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unan333222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nan3332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

篇1:《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

《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

齐国佐不辱命(选自《左传·成公二年》) 【原文 】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①。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②。“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③。”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④?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⑤。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⑥?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⑦。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敷政优优,百禄是遒。’⑧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⑨。畏君之震,师徒挠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⑩。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11}。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12}”

【注释】 ①从:追击。丘舆、马陉:皆齐地名。

②赂:贿赂。纪甗(yǎn):甑一类器具,蒸煮两用。此“纪甗”可能是灭纪国所得。

③萧同叔子:齐顷公母亲。尽东其亩:使田间道路全都东西向。按:晋在齐东边,道路东西向有利于晋国车马进入齐境。

④无乃:只怕是。德类:树德于同类,指在诸侯中树立孝的榜样。

⑤疆:划分田界。理:治理田沟。该句意为先王划界治沟是根据地形而定,以便发挥其有利条件。

⑥戎车:兵车。

⑦霸:与“王”对言,王指掌管天下者,霸指拥戴共主者。济同欲:成全、满足共同愿望。勤:忧劳。以役王命:为王命效力。

⑧引自《商颂·长发》,即言施政宽和,将获百福。敷政:施政。优优:宽和。禄:福。遒:聚。

⑨子:即邵克。辱于敝邑:辱没自己光临鄙国。不腆(tiǎn):不丰,不多。赋:兵。该句是当时准备迎战的外交语言。

⑩震:威。挠败:失败,古亦写作“挠北”,见《吕氏春秋·忠廉》及《淮南子·兵略训》。挠,通“桡”。徼(jiāo):求。泯(mǐn):灭。

{11}余烬:灰烬,比喻残兵败将。背城借一:出城决一死战。背城,背对城,即出城。

{12}以上两句是说:齐国幸而战胜也听命于晋,更何况不幸战败呢。唯命是听:唯听命,指听任晋国处置。

【鉴赏】 本文记述的是齐晋鞌之战(齐战败)后,齐国大夫国佐(即文中的宾媚人,又称国武子)出使晋国以求和的'外交辞令。一开篇,文章便交代了谈判形势,齐侯指示“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定下了和谈基调。而此时,晋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咄咄逼人,所提出的两项媾和条件更是十分苛刻:以萧同叔子为人质,同时要齐国铲平境内的陇埂沟渠,改为东西向(以便于晋国兵车长驱直入),实际等于拒绝与齐和谈。双方严重对立的形势,给宾媚人完成和谈使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作为战败国的使者,宾媚人深知,要达到既定的不辱使命的和谈目标,其关键就在于推翻晋提出的两个条件。因此,他便借托“王命”逐个进行驳斥,显得大义凛然,最后转述国君的意思,隐含若和谈不成便不顾一切决一死战的决心,更显得不亢不卑,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整篇说词全无乞怜之态,倒多凛然之气。而且,其应对之言充分体现了《左传》外交辞令的基本特点:以礼为先,不管如何唇枪舌剑,也决不会恼怒失礼。本篇无疑又是对《左传》“善于行人辞令之美”这一特色的完美展露。

■妙评 先驳晋人质母、东亩二语,屡称王命以折之,如山压卵,已令气沮。后总结之,又再翻起,将寡君之命从使臣口中婉转发挥,既不唐突,复不肯乞哀,即无鲁、卫之请,晋能悍然不应乎?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二

篇2:《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鉴赏

《齐国佐不辱命》

出处:《左传 成公二年》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①,击马陉②。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③、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④,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⑤。”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王命何⑥?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⑦,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⑧!

“四王之王也⑨,树德而济同欲焉⑩;五伯之霸也⑾,勤而抚之,以役王命⑿;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⒀。’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⒁。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⒂;畏君之震,师徒桡败⒃。吾子惠徼齐国之福⒄,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⒅,背城借一⒆。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篇3:《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鉴赏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jiào,巡查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篇4:《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鉴赏

全文大概意思是:晋军追赶齐军,齐顷公惧怕不已,急派大臣宾媚人将玉器和土地当礼物送给晋军,并说:只要不打仗,怎么都行。宾媚人奉命与晋军交涉。晋人不同意齐王的请求,并提出要把齐王的母亲作为人质,同时齐国境内的所有田地全部改为东西走向。宾媚人据理力争  ,就晋人提出的两个苛刻要求与晋人理论,最后以君子形象  结束交涉。

宾媚人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力的驳回了晋人的无理要求,同时大大挫了晋军的锐气  。宾媚人先礼后兵的说辞让人敬佩,他既没有低三下四的请求,也没有失礼,即使到最后提出要打仗时,依然保持君子风度,既没有损伤齐国的形象,又对晋国提出的要求以讽刺  的意寓反击。

本文通过齐国使臣宾媚人不辱使命的表现,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的勇气和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反衬出晋国的霸道和无理,以及齐顷公的软弱无能。

篇5:《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鉴赏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

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篇6:齐国佐不辱命鉴赏阅读

齐国佐不辱命鉴赏阅读

【原文】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1],击马陉[2]。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3]、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4],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5]。”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王命何[6]?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7],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8]!

“四王之王也[9],树德而济同欲焉[10];五伯之霸也[11],勤而抚之,以役王命[12];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13]。’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14]。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15];畏君之震,师徒桡败[16]。吾子惠徼齐国之福[17],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18],背城借一[19]。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成公二年》,文章通过齐国使臣宾媚人不辱使命的表现,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的勇气和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反衬出晋国的霸道和无理,以及齐顷公的软弱无能。

【注释】

[1]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2]马陉(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3]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4]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5]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6]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7]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8]阙:缺点,过失。

[9]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10]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11]五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2]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13]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14]辞:言词,话。

[15]腆:丰厚。

[16]桡:读ráo,弯曲,屈从

[17]徼:读jiào,巡查

[18]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19]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译文】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

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

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

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

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篇7:《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赏析

【作品介绍】

《齐国佐不辱命》通过齐国使臣宾媚人不辱使命的表现,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的勇气和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反衬出晋国的霸道和无理,以及齐顷公的软弱无能。

【原文】

篇8:《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赏析

出处:《左传 成公二年》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①,击马陉②。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③、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④,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⑤。”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王命何⑥?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⑦,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⑧!

“四王之王也⑨,树德而济同欲焉⑩;五伯之霸也⑾,勤而抚之,以役王命⑿;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⒀。’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⒁。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⒂;畏君之震,师徒桡败⒃。吾子惠徼齐国之福⒄,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⒅,背城借一⒆。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注释】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jiào,巡查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白话翻译】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

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简析】

全文大概意思是:晋军追赶齐军,齐顷公惧怕不已,急派大臣宾媚人将玉器和土地当礼物送给晋军,并说:只要不打仗,怎么都行。宾媚人奉命与晋军交涉。晋人不同意齐王的请求,并提出要把齐王的母亲作为人质,同时齐国境内的所有田地全部改为东西走向。宾媚人据理力争 ,就晋人提出的两个苛刻要求与晋人理论,最后以君子形象 结束交涉。

宾媚人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力的驳回了晋人的无理要求,同时大大挫了晋军的锐气 。宾媚人先礼后兵的说辞让人敬佩,他既没有低三下四的请求,也没有失礼,即使到最后提出要打仗时,依然保持君子风度,既没有损伤齐国的形象,又对晋国提出的要求以讽刺 的意寓反击。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本文通过齐国使臣宾媚人不辱使命的表现,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的勇气和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反衬出晋国的霸道和无理,以及齐顷公的软弱无能。

篇9: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翻译

先秦:左丘明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译文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注释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bà):五伯之称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元凯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注:“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二说不同。据国佐对晋人言,其时楚庄之卒甫二年,不当遂列为五。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yāo,求取,招致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简析

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得苛刻条件,他从容不迫逐条驳斥,并且用齐顷公的口气——虽然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但并未如此明晰地表态齐国尚愿一搏——若无和解的可能,则破釜沉舟奉陪到底!这十足底气,只能源于齐国的实力。这是国佐外交最坚实的后盾。但是他说辞的逻辑无懈可击,果然是不辱使命!

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诗词一组鉴赏

《六国论》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李隆基诗词鉴赏

夏至诗词鉴赏

归来诗词鉴赏

鹧鸪诗词鉴赏

从军行诗词鉴赏

《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齐国佐不辱命》诗词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