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壶的阅读题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xwindow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龙壶的阅读题答案(共含10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xwindow”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龙壶的阅读题答案

篇1:龙壶的阅读题答案

龙壶

①“沧州狮子景州塔,淮镇街上的石儿马”,这是沧州三宝。然而小镇上的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乃是三爷的龙壶。

②据说龙壶的传承异常神秘。兄弟分庭立户时,继承龙壶者不得再求其他家产,以证其心赤诚。倘若兄弟众人都愿继承宝壶,则通过斟茶定夺。斟茶如何,则与龙壶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

③龙壶是三爷家镇宅之宝,祖训规定绝不示人。当年县令曾三顾其庐以求一睹,三爷婉言相拒:“寒舍不是茶馆。”他的不卑不亢反倒使县令敬佩非常。三爷十七岁那年以童试头名中秀才,县上多次荐他参加乡试,三爷以“学生之志不在庙堂”婉拒。三爷耕读为食,粗茶淡饭,其乐也融融。数十年后,河岳清明,国泰民安,三爷老矣。一切都在老去,不老的只有传说中的那把龙壶,年愈久其香愈酽。

④某夜四更,三爷被一阵嘈杂声惊醒,披衣而起,室内已有数人持刀而立。只见领头大汉一抱拳:“窦二冒犯。”——窦氏响马(即强盗),霸山为王,河间府一带无人不晓。三爷轻蔑地一笑:“鸡鸣狗盗之徒耳!”他不紧不慢地穿好衣衫,说:“可惜我一介寒儒,身无长物,有劳壮士枉顾了。”大汉道:“俺要你的宝壶。”

⑤三爷料想此次是在劫难逃了,也不做争辩,心里早存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念头,他只想在闭眼之前再试试那把神奇的壶。三爷从内室把壶取出,放在桌上。众人一看,不过是一把普通的紫砂壶,纷纷摇头。三爷一笑:“我之所宝,在阁下未必是宝。”大汉把刀往桌上一放:“你敢唬俺?”三爷道:“壮士稍坐,待老朽奉茶。”三爷取出两个紫砂茶杯,平心静气斟满其一。众皆静立,无一趋前。三爷将另一杯递与大汉:“壮士自便。”大汉不以为然,持壶斟下。三爷将两杯茶合放一处:“壮士请过目。”大汉低头俯视,大惊——三爷的杯底隐隐有物晃动,待看清了,分明是两条乌龙游弋,而自己杯中仅茶水而已。大汉不解。三爷将大汉的茶倒去,复又斟上,“壮士请看。”这时那杯底竟也有乌龙游弋。大汉拱手道:“先生,请指教”。”三爷淡淡地说:“一念着处,神明自知。怀仁则龙显,不义则龙潜。龙壶非宝,紫泥而已,可宝者仁义也。”大汉汗流浃背,一躬到底,道声“得罪”,率众呼啸而去。

⑥数日后,有人给三爷送上黄金十两,说大汉已率众归顺朝廷,不日将远征黑龙江,欲求三爷墨宝(尊称别人写的字)以壮行色。三爷辞却润格(即稿费)而欣然命笔,勉励大汉为国驱驰,并嘱来人:“转告壮士,凯旋之日, (A老朽当为他斟茶 B老朽当劳他斟茶)。”

⑦三年,王师凯旋,然不见大汉身影。三爷俯身面北,用龙壶为大汉敬清茶者三,起身时已是老泪纵横。

⑧大汉姓窦,名二东,江湖人称“窦尔敦”。

【链接】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艺冠群芳,成为武林高手。康熙二十四年十月,窦尔敦与俄罗斯战于雅克萨,他身先士卒,手刃数寇殉国,俄师败绩。

1.第⑤段加点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3分)

2.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结合下表,加以梳理。(6分)

3. 第③段划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4. 第⑥段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理由是 。(5分)

5.下列对第⑧段独句成段的艺术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干脆利索,恰如窦二性格,语言风格与内容相一致。

B. 强烈表达了小说作者对窦二的深深敬佩和敬仰之情。

C. 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激荡,使英雄的形象得以凸显。

D. 给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文学表达效果。

答案:

1.(3分)宁愿死也不会交出龙壶

2.(6分)(1)幡然醒悟 (2)为国驱驰 (3)含泪敬茶

3.(3分)突出三爷的淡泊名利,交代了他能继承龙壶并能斟茶显龙的原因。

4.(2+3分)B 窦二不但归顺朝廷,还要为国驱驰,他已具备了仁义,三爷敬重他,相信由他斟茶,也定会显龙。 (选A,理由充分,最多得3分)

5.(3分)D

篇2:泥兴荷花壶阅读题及答案

孙方友

①泥兴荷花壶,陈州特产。用料讲究,壶坯虽薄,但极坚固。更令人称奇的是,用指一弹,“当当”作响,且一壶一音,音长如绵,如琴似弦。

②真正供奉京城皇宫内的泥兴壶,多是陈氏壶。到了民国年间,窑主名叫陈三关。正逢军阀混战的乱岁月,陈氏壶开始流落民间。只是其造价极高,能用起这贡品的,多是些达官贵人。

③这一年,段祺瑞①来到了陈州城。他派人问清了陈三关的家,便带随从乔装直奔陈府。

④陈三关已年近古稀,银白的须眉下藏着一双深邃的眼睛,言谈举止皆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他见来一富商,便起身迎客。段祺瑞拱手还礼,报了化名,说是慕名专程到陈州欲购一套陈氏泥兴茶具,若能得一宝壶,出价在所不惜。陈三关命人抬出几箱茶具,一一打开,对段祺瑞说:“这是一百套上品,我再从中挑出一壶,可丑话先说不为丑,先生要拿出这一百套的钱来!”段祺瑞当即命人掏出一托盘钢洋,放在桌子上。陈三关拉过箱子,开始一把接一把的朝外抛壶,一连抛出一百把,从高空落到地上,皆完好无损。段祺瑞惊叹间,只见那陈三关已把一百把壶同时摆在了案子上,取出一根细铁棍儿,挨个敲击,凡音裂音哑者,当即抛出。最后挑出21把,个个音质如琴,细细地分出高低音,又按音序排了三排。此时的.陈三关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只见他如入无人之境,饱吸一口气,双手各持一根细铁棍儿,倏地飞舞开来。铁棍儿如蜻蜓点水,在21把壶上弹跳,美妙的音乐被飞舞的铁棍儿荡开,如泣如诉,似高山流水,似珠玑落盘,让人禁不住心头颤抖。细听了,原是一曲《春江花月夜》。这时候,只听那陈三关突然改了曲牌,奏出了《十面埋伏》,且越来越急,如同千军万马,又如暴风骤雨。厮杀声、马奔声、枪击剑砍声响成一片。【段祺瑞瞪圆了双目,如临大敌,正欲呐喊几声,突然曲终音绝,万lài俱寂。在场的人如同刚从血战中杀将出来,个个头上冒着汗水,面色苍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⑤陈三关已汗透脊背,他郑重地转过身,望了众人一眼,然后跨左一步,亮出了“琴案”。众人再看时,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案上已瓦砾一片,唯有一壶亭亭玉立于瓦砾之中。陈三关绾了衣袖,托了那把壶,用铁棍儿击了一下,音质如初,不嘶不哑。他捧了那壶,呈到段祺瑞面前,说道:“客官,宝壶挑出来了!”

⑥段祺瑞抹了抹双手,十分恭敬地接了那壶,细细地抚摸,如视家珍。

⑦陈三关擦了擦汗水,呷了一口茶说:“客官,你有福气,赶上了军阀混战的时机!这是我家祖传的挑壶程序,古时候专用来为皇上挑贡品。见客官气度非凡,决非寻常之辈!你能否告诉我尊姓大名,也好让我记准此宝壶的下落?”

⑧段祺瑞迟疑了一下,笑道:“师傅好眼力!鄙人姓段名祺瑞字艺泉。”

⑨陈三关一听是段祺瑞,禁不住目瞪口呆,半晌,他才平静下来,施礼道:“段大人真乃是富贵之人!此宝壶百里挑一,实属宝中之宝!据我所知,此种壶多有灵性,能救主人一命!”

⑩“此话怎讲?”段祺瑞不解。

11“枪打宝壶,子弹只过一壁!大人若不信,可当面一试!”

12段祺瑞半信半疑,让人把壶放在高处,掏出枪来,对准壶身打了一枪。只听子弹头儿在壶内如钢珠跳舞“叮叮当当”响了一阵,然后发出颤音落在了壶底。取壶相看,果真只过一壁!那子弹穿过之处只一个圆眼儿,四周且无一点儿炸纹儿。

13陈三关哈哈大笑。

14段祺瑞捧着残壶懊悔地长叹一声……

【注释】

①段祺瑞,皖系军阀。1926年在他担任北京政府执政期间,执政府卫队向北京各界反帝游行队伍开枪,酿成“三·一八惨案”。

【问题】

19.⑴看拼音写汉字:万lài【 】俱寂(1分)

⑵这个成语在诗歌《【 】》中出现过。(1分)

20.选文第①段提到泥兴壶“极坚固”,后文有三处情节体现了这一点,请依次概括。(7分)

⑴【 】

⑵【 】

⑶【 】

21.请简析第④段画线部分包含的信息。(5分)

22.联系文中信息,对第⑨段中陈三关心理活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被段祺瑞的名头给震慑住了。

B.他气恼段祺瑞之前不该隐瞒身份。

C.他决定要在段祺瑞面前再露一手绝活。

D.他后悔让段祺瑞得到了这把宝壶。

23.请细读选文第⑨至12段,思考:结尾能否改作“段祺瑞捧着残壶勃然大怒……”?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9.⑴籁(1分)

⑵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20.⑴一百把茶壶被陈三关从高空抛落到地上,都完好无损。

⑵那把宝壶在陈三关两根细铁棍的连番敲击下完好如初。

⑶那把宝壶被段祺瑞枪击后子弹只过一壁。(每点各2分,语言表达1分,共7分)

21.画线处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了段祺瑞及其随从在《十面埋伏》的曲声中仿佛亲临战场般紧张投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陈三关在挑壶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凡本领。(每点各2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22.D(3分)

选B得1分

23.否。(1分)这些段写陈三关设计诱使段祺瑞拔枪试壶,而且结果恰如他所言“子弹只过一壁”,所以段祺瑞只能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而无法发怒,从而表现了陈三关的智慧。(4分)

篇3:金壶丹书阅读题答案

《晏子春秋》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②,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④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释]①纪:地名,原为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后为齐所灭。②反:同翻。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③鱢(sāo):鱼腥味。④注:记载。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恶其取道不远也( )

⑵毋尽民力乎( )

2.对画线句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现一只金壶,于是打开看,里面藏着一本红色的书。

B.得到一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

C.发现一只金壶,就仔细地观赏,壶的`正中刻有红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壶,于是仔细观察,发现里面有红色的字。

3.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根据上文,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是 。(6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个2分)⑴选取 ⑵完(耗尽,用完)

2(2分)B (对得、发、丹书等须正确理解。)

3(6分,每空3分)景公只考虑到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

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灭亡

篇4:米龙老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米龙老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阅读题

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以后.就念念不忘,一直想着:“杀普鲁士人!”他恨他们,他对他们怀着一个既贪财而又爱国的农民才会有的那种阴狠的、强烈的仇恨。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他的主意,他等了几天。

他对战胜者是那么谦恭,既殷勤而又驯服,所以他们让他自由来去,随意进出。每天晚上他都看见有传令兵出发。他跟士兵们经常接触,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一天夜里,他听到骑兵们前往的那个村庄的名字以后,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进树林,到了石灰窑就连忙钻进那条长坑道。他在地上找到那个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他在田野里转来转去,一套儿爬,一会儿躲躲闪闪地沿着斜坡走,只要有一点响声就注意听.像违禁偷猎的人那样紧张不安。他认为时间到了,就来到大路边上,藏在荆棘丛里,继续等着。将近半夜十二点,硬土路面上终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准了只有一个骑兵过来,就做好准备。

1、这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谁?(4分)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4分)

3、从这段文字来看,主人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答案:

1、“米龙老爹”

2、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机智、勇敢

篇5:金壶丹书阅读答案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②,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④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释

①纪:地名,原为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后为齐所灭。

②反:同翻。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

③鱢(sāo):鱼腥味。

④注:记载。

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恶其取道不远也

⑵毋尽民力乎()

2、对画线句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现一只金壶,于是打开看,里面藏着一本红色的书。

B.得到一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

C.发现一只金壶,就仔细地观赏,壶的正中刻有红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壶,于是仔细观察,发现里面有红色的字。

3、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根据上文,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6分)。

篇6:金壶丹书阅读答案

1、(4分,每个2分)⑴选取;⑵完(耗尽,用完)

2、(2分)B(对得、发、丹书等须正确理解。)

3、(6分,每空3分)景公只考虑到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灭亡。

篇7:老人与壶阅读附答案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敗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壸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4.概述故事情节。(4分)

15.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16.说说笫⑨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4分)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9)段的画线句.(2分)

18.老人为什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4分)

19.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什么?(4分〉

20.文中老人、文物贩子、两个儿子的表现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追求,选取其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说明:本题4分。

15.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分。

16.既写出了壶的古朴典雅、有灵气,突出其贵重,又为下文文物贩子多次上门买壶做铺垫。说明:本题4分。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说明:本题2分。

18.壶碎后老人先是感到吃惊与心痛,但一想到从此摆脱困扰,内心释然,表情平静。说明:本题4分。

19.交代了主人公为老人,点明了线索是壶,故事围绕老人与壶展开。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0.示例:老人爱壸拒绝售壶,表现了老人对亲情的珍視与渴望,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传统的继承与坚守。文物贩子出于职业需要,想千方设百计买壶,表现出他的职业敏感与坚持。两个儿子劝父亲卖壶未果进而抢壶,表现了他们为了物质追求,漠视甚至不惜伤害亲情的自私与麻木。说明:本题4分。

篇8:《简单》阅读题及答案

《简单》阅读题及答案

简单

三毛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做“深刻”。简单的人,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在你的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选自《三毛全集》,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的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B. 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 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 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5.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5分)

6. 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4. A 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要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作者用了反语。

5. ①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复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不见。②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带着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

6. ①在内容,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的活着,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②在结构上,形成对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则少的放下作对比。③在艺术效果上,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后面两点可合为一点,每点3分)

篇9:龙门子凝道记阅读题及答案

龙门子凝道记阅读题及答案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④]之者,晋人戟手[⑤]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

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本义指食物。③市伯:管理市场的官吏、又译“店主”。④哂(shěn):讥笑。⑤戟(jǐ)手:竖起中指和食指如戟形,指骂人。

【译文】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到了市场上,遇到东西就去夺,说:“这个我可以吃,这个我可以穿,这个我可以用,这个我可以装东西。”拿了后就直接离开。管理市场的官吏追过来,让他付钱,晋人却说:“我利欲熏心的时候,两眼发晕冒火,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好像本来就全都是我的,哪里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不如您把它们给了我,日后我如果升官发了财定会酬谢你的。”管理市场的官吏发怒了,用鞭子抽打他,夺回他抢去的东西后才走开。旁边有人讥笑晋人,晋人却伸出手指着他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严重,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我好歹是在白天拿人的`东西,这难道不是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攫已,即去( ) (2)皆若己所固有( )

(3)不知为尔物也( ) (4)尔幸予我( )

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夺其物以去 B.投以骨

C.或以钱币乞之 D.能以径寸之木

3.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现象,如文中“此吾可羞也”等几句中的“羞”便是 词活用为 词,意思是 。

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本来 (3)人称代词,你 (4)给 2.A(A为连词,表示连续的动作,其他几项则为介词,可译为“用”或“把”。 3.名 动 食用,吃 4.略

篇10: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

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挖掘 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 创作)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上。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抒发了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练习题】

1.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文中括号里打“√”

2.本文是从 、 、 等方面进行说明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 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出同样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线画出来。(一句即可)

4.读了短文,你从龙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5.积累文中所有带“龙”字的成语: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阅读答案】

1 濮、犷、蜥、弋、椽、瞩读音分别是 pú、guǎng、xī、yì、chuán、zhǔ。

2 指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特点是用 贝壳砌成的,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3 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地解释,更没有控制 自然的能力。 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的图腾具备神奇的力量,就通过想象创造出了 龙,把它作为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 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 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4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 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 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

老人与壶阅读附答案

运动壶策划书

听壶散文

什么壶没有盖六字成语正确答案

投掷冰壶作文

滴水之恩阅读题答案

泰姬陵阅读题答案

珍珠项链阅读题答案

俭以养德阅读题答案

信息高速公路阅读题答案

龙壶的阅读题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龙壶的阅读题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