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奥作文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中二少女结神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英奥作文范文(共含2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中二少女结神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英奥作文范文

篇1:小升初奥英试题

小升初奥英试题精选

1、Did you know? In the decimal number system (base 10) ten different digits, 0 to 9, are used to write all the numbers. In the binary number system (base 2) two different digits are used, i.e. 0 and 1.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numbers is not a valid number in the

octal number system (base 8)?

A) 128 B) 127 C) 126 D) 125 E) 124

2、The number of diagonals that can be drawn in a regular polygon with

twenty sides (icosagon) is_____.

3、If a and b are integers, 10?3=1,152?7=3, and then 379?6 is equal to_____.

4、Two numbers are in the ratio 2 : 3. When 4 is added to each number the ratio changes to 5 : 7.The sum of the two original numbers is____.

5、The greatest number of Mondays which can occur in 45 consecutive

days is____

6、Saul plays a video game in which he scores 4 for a hit and lost 6 for a miss. After 20 rounds his score is 30. The number of times he has missed is____.

7、Three girls A, B and C run in a 100 m race. When A finishes, B is 10 m

behind A and when B finishes C is 20 m behind B. How far in metres was C from A when A finished?(Let’s assume all the athletes run at a constant speed)

8、The areas of the faces of a rectangulabox are 84 cm2 , 70 cm2and 30 cm2.The volume of the box in cm3 is____.

9、You have 3 weights: 1 kg, 3 kg and 9 kg as well as an equal arm balance, as shown. How many different weight objects can you weigh with these three?

[Remember the weights may be placed on either side]

参考答案:

1、A 考察我们学过的简单的'进制问题,显然8进制中没有8出现

2、170 找规律,公式为n×(n-3)÷2

3、1 定义新运算,就是求379÷6的余数。

4、40,16和24

5、7

6、5

7、28米,根据距离比求出速度比,三者的速度比为1:9/10:18/25

8、420 分解质因数

9、13种

篇2:五年级奥英试题

五年级奥英试题

1. 单项选择(Multiple-choice)

( ) 1. Is this a bus ________ a truck?

A. and B. or C. but D. too

( ) 2. –What time is ___________? –It’s 8:00.

A. it B. this C. that D. these

( ) 3. -________ do they speak in the country?

A. When B. How C. What D. Where

( ) 4. _________ you see a little flag insideAustralia’s flag?

A. Do B. Are C. Does D. Is

( ) 5. -_________ isAustralia? – It’s south and east ofChina.

A. How B. Where C. What D. When

( ) 6. Here __________ a map of theUnited   States.

A. am B. is C. are D. be

( ) 7. –Can you ___________ it in English? –Yes, I can.

A. say B. speak C. talk D.look

( ) 8. These are English speaking ____________.

A. country B. countrys C. countris D. countries

( ) 9. The old man has gray 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

A. hairs; glass B. hair; glass C. hair; glasses D. hairs; glasses

( ) 10.Li Ming’s father is __________ than his mother.

A. tall B. taller C. very tall D. tall very much

2. 对话填空(Fill in the blanks)

Girl: Mum, I’m back. What are you doing?

Mum: I’m r____11_______ a book.

Girl: Why not have lunch?

Mum: I’m w____12_______ for your father.

Girl: Where’s my father?

Mum: In his office.

Girl: Mum, may I have l____13_______ now, please?

Mum: Are you h____14_______?

Girl: Yes, I’m hungry.

Mum: Ok. Let’s have lunch now.

Girl: What’s for lunch?

Mum: Rice, meat and f____15_______. Do you like them?

Girl: Yes, I do.

11. 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

3. 情景对话(Dialogues)

A}根据所给情景,完成下列各题。

( ) 16. 当你想说”让我们一块去旅行吧!”时,应说

A. Do you have a trip? B. Let’s go on a trip.

C. I love to go on trips. D. we are going on a trip.

( ) 17. 当你想去公园玩时,要征求妈妈同意,应说:_______

A. May I go shopping? B. I want to go to the park.

C. It’s a good park. D. May I go to the park?

( ) 18. 当你告诉别人“我家离学校很远。”时,应说:_______

A. My home is far from the school.

B. My home is very far.

C. My school is very far.

D. The school far from my home.

( ) 19. 当你想问“北京有多远?”时,应说:_______

A. How long is Beijing? B. How old is Beijing?

C. how far is Beijing? D. How is Beijing?

( ) 20. 当你想表达“我们九月一日去上学。”时,应说:__________

A. We go to school in September.

B. We go to school on September.

B} 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朴全对话.

Nancy: Hello, 84964985.

John: _________

Nancy: Who’s that?

John: ________ is Anne. _______ you?

Nancy: This is Lucy. Thank you?

John: ________, thank you.

Nancy: Is Peter in?

John: ________. He’s not at home.

Nancy: ok. Thank you.

A. This

B. And

C. Hello

D. Sorry

E. Fine

21._______ 22._______ 23.________ 24.__________ 25.________

阅读理解

A}阅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正{T}误{F}。

Sarah has four sisters. They are Betty, Mary, Rose and Ann. Sarah is the oldest of the five. Betty is thirteen years old. She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Sarah and one year older than Mary. Rose is nine and Ann is seven.

Sarah and Betty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 Mary, Rose, and Ann study in a primary school. The primary school is near their home. They walk there. The middle school is very far. Sarah and Betty go there by bus.

( ) 26. Ann is older than Rose.

( ) 27. Sarah and Betty a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 28. Mary, Rose and Ann often go to school by bus.

( ) 29. Their home is near the primary school.

( ) 30. There are four girls in their family.

B}阅读短文,填写单词,完成短文.

Mary is an American schoolgirl. She is now in Beijing w______ her parents. Mary doesn’t know Chinese, but she is studying Chinese. So she often s________ Chinese friends. Sometimes they don’t understand her b_________ she can’t speak Chinese well.

It’s Sunday morning. She goes out. She is walking I n the street. She is going to the zoo to see elephants and m_________, but she doesn’t know how to g_______ there. She asks a Chinese boy. The boy can’t understand her. Then she takes out a pen and a piece of paper. She draws an elephant on it, and shows the picture to the boy, then he shows Mary the way to the zoo.

31.______ 32._______ 33._______ 34.________ 35.________

C}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Mike and john are good friends. They like taking pictures very much. Now they are looking at a beautiful picture. It is a very big picture. It is on the wall. A lady and a little boy are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flying a kite. They are very happy. Mike said,“how nice the picture is!”“yes, it is very nice but only a mother and a child are in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farther? Jone asked. Mike said:“how stupid you are! The father is taking the picture!”

36. Are Mike and Jone good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What do they lik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Where is the big 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Who are they in the 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Where is the father in your opin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作文(Composition)

请以“My Bedroom”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用词得当,语法正确,书写清晰,规范;不得少于60个单词。

6. 智力测试(IQ test)

( ) 42.This is the name of a day. There are six letters in it. The third letter is N. But there is no S in it. What day is it? It’s ____________.

A. Sunday B. Monday C. Wednesday D. Friday

43.Before getting off the boat, what must you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4.My uncle has a brother, but this man isn’t my uncle. He is __________.

A. my aunt B. my mother C. my father D. my grandpa

( ) 45. Tom’s parents have a child. But the child is neither his sister nor his brother. Who is the child?

A. Jerry. B. John. C. Alex. D. Tom.

篇3:五年级奥英答案及试题

五年级奥英答案及试题

一、读一读,选择合适的`词完成句子:

some, any, is, are

1. ---- there a ruler in the pencil-box?

---- Yes, there .

2. There an elephant in the zoo.

3. There aren’t doctors in the room.

4. ---- there books under the desk?

----Yes, there .

5. There are trees in the park.

二、选择填空:

1. Let_______ have a look.

A. we B. me C. I

2. ----Is there a dog near the tree? ---- ______ .

A. I’m not sure B. Yes, there’s C. OK

3. There ______ some water in the glass.

A. is B. are C. aren’t

4. It is ______ day of the year(年).

A. first B. the first C. a first

5. Li Li and Hong Hong are happy _______each other.

A. see B. seeing C. to see

6. There are _______ trees near the house.

A. lot of B. a lot C. lots of

7.This pen is long, _____ that one is ______.

A. and, long B. but, short C. , too

8.A: _______is in the classroom?

B: Helen is in the classroom.

A. What B. Who C. What’s

三、英汉词组互译:

1、第一天 _____________ 2、所有的学生 _____________

3、在学校 _____________ 4、一座新大楼 _____________

5、看一看____ _________ 6、I’m not sure. ________ _____

7、a new term __________ 8、a computer room __________

9、how many___________ 10、a lot of _____________

四、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 你们学校有乒乓球室吗? 是的,有一个。

----- _ _there in your school?

-----Yes, one.

2. 阅览室里有许多书。

There ______ a lot of _______ in the .

3. 你班有多少名男生?大约50名。

----- are there __ __ your class?

-----About .

4. 看,有两个电脑室。我们去看看吧。

-----Look, there computer .

-----Let’s ________ and have a________.

5. 大卫和刘涛在树后面.

David and Liu Tao ar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五、句型转换:

1. There is a rubber under the desk.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______ ______ a rubber ______ the desk? Yes, ___ ____ _______.

2. 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plate. (改为单数句)

Ther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on the plate.

3. There are seven desks in the classroom.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desks _______ _______ in the classroom?

篇4:英利奥经销商大会致辞

英利奥

5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的经销商朋友: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英利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你们一直以来对英利奥的付出和支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对熊国宝老师、牛剑锋老师及新闻界朋友的光临表示感谢。

英利奥近年来专注于PVC地板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发展

成为国内产销量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PVC地板供应商,年销售量突破200万平方米,销售网络遍及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在国内首屈一指。

所有成绩的取得,与各位经销商的长期合作是分不开的,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是英利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多年的合作中,你们为英利奥产品的.市场开拓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英利奥销售业绩的达成贡献了巨大力量,为英利奥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你们是英利奥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大会,既是英利奥答谢经销商朋友的大会,也是虚心听取经销商意见的大会。希望各位朋友本着关心英利奥、爱护英利奥的态度,知无不言,多为英利奥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对待,虚心采纳,切实解决,促进我们更好的合作。

诚信做人、用心做事、携手同行、共创辉煌。英利奥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精诚合作,大力支持,我们深深感谢和英利奥风雨同舟的经销商朋友,我们坚信生意是长久的,财富是无穷的,朋友是永远的,明天会更好的。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经销商朋友和嘉宾在石家庄渡过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篇5:第一次写奥英作文美文欣赏

第一次写奥英作文美文欣赏

在每个星期五里,在奥英的.时间里,老师总会布置一篇英语作文,我每次都懒得写,这次,我终于写了一篇。

在这个星期的星期五里,我抓紧时间做作,一样、两样、三样过了一会,我终于做剩了周记,那时,我心里想:“我每次都没有写奥英老师布置的作文,老师肯定会很生气,那我这个星期写一写吧!”

我等啊等,终于到了奥英的时间了,我认真地听着奥英老师说地每一句话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过了一个小时,那时我十分紧张,因为我就要听到老师布置的英语作文,我想:“希望不要太难吧!”果然,老师让我们写In a Nature park,要求是:要运用英语书本里的单词、句型。我好开心啊!没那么难!

回到家后,我立刻拿起了四线纸和一只笔,马上写了英语做文,我写着:There is a lake in the nature park.写完后我的心情十分的舒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写英语作文。

今天,我好开心,因为我写了一篇英语作文,还运用了很多课文里的句型、单词,可能下一次我也要同样开心,继续写英语作文。

篇6:四年级下册英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新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2和3班的英语老师,这两个班是我从三年级开始接的,对学生比较熟悉,很喜欢学生的表现。2班基础不错,比较灵活,但部分差生还要多多关注。3班基础比较弱,性格相对稳,比较老实,在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也看到很多学生在努力。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所学的东西还需要巩固。在四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需要不时的整合四上甚至三下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和复习,让学生把知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断篇式的学习。上学期我在班上采取了集体荣誉感、师徒制的学习方式,学生互助,效果不错,本学期将延续。

此外,小学生的表现力丰富,表现欲也很强,尤其是四2班的学生,个性张扬,对课文的表演有自己的想法,表演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新学期多开展这些对话或情景剧,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表演,充分展示自己。四3班学生在表演上会有些被动,老师应针对情况,两个班互相学习,引导,让孩子对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好英语,并能运用英语。

二、教材的总体分析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有学习如何描述人、物品、动物,地方的特征,以及如何比较这些特征;学习天气的表达法,未来的变化,初步了解有关伦敦等国家的基础知识;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表达能力,如何谈论将来发生的事情;如何描述过去的动作与状态,特别是如何在讲故事的时候讲述过去的动作与状态。全册教材的语法结构。

Module1 He/She is very +形容词

Module2 It is very +形容词

Module3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Module4 Will you …? Yes, I will./ No, I won't.

Module 5 I was two then./ They were young.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Module 6 Were you…? Yes, I was./ No, I won’t

Module 7 I helped my Mum.

Module 8 They sang beautifully.

Module 9 Did you…? Yes, I did. No, I didn’t以及第三人称有关did的提问与回答。

Module 10 Sam had lots of chocolate

三、教学总目标:

我主要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考虑,来确定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学习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将来时,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一般过去式。

(二)语言技能目标:

1、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表述周围的人和物;

2、能用英语描述伦敦及其他地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优良情操;

3、能在生活中表述自己将来的打算和采访、记录他人将来的打算;

4、用will谈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写的能力;

5、学会运用形容词比较句型,培养学生比较和描述两个人差异的能力;

6、学会表达现在与将来的对比。

7、学会使用was和were谈论过去的事情和情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8、能询问及讲述上周末的活动情况,学习掌握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关爱家人;

9、能描述发生过的事件,描述自己或他人身体不适的状况及原因,掌握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及发音。

(三)情感态度目标:

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四)学习策略目标:

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四、具体措施

1、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成绩。

3、做好沟通工作,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学生了,学生们的成绩就会跟上,而且学起来会有信心。

4、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好习惯。

5、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及时反馈课堂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7、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五.教学进度表

序号

时间

周次

内容

1

2.24-2.26

第一周

复习四上知识+ Module1

2

2.29-3.4

第二周

Module1+Module2

3

3.7-3.11

第三周

Module2

4

3.14-3.18

第四周

Module3

5

3.21-3.25

第五周

复习+第一月考

6

3.28-4.1

第六周

试卷讲解+ Module4

7

4.4-4.8

第七周

Module4

8

4.11-4.15

第八周

Module5

9

4.18-4.22

第九周

复习

10

4.25-4.29

第十周

复习+期中考试

11

5.2-5.6

第十一周

试卷讲解+半学期总结+ Module6

12

5.9-5.13

第十二周

Module6+ Module7

13

5.16-5.20

第十三周

Module7

14

5.23-5.26

第十四周

Module8

15

5.30-6.3

第十五周

复习+第二次月考

16

6.6-6.10

第十六周

Module9

17

6.13-6.17

第十七周

Module10

18

6.20-6.24

第十八周

复习Module1-10

19

6.27-6.28

第十九周

复习+期末考试

篇7:四年级下册英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任教四年级英语一个班,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一年多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我相信将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用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

2、发音准确、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流,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写作;

4、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写作;

5、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

6、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课文的文化背景。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个模块,最后有一个单元是复习单元。每个模块又分为两个单元。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主要是以故事(对话)的形式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与结构。第二单元中则提供了若干任务型的练习和活动,其目的就是进行语言的扩展和操练, 侧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提高课堂效率。

2、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语调正确,书写工整。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难点:

通过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使全体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六、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等,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严格落实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缩小两极分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不断看到成绩,取得进步。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相信希望生的进步,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6、课堂尽量英语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差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周次

计划进度

课时安排

1

Module1   (1)

1

2

Module1(2)

2

3

Module2(1)

2

4

Module2 (2)复习

2

5

Module3   (1)

2

6

Module3 (2)

2

7

Module4 (1)

2

8

Module4   (2)复习

2

9

Module5 (1)

2

10

Module5 (2)Modul6(1)

2

11

Module6(2)

2

12

Module 6   (3)Module7(1)

2

13

Module7 (2)Module 8 (1)

2

14

Module 8 (2)

2

15

Module 9   1)

2

16

Module 9   2)

1

17

Module 9 (  3Module10   1)

2

18

Module10 2

2

19

总复习

期末检测

2

篇8: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1、学习真的很愉快——入门学生,兴趣第一

对于奥数入门的学生,刚刚接触奥数肯定有一定难度,如果孩子再没有兴趣,自然会抵触,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时间和精力是浪费不起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第一。那么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甚至一起和孩子们玩耍,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己。在老师的感染下,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喜欢博宇的同时喜欢数学。享受每天学习的快乐时光!

2、先飞的不一定是笨鸟——尽早起步,打牢基础

根据我们多年教学经验,很多家长等到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四处报辅导班,但却怎么也追赶不上那些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的同学,而小升初的压力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才追悔莫及,恨晚矣!应用题的和差倍问题、行程问题,及平面几何中的面积计算这三大块内容都是四年级新学的内容,是五六年级应用 题部分和几何部分的基础,也是今后各类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因此错过了四年级,就等于错过了学习奥数的最佳时机。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提早预防!

3、我的学习,我作主——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根据小升初的形势,六年级寒假就应该是综合复习的时候。这样从三年级暑假开始算起,到六年级寒假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我们建议学生在两年半时间里一定要扎实学习奥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要按梯度进行,切莫一味做难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一步一个台阶。兼顾竞赛、重点学校培训班,早做规划,早做准备。

篇9:四年级奥数应用题

四年级奥数应用题

经过主席台 光华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有125人参加运动会入场式,他们每5人一行,前后每行间隔为2米,主席台长42米,他们以每分钟45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从表面上来看这道题与前面的例是完全不同但从实质上看,它是植树问题的逆解题目.根据题目中三年级参加运动会的总人数与每行的人数.可求出三年级共列队多少行?每行相当于已知的树木棵数,每行前后间隔2米,相当于每两棵树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求出入场式队伍的全长;再用队伍的长度加上主席台的长度,就是每个人通过主席台所走的路程,再用所行的路程除以行进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通过主席台所需的时间。 解答:(1)三年级入场式列队的行数是:125÷5=25(行);(2)三年级入场式队伍的全长是:2×(25-1)=48(米);(3)三年级入场式队伍的全长加上主席台的长度,即每个人通过主席台所走的路程是:48+42=90(米);(4)通过主席台所走的路程是:90÷45=2(分钟) 综合算式:[2×(125÷5-1)+42]÷45=2(分钟)

答:通过主席台需要2分钟。

篇10:奥拉星四年级作文

今天我发现一个游戏,名叫“奥拉星”。

当你一进去后,它就让你设置密码、名称……可麻烦了,当你注册完以后,有一个教官,他就让你选一个精灵,精灵有:水系精灵“滴滴”、火系精灵“吉拉”、草系精灵“兔小子”。我选了“兔小子”,教官给你说几句话,然后就让你打一只坏精灵。胜利后教官给你几个“亚比球”。完成任务我随便点了一个地方,名叫“欢乐岛”。我点了一下水,花500晶币还带上精灵。后来我才知道我在泡温泉。

奥拉星真好玩儿,你也玩儿玩儿。

篇11:奥拉星四年级作文

我现在是一名六年学生,刚刚认识一款叫做“奥拉星”。于是我成为一忙“小奥拉”。“奥拉星”是一款好玩的游戏。它告诉我们要团结一心,用智慧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可以让你可爱的精灵升级变得厉害在

“奥拉星”中HELLO是奥拉星上一种特殊的高级生物。它生长于奥拉星能量晶石集中的地方,以奥拉能量晶石为食。

HELLO食用普伦博士开发的特殊晶石后,能力得到了拓展,并具有极高的智商,它们在专门的HELLO学院学习后能够帮助奥拉人照顾和训练亚比,是奥拉人的亚比小管家和生活小帮手。还有一种在异空间存在着大量的拥有神奇力量的特殊生物。奥拉人称它们为亚比。奥拉人利用与生俱来的和生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能力,与亚比结为朋友。亚比在奥拉人的悉心培养下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进化。亚比和奥拉人一起成长,一起战斗,是奥拉人最忠实的伙伴。

为啦在研究和探索奥拉之辉的历程中,产生了一批先驱者,有沉稳干练的司令官麦哲伦、学识广博的普伦博士、温柔美丽的'小南姐姐和勇敢又帅气的异星使者维克等等,他们将会在星际探险中引导小奥拉们前进。

目前,传送核心可以扫描到辉之碎片的能量反应,英勇的小奥拉们通过奥拉飞船传送到异空间,在HELLO的帮助下寻找三英雄和奥拉碎片的下落……

篇12:活力青奥,南京四年级作文

活力青奥,分享南京四年级作文

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眼睛,一眼望去窗外的`公园,公园里有许多的老人在运动,有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去了,心里很纳闷,大清晨的,这么多老年人都在运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瞧个明白,就先去打扮了一下装束。就下楼去公园玩了。还没到公园就听到一阵有力的劳动号子:“活力青奥,分享南京!”听到了这句劳动号子,我也不甘示弱也做起了我们的广播体操,并跟着老人们一起喊着有力的号子:“活力青奥,分享南京!”

下午,我去遛狗,并去公园玩,刚进公园,还是那群爷爷奶奶和老人们在做运动,小狗和我也加入进去,小狗不会跳,只好扭扭屁股,都让老人们哈哈大笑。我呢?不会跳爷爷奶奶他们跳的舞,只好做操了。

傍晚,我吃过晚饭,出去散步,不知不觉就到公园,傍晚就更欢乐了!——有音乐!

“活力青奥,分享南京!”让我们共同努力起来吧!请工作很忙的叔叔阿姨们,抽出点时间锻炼身体吧!请做作业多的小学生们也抽出时间来锻炼吧!

篇13:我喜欢奥数四年级作文

我喜欢奥数四年级作文

繁忙的暑假又开始了,大人们都议论纷纷地说:“学奥数可以锻炼小孩的思维能力,使大脑更灵活,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数学成绩。”所以,妈妈又给我报了一个奥数兴趣小组。

一开始我千万个不愿意学,每次坐在教室里我都在想:妈妈为什么要我学我不想学的东西呢?我就用行动表示无声的抗议。任凭台上的老师讲的津津有味,滔滔不绝。我就偷偷地埋头做暑假作业。什么也不理。终于挨到放学了,老师还布置了许多家庭作业。

有一次回到家,妈妈就让我做奥数题。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听,所以很多都做不出来。其中有一道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连一向能为我排忧解难的妈妈也毫无头绪。

我把题目读了又读:“有两只猴发现了一堆桃子,大猴子让着小猴子,小猴子吃了其中一般的又半个,大猴子吃了余下的一半个又半个,还剩下两个,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吃了几个?”

爸爸一听,说:“这猴子吃东西也太不讲究了,吃半个剩下的让别人吃多不好啊!再说,余下这些再分一半又吃半个,怎么办呢?”我们三个苦思冥想了半天,还是毫无结果。第二天我一到学校就请教老师,老师画出线段图,又给我举了个例子,经过他的精心讲解,我终于茅塞顿开。

以后我每节课都认真地听讲,也渐渐喜欢上了奥数。

篇14:四年级奥数训练试题

四年级奥数训练试题

一、填空题

1.将一个数做如下运算:乘以4,再加上112,减去20,最后除以4,这时得100.那么这个数是_____.

2.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有_____斗酒。

3.甲、乙两个车站共停135辆汽车,如果从甲站开36辆到乙站,从乙站开45辆到甲站,这时乙站车是甲站的1.5倍。乙原来停_____辆车。

4.农业站有一批化肥,第一天卖出一半又多15吨,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多8吨,第三次卖出180吨,正好卖完,这批化肥原来有_____吨。

5.四个袋子共有168粒棋子,小红过来一看,把棋子作如下的调整,把丁袋调3粒到丙袋,丙调6粒到乙袋,乙又调6粒到甲袋,甲袋调2粒到丁袋,这时,四个袋子的棋子一样多,乙袋原来有_____粒棋子。

6.一筐桔子,把它四等分后多一个,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后又剩一个,再取走3份又一个,剩下的四等分又剩一个,那么原来至少有_____个桔子。

7.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那么,袋中原来共有_____个球。

8.3÷7的小数点后面第位上的数是_____。

9.已知A,B,C,D四数之和为45,且A+2=B-2=C×2=D÷2,那么,这四个数依次是_____。

10.两个小于1000的质数之积是一个偶数,这个偶数最大可能是_____。

二、解答题

11.池塘的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面积每天增加一倍,经过15天把池溏占满了,求它几天占池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条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40天长到20厘米,问第36天长多少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元,最后剩下125元,求他原来有多少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大爷把他所有西瓜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一直到他卖给第六个人以后,他一个西瓜也没有,求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5: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答案与解析:

解析: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

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

篇16: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二)

【试题】 计算99+19999+1999+199+19

【解析】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

=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三)

【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4-3)+(6-5)+…+(996-995)+(998-997)+(1000-999)

=1+1+1+…+1+1+1(500个1)

=500

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

(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2+1000)×500÷2-(1+999)×500÷2

=1002×250-1000×250

=(1002-1000)×250

=500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四)

【试题】计算 9999×2222+3333×3334

【分析】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五)

【试题】56×3+56×27+56×96-56×57+56

【分析】:乘法分配律同样适合于多个乘法算式相加减的情况,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特别注意,提走公共乘数后乘数前面的符号。同样的,乘法分配率也可以反着用,即将一个乘数凑成一个整数,再补上他们的和或是差。

56×3+56×27+56×96-56×57+56

=56×(32+27+96-57+1)

=56×99

=56×(100-1)

=56×100-56×1

=5600-56

=5544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六)

【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分析】:将乘数进行拆分后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98766拆成(98765+1),将98769拆成(98768+1),这样就保证了减号两边都有相同的项。

解:98766×98768-98765×98769

=(98765+1)×98768-98765×(98768+1)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

=98768-98765

=3

篇17: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难度:你能不能将自然数2到10分别填入3×3 的方格中,使得每个横行中的三个数之和都是奇数?

2.难度:

A 、B 两人买了相同张数的信纸. A在每个信封里装1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封还剩40张信纸:B 在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纸还剩40个信封.他们都买了张信纸

1.难度:你能不能将自然数2到10分别填入3×3 的方格中,使得每个横行中的三个数之和都是奇数?

不能.如果能,我们把三个横行的和相加,其和就是三个奇数之和必为奇数数,然而它也恰是九个数之和,即2+3+4+……+10=54 ,根据任何一个奇数一定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所以不能做到.

2.难度:

A 、B 两人买了相同张数的信纸. A在每个信封里装1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封还剩40张信纸:B 在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纸还剩40个信封.他们都买了张信纸.

解析如下:第二个条件实际意味着“每个信封三张纸,则少120张纸”根据盈亏问题基本方法,信封有(120+40)÷(3-1)=80个,纸有80+40=120张

这种类型的题目不能直接计算,要将其中的一个条件转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盈亏问题.

篇18: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从6幅国画,4幅油画,2幅水彩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问有几种选法?

【解答】6×4=24种

6×2=12种

4×2=8种

24+12+8=44种

【小结】首先考虑从国画、油画、水彩画这三种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有三种情况,即可分三类,自然考虑到加法原理。当从国画、油画各选一幅有多少种选法时,利用的乘法原理。由此可知这是一道利用两个原理的综合题。关键是正确把握原理。

符合要求的选法可分三类:

设第一类为:国画、油画各一幅,可以想像成,第一步先在6张国画中选1张,第二步再在4张油画中选1张。由乘法原理有 6×4=24种选法。

第二类为:国画、水彩画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 6×2=12种选法。

第三类为:油画、水彩画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4×2=8种选法。

这三类是各自独立发生互不相干进行的。

因此,依加法原理,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的选法有 24+12+8=44种。

2.从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4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解答】从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

一位数中,不含4的有8个,它们是1、2、3、5、6、7、8、9;

两位数中,不含4的可以这样考虑:十位上,不含4的'有l、2、3、5、6、7、8、9这八种情况.个位上,不含4的有0、1、2、3、5、6、7、8、9这九种情况,要确定一个两位数,可以先取十位数,再取个位数,应用乘法原理,这时共有8×9=72 个数不含4.

三位数只有100.

所以一共有8+8×9+1=81 个不含4的自然数.

篇19: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乘法原理

王英、赵明、李刚三人约好每人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跳远、跳高、100米跑、200米跑四项中的一项比赛,问:报名的结果会出现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解答:三人报名参加比赛,彼此互不影响独立报名.所以可以看成是分三步完成,即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报名.首先,王英去报名,可报4个项目中的一项,有4种不同的报名方法.其次,赵明去报名,也有4种不同的报名方法.同样,李刚也有4种不同的报名方法.满足乘法原理的条件,可由乘法原理解决.

解:由乘法原理,报名的结果共有4×4×4=64种不同的情形.

2.乘法原理

由数字1、2、3、4、5、6共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解答:

分析 要组成四位数,需一位一位地确定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分四步完成,由于要求组成的数是奇数,故个位上只有能取1、3、5中的一个,有3种不同的取法;十位上,可以从余下的五个数字中取一个,有5种取法;百位上有4种取法;千位上有3种取法,故可由乘法原理解决.

解:由1、2、3、4、5、6共可组成

3×4×5×3=180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篇20: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

答案与解析:

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剩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故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个数为(24×2=)48(个)。

篇21: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敲几下。钟敲6下,5秒钟敲完。钟敲12下,几秒钟敲完?

点拨:挂钟报时是身边的事,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挂钟报时在敲击时并不费时,而是两次敲击之间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这就符合植树问题中的两端植树这种情况。由此可知,敲钟6下,(6-1)个间隔,5秒钟敲完,所以,两次间隔5(6-1)=1(秒);敲钟12下,(12-1)个间隔,用时为1*(12-1)=11(秒)。

解:5(6-1)=1(秒)1*(12-1)=11(秒)

答:敲钟12下,11秒钟敲完。

篇22: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答案解析】

解:{26-[26-(12+5)]×2}×2

={26-[26-17]×2}×2

=(26-9×2)×2

=8×2=16(块)

【小结】最初弟弟准备挑16块。

先利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弟弟最后挑多少块:

(26-2)÷2=24÷2=12(块)

再利用倒推法求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篇23: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在一起抢劫案中,法官对涉案的四名犯罪嫌疑人赵达人,钱多多、孙上相、李拐铁四人进行了审问。

赵说:“罪犯在他们三个当中”

钱说:“是孙干的。”

孙说:“在赵和李中间有一个人是罪犯。”

李说:“钱说的是事实。”

经多次查证,四人之中有两人说了假话,另外两个人说了真话,你能帮助找出真正的罪犯吗?

答案与解析:(假设法)

已知四句话中只有两句是真话,且不能一下子看出真假,那么我们可以假定某句话是真的来进行推理,并以此作为本题的突破口。

假设赵说的是真话,根据两个人说了真话,则钱、孙、李三人中还有一个说了真话。如果是钱说了真话,那么李说的也一定是真话,这样就变为三个人说了真话,这与题目给的条件不符。因此钱说的不是真话,从而得到李说的也不是真话,孙说的是真话,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和孙说了真话,所以李是罪犯。

如果赵说的是假话,那么钱、孙、李都不是罪犯,这时只有赵是罪犯。但是这样就得到了赵、钱、李三个人都说了假话,这也与题意不符。因此这情况不可能出现。所以李是罪犯。

答:李铁拐是罪犯。

篇24: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及练习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大全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 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公亩=15亩=2.4711英亩 1立方 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27立方尺=1.308立方码=35.3147立方英尺 1吨=1000公斤=1000千 克 1公斤=1000克=2斤(市制)=2.2046磅

5.加减法运算性质

同级运算时,如果交换数的位置,应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要 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6.乘除法运算性质

乘法中性质:(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4)乘法性质(5)积的变化规律:一扩一缩法。

除法中性质:当被除数为几个数字之和或者差时才可以用除法分配律 积的变化规律:同扩同缩法。同级运算时,如果有交换数的位置,应该注意符号搬家。加、去括号时注意以下几点: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或加上括号不变号;括号 前面是除号,去掉或加上括号要变号;

7.等差数列

数列是指按一定规律顺序排列成一列数。如果一个数列中从第二个数 开始,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我们就把这样的一列数叫做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个数叫第一项,通常也叫“首项”,第二个数叫第二 项,第三个数叫第三项……最后一项叫做“末项”。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等差数列中项的个数叫做“项数”。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n项=首项+(n-1)×公差

8.和倍问题

己知几个数的和及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叫 和倍问题。解答和倍问题,一般是先确定较小的数为标准数(或称一倍数),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较小数的倍数关系,确定总和相当于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 求出标准数,再求出其他各数,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和倍公式:和÷(倍数+1)=小数

9.差倍问题

己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差倍 问题。解答差倍问题,一般以较小数作为标准数(一倍数),再根据大小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确定差是标准数的多少倍,然后用除法先求出较小数,再求出较大 数。解答这类问题,先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差倍公式:差÷(倍数-1)=小数

10.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根据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 的应用题。解答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是:(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九、

11.年龄问题

己知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或己 知某些人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求他们的年龄等,这种题称为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特点是:一般用和差或者和倍问题的方法解答。(1)两人的年龄之差是不变 的,称为定差。(2)两个人的年龄同时都增加同样的数量。(3)两个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发生变化。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是:几年后= 大小年龄之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12.平均数

求平均数必须知道总数和份数,常用公式:平均数=总数÷份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份数=总数÷平均数相遇问题行程问题又分为相遇问题、

13.相遇与追及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或人,同时或不同时从两地相向而 行,或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要解答相遇问题,掌握以下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

追及问题运动的物体或人同向而不同时出发,后出发的速度快,经过 一段时间追上先出发的,这样的问题叫做追及问题,解答追及问题的基本条件是“追及路程”和“速度差”。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 度差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14.行船问题

船在江河里航行,前进的速度与水流动的速度有关系。船在流水中行 程问题,叫做行船问题(也叫流水问题),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和逆流而上的速度与船速、水速的关系是: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由于顺水速度 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水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因此行船问题就是和差问题,所以解答行船问题有时需要驼用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 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因为行船问题也是行程问题,所以在行船问题中也反映了行程问题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顺水路程=顺水速度×时间逆水路程=逆水速 度×时间

15.过桥问题

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 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

16.植树问题

在首尾不相接的路线上植树,段数与棵数关系可分为三类:(1)两 端都种树 段数=棵数-1 (2)一端种一端不种 段数=棵数(3)两端都不种段数=棵数+1 在首尾相接的路线上种树(如圆、正方形、闭合曲线等)段数=棵数

17.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逆推问题。己知一个数的结果,再经过逆运算反求原 数,叫做还原问题。解决这类题要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

18.方阵问题

很多的人或物按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己知条件 求总人数,这类题叫方阵问题。在解决方阵问题时,要搞清方阵中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方阵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1)方阵不管在哪一层,每边的人数都相同,每向里面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减少2,每一层就少8。(2)每层人数=(每边人数-1)×4 (3)每边人数=每层人数÷4+1 (4)实心方阵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19.幻方与数阵

幻方的特点:一个幻方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几个数的和都相 等。这相相等的和叫“幻和”。两种方法:奇阶:1、九子排列法2、罗伯法,3、巴舍法。偶阶:1、对称交换法2、圆心方阵法。数阵有三种基本类型:(1) 封闭型,(2)辐射型(3)综合型解数阵问题一般思路是从和相等入手,确定重处长使用的中心数,是解答解数阵类型题的解题关键。一般答案不。

20.奇数与偶数

加法: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减法: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乘法: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盈亏问题解

21.盈亏问题

通常是比较法和对应法结合使用。公式是:(同盈同亏用减法,一亏 一盈用加法)即:两次分配结果差÷两次分配数差=人数

22.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涉及三种数量:A.原有的草。B.新长出的草。C.牛 吃掉的草。牛吃草问题解法一般分为三步:一、求每天新生的草量;二、求原有草量;三、求出最终的问题。(类似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

23.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做同原来相反的运 算,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原来除的,运算时用乘。

24.假设问题

假设法是解答应用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所谓“假设法”就是依 据题目中的己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照己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再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25.余数问题

一个带余数除法算式包含4个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它们 的关系也可表示为: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或(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26.一笔画和多笔画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任一 偶点为起点,最后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其余均为偶点)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完;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另 一个奇点为终点。

(3)多 笔画定理 有2n(n>1)个奇点的连通图形,可以用n笔画完(彼此无公共线),而且至少要n次画完.

27.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把n+1(或更多)个苹果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 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抽屉原则二:把(m×n+1)个(或更多个)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必须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 更多的)苹果。

说明:应用 抽屉原则解题,要从最坏的情况去思考。

28.分解因式

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一个自然数 的约数的个数,恰为各个质因数的指数加1后的乘积。一个数的完全平方数,各个质因数的个数,恰好是平方前这个数各个质因数个数的2倍。一个完全平方数各个 质因数的个数都是偶数。

29.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公约数一般有三种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2) 短除法(3)辗转相除法

30.分数的比较

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比 较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性质: 1.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同一个自然数,所得的新分数比原分数大。 2.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同一个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小于真分数的分子),所得的新分数比原分数小。 3.一个假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同一个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小于假分数分母),所得的新分数比原分数大。 4.一个假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加上同一个自然数,所得的新分数比原分数小。

31.剪纸问题

公式:2对折后剪的次数+1=段数。

32.最小

1、解答最小的问题,可以进行枚举比较。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将所有情况的结果列举出来, 然后比较出值或最小值。

2、运用规律。(1)两个数的和一定,则它们的差越接近,乘积越大;当它们相等(差为0)时,乘积。

3、考虑极 端情况。如“连接两点间的线段最短”、“作对称点”、“联系实际考虑问题”等。

33.比较大小

估算最常用的技巧是“放大缩小”,即先对某个数或算式进行适当的 “放大”或“缩小”,确定它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其他条件得出结果,调整放缩幅度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分组(分段),并尽可能使每组所对应的标准相同;另一种 方法是按近似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比要求的精确度多保留一位,进行计算。

34.钟表问题

解答钟表问题,我们首先想办法把有些能转化成相遇或追及问题的转 化为相遇或追及问题来解答。需记住以下常用数据:钟表上有12大格,60小格,每大格30度,每小格6度。,分针每分钟走:6度;时针每分钟走:0.5 度;速度差:5.5度 2解答钟表上的时间快慢问题,关键是抓住单位时间内的误差,然后根据某一时间段内含多少个单位时间,就可以求出这一时间段内的误差。

35.分数应用题的计算

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定要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 的量是变化的,就要从题目中找出不变的量,把不变的量看作单位“1”,将己知条件进行转化,找出所求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列式解答。 2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3对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36.利润问题

解答利润问题你必须理解以下的关系式。

(1)利润=卖价-成本

(2)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3)卖价=成本×(1+利润率)

(4)成本=卖价÷(1+利润率)

(5)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6)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37.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加工一批39600件的大衣,30个人10天完成了13200件,其余的要求在15天内完成,要增加_____人。

2、54人12天修水渠1944米,如果人数增加18人,天数缩到原来的一半,可修水渠_____米。

3、一批产品,28人25天可以收割完,生产5天后,此项任务要提前10天完成,应增加_____人。

4、某食堂存有16人可吃15天的米,16人吃了5天后,走了6人,余下的可吃_____天。

5、某生产小组12个人,9天完成,零件1620个。现在有一批任务,零件数为2520个,问14个人要_____天完成。

6、一项工程预计15人每天做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增加3人,并且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这项工程_____天完成。

7、某机床厂第一车间的职工,用18台车床,2小时生产机器零件720件,20台这样的车床3小时可生产机器零件_____件。

8、4辆大卡车5次运煤80吨,3辆小卡车8次运煤36吨。现在有煤77吨,用一辆大卡车和小卡车同时运_____次运完。

9、某车间接到任务,要在15天制造1个零件。后来任务增加28%日产量也提高。这样_____天完成。

10、8个人10天修路840米,照这样算,20人修4200米,要_____天。

参考答案:

1、解:(39600-13200)÷(13200÷30÷10×15)-30=10(人)。

2、解:1944÷54÷12×(18+54)×(12÷2)=1296(米)。

3、解:(28×25-28×5)÷(25-5-10)-28=28(人)。

4、解:(15×16-5×16)÷(16-6)=16(天)。

5、解:2520÷(1620÷9÷12×14)=12(天)。

6、解:15×4×18÷[(15+3)×(4+1)]=12(天)。

7、解:720÷18÷2×20×3=1200(件)。

8、解:77÷[(80÷4÷5)+(36÷3÷8)]=14(次)。

9、解:(12000+12000×0。28)÷(12000÷15+12000÷15×)=16(天)。

10、解:4200÷(840÷10÷8×20)=20(天)。

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4个床位。该校有宿舍_____间,学生_____人。

2、用库存化肥给麦田施肥,如果每公亩施6千克,就缺200千克;如果每公亩施5千克,则剩下300千克,那么有_____公亩麦田,库存化肥_____千克。

3、用一根绳子测量井的深度,如果线绳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绳子长_____米,井深_____米。

4、小玲买5千克苹果,可多余1元8角钱;如果买6千克,还差1元2角。每千克苹果价钱是_____元,小玲带的钱是_____元。

5、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_____人。

6、挖一条水渠,如果每人挖24米,则超过总长120米,如果每人挖30米,则超过总长300米。挖渠共有_____人,渠长_____米。

7、一根绳子,如果剪5段,则差2米;如果剪3段,则余下8米。绳子长_____米。

8、箱子里有若干只袜子,如果每次取7只,则剩下6只,如果每次取9只,则差8只。箱子里_____只袜子。

9、工人铺一条路基,若每天铺260米,铺完全路长就得延长8天;若每天铺300米,铺完全路长仍要延长4天,这条路长_____米。

10、一堆桃子分给一群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10个桃子,则有两只猴没有分到,如果每只猴子分8个,则刚好分完。有_____个桃子。

参考答案:

1、解:(14+4)÷(7-5)=9(间)

9×5+14=59(人)

2、解:(300+200)÷(6-5)=500(公亩)

500×5+300=2800(千克)

3、解:(5×2+4×3)÷(3-2)=22(米)

(22-4)×3=54(米)

4、解:(1.8+1.2)÷(6-5)=3(元)

3×5+1.8=16.8(元)

5、解:10÷(12-10)=5(组),5×10=50(人)

6、解:(300-120)÷(30-24)=30(人)

30×30-300=600(米)

7、解:(8+2)÷(5-3)×5-2=23(米)

8、解:(6+8)÷(9-7)×9-8=55(只)

9、解:260×8-300×4=880(米)

880÷(300-260)=22(天)

260×(22+8)=7800(米)

10、解:(10×2)÷(10-8)=10(只),10×8=80(个)

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1、一列火车3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算,7小时行_____千米。

2、粮站加工切面,5天加工440千克,照这样算,30天可加工切面_____千克。加工4840千克切面要_____天。

3、两辆汽车一个月用油1200千克,5辆汽车8个月用汽油_____千克。现有36000千克汽油,够_____辆汽车用3个月。(一个月算30天)

4、8个人10天修公路840米,照这样算,20人要修4200米,要用_____天。

5、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_____天完成。

6、学校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1260平方米,照这样算,40人平整2880平方米,要_____小时。

7、某工程队,16个工人9天能挖水沟1872米,27个工人14天能挖_____米。

8、红光大队用拖拉机耕地,2台3小时耕75公亩,照这样算,4台5小时耕_____公亩。

9、砖厂用3台制砖机4小时生产红砖坯4.8万块,照这样算,8台制砖机8小时可制_____红砖坯。

10、3台磨面机8小时可磨面粉33.6吨,现在磨面机增加到12台,要磨面粉168吨,要_____小时。

参考答案:

1、解:240÷3×7=560(千米)

2、解:440÷5×30=2640(千克)

4840÷(440÷5)=55(天)

3、解:1200÷2×5×8=24000(千克)

36000÷3÷(1200÷2)=20(辆)

4、解:4200÷20÷(840÷10÷8)=20(天)

5、解:6×45÷(6+9)=18(天)

6、解:2880÷40÷(1260÷3÷35)=6(小时)

7、解:1872÷16÷9×27×14=4914(米)

8、解:75÷3÷2×4×5=250(公亩)

9、解:4.8÷4÷3×8×8=25.6(万块)

10、解:168÷(33.6÷8÷3×12)=10(小时)

篇25: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题:年龄问题

【试题】:

1、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设未知数)

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设未知数)

4、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5、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6、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7、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答案】:

1、一年前。

2、刘红10岁,李老师28岁。

(10+8-8)÷(2-1)=10(岁)。

3、妹妹7岁。姐姐14岁。

[27-(3×2)]÷(2+1)=7(岁)。

4、小象10岁,妈妈19岁。

(28-1)÷3+1=10(岁)。

5、大熊猫15岁,小熊猫5岁。

(28-4×2)÷(3+1)=5(岁)。

6、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7、王涛 12岁,妈妈34岁。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 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四年级奥数题:牛吃草问题解析

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多种算法

历史起源:英国数学家牛顿(1642―1727)说过:“在学习科学的时候,题目比规则还有用些”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每当阐述理论时,总是把许多实例放在一起。在牛顿的《普遍的算术》一书中,有一个关于求牛和头数的题目,人们称之为牛顿的牛吃草问题。

主要类型:

1、求时间

2、求头数

除了总结这两种类型问题相应的解法,在实践中还要有培养运用“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路:

①在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②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③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

基本公式:

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第一种:一般解法

“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一般解法: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72÷(21-15)=72÷6=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第二种:公式解法

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最多可放多少头牛?

解答:

1) 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

原有草量:21×8-12×8=72(份)

16头牛可吃:72÷(16-12)=18(天)

2) 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

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篇26: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 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 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 10×27+5×1=275(公升)

【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

【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解:应按丙,乙,甲,丁顺序用水。

丙等待时间为0,用水时间1分钟,总计1分钟

乙等待时间为丙用水时间1分钟,乙用水时间2分钟,总计3分钟

甲等待时间为丙和乙用水时间3分钟,甲用水时间3分钟,总计6分钟

丁等待时间为丙、乙和甲用水时间共6分钟,丁用水时间10分钟,总计16分钟,

总时间为1+3+6+16=2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三)

【试题】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分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让甲、乙搭配,丙、丁搭配应该比较节省时间。而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每次又只能过两个人,所以每次过桥后,还得有一个人返回送手电筒。为了节省时间,肯定是尽可能让速度快的人承担往返送手电筒的任务。那么就应该让甲和乙先过桥,用时2分钟,再由甲返回送手电筒,需要1分钟,然后丙、丁搭配过桥,用时10分钟。接下来乙返回,送手电筒,用时2分钟,再和甲一起过桥,又用时2分钟。所以花费的总时间为:2+1+10+2+2=17分钟。

解:2+1+10+2+2=17分钟

【试题】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分析】:要使过河时间最少,应抓住以下两点:(1)同时过河的两头牛过河时间差要尽可能小(2)过河后应骑用时最少的牛回来。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一)

-03-25 15:48:06 来源:奥数网整理

【试题】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篇27: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

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在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6、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7、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8、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9、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10、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1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

计算能力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1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具体包括:

1.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前预习,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2.规范孩子的书写。随着应用题的增多,一定要规范孩子的书写,对步骤过程要到位,对于行程要养成画图的习惯,数论要思路严谨,书写规范。

3.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孩子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依赖性较强,为难情绪较重,遇到问题就退缩,这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13、在寒假开始适当的做一些历年杯赛试题

寒假开始安排时间做一些历年的杯赛真题,加强综合训练,为春季冲刺各种杯赛做准备。

14、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对于新知识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思路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举一反三,离不了练习,适当的练习才能把知识点得到巩固,常和家长说学习一定要坚持,可以每天练习一到两道,根据时间合理安排保证不间断的练习。

篇28:四年级奥数典型练习题

四年级奥数典型练习题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明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方法一:

分析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

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

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

方法二:

{[(□-8)+10]÷7}×4=56

[(□-8)+10〕÷7=56÷4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

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篇29: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

有老师和甲、乙、丙3个学生,现在老师的年龄恰为3个学生的年龄之和;9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乙两个学生年龄之和;又3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丙两学生年龄之和;再3年后,老师年龄为乙、丙两学生年龄之和。问:现在各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答案与解析:

老师=甲+乙+丙,老师+9=甲+9+乙+9,丙的年龄是9岁;

老师+12=甲+12+丙+12,乙的年龄是12岁;

老师+15=乙+15+丙+15,丙的年龄是15岁;

所以,老师是9+12+15=36岁。

六年级英奥作文范文

奥英赛获奖作文范文

四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四年级英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暑假四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迎青奥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试题:装修房屋

四年级英奥作文范文(合集2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英奥作文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