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你看起来真好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共含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你看起来真好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篇1: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

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

通过对藏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欣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分别播放藏族、朝鲜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来分别说出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三、民歌欣赏

1、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教师出示朝鲜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服饰等文化。

2、藏族民歌《北京金山上》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藏族舞蹈的音乐片段,教学生做藏族舞蹈动作。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藏族的民歌

3、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小知识将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

(3)引导学生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 题:幸福花儿开心上

学习目标: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的二声的合唱部分。

2、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段音乐画面,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那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吗?你们了解这个民族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得来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民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游若干个家庭及基层组织,生产生活低下。新中国的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旺景象。《幸福花儿开心上》就描述了牧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二、学习歌曲

①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②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读歌词。

④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⑤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进行和声训练

⑥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及歌曲中的重音记号的演唱)

⑦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⑧小组间展开竞赛,进行演唱。

三、歌表演

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进行歌表演,并通过舞蹈侗族来准确的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三课时

课 题:金瓶似的小山

学习目标:通过引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2、通过欣赏这首民乐合奏乐曲来引导学生感受藏族的独特的歌舞风格。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教师提问: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民族的歌曲?

2、请学生来做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

二、欣赏

1、播放乐曲《金瓶似的小山》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色彩来表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2、请学生用刚才所做的藏族舞蹈动作来配合歌曲来进行律动。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三、乐器创编:

1、引导学生用老师所提供的打击乐器来为主题旋律伴奏(可用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方式来进行)

2、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33、分组练习:一组学生演唱主题旋律,另一组学生来进行伴奏;然后交换练习。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伴奏表演。

篇2: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本课歌曲的旋律、节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3、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引导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你了解这个民族吗?请你把自己所了解得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一起来了解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3、播放歌曲《嗯嗨呀》,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来读歌词,在练习时要注意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单独练习。

3、加上旋律,完整的学唱歌曲。

4、分小组练习,熟悉歌曲。

5、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来说一说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的感受。

三、创编

1、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并进行实践对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小节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

3、引导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用自己的形体来表现歌曲中丰收的热烈劳动场面;边律动边歌唱,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第五课时

课 题:小小音乐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来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

2、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小小音乐会

1、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入课堂。

2、出示柯尔克孜族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来演唱一首相应民族的民歌。

3、播放《桔梗谣》,引导学生会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并再演唱一首代表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二、知识展示

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所积累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小知识,展示给大家。

1、将自己课下收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些图片来为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2、演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3、唱一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也可播放自己所喜欢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或音乐片段(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篇3: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

[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

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

4.从曲调、服装上分辨《乃哟乃》和《勇敢的鄂伦春》。

5.找出《保护小羊》中前后两个乐句的不同音,并涂上不同颜色。

6.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

2.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合作好。

4.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构想]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茶杯、盘子、碗、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图片。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着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五、教学评价: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2.能跟老师模唱歌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哟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三、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f 2/4

553 │553 │3551│3 32│1332│126 │6216│116 ‖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2.是否能随音乐的节拍律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六、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

1.能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从曲调、服装上区分两首歌曲的不同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老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哟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七、教学评价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五、教学评价:

1.能邀请同学一起合作表演《我家门前有条河》。

2.能够按照《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模式创遍一首新儿歌的活动。

篇4:小学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等。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表演《小放牛》。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

篇5: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家族民歌,会唱这首歌。

2、运用《乃呦乃》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看课件、用碗、盘子、茶杯,为歌曲伴奏、游戏、表演、小组合作达到学生会唱这首歌。

3、通过听、看、唱、演,让学生明白土家族有自己的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唱会<五十六朵花>这首歌。

[教学难点]:边演唱边用打击乐器作四分音符的伴奏。

[教具准备]:《乃呦乃》光盘、一段录像(课件)、碗、盘子、茶杯、皮筋和小药盒,漂亮的贴画(用于奖励)。

[教学流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学生听音乐《乃呦乃》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景 学唱歌曲

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听的音乐跟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一样吗?

这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小学教案网diyifanwen.com更多音乐教案]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土家族的小伙伴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看课件,看完后请同学们讲出土家族小朋友生活中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乃呦乃》。

老师为大家演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拿出碗、盘子、茶杯为歌曲进行伴奏。

老师教大家唱歌。会唱后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用碗、盘子、茶杯,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边演唱边用打击乐器作四分音符的伴奏。

师与同学们一起来玩游戏:师与同学们一起动手用皮筋和小药盒做一个有三根弦的小琴,用皮筋的松紧来调整音高发出1、2、3的音。并能在自己制作的琴上弹奏歌曲的乐句。

三、小组合作  激励评价

3-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表演歌曲。(1位同学弹琴,1位同学用碗等伴奏,1-2位同学表演唱)

请几组同学表演,评出表演最好的小组。

老师为表演最好的小组的同学发漂亮的贴画。

四、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师与同学们根据自己制做的乐器做活动。

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热爱祖国大家庭的好孩子。

〔备注〕:本节课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歌曲《乃呦乃》,能利用碗、盘子、茶杯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能在自己制作的琴上弹奏歌曲的乐句。

〔教学反思〕:同学们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篇6:新人教三下七彩的生活音乐教案

新人教三下七彩的生活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课 题:《白鸽》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鸽》,以此为背景出示(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分句、分声部教唱旋律,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在学唱低声部旋律。(用听唱法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高声部旋律: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课 题: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最好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篇7:一年级《五十六朵花》的教案

一年级《五十六朵花》的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乃约乃

勇敢的鄂伦春

保护小羊

欣赏杵歌

快乐的罗嗦

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

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

4.从曲调、服装上分辨《乃哟乃》和《勇敢的鄂伦春》。

5.找出《保护小羊》中前后两个乐句的不同音,并涂上不同颜色。

6.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

2.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合作好。

4.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构想]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茶杯、盘子、碗、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图片。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乃哟乃》。

2.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3.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5.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着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i、s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五、教学评价: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2、能跟老师模唱歌谱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哟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三、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听辨乐曲的情绪。

2、随着音乐律动。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F2/4

553│553│3551│332│1332│126│6216│116‖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2、是否能随音乐的节拍律动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评价

1、能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从曲调、服装上区分两首歌曲的不同

[课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老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哟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八、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九、教学评价

3、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保护小羊》

4、能听辨出阁曲前后两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课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五、教学评价:

1、能邀请同学一起合作表演《我家门前有条河》

2、能够按照《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模式创遍一首新儿歌的活动

[课后记]

篇8:认识简单的路线(新人教三下)

认识简单的路线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篇9:(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 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 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四、课前准备

1、量身高。

2、了解食品的价格。

3、寻找生活中不同单位的小数。

4、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生答。

师:那你知道它的价格吗?(生答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小数,你们谁知道小数点前边的数表示什么,后边的数表示什么呢?

2、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数(生举例,师写省略号),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

3、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小数;

大家一起再把这些小数读一遍;

下面老师再出示几个小数,谁会读?

生读小数。

4、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a、电费收据单上有小数          b、称水果时,电子称上出现过小数

c、看见路标上有小数            d、数学书的后面

e、铅笔,中性笔的规格是0.5毫米

f、一瓶饮料有1.25升

5、小组汇报

6、同学们查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查了资料,想不想看一看,谁愿意读一读?(生读小数)

7、大家读的真不错,你们会写小数吗?请把这三个小数写在练习本上,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1、我们已学过元角分,大家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角?

2、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4、那么2角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吗?为什么呢?

5、8角呢?

6、出示1分=元=( )元,组内讨论。

7、汇报交流。

(师板书: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1分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8、5分呢?

9、19分,你还会吗?为什么呢?

10、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四、联系巩固,课化提高

1、课前老师已经留了一个作业,让大家量身高,谁愿意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生汇报。

3、你能用小数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吗?

4、老师也量了身高,你们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吗?

老师的身高是1米70厘米,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吗?(1.7米或1.70米,因为70厘米就是7分米)

5、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的最多(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的多)

五、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的真棒,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呀?

2、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刚刚我们用小数说出自己的身高,那么如果没看到人,只看到一组表示身高的小数,能否知道谁高谁矮呢?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篇10: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新人教三下)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240÷8        360÷3        150÷5         36÷3       33÷3      63÷32、竖式计算69÷3        78÷3        95÷5       72÷3         78÷3         58÷2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     练习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篇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课件PPT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教材P70-71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最近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也一起来聆听。

2、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

1、(出示民族地区分布图)这是一幅民族地区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

2、小组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3、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汇报成果,进行班级交流,教师相机总结(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4、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进行了解。(学生快速浏览)

5、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

三、了解“五大民族自治区”。

1、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

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

四、齐唱歌曲,总结课堂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高歌,歌唱民族的团结,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

2、师生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板书设计

篇12:三下音乐教案《春天》优秀

教学内容:

1、唱:《春天来了》

2、动:我的创造:旋律创编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布谷》,学唱《春天来了》

2、学生能用不同的速度,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体会由此而转换的不同情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布谷》教师:我们先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布谷》注意强弱。

1、学生演唱歌曲。教师:同学们的声音很好听,动听、悦耳。请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2、改变速度演唱歌曲《布谷》,体会情绪的转换。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唱《布谷》,回答问题。教师:我们改变了歌曲的什么,使情绪发生了变化?刚才你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的?

篇13:国标版三下音乐教案

国标版三(下)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快乐小队 单元目标: 一、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二、通过学唱歌曲《芦笛》,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了解轮唱等演唱形式,轮唱要做到不追赶、和谐。 三、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四、通过听赏乐曲和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奏等,音乐听辨能力得到提高。 五、通过队列变换的练习,小鼓手敲鼓的练习,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创作成功的喜悦。 六、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与二四拍拍号,感受二四拍的强弱。 七、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有关少先队的知识。 单元难点:队列变换的创编与学做小鼓手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 单元重点:感受进行曲风格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芦笛 认:二四拍拍号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芦笛》,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了解轮唱等演唱形式,轮唱要做到不追赶、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轮唱和谐 教学准备:歌纸、投影、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1、出示练声曲 我们曾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好象字晴朗的夜晚,那般宁静。大家能在下午这个时候,用声音来展现“月亮出来了”吗? 2、演唱 A、舒展优美 B、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 a、歌词 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田埂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1、揭课题、听感受 春天来了,真好!摘下一片青草叶子,一边走,一边吹起动听的歌儿――《芦笛》。歌曲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熟悉歌词) 你的心情如何?大家看到这一切,歌声中也应唱出――――? 2、学唱歌曲 我们的耳朵先“看”到了春天,那也让我们的歌声飘在春天里吧! 跟着音乐轻轻的唱,能发现歌曲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采用听唱法,可跟琴声模唱) 草哨儿真厉害,吹出了春天来,摘草叶,口中吹,哨音像银铃,越吹越欢欣。于是曲作者觉得原来的单旋律已不能满足了,这样,用轮唱,达到充实情绪的效果。你们有信心唱好么? (听、唱与歌谱结合) 3、完整的表达歌曲 歌曲中有三段,这三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 (领唱齐唱、对唱齐唱、小组轮唱唱…) 真好,那我们按照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芦笛》,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4、认识拍号:二四拍。知道其意义及强弱,通过演唱歌曲边击掌捻指感受歌曲强弱。 三、拓展延伸  我的创造 制作简易吹管乐器 方案一:你可以用一片青草叶制成一个简单的乐器。找一片大的青草叶,用两只拇指并拢把叶片夹紧。现在从你的拇指间在叶片边缘上吹气。叶片会振动并产生很大的声音。 方案二: 你可以用一根普通的吸管做出另一种乐器。把吸管的一端压平,把两个角剪掉。把剪好的那一边轻轻地放在你的嘴唇之间,然后轻轻地吹。当你吹气时,你使两片“簧片”之间的空气冲出去,而使簧片产生振动。簧片的振动使吸管内的所有空气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振动。 四、总结下课 一首《芦笛》,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鼓手进行曲》 动音乐游戏:学做小鼓手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学做小鼓手”这个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的强弱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科的教学内容均于打击乐有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糅合于一体。 《小鼓手进行曲》这是一首C大调歌曲,四四拍,表现了小鼓手神气自豪、喜悦之情。演唱时注意唱准第二小节中附点八分音符,以及注意两个结尾的小小区别。 音乐游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玩得开心,也要关注学生是否从“玩”中学到知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大鼓,小鼓,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教学重点: 感受和了解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形式师生问好 二、趣味游戏,激发兴趣 1、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以为神秘的朋友! 生:略 (师出示: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师:这些小米粒不光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师演示:把小米粒防在小鼓鼓面上,以不同的力度击鼓,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以《小鼓手进行曲》的音乐作为伴奏乐,每拍一次为敲击的鼓点。 3、师:小朋友看到鼓面上的这些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呢? 4、生:老师的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师:这些小米粒真不愧是老师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配合得多默契啊!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 具体方法: 〈1〉老师弹奏《小鼓手进行曲》,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应,根据老师弹奏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2〉 请学生表演的同时,又可以重复听到《小鼓手进行曲》,从而给学生留下颇深刻的音乐印象,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   导语;小朋友们敲得真不错奖励一下吧,老师把一首《小鼓手进行曲》送给你们。 具体方法: 〈1〉放录音,听范唱  〈2〉跟录音,唱歌词(因前面作了大量的铺垫工作,相信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完成。)  〈3〉歌曲处理,同时附带讲关于进行曲的小知识,让学生很好地对进行曲有所了解,并能初步地掌握。   即:进行曲是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主要指军队用以弘扬军威,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进行曲通常有简单而鲜明有力的节奏和整齐规律的乐句构成,听起来雄壮有进行感。如:《小鼓手进行曲》一样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感觉坚定有利,雄壮刚健的就是进行曲。   〈4〉引出大鼓 为配合行进是步伐一致的要求,大鼓一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 四、音乐游戏 大鼓:X X | X  X | XX  0  |  X &nbs p; 0 | 小鼓:X XX  X XX |X XX  X XX | XX  XXXX |X 0  XXXX | 具体方法: 〈1〉分开练习,“小鼓手”敲打乐器,学生跟着鼓点可以踏步或行进。这样一来为学生感受具有进行曲风格特点的歌曲提供了帮助,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热情,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合奏练习。 五、总结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手拉手》   认: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目的: 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热身游戏:找伙伴 全班围成一个圈,手拉手,随着音乐绕圈走,当音乐停止时,老师报数,学生按照所报的数字抱成一团,假如拉下了,就将结束游戏,看谁将坚持到底。 设问:①你是第一个结束游戏的同学,心情怎样?(不是很好。)②你们是坚持到最后的三个人,有什么诀窍吗?( 一个同学说没什么诀窍,只不过平时就一直在一起。另一个同学说我们的眼光碰到了一起。) ③那你们三人手拉手成功了,滋味如何?(三人同说甜) 目的:要与伙伴共同走向成功,需要一种默契,同时也需要彼此间的互动,即你主动找别人,别人也主动来找你。通过此游戏也引出我们的课题《手拉手》。 2、节奏游戏:找朋友   要求每个小朋友自由找朋友,并用附点节奏作自我介绍。如:我  叫卞鹏飞,我  爱踢足球……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饶有兴致的掌握难点附点。  要求在自由找朋友的时候会用演唱的形式作介绍。如1 3 5 5 3 0 我  叫卞鹏飞。 新歌教学。 导语:只有我们手拉手,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好,让我们看看听听住在山沟沟的小妞妞与住在大城市的小豆豆是怎样拉起手的呢? 欣赏《手拉手》 播放《手拉手》音乐边欣赏给希望小学募捐活动画面。 出示歌词,分角色朗读歌词。(注意豆、妞、沟、手、走、头、球一些字的咬字) 分小组分角色读词。   按节奏分角色配乐朗读歌词。(读准附点歌词)   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从歌曲中找一找、认一认,知道它的时值。   用lu或其他字跟琴哼唱全曲,熟悉旋律走向。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演唱,熟悉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歌曲的处理。   加入力度记号作强弱的处理。   有感情地演唱。 7、按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组际间进行互评。   拓展延伸   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它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   交流有关希望小学内容的收集资料。   看看有关广告报道。   说说你眼中的贫困地区的小伙伴。   想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事,给予什么帮助。   按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手拉手》活动方

篇14: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第一、二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第一、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白鸽》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鸽》,以此为背景出示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分句、分声部教唱旋律,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在学唱低声部旋律。(用听唱法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高声部旋律: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课   题: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最好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一年级《五十六朵花》的教案

(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课 百花园(新人教五下音乐教案)

苏教数学三下:《练习五》教案

苏教版三下荷花教案

小学音乐教第七课小精灵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人教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童话故事教案

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鄂教版三下语文复习资料以及复习方法

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集锦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新人教三下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