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未来未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未来未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1: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7、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

先自度其足 ( )( )

吾忘持度 ( )( )

宁信度 ( )( )

1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1)而置之其坐(___ _同__ __) (2)反归取之(__ __同__ __)

19、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4分)

(1)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0、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21、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5分)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

参考答案:

16代词,代尺码 到----去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

13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

14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15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篇2: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

【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反归取之 ( )

③楚人有涉江者( ) ④遽契其舟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4】.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3分)

答案:

【小题1】(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

【小题1】量长短 同“返”,返回 渡过,渡 雕刻,刻

【小题1】(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小题1】示例:楚人,快下水找吧。你刻记号恐怕是没用的,剑不会随着船往前的。(注意用语委婉,有针对性)

篇3:郑人有欲买履者的阅读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的阅读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4分)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

宁信度(  )     反归取之(  )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何不试之以足?

(2)宁信度,无自信也。

1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是:

12略

13.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篇4: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韩非子寓言及故事的深刻含义。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2、把握体现文中的思想感情及高超的说理艺术。

3、启发和引导学生涵养德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段,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观点,领会韩非子语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进一步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领:

剪辑《百家讲坛》韩非子精彩片段播放。

他是法家大代表人物,他的书中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他一生主张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结果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请学生简述课本P112页《韩非子》选读中的人物简介。)

二、初步了解:

1、检查预习,翻译四则选文。

要求:细读注释,落实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可分组进行,四组各重点检查相应翻译的语段,提出疑点、难点;也可摘录重点语段,字字落实翻译。

古今异义: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句,表因果关系。)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生(古义: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类活用: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曩将罪之(罪,名词用作动词,治罪)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名词用作动词,以女嫁人)

其家甚智其子(智,意动用法,以为……智)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以娱其意(娱,使动用法,使……欢乐)

而自知其益富(知,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被动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乐羊以有功见疑。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为人妇而出,常也。

2、概括评述

要求1:或用一句话概括所摘录语段的主旨;或用一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填补下面图表中的空白。

提示:文段一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时俱进,不墨守陈规。)

文段二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的理解,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因此,治理天下要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批判盲目效古的做法②批判今世学者曲解古人之意③批判迂腐思想④讽刺死守教条的人。)

文段三旨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成。(①巧诈不如拙成②讽刺自作聪明的人。)

文段四旨在说明人聪明不难,难的是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告诫人们要谨慎处置。(明白事理不难,难的是明白事后怎样处理。)

要点图解:(多媒体制成图表填空题,更加直观清晰。)

材料

观点

寓言成语

第一则

上古时代圣人先贤起到积极的作用,时代变化了,以往圣明的做法不适合新时代了。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与时俱进、宜时治世

守株待兔

第二则

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的理解。

盲目效古、悖行天下

卜妻如裤

郢人燕说

郑人买履

第三则

乐羊食子,同一事件,不同结论;秦西巴释,不同角度,不同认识。

巧诈不如拙诚

自作聪明人之可悲

卫人嫁女

第四则

郑武公伐胡,掩人耳目。

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

智子疑邻

三、梳理探究:

1、

如何理解文中几则寓言的比喻义?(要求预习中查成语词典整理成卡片)

2、

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思考与练习一)

3、

节选的部分选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和庄子寓言有何不同?

提示:

⑴善于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⑵总的说来,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毋宁说,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⑶韩非思想尖锐,又很自信,体察无微不至,思考深邃冷峻,表达幽默风趣。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

四、迁移运用

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 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请全面理解韩非子《杀猪教子》寓言故事,

五、作业设计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

1、

观看CCTV《百家讲坛》节目《韩非子》一辑,写一篇人物评论《我眼中的韩非子》,不少于600字。

2、

读韩非子《酒酸与恶狗》《扁鹊见蔡桓公》《鲁相嗜鱼》等经典寓言,写一篇读书心得,作为“阅读经典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教学反思: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在备课过程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选修课堂关注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一个难题。

在韩非子《郑人有且买履者》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四个环节来设计课堂①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②抓住重点掌握材料③理性反思 自主探究④关注现实联系当下。第一环节,利用视频资料展现名家的精彩评论,吸引学生走进经典,关注历史;第二环节,主要针对学情,落实韩非子选文中的文言字词,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第三环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选文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整体上即抓住阅读文本,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构建起学习的空间来。

篇5:《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初步感知法家思想。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读懂文章寓言的寓意,通过选文了解韩非寓言及故事的丰富和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特殊文言句式。

2、读懂文章的寓意及由此表现的作者的观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提前做好预习(读熟文本,批注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走近作者

看图片,猜寓言。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能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以上这些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都出自同一个人。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书中充满寓言和小故事。他一生主张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结果却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就是——韩非。

下面我们来了解韩非及他的悲剧命运。出示幻灯,要求:两分钟勾划主要信息。

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课前预习

a、出示字音

检测二:

请许学者 或者不宜今乎 郢书 遗燕相国书 燕说王大说

先自度其足 宁信度

b、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三、自主学习,翻译文本

学习内容:

翻译文本2—4段,概括三个寓言故事,并探究其寓意。

学习检测:

(1)字词

(2)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举烛者,尚明也。

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

今裤何如?(疑问句宾语前置)

宁信度,无自信也。(否定句宾语前置)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

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

何不试之以足?(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四、反馈交流,探究寓意

1、概括三个寓言故事

2、寓言寓意:

用自己的话把三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然后概括寓意。

卜妻为裤:讽刺那些刻板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的人。

郢书燕说:讽刺随意穿凿附会、曲解古人之意。

郑人买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的人。

深入探究1:作者的思想观点

过渡:在先秦诸子中,法家的思想本是要立竿见影,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友兰曾说过:“儒墨及老庄皆有其政治思想。此数家之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其专从君主或国家之观点以论政治者,当时称为法术之士,汉人谓之为法家。”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究竟想通过这些寓言故事表现怎样的思想(政治)观点呢?

共同学习第一段,链接: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

明确:

1、效法先王或古代要懂得变通。

2、理解古代帝王的话不能妄加猜测、穿凿附会。

3、要根据现实研究和制定治国方略。

深入探究2:现实指导意义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像“郑人”“卜妻”这样夸张的形象,但每个人都会有“犯轴”或钻牛角尖的时候,那么,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1、个人角度。

2、创业角度。

3、国家角度。

法家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还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思想渊源,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一)、名言积累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3、自见之谓明。

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5、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7、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1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二)、拓展阅读寓言故事《曾子杀猪》,分析寓意及表现作者观点。

篇6:《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先秦诸子选读》囊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家的经典之作,学生在详细了解了儒家的仁爱尚礼和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的基础之上,韩非的法家思想无疑又是一朵奇异之花,他将法、术、势融为一体,其理念与现世社会的理念更有相通之处。《韩非子》选读教学中,准备让学生通过观看《百家讲坛》的视频,对韩非及其思想有个全面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选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其以丰富形象的寓言故事进行说理的方法,并且和《庄子》的寓言说理进行比较,除了高考链接之外,更多的引导学生能够联系现实,说说《韩非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韩非及其思想。

2、能够借助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预习,梳理选文的文意;掌握实词、虚词和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3、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其高超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段,了解作者在寓言中所表现的思想观点,领会韩非子语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韩非将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法家思想在当下社会形势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视频牵引法、问题引导法、写作迁移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儒家的仁爱尚礼如和风细雨滋润着我们内心每一个友、善、爱的萌芽,道家的自然无为、神奇诡异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精神上的空灵,韩非的法家思想无疑又是一朵奇异之花,开启另个一认知的世界。

二、韩非知多少

(本环节在于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可适当进行补充)

1、请学生介绍韩非以及和他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针对韩非子的资料进行补充)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

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

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2、字词读音检测练习。(考察难点字读音和通假字)、不胜(shēng)、果蓏(lu?)、蚌蛤(gé)、钻燧(suì)取火……释耒(lěi)守株、郢(yǐng)人、度(du)其足、麑(ní)、曩(nǎng)。

通假字:而民说之,使王天下(“说”通“悦”)。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生(“请”通“情”)。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

而自知其益富(“知”通“智”)。

三、翻译与句读

(本环节旨在小组内进行翻译,圈画难点,整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朗读并结合句意划分句读,概括每小结文意)

1、文言现象

①古今异义: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生。

②词类活用: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曩将罪之(罪,名词用作动词,治罪)。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名词用作动词,以女嫁人)。其家甚智其子。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名词用作动词,怪罪)。以娱其意(娱,使动用法,使?欢乐)。而自知其益富。

③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宾语前置)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

宁信度,无自信也。(宾语前置)

(被动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乐羊以有功见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为人妇而出,常也。(语义被动)

2、概括每小节的文意

第一小节通过举例批判“法先王”的做法,治理天下应当讲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小节通过举例依旧说明治理需要从实际出发;第三小节通过举例批判狡诈,肯定拙诚;第四个小节说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置。

三、朗读,习句读

请同学进行朗读,每人朗读一个选段,其他同学标注出有异议的句读,大家共同商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智子疑邻等寓言故事,我们在熟悉不过了,可是这些寓言的本意,我们又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非子》,寻找其寓言故事的本意,感受韩非高超的说理艺术。

二、探究梳理

(本环节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选段中寻找寓言,勾画表明寓意的句子,体会韩非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问题设置:

1、请问四个选段中共有多少个寓言故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寓意或者用原文中的一句话表明寓意。

提示:守株待兔——放大了的妄想。(希望以先王之政治理当世的人民,是多么可笑。)

卜子之妻为裤——放大了的愚昧。(死守古代帝王渺远的道术而不知变通,是多么迂腐。)

郑人买履——放大了的教条主义。(不适国事而谋先王,是多么荒唐。)

卫人嫁其子——借卫人不惜葬送女儿的幸福来追逐财利的可鄙嘴脸,批判不讲廉耻却自以为高明的贪官污吏。

智子疑邻——一件事情的两种结果,表明亲属之别(明白事理容易,明白事理后正确的处置才正真是难。)

郢人燕书——书者无心,读着有意。

2、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思考与练习一)

提示:不可一味的照搬先王的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3、节选的部分选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和庄子寓言有何不同?请举例分析。

提示:①写作特色,善于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文风峻峭,语气坚决而专断。②比较感悟,庄子的寓言大多诡异虚诞,如大鹏展翅、庄生梦蝶、涸辙之鲋?他们超出了常人的思考范畴,给人以奇异的震撼,说理比较抽象,而韩非的寓言取材于真实生活之中,如郑人买履、卜子之妻为裤、卫人嫁其子?这些故事让人或捧腹、或唏嘘,都让读者感觉到真实,从而增加了说服力,有力的证明着自己的唯物现实思想观。

三、能力迁移

(本环节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韩非子,将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在有限的视角和思维中展开无限的遐想)

1、韩非子的寓言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酒酸与恶狗》《扁鹊见蔡桓公》《鲁相嗜鱼》《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请选择三篇仔细研读,写一篇读书交流稿。

2、阅读有关韩非子的书籍或者观看相关影视,请给韩非子写一封信,进行一次越千年的心灵对白。

篇7:《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基础。《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请问它主要运用什么方式来说理的呢?对了,是运用寓言。韩非子运用这些寓言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他与别人的寓言有什么不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以本文为依托,对此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二、文本探究

1、请问:什么叫寓言?

明确: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2、韩非子运用寓言来说理,是其散文的最大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其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中有寓言340则,位居诸子寓言之首,可以说《韩非子》集寓言之大成。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快速浏览课文,看本文一共运用了哪些寓言,它们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共运用了九则寓言,寓意分别是:

守株待兔——讽刺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民;卜妻为裤——讽刺盲目效法先王的愚昧;郢书燕说——批评当今学者曲解古人之意;郑人买履——讽刺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乐羊食子、西巴释麑——说明“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卫人嫁子——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展示PPT2)

3、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文中的寓言是他阐明思想的一个平台。那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本文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明确: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儒家的“法先王”,认为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主义色彩截然不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如我们经常说的“与时俱进”就与韩非子的进步历史观如出一辙。

4、总结:《韩非子》中这些生动的寓言,不仅蕴含着深隽明切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5、韩非子的寓言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些寓言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情味,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明和持久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仔细品读每则寓言,说一说,你对哪则寓言印象最为深刻,或者你认为哪则寓言写得最妙,并说说你的理由。(可提示学生从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考虑)

明确:如:“卜妻为裤”中的卜妻没有听懂丈夫的话,而把新裤做成旧裤,傻得令人忍俊不禁。

“郢书燕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巧妙,由不经意的误写“举烛”,而燕相却把它解释成“举贤而任之”,并告诉燕王,居然“王大悦,国以治”,一些列的.巧合,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叫绝。特别是描写燕相对信的解释,望文生义,一本正经,令人发笑。(可叫学生模仿其语气读一读。)

“郑人买履”中的郑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反而说:“宁信度,无自信也。”显得固执而愚蠢。

“乐羊食子”中的乐羊坐在帐中连吃带喝(吃自己的儿子)的细节描写,显得那样触目惊心,体现了乐羊心狠巧诈、缺乏人性。

“郑公伐胡”中的郑公两次设局,麻痹胡人,显得狡诈阴险,而关其思为表智慧和忠心却糊里糊涂被杀,令人感到可怜、可悲。

“卫人嫁子”中的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悲哀,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体现了卫人愚蠢而自以为聪明的性格。

6、总结:《韩非子》的寓言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性格鲜明,许多寓言宛如短篇小说,具有高超的文学技巧。是韩非子使得寓言逐渐摆脱说理的附庸而趋于成熟。

三、比较探究

1、先秦诸子运用寓言来说理并非韩非子一人,还有一人也善于运用寓言来说理,那就是庄子,那我们就结合学过的庄子的文章,来比较一下两人的寓言有什么不同。

明确:《庄子》的寓言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社会幻想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据统计,《韩非子》中的寓言,共有340则,其中取材于神话故事的有5则,引述民间故事或将格言故事化的有75则,加工历史故事的有260则。

《庄子》的寓言想象丰富,夸张大胆,奇幻玄虚,怪诞神奇,恢诡谲怪。

《韩非子》的寓言构思精巧,语言幽默,虽有夸张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总结:如果说庄子像大海,显得阔大无垠,汪洋恣肆,热情而浪漫;那么,韩非子就像高山,显得巍峨厚重,屹然独立,冷静而现实。

四、延伸探究

1、韩非子讽刺现实社会的寓言哲理深刻,充满智慧,有些寓言,形象大于思想,客观意义远远超出作家的主观意图之外,具有永恒的价值和不朽的魅力。请看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请大家讨论,该题目对“智子疑邻”这一则寓言的理解,跟韩非子的本意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则寓言说明了情感的亲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总结:正是因为韩非子寓言的寓意丰富而多元,所以很多寓言能流传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狗恶酒酸”等。关于韩非子寓言寓意的丰富性,我们课下将继续进行探究。

五、布置作业

“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两则寓言除了课文中的寓意外,还有哪些不同的解读?

六、课文总结

总之,韩非子的寓言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虽然韩非子的集权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常常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我们不能否定他学术的思想价值和作品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通过对他寓言的探究,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他寓言的特色,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圣哲充满了深深地敬意。

篇8:《郑人有且买履者》(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基础。《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请问它主要运用什么方式来说理的呢?对了,是运用寓言。韩非子运用这些寓言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他与别人的寓言有什么不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以本文为依托,对此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

(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

二、文本探究

1.请问:什么叫寓言?

明确: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2.韩非子运用寓言来说理,是其散文的最大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其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中有寓言340则,位居诸子寓言之首,可以说《韩非子》集寓言之大成。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快速浏览课文,看本文一共运用了哪些寓言,它们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共运用了九则寓言,寓意分别是:

守株待兔--讽刺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民;卜妻为裤--讽刺盲目效法先王的愚昧;郢书燕说--批评当今学者曲解古人之意;郑人买履--讽刺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乐羊食子、西巴释--说明“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卫人嫁子--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明白事理不难,但正确处理困难。(展示PPT2)

3.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文中的寓言是他阐明思想的一个平台。那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本文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的什么思想,又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明确: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反对儒家的“法先王”,认为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主义色彩截然不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如我们经常说的“与时俱进”就与韩非子的进步历史观如出一辙。

4.总结:《韩非子》中这些生动的寓言,不仅蕴含着深隽明切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板书:一、思想的深刻性)

5.韩非子的寓言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些寓言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情味,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明和持久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仔细品读每则寓言,说一说,你对哪则寓言印象最为深刻,或者你认为哪则寓言写得最妙,并说说你的理由。(可提示学生从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考虑)

明确:如:“卜妻为裤”中的卜妻没有听懂丈夫的话,而把新裤做成旧裤,傻得令人忍俊不禁。

“郢书燕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巧妙,由不经意的误写“举烛”,而燕相却把它解释成“举贤而任之”,并告诉燕王,居然“王大悦,国以治”,一些列的巧合,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叫绝。特别是描写燕相对信的解释,望文生义,一本正经,令人发笑。(可叫学生模仿其语气读一读)

“郑人买履”中的郑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反而说:“宁信度,无自信也。”显得固执而愚蠢。

“乐羊食子”中的乐羊坐在帐中连吃带喝(吃自己的儿子)的细节描写,显得那样触目惊心,体现了乐羊心狠巧诈、缺乏人性。

“郑公伐胡”中的郑公两次设局,麻痹胡人,显得狡诈阴险,而关其思为表智慧和忠心却糊里糊涂被杀,令人感到可怜、可悲。

“卫人嫁子”中的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悲哀,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体现了卫人愚蠢而自以为聪明的性格。

……

6.总结:《韩非子》的寓言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性格鲜明,许多寓言宛如短篇小说,具有高超的文学技巧。是韩非子使得寓言逐渐摆脱说理的附庸而趋于成熟。

(板书:二、艺术的高妙性)

三、比较探究

1.先秦诸子运用寓言来说理并非韩非子一人,还有一人也善于运用寓言来说理,那就是庄子,那我们就结合学过的庄子的文章,来比较一下两人的寓言有什么不同。

明确:《庄子》的寓言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社会幻想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据统计,《韩非子》中的寓言,共有340则,其中取材于神话故事的有5则,引述民间故事或将格言故事化的有75则,加工历史故事的有260则。

《庄子》的寓言想象丰富,夸张大胆,奇幻玄虚,怪诞神奇,恢诡谲怪。

《韩非子》的寓言构思精巧,语言幽默,虽有夸张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总结:如果说庄子像大海,显得阔大无垠,汪洋恣肆,热情而浪漫;那么,韩非子就像高山,显得巍峨厚重,屹然独立,冷静而现实。

(板书:三、风格的现实性)

四、延伸探究

1.韩非子讽刺现实社会的寓言哲理深刻,充满智慧,有些寓言,形象大于思想,客观意义远远超出作家的主观意图之外,具有永恒的价值和不朽的魅力。请看20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请大家讨论,该题目对“智子疑邻”这一则寓言的理解,跟韩非子的本意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则寓言说明了情感的亲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总结:正是因为韩非子寓言的寓意丰富而多元,所以很多寓言能流传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狗恶酒酸”等。关于韩非子寓言寓意的丰富性,我们课下将继续进行探究。

(板书:四、寓意的丰富性)

五、布置作业

“守株待兔”和“郑人买履”两则寓言除了课文中的寓意外,还有哪些不同的解读?

六、课文总结

总之,韩非子的寓言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虽然韩非子的集权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常常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我们不能否定他学术的思想价值和作品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通过对他寓言的探究,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他寓言的特色,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圣哲充满了深深地敬意。

板书设计            《韩非子》寓言探究

一、思想的深刻性二、艺术的高妙性三、风格的现实性四、寓意的丰富性

余红云

篇9:《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后反思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后反思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一课讲完了,现在想来,有收获也有遗憾。

从高二以来,我们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文言文,在高二下《先秦诸子》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选择了韩非子的文章来讲。当时考虑的主要是韩非子本人有一些传奇的经历,另外,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就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寓言故事。《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化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他的寓言形象化的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象庄子寓言那样恢诡谲怪,但韩非语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我自己就被他的寓言、他的文风、他的构思所深深吸引。另外,我也希望学生们,不要盲从现在的很多社会言论,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见才是终身受益的。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最普通却不普通的寓言:守株待兔。

我的导入没有选择常规的作者、背景介绍,却用一个52秒、没有对话的Flash短片。主要是希望能够协调公开课学生的紧张气氛,另外也直入寓言――守株待兔。这次的导入比较成功,也收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接下来是检查预习情况,主要运用了齐读、齐答、个别回答的方式,检查字词、读音、句式的预习情况。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太好,也可能是文言文基础不牢,所以这部分花去了我计划之外的部分时间。

进入文章内涵和行文结构的时候,遇到了一点点的小问题。学生对文章不熟悉,讲解途中出现了跟不上的情况。我立刻随机应变,提出为什么会被耻笑的问题,让学生们自我调节学习进度,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后来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到学习重点知识,古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时,学生们表现出论证方法记得不太牢的卡壳现象。我就零时带领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点,再加上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们更扎实的记住了不同论证方法的异同。

最后的主题升华,我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生平介绍,谈作者创作思路的时候,因为前文分析的.比较透彻,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水到渠成。这种在最后引出写作背景的大胆尝试也收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反观我的这节课,反思主要有:

一、教学要勇于创新,要勇于向课本质疑。

对于《先秦诸子》这本选修教材,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前几年也没有进入我们的教学安排。初次的接触先哲们的思想,我们语文教师都觉得如履薄冰。怎样在资料缺乏、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上好这节课,成为了我这个新教师比较棘手的问题。慢慢的在中后段,我们也摸索出一些收获。如勇于创新,创新才有收获。另外,在备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书下注释的问题,如决渎dú(课文下的注释du是错误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同学们勇于向课本置疑。

二、随机应变

这点主要是说,课堂是活的,是生成性的,我们无法估计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例如在回答守株待兔比喻什么人的问题时,有位同学回答比喻残暴的统治者。这显然是没有仔细思考问题随口说的答案,所有的老师、同学们都紧张得盯着我。我就随机应变,开起了玩笑说,如果故事新编,把寓言改编成那个在田里劳作的郑国人整天坐在树桩下杀兔子,就可以说它是比喻残暴统治者了。同学们善意的笑了,那位同学也调整了心态,在我的引导下回答正确了。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这点主要是说,在教学中思考问题不应主观片面。例如在评价韩非子的思想时,不应该片面的评价,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横向的、客观的、全面的看待他。功过得失让学生们自由的评说,只要言之成理,而教师就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全面看问题。

四、遗憾。

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不少遗憾,例如:对学生的学情考虑不够,造成部分教学时间和重点的偏差。另外,学生一节课到底真正学到了多少,这才是我们老师备课的重点,不是热闹的场面,不是浮躁的心态。而是踏踏实实的研究,只有老师踏踏实实的做到了,学生才会真正有收获。

篇10:郑人有且买履者(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说;因为、**、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3、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教学重点: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文言语法现象。

2、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守株待兔》  ,幽默的无声动画使多数学生笑了。教师就势提问:这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

生答:比喻一类不劳而获的人。他们不愿老实工作,想侥幸得到收获。     师补充: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个寓言的最普遍理解,但是原著中,作者写这个寓言并不是想说明这点。那真实的《韩非子》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韩非子,让我们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师板书问题字词。

不胜 shēng  (古音破读)

果z蚌蛤  luǒ bàng gé

腥臊恶臭     è 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

决渎         dú (课文下的注释dòu是错误的)

钻燧取火  zuān suì

鲧禹         gǔn

耒        lěi

2、投影重要字词句。

(1)、实词:

1、而民悦之 (意动)   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2、使王天下  (名作动)

3、民多疾病   (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效法  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  (于是)

(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  (被)

2、因为之备   (替)

(3)、古今异义词

1、桀、纣**   (暴力混乱)

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措施治理)

(4)、句式

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状语后置)

3、翻译重要句子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在夏朝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头来生火,就一定会被鲧禹笑话。(状语后置句)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省略句)

(3)宋人有耕者

有个耕田的宋人。(定语后置)

三、解读文章结构。

师: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生:  四个   分别是:比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师:大家互相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生:   生产力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旧的事物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四、深入解读。

师: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生:举例论证

师讲解:如要证明“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中心,即举出一些这样不效法先王的例子。可文章前半部分却说了效法先王的可笑结果,这不是举例论证。要说明正面的中心,假设反面事例的结果,反推出中心的论证方法叫:假设法。假设法(本文论点之前的文段):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生: 还有寓言论证。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用寓言论证是一种生动的论证法方,它属于喻证法的一种。喻证法(本文论点之后的文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重在相比,暗其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师追问:守株待兔就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呢?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

师:如果改编成那个在田里劳作的人整天坐在树桩下杀兔子,就可以说它是比喻残暴统治者了。联系论点部分,想想韩非子到底为什么创作了守株待兔的寓言呢?

生: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五、升华主题

投影韩非子生平,结合课文注释介绍,了解为什么他要创作这样的寓言。

韩非子其人:韩非是战国末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师: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

生: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的措施。

师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的法家思想远远不同于当时的儒、道、墨思想,他认为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末期,这些形而上的思想不能满足社会实际。故极力推崇法家思想才是最合适的思想。

六、比较作业

从内容、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寓言。

七、板书:           文章结构

上古:构木  钻燧                            人物   耕田的宋人

为……笑   ↑  法                                统治者

中古:决渎          结   不期修古    结         事件   守株待兔

为……笑   ↑  法  -→             ←-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近古:伐**        论   不法常可    论         结果   为宋国笑

为……笑   ↑  法                                      为历史笑

当今

假设法                    中心论点                     喻证法

篇11:《郑人逃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郑人逃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3)反席于树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⑶:通返返回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篇12:王冕者诸暨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辄( ) 琅( ) 恬( ) 儒(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窃入学舍

②听已

③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④录为弟子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②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5.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八.1.zhé lǎng tián 2.①偷偷地 ②完毕 ③于是 ④收 3.①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让牛践踏了庄稼,他的父亲大怒,拿起鞭子打他。 ②乡里的小孩子都在路旁讥笑他,王冕自己也笑了。 4.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5.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

郑人有且买履者(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有负盐负薪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疑人窃履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絪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疑人窃履》题目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鲁人徙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易传.彖传上.履》文言文及译文

王冕者诸暨人阅读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郑人有欲买履者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