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麈尾阅读题及答案(共含8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反爹主义激进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①麈(zhǔ)尾,是 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 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 “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 。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2.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3.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2分)
4.读过本文之后,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2分)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2分)
1.(2分)麈尾与拂尘、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1分)不同之处是拂尘与扇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1分)(说明: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也可得分)
2.(2分)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3.(2分)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4.(2分)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子的区别。(说明:答对一点得0.5分,至2分为止)
5.(2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错一字扣1分)
①麈(zhǔ)尾,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2.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3.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2分
4.读过本文之后,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2分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2分
答案:
1.(2分)麈尾与拂尘、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1分)不同之处是拂尘与扇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1分)(说明: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也可得分)
2.(2分)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3.(2分)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4.(2分)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子的区别。(说明:答对一点得0.5分,至2分为止)
5.(2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错一字扣1分)
麈尾
白化文
①麈(zhǔ)尾,是 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 。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3.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14.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15.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2分)
16.读过本文之后,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2分)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2分)
参考答案:
二、欣赏麈尾之华贵,感受名士之风采(10分)
13.(2分)麈尾与拂尘、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1分)不同之处是拂尘与扇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1分)
(说明: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也可得分)
14.(2分)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
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
(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15.(2分)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16.(2分)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子的区别。
(说明:答对一点得0.5分,至2分为止)
17.(2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明:错一字扣1分)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籍川笑林》
【问题】
23、解释加点字。
24、翻译划线句。
①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
②见之久,何不早道?
2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6、你觉得这则笑话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参考答案】
23、被 于是 代这事 这(样)
24、①既然这样那么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
②老早看到了,为什么不早说呢?
25、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慢性子害朋友的衣裳被烧坏了。
26、讽刺了那些遇事不分轻重缓急,优柔寡断而导致失败的人。
孙方友
报上将发我一篇小说,不知怎么让乡长晓得了,命我拿着底稿去见他。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乡长的卧室,心中猜测着某种不吉,头上竟出了冷汗。没想乡长笑脸可掬地接待了我,客套之后,便直言相告,看底稿。
我慌忙双手呈上,口中谦辞连连:“请乡长不吝指教……”
“拜读拜读嘛!”乡长话音未落,目光早已挪到了稿纸上:
花 匠 的报 酬
颖河乡新调来位乡长,年轻气盛,颇有风度。上任不到三天,就把乡政府大院整理了一番。该搬的搬了,该挪的挪了,剩下一堆破砖烂瓦无处放,便命工匠们铺了一条式样古朴的甬道,曲径通幽,还修了几个花圃——菱形的,圆形的,说圆不圆的,花边儿叠沿的……分布在甬道的两旁。临了,乡长派人去请花匠。
可万没想到,花匠不来。
乡长捺下怒火,亲自去了。
花匠是个瘦老头儿,原在县城公园里当花工,儿子接班后,他回了乡。这老头儿挺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正悠然地涮洗着一堆空酒瓶儿。
乡长跨进门里,自我介绍道:“老同志,我是刚调来的——乡长,姓路,小路!俺来请您去种几处花儿!”
老花匠扭过头来,从花镜框子上方像羊低头似的瞅了那么一下,这才慢腾腾地止了捣腾,指了指小方凳儿。
乡长掏出香烟,递过去,燃了,坐了。花匠只顾深深地抽烟,好一时才说:“怕你弄不成哩!”
“这个你放心!”
“大话都会说!我回来了三年,你们换了三任,每任都种花,每任都让我放心!可到头来,钱也花了,工也费了,就是老搞不成!”
“为啥?”
“也许人多手杂,摸来折去,浊气污了圣洁!”
乡长愕然,眉头锁“川”,好一时才又问道:“你能不能再试一次?”
老花匠望他一眼,沉思片刻,方说道:“——那好吧!”便随乡长出了门。
他家与乡政府隔墙,很近,哈气工夫,二人便悠然而至。乡长又掏出香烟,燃了,说道:“把这些花圃里都种上!种啥不种啥,品种由你定!”
老花匠听毕,亦不言语,倒剪双手,神色庄重地在甬道上踱了两遭儿。又蹲了下来,抓了花圃里的泥土看了一眼,团散团散,方起身,望着乡长点点头。
“可以吧?”乡长问。
“还行!”
“怎样计报酬呢?”
“讲不得,讲不得!”
“不行!怎能空使人呢?”
“我闲来无事转一遭儿,不就得了么!”
“不中不中!养花费神又费力,不能亏你!”乡长认真极了。
“呃——既然你过意不去,那就别嫌薄气!这活是个散活,不好计工……这样吧,把你们喝剩的酒瓶归我就得!我有用哩。实在羞口,实在羞口!”老花匠双手抱拳,晃了几晃。
乡长满口答应了,当下寻到伙食会计,认真交代了一番。
会计管家有方,但极尖刻,听得乡长话落,不由生怒,一拍桌子道:“咦——他不瞎可怪狠呐!去年咱光空酒瓶儿回收就两千多块哩!”
乡长愕然……
乡长看完了稿子,停了好一时才说:“还可以!颇有些意义……只是……”
我的心提到了嗓眼儿处,因为他也是刚调来的乡长呀!
“只是亮色不够!”乡长内行地说,“假如不见笑,我可以再给你添个结尾!”
“太感谢了!”我心中的石头落地,忙恭维道,“没想到乡长对文学也如此内行!”
“哪里哪里!”乡长说着就掂起了笔,谦虚地说,“恕我献丑了!”说完,便开始笔走龙蛇。待我看去,“结尾”已跃然纸上:
乡长愕然。(省略号改句号。)须臾,像悟出了什么,忽然大笑道:“今年他会后悔的!”
消息传到老花匠的耳朵里,他眨了眨小眼睛,没吭。只是乡政府院里的花儿越发艳起来……
我佩服极了!慌忙跑进邮电所,要了张电报纸……
22、《花匠的报酬》中有“也许人多手杂……浊气污了圣洁”句,正确理解其中词语的涵义。(2分)
⑴“人多手杂”的对象主要是指 (不超过6个字)
( ) ( )( )( )( )( )
⑵“浊气”是指 (不超过5个字)( ) ( )( )( )( )
23、正确理解句子在作品中的表现内涵。(4分)
⑴《花匠的报酬》以“乡长愕然……”作结,乡长是对什么感到愕然?(不过30个字)
⑵《豹尾》结尾有“我佩服极了”句。“我”佩服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4、联系全文来看,正确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6分)
⑴《豹尾》中乡长“命我拿着底稿去见他”,乡长要看底稿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不超过13个字)
⑵乡长要看底稿,“我”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答: (不超过22个字)
25、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颖河乡一年中“光空酒瓶儿就回收两千多块”,足可见其吃喝风之甚。
B. 续尾后《报酬》中的乡长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决心根治弊端的.正面领导形象。
C. 《豹尾》中乡长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文学青年,平易近人的领导干部。
D. 《花匠的报酬》的主题是针砭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某种不良风气。
E. 《豹尾》的主题是赞颂领导联系群众、群众支持领导的干群关系新气象。
22.⑴乡政府食客。⑵吃喝风气(酒菜之气)。
23.⑴对花匠的老谋深算、吃喝的开销之大、自己的不明就里感到愕然。⑵乡长既可不撤稿子,又可不受牵连的心计。
24.⑴讳疾忌医,害怕文学作品牵连自己。⑵作品针对现实,担心同样也是刚来的乡长对号入座。
25.C.E./D讳疾忌医,害怕文学针砭,工于心计。F批评讽喻那些讳疾忌医,害怕文学针砭的领导干部。
蛇头和蛇尾阅读答案
蛇头和蛇尾阅读答案
蛇头和蛇尾
有一条蛇, 每天都到河边的草丛里 wán shuǎ。 有一天, 忽然刮起了 kuáng fēng , 下起了大雨。 蛇头非常着急, 拖着蛇尾拼命地往回爬。 不小心, 蛇尾被树枝划了道口子。 受伤的蛇尾埋怨蛇头: “我总是跟在你后头受罪, 咱们两个从今以后分开, 各走各的吧。 ” “你跟在我后边嫌受罪, 可是你要知道, 你走过的路, 都是我在前边开辟出来的。 咱们两个只有合在一起, 才能有快乐; 如果分开了, 那就要遭殃! ” 蛇头耐心地开导蛇尾。 但蛇尾听不进去, (怎么做) 蛇头 jì xù往前爬, 安全地回到蛇洞里。 蛇尾离开蛇头后, (辨 看) 不清方向, 不知往哪儿走啦, 拐来拐去, (走 掉) 进一条石缝里, 被(压 夹) 住动弹不了。 临死前, (它怎么说) 。
1、根据拼音写词语。 (3 分) wán shuǎ kuáng fēng jì xù ( 玩耍 ) ( 狂风 ) ( 继续 )
2、读第 4 节, 圈出括号里合适的词。 (3 分)
3、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 注意不改变句子意思。 (2 分) 不小心, 蛇尾被树枝划了道口子。 不小心, 树枝在蛇尾上划了道口子。
4、根据要求认真摘抄有关句子。 (2 分) 蛇头告诉蛇尾他们两个不能分开的.原因是: 你要知道, 你走过的路, 都是我在前边开辟出来的。 咱们两个只有合在一起, 才能有快乐;如果分开了, 那就要遭殃!
5、联系上下文, 在第 3 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 分) 早知道我就听蛇头的话, 不然也不会如此遭殃了。
拓展阅读
蛇头和蛇尾的故事
一天,蛇头和蛇尾在平地上爬行。突然,蛇尾对蛇头说:“以前,一直是你在前面带路,今天我也让我在前面带一次路吧。”蛇头说:“那可不行,从古到今,一直都是我带路的呀,怎么能换呢,你又没眼睛,在前面走会出事的。”说完,蛇头就向前爬去。可是,无论蛇头怎么用力,它都无法前进一步。它回头一看,原来是蛇尾缠绕着一棵大树,怪不得不能前进呢。这时蛇尾对蛇头说:“如果你不让我当蛇头,今天就别想走了。”“那好吧,今天就由你来当蛇头好了。”蛇头一脸无奈的表情。“但是。你要记住,你一定要认真、仔细,如果一出事,我们俩全完了。”“放心吧,我认真着呢。”蛇尾得意洋洋地向前爬行着。突然,蛇头感到一阵颠簸,它问蛇尾:“我们这是去哪儿呀?”蛇尾冷冰冰地回了一句:要你管,跟着我走就行了呀。“蛇头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回头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蛇尾正往一座浓烟滚滚的火山爬去,蛇头大喊一声:“妈呀!”赶紧往反方向使力,可它的力气没有蛇尾大,只见它们两个掉入了火山,再也无回天之力了。 最后,蛇头和蛇尾都被烧死了。
★ 阅读题及答案
★ 神木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