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生何处是逍遥-美文故事(共含3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破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生何处是逍遥-美文故事
我一直是个历史的看客,虽看过历史风云变迁,却不懂世间何谓人情世故,他的逍遥可曾指引我超脱于俗?没有。我不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所以我的逍遥绝迹于人间。
在我还不谙世事之时,我顺从父母之命,从8岁起,开始背论语。我没有权利选择时候,我便接受了儒学影响,一直以“仁爱”为中心来指引着自己过了许多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我无法逍遥,逍遥的权利属于有思想的人罢!
我只是一个泛泛之辈,做一些泛泛之事。这个学期我选了《庄子》导读,但我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提升,没有在庄子的熏陶下做一个“无为”之人,相反,我贪恋功名利禄,想着有一天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一直的梦想指引我前行,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为一个信念而活,我活在阳光下,肆意地让自己享受阳光温暖。没有逍遥,也没有自我,只是一个躯壳,没有灵魂,那是怎样的曾经?
隐忍着头疼的我看着那些言语,关于他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不能理解的甚多,而关于《庄子》,我知道的寥寥无几。记忆的匣子,渐渐打开那些过往,这个学期,我才粗略知道一些关于他,才渐渐接受一些与之前对立的思想。以前也接触过道家的思想,曾读过《道德经》,记忆中的老子是个和蔼的求道者,他和蔼的文章一直深深印刻在心里,因为没有接触,所以庄子一直在我内心中就道听途说地以为他是一个深恶痛绝的与社会唱反调的人,他的愤世嫉俗,我还是避而趋之为妙。兴许我只是一个现实生活的妥协者而已。
用今天的话语来形容,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愤青”,那个战乱兵分的年代,百姓生活潦倒,那个民不聊生的世界,一片混乱,世界是一团糟,拿什么慰藉受伤的心灵。我们这些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之人怎么理解?他的淡泊名利,他的清静无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所以,他不断地折断翅膀,绝望,悲愤。毕竟,个人的力量如此微薄,无法扭转历史的变迁,所以,他矛盾的活着,对这个社会,爱恨交织。他不苟同于世人,终究会让自己布满伤痕。他的逍遥,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也必须隐忍。看破世间是什么概念,我们活着,为了什么。那个年代的庄子,为何坚持着自己,他超脱了世间万物了吗?他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何乃“道”?何乃“生”?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想不清楚,用庄子的话语说。
夫道,有情可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他所理解的道,是一个高层次的“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理解,我只是知道他的道,是神人、圣人、高人才能达到的。这个社会,恐怕没有人达到。我们都是一些凡夫俗子,在世俗的诱惑下,没有办法做到那样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庄子爱这个大自然,却不爱社会。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人要顺应自然地发展,这个思想直至今天,都有学习的必要,我们看看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是怎样一篇昏暗,世界末日,具体哪天,人类无从知晓,我们畏惧着死,却一直在地球上寻求生存而不惜破坏它完整的躯体,现在的地球千疮百孔,人类的灭亡,是自食其果。影响中最深刻的要数汶川大地震,我生活的世界,才从梦里觉醒,人类在大灾大难面前时孤立无援的,人类只能自求,前的庄子,早就劝谏我们要顺应自然发展。却没有人能真切地实施,现在,我们的明天能到哪里?只有天知道。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这是庄子的思想,不是我的,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因为我也一直不相信命运,我不相信所谓的命运,我一直想做个革命者,不是那个年代为中国的觉醒而革命,而是为自己的觉醒而革命,比起庄子的话语,我更喜欢杰克·伦敦的那句:“在命运的闷棍下,我流血了,但绝不低头。”我不想妥协于现状,所以不太赞成他的安时处顺,作为一个师大的.学生,如果真的安时处顺,就这样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未来可言,读书,是为了崛起二读,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而读,而庄子认为死是人生困境的超脱,死亡,在我的字典里,不是超脱,而是终结。所以,我有些观点没有站在庄子的立场来看,而是站在对立面吧。因为我始终不能超脱那些形形色色的世界,我始终是要卷进历史进潮的一个人。我的逍遥,没有生长的阳光。
庄子认为罪恶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其实,今天又何尝不是呢?一个国家如果小偷猖獗,不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是什么?百姓如果不是生活不下去了,会选择偷盗来维持生活吗?我在公交车上常常遇到小偷,自己也深恶痛绝之,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看见罪恶在实施,自己只能力不足心而已。这些罪恶,不是统治者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又何必拿自己的性命来交换生存下去的筹码?
印象中最喜欢庄子的话语是那句:“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怎样的世事沧桑,能洗净这样一片蔚蓝的天出来,怎样的人情冷暖,才能悟出人生真谛,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这个庄子,已经名垂千古许多年,我们这群不食人间的烟火者,明天,会怎样?
我不记得自己何时逍遥于天地万物间,我找寻不到他的逍遥,只因我还是个凡夫俗子。无法找寻到人间的逍遥之地,兴许,有天,会找到,也许,永远找不到。
人生是一杯茶-故事美文
人生是一杯茶,细细品才能感悟其中的味道。人生充斥了很多苦,当适应了之后,才会慢慢变淡,那苦会绵延着其它的味道,令你回味绵长,其乐无穷。
敞开心灵之窗,让阳光洒进来,当妩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境,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是阳光的味道,阳光的笑容,也便感到生活宛如大海,宛如春暖花开。当落英在晚风中凋零,也许你会怅然,来年一片灿烂,那种激动的心情遮蔽所有迷茫,落叶在秋风中飞舞,带着太多遗憾。化作春泥,春天来临便会生机勃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宛如人生潮起潮落,一份成熟,一份达炼。
人生从哇哇坠地,便于这个大千世界有了不解之缘,童真,青涩,成熟,晚秋……在于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距离已不再是空间意义上的长度,而是交往的层次和质量,推而广之,就是在这世界的生存艺术。
时间是真理的前驱,可以看穿一切事物的真面目,富裕、荣誉、快乐皆是短暂,唯有爱经得起时间考验,爱的伟大也是在实践中考验出来的。很多人可以和自己周围的人和谐到极点,和家人冷若冰霜。家人的相处也需要艺术,家人也是感情动物。不要只希望对方来理解你,一切以你为中心。不让别人的痛苦放大,不往别人的伤口撒盐,如此减轻心理的负担,日子便会轻松许多,便不再是整天疲于奔命。你也便渐渐成为他人心目中的完美整合。家人的`依靠,亲朋的寄托,朋友的至交,红颜的最爱……你的生命便会灿烂出花朵,结出丰硕果实。相反,四面楚歌,天空阴云密布,那生命可以经受几何?
跋涉在人生,适当地为心灵超脱一下,对自己多爱一些,适当改变自己绷得很紧的神经,给心灵腾出空间,找回平静;适当的放松下来,让烦躁和紧张溜走,取而代之的便是从容和信心。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让自己的灵魂赶上自己的身体,免得疲惫的跋涉最终换来的是失败的崩溃。衡量自己的能力,权衡自己的环境,每个人都不具备越涧横溪,了不得的毅力和才华……
人生是一连串的奔波,避免不了跌倒和无端的迷失,当我们孤独无助,心灵苍白时,不妨平和一下自己。气是别人吐出来的,已经没有了氧,吞下只会反胃。当你不再理会,气就会自然消失。人生的这艘船载不动太多物欲和虚荣,避免船搁浅,沉没,必须卸载,把应该放下的坚决果断的放下。以前的经历成为以后的借鉴,轻松扬帆,平和地面对一切。大海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受伤了也无所谓,因为你要记得乘风破浪。
——迷途的蝴蝶飞不出房间,是因为它飞得太高,总不愿降低自己来寻找出路。我们可以志存高远,但不可高高在上,因为脚永远要走在地上才会前进。在纷呈的社会中要学会洗去身心的浮躁,不要太在意得失,人生中有输赢得失才有滋味。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实现,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局,笑对人生的输赢失败,沉淀一份淡然的宁静,你便能轻松潇洒的拥有精彩的人生。
一路走来,经历多了,承受多了,收获自然也就会多了。任何一个人都身负重任,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只有面对。当你觉得自己还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时,你就会感觉我原本还很轻松!我们在忙碌之余,要记得感动,记得快乐,记得我们如此幸福,记得我们如此富有!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不要把精力纠结于事物的是与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无对与错。就像我们看到的草和花,在精美花盆里的草都是一种花,生长在田边和山野里的花也成了一种草。反之也成立。不是吗,我们人也一样,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不要等待别人把你定义成什么,求人不如求己,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永远是失望,你的创造就是你不可剥夺的权利!不自知的总是好高骛远,自信自尊的才会赢得掌声和鲜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接网,做好眼前的事情,做好计划的事情,珍惜眼前所有的幸福,不要执着于自己放不下的人或者事,该提起时提起,该放下时放下,该离开的离开,不要缅怀过去的悲痛,学会满足,学会宽容,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学会快乐。只有这样,一切才会美满。
就让我们用快乐拥抱生活,用热忱构筑人生,用信心坚持工作,用清茶洗涤心灵吧,生活真的会很美好!
人生就是总和力-美文故事
德永昭广出生于日本广岛,八岁时被送到外婆家寄养。当时二战刚结束不久,到处都是战争遗留下的废墟,百姓生活极度贫困。外婆家穷得更彻底,住破茅屋,缺吃少穿。虽然生活艰难,但外婆从不抱怨,她总是告诉外孙:“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
外婆乐观开朗,充满智慧。她从不空手走路,每次出门时,腰里会系一根绳子,另一端绑着一块大磁铁,拖在地上,能吸到不少废铁。她把这些废铁收集起来,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补贴家用。在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上游有个菜市场。家里买不起菜,她就在河面横架一根木棒,顺流而下的菜叶被木棒拦住,都上了她的餐桌。外婆把它戏称为“自家的超市”,送货上门,还不收运费。
德永昭广从小受外婆熏陶,并未因为贫穷而敏感自卑。在他读小学时,校园里开始流行剑道。他羡慕同学们身穿道服,神气活现地挥舞竹剑,便告诉外婆:“我很想学一种运动,让我去学剑道吧!”学剑道要买护具和面罩,但是外婆没钱。她说:“我给你推荐一项好运动,明天去跑步吧!跑步不需要护具,马路也是免费的。”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练习跑步。从此,学校每年开运动会,他都是跑步冠军,后来又成为学校棒球队的队长。优异的体育成绩,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升入中学后,德永昭广已是学校的体育明星,但是文化成绩却越来越糟糕。除了体育每次拿满分外,其他各科都只有一分两分(满分为五分)。
有一次,他拿着成绩单,满脸愧疚地告诉外婆,又考砸了!哪知外婆竟然满不在乎地笑了:“不要紧,只要不是零分就好,一分两分的,加起来就有五分啦。”他惊得目瞪口呆,以为外婆又在开玩笑:“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在一起吗?”外婆笑着点头,认真地说:“当然可以啊……”虽然似懂非懂,但他对外婆的话深信不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
中学毕业后,德永昭广离开外婆,回到广岛。他拜名师学习相声表演,改名为岛田洋七,并迅速在日本走红。演艺圈的规律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红得快沉寂得也快。他也未能跳出这个宿命,大红大紫了几年之后,属于他的相声时代过去了。此时,大多数人也就守着当年的名声,悠然度过后半生。但是他并未停下脚步,又开始写作,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如今,岛田洋七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
岛田洋七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少年时以体育见长,青年时在相声界大红大紫,中年又凭写作取得巨大成功。这当然不是偶然,他每一次华丽的转身,都是在为自己不断加分。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外婆告诉我,不同的科目也可以加在一起,人生就是总和力。”
德永昭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物质异常缺乏的环境里,一个少年快乐地成长,不断丰富自身,最终获得了幸福而成功的人生。他外婆的那句“人生就是总和力”,不禁让我们深深感佩,并反省我们自身的教育。
在我们生长的环境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切唯成绩是瞻”的教育思想和氛围,造就了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过旱地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奔走在各个辅导课堂,在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指挥棒下,生活内容机械而单一,失去了梦想和创造力,体会不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
从能力的角度来说,学习能力不等同于生活能力,一个人的成功是他综合能力的体现;从人生的角度来说,每个阶段都是他生命价值的一部分,一个人的价值是他生命总体进程的体现。
德永昭广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丰富而成功的人生,是综合能力的全方位体现,它也不在于你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你的努力能否贯穿于整个人生。
★ 何处是春作文
★ 何处是归途散文
★ 故乡何处是散文
★ 云在何处情感美文
★ 何处是归伤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