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尊爵珠宝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尊爵珠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篇1:远程管理sqlserver的注册方法数据库教程

server|sqlserver

如果是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数据库可以直接操作第二个步骤它会自动搜索到局域网内的所以sqlserver数据库

但是如果是在不同局域网内的数据库就需要通过ip来访问步骤如下:

1、点击开始 -- 程序 -- Microsoft SQL Server --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 另名 -- 点击添加 --- 网络库选取TCP/IP;服务器别名:数据库服务器的IP;服务器名称:数据库服务器的IP;端口默认1433(查清远程的端口是什么!) -- 确定

2、点击开始 -- 程序 -- Microsoft SQL Server -- 企业管理器 -- Mouse点 Microsoft SQL Servers -- mouse右键点 Sql Server 组;点新的sql server 注册.... -- 下一步 -- 增加主机IP,下一步---选“系统管理员给我分配的SQL Server登录信息....”. ,

远程管理sqlserver的注册方法数据库教程

。。。。。

篇2: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数据

1、在的你计算机上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的软件(注意:相同版本的数据库系统)

2、点击开始 -- 程序 -- Microsoft SQL Server --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 另名 -- 点击添加 --- 网络库选取TCP/IP;服务器别名:数据库服务器的IP;服务器名称:数据库服务器的IP;端口默认1433 -- 确定

3、点击开始 -- 程序 -- Microsoft SQL Server -- 企业管理器 -- Mouse点 Microsoft SQL Servers -- mouse右键点 Sql Server 组;点新的sql server 注册.... -- 下一步 -- 增加主机IP,下一步---选“系统管理员给我分配的SQL Server登录信息....”.

下一步 -- 登录名:用户名、密码:密码、下一步 -- ……

4、联接成功后;请您找到您的数据库;你就可管理你的数据库,

注:不要越权。一般情况下你是只能看到别的数据库的名称而没有管理权限

---------------------------------------------------------------------

一.设置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点击“开始”-“程序”,在“Microsoft SQL Server”菜单中选择“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在“别名”选项中点击“添加”。

在“服务器别名”中,填入您网站域名,在“网络库”区域中点击“TCP/IP”,在“连接参数”区域取消“动态决定端口”,指定“端口号”为2433。填写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配置。

二.企业管理器的使用

点击“开始”-“程序”,在“Microsoft SQL Server”菜单中打开“企业管理器”。在企业管理器中,右键单击“SQL Server组”,选择“新建SQL Server注册”。

此时会出现SQL Server属性窗口,在“服务器”中填入您网站的域名,选择“使用SQL Server身份验证”,“登录名”和“密码”分别填入主机开通邮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点击“确定”。

连接成功后,你会看到“SQL Server组”中多了一个名称为您网站域名的服务器。此时,您就可以像操作本地SQL数据库一样管理网站数据库了。

注意事项

如果连接的时候出现超时错误,更改超时时间即可,方法是点击“工具”-“选项”。

在属性窗口中选择“高级”选项卡,将“登录超时”的数值设置为0。

篇3:查找bad sql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查找bad sql的方法

查找运行系统里bad sql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绝不能教条的运用下面介绍的这些方法。

使用这些SQL语句时,会对系统表产生分组操作,当然也增大了系统的负载。

建议大家在系统启动了一段时间后,在半夜负载较轻的时间定时(例如:一个月)来查一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是我收藏的一些查找bad sql的方法:

column sql_text format a80;

-- 值得怀疑的SQL 来自www.ixora.com.au/

select

substr(to_char(s.pct, '99.00'), 2) || '%' load,

s.executions executes,

p.sql_text

from

(

select

address,

disk_reads,

executions,

pct,

rank over (order by disk_reads desc) ranking

from

(

select

address,

disk_reads,

executions,

100 * ratio_to_report(disk_reads) over () pct

from

sys.v_$sql

where

command_type != 47

)

where

disk_reads >50 * executions

) s,

sys.v_$sqltext p

where

s.ranking <= 5 and

p.address = s.address

order by

1, s.address, p.piece

/

-- 逻辑读多的SQL

select * from (select buffer_gets, sql_text

from v$sqlarea

where buffer_gets >500000

order by buffer_gets desc) where rownum<=30;

-- 执行次数多的SQL

select sql_text,executions from

(select sql_text,executions from v$sqlarea order by executions desc)

where rownum<81;

-- 读硬盘多的SQL

select sql_text,disk_reads from

(select sql_text,disk_reads from v$sqlarea order by disk_reads desc)

where rownum<21;

-- 排序多的SQL

select sql_text,sorts from

(select sql_text,sorts from v$sqlarea order by sorts desc)

where rownum<21;

--分析的次数太多,执行的次数太少,要用绑变量的方法来写sql

set pagesize 600;

set linesize 120;

select substr(sql_text,1,80) “sql”, count(*), sum(executions) “totexecs”

from v$sqlarea

where executions < 5

group by substr(sql_text,1,80)

having count(*) >30

order by 2;

-- 游标的观察

set pages 300;

select sum(a.value), b.name

from v$sesstat a, v$statname b

where a.statistic# = b.statistic#

and b.name = 'opened cursors current'

group by b.name;

select count(0) from v$open_cursor;

select user_name,sql_text,count(0) from v$open_cursor

group by user_name,sql_text having count(0)>30;

--查看当前用户&username执行的SQL

select sql_text from v$sqltext_with_newlines where (hash_value,address) in

(select sql_hash_value,sql_address from v$session where username='&username')

order by address,piece;

篇4:sql数据库教程

掌握SQL四条最基本的数据操作语句:Insert,Select,Update和Delete,

练掌握SQL是数据库用户的宝贵财 富。在本文中,我们将引导你掌握四条最基本的数据操作语句―SQL的核心功能―来依次介绍比较操作符、选择断言以及三值逻辑。当你完成这些学习后,显然你已经开始算是精通SQL了。

在我们开始之前,先使用CREATE TABLE语句来创建一个表(如图1所示)。DDL语句对数据库对象如表、列和视进行定义。它们并不对表中的行进行处理,这是因为DDL语句并不处理数据库中实际的数据。这些工作由另一类SQL语句―数据操作语言(DML)语句进行处理。

SQL中有四种基本的DML操作:INSERT,SELECT,UPDATE和DELETE。由于这是大多数SQL用户经常用到的,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它们进行一一说明。在图1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名为EMPLOYEES的表。其中的每一行对应一个特定的雇员记录。请熟悉这张表,我们在后面的例子中将要用到它。

连接查询

通过连接运算符可以实现多个表查询。连接是关系数据库模型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它类型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标志。

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表建立时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必确定,常把一个实体的所有信息存放在

一个表中。当检索数据时,通过连接操作查询出存放在多个表中的不同实体的信息。连接操作给用户带

来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增加新的数据类型。为不同实体创建新的表,尔后通过连接进行

查询。

连接可以在SELECT 语句的FROM子句或WHERE子句中建立,似是而非在FROM子句中指出连接时有助于

将连接操作与WHERE子句中的搜索条件区分开来。所以,在Transact-SQL中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SQL-92标准所定义的FROM子句的连接语法格式为:

FROM join_table join_type join_table

[ON (join_condition)]

其中join_table指出参与连接操作的表名,连接可以对同一个表操作,也可以对多表操作,对同一

个表操作的连接又称做自连接。

join_type 指出连接类型,可分为三种: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内连接(INNER JOIN)使用比

较运算符进行表间某(些)列数据的比较操作,并列出这些表中与连接条件相匹配的数据行。根据所使用

的比较方式不同,内连接又分为等值连接、自然连接和不等连接三种。

外连接分为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或LEFT JOIN)、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或RIGHT JOIN)

和全外连接(FULL OUTER JOIN或FULL JOIN)三种。与内连接不同的是,外连接不只列出与连接条件相匹

配的行,而是列出左表(左外连接时)、右表(右外连接时)或两个表(全外连接时)中所有符合搜索条件的

数据行。

交叉连接(CROSS JOIN)没有WHERE 子句,它返回连接表中所有数据行的笛卡尔积,其结果集合中的

数据行数等于第一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乘以第二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

连接操作中的ON (join_condition) 子句指出连接条件,它由被连接表中的列和比较运算符、逻辑

运算符等构成。

无论哪种连接都不能对text、ntext和image数据类型列进行直接连接,但可以对这三种列进行间接

连接。例如:

SELECT p1.pub_id,p2.pub_id,p1.pr_info

FROM pub_info AS p1 INNER JOIN pub_info AS p2

ON DATALENGTH(p1.pr_info)=DATALENGTH(p2.pr_info)

(一)内连接

内连接查询操作列出与连接条件匹配的数据行,它使用比较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内连接分

三种:

1、等值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号(=)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其查询结果中列出被连接

表中的所有列,包括其中的重复列。

2、不等连接: 在连接条件使用除等于运算符以外的其它比较运算符比较被连接的列的列值。这些

运算符包括>、>=、<=、<、!>、!<和>。

3、自然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但它使用选择列表指出查询

结果集合中所包括的列,并删除连接表中的重复列。

例,下面使用等值连接列出authors和publishers表中位于同一城市的作者和出版社:

SELECT *

FROM authors AS a INNER JOIN publishers AS p

ON a.city=p.city

又如使用自然连接,在选择列表中删除authors 和publishers 表中重复列(city和state):

SELECT a.*,p.pub_id,p.pub_name,p.country

FROM authors AS a INNER JOIN publishers AS p

ON a.city=p.city

(二)外连接

内连接时,返回查询结果集合中的仅是符合查询条件( WHERE 搜索条件或 HAVING 条件)和连接条件

的行。而采用外连接时,它返回到查询结果集合中的不仅包含符合连接条件的行,而且还包括左表(左外

连接时)、右表(右外连接时)或两个边接表(全外连接)中的所有数据行。

如下面使用左外连接将论坛内容和作者信息连接起来:

SELECT a.*,b.* FROM luntan LEFT JOIN usertable as b

ON a.username=b.username

下面使用全外连接将city表中的所有作者以及user表中的所有作者,以及他们所在的城市:

SELECT a.*,b.*

FROM city as a FULL OUTER JOIN user as b

ON a.username=b.username

(三)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不带WHERE 子句,它返回被连接的两个表所有数据行的笛卡尔积,返回到结果集合中的数

据行数等于第一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乘以第二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

例,titles表中有6类图书,而publishers表中有8家出版社,则下列交叉连接检索到的记录数将等

于6*8=48行。

SELECT type,pub_name

FROM titles CROSS JOIN publishers

ORDER BY type

UNION运算符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上SELECT语句的查询结果集合合并成一个结果集合显示,即执行联

合查询。UNION的语法格式为:

select_statement

UNION [ALL] selectstatement

[UNION [ALL] selectstatement][…n]

其中selectstatement为待联合的SELECT查询语句。

ALL选项表示将所有行合并到结果集合中。不指定该项时,被联合查询结果集合中的重复行将只保留一

行。

联合查询时,查询结果的列标题为第一个查询语句的列标题。因此,要定义列标题必须在第一个查询语

句中定义。要对联合查询结果排序时,也必须使用第一查询语句中的列名、列标题或者列序号。

在使用UNION 运算符时,应保证每个联合查询语句的选择列表中有相同数量的表达式,并且每个查询选

择表达式应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或是可以自动将它们转换为相同的数据类型。在自动转换时,对于数值类

型,系统将低精度的数据类型转换为高精度的数据类型。

在包括多个查询的UNION语句中,其执行顺序是自左至右,使用括号可以改变这一执行顺序。例如:

查询1 UNION (查询2 UNION 查询3)

INSERT语句

用户可以用INSERT语句将一行记录插入到指定的一个表中。例如,要将雇员John Smith的记录插入到本例的表中,可以使用如下语句: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Smith','John','1980-06-10',

'Los Angles',16,45000);

通过这样的INSERT语句,系统将试着将这些值填入到相应的列中。这些列按照我们创建表时定义的顺序排列。在本例中,第一个值“Smith”将填到第一个列LAST_NAME中;第二个值“John”将填到第二列FIRST_NAME中……以此类推。

我们说过系统会“试着”将值填入,除了执行规则之外它还要进行类型检查。如果类型不符(如将一个字符串填入到类型为数字的列中),系统将拒绝这一次操作并返回一个错误信息。

如果SQL拒绝了你所填入的一列值,语句中其他各列的值也不会填入。这是因为SQL提供对事务的支持。一次事务将数据库从一种一致性转移到另一种一致性。如果事务的某一部分失败,则整个事务都会失败,系统将会被恢复(或称之为回退)到此事务之前的状态。

回到原来的INSERT的例子,请注意所有的整形十进制数都不需要用单引号引起来,而字符串和日期类型的值都要用单引号来区别。为了增加可读性而在数字间插入逗号将会引起错误。记住,在SQL中逗号是元素的分隔符。

同样要注意输入文字值时要使用单引号。双引号用来封装限界标识符。

对于日期类型,我们必须使用SQL标准日期格式(yyyy-mm-dd),但是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定义,以接受其他的格式。当然,临近,请你最好还是使用四位来表示年份。

既然你已经理解了INSERT语句是怎样工作的了,让我们转到EMPLOYEES表中的其他部分: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Bunyan','Paul','1970-07-04',

'Boston',12,70000);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John','Adams','1992-01-21',

'Boston',20,100000);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Smith','Pocahontas','1976-04-06',

'Los Angles',12,100000);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Smith','Bessie','1940-05-02',

'Boston',5,00);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Jones','Davy','1970-10-10',

'Boston',8,45000);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Jones','Indiana','1992-02-01',

'Chicago',NULL,NULL);

在最后一项中,我们不知道Jones先生的工薪级别和年薪,所以我们输入NULL(不要引号),

NULL是SQL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以后将进行详细的讨论。现在我们只需认为NULL表示一种未知的值。

有时,像我们刚才所讨论的情况,我们可能希望对某一些而不是全部的列进行赋值。除了对要省略的列输入NULL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INSERT语句,如下:

INSERT INTO EMPLOYEES(

FIRST_NAME, LAST_NAME,

HIRE_DATE, BRANCH_OFFICE)

VALUE(

'Indiana','Jones',

'1992-02-01','Indianapolis');

这样,我们先在表名之后列出一系列列名。未列出的列中将自动填入缺省值,如果没有设置缺省值则填入NULL。请注意我们改变了列的顺序,而值的顺序要对应新的列的顺序。如果该语句中省略了FIRST_NAME和LAST_NAME项(这两项规定不能为空),SQL操作将失败。

让我们来看一看上述INSERT语句的语法图:

INSERT INTO table

[(column { ,column})]

VALUES

(columnvalue [{,columnvalue}]);

和前一篇文章中一样,我们用方括号来表示可选项,大括号表示可以重复任意次数的项(不能在实际的SQL语句中使用这些特殊字符)。VALUE子句和可选的列名列表中必须使用圆括号。

SELECT语句

SELECT语句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表中选取特定的行和列。因为查询和检索数据是数据库管理中最重要的功能,所以SELECT语句在SQL中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实际上,仅仅是访问数据库来分析数据并生成报表的人可以对其他SQL语句一窍不通。

SELECT语句的结果通常是生成另外一个表。在执行过程中系统根据用户的标准从数据库中选出匹配的行和列,并将结果放到临时的表中。在直接SQL(direct SQL)中,它将结果显示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或者将结果送到打印机或文件中。也可以结合其他SQL语句来将结果放到一个已知名称的表中。

SELECT语句功能强大。虽然表面上看来它只用来完成本文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关系代数运算“选择”(或称“限制”),但实际上它也可以完成其他两种关系运算―“投影”和“连接”,SELECT语句还可以完成聚合计算并对数据进行排序。

SELECT语句最简单的语法如下:

SELECT columns FROM tables;

当我们以这种形式执行一条SELECT语句时,系统返回由所选择的列以及用户选择的表中所有指定的行组成的一个结果表。这就是实现关系投影运算的一个形式。

让我们看一下使用图1中EMPLOYEES表的一些例子(这个表是我们以后所有SELECT语句实例都要使用的。而我们在图2和图3中给出了查询的实际结果。我们将在其他的例子中使用这些结果)。

假设你想查看雇员工作部门的列表。那下面就是你所需要编写的SQL查询:

SELECT BRANCH_OFFICE FROM EMPLOYEES;

以上SELECT语句的执行将产生如图2中表2所示的结果。

由于我们在SELECT语句中只指定了一个列,所以我们的结果表中也只有一个列。注意结果表中具有重复的行,这是因为有多个雇员在同一部门工作(记住SQL从所选的所有行中将值返回)。要消除结果中的重复行,只要在SELECT语句中加上DISTINCT子句:

SELECT DISTINCT BRANCH_OFFICE

FROM EMPLOYEES;

这次查询的结果如表3所示。

现在已经消除了重复的行,但结果并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如果你希望以字母表顺序将结果列出又该怎么做呢?只要使用ORDER BY子句就可以按照升序或降序来排列结果:

SELECT DISTINCT BRANCH_OFFICE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BRANCH_OFFICE ASC;

这一查询的结果如表4所示。请注意在ORDER BY之后是如何放置列名BRANCH _OFFICE的,这就是我们想要对其进行排序的列。为什么即使是结果表中只有一个列时我们也必须指出列名呢?这是因为我们还能够按照表中其他列进行排序,即使它们并不显示出来。列名BRANCH_ OFFICE之后的关键字ASC表示按照升序排列。如果你希望以降序排列,那么可以用关键字DESC。

同样我们应该指出ORDER BY子句只将临时表中的结果进行排序;并不影响原来的表。

假设我们希望得到按部门排序并从工资最高的雇员到工资最低的雇员排列的列表。除了工资括号中的内容,我们还希望看到按照聘用时间从最近聘用的雇员开始列出的列表。以下是你将要用到的语句:

SELECT BRANCH_OFFICE,FIRST_NAME,

LAST_NAME,SALARY,HIRE_DATE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HIRE_DATE DESC;

这里我们进行了多列的选择和排序。排序的优先级由语句中的列名顺序所决定。SQL将先对列出的第一个列进行排序。如果在第一个列中出现了重复的行时,这些行将被按照第二列进行排序,如果在第二列中又出现了重复的行时,这些行又将被按照第三列进行排序……如此类推。这次查询的结果如表5所示。

将一个很长的表中的所有列名写出来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所以SQL允许在选择表中所有的列时使用*号:

SELECT * FROM EMPLOYEES;

这次查询返回整个EMPLOYEES表,如表1所示。

下面我们对开始时给出的SELECT语句的语法进行一下更新(竖直线表示一个可选项,允许在其中选择一项。):

SELECT [DISTINCT]

(column [{, columns}])| *

FROM table [ {, table}]

[ORDER BY column [ASC] | DESC

[ {, column [ASC] | DESC }]];

定义选择标准

在我们目前所介绍的SELECT语句中,我们对结果表中的列作出了选择但返回的是表中所有的行。让我们看一下如何对SELECT语句进行限制使得它只返回希望得到的行:

SELECT columns FROM tables [WHERE predicates];

WHERE子句对条件进行了设置,只有满足条件的行才被包括到结果表中。这些条件由断言(predicate)进行指定(断言指出了关于某件事情的一种可能的事实)。如果该断言对于某个给定的行成立,该行将被包括到结果表中,否则该行被忽略。在SQL语句中断言通常通过比较来表示。例如,假如你需要查询所有姓为Jones的职员,则可以使用以下SELECT语句: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Jones';

LAST_NAME = 'Jones'部分就是断言。在执行该语句时,SQL将每一行的LAST_NAME列与“Jones”进行比较。如果某一职员的姓为“Jones”,即断言成立,该职员的信息将被包括到结果表中(见表6)。

使用最多的六种比较

我们上例中的断言包括一种基于“等值”的比较(LAST_NAME = 'Jones'),但是SQL断言还可以包含其他几种类型的比较。其中最常用的为:

等于 =

不等于

小于 <

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大于或等于 >=

下面给出了不是基于等值比较的一个例子: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SALARY >50000;

这一查询将返回年薪高于$50,000.00的职员(参见表7)。

逻辑连接符

有时我们需要定义一条不止一种断言的SELECT语句。举例来说,如果你仅仅想查看Davy Jones的信息的话,表6中的结果将是不正确的。为了进一步定义一个WHERE子句,用户可以使用逻辑连接符AND,OR和NOT。为了只得到职员Davy Jones的记录,用户可以输入如下语句: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Jones' AND FIRST_NAME = 'Davy';

在本例中,我们通过逻辑连接符AND将两个断言连接起来。只有两个断言都满足时整个表达式才会满足。如果用户需要定义一个SELECT语句来使得当其中任何一项成立就满足条件时,可以使用OR连接符: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Jones' OR LAST_NAME = 'Smith';

有时定义一个断言的最好方法是通过相反的描述来说明。如果你想要查看除了Boston办事处的职员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员的信息时,你可以进行如下的查询: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NOT(BRANCH_OFFICE = 'Boston');

关键字NOT后面跟着用圆括号括起来的比较表达式。其结果是对结果取否定。如果某一职员所在部门的办事处在Boston,括号内的表达式返回true,但是NOT操作符将该值取反,所以该行将不被选中。

断言可以与其他的断言嵌套使用。为了保证它们以正确的顺序进行求值,可以用括号将它们括起来: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LAST_NAME = 'Jones'

AND FIRST_NAME = 'Indiana')

OR (LAST_NAME = 'Smith'

AND FIRST_NAME = 'Bessie');

SQL沿用数学上标准的表达式求值的约定―圆括号内的表达式将最先进行求值,其他表达式将从左到右进行求值。

篇5:SQL语句的优化方法数据库教程

优化|语句

在SQL语句优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hint,现总结一下在SQL优化过程中常见Oracle HINT的用法:

1. /*+ALL_ROWS*/

表明对语句块选择基于开销的优化方法,并获得最佳吞吐量,使资源消耗最小化.

例如:

SELECT /*+ALL+_ROWS*/ EMP_NO,EMP_NAM,DAT_IN FROM BSEMPMS WHERE EMP_NO='SCOTT';

2. /*+FIRST_ROWS*/

表明对语句块选择基于开销的优化方法,并获得最佳响应时间,使资源消耗最小化.

例如:

SELECT /*+FIRST_ROWS*/ EMP_NO,EMP_NAM,DAT_IN FROM BSEMPMS WHERE EMP_NO='SCOTT';

3. /*+CHOOSE*/

表明如果数据字典中有访问表的统计信息,将基于开销的优化方法,并获得最佳的吞吐量;

表明如果数据字典中没有访问表的统计信息,将基于规则开销的优化方法;

例如:

SELECT /*+CHOOSE*/ EMP_NO,EMP_NAM,DAT_IN FROM BSEMPMS WHERE EMP_NO='SCOTT';

4. /*+RULE*/

表明对语句块选择基于规则的优化方法.

例如:

SELECT /*+ RULE */ EMP_NO,EMP_NAM,DAT_IN FROM BSEMPMS WHERE EMP_NO='SCOTT';

5. /*+FULL(TABLE)*/

表明对表选择全局扫描的方法.

例如:

SELECT /*+FULL(A)*/ EMP_NO,EMP_NAM FROM BSEMPMS A WHERE EMP_NO='SCOTT';

6. /*+ROWID(TABLE)*/

提示明确表明对指定表根据ROWID进行访问.

例如:

SELECT /*+ROWID(BSEMPMS)*/ * FROM BSEMPMS WHERE ROWID>='AAAAAAAAAAAAAA'

AND EMP_NO='SCOTT';

7. /*+CLUSTER(TABLE)*/

提示明确表明对指定表选择簇扫描的访问方法,它只对簇对象有效.

例如:

SELECT /*+CLUSTER */ BSEMPMS.EMP_NO,DPT_NO FROM BSEMPMS,BSDPTMS

WHERE DPT_NO='TEC304' AND BSEMPMS.DPT_NO=BSDPTMS.DPT_NO;

8. /*+INDEX(TABLE INDEX_NAME)*/

表明对表选择索引的扫描方法.

例如:

SELECT /*+INDEX(BSEMPMS SEX_INDEX) USE SEX_INDEX BECAUSE THERE ARE FEWMALE BSEMPMS */ FROM BSEMPMS WHERE SEX='M';

9. /*+INDEX_ASC(TABLE INDEX_NAME)*/

表明对表选择索引升序的扫描方法.

例如:

SELECT /*+INDEX_ASC(BSEMPMS PK_BSEMPMS) */ FROM BSEMPMS WHERE DPT_NO='SCOTT';

10. /*+INDEX_COMBINE*/

为指定表选择位图访问路经,如果INDEX_COMBINE中没有提供作为参数的索引,将选择出位图索引的布尔组合方式.

例如:

SELECT /*+INDEX_COMBINE(BSEMPMS SAL_BMI HIREDATE_BMI)*/ * FROM BSEMPMS

WHERE SAL<5000000 AND HIREDATE

11. /*+INDEX_JOIN(TABLE INDEX_NAME)*/

提示明确命令优化器使用索引作为访问路径.

例如:

SELECT /*+INDEX_JOIN(BSEMPMS SAL_HMI HIREDATE_BMI)*/ SAL,HIREDATE

FROM BSEMPMS WHERE SAL<60000;

12. /*+INDEX_DESC(TABLE INDEX_NAME)*/

表明对表选择索引降序的扫描方法.

例如:

SELECT /*+INDEX_DESC(BSEMPMS PK_BSEMPMS) */ FROM BSEMPMS WHERE DPT_NO='SCOTT';

13. /*+INDEX_FFS(TABLE INDEX_NAME)*/

对指定的表执行快速全索引扫描,而不是全表扫描的办法.

例如:

SELECT /*+INDEX_FFS(BSEMPMS IN_EMPNAM)*/ * FROM BSEMPMS WHERE DPT_NO='TEC305';

14. /*+ADD_EQUAL TABLE INDEX_NAM1,INDEX_NAM2,...*/

提示明确进行执行规划的选择,将几个单列索引的扫描合起来.

例如:

SELECT /*+INDEX_FFS(BSEMPMS IN_DPTNO,IN_EMPNO,IN_SEX)*/ * FROM BSEMPMS WHERE EMP_NO='SCOTT' AND DPT_NO='TDC306';

15. /*+USE_CONCAT*/

对查询中的WHERE后面的OR条件进行转换为UNION ALL的组合查询.

例如:

SELECT /*+USE_CONCAT*/ * FROM BSEMPMS WHERE DPT_NO='TDC506' AND SEX='M';

16. /*+NO_EXPAND*/

对于WHERE后面的OR 或者IN-LIST的查询语句,NO_EXPAND将阻止其基于优化器对其进行扩展.

例如:

SELECT /*+NO_EXPAND*/ * FROM BSEMPMS WHERE DPT_NO='TDC506' AND SEX='M';

17. /*+NOWRITE*/

禁止对查询块的查询重写操作.

18. /*+REWRITE*/

可以将视图作为参数.

19. /*+MERGE(TABLE)*/

能够对视图的各个查询进行相应的合并.

例如:

SELECT /*+MERGE(V) */ A.EMP_NO,A.EMP_NAM,B.DPT_NO FROM BSEMPMS A (SELET DPT_NO

,AVG(SAL) AS AVG_SAL FROM BSEMPMS B GROUP BY DPT_NO) V WHERE A.DPT_NO=V.DPT_NO

AND A.SAL>V.AVG_SAL;

20. /*+NO_MERGE(TABLE)*/

对于有可合并的视图不再合并.

例如:

SELECT /*+NO_MERGE(V) */ A.EMP_NO,A.EMP_NAM,B.DPT_NO FROM BSEMPMS A (SELECT DPT_NO,AVG(SAL) AS AVG_SAL FROM BSEMPMS B GROUP BY DPT_NO) V WHERE A.DPT_NO=V.DPT_NO AND A.SAL>V.AVG_SAL;

21. /*+ORDERED*/

根据表出现在FROM中的顺序,ORDERED使ORACLE依此顺序对其连接.

例如:

SELECT /*+ORDERED*/ A.COL1,B.COL2,C.COL3 FROM TABLE1 A,TABLE2 B,TABLE3 C WHERE A.COL1=B.COL1 AND B.COL1=C.COL1;

22. /*+USE_NL(TABLE)*/

将指定表与嵌套的连接的行源进行连接,并把指定表作为内部表.

例如:

SELECT /*+ORDERED USE_NL(BSEMPMS)*/ BSDPTMS.DPT_NO,BSEMPMS.EMP_NO,BSEMPMS.EMP_NAM FROM BSEMPMS,BSDPTMS WHERE BSEMPMS.DPT_NO=BSDPTMS.DPT_NO;

23. /*+USE_MERGE(TABLE)*/

将指定的表与其他行源通过合并排序连接方式连接起来.

例如:

SELECT /*+USE_MERGE(BSEMPMS,BSDPTMS)*/ * FROM BSEMPMS,BSDPTMS WHERE BSEMPMS.DPT_NO=BSDPTMS.DPT_NO;

24. /*+USE_HASH(TABLE)*/

将指定的表与其他行源通过哈希连接方式连接起来.

例如:

SELECT /*+USE_HASH(BSEMPMS,BSDPTMS)*/ * FROM BSEMPMS,BSDPTMS WHERE BSEMPMS.DPT_NO=BSDPTMS.DPT_NO;

25. /*+DRIVING_SITE(TABLE)*/

强制与ORACLE所选择的位置不同的表进行查询执行.

例如:

SELECT /*+DRIVING_SITE(DEPT)*/ * FROM BSEMPMS,DEPT@BSDPTMS WHERE BSEMPMS.DPT_NO=DEPT.DPT_NO;

26. /*+LEADING(TABLE)*/

将指定的表作为连接次序中的首表.

27. /*+CACHE(TABLE)*/

当进行全表扫描时,CACHE提示能够将表的检索块放置在缓冲区缓存中最近最少列表LRU的最近使用端

例如:

SELECT /*+FULL(BSEMPMS) CAHE(BSEMPMS) */ EMP_NAM FROM BSEMPMS;

28. /*+NOCACHE(TABLE)*/

当进行全表扫描时,CACHE提示能够将表的检索块放置在缓冲区缓存中最近最少列表LRU的最近使用端

例如:

SELECT /*+FULL(BSEMPMS) NOCAHE(BSEMPMS) */ EMP_NAM FROM BSEMPMS;

29. /*+APPEND*/

直接插入到表的最后,可以提高速度.

insert /*+append*/ into test1 select * from test4 ;

30. /*+NOAPPEND*/

通过在插入语句生存期内停止并行模式来启动常规插入.

insert /*+noappend*/ into test1 select * from test4 ;

篇6:快速转移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

数据

如果你要把ORACLE里的大量数据(80M以上)转移到另外的用户,另外的表空间里,可以用下面介绍的快速转移数据的方法。

一、建新表的方式

create table target_tablename tablespace target_tablespace_name nologging

pctfree 10 pctused 60

storage(initial 5M next 5M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pctincrease 0)

as select * from username.source_tablename where 条件;

注意事项: 新建的表没有原来表的索引和默认值,

只有非空(not null)的约束素条件可以继承过来,

其它的约束条件或索引需要重新建立.

二、直接插入的方法

INSERT /*+ APPEND */ INTO target_tablename

SELECT * FROM username.source_tablename where 条件;

COMMIT;

注意事项:

用INSERT /*+ APPEND */ 的方法会对target_tablename产生级别为6的独占锁,

如果运行此命令时还有对target_tablename的DML操作会排队在它后面,

对OLTP系统在用的表操作是不合适的,

说明:这两种方法转移数据时没有用SGA里数据缓冲区和事物处理的回滚段, 也不写联机事物日志,

就象数据库装载工具SQLLOAD一样直接把数据写到物理文件,速度是很快的。

在ORACLE8I以后的版本都可以使用.

篇7:交叉查询的sql数据库教程

sql:

select gwlb, count(case when (year(getdate)-year(rybirthday)) between 20 and 30 then rygh end) as '20-30',

count(case when (year(getdate())-year(rybirthday)) between 30 and 40 then rygh end) as '30-40',

count(case when (year(getdate())-year(rybirthday)) between 40 and 50 then rygh end) as '40-50',

count(case when (year(getdate())-year(rybirthday)) between 50 and 60 then rygh end) as '50-60',

count(case when (year(getdate())-year(rybirthday)) between 60 and 70 then rygh end) as '60-70'

from t_ry

group by gwlb

篇8:pager procedure for sql server数据库教程

server

SET QUOTED_IDENTIFIER ON GO SET ANSI_NULLS ON GO ALTER procedure dbo.pager ( @page_num int = 1, @item_count int = 0, @query_suffix nvarchar(4000), @query_fields nvarchar(4000) = '*', @query_key nvarchar(4000), @record_count int = null output ) /****************************************************************************** ** 文件: pager.sql ** 名称: pager ** ** 参数:@page_num 页码,起始页码为 1,默认页码为 1,

pager procedure for sql server数据库教程

。 ** @item_count 每页显示的记录条数,默认显示0条。0条表示取出所有数据。 ** @query_suffix 查询后缀,即 from 后的所有语句。 ** @query_fields 需要查询的字段, 默认为所有字段 '*'。 ** @query_key 查询主键 ** @record_count 纪录总数,当参数为 null 的时候,不执行汇总操作。该参数暂未生效。 ** ** 描述: 分页器。 ** 取出指定区间的查询。 ** 使用须知: ** 1 查询必须显式指定排序方式。 ** 2 query_key 必须在 query_fields 中出现。 ** 3 query_key 应该是个不允许为空,且不重复的字段。 ** 示例: ** 用该函数取出 ** select a.id, a.name, b.school_name from user a, school b where a.school_id=b.id order by a.id desc ** 第二页的数据,每页显示 10 条纪录 ** exec pager @page_num = 2, @item_count = 10, @query_suffix='user a, school b where a.school_id=b.id order by a.id desc', @query_fields='a.id, a.name, b.school_name', @query_key='a.id' ** ** 要取出所有纪录 ** exec pager @query_suffix='user a, school b where a.school_id=b.id order by a.id desc', @query_fields='a.id, a.name, b.school_name', @query_key='a.id' ** ** 创建:whxbb@20030108 ** 修改: ** ** ** 返回:成功 0 失败错误代号. *******************************************************************************/ As -- 查询语句 declare @query nvarchar(4000) declare @query_start nvarchar(4000) declare @query_end varchar(4000) -- 错误号 declare @error_code int -- 起始记录号 declare @begin_no int -- 结束记录号 declare @end_no int set @query_suffix = ' from ' + @query_suffix if (@item_count = 0) begin set @query = 'select ' + @query_fields + ' ' + @query_suffix end else if (@page_num = 1) begin -- 第一页,直接使用 top n 取值 set @query = 'select top ' + cast(@item_count as nvarchar(10)) + ' ' + @query_fields + ' ' + @query_suffix end else -- 不是第一页 begin -- 上页的最后一个纪录号 set @begin_no = (@page_num - 1) * @item_count -- 本页的最后一个纪录号 set @end_no = @begin_no + @item_count -- 构建分页查询语句 set @query_start = 'select top ' + cast(@end_no as nvarchar(10)) + ' ' + @query_fields set @query_start = @query_start + ' from (' + @query_start + ' ' + @query_suffix + ') as query_table where' set @query_end = 'select top ' + cast(@begin_no as nvarchar(10)) + ' ' + @query_key + ' ' + @query_suffix set @query = @query_start + ' ' + @query_key + ' not in(' + @query_end + ')' end print 'Query constructed: ' + @query -- 执行分页查询语句 exec(@query) set @error_code = @@error if @error_code 0 goto error_handle if (@record_count is not null) begin-- 统计结果总数 -- 创建一个临时存储过程用于带出构建查询语句的结果 set @query = 'create procedure #tmp_procedure_pager_count(@count int output)as select top 100 percent ' + @query_key + ' ' + @query_suffix + ' select @count=@@rowcount' print 'Count query constructed:' + @query exec(@query) set @error_code = @@error if @error_code 0 goto error_handle -- 执行临时存储过程 exec #tmp_procedure_pager_count @record_count output set @error_code = @@error if @error_code 0 goto error_handle -- 删除临时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tmp_procedure_pager_count end error_handle: return @error_code return @error_code GO SET QUOTED_IDENTIFIER OFF GO SET ANSI_NULLS ON GO -- use example execute pager @page_num = 1, @item_count = 3324, @query_suffix=' test where 1=1 order by entity_id', @query_key='entity_id' declare @i int set @i = 0 exec pager @query_suffix=' test where 1=1 order by entity_id', @query_fields='entity_name, entity_short_name, entity_id', @query_key='entity_id', @record_count=@i output select @i

SQL Server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教程

Excel 访问远程数据的四种方法数据库教程

UDF―SQL Server 的新特性数据库教程

SQL分隔字符串的存储过程数据库教程

ChangeAllObjectOwner数据库教程

Windows NT/操作系统认证方法数据库教程

实现千万级数据的分页显示数据库教程

为下拉式数据窗口建立缓冲区数据库教程

项目管理数据库教程

复制监视器数据库教程

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远程管理SQL数据的方法数据库教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