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吧啦吧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共含17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吧啦吧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

篇1:教学设计,观潮实例

教学设计,观潮实例

教学设计,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观潮》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篇2: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对对子

教师出上联, 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 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 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 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

林、拙政园、留园) 基本情况。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 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 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 其中 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 6 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 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第 2 段)

(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

草 树 木 的 映 衬 , 讲 究近景 远 景 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 因 为 课 文 有 十 多 处 提 及 “ 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

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

个段落( 3—6 段) ,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 6 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老师,画出关键词句, 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

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 ( 此为主问题)

(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 承上启下, 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 为学生精读 文 本 提 供 范 例, 提 升 学 生 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 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 配 ,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改 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 山水 风 景 的 形 象 , 深 知 其 中 的 趣

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 宜 , 根 据 园 林 的 具 体 情 况 布 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 或种零星花木, 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 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 不可以, “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

如:

① 至 于 池 沼 , 大 多 引 用 活水 。“大多”说明比较客观, 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板书——

—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

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

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

水与莲的配合

( 3) 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

抓住“映衬”一词, 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 达到

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 “珠光宝气”, 显示 出 藤 萝 花 的 典 雅 风 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 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 , 体会什么是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

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 7- 9 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篇3: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

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

Period: The First Period

Properties: Recorder, Pictures, Overhead projector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1) Let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us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and condition.

(2) Learn modal auxiliary verb “must”.

2. Ability aims:

(1) Students can make sentences with “must” in their own words.

(2) Students can point which sentence ar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and condition.

3. Emotion aim:

You must be more careful when you cross the road.

Language Focus: 1.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when, before, after;

2. adverbial clauses of condition: if;

3. useful expressions: make a noise, stand in line, get on, get off.

Teaching Procedures:

a) Organizing the class

Greet the students and a student gives a duty report related to what’s going to be learned.

b) Revision

Dictation: It was my birthday yesterday. So I did my work early in the morning so that I was free for the day. My birthday was on Monday. I had a present for my birthday: it was a beautiful doll. I was twelve years old yesterday.

c) Leading-in

T: Write down “must” on the blackboard, then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eacher’s sentences.

1. We must study hard every day.

2. We must obey traffic rules.

3. We must be more careful when we cross the road.

T: Write down “mustn’t” on the blackboard, then make them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We mustn’t make faces in class.

2. We mustn’t throw waste out of the window.

3. We mustn’t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light is red.

d) Practise

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repeat it.

Look at Exercise one and two,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materials again, then check them.

T: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some sentences using “must” and “mustn’t”.

e) Presentation

T: Today we’ll learn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and condition. First let’s do the match exercises.

Part One:

1. If you drive too fast, you may have an accident.

2. If you make a lot of noise, you may disturb others.

3. If there is a lot of traffic, you must wait.

4. If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you must stop.

5. If you are mot careful, a car may hit you.

Part Two:

1. When many passengers are waiting for a bus, you must stand in the line and wait for your turn.

2. When you get on the bus, you must buy a ticket.

3. When you get off the bus, you must look left and right.

4. When you are in the UK, you have to drive on the left.

5. Before you cross the street, you mustn’t push others.

f) Practise

Part One: the 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if

1. If he comes back, he may ring you up.

2. If you run too fast, you may fall.

3. If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your exam papers, you must correct them carefully.

4. If you stuffy hard, you may catch up better not go out.

Part Two: the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before, when, after

1. When you answer your teacher’s questions, you must stand up.

2. Before you go abroad, you must get a visa.

3. When you are about sixty years old, you may stop work.

4. After you sit down at the table in a restaurant, you may look at the menu first.

5. When you feel terrible, you must go to see the doctor.

Part Three: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some sentences. Then let them read them in class.

g) Language Points:

1. make a noise

(1) Don’t make a noise in class.

(2) When you make so much noise, you may disturb others.

2. stand in line

(1) When you wait for a bus, you should stand in line.

(2) When you visit a museum, you must stand in line.

3. get on/get off

(1) When you get on the bus, you should give seats to the old.

(2) When you get off the bus, you must be more careful.

h)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cite Section Two.

2. Copy Exercise Three and read it.

3. Make ten sentences according to Section Three.

4. Do exercises of page 73.

i) Summary

用所给词和词组组成句子:

1. wants, to, she, be, an, artist

2. to study, science, his, went, brother, to England

3. made, it, me, feel, better

4. she, wash, her, mother, often, helps, clothes

Keys:

1. She wants to be an artist.

2. His brother went to England to study science.

3. It made me feel better.

4. She often helps her mother wash clothes.

篇4: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摘要 阐述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提出运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作用,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总结运用启示。

关键词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

1 前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其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更新,达到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化教学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先进教学方式,无论从教学效果上还是和其他教学相互配合的程度上来看,都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更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因此,必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

这是指借助网络或信息化技术来辅助传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有趣。运用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其智能性、开放性来科学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最大化体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

篇5: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同时关注技巧性与实效性,既要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备,又要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情感基础。如在《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形象化的视频导入,播放一段与蝉相关的视频资料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特别是对平时学生感知有一定距离的学习内容,就更需要这样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进行强化。相关教学资料的充实,就把教学活动从简单的教授转化为直观的展现,也降低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难度。

除此之外,在一些表达丰富情感的课程中,借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营造出相应的、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意境和情感的渲染,对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

篇6: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因为它缺少应试的压力,也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基础层次不等的状况,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首先,大力推广与运用信息化教学,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想保证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环节就必不可少。其次,教学设计要创新,要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贴近教学实际。再次,在使用的次数上也要注意,要有计划、有目标,这样才能体现出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学的成效。

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也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应该立足于教什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应由单纯理论知识设计向应用实践性设计转化,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而且将课堂内的知识与课堂外的运用连接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面对中职学生对语文学科概念的缺失,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有一个自己特点的、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表现传统课文的内容,而应该更多地去提高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可行性。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的内容,而应该是为了使用好语文而去学习语文。

2)应该树立怎么教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方式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这也应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只有把这个教学目标传达给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所领会和理解,从而真正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自信。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怎么教的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中职生对于语文这类实际运用性很强的学科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对传统的文本性的学习内容已不再具有热情,而对网络信息或信息化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也是顺应教学时代性的必经之路。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多样与精彩,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方式提供了可行性的教学形式,新颖而直观的教学方式,生动而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以成功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了教学时间,充实了教学内容;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让专业性的知识不再枯燥,让语文教学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循环和落实。

7 结语

综上,有理由相信,只要适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中职语文学习的特点,合理地将中职语文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就可以把中职语文课堂建设成充满活力、富有专业内涵和自身特色的课堂。

篇7: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实例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参与不积极。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中职语文教学形式和内容缺少新鲜、生动的要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弥补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学习枯燥无味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固步自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信息量不足,使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有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教学内容会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

其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同时,因为知识接受的容易和多样化,以及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学习效果的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顺利地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的传统教学设计费时费力,且运用效果不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融入,使得教学在实际操控方面更便捷、更流畅、更紧凑,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篇8:背影教学实例评析

背影教学实例评析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 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

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

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 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 两次

背影 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 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 我自责

看讲拣嘱 —— 无微不至 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 徐绍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评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从教学思路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的聚集。教学的“切口”越来越细小,计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 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

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

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合;

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细细地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篇9:CorelDRAW实例:导航条设计

预览效果

本节通过两个小示例,介绍导航条按钮的制作过程,效果如图所示,

导航条按钮预览效果图

知识提要

◇     交互式阴影工具、交互式透明工具的应用

◇ 渐变填充设置技巧

制作步骤

1. 导航条按钮效果1

步骤1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建立一个新的文件(或按键盘上的Ctrl+N快捷键)。

步骤2 绘制矩形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在图层中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90,效果如图8-5-1所示。

图8-5-1设置矩形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0,60,80,0)和(0,0, 60,0),其他参数设置如图8-5-2所示。

图8-5-2设置渐变填充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并给矩形对象除去边框,设置效果如图8-5-3所示。

图8-5-3设置渐变填充

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在图层中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90”,效果如图8-5-4所示。

图8-5-4绘制矩形

选择矩形对象,再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依次设置为(0,60,100,0)、(0, 20,100,0)、(0,60,100,0)、(0, 20,100,0)、(0,60,100,0)、(0, 20,100,0)、(0,60,100,0)、(0, 20,100,0)、(0,60,100,0),其他参数设置如图8-5-5所示。

图8-5-5设置渐变填充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效果如图8-5-6所示。

图8-5-6设置渐变填充

依次按下Ctrl+D按钮,复制渐变填充对象,效果如图8-5-7所示。

图8-5-7复制对象

步骤3键入文本

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分别在按钮图层上键入“作品展示、下载专区、作者手记、网站推荐”,设置【文本字体】为“方正舒体”、【字体大小】为30,【颜色】为“白色”。

复制文本对象,依次将复制的文本对象设置黑色,然后分别做相应的调整,执行效果如图8-5-8所示。

图8-5-8键入文本

选择最下面的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70、【阴影羽化程度】为15、【阴影颜色】为“黑色”,执行效果如图8-5-9所示。

图8-5-9设置阴影操作

依次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在图层上键入“CorelDRAW”,设置【文本字体】为“华文彩云”、【字体大小】为48,【颜色】为“绿色”。

最后在工具箱中单击【矩形工具】,在文本下面绘制矩形对象,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100,100,0,0),执行效果如图8-5-10所示。

图8-5-10键入文本

2.导航条按钮效果2

步骤1绘制矩形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30,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效果】|【添加透视点】命令,给矩形对象设置透视点操作,变形后效果如图8-5-11所示。

图8-5-11设置透视点操作

将变形后的对象等比例缩小,依次执行【编辑】|【再制】命令,复制变形后的矩形对象,效果如图8-5-12所示。

图8-5-12复制矩形

选择所有的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排列】|【对齐与分布】|【上对齐】命令,给所有对象执行对齐操作。

步骤2设置渐变填充

选择最左边的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100,0,0,0)和(0,0,0,0),其他参数设置如图8-5-13所示。

图8-5-13设置渐变填充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效果如图8-5-14所示。

图8-5-14设置渐变填充

给设置渐变填充的对象除去边框,依次给其他矩形对象执行渐变填充操作,设置其填充的CMYK值依次为(0,100,100,0)和(0,0,0,0)、(100,0,100,0)和(0,0,0,0)、(60,80,0,0)和(0,0,0,),其他参数与图8-120参数设置相同,执行效果如图8-5-15所示。

图8-5-15设置渐变填充

依次利用【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对象,给矩形对象填充白色,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30。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效果】|【添加透视点】命令,给矩形对象设置透视点操作,变形后效果如图8-5-16所示。

图8-5-16设置透视操作

选择执行透视操作的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透明工具】,向下拖动鼠标执行透明操作,效果如图8-5-17所示。

图8-5-17设置透明操作

依次按下Ctrl+D键,复制3个执行透明操作的对象,按照如图8-5-18所示的位置放置。

图8-5-18复制对象

步骤3键入文本

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分别在图层上键入“作品展示、下载专区、作者手记、网站推荐”,设置【文本字体】为“楷体”、【字体大小】为30,【颜色】为“黑色”,如图8-5-19所示。

图8-5-19键入文本

选择文本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45、【阴影羽化程度】为12、【阴影颜色】为“蓝色”,执行效果如图8-5-20所示。

图8-5-20设置阴影操作

最后选择所有对象,依次执行【排列】|【群组】命令,将所有对象组合在一起。

选择组合在一起的对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40、【阴影羽化程度】为15、【阴影颜色】为“蓝色”,执行效果如图8-5-21所示。

图8-5-21设置阴影操作

篇10:CorelDRAW实例:导航条设计

教程贴士:CorelDRAW 是丰富的创作力与强大功能的完美结合,凭借大大提升的速度、更精确的色彩控制力、增强的矢量插图工具和新增的 Web 功能,该套件成为所有设计师的必备工具。

本节通过两个小示例,介绍导航条按钮的制作过程。

知识提要

◇     交互式阴影工具、交互式透明工具的应用

◇渐变填充设置技巧

制作步骤

步骤1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建立一个新的文件(或按键盘上的Ctrl+N快捷键)。

步骤2 绘制矩形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在图层中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90。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0,60,80,0)和(0,0,60,0),其他参数设置。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并给矩形对象除去边框,设置效果。

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在图层中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90”。

选择矩形对象,再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依次设置为(0,60,100,0)、(0,20,100,0)、(0,60,100,0)、(0,20,100,0)、(0,60,100,0)、(0,20,100,0)、(0,60,100,0)、(0,20,100,0)、(0,60,100,0),其他参数设置。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效果。

依次按下Ctrl+D按钮,复制渐变填充对象,。

步骤3键入文本

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分别在按钮图层上键入“作品展示、下载专区、作者手记、网站推荐”,设置【文本字体】为“方正舒体”、【字体大小】为30,【颜色】为“白色”。

复制文本对象,依次将复制的文本对象设置黑色,然后分别做相应的调整。

选择最下面的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70、【阴影羽化程度】为15、【阴影颜色】为“黑色”,执行效果,

依次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在图层上键入“CorelDRAW”,设置【文本字体】为“华文彩云”、【字体大小】为48,【颜色】为“绿色”。

最后在工具箱中单击【矩形工具】,在文本下面绘制矩形对象,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100,100,0,0),执行效果。

2.导航条按钮效果2

步骤1绘制矩形

在工具箱中选择【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对象,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30。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效果】|【添加透视点】命令,给矩形对象设置透视点操作,变形后效果。

将变形后的对象等比例缩小,依次执行【编辑】|【再制】命令,复制变形后的矩形对象,效果。

选择所有的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排列】|【对齐与分布】|【上对齐】命令,给所有对象执行对齐操作。

步骤2设置渐变填充

选择最左边的矩形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填充工具】,将矩形填充的CMYK值设置为(100,0,0,0)和(0,0,0,0),其他参数设置。

按照上面参数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效果。

给设置渐变填充的对象除去边框,依次给其他矩形对象执行渐变填充操作,设置其填充的CMYK值依次为(0,100,100,0)和(0,0,0,0)、(100,0,100,0)和(0,0,0,0)、(60,80,0,0)和(0,0,0,),其他参数与图8-120参数设置相同,执行效果。

依次利用【矩形工具】,绘制矩形对象,给矩形对象填充白色,并设置矩形【圆角程度】参数为30。

选择矩形对象,依次执行【效果】|【添加透视点】命令,给矩形对象设置透视点操作,变形后效果。

选择执行透视操作的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透明工具】,向下拖动鼠标执行透明操作,效果。

依次按下Ctrl+D键,复制3个执行透明操作的对象。

步骤3键入文本

在工具箱中单击【文本工具】,分别在图层上键入“作品展示、下载专区、作者手记、网站推荐”,设置【文本字体】为“楷体”、【字体大小】为30,【颜色】为“黑色”。

选择文本对象,依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45、【阴影羽化程度】为12、【阴影颜色】为“蓝色”,执行效果。

最后选择所有对象,依次执行【排列】|【群组】命令,将所有对象组合在一起。

选择组合在一起的对象,在工具箱中选择【交互式阴影工具】,设置【阴影不透明度】为40、【阴影羽化程度】为15、【阴影颜色】为“蓝色”,执行效果。

篇11:CAXA实例设计解析

第二篇机械装配图的绘制第6章       由零件图绘制减速机装配图6.1 减速机装配图的插装  6.1.1 设置图幅  6.1.2 调入减速机箱座  6.1.3调入减速机箱盖  6.1.4 调入齿轮轴  6.1.5 调入轴  6.1.6 调入齿轮  6.1.7 调入轴承  6.1.8 调入轴承盖  6.1.9 把轴承盖螺钉调入俯视图、联接螺栓调入主视图  6.1.10 调入视孔盖  6.1.11 调入油标和放油螺塞  6.1.12 把轴承盖螺钉调入主视图  6.1.13 把联接螺栓、起盖螺钉调入主视图  6.1.14 把轴承盖螺钉调入左视图  6.1.15 在左视图中绘制两输出轴  6.1.16 在左视图中绘制视孔盖  6.1.17 把联接螺栓、起盖螺钉、定位销调入左视图  6.1.18 编辑图形6.2 减速机装配图尺寸标注  6.2.1 轴承与轴的配合尺寸  6.2.2减速机装配图的特性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6.3 减速机各零件序号明细表6.4减速机技术要求及技术性能的填写  6.4.1减速机技术性能填写  6.4.2减速机技术要求的填写习题第7章 机械装配图的设计7.1 建立新图层  7.1.1 设置图幅  7.1.2 建立新图层7.2 绘制减速机装配草图  7.2.1 由齿轮外径尺寸确定箱体主视图外形7.2.2由齿轮、轴承宽度尺寸及联接螺栓直径确定箱体俯视图结构7.2.3 由俯视图根据投影关系确定主视图结构7.2.4 由俯视图和主视图根据投影关系确定左视图结构7.3 制作各零件图符  7.3.1 由减速机装配图制作箱体图符  7.3.2 由减速机装配图制作轴图符  7.3.3 由减速机装配图制作齿轮图符  7.3.4 由减速机装配图制作端盖图符第8章 由图符制作零件图8.1 由图符制作轴零件图8.2 由图符制作盘类零件图8.3 由图符制作齿轮零件图8.4 箱体零件绘制  8.4.1 由图符制作减速机箱盖零件图  8.4.2由图符制作减速机箱座零件图习题第9章      图纸管理9.1生成产品树9.1.1自动生成产品树    9.1.2手动生成产品树9.2 设置显示内容9.3 查询习题第10章打印排版10.1 打印排版工具10.2 图纸排版操作10.3 图纸的输出习题附录1 CAXA键盘命令附录2 CAXA快捷键

第一篇通用零件设计本篇内容包括:CAXA-2005电子图板的功能介绍;用CAXA-2005电子图板绘制轴、盘、齿轮、箱体等零件图形的方法;CAXA-2005电子图板的尺寸标注;图符的制作方法;文字标注的方法;技术要求库的完善和利用,

CAXA2005实例设计解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篇的学习学员能掌握CAXA-2005电子图板进行机械图形绘制的方法。并能充分利用本软件提供的强大功能,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第1章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及基本操作1.1 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1.1.1概述界面是交互式绘图软件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系统通过界面反映当前信息状态或将要执行的操作,按照界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本章主要介绍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组成和基本操作,掌握和熟悉基本的操作方法,为熟练运用CAXA—2005电子图板进行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1.1.2 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1、CAXA—2005电子图板的运行双击Window桌面上的电子图板图标,或选择【开始】→【程序】→【CAXA电子图板2005】→【CAXA电子图板】命令,则进入CAXA电子图板界面。如图1-1所示。图1-1 CAXA电子图板界面2、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说明CAXA-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立即菜单和绘图区等几部分组成。(1)标题栏CAXA—2005电子图板的标题栏位于用户界面的顶部,左侧显示该程序的图标及当前所操作图形文件的名称,单击图标按钮,将弹出系统菜单,可进行相应操作;右侧为窗口最小化按钮,窗口最大化按钮,窗口关闭按钮,可以实现对程序窗口状态的控制。(2)菜单栏CAXA—2005电子图板的菜单栏中包含10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格式”、“幅面”、“绘图”、“查询”、“设置”、“工具”、“帮助”,几乎包括了该软件的所有命令。单击菜单栏中的某一菜单,即弹出相应的下拉菜单,单击菜单单项既可执行相应命令。如图1-2所示。图1-2  CAXA电子图板菜单栏(3)工具栏工具栏是一组图标型工具的集合,它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调用命令和实现各种绘图操作的快捷执行方式。CAXA—2005电子图板共包括9个工具栏,即显示“标准”工具栏,“属性”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图幅操作” 工具栏、“绘图”工具栏,“绘图Ⅱ”工具栏、“设置” 工具栏、“标注” 工具栏、“编辑”工具栏。(4)状态栏CAXA—2005电子图板的状态栏位于屏幕的低部,默认情况下,左侧显示命令,中间显示绘图区光标的坐标X、Y的值,右侧显示绘图时光标的状态。(5)立即菜单CAXA—2005电子图板的立即菜单表示绘图时各类命令相应的信息。如图1-3所示的绘制直线命令,表示了所绘制直线的类型、状态、方式等信息。图1-3 CAXA -2005电子图板的界面说明(6) 绘图区CAXA—2005电子图板的绘图区如图1-3所示。绘图区是进行绘图设计的区域,它位于屏幕的大部分面积。在绘图区的中央设置了一个二维直角坐标系,称为世界坐标系,它的坐标原点为(0.0000,0.0000)。当然,用户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坐标系。当用户以CAXA—2005电子图板的绘图区的世界坐标系为坐标系时,水平方向为X方向,并且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垂直方向为Y方向,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在绘图区用鼠标拾取的点或由键盘输入的点,均以当前用户坐标系为基准。1.2 CAXA—2005电子图板的基本操作1.2.1 基本操作1、鼠标操作  在CAXA-2005电子图板中,使用具有两个按键的鼠标功能如下:(1)左键,点取命令;拾取选择。(2)右键,结束命令或确认(相当于回车);重复上一条命令。2、【Enter】键  在CAXA—2005电子图板中,【Enter】键的功能为:(1) 结束数据的输入或确认默认值。(2) 重复上一条命令。1.2.2 图形绘制1、基本曲线绘制电子图板将绘图曲线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基本曲线和高级曲线。基本曲线主要包括:直线、圆、圆弧、样条、点、椭圆、矩形、正多边形、中心线、等距线、公式曲线、剖面线、填充、文字标注和局部放大等15种。 在“绘制”工具栏中,用鼠标点取相应图标或下拉菜单项既可进行相应的绘图操作。如图1-4所示,点取(基本曲线)绘图工具中圆的图标输入圆半径值就可以绘制相应的圆。图1-4 圆的绘制2、高级曲线绘制所谓高级曲线是指由基本元素组成的一些特定的图形或特定的曲线。它主要包括:轮廓线、波浪线、双折线、箭头、齿轮、圆弧拟合样条和孔/轴等7种类型。用鼠标点取相应图标或菜单下拉项既可进行相应的绘图操作。如图1-5所示,点取(高级曲线)绘图工具Ⅱ中的正多边形的图标输入半径就可以画出六边形。图1-5 六边形绘制1.2.3 图样编辑1、曲线编辑为提高作图效率以及删除在作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线条,电子图板提供了曲线编辑功能,它包括:删除、平移/拷贝、镜像、旋转、阵列、比例缩放、裁剪、过渡、拉伸、打断、打散、改变线型、改变颜色、改变层、标注编辑、尺寸驱动、格式刷等18个方面。2、图库操作CAXA电子图板有用户在设计时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标准件和常用的图形符号,如螺栓、螺母、轴承、垫圈、电气符号等。用户在设计绘图时可以直接提取这些图形插入图中,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绘图效率。CAXA电子图板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自行定义自己要用到的其它标准件或图形符号并把它存放在图库之中,而且操作简单不用编程。CAXA电子图板对图库中的标准件和图形符号统称为图符。图符分为“参量图符”和“固定图符”。其中参量图符还可以运用“驱动图符”的功能改变其尺寸。对图库可以进行的操作有:提取图符、定义图符、图库管理、图库转换、驱动图符。“绘制”工具栏中,图库操作的图标为 CAXA电子图板对图库中的标准件和图形符号统称为图符。图符分为“参量图符”和“固定图符”。其中参量图符还可以运用“驱动图符”的功能改变其尺寸。 “绘图”工具栏中,图库操作的图标为,压住鼠标左键选取相应图标或点击【绘图】→【库操作】下拉菜单项,可进行相应操作。如图1-8所示,点取“提取图符”图标,进入图库点取图符大类“螺栓与螺柱”的“GB5780-六角头螺栓C级”、单击下一步按钮,选取直径48毫米,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9,则螺栓被提出。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插入。图1-8 选GB5780-2000六角头螺栓C级螺栓    图1-9 提取螺栓直径48毫米螺栓图1-10 螺栓提出                        图1-11 螺栓插入 如图1-10、1-11所示,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插入。1.2.6 图幅确定 CAXA电子图板为用户提供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种图幅,系统已有A0,A1,A2,A3,A4.A5等五种幅面。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其操作方法非常简单。1、点击【幅面】→ 【图幅设置】,弹出图幅设置对话框,如图1-2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即选出了图纸幅面、图形比例及标题栏类型。图1-22 调入图框和标题栏2、单击确定 按钮后即可调入图框,见图1-23所示。图1-23 调入图框CAXA电子图板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己确定图纸幅面,如图1-24所示,点击【幅面】菜单的【图幅设置】选“用户自定义”,输入相应尺寸单击确定即可。另外,电子图板也可以进行图框的设置和定义。图1-24 自定义图幅电子图板定义图框的方法是:1、 点击矩形图标,按需要的尺寸绘制矩形,见图1-25。2、 点击点图标,通过捕捉功能确定矩形的几何中心,并画中心点。见图1-26。3、 点击平移图标,拾取矩形,把图框平移到其中心与坐标中心重合,见图1-27。1、 试绘制图1-44中挡圈的剖面图并标注尺寸。图1-44 挡圈零件图2、   绘制图1-45中减速器视孔盖零件图(其中内螺纹要用图库中的图符绘制),并标注各长度尺寸。图1-45 减速器视孔盖零件图                   图1-46 3、根据习题2中盖板的尺寸,调入合适的图框并调入标题栏(注意:电子图板可以先绘图后调入图框,并通过改变图形比例使图形在图框中大小合适)(见图1-46)。4、绘制图1-47所示放油螺塞的图形。2、 点击【绘图】→【库操作】→【提取图符】或图标,出现如图2-13所示提示框,在“图符大类”中选取【键】,“图符小类”中选【平键】,“图符列表”中选取“GB1096-79普通平键A”。单击下一步按钮,见图2-14,关掉视图1,3,修改尺寸为设计值,点击确定按钮,键图符被提出,运用“状态栏”中的【导航】功能,选择左轴端中点为图符插入点。输入图符旋转角度为0°,则键 入零件图中,见图2-15。图2-13 键的提取(1)                  图2-14 键的提取(2)图2-15 键插入3、 点击【修改】→【平移/拷贝】或图标,系统弹出立即菜单见图2-16所示。图2-16 移动键立即菜单1立即菜单1项选取“给定偏移”,点取调入键图块,右击,系统弹出立即菜单见图2-17所示。根据立即菜单提示,输入位移3,0,单击或回车,见图2-18。即可移动键到合适位置。见图2-19所示。图2-17 移动键立即菜单图2-18 移动键立即菜单3图2-19 向右移动键3毫米

图2-20 打散键图块                         图2-21 打散后的键

图2-22 删除键的内环线                 图2-23 修剪后的键槽4、点击键图块,右击,系统弹出编辑快捷菜单,见图2-20,点取“块打散”,则键快被打散。见图2-21。5、点取键的内环线,右击,系统弹出编辑快捷菜单,见图2-22,点取“删除”,则键槽被画出。见图2-23。同样步骤可以画出另一个键槽。6、点击【层控制】图标系统弹出,层控制对话框,把当前层选为“中心线层”,点击设置当前图层,点取确定见图2-24。 2、根据系统提示,选取要导角的两边直线,即可得到倒角,同样方法可画得其它倒角。见图2-33。图2-33 倒角后的轴3、   点击【显示窗口】图标或用鼠标滚轮,把轴进行局部放大,点击【曲线编辑】中【过渡】图标,在立即菜单中点取“1”“圆角”,“2”“裁剪始边”,“3:半径=”“1.5”见图2-34。 按提示选取第一条曲线和第二条曲线,见图2-35,2-36。图2-34 画圆角立即菜单图2-35 轴的圆角绘制1图2-36 轴的圆角绘制2 同样步骤可以绘出其它部分圆角。4、单击【直线】图标,绘制倒角处的两直线,这样轴的图形就绘制出来了,见图2-37。图2-37编辑后轴的图形2.2轴类零件尺寸及公差的标注 2.2.1标注轴零件的直径尺寸及公差1、点击【格式】→【标注风格】或图标,系统弹出“标注风格”对话框,见图2-38。点击编辑(E)按钮,系统弹出编辑风格-标准对话框,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格式,这里我们选文本风格为“机械”,字高为“6.5”见图2-39,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标注风格”对话框,点击设为当前(S)按钮则可得到需要的设置。见图2-40。注意:在尺寸值输入中,一些特殊符号,如直径符号“φ”,角度符号“°”,公差的上下偏差值等,可通过CAXA电子图板规定的前缀和后缀符号来实现。直径符号,前缀为%c。例如:输入%c40,则标注为φ40。角度符号,后缀为%d。例如:输入30%d,则标注为30°。公差符号±:前缀为%p。例如:输入50%p0.5,则标注为50±0.5。上、下偏差值:前缀为%+或%-。例如:输入50%+0.003%-0.013,则标注为。上、下偏差值后的后缀:后缀为%b。例如:输入%c50%+0.003%-0.013%b均布,则标注为均布。配合公差:前缀为%&。例如:输入%c50%&H7/h6,则标注为图2-38标注风格话框 (1 )            图2-39编辑风格对话框图2-40标注风格话框(2)1、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系统出现立即菜单,拾取第一个标注元素,见图2-41。拾取第二个标注元素,在立即菜单“1” 中选取“基本标注”,“3” 中选取“直径”,拾取标注元素,“6:尺寸值” 修改为(如果绘制不准)“%c45”,见图2-42,图2-43。图2-41直径标注立即菜单12.2.3 标注轴零件的向视图及剖面尺寸1、   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系统弹出标注立即菜单,见图2-49。在立即菜单“2:”中选“直径”,“3:”中选“文字水平”点取“7:尺寸值”空白,见图2-50改尺寸值为“2-M 8深8”。点取“√”系统返回立即菜单,见图2-51。2、点击【倒角标注】图标,标注2×45°倒角。点击【标注基准】图标,系统弹出立即菜单,改变基准名称为S,拾取定位点就可标出基准S。2.3.3 填写轴零件的技术要求1、点击【绘图】→【库操作】→【技术要求库】或图标,则出现如图2-69的对话框,填写技术要求,见图2-69。图2-69技术要求库对话框2、点击设置按钮重新设置字型字号。见图2-70。“选择关联风格:机械”“字高:5”,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回到技术要求对话框。3、点击生成按钮,在图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即生成输入的技术要求。如图2-71。图2-70文字标注参数设置                  图2-71轴技术要求2.3.4 填写轴零件的标题栏点击【幅面】→【填写标题栏】或图标,系统出现图2-72所示对话框,填写后单击确定。即完成标题栏的填写。见图2-73。图2-72 填写标题栏对话框习题1、绘制图2-86中阶梯轴图形并标注尺寸标注风格选用“机械”文字高度选5.5(注意:其中一个键是楔键)。并制作图符,按图形大类“一级园柱齿轮减速机2”、图形小类“轴”、图形列表“高速轴”存盘。5、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对图形进行编辑,对独立的线段,选取后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点取“删除”即可。见图3-6。图3-6 修剪后的端盖图3-7 构件库对话框6、点击【绘图】→【库操作】→【构件库】或图标,系统弹出“构件库”对话框。见图3-7。选择“单边洁角”单击确定按钮,对话框消失。分别点击立即菜单“1:槽深度D”输入“2”;“2:槽宽度W” 输入“5”。点取被切槽要素。则可画得退刀槽。见图3-8所示。图3-8 绘制退刀槽                      图3-97、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以端盖与箱体轴承孔边线为对象,立即菜单中选“1”“平行线” ,“2”“偏移方式”,“3”“单向”,输入2回车。以图形左边第二垂直线为对象,补画上透盖画退刀槽时删除的线段。把当前层改为“中心线层”,选水平点划线为对象,输入35回车、49回车。右击。则确定螺栓孔和螺纹孔在端盖上的位置。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对图形进行修改。见图3-9所示。图3-10 提取图符对话框                 图3-11 选取螺纹盲孔8、点击【绘图】→【库操作】→【提取图符】或图标,系统弹出“提取图符”对话框,选取【常用图形】中的【孔】“螺纹盲孔” 见图3-10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出现“图符预处理”对话框,通过“滚动条”选取螺纹盲孔直径,改直径5为6见图3-11单击确定按钮。螺孔被调入主视图图中见图3-12。图3-12 调入螺纹孔图3-13 绘制的左视图外圆9、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选择合适的位置绘制垂直线,确定左视图中心位置。点击【绘图】→【圆】或图标,立即菜单“1”选“圆心-半径”“2”选“半径”,以左视图中心为圆心,分别输入半径49回车、35回车。 把当前层改为“0” 层,输入半径60回车、25.5回车、19.5回车。以半径为49的点划线圆与垂直中心线交点为圆心,输入半径5.5回车。见图3-13。10、点击【绘图】→【库操作】→【提取图符】或图标,在提取图符对话框中,选取【常用图形】中的【孔】 “粗牙内螺纹”, 见图3-14单击下一步按钮。通过“滚动条”,选取直径为6的螺纹,见图3-15。单击确定按钮。内螺纹孔被调入图中。图3-14 提取内螺纹孔             图3-15 提取直径为6的内螺纹11、点击【修改】→【列阵图标】或图标,选择螺栓孔为对象右击确认,立即菜单为“圆形列阵”“旋转”“均布”“6”,单击端盖中心即可绘得螺栓孔列阵,见图3-16。选择螺纹孔为对象右击确认,立即菜单为“圆形列阵”“旋转”“均布”“4”,单击端盖中心。见图3-17。图3-16 螺栓孔列阵(1)                 图3-17 螺纹孔列阵(2)12、点击【修改】→【镜像】或图标,选择左视图为对象右击,点击主视图右边第一条垂直,画得右视图,见图3-18。图3-18 镜像后的透盖图图3-19确定端盖的内轮廓线的投影位置(1)13、点击【绘图】→【圆】或图标,以右视图中心为圆心,立即菜单选“1”“圆心-半径”,“2”“半径”分别输入半径38回车、32.25回车、30回车、40回车。14、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菜单选“1” “平行线” ,“2” “偏移方式”,“3” “双向”,以右视图垂直中心线为对象,输入位移4回车,从而确定出油槽宽度。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配合使用删除功能,修剪右视图。15、确定主视图上输油槽边缘的投影位置。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在主视图中绘制端盖的内轮廓线。见图3-19,3-20,3-21。图3-20确定端盖的内轮廓线的投影位置(2)图3-21绘制端盖的内轮廓线图3-22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1)16、由机械制图中高平齐原则,绘出在主视图中的输油槽形状。见图3-22,3-23,。图3-23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2)图3-24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3)17、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菜单“1”选“平行线”,“2”选“偏移方式”,“3”选“单向”,绘制输油槽在主视图上的投影线,如图3-24。立即菜单“1”选“两点线”,“2”选“连续”,“3”选“正交”,“4”选“点方式”。绘制主视图中输油槽内侧边线。见图3-24。图3-25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4)18、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菜单“1”选“两点线”,“2”选“连续”,“3”选“正交”,“4”选“点方式”。点击【修改】→【拉伸】或图标,由机械制图中高平齐原则,绘出在右视图中的输油槽垂直尺寸。见图3-25,3-26,3-27。图3-26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5)图3-27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6)图3-28 由高平齐原则确定输油槽形状及位置(7)19、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配合使用删除功能,对两视图中输油槽图形进行修改编辑。见图3-28、3-29,3-30。图3-29 修改后的输油槽在右视图中的形状(1)图3-30 修改后的输油槽在主视图中的形状(1) 20、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菜单中“1”选“平行线”,“2”选 “偏移方式”,“3”选“双向”,以主视图中螺栓孔中心线为对象输入位移5.5回车。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配合使用删除功能,对输油槽进行修改,画出螺纹孔。21、点击【修改】→【镜像】或图标,选主视图上部为对象右击,单击水平中心线,得图3-31。图3-31镜像后的主视图图3-32 主视图剖面线          图3-33 右视图22、点击【绘图】→【剖面线】或图标,选取要画的剖面线区域右击。则绘出在主视图中的剖面线。见图3-32。23、点击【修改】→【列阵】或图标,立即菜单中选份数为“4”,选择油槽为对象右击,选择圆心为中心点,则画得右视图中的各个输油槽。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配合使用删除功能,对右视图中的输油槽进行修改,见图3-33。图3-34 端盖零件各视图24、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配合使用删除功能,对透盖零件图进行修改。删除右视图和左视图中多余的图线,点击【修改】→【平移/拷贝】或图标,把各个视图平移到合适的位置见图3-34。3.2 端盖零件尺寸及公差的标注3.2.1 标注端盖零件直径尺寸及公差1、   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拾取第二个标注元素后,立即菜单“1”选“基本标注”,“2”选“文字平行”,“3”选“直径”,“4”选“文字居中”,“5”选“文字无边框”,选取尺寸合适的位置,单击。右击,标注其它几个直径尺寸。见图3-35。图3-35主视图中的直径尺寸2、在左视图中点取选直径为98的点划线圆。点取标注立即菜单中“4”为“文字平行”,点取“7:尺寸值”空白处,改“7:尺寸值”为“%c98”见图3-36,图3-37,3-38。则标得相应直径半标注见图3-29。同理可以标得其它直径的半标注。图3-36直径半标注立即菜单(1)图3-37直径尺寸修改图3-38直径半标注立即菜单(2)图3-39右视图和左视图中的直径尺寸3.2.2 标注端盖零件长度尺寸及公差1、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选取立即菜单中的“基本标注”,拾取标注元素后,立即菜单选“1”选“长度”,则标得各长度尺寸。见图3-40。同理可以标得其它长度尺寸。图3-54端盖右视图                         图3-55端盖左视图图3-56 端盖图符入库                     图3-57 端盖图符提取3.4.2制作端盖零件的图符1、   点击【绘图】→【库操作】→【定义图符】,系统弹出立即菜单,输入图符的视图个数3,选择主视图为第1视图,指定左侧中心线为基准点;左视图为第2视图, 指定圆心为基准点;右视图为第3视图指定圆心为基准点;,右击后系统弹出如图3-56所示对话框,填写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则图符入库。2、点击【绘图】→【库操作】→【提取图符】图标,系统弹出“提取图符”对话框,选图符大类【一级园柱齿轮减速机1】,图符小类【轴承端盖】,图符列表“透盖1-1”见图3-57。单击下一步按钮,则可提取端盖图符。 习题1、按图3-58所示的尺寸,参考书中的绘制方法,绘制四个轴承盖零件图。并制作图符,按图形大类“一级园柱齿轮减速机2”、图形小类“端盖”、图形列表分别按“端盖1” “端盖2” “透盖1” “透盖2”存盘。8、点击【修改】→【过渡】图标,在立即菜单中选取“1” “圆角”,“2” “裁剪始边”,单击“3:半径=”空白,在弹出的立即菜单中输入“3”点击 确认按钮,选取要修改的相交直线,就可以得到过渡圆角。9、在立即菜单中选取“1”“倒角”,“2”“裁剪始边”,“3:长度=”“2”,“4:倒角=”“45°”,得到齿轮轮齿内槽的倒角。改立即菜单为 “1”“倒角”,“2”“裁剪”,“3:长度=”“1”,“4”倒角“45°”可以得到齿顶圆倒角。改立即菜单为“1”“倒角”,“2”“裁剪始边”,“3:长度=”“2.5”,“4”倒角“45°” 得到内孔倒角。点击【修改】→【裁剪】或图标,立即菜单中选“快速裁剪”,点取删除要裁剪的曲线,对图形进行裁剪,见图4-6。10、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立即菜单选“1” “两点线”,“2” “连续”“3” “非正交”,连接各倒角直线,点取【修改】→【镜像】或图标,立即菜单选“1” “选择轴线”,“2” “拷贝”,拾取上部为对象右击,点击水平中心线,得整个齿轮剖面图。见图4-7。图4-6 圆角修剪                   图4-7 齿轮剖面图11、点击【绘图】→【圆】或图标,由“导航”指示确定齿顶圆,单击确定即可画出,右击重复画圆命令。画出其它圆,见图4-8。图4-8 运用导航功能12、点击【绘图】→【库操作】→【提取图符】图标,系统弹出“提取图符”对话框,选择【常用图形】中【常用剖面图】的“毂端面”,点击下一步按钮。系统弹出“图符预处理”提示框,拖动“滚动条”选轴直径58,键宽为16,凸出高度为4.3。单击确定按钮后就可调入毂端面,确定在图中的位置后,右击,结束命令。见图4-9、4-10、4-11。图4-9 提取毂端面                    图4-10毂端面参数选择图4-11 调入毂端面13、把当前层改为“中心线层”,点击【绘图】→【圆】图标,画直径150的点划线圆和分度圆。14、把当前层改为“0层”,点取画圆图标,画直径为35的实线圆。图4-12减重孔列阵15、点击【修改】→【列阵】或图标,拾取35的实线圆为对象右击,立即菜单选取“1”“圆形列阵”,“2” “旋转”,“3”“均布”、“4份数:”“6”。单击确定按钮后,点取齿轮中心线交点,可得孔系图。 见图4-12。16、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运用“导航”功能,在主视图中画减重孔及毂齿轴孔圆见图4-13。图4-13 画减重孔及与轴配合的内孔图4-14 绘制剖面线(1)图4-15 绘制剖面线(2)17、点击【绘图】→【剖面线】或图标,立即菜单选“1” “拾取点”,“2” “间距”,“3角度:” “45”,点击剖面线区域内的任意点,右击就可绘出剖面线。见图4-14,同样步骤可以绘出各个部分剖面图。如图4-15所示。4.2 齿轮尺寸及公差的标注4.2.1  标注齿轮直径尺寸及公差1、 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选取立即菜单中的“基本标注”,拾取齿顶圆为标注元素。在立即菜单中选“1” “基本标注”,“2” “文字平行”,“3” “直径”,“4” “文字居中”,“5” “文字无边框”,“6:尺寸值” “%C245.4”, 见图4-16,按Ctrl键同时右击,系统弹出“尺寸标注公差查询”对话框,输入上下偏差。如图4-17。点击确定后即可标出齿顶圆尺寸及公差,见图4-18。图4-16 齿轮直径尺寸标注中的立即菜单图4-17 齿轮齿顶圆直径尺寸的公差标注图4-18 齿顶圆的标注              图4-19 轴孔圆直径尺寸的公差标注图2、   拾取轴孔为标注元素,同上步骤,按Ctrl键同时右击弹出“尺寸标注公差查询”对话框,见图4-19。输入上下偏差和尺寸后缀E,点击确定后即可标出轴孔尺寸及公差,把当前层该为“细实线层”,点击【绘图】→【圆】图标,在E字母上画圆。3、 标注主视图其它几个直径尺寸。见图4-20。4、点取左视图中的减重圆,立即菜单选取“1” “基本标注”,“2” “文字水平”,“3” “直径”,“4” “文字居中”,“5” “文字无边框”,“6:尺寸值” “6-%c均布”,选择图中合适位置,单击。点取点划线圆,改立即菜单为中“1” “基本标注”,“2” “文字平行平”,“3” “直径”,“4” “文字居中”,“5” “文字无边框”,“6:尺寸值” “%c155”,见图4-21。图4-20 主视图中的直径标注              图4-21 左视图中的直径标注4.2.2 标注齿轮长度尺寸公差及倒角1、点击【标注】→【尺寸标注】或图标,分别拾取标注对象右击,输入上下偏差,见图4-22、4-23,为键宽的标注。同样方法可以标出其它几个长度尺寸。图4-22键的公差填写图4-23键的宽度标注图4-24 倒角标注2、   点击【标注】→【倒角标注】图标,选要标注的倒角直线,既可标出倒角。见图4-24。4.2.3 齿轮表面粗糙度、基准、形位公差标注1、 点击表面粗糙度图标,输入相应粗糙度值,选定标注位置,即标得粗糙度。见图4-252、 点击基准代号图标,输入相应代号A,选定标注位置,即可标得基准注释。3、   点击形位公差图标,输入相应公差值,即可标得径向跳动公差。点击箭头图标,绘出箭头。见图4-26。图4-25 粗糙度标注                   图4-26 径向跳动公差标注4.2.4 齿轮参数表及检测项目1、   把当前层改为“细实线层”,点击【绘图】→【直线】或图标,画长度为160的直线,然后点击【绘图】→【等距线】或图标,立即菜单选“1”“单个拾取”,“2”“指定距离”,“3”“单向”,“4”“空心”,“5:距离”“16”,“6:份数““18”,点取绘制方向即可画出表格的水平线。然后重复画直线命令,完成表格绘制。2、   点击【格式】←【文本风格】或图标,系统弹出“文本风格对话框”,设置“缺省字”高为“5”,点击确定按钮,可按要求确定字高,见图4-27。点击【绘制】→【文字】或图标,选取每行表格空白处合适位置,输入相应文字参数,则可标出齿轮参数及检验项目。如图4-27。图4-27 文本风格对话框图4-28 齿轮参数表格注意:齿轮参数表中有许多特殊标注,可借助“插入”选项中的“其它字符”或window汉字输入法右击键盘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菜单完成,见图4-29、4-30、4-31。图4-29借助“插入”选项中的“其它字符”     图4-30借助window汉字输入法4.3 齿轮技术要求及标题栏填写1、   点击【绘图】→【库操作】→【技术要求库】或图标,系统弹出“技术要求对话框”,输入相应文字,如图4-32,单击生成按钮,技术要求被调入零件图中。图4-32 齿轮技术要求填写 2、点击【幅面】→【填写标题栏】,系统弹出“填写标题栏”对话框,填入相应文字。单击确定按钮,见图4-33。图4-33 齿轮标题栏填写4.4 齿轮及参数表图符的制作4.4.1 齿轮图符的制作1、点击图层图标,系统弹出“层控制”对话框,双击关闭“细实线层”“尺寸线层”。如图4-34,单击确定按钮后得图4-35。图4-34 关闭图层图4-35 齿轮图符2、点击【绘图】→【库操作】→【定义图符】或图标,系统弹出立即菜单,输入图符视图数2,选择剖面图为第一视图,中心为基点;左视图为第二视图,中心为基点。系统弹出“图符入库”对话框,见图4-36。输入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1”“齿轮”“底速大齿轮”,确定后图符即入库。点击【提取图符】图标,系统弹出“提取图符”对话框,选择“底速大齿轮”,则出现图4-37所示。图4-36 齿轮图符入库             图4-37 齿轮图符提取4.4.2 齿轮参数表格图符的制作点击【绘图】→【库操作】→【定义图符】或图标,系统弹出立即菜单,输入图符视图数1,选择齿轮参数表格,右上角为基点,系统弹出“图符入库”对话框,输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1”“齿轮参数表”“齿轮参数表1”,见图4-38,点击确定,参数表即入库。图4-38 齿轮参数表入库应该指出的是电子图板文件菜单中的应用程序管理器包含着“零件”“建筑”“电路”等三个应用程序。“零件”程序就是齿轮设计程序。设计过程是:1、 点击【文件】→【应用程序管理器】,系统弹出应用程序管理器对话框见图4-39。2、 点取E:\CAXAEB\App\Gear.eba。齿轮被加载在主菜单中,见图4-40。图4-39 挂接齿轮设计程序图4-40齿轮设计程序调入系统3、点取【零件】→【齿轮】见图4-41,系统弹出“齿轮设计”对话框。见图4-42。图4-41 齿轮设计图4-42 齿轮设计开始             图4-43 齿轮设计计算(第一步)  4、点击开始按钮,进入设计第一步。按要求输入设计数据,见图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完成设计计算。图4-44齿轮设计计算(第二步)        图4-45齿轮设计计算(第三步)图4-46齿轮设计计算(第四步之一) 图4-47齿轮设计计算(第四步之二)图4-48 齿轮设计计算(第五步)         图4-49 齿轮设计计算(第六步)图4-50 齿轮设计计算(第七步)     图4-51 齿轮设计计算(第八步)5、点取【零件】→【工作图】,系统弹出绘制对话框,确定后即可将所设计的齿轮调入见图4-52、4-53、4-54、4-55。图4-52 点击绘图工作菜单图4-53 绘齿轮(第一步)图4-54 绘齿轮(第二步)2、绘制图4-57所示的小齿轮的零件图。并制作图符,按图形大类“一级园柱齿轮减速机2”、图形小类“齿轮”、图形列表分别按“小齿轮”存盘。

篇12:双向板设计实例

双向板设计实例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1、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某公共洗衣房楼盖平面为矩形,二层楼面建筑标高为3.6m,轴线尺寸为15.3m×13.5m,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均为370mm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盖采用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其平面如图1-12所示。 2)楼面做法。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石灰砂浆抹底15mm厚。

2设计内容

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3)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4)支撑梁的设计。 3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 2)板的配筋图; 3)支撑梁的配筋图。 2、计算书

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

双向板肋梁楼盖由板和支撑梁构成。双向板肋梁楼盖钟,双向板区格一般以3~5m为宜。支撑梁短边的跨度为4500mm,支撑梁长边的跨度为5100mm。根据图1~12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13所示。

板厚的确定: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 /50=4500/50=90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20mm。

支撑梁截面尺寸:根据经验,支撑梁的截面高度h=l/14~l/8,长跨梁截面高度为(5100/14~5100/8)mm=364.3~637.5mm 故取h=500mm:截面宽度

b=h/3~h/2=(400/3~400/2)mm=133.3~200mm 故取b=250mm。短跨梁截面高度为

(4500014~4500/8)mm=321.4~562.5mm 故取h=400mm;截面宽度

b=h/3~h/2=(450/3~450/2)mm=150~225mm 故取b=200mm. 2荷载计算

12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12×25=3kN/m2;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kN/m2; 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15×17=0.255kN/m2; 恒荷载标准值:gk=3+0.4+0.255=3.655kN/m2; 活荷载标准值:qk=3.0kN/m2。

p'=g+q/2=1.2×3.655+1.4×3.0/2=6.5kN/m2 p“=q/2=4.2/2=2.1kN/m2

P=1.2×33.655+1.4×3.0=8.6kN/m2 3按弹性理论设计板

此法假定支撑梁不产生竖向位移且不受扭,并且要求同一方向相邻跨度的比值l0min/lmax≥0.75,以防误差过大。

当求各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活荷载应按棋盘式布置,它可以简化为当内支座固支时g+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当内支座铰支时±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之和。

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活荷载满布求得,即支座固支时g+q作用下的支座弯矩。 所有区格板按其位置与尺寸分为A,B,C,D4类,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ν=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4.1.8条)。 弯矩系数可查附表1-6。 (1)A区格板计算第一文库网。

1)lx=4.5m≈1.05l0=(4.5-0.25) ×1.05=4.46m ly=5.1m<1.05l0=(5.1-0.2) ×1.05=5.15m lx/ly=4.5/5.1=0.88 2)跨中弯矩。

22

Mx=弯矩系数× p'lx +弯矩系数×p”lx=(0.0258×6.5+0.0535×2.1) ×4.52=5.67kN・m/m 22My=弯矩系数× p'lx+弯矩系数× p“lx=(0.0200×6.5+0.0433×2.1) ×4.52=4.47kN・m/m

3)支座弯矩。图1-13中(a,b)支座;

b2b支座Mx=弯矩系数×plx=-0.0603×8.6×4.52=-10.50kN・m/m 2a支座My=弯矩系数×plx=-0.054588.6×4.52=-9.49kN・m/m

a

4)配筋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由于是双向配筋,两个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不同。考虑到短跨方向的弯矩比长跨方向的大,故应将短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钢筋放置在长跨方向的外侧。因此,跨中截面h0x=120-20=100mm(短跨方向),h0y=120-30=90mm(长跨方向);支座截面h0=100mm.。

对A区格板,考虑到该板四周与梁整浇在一起,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其弯矩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近似取γs为0.95。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钢筋选用HPB235.

Asx=0.8Mx/fyγsh0=0.8×5.67×106/210×0.95×100=227mm2 Asy=0.8My/fyγsh0=0.8×4.47×106/210×0.95×90=199mm2

支座配筋见B,C区格板计算,因为相邻区格板分别求得的同一支座负弯矩不相等时取绝对值的较大值作为该支座最大负弯矩。 (2)B区隔板计算。

lx=ln+(h+b)/2=4.5-0.185-0.25/2+(0.25+0.12)/2=4.38<1.05l0=4.4m ly=501m<1.05l0=(5.1-0.2) ×1.05=5.15m lx/ly=4.38/5.1=0.86 2)跨中弯矩。

Mx=弯矩系数*× p'lx +弯矩系数× p”lx=(0.0305×6.5+0.0554×2.1) ×4.382=6.04kN・m/m

2

2

22

My=弯矩系数× p'lx +弯矩系数× p"lx=(0.0276×6.5+0.0432×2.1) ×4.382=5.18kN・m/m

3)支座弯矩。图1-13中(b,c)支座:

b2b支座Mx=弯矩系数×plx=-0.0678×8.6*×4.382=-11.19kN・m/m

c2c支座My=弯矩系数×plx=-0.0699×8.6×4.382=-11.53kN・m/m

4)配筋计算。近似取γs=0.95,h0x=100mm,h0y=90mm。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钢筋选用HPB235.

Asx=Mx/fyγsh0=6.04×106/210×0.95×100=303mm2 Asy=My/fyγsh0=5.18×106/210×0.95×90=288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钢筋选用用HRB335。 b支座:取较大弯矩值为-11.19kN・m/m。

Absx=Mbxmax/fyγsh0=11.19*106/300*0.95*100=393mm2 c支座配筋见D区隔板计算。 (3)C区隔板计算。 1)计算跨度 Lx=4.5m

Ly=5.1-0.18+0.12/2=4.98<1.05l0 Lx/ly=4.5/4.98=0.90 2)跨中弯矩

Mx=弯矩系数*p’lx2+弯矩系数*p”lx2=(0.0300*6.5+0.0516*2.1)*4.52=6.14kN・m/m My=弯矩系数*p’lx2+弯矩系数*p”lx2=(0.0209*6.5+0.0434*2.1)*4.52=5.18kN・m/m 4)支座弯矩。图1.13中(d,a)支座:

d支座Mxd=弯矩系数*plx2 =-0.0663*8.6*4.52=-11.55kN・m/m a支座Mya=弯矩系数*plx2 =-0.0563*8.6*4.52=-9.8kN・m/m 4)配筋计算。近似取γs为0.95,h0x=100mm,h0y=90mm。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钢筋选用HPB235。

Asx=Mx/fyγsh0=6.14*106/210*0.95*100=308mm2 Asy=My/fyγsh0=4.60*106/210*0.95*90=256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钢筋选用用HRB335。 a支座:取较大弯矩值为-9.8kN・m/m。

Absx=Mbxmax/fyγsh0=9.8*106/300*0.95*100=343.9mm2 d支座配筋见D区隔板计算。 (4)D区隔板计算。 1)计算跨度 Lx=4.38m Ly=4.98m

Lx/ly=4.38/4.98=0.88 2)跨中弯矩

Mx=弯矩系数*p’lx2+弯矩系数*p”lx2=(0.0349*6.5+0.0535*2.1)*4.382=6.51kN・m/m My=弯矩系数*p’lx2+弯矩系数*p”lx2=(0.0286*6.5+0.0433*2.1)*4.382=5.31kN・m/m 5)支座弯矩。图1.13中(d,c)支座:

d支座Mxd=弯矩系数*plx2 =-0.0797*8.6*4.382=-13.15kN・m/m

c支座Myc=弯矩系数*plx2 =-0.0723*8.6*4.382=-11.93kN・m/m 4)配筋计算。近似取γs为0.95,h0x=100mm,h0y=90mm。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钢筋选用HPB235。

Asx=Mx/fyγsh0=6.51*106/210*0.95*100=326mm2 Asy=My/fyγsh0=5.31*106/210*0.95*90=296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钢筋选用用HRB335。 d支座

-13.15kN・m/m。

d62

Asdx =Mxmax/fyγsh0=13.15×10/300×0.95×100=461mm

c支座:取较大弯矩值为-11.93kN・m/m。

c62Ascy=My/fyγsh0=11.93×10/300×0.95×100=418.6mm

(5)选配钢筋。跨中截面配筋如表1-17所示,支座截面配筋如表1-18所示。 表1-17 跨中截面配筋

4.按塑性理论设计板

钢筋混凝土为弹性体,因而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果不能反映结构的刚度随荷载而改变的特点,与已考虑

篇13: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实例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2、《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名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名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默写《石灰吟》,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锤 击 千锤万击 若

等闲 若等闲 人间

全诗意思:

7、默写《墨梅》,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吾 洗砚池 池头 树 痕

淡墨痕 夸 清气 满乾坤

全诗意思:

篇14:《化石吟》教学实例

《化石吟》教学实例

【教材简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2、《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感情丰富。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策略】

1、吟诵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揣摩词语的形象精炼,句子的含义隽永,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方式】

1、自觉参与:

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读中见意、读中品词、读中悟情,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参与意识不断加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探究:

依据化石推测上古的生物世界,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联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秘密。在发言中主动思考,在表达中善于探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明确分工,分别指定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协调员等;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使学生群体间产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课前准备】

1、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茫茫宇宙,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但无论多久多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不息的生命的航船从远古驶向现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那亿万年前神奇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掌握生字词。

3、教师指导阅读:

例: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

4、问题讨论:

例: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感情?

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体会。

三、揣摩研读

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形象、精炼。

例:重点字词: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篇15:flash教学课件实例

1、做好策划

剧本策划是衡量一部Flash动画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创建任何一个动画前,首先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既知道自己要作什么。游戏或复杂的动画最好是先画一个流程图或写一个故事的剧本,就像拍MTV一样,有一个框架和比较清晰的结构,确定作品有哪几个镜头出现,每一个镜头有哪些演员和哪些场景,最后在确定绘图。

2、掌握画图

优秀的FLASH制作都是原画,效果和造型有自己的风格,让人一见难忘。所以画图是Flash动画设计的基本功,好多FLASH制作高手都是画画的高手,图画的不好的画基本上是作不出好的动画出来的,采用别人的东西拼出来的动画,永远也不会用自己的灵魂的。绘制出人物、场景和道具后,将绘制出的图形来制作各种人物表演的片断,将人物片断合成出各个场景的动画片断,最后将整个场景串起来,并加入音乐和歌词,进一步调整细节,完成整个设计制作。

3、讲求技术

⑴做好分类。制作动画时,应该及时的做好分类工作,静态的图形将其转化为图形符号要作按钮用的将其作为按钮符号,小的动画片段将其转化为影片符号。

⑵运用技巧。如遮罩效果引导线的使用,必要时结合使用。将导入的位图运用FLASH自带的工具转化位图为矢量图真正的矢量化或将其打散转化为图形符号。

⑶使用ACTION指令。ACTIONSCRIPT与JAVA及其相似,类似于一门高级语言。一般来说熟练常见的指令是有必要的。

⑷运用按钮。按钮是FLASH在人机交互和游戏中比不可少的,使用按钮的指令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按钮和按钮之间还可以嵌套,非常好,可以作出你想象不到的效果。

⑸使用LOADING。LOADING使得观众有一个比较好的承受心理,等待看出现的动画。

⑹灵活使用外挂。制作flash的外挂软件很多。制作3D的特效的有swift3D,vecta3D等。swift3D功能比较的强大,可以调节灯光物体,有时间轴,还有丰富的动画样式和材质库面板。Vecta3D相对较为简单它分为3Dmax的插件版本和独立运行的windows版本。动画的功能没有Swift3D强大,但是渲染速度快,精度高深受闪客们的喜爱。制作文字特效的有swish和Flax等软件。swish是一个非常傻瓜试的软件,操作简单但是功能强大。它能制作出flash文字爆炸、打字机、淡入淡出、风吹、波浪等非常绚丽的效果。flax是一个类似于Swish的软件,支持的效果更为简单绚丽,运行界面简洁漂亮。运用这些外挂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FLASH制作的工具制作出现的东西可以继续导入到FLASH中,继续加工,作出更为好看的效果。例如将Swift3D和Vecta3D分别到处swf文件,在导入到FLASH中编辑组合,结合出更加美妙的3D效果。Flax中的绚丽的文字效果,将其导出,然后导入到flash中,将其中的英文符号改成中文字,一样可以得到绚丽的中文字效果。

4、重视后期

后期基本包括配音,风格处理等等。

篇16:flash教学课件实例

一、自身条件

不论你是为了网页或教学课件、还是为了给朋友制作贺卡或MTV,总之现在你有了一种表达的冲动,借助这股力量你可以轻松入门,如果没有兴趣而单单是为了赶时髦的话,学起来可就枯燥了。

二、外在条件

FLASH是一款由MACROMEDIA公司出品动画制作软件,请确认你的计算机上已经安装了FLASH的某一个版本(如FLASHMX或FLASH5.0),另外你还需要一本FLASH基础教材(书店里除了高考相关书籍,相信FLASH的教科书也算是最多的了,从中选择一本讲解方式适合你的就可以了)。

三、自学方法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学的方式来进入FLASH领域,本人认为绝对没有必要花钱去接受什么培训(but用钱来买一本教材还是有必要的)。

[1]大量欣赏FLASH动画

在学习FLASH之前,请确信你已经欣赏了大量的FLASH影片,对这样的表达形式已经完全接受,知道它们的外在特点:比如正式的影片下载时会出现loading画面,上面有下载速率以及下载百分比的提示;动画首尾都有“play”或“replay”按钮;反键点击画面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这些都是一些必备的感性认识,当你去学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

[2]熟悉FLASH软件的操作界面

相信学习过word、powerpoint等基础软件的朋友应该清楚:学会对某种软件的操作无外乎去熟悉它的操作界面,请按照自己手中的教程来完成这一环节,多仿效书中的简单实例,做一些最基本的动画,比如:一个方块由左到右的运动。逐渐地你就理解FLASH中贞和时间线等一些重要概念了。在此期间,你制作出每一个简单的效果都是自己的一次胜利。

[3]ACTION借用

借用?没搞错吧!对,新手不需要专门的去研究什么“ACTION大全”需要用到什么小代码,你就学一下,比如必要的有“loading代码”“play按钮代码”“replay按钮代码”“邮件或网址链接代码”。

flash小技巧

1.遮罩的.高级应用

深入理解遮罩(MASK),可产生一些很酷的效果。如:把静止的文字作为遮色片,移动渐变的小花纹图作为MASKED,可在文字轮廓内显示出小花纹的流动效果;把文字块保持静止,而不规则的遮色片逐渐扩张,能使文字产生一种不规则出没的效果;把产生移动渐变的文字块作为遮色片,利用与背景颜色一致的渐近色块作Show Masking,能让文字块产生一种淡入淡出的朦胧效果……还有很多很多,就看你的想象力和创意了。

2.位图的矢量化和矢量图的简化

矢量图容量小,放大无失真,在Flash上应用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很多软件都可以把位图转换为矢量图,但实际上Flash5已提供了把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简单有效。

先按“Ctrl+R”导入需转换的位图,选菜单:Modify>Trace Bitmap。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把“Color”和“Minimum Area”设置得越低,后两项设置得越加紧密、越多转角(即下拉菜单越偏前面的选项),则得到的图形文件会越大,转换出的画面也越精细。对于节点复杂的矢量图,可按“Ctrl+Alt+Shift+C”键进行优化,可大幅降低图片容量。

3.隐藏浏览器中的Flash右键菜单

在浏览器中用鼠标右键点击Flash动画时,会弹出下拉菜单,你是不是觉得很烦呢?去掉它!在Flash5中可轻松做到这一点。按Ctrl+Shift+F12弹出“Publish Settings”对话框,在“Dimensions”下拉框选“Percent”,不勾选“Display Menu”,然后发布即可。但要注意,只有在HTML页面中才会有效,单独播放Flash文件是不会有作用的。这个效果在Flash3中则要用AfterShock才能实现。另外,如果你用Dreamweaver插入Flash文件,那么在Flash属性框中也可以选择实现这一功能。

4.精确控制变形

在两个对象间做“Shape”变形时,是不是有时有种怪怪的感觉,觉得在乱变,不是柔和地变化。其实只要小心地处理一下就行了:选取“Shape”变形的第一帧,按“Ctrl+SHIFT+H”就可加上一个变形关键帧,同时在变形的最后一帧也会同步出现相应的关键帧。适当地选择关键帧的数量,调整关键帧的位置,就可实现精确的变形效果,就像影片《未来战士》中的液态金属人一样酷!

5.音效的编辑技巧

在Flash5中音效可以编辑,不会吧?但这是事实,而且很简单,功能也不弱。在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的“Sound”选项中拖动那个小方块,就可实现音效的音量大小、淡入淡出等效果,一切就这么简单。你会了吗?

6.控制背景音乐的开关

运用Flash5提供的普通关闭音乐功能,很难实现点击一个按钮就能随意控制音乐的效果。那么,这里到底有什么奥妙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先制作一个“音乐控制开关”的“Movie Clip”,将两个同样的按钮放置在不同的影帧里,然后利用按钮的Action来切换这两个影帧,一个影帧放置背景音乐,并设定音乐为“Start”,另一个影帧里也放置背景音乐,但设定音乐为“Stop”。具体的Action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有言在先。不过笔者认为,作为一个Flash发烧友,这点Action是必不可少的。

7.输出GIF、AVI和MOV的问题

有的爱好者喜欢用Flash制作GIF动画,或因其他用处,需转换为AVI或MOV格式。但有时发现许多动画信息都无故丢失,究其原因是Flash动画中应用了Movie Clip。准确地讲,这不算一个技巧,但往往会让一些初学者困惑。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动画中不要用Movie Clip。当然你别再指望生成的GIF、AVI或MOV动画能支持SWF文件的交互了。

8.网页中FLASH动画的透明和无边框处理

Flash动画能像GIF动画那样透明吗?普通的HTML页面内容可否重叠在Flash动画之上?答案是肯定的,在Flash5中可轻松做到这一切。按“Ctrl+Shift+F12”弹出“Publish Settings”对话框,在“Window Mode”下拉框选“Transparent Windowless”即可。但要注意,其效果是在HTML页面中加入的,并非Flash文件本身具有这一属性。试想在网页中你可轻松地加上Flash的动画背景,并配上声音,有多酷啊。它的兼容性极强,浏览者即使无F1ash播放插件也不会影响页面的视觉效果(仅仅不显示Flash文件,不会有空白区域或图标)。从此Flash可以与HTML页面完全地融合,网页的革命已经到来!

篇17: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实例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实例

结合山西省朔州地区朔城区和平鲁区境内六狼山隧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开挖中施工通风的.设计以及应注意的事项,对瓦斯隧道的处理作了一些阐述,达到了安全施工的效果.

作 者:陈曦 江宇 CHEN Xi JIANG Yu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26) 分类号:U453.5 关键词:公路   隧道   通风   设计  

Lesson 104教学设计示例

Lesson 105教学设计示例

初二下学期Lesson 83教学设计示例

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Lesson 87 教学设计方案

Lesson 72 教学设计方案

Do you have an eraser? Lesson 86教学设计

What are you doing? Lesson 83教学设计示例

Lesson 69 教学设计方案二

Lesson 96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Lesson 65教学设计实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