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My New Teacher》第四课时教案设计(共含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Hello》第四课时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练习句型: 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Ann)。 Good morning抄写Aa, Bb, Cc, Dd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句型,并灵活运用。
2.练习抄写单词,培养学生的抄写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本课句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本课句型
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把第18页的句型1放大复印下来,粘在薄纸板上,剪下来做成一套句型卡片。
教学步骤:
1.书写字母Aa, Bb, Cc, Dd(第8页)
2.听录音,找字母(第8页)
(1)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手中的书,依次指着每幅图并说出相应的单词和第一个字母。
(2)放录音,让学生一边跟读一边用手指指出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3)停止播放录音,让学生依次指图片,并说出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4)让学生临摹插图旁边的字母。
3.句型归纳(第9页)
(1)教师举起Whats your name?的句型卡片,边读边指单词,让学生重复这句话。 用同样的方法复习What is your name?, 告诉学生这两个结构的意思是一样的.。 教师指着Whats中的s,解释缩写号表示省略了一个字母。 用同样的方式复习My names, 并介绍结构My name is。
(2)叫一个学生举起Whats your name?的句型卡片。 另外叫两个学生站起来面向全班,举起卡片My names和 Ken,组成完整的回答。 教师一边指单词一边问问题并进行回答,让学生跟着重复。 用同样的步骤使用两个结构进行问答练习。
(3)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9页,看Uncle Bookys Blackboard. 教师领读这两个结构: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Ken.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用所有可能的句型结构组合,两组交换角色继续练习。
4、指一指,说一说(第9页)
当教师指向某个人物时,叫一名学生告诉全班那个人物会说什么话, 学生可以成对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个活动。
5.Homework.
提醒学生完成字母Aa, Bb, Cc, Dd的抄写。 Summarize after the class
四年级unit1第四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的学习,达到情感教育。
【教学环节】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做游戏,做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实际交际中询问和回答有关职业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温故知新 复习本单元单词。 复习本单元句型。
2.阅读方法 读课本上的对话,教师创设情景,编造对话。 假设你去参加英语达人秀,填写报名表时,教师询问你的家人的`情况,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已经学过的交际用语。
3.互助释疑 小组内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和理想。
三、展示交流(10分钟)
1.请同学上台表演自己的英语达人秀,教师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2.请同学上台做游戏,一人读,一人画,巩固所学知识。
3.画出自己的理想的职业并做陈述。
四、点拨升华(8分钟)
1.教师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2.指名学生有感情读对话。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Listen and write their names and job .
2.Read and guess.
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的教案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分数乘法(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 2╳2/3 = 7/8 ╳14= 15/6 ╳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3、你知道左边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 1/42/3 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 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出示2/113和45/6,先计算,再比较,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1、第46页上的练一练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 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对于能约分的可以直接在题目上约,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但在做作业时考虑到有部分学生约分时容易出错,我还是让学生写出了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的那一步,再约分,最后计算。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My New Teacher》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kind, funny, young, smart, active,tall
2、能听、说、认读:strict, principal, university student几个单词和词组,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这些单词或词组的意思。
3、能听懂,会说两首歌谣。
教学重点:
掌握Let’s learn部分出现的单词 kind, funny, young , smart, active ,strict, principal等,要求学生能结合所给句型能替换关键词,在情境中学习新词,并逐步学会听、说、读、写五个单词
教学难点:
单词university, principal和strict的发音
教具准备:
教师照片及其他特点明显人物的图片、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预习题纲:
1、听第二页的Let’s chant的歌谣,熟悉其内容和节奏。
2、听Let’s learn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快速说反义词。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Look at these cards, say their opposition quickly. 如:tall---- young---- …
2、Sing a song.
二、导入新课。
学习Let’s learn
图片出示本节课所系的特点词明显的人物,可选择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具有这一特点的人物。
1、呈现:kind, strict, principal
T: Hello, boys and girls,this is my grandma, my grandma is old, but she is very kind. What about your grandma?
Ss: My grandma is…
T: Who is not kind in your family? (教师做出严肃的样子。)
S1My …is not kind.(3-4个学生发言)
T: Yes, they are not kind, they are strict.
(出示校长的照片) Look at this man, he is our principal , read after me ,he’s very strict. Right?
Ss: Yes.
T: Describe him.(板书这三个单词)
操练:用不同的方法读、记忆kind, strict, principal这三个单词。
(出示课件:鲁迅和的'照片) Who is kind? And who is strict?
操练: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描述。
2、呈现university student , young , smart, active
利用准备好的高斯、大学生、小燕子和紫薇的照片来学习这些单词。
3、继续出示图片,巩固所学的词汇,并引出一般疑问句。
操练之后,分别请一个文静和两个活泼的孩子到讲台前。
T: She is young and quiet , but this girl is very active .And another one , is she active?(板书) Ss: Yes, she is .(板书)
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并根据实际情况操练这一句型及其回答。
4、听本部分的录音。
三、操练
1、完成Let’s chant
放B部分歌谣的录音,让学生尽可能记住B部分歌谣中描述的人物。教师可适当解释比较难的句子。
2、利用准备好的照片或图片继续进行结对或小组活动,如
S1: Who’s your …? S2: He/She is…
S1:Is she/he…? No/Yes, she/ he…
3、正规书写四会单词。
四、巩固与拓展
1、背过并正规书写四会单词。
2、完成相对应的配套练习册。
《小壁虎借尾巴》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样子,能够说几句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
(二)然后把你说的话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按观察的顺序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的样子。
(二)练习写话。
三、教学难点
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某种动物的样子。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确这次说话、写话的要求。
1.点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说它的样子。
3.把它的样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二)可以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玩具拿出来,先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再说一说它的样子。
1.自己观察,练习说一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的样子(注意抓特点)。
3.小组选派代表,向全体同学说一说。
(老师带领同学们讲评每人说的.情况,表扬好的,并且说明好在哪儿。)
(三)引导学生写话。
把刚才说的一段话写在本子上。
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举例:
我最喜欢小白兔了。你看它那一双长长的耳朵总是竖着。一双红红的眼睛,简直像一对红宝石。它一身洁白的毛,短短的尾巴毛茸茸的,真是可爱极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 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