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尝试教学自主探究演讲稿(共含7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xw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思维在教学的路上闪光》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学中能让孩子不惧怕数学,而且从心里喜欢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高效而轻松的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经常说散文的写作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实在数学的尝试教学中,也可以让一堂课变得“形散而神不散”。在数学课中通过课前旧知识的准备,到情境的引入再到问题的发现到最后问题的解决,其形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讲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采松果》一课时,我所看到的教案都是千篇 一律的将加法和减法分开讲,我的脑海始终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思维的桎梏。尝试教学的模式打开了思维的新思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由情境引出相应的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你想解决哪个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在课堂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同学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请他上台展示自己解题思路。若有不足之处,可请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也可提出质疑再补充、再质疑,知道问题的.解决。展示的同学可以将名字写在自己的成果之后,同时作为小老师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评价,让同学们尽情发表意见,最后由我和学生一起整理归纳本课重点。尝试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师应该充分的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会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形式虽然散乱,但整节课学生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作为教师特别是新时代赶在教育体制改革洪流中的教师应该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在你的课堂上能力得以施展和提高,我想我们的课堂必将更加受学生的欢迎,而我们更加发挥了教师的授之以渔的作用。
按上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当强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除了从课本得到解题的策略之外,更能从分组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解题的方法。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回归课程所讲的内容。
应用尝试教学模式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多让学生板演或共同订正。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有人曾怀疑,在现有教材及紧张的教学进度下,为何费时地实施尝试教学法呢?我认为学生有了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反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外,我想不管哪种教学法都不能死板地单独使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培养出高创造力的学生。尝试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兼具认知、情意、技能的良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值得大家试一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使每个要素都得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效能。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促进学生的身心沿着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轨道发展,共同创建一个高效而轻松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而不断探索前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尝试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自主学习,它是革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最重要的内容.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
作 者:张来翠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第二中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构建阅读课“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尝试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陈国兰
【摘要】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探究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满足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使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动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并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显然自主探究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课文导入应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一个谜语、一幅画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而在《小露珠》一课中,我用色彩鲜明、趣味盎然的视频片段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大片大片的草地上鲜花盛开,五彩缤纷,蝴蝶在花朵中嬉戏流连,蟋蟀在草丛中引吭高歌,而那晶莹剔透的小露珠由于镜头放大的原因更是明亮耀眼,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当这一景象生动而又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大家都“哇”地一声惊叫起来,接着便不由自主地感叹:“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啊!”“小露珠真漂亮啊!”这一幕充分地体现了视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学生表演小露珠和小动物自己的对话,让他们加上动作,神态,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表演。这里真正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真地体会每一句话,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吸引学生进人教学情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具体任务越明确,他们学习时的态度就越自觉。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学习动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激发,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们有的时候直接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不至于偏离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学到什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优化了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马上请学生举手说说《小露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形成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童话开端:“在那遥远的森林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美丽的露珠公主,她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出现。夜越深,她越美,她轻轻地亲吻草叶、花朵、禾苗……植物们向她点头微笑。小动物们也喜欢她,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夸赞小露珠的吗?”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摇了摇头。于是我趁势引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露珠》,在课文中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板书:小露珠)。”这一环节的安排在稳住了他们激情的同时,充分明确了本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为下一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有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有体会思想感情的,有综合运用的等,如果这些都眉毛胡子一起抓,学习必然会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确定一节课要完成几个重点任务,根据这些任务来驱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交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自读,即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导读提示等,读课文重点章节,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特色;二是查阅,即查阅工具书、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三是联系,即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去独立学习,探究问题答案;四是赏析,即赏析好词好句,朗读品评,练习感情朗读;五是质疑,即学生在自主读书、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形成的新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
对《小露珠》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学生通过选用恰当地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逐渐明确:读童话类的文章时,应抓住景物的特点和情节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总之,基于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探究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只有在主体与主导和谐统一的背景下构建“自主探究性”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让课堂郁郁葱葱、流光溢彩。
尝试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需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梅芹 作者单位:灵寿县燕川学区南燕川小学,河北,灵寿,050500 刊 名: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2 关键词: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论文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可以使学生很真实地体验物距、像距、实像及它们和像大小变化之间的规律,但是根据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现象明显,实验也能很快完成。如就这样结束这节实验课,效果实际上并不理想,只能停留在机械完成实验目标操作,没有拓展、没有思考。事实是,此时学生已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兴趣正浓,这时“留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基于这样的情况,这节学生实验时间定为二课时。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叶扁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在这次实验中也创设了一次给学生“留白”机会。
备课时估计同学们能在半节课内按要求完成实验目标,其余时间分以下几步:
一、每一实验小组整理提交实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二、对各小组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三、各小组再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验证总结;
四、再次集体进行汇总,梳理规律。
(预先估计学生在实验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现象,到时候补充)
实验课内学生先自学完成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的整理,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们兴趣浓郁,在目标实验的基础上,摆弄着器材尝试着寻找各种可能发生的现象。
提交发现和问题时,学生一共提出许多现象和问题,讨论后总结成六条:
1.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找不到像;
2.物体移动时像的大小和距离也发生变化,但不知怎样变化?
3.成实像时在物体这一侧也能看到一像,这是怎样形成的?
4.物体在二倍焦距内像是缩小的,二倍焦距外是放大的;
5.物体上下移动时,像也是上下变化。
6.用不透明物体遮住透镜的一半,成像又会如何变化?
这些都是学生平时难以理解和解题时犯错误的问题所在。组织第二轮实验,再次验证同学们的发现,收集归纳分成这种几种问题,相互补充,对透镜成像中难点进行了清理。
两节课很快在有序中就过去,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出乎意料的好,记录的现象新颖,分析到位,完全不是平时我们按部就班时的呆板、机械。 学生的一些实验报告片段摘录如下:
一、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蜡烛会越烧越短,我们发现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却不断上移,我们就想是不是烛焰成像位置和烛焰移动的方向有关呢?相互之间又是怎样的联系呢?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在U>f的基础上,渐渐往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移动光屏,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记录像距。
2.在U>f且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上下移动蜡烛,观察像在光屏中的位置的变动,左右移动,像的位置又如何变化?
经过现象比较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像位置变动和烛焰位置变动有关,且刚好相反:即烛焰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烛焰向下移动,像向上移动:烛焰向左移动,像向右移动。
二、开始的时侯认为如果用一件不透明的物体遮住透镜的一半,就只有一半的像了。在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实验册挡住透镜的一部分,我们惊奇地发现,还是能成完整的像,只不过是像的明亮程度减弱,继续增加被挡部分,像基本上还是完整的,只是明亮程度越来越暗,烛焰中光线较弱部分先变得不清楚。
三、在成实像的同时,沿着烛焰光入射的方向去观察透镜,他们当时就很惊讶,邀请了旁边许多同学去观察觉他们的发现,因他们无法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解释,还进行了好一番争论,让我给他们评一评谁的理由是正确的。我当时想法是,马上解说,达不到预期效果,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点拨了一下,只有光的折射才能成像吗?留给他们分析的空间和时间。有的同学当即恍然大悟,结果他们的实验报告中自己分析更精彩,更具有科学性:在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沿着烛焰光入射方向去观察透镜,可以看到透镜中有一个烛焰所成的正立、缩小的'虚像,这现象根本无法用凸透镜实像时的知识来解析,我们小组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这不是光通过透镜折射形成的,是由于光在透镜表面反射引起,凸透镜的表面相当于是一面凸面镜,光在凸面镜的表面发生反射,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正如汽车的观后镜里都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一次尝试,却获得如此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发现的这些问题是凸透镜成像中的难点,以前曾用过很多方法来突破,效果都不理想,学生总感云山雾罩,在解题时还是照样出错。这次“留白”终于冲破了我教学思维的禁锢,留一些时间,一些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好奇且无压力的情况下摸索,给了他们另辟途径的机会,观察到一些新现象,产生了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又带着新的问题展开讨论。
艺术作品中的“留白”,在科学中也同样意味深长——正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精神浓缩。
构建阅读课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尝试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探究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满足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使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动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并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显然自主探究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课文导入应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一个谜语、一幅画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而在《小露珠》一课中,我用色彩鲜明、趣味盎然的视频片段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大片大片的草地上鲜花盛开,五彩缤纷,蝴蝶在花朵中嬉戏流连,蟋蟀在草丛中引吭高歌,而那晶莹剔透的小露珠由于镜头放大的原因更是明亮耀眼,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当这一景象生动而又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大家都“哇”地一声惊叫起来,接着便不由自主地感叹:“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啊!”
“小露珠真漂亮啊!”
这一幕充分地体现了视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学生表演小露珠和小动物自己的对话,让他们加上动作,神态,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表演。这里真正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真地体会每一句话,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吸引学生进人教学情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具体任务越明确,他们学习时的态度就越自觉。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学习动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激发,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们有的时候直接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不至于偏离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学到什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优化了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马上请学生举手说说《小露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形成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童话开端:“在那遥远的森林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美丽的露珠公主,她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出现。夜越深,她越美,她轻轻地亲吻草叶、花朵、禾苗……植物们向她点头微笑。小动物们也喜欢她,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夸赞小露珠的吗?”
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摇了摇头。
于是我趁势引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露珠》,在课文中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板书:小露珠)。”
这一环节的安排在稳住了他们激情的同时,充分明确了本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为下一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有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有体会思想感情的,有综合运用的等,如果这些都眉毛胡子一起抓,学习必然会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确定一节课要完成几个重点任务,根据这些任务来驱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交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自读,即让学生围绕课后习题、导读提示等,读课文重点章节,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特色;二是查阅,即查阅工具书、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三是联系,即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去独立学习,探究问题答案;四是赏析,即赏析好词好句,朗读品评,练习感情朗读;五是质疑,即学生在自主读书、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形成的`新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
对《小露珠》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学生通过选用恰当地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逐渐明确:读童话类的文章时,应抓住景物的特点和情节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总之,基于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探究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只有在主体与主导和谐统一的背景下构建“自主探究性”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让课堂郁郁葱葱、流光溢彩。
★ 自主 合作 探究
★ 尝试三分钟演讲稿
★ 演讲稿敢于尝试
★ 尝试教学论文
★ 探究式教学
★ 探究式主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