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美的善举阅读附答案(共含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土豆爱吃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最美的善举》阅读答案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选问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4分)
答:
2.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4分)
(1)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
(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笑了:“买得太多了……”
答:
4.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5.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2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从用词或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4分)(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意思对即可)
5.(3分)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指出写法并举出例子2分,分析作用1分)
最美的善举阅读答案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音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的癌症,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边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的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概括文章中心思想。(2分)
2.对下面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3.文中婆婆出院时,“我”把水果等送给1号床的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这样的善举生活中有很多,请举例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
答案:
1.示例:文章通过“络腮胡子”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在帮助身处困境的人时,能够尊重他人这种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1分。
评分标准:答出事件1分,答出思想感情1分。语意对即可。
2.示例:“皱皱巴巴的短衫”写出了“络腮胡子”衣衫不整,“皱皱巴巴”、“浓眉凹目”、“络腮胡子”写出了人物长相的丑陋,该句运用外貌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2分。
评分标准:能够答出外貌描写或从词语角度分析1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语意对即可。
3.示例:不能,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用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突出了“络腮胡子” 在帮助身处困境的人时,能够尊重他人这种优秀品质。
评分标准:答出对比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不能,这情节与前文内容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突出我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评分标准:答出照应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以上两方面答出其一即可得满分。
4.略.
评分标准:能够举例1分,谈出感受1分。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在表现人物方面形象而生动,请加以赏析。
①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笑了:“买得太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写“我”讨厌“络腮胡子”,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络腮胡子”性格鲜明,请结合文章材料对其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意思对即可)
2、①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从用词或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②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表现了“络腮胡子”的善良。(意对即可)
3、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和“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情,后写他的善良,这样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为后文表达我对“络腮胡子”的敬意做铺垫。(意对即可)
4、“络腮胡子”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从他邋遢的外表、大大咧咧的讲话、不雅的吃相可以看出;善良、乐于助人:从他帮助1号床病友可以看出;尊重、理解别人,维护别人尊严:从他暗中收买蝉蛹可以看出。(意对即可)
《刘氏善举》阅读答案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2)屋舍衣物皆尽( )
1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B.对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C.为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D.跟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
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刘儿“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参考答案:
11.(4分)(1)赠送(2)房屋
12. (3 分)C
13. (2分)(1)辄以斗升相济 (2)以己之衣遗之
(3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与人为善则与己为善)。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戒之,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遗]:给予,赠送。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且为之伐木建屋 伐
(2)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12.“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0、伐( 砍,砍伐)举(举动、行为)
11、偶然有没有衣服的人,刘氏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
12、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13、要善待他人,要乐于助人,善有善报,与人为善。《刘氏善举》阅读答案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选文有改动)
【小题1】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4分)
【小题2】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小题4】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5】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2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1分),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1分),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小题1】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1分),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1分)。
【小题1】(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分)(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2分)
【小题1】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2分)
【小题1】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络腮胡子”来分析“善举”指什么事情,然后根据“善举”来分析说它“最美”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运用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的好处是让人有种真实感。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能力。结合选文运用的欲扬先抑和对比这两种写法,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举出文中具体内容1分,分析2分)
《三毛最美的九句话》阅读练习附答案
片段一:我来不及认真地年经,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
片段二: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
片段三: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片段四:我爱哭的时候哭,想笑的时候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片段五: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片段六: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片段七: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片段八: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片段九:读书对了,容颜自然改变。
9、根据上面选文,请说说是关于探讨哪些方面的`话题的?(3分)
10、阅读“我来不及认真地年经,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句,说说两个“认真”分别有什么含义?(2分)
11、“读书”与“容颜”有关系吗?请分析。(3分)
12、作家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伟大人格魅力。请你从上面的碎言片语中评价三毛的人格特点,结合文本分析。(3分)
13、根据阅读三毛最美九句话,结合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人生看法。
(字数不超过160字)(8分)
9、(3分)读书、感情、朋友、梦想
(写出一个得1分,两个得2分,三个或三个以上3分)
10、(2分)第一个“认真”是指在对待青春年华的态度。
第二个“认真”是在一个人步入老年后,对时间的流逝而感到珍惜。
11、(3分)提示:可以从气质、谈吐、胸襟去考虑来组织答案
12、(3分)提示:可以从生活,交友、阅读、理想方面结合实际来谈三毛的人格
13、根据阅读三毛最美九句话,结合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人生看法。
(字数不超过160字)(8分)
(观点明确、语句通顺、见地深刻,不浮于表象,字数达到规定的得8分;如观点不明确扣1分,语言不通顺的扣1分;字数少于120分,观点不明确得4分。)
《刘氏善举》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辄.以斗升相济 ②心有憾.()
③母卒.三年()
④方.悟母之善举()
2.翻译句子。
①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②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
4.“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①就 ②怨言 ③死 ④才
2.①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则、于烛下、竟、如是)
②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为善、乃、本、缓急)
3.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突出刘氏的“善”。
4.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 。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句子翻译
1.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刘氏)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就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整年像这样。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谁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
参考译文
姓刘的一个人是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几乎全部被烧光。乡亲和邻居们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友善的举动。
启示
《刘氏善举》给我们的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这样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方悟”,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方悟:才明白)
《刘氏善举》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
遗(wèi):赠送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①昼则耕于田间( )
②竟年如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小题3:“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白天(2)这样
小题2:偶然有没有衣服的人,刘氏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
小题3: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小题4:要善待他人,要乐于助人,善有善报,与人为善。
小题1:试题分析:“昼”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一致。“是”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一般为代词用法,放到语境中解释为“这样”。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此句中的关键词有“遗”等。“遗”放到语境中译为“给,送给”。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找到此句“乡里咸称其善”出现的位置,分析其前后文章,此题很容易确定原因在“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中便可找到。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全文内容可知,刘氏好善乐施,后来家里着火,被她救济过的人都来相助,可见此故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要与人为善等道理。
《刘氏善举》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刘氏善举》阅读题及答案
【前言】
《刘氏善举》为一篇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也是文言文初学者的必读篇目)曾被收录进《走进文言文》、《文言文启蒙读本》等书籍中。
【原文】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 。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
1、者:的人
2、昼:白天。
3、耕:耕种。
4、竟年:终年,一年到头。
5、如:像。
6、是:代词,这样。
7、贫:贫穷。
8、辄:就。
9、相:代 贫困者 。
10、济:救助,帮助。
11、偶:偶尔。
12、以:把。
13、遗(w i):赠送。
14、之:代词,代 无衣者 。
15 憾:怨恨。
16、咸:皆, 全,都。
17、称:称赞。
18、然:然而。
19、诫:告诫。
20、与:与,偕同之意。
21、为:做。
22、善:好,好的,善良的。
23、本:根本;准则。
24、卒:去世。
25、殆(d i):几乎。
26、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尽:没有。
27、给:给予。
28、伐:砍。
29、方:才。
30、第:房屋、府第。
31、善举:慈善的事情。
32、举:行动、举动。
33、疾:快,急速。
34、刘氏以己之衣遗之:第一个之是助词 的' ,第二个之是代词 他们 代指邻居。
35、斗升:旧时量器;此指一斗一升。
36、育:生养,养育
37、竟:终。
38、竟年如是:终年像这样。
39时:那时
40念:想,惦念。
41乃:是
【翻译】
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 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 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
【赏析】
《刘氏善举》给我们的启示: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这样才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刘家儿子 方悟 ,他明白了对别人做好事,别人也会回报自己的道理。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昼则耕于田间( ) ②竟年如是( )
13、翻译句子 (2分)
乡里咸称其善。
14、本文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12、白天 这,这样
13、乡里人都说(称赞)她好(善良)。
14、如:善有善报,要学会乐于助人;帮助了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
《最美是百合》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8年前,我读初一。这年,我12岁,正是有幻想的年龄。
冬天,飘了几场大雪。元旦就像精灵似的附在雪花瓣上,悄悄舞来。精致的小贺卡也在空中飘来飞去。由它扯起的情丝便暖热了这个雪冬,世界因此变得多情而美丽。
然而,我们在迷恋贺卡的时候,并未忘记自己的老师。我们把最精致的贺卡,捧送给他们。歪歪扭扭的贺语是一串串跳跃着的童心。老师收了贺卡,都很激动。他们捧贺卡的手有些颤,眼睛因此湿了。A
给我们上课的,有6位老师。我们送出5张贺卡,惟独没有送她。
那年,她只有19岁,刚中师毕业。同学们欺她年轻,时常捣乱。她的眼圈常被气红,嘴唇颤颤翕动,很可怜,而我们幸灾乐祸地看着她。气急了,她只会说:“你们不可爱……”
同学们说,既然不可爱,何必送贺卡给她?
于是,她没有收到祝福。
元旦前一天的那堂课,她很不自然,讲得很累。在她离开教室的那一刻,还回头看了我们一眼,那美丽的眼睛湿了,晶晶地亮。B我的心颤抖了。
课后,我送了一张贺卡给她。她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而别的老师正满足地翻读学生写给自己的元旦贺语。屋外,飘着大雪,她望着雪,一动不动。我说:“全班同学让我送贺卡给您,祝您元旦快乐……”
泪,在她脸上滑滚。她哭了。我悄悄地离开。屋外,已罩了厚厚的一层雪,一阵冷风吹过,卷起一团雪雾,向远处滚去。细细看,竟像一只飞跑的兔子,很美丽,也很可爱。
事情过去几年,我已离开那所中学,到省外的一所大学读书。这件事,以及她,都随着年轮的添刻,在我的记忆里淡化。
3年前的一个冬日,又飘起大雪。那雪花在风中旋着,竟旋来一张美丽的小贺卡。贺卡是我初一是的语文老师寄来的。她在上面这样写着:那张贺卡像雪花一样把寒冬舞美……
此时,她已被评为优秀人民教师。
我的`眼睛湿了。C窗外的雪花撒满天,纷纷扬扬,而那雪花瓣竟散发出淡淡清香,我为自己的感觉感动,真的,冬天会被贺卡舞暖。
阅读题:
1、加点词“幸灾乐祸”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2.文中A、B、C三处地方写到眼睛湿了,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6分)
3.当我送贺卡给语文老师的时候,为什么我要撒谎说是全班同学送的?(3分)
4、说说“那张贺卡像雪花一样把寒冬舞美”这句话的内涵。(3分)
5、文中有好几处写雪景的地方,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它好在什么地方。(2分)
参考答案:
1.“握紧了生活的画笔”指为了解除经济上的困窘,“我”和妻子千方百计谋求出路。“义无反顾”强调了当时的“我们”直面生活、走出困境的坚定态度,不能去掉。
2、“进驻”多指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文中属大词小用,突出了阿纯的到来对“我们”家不同寻常的意义,用得恰当别致。
3、这是祝愿,也是赞语。祝“我们”走出困境,迎来光明;赞“我”的妻子美丽动人。
4、既指阿纯送给“我们”的百合花布,更象征了阿纯那颗百合花般的美丽心灵。
5、应包含以下三层内容: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爱笑)、心地善良美好。作者着意渲染的是她心地善良这一特点。
★ 海龟阅读附答案
★ 论语阅读附答案
★ 窃贼阅读附答案
★ 黑人阅读附答案
★ 湖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