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十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学习并掌握本课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植物的睡眠。
(3)了解植物睡眠的特点。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认、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植物睡眠的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弄懂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努力探求未知事物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植物的睡眠,学会用“不仅……而且……”造句。
难点是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教学方法
讲读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植物的睡眠
叶子:合欢树 红三叶 草花生 ……
花朵:睡莲 蒲公英 晚香玉 胡萝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植物会睡眠吗?
生:植物怎么睡呢?
生:植物为什么要睡眠?
……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植物的睡眠。
2、看了课件,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1)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方格里的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你可知道哪些植物需要睡眠?
(生纷纷举手发言:合欢树、红三叶草、花生、睡莲……师随机板书)
四、深入课文,合作研读。
1、自读体会。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睡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并谈原因。
(2)师:在夜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它们奇妙的变化。
看--(出示合欢树变化的录像)
(3)引导学生读:它的叶子由__,在白天__,可一到__,那__好像__,全部合拢起来。
(4)师:让我们自由的去感受一下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吧。(自由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不信,请读第4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娇柔、酣睡”等词语。
(2)指导朗读,小组读,男女读。
2、师:各种各样的花,睡眠的姿态也各有不同。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说,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
3 、师: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他不仅是__,而且还是____呢?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植物也需要睡眠,并且还知道了合欢树等的变化,你能说说你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的景象吗?
2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讲解。
3、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晴朗的夜晚”、“娇柔艳丽的花朵”这样的词语,你能再找出一些吗?写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突出科学性和学生自学的主体性,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观察、小结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提高自立能力。
[《植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12 植物的睡眠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的识字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 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
1 生字教学。
2 阅读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植物的睡眠画面或图片。
3 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联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谈到“植物需要睡眠”这个话题。
2 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师板书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初读课文,勾出生词。
2 指一生交流词语,相机指导生字的认读及识字方法。
3 检查认读情况,以齐读、开火车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读卡片。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订正、评议。
5 指名读生字卡片,扩词,观察字形结构布局。
6 师范写,生板书“幕”“典”“柔”,并练习。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难词集体释疑。
3 读了课文,你能解决课前提出的哪些问题?生交流。
(1)知道了哪些植物要睡眠。
①在这些植物中有哪两种不同的情况?(叶子与花的睡眠)
②哪些段落是写植物叶子的睡眠,哪些是写花也要睡眠?
③课文是用哪句话把它们之间联系起来的?理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自主积累。
(2)我还知道它们是怎么睡的。师:请举例说一说。
①相机指导,理解“夜幕降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常见”与“典型”。
4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什么?(花睡眠姿势的不同)
(1)找出相关段落和相关句子。
(2)具体介绍不同植物的花的睡眠姿势。理解比喻句。
(3)后几句与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总分)
四、趣味拓展,知识延伸
1 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睡眠。
2 生模拟植物介绍自己睡眠的情况。
3 师:植物们的睡眠真是有趣,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请齐读最后一段。
4 理解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用“不仅……而且……”造句。
5 你还知道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现象吗?
五、小结
是啊,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植物界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如:一些植物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花,人们把它们的规律当成花钟……有着这些奇妙现象的大自然正等着大家学好知识去探索它的奥秘,破解它的神秘呢!
[《植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痹擞靡延械氖蹲帜芰Γ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倍灾参锝绲纳衿娉渎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
1鄙字教学。
2痹亩亮私饧钢种参锓直鹗窃趺此觉的。
教学准备
1鄙字、词语卡片。
2敝参锏乃眠画面或图片。
3笔ι课前搜集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绷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谈到“植物需要睡眠”这个话题。
2倍量挝奶饽浚学生质疑,师板书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背醵量挝模勾出生词。
2敝敢簧交流词语,相机指导生字的认读及识字方法。
3奔觳槿隙燎榭觯以齐读、开火车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读卡片。
4敝该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订正、评议。
5敝该读生字卡片,扩词,观察字形结构布局。
6笔Ψ缎矗生板书“幕”“典”“柔”,并练习。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1蹦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苯涣骼斫獯视锏姆椒ǎ难词集体释疑。
3倍亮丝挝模你能解决课前提出的哪些问题?生交流。
(1)知道了哪些植物要睡眠。
①在这些植物中有哪两种不同的情况?(叶子与花的睡眠)
②哪些段落是写植物叶子的睡眠,哪些是写花也要睡眠?
③课文是用哪句话把它们之间联系起来的?理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自主积累。
(2)我还知道它们是怎么睡的。师:请举例说一说。
①相机指导,理解“夜幕降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常见”与“典型”。
4倍亮丝挝哪慊怪道什么?(花睡眠姿势的不同)
(1)找出相关段落和相关句子。
(2)具体介绍不同植物的花的睡眠姿势。理解比喻句。
(3)后几句与第一句是什么关系?(总分)
四、趣味拓展,知识延伸
1毖∽约合不兜囊恢种参铮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睡眠。
2鄙模拟植物介绍自己睡眠的情况。
3笔Γ褐参锩堑乃眠真是有趣,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请齐读最后一段。
4崩斫庵参锼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用“不仅……而且……”造句。
5蹦慊怪道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现象吗?
五、小结
是啊,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植物界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如:一些植物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花,人们把它们的规律当成花钟……有着这些奇妙现象的大自然正等着大家学好知识去探索它的奥秘,破解它的神秘呢!
[《植物的睡眠》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继续学习本课。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快速读文。说一说哪些植物要睡眠?
指名回答。
在这些植物中有哪两种不同情况?
(叶子与花的睡眠)
哪些段落是写植物叶子的睡眠?哪些是写花的睡眠?
课文是用哪句话把它们之间联系起来的?理解“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的要求,就连娇柔的花朵也要睡眠”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它们是怎么睡的。请举一例说一说。
相机指导,理解“夜暮降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讲课时突出重点,把握细节知识,渗透语文能力的教学。
理解“常见”与“典型”。
3.读了课文,咱们知道植物的叶子和花需要睡眠,课文还告诉我们什么?
(花的种类不同,睡眠的姿势也不相同)
(1)找出相关的段落和相关句子。
(2)具体介绍不同植物的花的睡眠姿势,理解比喻句。
(3)本段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
四、趣味拓展,知识延伸
1、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想想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介绍你的睡眠。
2、生模拟植物介绍自己睡眠的情况。
3、师:植物们的睡眠真是有趣,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请齐读最后一段。
4、理解:植物的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用“不仅--而且--”造句。
5、你还知道周围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现象吗?
五、小结
是啊,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植物界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如:一些植物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花,人们把它们做成花钟有着这些奇妙现象的大自然正等着大家学好知识去探索它的奥秘,破解它的神秘呢。
板书设计
合欢树合拢
叶子红三叶草闭合 垂下头
花生关闭
睡莲昼醒夜睡
花 蒲公英向上竖起 闭合
胡萝卜垂下头
晚香玉白天睡觉
课前备课再充实:
1、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较复杂生字,重点指出书写时,注意要规范。
2、读书时强调正确、流利,注意语速。
3、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掌握几种植物分别是怎样睡觉的。
4、布置学生课前留心观察周围的植物。
4、感情朗读课文。
[《植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
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向往”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蹦芰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以及描写雪儿给我带来欢乐的词、句。
3蓖ü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4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蓖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苯裉煳颐窃倮囱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卑迨榭翁猓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毙∩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②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③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毙∽楹献餮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敝该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彼邓悼挝闹饕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备“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敝傅佳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弊杂衫识恋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
②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③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贝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①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课件展示:受伤的白鸽。
②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③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浑身雪白的“雪儿”)
④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敝傅祭识痢⒏形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课件展示: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保课件展示:雪儿越飞越远,最后在屏幕上消失)
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毖Я丝挝模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敝该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摘抄优美词句。
附:板书设计
2毖┒
精心照料:洗澡 敷药 取名
放飞蓝天我:轻轻捧起 望 快 慰
雪儿:望 感激 祝福 人鸟情深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雪儿》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倍量挝模知道为什么毕加索笔下的鸽子会成为和平的象征。
3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培养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和平鸽图片、战争图片或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文题目
同学间相互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揭题板书。
教师出示和平鸽图片,归纳介绍:据《创世纪》中记载,当地球洪水泛滥时,诺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住性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经退了。当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枝,于是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了,地上已经平安了。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庇米约合不兜姆绞阶远量挝模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反馈信息。
2奔觳樯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后离开语言环境单独认生字,注意读音,强调“牺”的写法,还可以给生字扩词。
3弊远量挝模初步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绍背景,激起共鸣
教师简单介绍二战的基本情况,展示背景,拉进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起情感共鸣。
教师出示战争图片或录像介绍:1940年里的一天,德国法西斯匪徒攻占法国首都巴黎。许多妇女儿童和无辜的老百姓都惨死在战火中。残酷的士兵连小孩,甚至一只鸽子也不放过。我们课文中的小柳辛就是惨死在这场战争中的。
四、感情朗读,质难解疑
1弊杂闪废坝懈星榈乩识恋3段。
2毙∽樘致墼跹读才能表达对法西斯的仇恨。学生试读。
3 抽读,评价。
教师指导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而逐渐增强朗读的力度。可将该段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感情要有起伏。如开始可以稍微平淡一些,从“小柳辛一看……扔下去”语气要强,读出对法西斯暴行的仇恨和对小柳辛的崇敬;“小柳辛当场……掐死了”这种凄惨的情境语气稍弱,表达对小柳辛和鸽子的同情。
4 教师范读,学生感悟。
5毙∽楸热读。
6 质疑:小柳辛为什么会死?他养的鸽子为什么会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后汇报。
让学生通过讨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思想与感情。
7庇懈星榈仄攵恋3段。
五、抓重点词句,细读课文
1弊远量挝钠渌段落,勾画出能表现毕加索对法西斯的恨、对和平的向往的句子。
(1)一天,毕加索坐在桌前,听见远处隆隆的炮声,心情非常沉重。
提问:毕加索的心情为什么沉重?他在担心什么?
(2)听完老人的血泪控诉,毕加索的心在颤抖。
提问:毕加索的心为什么会颤抖?
(3)“行,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毕加索一口答应。他心里充满对法西斯的仇恨,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2蓖桌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3比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出示重点词,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突破
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毕加索笔下的鸽子会成为和平的象征?
六、读写并进,拓展升华
1惫劭从泄卣秸的图片或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2蹦阆M和平鸽飞到哪里?带去什么心愿?把它写下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国际新闻,然后画一画、写一写,最后议一议把这些表达和平心愿的作品寄往哪里,或者送给哪里的小朋友……
3被惚ǎ交流,展示(贴于黑板)。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自主积累”。
2 抄写生字、词语。
3 把有关和平鸽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请他们也说说自己对和平的向往。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 .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 . (CAI 课件 )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
3 .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 .展示介绍招贴画。
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
5 .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 ( 剪贴 )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 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体会: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
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 ? 橄榄枝、武器等。
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6 .活动二: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 合作拼贴板的图片及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场景照片 ) 。
(CAI 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
7 .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 .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一、自读课文,了解背景
1. 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相互介绍自己寻找的有关毕加索的资料。
3.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二战的基本情况,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里讲述的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
二、直奔重点,深入故事
1. 自读第3段,细读故事。
2. 同学间讨论怎样读才能表达对法西斯的仇恨,对柳辛的同情。
3. 自己试着读一读,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4. 同桌互相读一读,帮一帮。
5. 教师巡视指导。把第3段分为五个层次。第1~4句一层,第5~6句二层,第7~9句三层。每一层的感情处理不一样,要有强弱起伏。第一层到第二层语气渐强,读出对法西斯的憎恨;第二层到第三层语气渐弱,读出对小柳辛遭遇的同情和难过的心情。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教师范读或同学范读。
2. 老师让同学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为什么?
3. 自己边读边想:小柳辛为什么会死?他养的鸽子为什么会死?
4. 谈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感情。
5. 全班齐读课文第3段。
四、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1. 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能表达人物感情的词语,勾出来。(如:沉重、满脸泪痕、泣不成声、悲痛、憎恨、厮打、当场、活活、血泪控诉……)
2. 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心在颤抖”。
3. 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表达悲痛、憎恨之情。
4.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思考问题,交流体会
1.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边读边想。
2. 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有些什么想法或感受。
3. 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4. 师生共同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探讨。
六、扩展内容,拓展视野
1. 把自己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关于世界和平的话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2. 老师适当进行补充、点拨、引导,拓展学生视野及襟怀。
参考资料
☆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画派主要代表,出身图画教师家庭。19定居法国巴黎,终身从事绘画艺术的探索与创造。思想进步,仇恨法西斯,1944 年参加法国共产党。曾为世界和平大会作“和平鸽”的宣传画。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影响。
☆ 和平鸽: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中显示平安的好征兆。据《创世纪》载,当地球洪水泛滥时,诺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住性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退。当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枝,于是诺亚知道洪水已退,地上已平安。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鸽子象征和平的原因。激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和平的重要性,自觉为维护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鸽子就是鸽子嘛,为什么叫它和平鸽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文章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分组讨论。
三、讲述课文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语。
(1)教师释词。
(2)希特勒法西斯是什么时候攻占了巴黎?
(3)这一段说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忧虑”是什么意思?
邻居米什老伯捧着一只死鸽子闯了进了,哭诉了哪些话?用铅笔画出来。齐声朗读米什老伯的话,想一想,米什老伯向毕加索哭诉了一件什么事?他请求毕加索干什么?
3.全体女生齐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毕加索听来米什老人的哭诉后,他的心情怎样?
(2)他是怎么做的?
(3)安慰是什么意思?学生可查字典后解释这个词。
4.全体男生齐声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
(1)1949年,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了哪里?
(2)这幅画上画有什么?
(3)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从这以后”指什么时间以后?
(5)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归纳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鸽子成了和平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热爱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小朋友,回家后,可不要忘了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鸽子成为和平象征的原因?
2.检查朗读情况。
3.自由读课文盖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用生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孙读: 不读:
活读: 不读:
攻读: 不读:
杀读: 不读: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四、全班交流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多动脑。
1.用学过的偏旁加上熟字。
活:三点水加上舌头的舌。生活。
边:力加上走之底。一边。
鸽:合加上鸟字旁。鸽子。
念:上面是今天的“今”,下边是心字底。纪念。
2.拆字。
哭:分为二部分,上边为两个口,下边为犬字。
3.与形近字比较。
占:与“古”区别。
刀:与“力”区别,刀的上部没出头。
4.记笔顺,笔画。
孙:
忧:
5.指导书写。
哭:上面的两个口应分居竖中线的两边。
孙:右边的小字基本上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使左右平衡。
板书设计:
25、和平鸽
占 哭 孙 死 活 刀 边
[《和平鸽》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 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 植物睡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