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鲍君》阅读练习题答案(共含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ashmikan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鲍君》阅读练习题答案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
参考答案:
7.(1)离开(2)原因
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鲍君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鲍君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_____________
(2)问其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3.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划线的字。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2)问其故(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
(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呀?(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③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鲍/鱼主过庙下
B.鲍鱼/主过庙下
C.鲍鱼主/过庙下
D.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2)故()
【小题3】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1)离开(2)原因
【小题3】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小题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7、(1)离开(2)原因
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鲍君》阅读原文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③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鲍君》阅读题目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鲍/鱼主过庙下B.鲍鱼/主过庙下1
C.鲍鱼主/过庙下D.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2)故()
【小题3】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_____________
(2)问其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离开(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3.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小题1】C
【小题2】(1)离开(2)原因
【小题3】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小题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鲍鱼主过庙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鲍鱼的主人经过这座庙宇”。根据句子的意思与结构原则,“鲍鱼主过庙下”节奏为“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1)“去”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离开”,不能理解为“距离”等意思。(2)“故”在此句中的'意思为“原因”,不能理解为“故事”等意思。
【小题3】“此”是“这”的意思,“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翻译这句话时,出来注意这两个关键词之外,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小题4】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多角度的来谈。可以从“鲍鱼的主人”这个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人们盲目相信有神灵”这个角度来谈。如果从第二个角度来谈,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忆刘半农君》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 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 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 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 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 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 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 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 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 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 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 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 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 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⑴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2)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不必亲自去走永康之路,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足以令人吃惊畏难。
B. 颔联从视和听的角度,极尽夸张描写,表现出杨君赴任永康的路途艰险。
C.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
D. 在欧阳修看来,杨君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
E. 诗歌题目内涵丰富,“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CD 2. ①从道路艰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君的担心和牵挂之情。②作者劝杨君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施政,表现出作者希望杨君为当地百姓造福的愿望。③作者认为杨君德才兼备,愿为推荐,表达了爱惜人才之心和希望杨君进步的期许。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D项考核内容,BC项考核手法,E项考核标题,其中C项,“希望杨君向陶渊明学习,刚正不阿”错,诗句的意思是“不要向陶渊明学习”;D项,“做永康令这样的小官是可耻的`”错,诗句意思是“做官不要以官小为耻”。故选C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描写路途艰险,分析作者对杨君的担心和牵挂之情;根据“为政须通异俗情” 分析作者希望杨君为当地百姓造福的愿望;根据“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分析作者爱惜人才之心和希望杨君进步的期许。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