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元祐初山谷与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鹤舞白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佑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 (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3.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反问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
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分)
(1)饭罢( ) (2) 谪居涪陵( )
(3)摹临累日(4)而穆父死已久矣()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小题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小题2】结束(完了,停止)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连续但是
【小题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小题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 (3)自身的努力(1分)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出需要的信息即可。
“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阅读答案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1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 (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16.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17.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4.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15.(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16.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17.(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陈祐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齐集》。
(节选自《元史》卷之十)
【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阅读训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诸王得自辟官属 辟:征召
B.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 签:治理
C.由是吏知修饬 饬:谨慎
D.祐请曰:……不报 报:答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州之民皆赖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祐因谓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兵火之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陈祐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又上便民二十余事 ②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③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 ④遂皆出,应期而办
⑤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A. ①②⑤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出身耕读之家,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恩赐。
B.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时,做官独守清廉;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
C.陈祐为官,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D.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被杀害;当地百姓请求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5分)
②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5分)
参考答案
9.B
10.C
11.A
12.A
13.(10分)
①到任那天,陈祐首先拜会金朝末年的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询访求治理政事的方法,研究议论古今得失,上书请求免去征西军几百家的各种税收。(5分)
评分标准:5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②捕捉蝗虫担心那是损伤庄稼的,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也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5分)
评分标准:5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游东坡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原文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是指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筇杖:指竹枝。雪堂:是指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参考答案:
1、(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2、(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3分)B
4、(4分)(1)雪堂(2)仰慕
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
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1)担任 (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3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类( ) (2)是( ) (3)夸( )
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1、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答案:
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1)像 (2)这 (3)夸耀(炫耀) (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10、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1、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1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
13、开阔的胸襟。
《嘉祐集》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嘉祐集》)
(二)
杨慎曰: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曾不能出一师,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故老泉曰封谋臣,礼贤才,以并力西向,则臣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何景明曰:老泉论六国赂秦,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选自徐乾学《古文渊鉴正集》)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理数,命运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礼待
D. 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 特:特别,十分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以 为 秦 患 故 秦 得 以 闭 关 避敌 养 其 全 力 者 十 五 年 故能 制 胜 而 无 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2)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
译文:
11.选文(二)中“深谋先见之识”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回答。(2分)
答:
【答案解析】
8.D(只是)
9. 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或: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3分。每处1分)
10.(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挟持。(3分。“为……所”、“ 劫”及语句通顺各1分)(2)诸侯摒弃秦的原因,正好是成就它的帝王之业的原因。(3分。“所以”“适” 及语句通顺各1分)
11. 告诫偌大的北宋,如果用贿赂的手段应对敌国,必将导致亡国,比六国还惨。(2分)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u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u:走出。⑨逋(bū):拖欠。
东坡画扇内容简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远《春诸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由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来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东坡画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⑴公呼至询之
⑵某家以制扇为业()
⑶适父死()
⑷至懊悔不胜而去()
2.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3.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东坡画扇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⑴指代制扇者⑵职业⑶适逢、恰逢、正赶上⑷离开
2.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3.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文言文东坡逸事阅读附答案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小题1】解释文中加框的词语。(2分)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2)遂悉偿所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小题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1分)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1)担任 (2)欠
【小题1】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小题1】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小题1】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解释文言词语要求准确,这里应注意,(1)“为”这里应是实义动词,“担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要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应注意“雨”“莫售”“偿”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考查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小题1】试题分析:“随意”在这里是指,人的某一项技能熟练游刃有余,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考点:这是考查词语对表达文言文中心主题的作用。
点评:学生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表达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个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告诉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特长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考点: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
点评: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 元祐初阅读答案
★ 东坡画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