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大麦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共含2篇),方便大家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共含2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

篇1:《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

《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

王昭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分)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分)

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 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分)

篇2: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答案及诗意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答案及诗意

和聂仪部明妃曲

(李攀龙)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2]天山:即祁连山。

[3]琵琶马上弹:相传昭君远嫁匈奴,於马上弹琵琶以抒哀怨。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诗意

下过雪的天山北风吹着寒冷入骨,空有一地雪白。昭君坐在和亲的马上,抱着琵琶弹些久远的曲子。一曲终了抬头望一望凄冷的天际,一轮青海异地的月亮高悬于空中。昭君脚步凌乱,来往徘徊,尚以为自己仍处于汉室宫廷管辖的界内。

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

1、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示例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

【示例二】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一刹那的恍惚与时空的交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神话。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的昭君形象,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赏析

明妃曲,明妃曲陆游,明妃曲的意思,明妃曲赏析

《双调·潘妃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题及答案

智力脑筋急转弯题及答案

近乡情更怯阅读题及答案

西游记阅读题及答案

《独立宣言》阅读题及答案

菠萝蜜阅读题及答案

《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精选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昭君》和《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