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钱塘逢康元龙阅读答案(共含8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张海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阅读题目: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3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3分)
阅读答案:
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3分)
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3分,意思对即可。)
(1)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
(2) 东皇:指春神。
(3)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试题:
(1)上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钱塘元夕”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2)下阕的“羞”“恨”二字用得很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月台”二句,写出了台馆依旧,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写出了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依旧;“钱塘”二句,写出了只有钱塘江 潮涨潮落依然不变。(3分)诗人以景物的变与不变两相映照,写出了元军兵临城下时,钱塘城的元宵节繁华荡尽,一派凄凉哀伤的氛围。(2分)
(2)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灯光”在照到舞殿歌箔时感到“羞”,借写客观之物“灯光”的感受写出了亡国人的心境。“恨”字也是运用拟人手法,写“玉梅”“恨”,实际上也是写临安城里的南宋之人“恨”。诗人借物抒怀,含蓄哀婉。(一点3分)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谁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苦中作乐,苦何以堪?“月台”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丛中,台馆依旧林立,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谓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如旧。“钱塘”两句,谓钱塘江潮涨潮落仍象从前,似怨江潮无情,不解人间兴衰,
“万点灯光”,几句,笔锋一转,由室外之景转写室内。分别从灯光、玉梅、昭君三层落笔。元宵节又称灯节,往日火树银花,灯光锦簇。“羞”字用得好,谓“灯光”也以神州陆沉而权贵们仍沉溺歌舞为羞。“灯光”反衬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感觉“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为观照者的词人自己。珠光宝气与万点灯火交相辉映,愈丽愈“羞”,良辰美景,风光不在。
“玉梅”两句,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昭君”两句,应当系喻指宫嫔。从后妃(玉梅)到宫嫔(昭君),都有末日将至之感。
“离愁卿寄,画楼哀角”则总括后妃、宫嫔,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幽咽角声,恰如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节而以“哀角”作结,是伤心人的心声。
在南宋词人的词中,临安元宵节是常写的题材之一。但因词人的出发点不同,所表达的意象也不尽一样。或粉饰太平。或无病呻吟。但汪元量此词从元宵节的今昔对比,从中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伤感之情。
个人资料: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四川简州(今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相关推荐: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浣溪沙张孝祥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陈元康传译文及阅读答案
陈元康传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也。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元康颇涉文史,机敏有干用。魏正光五年,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天平元年,修起居注。二年,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出为瀛州开府司马,加辅国将军。所历皆为称职,高祖闻而征焉。稍被任使,以为相府功曹参军,内掌机密。
高祖经纶大业,军务烦广,元康承受意旨,甚济速用。性又柔谨,通解世事。高祖尝怒世宗,于内亲加殴蹋,极口骂之,出以告元康。元康谏曰:“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言辞恳恳,至于流涕。高祖从此为之惩忿。时或恚挞,辄曰:“勿使元康知之。”其敬惮如此。高仲密之叛,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将杀暹。世宗匿而为之谏请。高祖曰:“我为舍其命,须与苦手。”世宗乃出暹而谓元康曰:“卿若使崔得杖,无相见也。”暹在廷,解衣将受罚。元康趋入,历阶而升,且言曰:“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容忍耶?”高祖从而宥焉。世宗入辅京室,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并被任使,张亮、张徽纂并高祖所待遇,然委任皆出元康之下。魏尚书仆射范阳卢道虔女为右卫将军郭琼子妇,琼以死罪没官,高祖启以赐元康为妻,元康乃弃故妇李氏,识者非之。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从高祖破周文帝于邙山,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元康曰:“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高祖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还军,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高祖竟不从。及高祖疾笃,谓世宗曰:“邙山之战,不用元康之言,方贻汝患,以此为恨,死不瞑目。”世宗嗣事,又见任待。
属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愔、崔季舒并在世宗坐,将大迁除朝士,共品藻之。世宗家苍头奴兰固成先掌厨膳,甚被宠昵。先是,世宗杖之数十,吴人性躁,又恃旧恩,遂大忿恚,与其同事阿改谋害世宗。阿改时事显祖,常执刀随从,云“若闻东斋叫声”,即以加刃于显祖。是日值魏帝初建东宫,群官拜表。事罢,显祖出东止车门,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固成因进食,置刀于盘下而杀世宗。元康以身扞蔽,被刺伤重,至夜而终,时年四十三。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殷沧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武邑县一千户,旧封并如故,谥曰文穆。赙物一千二百段。大鸿胪监丧事。凶礼所须,随由公给。元康母李氏,元康卒后,哀感发病而终,赠广宗郡君,谥曰贞昭。
(选自《北齐书·陈元康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被任使 稍:慢慢
B.高祖知其由崔暹故也 故:故交
C.高祖从而宥焉 宥:原谅
D.高祖启以赐元康为妻 启:启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②言辞恳恳,至于流涕
B.①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 ②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C.①尤为府公高昂所信待 ②所历皆为称职
D.①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 ②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B.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清论所讥
C.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D.元康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而不能平心/处物溺于财利/受纳金帛/不可胜纪/为清论所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元康善于进言,高祖在内室对世宗殴打、怒骂之后,出来告诉了元康,结果元康恳切指出了高祖处理此事的不当之处。
B.在处理崔暹的事情上,元康更能从大处着眼直谏高祖,高祖最后听取了元康的建议并再次原谅了他的直谏。
C.在邙山打败周文帝的军队后,元康力排众议,坚持穷追敌寇主张,可惜高祖没有听从,后来也为此深感悔恨。
D.元康为人虽有瑕疵,但他能够忠于国事,忠心护主,所以在死后得到了朝廷的特殊嘉奖,并由国家出资安排葬礼,其母也得到了朝廷的恩赐。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高祖经纶大业,军务烦广,元康承受意旨,甚济速用。
②世宗乃出暹而谓元康曰:“卿若使崔得杖,无相见也。”
(2)文中直接表现陈元康“有才干”的内容有哪些?试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3分)B(原因)
6.(3分)B(B均为介词“凭借”,A前一句介词“在”,“至于”为固定短语,程度副词甚至;C前表被动,后为所字结构;D前为代词,后为动词,与所构成所字结构。)
7.(3分)A
8.(3分)B(原谅了崔暹)
9.(1)(7分)①高祖谋划国家大业,所以军务繁剧,元康承受高祖的意旨后,理事又快又好。(经纶、济、速、句意各1分)
②世宗就放出崔暹,对元康说:“你若让崔暹挨打,我就再也不同你见面了。”(出、得、句意各1分)
(2)(3分)①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容忍耶(劝谏高祖原谅崔暹)
②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追击周文帝残军)
(只要合乎题意,其它答案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氏。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位上。元康广涉文史,机敏有才干。魏正光五年(524),跟随尚书令李崇北伐,凭军功受赐临清县男爵位。天平元年(534),撰修起居注。二年,迁司徒府记室参军,尤受府公高昂信任和礼遇。出朝为瀛州开府司马,加辅国将军。所任之官都很称职,高祖知道后就把他征召了去。慢慢地受到重用,让他做相府功曹参军,便掌管了机密。
高祖谋划国家大业,所以军务繁剧,元康承受高祖的意旨后,理事又快又好。元康性情柔顺谨慎,通晓世事。高祖有次对世宗不满,当着家里人的面殴打,还破口大骂,事完后到外面告诉了元康。元康进谏说:“大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规定,您应该依照仪刑办事,而不必动手动脚。”言辞恳切,甚至流了眼泪。从此之后,高祖再也不对世宗非礼了。即使忍无可忍,动了手脚,就要说:“千万不要让陈元康知道。”高祖对他敬重畏惮,即可见一斑。高仲密反叛,高祖晓得是因为崔暹的缘故,想杀掉暹。世宗隐匿好崔暹后,接着去求情。高祖说:“看在你的面上,我饶他一命,但要狠揍一顿才好。”世宗就放出崔暹,对元康说:“你若让暹挨打,我就再也不同你见面了。”崔暹在朝堂上,脱下衣服准备接受惩罚。元康快步走了进来,沿着台阶边上边说:“大王正要把天下托付给大将军,难道连一崔暹也不能原谅?”高祖听从建议宽免了崔暹。世宗入朝辅政,崔暹、崔季舒、崔昂等同受信任,虽然张亮、张徽纂等得到高祖礼遇,但其职位都在元康之下。魏尚书仆射范阳卢道虔之女是右卫将军郭琼儿子的媳妇,琼因死罪没官,高祖启奏朝廷,请将其儿媳赐给元康为妻,元康便休掉了发妻李氏,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元康逢迎谄媚善事人,而且会看脸色、能揣摸心思,举荐之人很多,但他不能平心待物,喜好财货,收受的.金钱绸缎,数量难以计数,所以受到了清议的讽讥。
跟从高祖在邙山打败了周文帝,之后大会诸将,讨论进退的计划。各位将领认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能乘胜追击。元康说:“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天大胜,便是天意,时不可失,应该乘胜追击。”高祖说:“如果碰上了周的伏兵,我怎么处理?”元康说:“前些日子大王从沙苑撤军,他们都没有设伏,今天他们败到如此地步,哪能制定出周密计划?假若舍弃而不追击,一定会成为大王的心腹之患。”高祖始终没有听从。到高祖病重时,对世宗说:“邙山之战,我没采纳元康的建言,才给你留下现在的祸患,我也为此深感悔恨,死也难以瞑目。”世宗继位理事,无康又受任用高待。
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愔、崔季舒都坐在世宗的身边,计划对朝士分别品藻,然后进行大规模地升迁除授。世宗家中的苍头奴兰固成掌管厨房膳食,极受宠幸。早些时候,世宗杖打了他几十下,他是吴地人,性情急躁,又依仗着旧恩,因而极为恚愤,与其同事阿改企图谋害世宗。这时阿改服侍显祖,常常带着刀剑侍从左右,说“如果听到东斋高声喊叫”,就马上砍下显祖的脑袋。这天,正好东宫建成,群官向魏帝祝贺。贺礼结束,显祖出东止车门,想到别的地方去,没有返回来,祸难就开始了。兰固成乘献食之机,拿出事先藏在食盘中的刀向世宗刺去。元康以身阻挡,也被刺成重伤,到晚上就咽了气,时年四十有三。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瀛、殷、沧五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追封给武邑县一千户,旧封全部保存,谥号文穆。赙物一千二百段。大鸿胪卿监护丧事。凶礼所需要支出的钱财物品,一律从国库开支。元康母李氏,在其子死后,因悲伤过度暴病而亡,朝廷赠其广宗郡君,谥号贞昭。
钱塘江,钱氏①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②”。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③以为然。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可用。而混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患。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钱氏王朝。②滉(huǎng)柱:竖立在堤外的深水柱,用以减弱潮水对堤岸的冲击。③杭帅:五代吴越王钱谬和他的后代,被中央王朝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因为吴越国建都杭州,所以称杭帅。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杭帅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旧木出水_________________
(3)盖昔人埋柱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江涛不能为患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为”的含义及用法。
(1)钱氏时为石堤( )
(2)石堤为洪涛所激( )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钱氏时为什么要在堤外埋植滉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杭帅取混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混柱取出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是对 (2)不久 (3)过去的 (4)所以
2.(1)修筑动词 (2)被介词
3.(1)盖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患。 (2)人有献议取混柱可得良材数十万。(3)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
薛飞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从位于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我将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送去的货物不仅有各种太空实验设备,还有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补给。而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想运更多的货物,我就必须在保证自己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再不断减肥,把瘦下来的重量,替换成更多的货物。
③“减肥”,恐怕对很多人都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好在我有一个厉害的私人教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研制人员。他们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多种减肥和健身方案。
④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减腰部赘肉,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做得很厚实,所以显得臃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他们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现在我腰部每个连接框的重量都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也就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这种“皮下脂肪去除法”,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减去的这些重量,又够我多运送好几台设备呢。
⑥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涉及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完成了许多工艺攻关,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保证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交给天宫二号。
⑦在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经过体检,各项指标均已到达要求。不多说了,我已经装满货物整装待发了。天宫二号,我来啦!
(根据有关资料删节)
【问题】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
(2)为了让“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教练”制定了怎样的方案?
答:【 】
(3)结合第⑤段,具体说说选文的语言特色。
答:【 】
(1)天舟一号“瘦身”记。
(2)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公差的下限;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将飞船内部分为许多区域。
(3)文章第五段,具体介绍科技人员是怎样将货运飞船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到最薄的,但作者却把这一过程写成是为飞船进行“皮下脂肪”的消除,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表现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 《元澄》阅读答案
★ 元祐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