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jsh2049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jsh204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

篇1: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

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

摘要:通过对有关灵敏素质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健美操训练实践,对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和作用以及发展的时机进行分析,提出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要求,以期为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提供参考,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探讨;健美操;灵敏素质;

健美操是一项集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有氧运动项目,本文通过对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的探讨,为健美操灵敏素质的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检索和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灵敏素质方面及健美操训练等方面的文献,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健美操的特性及其结合自身训练的经历,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综合。

1.2分析综合法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综合。

1.3访谈法

通过与一些健美操专家和教练交流,了解健美操灵敏素质训练方法和要求。

2分析与讨论

2.1灵敏素质的概念及其生理基础

2.1.1有关灵敏的概念

灵敏素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灵敏素质从其与专项运动关系来看,可分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一般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活动中,在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合理、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它是专项灵敏素质发展的基础。专项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迅速、准确、协调自如地完成本专项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它是在一般灵敏素质的基础上,多年重复专项技术,提高专项技能的结果, 灵敏素质是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

2.1.2 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2.1.2.1 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灵活性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幼年时,空间定位和时间判断能力差,10一12岁左右定时和定位能力提高,13一14岁时提高显著,15一16岁后这种自然增长情况逐渐缓慢下来,男孩在8一13岁时速度的提高最快15一16岁;次之;女孩在9一12岁速度的提高最快。儿童是发展灵教素质的最好时期,发展灵敏素质质包括发展一般速度和反应速度以及柔韧性和协调性。柔韧和协调性的发展,也是从小训练效果好,灵敏素质是由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可塑性和灵活性所决定的[2]。前者表现为对动作的掌握能力,后者表现为对参加运动肌群的指挥、控制能力。因此,健美操运动员必须首先发展灵敏素质。

2.1.2.2各种运动素质的基础水平

反应速度、肌肉力量、动作速度、爆发能力和协调性等素质的提高,对灵敏素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这些素质的发展应与实战应用相结合,才能使灵敏素质更快发展。

2.1.2.。3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体重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体重对于其灵敏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纵观多年的健美操训练实践,综合前人选材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健美操运动员的体型为中等偏瘦型,相比之下,形态臃肿的运动员其身体的灵活性较偏瘦型的运动员要差,因为其神经肌肉传导的时间较长,因此,运动员的的体形也在影响着其灵敏素质的发展。

2.3提高健美操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2.3.1 提高健美操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手段:

(1)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等;

(2)在伴随着音乐的条件下做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 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头手倒立、肩肘倒立;原地跳转180°、360°等落地站稳[3]。

(3)做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

(4)以非常规姿势完成的练习;

(5)改变完成健美操基本步伐的速度或速率的练习。

(6)各种健美操动作分辨能力的训练:同类动作串编成组合,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同类或不同类基本步伐的成套练习;各类基本素质组合练习;跳步、转体、平衡、柔韧、波浪组合动作的成套练习;加入一些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刺激做出正反应答动作反应的练习:叫号追人、喊数抱团成组;按口令做相反的动作,按有效口令做动作,行进间听口令做动作。[1]

2.4健美操灵敏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2.4.1抓住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机

灵敏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的系统,所以应抓住8—13岁时进行健美操灵敏素质的训练,为以后发展健美操其它素质打好基础。

2.4.2训练方法、手段应多样化并经常改变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健美操运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训练手段,训练时要注意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大脑皮层分析综合能力、运动分析器的功能、前庭分析器的机能密不可分。运动员能表现出精确的定向、定时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快速变换能力等,都是依靠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和分析器的功能作用。但当运动员对某一动作技能已达到自动化程度,此动作就对发展灵敏素质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应常用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各分析器的功能。

2.4.3掌握健美操基本步伐并结合成套动作进行训练

运动技能本质是条件反射,这种在大脑皮层中建立的条件反射暂时联系的数量越多,临场时及时变换动作的暂时联系的接通就越迅速准确,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形成新的应答性动作来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

2.4.4 在发展灵敏素质训练时,注意发展其它的身体素质

灵敏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灵敏素质的训练也不可能代替其它素质的训练,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灵敏素质在健美操运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随着健美操技术水平高的发展,对健美操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要积极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开动脑筋;要有创新精神,创造出更多发展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努力提高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包和。王慧莉。武汉艺术体操灵敏素质的培养。武汉:体育函授通讯。。9。

[2]陈苏平。浅析儿少灵敏素质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J]。广西。柳州:体育科技。

[3]李秀兰。体育课教学中协调灵敏素质的几种训练方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湖北。1999。3。

篇2:探讨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探讨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摘要:随着里约奥运会的落幕,七人制橄榄球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斐济队成为了金牌获得者,纵观本届奥运后七人制橄榄球比赛的所有参赛运动员,从体型、速度、耐力、比赛方式都和其他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所以其训练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七人制橄榄球的参赛人数少,场地大,既要求了身体的强壮,也要求了速度的突出,作为同场竞技对抗性运动, 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拿来作为参考,但不是完全一样。

关键词:七人制橄榄球;强壮;力量;速度;

一、力量练习

力量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在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 持球突破、急停急转、加速、冲撞、拉扯等等都要有非常好的力量作为基础。橄榄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应是发展全身的力量, 而不是像健美运动员那样孤立目标肌肉。因此, 各种负大重量的练习, 如深蹲、硬拉、卧推等最大力量的训练, 以及轻重量快速的训练, 徒手的练习, 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等, 对于发展橄榄球运动员的力量有重要的作用。

二、柔韧练习

柔韧性是运动员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柔韧练习可以增加肌肉和韧带的弹性, 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增大动作幅度, 对避免运动创伤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橄榄球运动对柔韧的要求:柔韧练习要结合橄榄球自身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关节的活动范围要大, 以利于加大各种动作的幅度防止拉伤和创伤。只要在每次训练的准备活动中, 或进行某些身体训练中注意高质量地做各种体操动作, 有意识的再结合一些橄榄球专门柔韧动作, 就可以达到橄榄球运动柔韧练习的基本要求。

三、速度练习

速度对于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后锋队员。速度快对提高橄榄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有很大的作用。橄榄球运动员的速度集中表现为反应快、起动快、冲刺快、突然变向快和完成技术动作快等方面。在速度上不仅仅是空跑速度, 而且还指控制球时的速度。如持球跑动等等, 由于橄榄球比赛具有它本身的特殊要求, 对于发展橄榄球运动员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下肢的.爆发力和频率练习至关重要。

(一) 跳深

首先运动员利用10个高在40~60厘米的箱子, 每个箱子相距不到1米, 其次, 运动员先从第一个箱子上跳下, 紧接着在落地的一瞬间起跳上第二个箱子, 依次跳完所有箱子, 在跳深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受到了自身重力的超负荷压力, 腿部在着地过程中股四头肌首先缓冲, 肌肉被拉长, 紧接着运动员蹬地起跳, 肌肉由离心收缩迅速转化为向心收缩。从肌肉收缩的原理上分析, 工作肌群在收缩之前被拉长的速度越快, 工作的肌肉群能够产生的张力就越大, 那么在腿部蹬地起跳时所发挥的收缩力量也就越强。所以跳深训练能够使下肢工作肌群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达到双重的练习效果。

(二) 下坡跑

运动员利用角度在20~35度左右, 长度在40米左右的斜坡进行下坡跑, 由于在下坡的跑动中, 随着运动员的步子频率的加快, 惯性也就越来越大, 支撑腿在着地与缓冲阶段承受人体冲击负荷的同时, 也要受到人体重力分力的作用, 这样可以促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 那么支撑腿就能够从缓冲阶段迅速过渡到后蹬阶段。通过下坡跑的训练, 既能增强支撑腿在着地缓冲阶段承受负荷的能力, 又能够缩短缓冲的时间, 从而提高了工作肌群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转换的频率。

(三) 负重弓箭步行走

运动员负重自身体重的百分之六十进行行进间地弓箭步走, 要求弓箭步下去的时候肌肉进行充分的收缩, 起来的时候迅速蹬地起来, 这个训练主要是增强腿部肌群在着地时候的缓冲能力, 以及从缓冲阶段向向心收缩阶段的转换能力, 是非常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 可以采用短跑运动员的主要训练方法来提高两腿的交换频率。在速度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反应能力的训练, 比如听信号跑或者看手势变向等等。

速度训练要在精力旺盛、精神集中、情绪较高等状态下进行, 目的要使中枢神经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才能通过训练改变中枢神经对肌肉收缩速度和协调配合的支配功能, 因此, 速度训练应注意不可过于集中, 不宜时间过长, 不宜在其他训练之后和运动员已感到疲劳时或情绪不佳时进行训练。

四、灵敏性练习

橄榄球运动员要在快速、复杂和多变的比赛中能准确地判断情况, 迅速而协调地完成技术动作的战术配合, 这就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灵敏素质对技术动作, 特别是复杂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灵敏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保证, 要善于选择那些与提高橄榄球场上的灵敏性有密切关系的那些项目中的某些技巧进行适当的训练。分析橄榄球场上的灵活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合球的各种变向移动;二是在各种情况下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倒地和起立的动作;三是空中动作的变化和平衡能力。因此在选择训练项目和动作技巧时, 应结合上述三种情况, 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那些橄榄球场上很难用得上的动作技巧。场上灵敏性与橄榄球技术水平的高低、熟练的程度、战术意识的强弱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注意与技术、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各种灵敏性的训练。

五、速度耐力练习

七人制橄榄球比赛时间短, 强度高, 不同于长跑运动的训练方式, 要进行相应要求的速度耐力训练, 比如:

变速跑

(1) 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 以改进跑的技术, 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 练习方法: (1) 100米快接100米慢。 (2) 200米快接200米慢。 (3) 400米快接400米慢。 (4) 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5) 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 (或由短到长) , 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

间歇跑

(1) 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 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 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 练习方法: (1) ~4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超过比赛速度。 (2) 4000~60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 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 休息时间长一些, 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 慢于比赛速度, 休息时间短些, 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 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定时跑

(1) 作用: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 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 增强内脏器官机能, 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觉。

(2) 练习方法: (1) 只规定跑的时间, 不要求跑的距离。 (2) 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

(3) 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 多采用此方法, 来培养跑的节奏和速度感。

反复跑

利用自然条件做跑的练习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间跑等等, 在自然环境下练习, 练习者兴奋性高, 可提高练习效果。

由于我国橄榄球运动的发展以及普及性差, 所以在运动员选材上应该广泛的从足球、篮球等同场竞技对抗性运动中选材, 转型快, 上手快, 也希望我国的橄榄球事业早早进入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成鹏, 毕霞。屈伸膝肌等速向心、离心收缩的比较研究[J].现代康复, 2000 (11) .

[2]田佳, 袁群嘉, 孙晓敏。骨骼肌离心收缩运动致延迟性肌肉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9 (02) .

[3]杨静宜, 赖柳明。肌肉离心收缩研究现况综述[J].体育科学, 1991 (06) .

[4]王瑞元主编。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5]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王步标等编着。人体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7]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编写组编。运动解剖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78.

[8]沈巧儿, 李建设。肌肉力量测量方法简论[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05) .

篇3:青年击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途径论文

摘要::击剑是一种以技巧为主导的格斗运动。所以,击剑运动员需要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以保证他们的技术和战术训练,保证比赛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保证击剑运动员可以发挥最佳水平。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青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策略,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素质调整;击剑运动员;青少年;训练

击剑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足够强壮身体和强大的战斗精神,也需要一个强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压力,以确保其可以发挥最好的水平。同时加强年轻击剑选手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科学地指导其如何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来面对竞争,以及减少各种负面心理的影响,以保证正常的技术水平。

1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击剑的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日常体育训练和比赛,以确保一个稳定和强大的物理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保证击剑手准确判断对手的攻击和防意图,明确分析对手的攻击和防御策略,从而做出更合理有效的战术反应。[1]所以,在击剑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正常水准,使其无论在多么恶性条件下取得更好的表现。

篇4:青年击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途径论文

2.1技术和战术训练组成方法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安排控制竞赛(测试和实践练习)来调节。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会在最后一周使用。控制竞赛应模拟即将到来的重大比赛环境,使运动员心理高度紧张。所以,控制比赛是按照即将到来的重大比赛的程序安排的,包括主要对手的参与或对手模仿对手的游戏。根据训练目的和运动员性格的不同,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些压力环境,影响运动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逐渐适应竞争的紧张气氛。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在上个星期的准备情况和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心理反应,调整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从而确保运动员早点进入竞技环境中。[2]

2.2想象训练法

这项训练在比赛前一周进行。在训练中,运动员应该运用想象力,详细地反映一个战术动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阶段的.特殊发展和变化,以及主要对手的风格等等。随后,运动员躺下(或坐着)放松肌肉,进入想象的空间之中。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应该充分准备并渴望在未来的比赛中想象自己。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在比赛的每个阶段都要想象作战计划和主要对手。如果在想象训练中提高了情绪水平,运动员必须重新进入联想的环境中,再一次将自己传递到比赛的环境当中。

2.3双人练习法

所谓双人练习法就是指在教练的指导下,根据两个人在比赛中的特点,协调两名运动员共同完成各种技术训练。它是根据击剑比赛的原则制定的。根据训练竞赛的目的、运动员的年龄、水平和特长,按照训练的目的来安排训练的对象和内容。通过内容的变化和不同的要求,选择对手,训练运动员,对距离感、时间感、节奏感以及其他实践能力。教练员要考虑到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这种实践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技术实践,而且可以用于各种战术演练。它是基础技术向实战过渡的桥梁。它是击剑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不仅适合初学者同样也适合高水平的运动员。

2.4实战练习法

所谓实战练习是指在教练员指导下以实际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实战不仅不同于双人实践,而且也不同于正式竞争。[3]这比双人练习要难得多,比正式比赛还要难。实践向竞争过渡是一种训练方法。在进行实战演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内容安排不要太复杂,同时要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实战训练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有条件实战和无条件实战。条件实战是实际作战中常用的一种作战方法,它对实际作战中的技术和战术都有一定的限制。运动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得到一些改进或克服一些不足。无条件实战训练是在没有限制条件下进行的实战训练。它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技术和战术,也不能反映胜利或失败的关系。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实际感受,熟悉新的运动和新的战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从而能够达到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目的。

3青少年击剑运动员赛前、赛时心理调控策略

第一,要做好在比赛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因为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在比赛前更容易受到场地、对手以及自身身体的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心理或情绪的不同程度的波动。[4]所以,运动员应该联想和深呼吸的方法快速让自己稳定在很短的时间,并正确地面对竞争领域的变化,分析对手的弱点和漏洞,并且制定几套攻击和防御战略,从而增加比赛的信心。第二,比赛过程中心理调控。在击剑的过程中,年轻运动员要在稳定、不畏惧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对手,抛掉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采取良好的攻防策略,如果策略失败或暂时落后,不要显得急躁。有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战术的优势和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局势,应对形势,发现和利用比赛中出现的漏洞,为自己营造更多的机遇。

4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结论,赛前和比赛中击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与控制训练必须客观地结合年轻击剑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教练员应以心理素质训练为基础,加强对青少年集训动员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训练。在竞争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技能和战术水平,从而使得比赛获得最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红忠.击剑运动员心理特征及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5(33):47-48.

[2]王林.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15(2):155-156.

[3]于泳.青少年击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16):178-179.

[4]陈永惠.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过度紧张的预防及心理训练方法[J].神州(中旬刊),(7):249.

篇5:浅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其体育生涯的长短与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满足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强化与训练,在网球运动中亦是如此。优质的身体素质对与运动员自身的发展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网球运动中身体素质的概述

1.1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地尤为明显。它是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度以及柔韧度等衡量指标在内的人体机能的基本能力的总和。通常来说,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遗产因素有关,即一个家庭中如果上一辈的身体素质好,那么下一辈的身体素质也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后天的营养摄入和运动习惯也对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点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中更为突出。

1.2良好的身体素质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与基础。对于网球来说,它是一种需要较高专业技能与良好身體素质的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因此身体素质对于网球运动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网球比赛的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长,这些都要求网球运动员拥有优良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度与柔韧度缺一不可。据相关资料记载,网球比赛中百分之七十的失误是因为运动员的脚步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所造成的。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比赛让运动员处于疲累的状态,久而久之,运动员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速度,抑或说是身体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力量的悬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在网球运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来进行运动或比赛,力量是网球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而柔韧度是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另一重要要求。如果一个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缺乏柔韧性,那么就很有可能在运动中对肌肉造成损伤。良好的柔韧度可以促进运动员身体上各个关节之间的配合,增强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最后,耐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运动员的耐力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在比赛中,当双方处于同样疲累的状态时,他就能运用自身的耐力优势,结合本身过硬的技术水平,来提高获胜的概率。

篇6:浅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2.1加强运动员速度的训练

网球运动员的速度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有时甚至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训练,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不带球徒手快速地挥击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运动员手上地速度;在运动场地内快速往返跑动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脚步的速度训练。此外,还有诸多训练方式,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加强其身体素质的训练。

2.2加强柔性度的训练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柔韧度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当人处于青少年时期时,其身体的柔韧度的可塑性最强。以此,要想为运动员将来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必须抓住柔韧度训练的关键时期,即青少年时期。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的柔韧度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柔韧度训练,包括腿部、背部、上肢等处。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下,让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拉伸,促进机体柔韧度的改善。具体的训练方法,即是可以采用静力拉伸的方法来加强运动员机体中的背部、上肢以及颈部和下肢体的柔韧性。如在将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与韧带拉伸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头颈部科学、适度地扭转来带动颈部肌肉的拉伸,增加其柔韧度。此外,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柔韧度的训练需要坚持,即定期进行柔韧度的拉伸;在比赛之前,也可以通过热身运动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程度,以此来激发运动员尽快进入最好的状态。

2.3加强耐力度的训练

耐力度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网球比赛中,比赛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能会达到3小时左右。这时,网球运动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耐力度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坚持正常比赛,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锻炼一个人耐力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对于作为网球运动员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根据相关的研究标明,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如通过跑步来进行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时,需要将强度调整至80%左右来进行耐力度的训练,具体即是在进行两分钟左右的耐力跑之后休息2到3分钟,然后继续跑,这样的过程要循环5到10次,如此才能达到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度的训练目的。

3结语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其将来的体育生涯影响重大。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不可忽视。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自身来说,其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机体的速度、耐力度以及柔韧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青少年运动员才能在自己的体育事业中走得更远,才能赢得更大的舞台与发展空间。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科学地理清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重难点,对我国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初探[J].科技展望,,26(18).

[2]左英源.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研究[J].俪人:教师,2016(4).

[3]任威,崔小良.浅论提高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J].华章,(8).

篇7:排球运动员心理障碍与心理素质训练研究论文

前言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水平日益提高,差距逐渐缩小,运动员心理素质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曾指出:“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因此,了解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的规律,尤其把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意义尤为重要。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运动员的认识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过高估计己方的力量或者过低估计彼方的力量都会导致排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一旦进人临战状态,尤其是比分悬殊、气氛紧张的场面,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水平必然每况愈下,甚至出现“打傻了”的局面。

2.运动员的情感对竞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队员获得信息的90%来自视觉观察,即对手、裁判员、队友和教练员的身体姿态和而部表情所产生的暗示效应。在接连失误的紧张时刻,教练员的沉着、冷静、充满信心的表情,会使队员们得到安慰和激励;队友之间的一种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口号、一个的挥拳动作,不仅可以提高本队的士气,还会使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威胁。

3.运动员的意志对竞赛胜负的决定作用。在高水平的赛中,要使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心理变化与平日无太大差别为前提。要保持这种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意志力。在环境变化时,有的运动员紧张得手足无措,有的运动员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心理活动的指向完全集中在平日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必胜信心上。

二、影响排气运动员竞赛行为的心理障碍

1.动机障碍

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运动员注息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释放,造成运动水平降低。

2.情绪障碍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

3.心理饱和障碍

在排球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过长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产生厌倦情绪。

4.激活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

5.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排球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十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末达到时,运动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如果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泻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科学的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1.放松训练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使运动员某一肌肉群,保持紧张约10S,然后尽量放松。放松时可以从上肢开始,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然后从腹部到背部、髓部、大腿和小腿。在每次紧张和放松时,要把注意力同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2)语言暗示放松法。选择相对安静环境,运动员可坐卧在凳子上或床上,然后闭上眼睛,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这时进行自我暗示,默念几遍“我感到舒服”,“我轻松极了”等等。放松过后,进行自我动员,暗示“我有力量”,“我感觉良好”。

(3)模拟比赛放松法。由于参赛而造成的焦虑,可在模拟比赛下进行放松,即模拟过渡到比赛实际。例如:测验、选拨赛、问答提问等。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并默念放松。

2.想象训练法

(1)在训练和竞赛期间进行想象,如队员练习正面扣球技术。在练扣球之前,把整个动作过程想象一下,之后再进行练习;练习之后,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及内部语言简述自己在练习扣球中的体会,知道错误和正确的地方。

(2)借用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如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照片给运动员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他们头脑中保持这些运动表象,然后再让他们想象自己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终习。

(3)模拟想象。在训练中,运动员经常是伴随着模拟动作来完成内合想象的。因此,练习接发球时队员边练一传,边想象一攻的战术配合,特别是接一传后,就积极上步扣球,进攻结束后的自我保护等。

(4)胜利情境想象。用想象胜利情境去鼓舞斗志,增强必胜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使怯场或害怕失败的运动员消除失败的苦恼。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语言提示,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语言提示,是由运动员自己在内心进行,即为自我暗示。

如发球时,运动员在比较紧张和信心不足时,可暗示“冷静、沉着”,“一定发好球”;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可暗示“抛好球”,“击准球”;在连续失误时、可暗示“要发过”,“不失误”,在连续得分时,可暗示“要认真”,“不松劲”等等。

又如在运动员扣球前,可暗示“我一定扣好球”,“我能扣死对方”。在击球的一刹那,可将暗示喊出来,“扣死”或“嘿”,以锐不可挡的士气压倒对方,以增强必胜信心。

4.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练习,它是为运动员参加竞赛作好准备。运用此法首先要及时掌握情况、信息、参赛对手、环境、条件以及“时差”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安排训练,其次训练要通真,从对手、场地、器材、裁判和观众都要模拟真正比赛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心智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训练——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姚家新.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6.

[3]现代排球运动教程编写组编.现代排球运动教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1.

[4]杨宗义.体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吴兆祥.体育学术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

篇8:试析如何安排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试析如何安排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论文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足球 身体素质

论文摘要:在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青少年不同年龄身体发育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采用适宜的方法,时提高和发展身体素质将起着积极作用。

1发展速度素质

一般我国青少年男子速度素质的发展9一15岁最快,l9岁为高峰,20岁后基本处于稳定阶段。所以,青少年时期是提高速度的最佳时期。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抓好速度素质训练。

1.1速度不仅是人的机体潜在的动作机能,同时也体现外在动作的反应能力,尤其是奔跑的技能与技术。所以速度训练的第一阶段,以掌握合理跑的技术和发展一般速度素质为主,同时发展跑所需要的力量。为了掌握好合理跑的技术,首先在理论上要使运动员理解跑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特点和跑的原理、方法要领.然后通过一些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支撑高抬腿跑、跨步跳、下坡或上坡跑,使运动员掌握并提高跑的技术。

在改进跑的动作基础上,要重点训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起动速度及视觉神经的敏感性,具体训练方法:

(1)听、看信号的起动跑;

(2)坐地站立起动跑;

(3)l0一30s的原地高抬腿快速跑;

(4)前后滚翻起动跑;

(5)鱼跃滚翻起动;

(6)多步跳接起动跑;

(7)半蹲全转身时快速起动跑;

(8)跨步接起动跑。

1.2速度训练中,以发展奔跑速度为主,并结合足球运动员专项速度所需的`一些素质(如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进行练习,具体训练方法:

(1)绕杆跑,变向跑;

(2)过障碍跑;

(3)快速的腰部绕环;

(4)原地行进间徒手操和各种步法练习;

(5)垫上各种滚翻运动;

(6)接力游戏30一SOn,全速跑、冲刺跑;(7)l5一20n,起动跑;

(8)轻杠铃快速挺举10一l5kg;

(9)半蹲或全蹲原地快速跳动20一30次。

1.3在保持奔跑速度的基础上,主要抓专项速度,并结合用球的各种练习,具体训练方法:

(1)短距离起动跑;

(2)10-20n,各种姿势跑;

(3)绕杆折线跑;

(4)连续晃动起动跑(可加些障碍物便于练习中左右晃动);

(5)变频率跑(快跑中有意减少步长、后加快步频跑);

(6)侧身跑;

(7)一定距离追人跑;

(8)急停、急起反复跑。

1.4训练中要注意发展跑所需的力量,起动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爆发力和动作频率,因此应以发展骼腰肌的力量和发展躁关节及腿步爆发力为主。具体训练方法:

(1)原地提踵;

(2)原地或行进间单腿交替抬腿练习(要求大腿抬起触及胸部);

(3)原地双足跳起两腿同时抬起触及胸部练习〔每跳2一3次抬腿触胸一次);

(4)双腿同时抬起跳过栏架;

(5)立定跳远4x5级;

(6)单足跳接力赛;

(7)下蹲跳zxls次;

(8)负轻量杠铃原地快速跳练习。

2发展力量素质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部位肌肉群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所以利用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1颈部、臂部、腹背部力量的练习:

(1)两手扶头,在颈部转动时给予阻力;

(2)腹卧撑;

(3)用哑铃练习:前平举、侧平举、肩上举;

(4)轻杠铃挺举;

(5)仰卧起坐;

(6)收腹举腿;

(7)手倒立;

(8)仰卧折体等。

2.2腿部力量和增强爆发力的练习:

(1)脚尘、脚跟站立;

(2)多级跳;

(3)半蹲跳、全蹲跳;

(4)蛙跳、纵跳;

(5)并脚向前跳;

(6)轻杠铃连续快速挺举等。

3发展耐力素质

从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结果看,10一14岁男生,可进行较大强度的耐力训练,19-23岁耐力性工作能力达到了最大限度。根据青少年耐力增长的年龄期,并依据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利用大运动量和超量恢复的周期训练来合理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就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1准备期耐力训练第一阶段,主要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有氧状态下的工作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机能,打好耐力基础。具体训练方法:

(1)1000m中距离跑;

(2)1500一3000m逐渐加大强度并加长跑段距离的变速跑;

(3)间歇跑200m或400mx4一6次(为一组),可做3一4组;

(4)2000m,变速跑(50m快跑与50m,慢跑交替);

(5)越野跑;

(6)跑台阶;

(7)穿轻沙衣跑或上、下台阶跑等。

3.2准备期耐力训练第二阶段,主要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的工作能力,增强呼吸系统机能,逐渐提高运动员对无氧状态下的适应能力,具体训练方法:

(1)反复跑200一300mx3一4次,间歇时间逐渐缩短,跑时应全速或接近全速;

(2)全速跑400mx3一4次,注意掌握间歇时间;

(3)轻杠铃快速挺举8一10kgx4x5组;(4)穿沙衣800一1500m中速跑等。

3.3比赛前或比赛阶段,耐力训练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无氧状态下工作能力为主,使机体在缺氧状态下能承担大强度,速度耐力训练时间不需太长,但要达到接近极限的强度密度。具体训练方法:

(1)短距离反复跑,15mx20次,30mx10次x2一3组,间歇时I720s;

(2)lOn,往返跑2一3组;

(3)变速跑,冲刺30m,慢跑20m,再冲刺30m,共3000m;

(4)田径场弯道慢跑,直线冲刺跑,10圈为一组;

(5)不等距离的折回跑。

4发展柔韧素质

柔韧性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加大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大动作的幅度,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4,l柔韧性训练方法:

(1)脚外侧着地的交叉步走;

(2)脚内侧着地走;

(3)压正脚背;

(4)前踢腿,侧踢腿,后踢腿;

(5)银关节内收、外展,向内绕踢,向外绕踢;

(6)纵劈腿,横劈腿。

4.2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应注意:

(1)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中做好安全保护.防止肌肉和韧带拉伤;

(2)动作幅度要逐渐增大,速度由慢到快.难度由易到难;

(3)柔韧性练习和放松练习交替进行,机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不要做柔韧练习;

(4)柔韧性练习要安排在训练课的准备阶段和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

5发展灵敏素质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13一14岁前,通过训练发展灵敏素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15一16岁增长速度稍慢。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期应占较大的比例。全年训练各个时期都要适当安排一些,一般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并结合训练课中的各项练习同步进行。

5.1一般灵敏反应练习:

(1)交叉步前进或交叉步后退;

(2)前滚翻、后滚翻、鱼越滚翻;

(3)各种追拍游戏;

(4)跳跃转体;

(5)大分腿跳;(6)疾跑中跳钻栏架等。

5.2

(1)12部位颠球;

(2)20m曲线运球;

(3)连续快速传递球两人对面站立,迅速转身追赶反弹回来的球;

(4)争夺反弹球,A队员向前运球,B队员尾追抢球,A队员带球向墙踢球,随后两人争抢反弹球。

运动员训练管理制度

素质训练心得体会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论文

素质拓展训练心得

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方法论文

灵敏的反义词

运动员运动训练中茶饮料的作用分析论文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分析论文

素质拓展训练心得作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策划书

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探讨健美操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