用的文字医嘱等。根据各医院的特点,建议医嘱组套中不应包括医用材料和药品,以免发生因材料、药品厂家或价格变动,需要改动医嘱组套的情况。

2.4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系统是实现医院影像共享的途径,临床科室可根据PACS系统,完成病人影像资料的会诊、诊断,借助远程会诊平台,甚至可以完成远程会诊。其投资费用较高,需在硬件上有较大投入,增加存储、配备专业的高分辨率显示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该模块已规划,未进入实施阶段。

2.5CPR(电子病历系统)

新型的电子病历系统,大都采用的结构化元素的病历系统,其也是将来电子病历发展的方向,为病历质控自动化打下了基础。各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病种的具体特点,制定各科对应病种的入院记录(主要是在查体上有较大差别),设计好必要的结构化元素,做好各病种的入院记录模板,并做好各科室医学知情同意书文件模板,可参考北大医院的知情同意书,并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制定。

2.6病历质控、临床路径系统

病历质控系统分为病历时限质控、内容质控两大部分,时限质控主要针对全院病历书写时限来进行。有许多时间点的设定问题需要统一和维护,还有可替代病历类别,再有消息提醒的时间确认。如入院记录在病人入院状态发生后,8小时内完成,提前2小时消息提醒,没有可替代病历类别。如果超时会被系统锁定,不能书写,只有通过超时申诉、解锁处理后,才能继续书写病历,但所有的`过程都会被计算机记录下来。病历内容质控又分为运行病历质控和终末病历评审,包含三级评分制度。病历质控需要维护各质控节点内容缺陷类别及明细,可参考三甲医院病历内容缺陷质控,缺陷内容及扣分标准明细,科室质控作为一级质控,质控员为二级质控,终末评审为三级质控。电子质控系统可以监测到关键元素是否缺失,元素填写是否完整;但填写内容是否合理,质控系统暂无法判定,需要病历质控人员检查完成。临床路径需要维护路径病种、关联疾病、入径病种的具体路径内容(包括每天的诊疗工作、护理工作、重点医嘱等内容),可参考卫生部临床路径表制定,完成路径以后,路径系统可完成详细的路径统计情况(包括延迟、应入径数和入径比、变异等)。

2.7护理系统

护理系统是临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维护护理记录元素和模板、体温单、生命体征记录单等的内容、格式等,并可实现与医生站信息共享。以上均是医院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还有许多模块将不在论述,如手麻系统、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等,都需要维护很多基础的数据,才能顺利运行。

3实施试点

医院信息化工程对很多医院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医院一般缺少计算机与医学双科的人才,即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可能疏漏很多细节。如果同时全面铺开,很可能引起混乱,造成患者就医不便。我们的做法是每上一个主要模块,先在测试库中运行,测试成功后选一个科室,在正式系统中试运行,技术支持全面跟进,及时收集出错、需改进信息,组织专家组论证、制定合理流程,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模块运行中再无较大问题出现,做全院推广。

4信息反馈收集

HIS软件是计算机工程人员和医务人员合作开发的医疗系统软件,由于种种原因,软件很多细微方面不能贴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甚至出现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系统全面运行过程中,才能慢慢显现出来,计算机部门应及时收集好临床一线反馈的信息,经专家组论证后,在流程中或是系统中加以改进。

5容灾、备份

医院信息系统,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医疗、安全、经济等各个方面,一旦出现数据丢失,不仅影响医院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与安全,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数据的重要性,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甚至应该是数层备份系统。

篇11:浅谈喜剧与喜剧性论文

浅谈喜剧与喜剧性论文

喜剧与喜剧性,是两个密切相关又各自具有不同内涵与外延的美学概念,陈孝英先生将这两个美学概念的内涵范围,通过“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一并作了两种含义的解释。他在该书中把喜剧的内涵界定为:“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喜剧性现象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也包括作为艺术形式的喜剧。”对这一理论界定笔者并无异议,但为了下文的叙述方便,这里仍要将“喜剧”与“喜剧性”这两个美学概念,分别作以简要的介绍。

关于喜剧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沿用陈孝英先生的观点,即喜剧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包括幽默、讽刺、滑稽、机智、怪诞等各种具体样式。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在作为艺术形式的“喜剧”之中,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艺术中的一种类型――喜剧;广义的喜剧,除戏剧艺术中的“喜剧”外,还包括带有喜剧性的其他艺术样式,诸如喜剧性的小说、喜剧电影、曲艺、音乐等等。我们这里探讨的喜剧含义,主要是指作为戏剧艺术当中的一种类型或样式的喜剧,也即狭义的喜剧。作为戏剧艺术中的喜剧,是戏剧艺术中的主要类型之一,一般以讽刺或嘲笑来否定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表现内容。当然,也有反映正面人和事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通过友好和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有某种相似的缺点或不足,从而产生对进步、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获得予以否定和改正自己缺点或不足的勇气。

一、喜剧的构成和主要表现方法

戏剧的表现方法是选择、调动和运用有利于情节表现和主题揭示的各类喜剧因素,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和诙谐的台词,以及对人物喜剧性格的刻画等,并以此引起观众发出不同含义的笑声。喜剧的冲突解决一般较为轻快,往往以代表特定时代进步力量的主人公的胜利和如愿以偿为结局。作为戏剧艺术类型的“喜剧”艺术,一般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诙谐喜剧、幽默喜剧、闹剧和滑稽剧等多种样式。笑,是喜剧美感最基本的特征。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喜剧艺术无论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变化、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二、喜剧的基本特征

喜剧性也是属于审美范畴的美学名词,与悲剧性相对,作为美学中一种重要的审美属性,主要是指喜剧艺术所独具的特性。笑是喜剧审美的基本特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引人发笑的现象,但能够引人发笑的事物或现象,并非都具有喜剧性。只有当这种事物或现象包含着先进、美好事物同落后、丑恶事物的冲突中,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时,才会具有喜剧性。笑,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是和喜悦的心理相联系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喜剧性常常建立在矛盾冲突之上,这些矛盾的实质是正在失去或已经失去存在根据的丑恶事物,或脱离生活常规的不合正常情理的事物,显现出荒唐和谬误的可笑。有表里不符、名实不副、以假乱真、当众出丑、以丑为美等,它们在人们因感到滑稽而发出的笑声中被鞭挞和否定。艺术中的喜剧性是客观现实中喜剧性的反映,是艺术家在对现实丑恶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生活喜剧性的艺术概括和形象反映。艺术家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把伪装美的外衣剥掉,暴露其可笑的实质,使人们得到具体生动的审美教育。其特殊的.社会作用在于通过笑声,肯定和歌颂先进与美好的人和事,否定和批判落后与丑恶的人和事,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但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对象都具有真正的喜剧性。诸如生活中偶然的、无意义的、低级趣味的笑,就不能与有社会意义的喜剧性相提并论。

在美学和喜剧理论上,理论家们对于喜剧性的表述都各有侧重。如在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民间滑稽表演发展起来的喜剧艺术从美学高度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喜剧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而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奠基人康德,则把喜剧性归结为一种情感效果,是感性的松弛和愉快。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感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何种愉快的”。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则认为喜剧性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所以,喜剧(滑稽)的“真正领域,是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之中。也即喜剧性是丑的自我炫耀,只存在于人和社会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喜剧性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历史性冲突,是新事物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愉快的否定,是人类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决别”。尽管上述理论家对喜剧性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喜剧性做出了他们的解释,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喜剧性的产生,是由正与邪、真与假、美与丑、先进与落后等矛盾或反差的不协调而引发出的荒谬的笑、嘲讽的笑、滑稽的笑等。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喜剧性的内涵,无疑是有深刻意义的。

篇1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探源的论文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探源的论文

摘 要: 任意性不但揭示出研究语言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且它是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语言是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原则,构成了语言内部的组织机制,语言功能就是通过这些原则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任意性原则如同语言内在机制的中枢,其他原则都依赖它才能起作用。对任意性的理解不能只集中在这个术语本身,而忽略它与整个语言学的关系和它的创造性。而来自象似性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构成符号的两个成分能指和所指的界定、二者的关系以及任意性的性质。皮尔斯对符号的复杂分类根据的正是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关系。象似性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语言的本质,任意性涵盖了象似性,呈集合与子集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一切符号系统的基本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系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1]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无不折射出他的影子,但后来的诸多学者对这一原则提出了质疑,象似性便成为争论的焦点。大部分的学者对语言任意性的理解是基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阐述,而对象似性的理解是基于皮尔斯符号理论中关于象似符(icon)的论述。如何阐释和理解这两种观点进而对其统一思考和认识呢?如何辨证地看待他们的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符号学的角度去探索这些概念的真正涵义和本质。

一、索绪尔的符号观

索绪尔是符号学(semiology)的创始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虽没有详细阐述符号学以及它的研究方法,但把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来确立的思想已初见端倪,“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管它叫做符号学”,[1]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的现象”, “依我看来,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的问题”。[1]

索绪尔认为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最接近符号学理想的符号,由于这个原因,作为一切表达系统中最复杂、最广泛的系统,语言最有典型性,所以语言学可以作为整个符号学的模型,虽然语言只是符号学系统中的一部分,他把语言看作符号学的“总模型”,这是因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习惯性,而非语言的任意性不那么明显,把语言作为模型,可以使人们去注意非语言符号的任意成分和习惯成分,找出支配它们的惯例体系(system of convention),通过研究他们可以揭示一切符号制度的共同规律。

(一)索绪尔对任意性的阐述

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是任意性(arbitrariness),即符号的所指和能指间不存在自然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语言符号代表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以说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所谓任意性,并不是说话人可以随意指称事物,它是说符号的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姊妹”的概念在法语里用来做他的能指的s--r(soeur)这串声音没有任何的关系,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实际上在人类语言中声音的选择并不是由词意本身强加给我们的(如牛这个词并未强加于牛这个词以特定的声音,因为这个词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不同的),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1]这说明二者的联系事实上是非物质的,用他形象的说法是:“语言可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1]所以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1]能指和所指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因此他得出了符号的基本原则。[1]

在这一点上,罗朗巴尔特[2]是索绪尔的一个强有力的解释者,他指出任何符号学的分析都必须假定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术语的关系,即它们之间不是“相等”的,而是“对等”的。在这种关系中把握的不是一个要素导致另一个要素的前后相继的序列,而是使它们联合起来的相互关系。就语言而言这种能指和所指的结构关系组成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如我们到商场买东西,商品的标价只用数字而非在其前放置相应的货币使人知道它的价格,标价是人们观念中的货币。

有人说象声词不是任意的,而是自然声音的模仿。但索绪尔认为,象声词根本不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数量极少。有些根本不是象声词,如fouet(鞭子)、glas(丧钟),有人说这两个词的发音有一定的自然模仿,可是词源告诉我们它们不是仿照自然声音创造的,而是来自拉丁语: fouet来自于fāyusgjas(山毛榉) classicum(喇叭声),这不是音变的结果。索绪尔继续解释到,真正的象声词也有任意成分。首先,象声词并不象声,只是大致的模仿。其次,它的发音受到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的演化规律的制约,逐渐接近其语言符号。感叹词也有任意性,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法语用aie(哎哟)英语用 ouch (哎哟)都来表示痛苦的叫声,再说有些感叹词来自具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如法语mordieni (天哪!)来自于mort Dieu(上帝死了)。[3]“语言的发展是通过现有要素的改变,而不是通过创造。”[4]

综上所述,语言的任意性表现为:

1.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1]

2.符号不可论证即对现实中跟能指没有任何自然的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1]

为了使任意性更加系统更具一般性,索绪尔在后来对其作了补充说明。他把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他说:“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的可以论证的”,[1]他所说的相对可论证性体现了符号的另一个特征:线性,即是指:

(1)把某一要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种句段关系。

(2)唤起一个或几个别的要素,从而得出一种联想关系。

[1]他举例指出:法语的pirirer(梨树)也是可以论证的,而因为它会使人联想起poire(梨子)这个单词,而后缀-ier,又会使人想起pimmer(苹果树),cerisier(樱桃树)等。有些词要素是不能够确切说出它的意思的,例如,coutelas(大庖刀),fatras(杂物堆),pltras(石膏片)caneuas(帆布),这些词中的名词构词要素-as并无理据可言,正因为如此,他得出结论:“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论证也永远不是绝对的。”[1]即可论证性总是相对的。哲学中讲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由主要矛盾决定。 在语言中,索振羽[5]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相对可论证性并不是哪类符号占多数或少数的问题,而是由哪种符号最终决定语言符号的性质的问题。可见论证性是任意性中的论证性,如同数学中的集合与子集。

如果我们都以某种原则外的特例来否定它的话,即用特殊来论证一般,我们就会陷入循环论之中。那么,对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做系统的研究,无法从中找到规律,也就是说,相对任意性并不是对任意性的自我否定,而是使任意性更完备,更有说服力和系统性。要理解他的语言任意性原则,必须将之放入整个语言理论中,特别是符号的两个基本原则:任意性和线性。雅各布森[6]提出过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学概念:极性概念和等值概念(polarities and equivalence),而这两个概念是来自索绪尔关于语言活动的句段的和联想的两个层次的观点。本质上讲和索绪尔对能指和所指的区别没有什么两样,两种因素都作为符号的不可分解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发生作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形成了符号结构的基础。

由此可见,对符号的研究总是离不开索绪尔的那两个基本原则,它产生的是一种离心力,给后来的学者早造成了无形的影响。

二、皮尔斯的符号观

语言的象似性是根据皮尔斯的符号理论[7]发展来的,霍克斯认为皮尔斯提出的复杂的符号分类法,根据的恰恰是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表现出的每一种不同的关系,因此,皮尔斯认为他面临的不过是逻辑的基础而已,因为在他看来,逻辑独立于推理和事实而存在,它的基本原则不是公理而是定义和划分,而这些最终来自符号的性质和功能。他给出几组词来描写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提示符号、对象和产所,他认为,它们处在三种“三合一”的结构或“三位一体”中[8],而第四种因素:解释者则在一旁察看这三种结构是:

1.“比较的三合一关系”或称建立于符号类型的基础之上的诸逻辑可能性。这些关系一种叫做性质符号(qualisign),也就是一种一旦包含在符号中并为符号而起作用的性质。另一种叫做单一符号(sinsign),亦即单独地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一个实际事物或事件;还有一个叫做法则符号(legisign),就是作为符号起作用的法则(即不是以单独对象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一套规则或原则的抽象活动:语法在语言中就作为反复出现的法则符号起作用)。

2.“表演的三合一关系”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以场所的类型为基础。这种关系中的一种叫做图像(icon),它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另一种叫做标志(index),它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象之间有着某种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还有一种叫做象征(symbol),这是某种因自己和对象之间有着一定惯常的或习惯的联想的规则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

3.“思想的三合一关系”,以对象的类型为根据。一种叫做修辞素(rhene/seme)这种符号表示解释者一旦有机会激动或诱发对象,它就可能理解对象。另一种叫做分送(dicent/dicisign/pheme),它传送关于自己对象的信息与那种其本身产生信息的符号相对立;还有一种叫做中项(argument),这种符号的对象最终不是单独的事物而是┓颉

“三合一”的关系并不是包括互相排斥的符号类型,而是包括能指和所指的三种关系模式,它们共同存在于一个分成等级的形式之中,其中的一个支配着另外两个。正如雅克布森看到的,我们可以有各种象征的图象,图象的象征等等,而符号的占支配地位的方式的本质最终取决于它的语境。

霍克斯认为,从他的观点出发,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特存在并和另一种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理解,那么他的功能就是符号,这意味着他的符号概念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的一个领域将是认识论;对认识过程本身的分析,对认识是怎样获得的分析,根据皮尔斯的观点知识存在的框架是通过第二类“三合一”的符号关系:图象、标志和象征,从命题的断言中产生的。[8]

可见语言的象似性不在于语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客观世界,而在于反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因此我们不能截取皮尔斯理论的片段来向任意性┨粽健

三、国外学者对象似性的研究

自从索绪尔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一直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的一条重要的特征,其中最著名的有Haiman、冯、alliday。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最为系统、详尽。他把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分成两大类:成分象似性和关系象似性。前者指语言成分与人类的经验成分象似,反之,就是形式与意义相对应,后者指的是语言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距离象似型、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9]Givón指出:比较重要的信息和不容易获得或不容易预测的信息往往体现在他所提出的顺序序列原则(sequential order principle)在句法层面上的两个原则:线性顺序语义原则(semantic principle)和线性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中。[10]Halliday(1985)的看法是语言是一个由语义、词和语法和音系三个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和词汇语法即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是非任意的。他进一步强调语法语义是语言三层次系统理论中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的,非任意的。在词汇语法与音系之间存在着符号的任意性,从语言初始阶段开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约定俗成的,而语义和词汇语法之间的关系则是自然的。[11]

四、国内学者对象似性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存在三种观点:[12]

1.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索振羽认为:

(1)符合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2)符合是不可论证的。

[12]王德春指出:首先,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其次,语言发展中语言单位之间往往具有理据性;再次,理据本身也是任意的,因而语言符号及其理据与客体都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13]郭鸿的看法是索绪尔提出的两大特征:任意性和线性,是符合系统的本质的特征,是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支柱。[14]

2.语言符号是象似的,认为这是一条重要的语言符号原则。

许国璋首先对索氏的任意性提出质疑,他认为语言的理智型主要表现在:

(1)它的语音系统:一种语言里的音位总藏是可以调查清楚地;音位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声调和语义的关系是有规律的;

(2)它的语法系统:语法范畴的总藏是可以调查清楚的;它的句法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句子的语法性是可以根据已知的规则加以判断的。

(3)它的语词是可以客观分类的。[15]王寅对语言的象似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其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谈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总结:

(1)在语音方面,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关系,如世界各语言中的拟声词;

(2)在词性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有象似性现象,如汉语中的象形、会意字;

(3)在结构上,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人们的概念结构。

他着重讨论了句法结构中的象似性:

第一,距离相似性:语符距离象似与概念距离。如英语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的距离。还有英语中心词前的修饰语的顺序都可以说明这种距离象似性。

第二,数量象似性: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的语言单位数量也就越多;信息的可测度越低,如两位数比一位数大(11和1),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所指的概念程度渐升,语言形式也渐多。

第三,顺序性原则: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如英语汉语的基本句序是一样的以“主―谓―宾”为主,反映了一种思维上的顺序。

第四,标记象似性: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程序。

[16,17]还有学者如李葆嘉认为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构原则,语言符号全部都是可论证的。很显然这种表述本身就有问题,更不用说它所承载的观点了。[18]

3.应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它们在不同的语言层面上有不同的体现 。

朱永生指出:“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争之事实,今后讨论的关键莫过于理清任意性和象似性到底在那些层面上相互排斥在哪些层面上彼此共存。”[19]

象似性是从皮尔斯第二类“三合一”关系中的象似符发展而来的。它是对语言现象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从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展开。认知语言学探索的是语言的外部因素,象似性具有诗性语言的特征,反映了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体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特征,使我们的思维趋于统一。不论从哪个角度研究象似性它都不是任意性的否定,它更象是从任意性那里射出的一条射线。

五、结语

我们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在不断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后来者的研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或批判或弃扬,但我们决不能动摇它的根基和本质。正如法国语言学家班韦尼斯特(EBenveniste)在索绪尔逝世50周年纪念会上作过这样的总结:“在研究人类和社会的各种科学里,语言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成为在理论研究上及其技术发展方面最活跃的科学之一,而这门革新了的语言学,肇源于索绪尔,语言学通过索绪尔认识了自己,并团结成一支队伍,在和语言交叉的各种思潮中,在语言学众说纷纭的各种流派里,索绪尔所起的启蒙作用是明白无疑的,这一颗光明的种子被几代弟子接受下来,已经化为万丈光芒并勾划出一派处处有他存在的月光。”[20]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 BRTHES.ROLARD.My thologies selection form my thologies[M].Paris:seul,1957.

[3]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0-92.

[4] 房德里耶斯.语言论[M]. 叶菲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53.

[5] 索振羽.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正确的[J].语言文字应用,1995(2):73-76.

[6] JAKOBON,ROMAN.Selecting writings[M].V.The Hague: Mouton,1971.

[7] PEIRCE,CHARLES SANDERS. 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M]// Elements of Logic.Cambridge.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8] 雷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 HAMIMAN JOHN .Natural syntax: iconicity and erosion[M].Cambridge: cup,1985.

[10] GIV,N.TALMY, ICONICITY. Isomor phism.and nonarbitrary coding in syntax, in John Haiman[M].Iconicity Insyntsx Amsterdam:BenHamins,1983.

[11] HALLIDAY.M.A.K. ,C.MATTHIESSEN.Construing.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M].London: continuum..

[12] 顾海峰.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学术争鸣评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104-144.

[13] 王德春.论语言的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 外国语,(1):74-77.

[14] 郭鸿.索绪尔德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J]. 外语研究,2001(1): 43-47.

[15]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2-10.

[16] 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17] 王寅.象似性说与任意性说的哲学基础和辩证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1-6.

[18] 李葆嘉.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与复归[J].语言文字应用,1994(3):22-28.

[19] 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2-7.

[20]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 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0.

篇13: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思考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思考

自从19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来否认其任意性.本文通过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基本概念的阐述来看王寅教授等人的'象似性原则,认为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特征,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呈互补关系.

作 者:李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语系,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篇14:试论网络词语的理据性及其内外扩散

试论网络词语的理据性及其内外扩散

网络词语的成词理据主要有5种类型:语音变化理据、形义变化理据、异族语言理据、仿造固有词语、外部社会文化理据;向不同类型汉语文本和整个语言社区的'内外扩散呈现出明显阶段性;扩散过程伴随着形体和读音方面的激烈竞争;维护汉语纯洁性的观点似是而非,英语词组的缩略形式、原形移入等字母词现象,应该视为丰富汉语词汇系统的方式之一.

作 者:化振红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33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8(2) 分类号:H039 关键词:网络词语   成词理据   词语扩散   字母词  

篇15:言语交际中的关联理据与动态性分析

言语交际中的关联理据与动态性分析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同时涉及语码和推理两种模式.制约和统辖人们交际行为的'是关联.根据关联原则,人类交际认知在于花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寻求关联至关重要.寻求关联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析词义、填补信息空缺、间接话语及“迂回表达”的理解等.另外,言语交际呈动态特征,其动态性是由语境的动态性决定的.

作 者:张巨文 赵玉敏 ZHANG Ju-wen ZHAO Yu-min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38(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言语交际   关联理据   动态性  

篇16:竞争存在性的综述管理论文

竞争存在性的综述管理论文

本文论述了“过度竞争”的存在性。“过度竞争”提出后,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经济学之外。本文在运用伯川德模型和Salop圆周模型分析后,我们认为存在“过度竞争”。结合中国现实状况,通过进入退出壁垒和市场需求预期的分析,我们认为“过度竞争”依然存在。基于现实状况分析时,我们发现这些现实因素是为“过度竞争”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而非必然性。

关键词:过度竞争;伯川德模型;Salop圆周模型;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预期;

一、引言

主流经济学理论一直倍加推崇自由竞争,原因是他们认为不断强化竞争可以增进经济效率和提高社会福利。基于这种认识,经济学界的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任何限制竞争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理论指导现实,在此种理论指导下,各国采取的普遍的经济政策都是促进竞争和限制垄断。让我们来看一下现实情况,随着竞争强度的不断加剧,部分行业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并未如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出现改进,反而出现恶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这套理论的分析方法是基于静态的、完美假设条件的均衡分析。对于现实的动态的市场状况而言,这套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基于这种状况,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过度竞争”的概念,从动态角度和现实经济现象上来研究竞争。

“过度竞争”提出后,其存在性一直受到质疑,故一直未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被排斥在主流竞争理论之外。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中国现实状况的角度分析“过度竞争”存在的可能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以期能够指导现实。

二、过度竞争的涵义

“过度竞争”的概念是贝恩在其产业组织学的奠基之作——《产业组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贝恩从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出发,认为“过度竞争”是市场集中度低、持续的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能力)和经济绩效较差的市场结构,并从表现形式上加以描述。

除贝恩外,其他较有代表性的对“过度竞争”的描述,包括日本的通产省、中国的秦海、曹建海、罗云辉和夏大慰等。由于是结合中国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引用曹建海“过度竞争”的概念,对其进行分析。

曹建海对过度竞争的定义为:过度竞争是指由于竞争过程内生或外部因素的作用,主要发生于非集中型或较高固定成本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等退出壁垒较高的纯粹产业中的企业数目过多、产业过度供给或过剩生产能力现象严重,产业内的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竭尽一切竞争手段将产品价格降低到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的水平,使整个产业中的企业和劳动力等潜在可流动资源限于只能获得远低于社会的平均回报和工资水平的窘境而又不能顺利从该产业退出的非均衡的状况。

三、过度竞争的存在性分析

(一)基于伯川德模型的过度竞争分析

伯川德模型认为若市场上双寡头生产同质的产品,并按照静态价格竞争或者一次性价格竞争时,他们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方式定价,即当p=MC时,达到均衡。假设厂商1和厂商2的定价分别为p1和p2,c为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当p1=p2=c时,形成均衡,两个厂商获得正常利润。若厂商1略微提价,p1=>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

0的.正利润。同样,厂商2也可以利用上述的行动来获得正的利润。显然,两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价格并不是均衡价格。最终,当两家企业通过上述过程实现

下面我们将通过伯川德模型来分析无数企业的竞争过程。我们先对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适度放松,假设市场上有无数个企业进行竞争,企业提供的产品视为无差异,他们进行一次性的价格竞争,市场需求函数为Q(pi)(i≥2),pi表示第i家企业的价格,pj表示第j家企业的价格,每家企业的边际成本为ci(每家企业的边际成本并不完全相等),固定成本为f。对于第i个厂商的需求为:

Q(pi)当pi,厂商i的价格最低

qi(pi,pj)=Q(pi)/n当pi=pj,所有厂商的价格都相等

0当pi﹥pj厂商i的销售量为0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pi时,产业内厂商动态博弈过程中利润状况。当pi时,企业i的利润为∏i(pi,pj)=Q(pi)(pi-ci)-f,假定企业i的利润大于0。由于企业i占据了全部市场,其他企业获得的利润只能是-f。假设厂商j知道厂商i的价格策略,将价格定位到pj=pi-a,a为任意小的正数,这时厂商j的利润∏j(pi,pj)=Q(pi-a)(pi-a-ci)-f。这个过程将反复进行下去,直至边际成本最小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为0,而其他企业获得的利润为-f。

由伯川德模型可以看出,当把假设条件适度放宽时,在竞争中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却不得不将产品价格降低到低于平均成本水平以下,从而出现产业内企业普遍亏损的状况。

创新性美术教学论文

企业经济创新性统计分析论文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研究论文

贾平凹语言的幽默性

表扬性通报

事项性通知

性教育课体会

外部性名词解释

英文简历的性

批转性通知

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整理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综述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