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四年级奥数数论数的整除专项试题(共含12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孤独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奥数数论数的整除专项试题
例1.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解:如果56□2能被9整除,那么
5+6+□+2=13+□
应能被9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5,即四位数是5652时能被9整除;
如果56□2能被8整除,那么6□2应能被8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3或7,即四位数是5632或5672时能被8整除;
如果56□2能被4整除,那么□2应能被4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1,3,5,7,9,即四位数是5612,5632,5652,5672,5692时能被4整除。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3,5,4,8,9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整除的性质3,我们可以把判断整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例如,判断一个数能否被6整除,因为6=2×3,2与3互质,所以如果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那么根据整除的性质3,可判定这个数能被6整除。同理,判断一个数能否被12整除,只需判断这个数能否同时被3和4整除;判断一个数能否被72整除,只需判断这个数能否同时被8和9整除;如此等等。
关于小学奥数数论试题:数的整除
把一个数由右边向左边数,将奇位上的数字与偶位上的数字分别加起来,再求它们的`差,如果这个差是11的倍数(包括0),那么,原来这个数就一定能被11整除.
例如:判断491678能不能被11整除.
—→奇位数字的和9+6+8=23
—→偶位数位的和4+1+7=12 23-12=11
因此,491678能被11整除.
这种方法叫“奇偶位差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割减法进行判断.即:从一个数里减去11的10倍,20倍,30倍……到余下一个100以内的数为止.如果余数能被11整除,那么,原来这个数就一定能被11整除.
又如:判断583能不能被11整除.
用583减去11的50倍(583-11×50=33)余数是33, 33能被11整除,583也一定能被11整除.
(1)1与0的特性:
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即对于任何整数a,总有1|a.
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a≠0,a为整数,则a|0.
(2)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2、4、6或8,则这个数能被2整除。
(3)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3整除。
(4) 若一个整数的末尾两位数能被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整除。
(5)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或5,则这个数能被5整除。
奥数杯赛试题揭秘-数论
奥数杯赛试题揭秘――数论 个人认为数论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因为数论是纯理论性知识,而不像应用题、几何等问题能够形象的表示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即使有些问题只是一些公式的套用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深入理解上学生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学好这部分内容。作为小学奥数的一个较大知识模块,这部分内容也自然是每次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数论部分包括的主要知识点有:1。数的整除。2。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3。约数和倍数。4。余数问题。5。奇数与偶数。还有,位值原理和数的进制也曾考过。数论部分内容是四、五、六每个年级都要考的,所占比重也都差不多,10%-30%,五年级略微多一些。 四年级考察的知识点还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凑整、最大值最小值、约数的个数、奇偶数的性质、数的.整除等。我们可以一起看一道“走美杯”的真题,题目如下:今年某地举行一位名人的一百多年的诞辰纪念,这位名人的诞生年代是四位数,其中有两个相邻的数相同,这四个数字的和是24,这位名人诞生于年。这道题目虽然从表面看已知条件很少,其实有很多隐含条件,首先年份首位一定为1,老人的年纪为100多岁,所以第二位只能为8或9,再结合两个数字相同可以得到中间两个数一定是8,由于数字和为24,很容易尝试出结果为1887。 相较于四年级五六年级的数论考点加入了质数合数、余数问题、位值原理等,部分题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这数论部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熟记公式外,还要灵活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开阔思路。必要时还需试数,但是试数之前一定要尽量缩小范围,减少计算量。而且近几年的考题也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接近实际生活。 以今年的“数学解题能力展示”六年级组初赛第5题为例,一个电子钟表上总把日期显示为八位数,如1月1日显示为0101。那么20最后一个能被101整除的日子是,那么=_____________。此道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就要联系实际,因为月份只有1~12,而日期因月份不同也有所不同。 具体解题过程为: 首先令=12,根据101的整除性质“四位一截,奇偶相加”可以继续解出101|,101|2011+=3211+,101|80+,所以=21,=1221。另外,如果考生没有掌握101的整除性质,还可以通过试除法得出答案。20111231÷101=199121…10,31-10=21,所以=1221,十分简单。 综合上面两个例题,不难发现,数论的题目看似难度比较大,其实很多已知条件都像一个个小零件一样,隐藏在题目当中。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准确无误的将他们找出来,组装在一起,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题目已然变得很简单。而这些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并且多接触不同的题型,开阔眼界和思路。公因数和公倍数奥数数论试题及答案
学校参加体操表演的学生人数在60~100之间.把这些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人.
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
分析: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行求解.
解答:解:8=2×2×2;
12=3×2×2;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
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
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
故答案为:72.
点评:本题利用公倍数求解方法,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再利用总人数的范围进行求解.
关于数的整除问题的奥数试题及答案
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大家提供了五年级关于数的整除问题的奥数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大家。
试问,能否将由1至100这100个自然数排列在圆周上,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如果回答:“可以”,则只要举出一种排法;如果回答:“不能”,则需给出说明.
考点:数的整除特征.
分析:根据题意,可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100个自然数任意的'5个数相连,可以分成20个组,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那么会有40个数是3的倍数,事实上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只有33个是3倍数,所以不能.
解答:假设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在圆周上排列所述的100个数,
按所排列顺序将它们每5个分为一组,可得20组,
其中每两组都没有共同的数,于是,在每一组的5个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是3的倍数.
从而一共会有不少于40个数是3的倍数.但事实上在1至100的这100个自然数中只有33个数是3的倍数,
导致矛盾,所以不能.
答:不能.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在1至100的1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有多少。
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五年级关于数的整除问题的奥数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数的整除问题奥数试题及答案
试问,能否将由1至100这100个自然数排列在圆周上,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如果回答:“可以”,则只要举出一种排法;如果回答:“不能”,则需给出说明.
考点:数的整除特征.
分析:根据题意,可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100个自然数任意的5个数相连,可以分成20个组,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那么会有40个数是3的倍数,事实上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只有33个是3倍数,所以不能.
解答:假设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在圆周上排列所述的100个数,
按所排列顺序将它们每5个分为一组,可得20组,
其中每两组都没有共同的数,于是,在每一组的5个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是3的倍数.
从而一共会有不少于40个数是3的倍数.但事实上在1至100的这100个自然数中只有33个数是3的倍数,
导致矛盾,所以不能.
答:不能.
四年级奥数训练试题
一、填空题
1.将一个数做如下运算:乘以4,再加上112,减去20,最后除以4,这时得100.那么这个数是_____.
2.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有_____斗酒。
3.甲、乙两个车站共停135辆汽车,如果从甲站开36辆到乙站,从乙站开45辆到甲站,这时乙站车是甲站的1.5倍。乙原来停_____辆车。
4.农业站有一批化肥,第一天卖出一半又多15吨,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多8吨,第三次卖出180吨,正好卖完,这批化肥原来有_____吨。
5.四个袋子共有168粒棋子,小红过来一看,把棋子作如下的调整,把丁袋调3粒到丙袋,丙调6粒到乙袋,乙又调6粒到甲袋,甲袋调2粒到丁袋,这时,四个袋子的棋子一样多,乙袋原来有_____粒棋子。
6.一筐桔子,把它四等分后多一个,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后又剩一个,再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又剩一个,那么原来至少有_____个桔子。
7.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那么,袋中原来共有_____个球。
8.3÷7的小数点后面第位上的数是_____。
9.已知A,B,C,D四数之和为45,且A+2=B-2=C×2=D÷2,那么,这四个数依次是_____。
10.两个小于1000的质数之积是一个偶数,这个偶数最大可能是_____。
二、解答题
11.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15天把池溏占满了,求它几天占池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条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40天长到20厘米,问第36天长多少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元,最后剩下125元,求他原来有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大爷把他所有西瓜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一直到他卖给第六个人以后,他一个西瓜也没有,求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
有老师和甲、乙、丙3个学生,现在老师的年龄恰为3个学生的年龄之和;9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乙两个学生年龄之和;又3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丙两学生年龄之和;再3年后,老师年龄为乙、丙两学生年龄之和。问:现在各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答案与解析:
老师=甲+乙+丙,老师+9=甲+9+乙+9,丙的年龄是9岁;
老师+12=甲+12+丙+12,乙的年龄是12岁;
老师+15=乙+15+丙+15,丙的年龄是15岁;
所以,老师是9+12+15=36岁。
小学奥数时间问题试题专项练习精选
1.钟敏家有一个闹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2分钟.星期天早晨7点整时,钟敏对准了闹钟,然后定上铃,想让闹钟在11点30分闹铃,提醒她帮助妈妈做饭.钟敏应当将闹钟的铃定在几点几分上?
2.小明晚上8点将手表对准,到第二天下午4点发现手表慢了3分钟.小明的手表一天慢几分几秒?
3.有一个钟每小时快15秒,它在7月1日中午12点时准确,下一次准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现有一块每小时慢20秒的表,用这块表计时,测得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讲解
专题简析: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种题型。由于客观世界复杂多变,数学问题也必然复杂多变,往往不可能得到唯一答案。
一般而言,数学开放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条件不足或多余;
2,没有确定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
3,解题的策略、思路多种多样。
解答数学开放题,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以问题为指向,对现有条件进行筛选、补充和组合,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2,根据知识之间的不同联系途径对给定的条件进行不同的组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3,避免“答案唯一”的僵化思维模式,联系实际考虑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得出不同的答案。
例1:A、B都是自然数,且A+B=10,那么A×B的.积可能是多少?其中最大的值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由条件“A、B都是自然数,且A+B=10”,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0~10,B的取值范围的10~0。不妨将符合题意的情形一一列举出来:
0×10=01×9=92×8=163×7=214×6=245×5=25
A×B的积可能是0、9、16、21、24、25。当A=B=5时,A×B的积的最大值是25。
从以上过程发现,当两个数的和一定时,两个数的差越小,积越大。
练习一
1.甲、乙两数都是自然数,且甲+乙=32,那么,甲×乙的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2.A、B两个自然数的积是24,当A和B各等于多少时,它们的和最小?
3.A、B、C三个数都是自然数,且A+B+C=18,那么A×B×C的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例2:把1~5五个数分别填图中的五个圆圈内,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圈内各数的和是9。
分析与解答: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圈内各数的和是9,两条直线上数的和等于9×2=18(其中中间圈内的数重复加了一次)。而1、2、3、4、5的和为15,18-15=3。所以,中间圈内应填3。这样,两条直线上的圆圈中可以分别填1、3、5与2、3、4。
这个解我们也叫做基本解,由这个基本解很容易得出其余的七个解。
四年级的奥数类试题
【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答案】: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4-3)+(6-5)+…+(996-995)+(998-997)+(1000-999)
=1+1+1+…+1+1+1(500个1)
=500
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000)×500÷2-(1+999)×500÷2
=1002×250-1000×250
=(1002-1000)×250
=500
四年级的奥数试题及答案
在1949,1950,1951,…1997,1998这五十个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数列中每一对相邻的奇偶数的差都是1,共有25对奇偶数,所以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25.我们可以偶数数列的和与奇数数列的和相减计算即可.
解答:解:(1950+1952+1954+…+1998)-(1949+1951+1953+…+1997),
=(1950+1998)×25÷2-(1949+1997)×25÷2,
=(1950+1998-1949-1997)×25÷2,
=2×25÷2,
=25.
答: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25.
点评:本题是一个较难的典型等差数列的问题,需要把偶奇数列的和分别总加后相减,灵活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可以简便计算.
分析: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数列中每一对相邻的奇偶数的`差都是1,共有25对奇偶数,所以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25.我们可以偶数数列的和与奇数数列的和相减计算即可.
解答:解:(1950+1952+1954+…+1998)-(1949+1951+1953+…+1997),
=(1950+1998)×25÷2-(1949+1997)×25÷2,
=(1950+1998-1949-1997)×25÷2,
=2×25÷2,
=25.
答:所有偶数之和比所有奇数之和多25.
点评:本题是一个较难的典型等差数列的问题,需要把偶奇数列的和分别总加后相减,灵活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可以简便计算.
★ 奥数试题
★ 小学奥数试题
★ 奥数教学计划
★ 奥数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