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夜》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灰与黑更迭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帐夜》阅读答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灰与黑更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帐夜》阅读答案

篇1:《帐夜》阅读答案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15、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D

解析:D、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16、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人老黄”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

“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

解析:首先可以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分析,“孤客”的“孤”表示孤独,“客”和“天涯”表示羁旅漂泊之苦,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其次抓住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分析二“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再次分析环境特点与作者心境的联系:“年年雪”“风云不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篇2:《帐 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帐 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苹③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④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白苹:白草。④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第二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诗歌尾联,对“空”字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茄”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

(每点2分,若答出其中一点,并且分析到位亦可得4分)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2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2分)(意思对即可)

篇3:《夜》阅读答案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的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问题】

16.诗的'1~3节,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突出夏日夜晚的什么特点?(4分)

答:

17.第4节中有三句诗都与第2节一样,诗人运用反复手法,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8.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4节与前三节有什么不同?(4分)

答:

篇4:《夜》阅读答案

16.突出夏日夜晚静谧、美丽的特点。

17.诗人以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进一步强调夜的静谧、美丽。

18.从内容上看,前三节是具体描写夜的景色,河流、小溪和青草的寂静无声,显示了一片祥和的景象,最后一节总写大自然的夜色非常美好。从结构上看,前三节是分写,第4节是总写,前后是总分关系。

篇5:夜 杜甫阅读答案

这首诗充分流露出作者在那个时代这段时期的处境和身心感受。原文如下: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篇6:《夜雪》阅读答案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

【注】

①雪子: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自叹每有欲往:往_____去,前往______

②辄复不遂:辄____就_______

③任之而已:而已___罢了________

12、“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篇7:《夜雪》阅读答案

11、①去,前往。

②就。

③罢了。

④说,认为。

12、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篇8:夜坐阅读答案

夜坐是宋代张耒的诗作,诗人少年得志但仕途坎坷,造就了诗人一股舆情与景致之中的独特之感,细细品读别有一番味道。

原文:

夜坐

作者: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问题:

(l)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篇9:夜坐阅读答案

(l)紧扣诗题,写了明月、寒霜,营造了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2 分);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2 分);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夜坐翻译: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夜坐字词解释:

①气:气氛。

②清:冷清。

③甘:甘心。

夜坐背景:无

夜坐赏析:

此诗作于晚年,写景中有寄托。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这也是一种人文意趣。

作者简介: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熙宁年间(1068-1077)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早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兄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亦能词。有《张右史文集》。

相关推荐:

秋蕊香 张耒

夜坐 张耒_夜坐 张耒赏析

篇10:夜杜甫阅读答案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流落异乡卧病山城的凄凉心境,此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作者: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夜阅读答案: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翻译:无

夜字词解释:

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指长安。

夜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优美。在这幅画面中,高天是深蓝的,疏灯是飘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渔火、山峰,相互辉映,在这优美的画面之外,又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这岂能不触动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愁肠呢?

五、六两句由写景转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诗人从成都东下至今已近两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从成都携家东下的,但秋天到达云安之后,因肺病、风痹等病复发,只得留下养病,次年夏初才抵达夔州。秋天,又从山腰客堂迁居西阁,因此说“南菊再逢”。此时诗人除了肺病和风湿痹症以外,还患有糖尿病,所以说“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划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因为时局**,战争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故乡亲人的来信了。夔州在长安和洛阳的南面,所以称故乡的来信为“北书”。“北书不至”,自然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却说是“雁无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无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思念。上句写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写由银河想到长安,表明思念故乡的心情。“步檐”与西阁照应,“倚杖”与“人卧病”照应。“牛斗”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由“牛斗”而到“银汉”,由“银汉”而到“凤城”,一层一层地表现出了诗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国的过程。诗人对故国长安的无限思念就蕴含在这伫立步檐倚杖远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11:村夜阅读答案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阅读题目: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2:《村夜》阅读答案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小题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小题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客夜》阅读答案

白居易村夜答案详解

村夜白居易阅读答案

《枫桥夜泊》阅读答案

甬江夜泊阅读答案

王安石《春夜》阅读答案

安全生产工作台帐

梦童帐散文

写绛帐散文

夜过西湖古诗阅读答案

《帐夜》阅读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帐夜》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