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眼镜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炉心融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侏儒眼镜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炉心融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侏儒眼镜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篇1:《侏儒眼镜猴》阅读答案

毕役

①19,当最后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人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侏儒眼镜猴可能已经灭绝了。,这种像老鼠一样大小的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意外地发现,原来它们一直隐藏在印度尼西亚茂密山林中。

②此前,两位印尼科学家于在瑞林都国家公园意外地发现一只侏儒眼镜猴,可惜它误中陷阱,重伤丧命,但至少证明侏儒眼镜猴这一物种尚未灭绝。于是,美国研究人员随同一支印尼当地的科研小组前往该处海拔2100多米的山顶上探察。终于发现了4只侏儒眼镜猴,并且成功捕获了2只雄性和1只雌性个体。他们将无线电项圈套在这些侏儒眼镜猴的身上再将它们放生,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它们的行踪了。

③眼镜猴体形很小,体长一般在9~18厘米之间;体重很轻,50~150克之间,像小老鼠一样,甚至可让它在钢笔上爬来爬去。它有一对异于平常、大得出奇、直视前方的大眼睛,直径都在1厘米以上。眼镜猴不仅以眼睛大而出名,它们的两只膜状的耳朵非常灵敏,只要周围稍稍有一点动静,就能够觉察出来。

④侏儒眼镜猴是眼镜猴中的一种。侏儒眼镜猴也叫小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它的体长约为11厘米,体重50克左右,体型只有菲律宾眼镜猴的一半大。除了微小的体型外,它那直径达1.6厘米的大眼睛和浓密的皮毛也特别引人注目,这种皮毛可以让它们在潮湿阴冷的密林中保持正常的体温。

⑤利用无线电项圈,研究人员了解了侏儒眼镜猴的一些习性。例如,虽然侏儒眼镜猴的体型比其他眼镜猴更小,但它们的腿却都几乎一样长。因此,侏儒眼镜猴更善于利用其超长的腿在森林里上下跳跃。从一个树梢跳到另一个树梢。在睡眠方面,这种夜行动物喜欢藏在掏空的树干里休息,比其他眼镜猴更为安静。

⑥侏儒眼镜猴的发现是个令人鼓舞的'喜讯,但也有一些环保人士为此担忧,他们担心盗猎者按照新闻线索去捕捉本来就罕见的侏儒眼镜猴。类似的盗猎案件在世界各地都曾有所发生。印尼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通过科学研究获得这个物种的更多信息,印尼政府会更好地对它们采取保护措施。

6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

63.第①自然段中的下面句子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921年,当最后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人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侏儒眼镜猴可能已经灭绝了。

64.第③段介绍了眼镜猴的哪些特点?(3分)

65.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66.第⑤段介绍了侏儒眼镜猴的哪些生活习性?(2分)

67.应该如何保护侏儒眼镜猴呢?请提一条建议。(2分)

【答案】

62.逻辑顺序(3分)

63.“可能”表推测。说明侏儒眼镜猴并非一定灭绝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3分)

64.体形很小、体重很轻;眼睛大;耳朵灵敏(共3分,每个特点1分)

65.列数字(1分),通过具体数字说明侏儒眼镜猴的体形小、体重轻的特点。(1分)作比较(1分)通过与菲律宾眼镜猴的比较,突出了侏儒眼镜猴的体形之小。(1分)

66.①善于跳跃(1分) ②在掏空的树干里休息。(1分)

67.建立保护区(2分)(答案不唯一,符号题意即可)

篇2:《侏儒眼镜猴》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侏儒眼镜猴》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1921年,当最后一只侏儒眼镜猴被制成标本收藏在博物馆,人们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侏儒眼镜猴可能已经灭绝了。20,这种像老鼠一样大小的灵长类动物被科学家意外地发现,原来它们一直隐藏在印度尼西亚茂密山林中。

②此前,两位印尼科学家于20在瑞林都国家公园意外地发现一只侏儒眼镜猴,可惜它误中陷阱,重伤丧命,但至少证明侏儒眼镜猴这一物种尚未灭绝。于是,美国研究人员随同一支印尼当地的科研小组前往该处海拔2100多米的山顶上探察。终于发现了4只侏儒眼镜猴,并且成功捕获了2只雄性和1只雌性个体。他们将无线电项圈套在这些侏儒眼镜猴的身上再将它们放生,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它们的行踪了。

③眼镜猴体形很小,体长一般在9~18厘米之间;体重很轻,50~150克之间,像小老鼠一样,甚至可让它在钢笔上爬来爬去。它有一对异于平常、大得出奇、直视前方的大眼睛,直径都在1厘米以上。眼镜猴不仅以眼睛大而出名,它们的两只膜状的耳朵非常灵敏,只要周围稍稍有一点动静,就能够觉察出来。

④侏儒眼镜猴是眼镜猴中的一种。侏儒眼镜猴也叫小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它的体长约为11厘米,体重50克左右,体型只有菲律宾眼镜猴的一半大。除了微小的体型外,它那直径达1.6厘米的大眼睛和浓密的皮毛也特别引人注目,这种皮毛可以让它们在潮湿阴冷的密林中保持正常的体温。

⑤利用无线电项圈,研究人员了解了侏儒眼镜猴的一些习性。例如,虽然侏儒眼镜猴的体型比其他眼镜猴更小,但它们的腿却都几乎一样长。因此,侏儒眼镜猴更善于利用其超长的腿在森林里上下跳跃。从一个树梢跳到另一个树梢。在睡眠方面,这种夜行动物喜欢藏在掏空的树干里休息,比其他眼镜猴更为安静。

⑥侏儒眼镜猴的发现是个令人鼓舞的喜讯,但也有一些环保人士为此担忧,他们担心盗猎者按照新闻线索去捕捉本来就罕见的侏儒眼镜猴。类似的`盗猎案件在世界各地都曾有所发生。印尼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通过科学研究获得这个物种的更多信息,印尼政府会更好地对它们采取保护措施。

1.文章第③段介绍了眼镜猴的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介绍了侏儒眼镜猴的哪些生活习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⑴分析第①段划线句中“可能”一词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体形很小、体重很轻;眼睛大;耳朵灵敏(每个特点1分,3分)

2.①善于跳跃(1分)②在掏空的树干里休息。(1分)

3.⑴“可能”表推测,说明侏儒眼镜猴并非一定灭绝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2分)

⑵列数字、作比较,(2分)具体、突出了侏儒眼镜猴的体形小、体重轻的特点。(1分)

篇3:文言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④轸:痛。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2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

参考答案: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2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

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篇4:阅读理解习题与答案

阅读理解习题与答案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 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一。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再说了,红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味道越来越差了,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妻子思索 一阵,说,也是,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我掏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 异常高兴地对父亲说,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我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 。

(2)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 。

(3)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 。

2.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 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1)父亲:我早吃过了 ,一天好几个呢!

(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6分)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

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7.

4.题目是“红橘甜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6分)

答案:

1.(6分)(1)态度:精心侍弄。 (2)心情:兴奋和渴盼。(3)做法:打电话给儿子,送橘子给儿子,送橘子给邻居,到市场上出售。(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1)为了将第一批成熟的橘子全部留给儿子一家三口吃。

(2)为了宽慰父亲,让他高兴。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1)愁闷,期盼;惊讶;欣喜。 (2)都是为了掩饰落泪的原因。父亲见到儿子时激动、惊喜,儿子听了父亲话后深受感动。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红橘树在父亲精心管理下结出的果实很甜。②父亲为培养儿子成材而感到欣慰、满足。 ③父亲从儿子买红橘苗、卖橘子等做法中体会到儿子的孝心。 ④儿子从父亲种橘、送橘等行为中感受到父亲的信任、关爱。 ⑤全家人互相关心体贴,充满温馨和爱意。 (答案不限于此。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篇5:桂林山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桂林山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 )

2.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

3.填空。

(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桂林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两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2., , , , , , , ;

3.(1)静清 绿 (2)奇 秀 险

4.比喻 排比

篇6:阅读理解训练习题附答案

阅读理解训练习题附答案

枪 响 鸟 不 惊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常用一道智力题来考我们:树上共有十只鸟,“叭”的一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我那时不谙世事,暗笑父辈们“愚”,当然“九只”。后来经开导方知枪响之后,其余九只鸟便吓跑了,正确答案应为“零”。

我却有一个奇思怪想:假如鸟儿胆子特别大,面对枪口不以为然呢?假如鸟儿机灵,知道猎人不会再放第二枪呢?那么这十减一等于零的答案成立吗?

我的假设并非无稽之谈。你看,在交通安全问题方面就有类似这样的“鸟”,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交警部门“杀一”难“儆百”十减一等于九,而且也可能是九十、九百、九千……。

有一则事例,某地某校学生为贪图上学、回家方便,竟横穿高速公路,致使几名学生被轧死于车轮之下,事故发生以后,尽管学校再三告诫学生不要走高速公路上学、回家,但走高速公路的学生仍然屡禁不止。[17教育网]

“血”的教训为什么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呢?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没有减少呢?如此可见,“枪响”未必“鸟惊”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偶然是必然的表现”。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不清楚国家交通法规,或者对交通安全知识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一回无事,二回成习惯”的侥幸心理。二是有些地方交通管理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常碍于人情,处罚不力,教育滞后。在打“鸟”的过程中,我们的交警“猎人”态度不坚决,或者视线模糊,或不能明察秋毫,或不能“防患于未然”,或对“打鸟”虚张声势,致使“鸟”有惊无险,面对“猎人”的“枪”常常无所顾忌,依旧我行我“路”。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不m断增多,交通安全便尤显重要。因此,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全民的重视,交警部门更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社会上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营造一种“遵守交通规则光荣,违反交通规则可耻”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提高交警部门的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防患于未然”。如此,交通安全十减一等于零的命题才会真正成立。

(选自《杂文天地网》有改动)

9、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4分)

10、划线句子在文中引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5分)

11、阅读本文,说说为什么会“枪响鸟不惊”?请你举出一例证明。(7分)

12、本文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两句,并做简要分析(6分)

(二)9、呼吁吸取“血”的教训,注意交通安全。10、过渡作用、点明作者的观点。11、一交通完全意识淡薄;二交通管理力度不够。例略。12、故事的引入,鸟的比喻,恰当的引用。能自圆其说均可。

篇7:小叶红豆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小叶红豆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在我国南方有一种名叫小叶红豆的'树,晴天时,它的叶子呈绿色。如果将要出现阴雨天,这树冠下面的叶子先变为红色,然后逐渐向上红到树顶。如果在阴雨天发现叶片由大红变为浅红,再渐渐恢复绿色,这就预示着天气将变晴。因此人们称小叶红豆树为“变化树”、“气象树”。

1.这篇短文有句话( B )。

A.三

B.四

C.五

D.六

2.请你给短文想一个合适的题目( A )。

A.小叶红豆

B.南方天气

C.气象树

D.阴雨天

3.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近义词:逐渐——( A)

A.渐渐

B.渐红

C.浅红

D.变绿

4.小叶红豆树又叫( AB)。

A.气象树

B.变化树

5.读一读文中的加点字的句子,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放学回家,我先,然后。

星期天,我先,然后。

答:放学回家,我先放下书包,然后去帮妈妈做家务。

星期天,我先去奶奶家玩,然后去公园玩。

篇8:阅读出师表阅读理解附习题答案

阅读出师表阅读理解附习题答案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由是感激 ( )

(3)夙夜忧叹 ( )

(4)庶竭驽钝 ( )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我的译文: ____

4.诸葛亮始终以“报先帝,忠陛下”为职分,在心理上体现为: ;在行动上的体现为: ; 在打算上认为北伐时机成熟的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5.阅读下面《隆中对》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①《出师表》中的哪句话与这段话是相照应的?

我的解答:

②有人阅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阅读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2)感动激奋;

(3)早;

(4)希望。

2. B

3.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意思对即可)

4.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5.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出师表》诸葛亮抒忠。(能用对仗并能反映文章情感内容即可。)

骆驼寻宝记小学生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惊弓之鸟》习题及答案

《越王勾践》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后汉书吴汉传》的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

高二地理习题及答案

《老屋》阅读习题及答案

侏儒眼镜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侏儒眼镜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