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歌赏读:做自己(共含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ch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歌赏读:做自己
夏天,最爱的季节是夏天
蓝色,最爱的颜色是蓝色
洋葱,最爱的食材是洋葱
黑咖,最爱的饮品是黑咖
你说“好巧,我们喜好相同”
你说“我们在一起吧”
你说了好多,可你怎么会知道
只要你喜欢的我都喜欢
你最爱的女孩生在夏天
所以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
我忘记了每个雨夜双腿关结的疼痛
喜欢上了夏天
你说蓝色象征自由
你最爱的颜色是蓝色
我抛弃了衣柜里最爱的粉红
爱上了蓝色
你喜欢吃洋葱
于是我最擅长做的就是洋葱
我忽略了每次做完饭后红肿的双眼
恋上了洋葱
每天你彻夜游戏
黑咖成了你最好的伴侣
我强忍着黑咖入口后的苦涩
虚伪的说着我喜欢
我好讨厌现在的自己
做着你喜欢的.事
说着你喜欢的话
每次照镜子是都会安慰自己
没关系,他喜欢就好
后来毕业了,什么都变了
她做了别人的新娘,你不再喜欢夏天
篮球架前没了你的身影,你扔掉球衣穿上了西装,衣柜里再没有蓝色
你不再与烟酒相伴,不再需要洋葱杀菌
电脑的桌面上也没了游戏图标
一切都变了
那天,你抽了一支烟
我也许没说过,我爱极了你抽烟时的表情
一支烟过后,你说了我最不愿意听的话
“我们分手吧”
我没有想象中那样歇斯底里
只是低下头从包里取了一支烟
嘴里布满了玫瑰的味道
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味道
浓郁却不失清新
“好,以后做朋友吧”
一句话失了我这所以的勇气
你转身离去,不带一丝留恋
巷子里只剩了我自己
倚着墙,抬头看天
阳光穿透云层
沐浴在阳光下,我好像回来了
过去的两年就像梦一场
我扔掉香烟
戒掉烈酒
不再喜欢梦里的你
重新爱上冬季
衣柜里布满粉红的衣服
自己学着着甜点
不怕胖似的包里装满巧克力
黑加仑浓郁的味道每天都会充斥在鼻翼
我还是那个我
那个喜甜点爱美食的我
几年后,我们重逢
一起吃了饭
饭桌上你谈吐不俗,我只是默默的应着
你更成熟了,商场的拼搏磨了你的锐气
你说我变了,说我成熟了
我想我没变,我还是原来的我
一起喝了下午茶
那家的甜点是我的最爱,满足的笑一直在我嘴边
“你不是不爱甜品吗?”
心底暗自发笑,哪个女孩不爱甜品
你依旧喝着黑咖,而我却捧着黑加仑
你又一次说我变了
我没变,我真的没有变,只是不爱你了
爱曾让我变的卑微
现在不爱你的我只是做了我自己
如何赏读诗歌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同作者产生共鸣。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捕捉诗歌的意境美。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捕捉到诗歌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作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这样将“画”与“情”融为一体,诗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一段,语言形象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悄无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状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妙绝。成功的音乐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对读者的感染。
二、品味诗歌的含蓄美。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直接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其含蓄的内涵,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读起来明白如话,似乎没有什么难懂之处,但我们若用心去体味,便觉得这是千古绝调,其中感情浓烈真挚,诗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写送别的环境,点明了地点、时间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们可以想一想,面对着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别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春雨沾湿了地上的尘土,也沾湿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杨柳”都代表离别的意象,何况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将之折断赠别?此中含蓄之处在于不点“别”而“别”意尽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过是劝友喝酒之辞,其实也寄寓了作者的无限深情。朴素的语言饱含真挚的情意,两人对饮,举杯浇愁。“要是你出了阳关,就没有朋友像今天这样与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舍,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既是劝慰又是白描。读者只有体会诗歌字里行间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韵味。
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欣赏诗时要善于通过反复吟诵等手段,来感受诗的音韵之美,领略其节奏之感。古诗的节奏很有规律,一般说来,五言诗每句三顿。如王维的《乌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七言诗是每句四顿,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新诗也很注意节奏,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四、体味诗歌语言的色彩美、动态美。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使诗歌显得形象、凝练,富有色彩美和动态美。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气势恢弘。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 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总之,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含蓄美、音韵美、色彩美和动态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
记忆-诗歌经典赏读
是谁对过去不舍的述说。
阳光在
记忆中泛滥,
是谁通向未来浅浅的脚步。
梦似乎洗去了笑意,
天然的刺眼暗示着
无言的过去。
多少时光用心去翻起
风尘的记忆。
在脑海的`相册里,
存在着多少张
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明白
谁的过去,
把伤疤揭过往
又是谁对谁的哀怜说一生何必?
记忆的锁
在心中的大门悬挂着,
千挑万选
小心翼翼得到的钥匙
却打不开她的梦境又是为何?
奉是铭记的
永远是你想忘记的!
XX,12,12
是玛雅人的世界末日
为什么不当一个星球
最简单的开始?
又何必封了记忆?
是啊,
何必拼命遗忘自己
幸福-诗歌赏读
以前的以前
我们是幸福的吗?
现在的我们
已经不想去探讨.
或者是无力探讨.
你我都已经选择放弃了吗?
谁能责怪谁先放弃?
我放弃的是网络!你放弃的是我,
其实根本就是这样
离开了网络我们谁还认识谁
那些夕阳下承诺
那些悬崖边的誓言
终是只在一句对不起
一句原谅我中消殆了.
于是你我为了那点点可笑的尊严
开始互相伤害
利用对方剩下的在乎
来磨平自己心里的伤
谁都不想做被放弃的那一个
只是我.很疼
你不知道
真的疼
也不想让你知道
或许你也是痛的只是我不知道
但是现在的我.又哪能相信
哪敢相信.
自做多情这个词
一旦成真必定伤得更深
如果仅仅只是一场游戏
那么你未免太过虚伪
也太过残忍
自己清醒的入戏
为何一定要对手真正的入戏?
为何在我选择离开的时候
一次次的挽留?
为何在你想放弃的时候
我才有一丝丝的`温柔
忍不住轻笑.
你我的相似.
让你我逃避的借口都如此接近.
谁又还能不知谁?.
一切安慰对方的话语
都只是安慰自己而已
于是.我和你
我们就在这样的闹剧中
分开了
这样一场朋友圈子里尽叹的闹剧
华丽丽杀青了
做好自己-美文赏读
我一直以为以前的伤已经很深,很痛了
我一直也以为自己不可能在有爱人的能力了
我一直更以为自己从此以后不会在相信世界上的真爱了
直到遇见你
让我明白原来我还可以有笑容
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仍可以拥抱春天
大家都说男才女貌
都羡慕我们的默契
都流传我们的故事
一直心想是一种奇迹
并相信这种奇迹可以一直延伸
于是,我对老天到感谢
感谢他让我遇到一个好女孩
感谢他让我离开了昨天的郁闷
感谢他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可是,为何会这样
原来我的痛还不止从前那样
上天和我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
我已经没有了眼泪
麻木的痛和伤或许只能用无助和凄凉来形容了
我甚至想告别这里所有的一切
可是太多的责任让我没有了勇气
朋友跟我说活在世上就是一种幸福
为何这种幸福来的这么辛苦
悼念成了我一天所有的功课
自我解嘲也成了一种习惯
快乐与不快乐或许无关紧要
缘来缘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深刻的.懂得
人世间的恨
可是又能如何
因为那种恨实在是来的太过心碎
太过心碎
告诉自己忘记昨天吧
告诉自己并没做错什么
或许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
她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何必给自己的那么多苦恼
这么多的痛都过了,这又算什么
苦笑,只能苦笑
这么真的感情她都不懂的珍惜
我又何必折磨自己呢
真的到此为止了
我不能在这么消沉下去了
轻轻的告诉自己
命运虽然如此,还是要做好自己
诗歌赏读:问人生
问人生,能幸福到几何
问人生,还要做多少选择
问人生,秋意萧瑟,悲凉几欢时
只叹人生,有好多的无可奈何
落寞了,谁会在意我的凄思
心里疼的厉害,感觉世界都是灰色
世态炎凉,行尸走肉,生活好像僵尸
哭泣着,独自一人,风中唱着歌
是不是太悲凉,因为世界还有很多的美好
微笑面对世界,上帝会眷顾我们
我失败了,不,我只是还没有赢
我们都是胜利者,打从娘胎出来的.冠军
问人生,我需幸福到几时
问人生,选择何惧,我又要做何选择
问人生,不是还有春意盎然,美好持续着
细心观察,会有很多阻碍自己失望的美好延迟
沮丧了,笑对狂风,展现我的意志
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坎是自己过不去
世态并不都是炎凉,因为只要是人就有情
哭泣着在风雨中,要相信总会有人为你遮挡住那一片灰色的天空
是不是有些太乐观,其实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就像太阳会一直给予我们温暖,珍惜所拥有的,就是幸福的美满
我成功了,呵呵,我是幸福的成功
名利可以追求,只不过我更喜欢那人情的温柔
问人生如何感动,平凡的笑容,平凡的温柔,便是我内心最深层的触动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歌赏读:致青春
曾经我还以为我很年轻
双十的年华,岁月还未在我的身上留下任何的影子
我尽情的挥霍着这属于我的青春
一路高歌,无忧无虑
在一次猛的回头的瞬间发现
不知不觉在青春这条路上我都走了很远很远
光阴无情,时光如梭
岁月的年轮在你身后刻下了一个又一个印记
那些曾经的激情飞扬,那些热血沸腾
现在却只能用来回忆了
看着青春从你身边慢慢的流逝
你想努力的去抓住它想去放慢它的速度
却发现这只是徒劳
它不会因为你的虔心祈祷
不会因为你的悔恨不该而回流一点给你
过了就过了,青春的流逝留下的却只有满地的哀叹和无尽的唏嘘和感慨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假如我有时光机
假如我可以把青春埋在春天的.土囊里
太多的假如太多的美好愿望
无非是想从温青春的美好
当青春不再,我们是否会真的会傍徨而无措呢?
或许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学会去珍惜青春去学会面对没有青春的日子
时间很快,可能就在一眨眼过后我们就找不到青春的影子了
多储存点美好的东西日后可以好好的回忆
我们在青春的末路上我们在追赶着青春的尾巴
我们在疯狂一下吧在不疯狂我们就老啦
青春与回忆有关与时间有染!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诗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这首诗歌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进行赏析。其一,从诗歌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来解读,则诗歌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诗中所描绘的似真似幻的美丽“邂逅”,实乃“我”的一段爱情“白日梦”,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因此,从爱情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理解为一个爱情的感伤者;其二,从诗歌与其被写作的时代背景关系来分析,则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一时看不清前途,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迷惘、彷徨之中的心境。他们寂寞、哀怨,但又充满朦胧的希望。因此,从时代社会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其三,从诗歌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则本诗充满了浓烈的人生象征意味,“雨巷”象征着漫漫人生路,“我”则是人生的赶路人,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飘渺的希望或理想。诗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忧伤)——再度寻觅(希望姑娘飘过)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不断希望、失望复希望的隐喻。因此,从人生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以理解成人生的求索者。这样一来,《雨巷》一诗便具有了多重意蕴,更耐人寻味。
《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 “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复,复沓,像交织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写作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扩写
窗外的细雨连绵,雨水顺着黑色的瓦片流淌下来,在泥土里溅起一朵水花。
我推开窗,嗅着窗外泥土的芳香,清新的,使我的心沉寂。撑起一把油纸伞,走在这寂静的街巷,脚下踩着青石板,不时有雨滴溅起到鞋面,这些都无妨。
街上的青苔在雨的冲刷下,变得更加的绿了,两旁的房屋高立,我走在寂静的雨巷,悠长悠长,仿佛找不到自己的心在哪里。
转过一处街头,一个人儿出现在那遥远却又并不遥远的街头,一把淡黄色的油纸伞,和我的伞儿一样,一样的陈旧,一样的感觉。
她是丁香一般的姑娘,那双忧愁的眼神,像是在这雨巷中迷失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这寂寥的雨巷。她的忧愁,她的凄凉,在阴沉的雨天里,弥漫了这条雨巷,弥漫在我的身旁。
我慢慢地走在这青石小路上,不言,不语。她默默地从对面走来,撑着和我一样的油纸伞。我放慢自己的脚步,等待她将从我的身旁走过。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她看我时的目光,使我迷茫。叹息一般的目光,叹息一般的目光。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就像是一场梦一般,朦胧,无结。
撑着一把油纸伞,我转身,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变小,变小,消失在这悠长的雨巷中。消失了她的淡雅,消失了她的芳香,甚至是那叹息一般的目光。
雨不停的下落,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花朵朵。我撑着那把油纸伞,转身,彷徨在这悠长悠长的街巷,鞋头已湿,但这都无妨。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巷》阅读感言
2.《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
3.《雨巷》教案及反思(2课时)
4.现代诗《雨巷》教学反思
5.戴望舒《雨巷》意象赏析
6.戴望舒雨巷阅读答案
7.新诗会 雨巷教学记录
8.戴望舒《雨巷》图片
9.戴望舒《雨巷》图文
10.雨巷读书笔记1500字
★ 黑咖啡-诗歌赏读
★ 顾城《夜行》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