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lfmail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黄颡鱼的混养技术(共含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lfmai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篇1: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黄颡鱼的混养技术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虽慢于鲤科鱼类,但该品种当年繁育的鱼苗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目前,其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产黄颡鱼5~20kg,亩增效益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作 者:王日光 单红  作者单位:王日光(龙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龙江,161100)

单红(宁安市东京城镇政府,黑龙江,宁安,157421)

刊 名:黑龙江水产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FISHERIES 年,卷(期): “”(3)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2: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黄颡鱼属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该鱼是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经济鱼类,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是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一种优质鱼类,常年市场供不应求,销售价每公斤在30~40元左右.而在自然水域的自然生长状态下,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作 者:朱日同 Zhu Ritong  作者单位:河南省延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453200 刊 名:河南水产 英文刊名:HENAN SHUICHAN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3: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综述了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害的症状、流行、危害以及病原的研究概况,并就其防治方法,尤其是中草药防治进行了探讨.

作 者:胡宗云 宋文华 富丽静 张涛 姚福相  作者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辽阳,1110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965.299 关键词:黄颡鱼   寄生虫   防治  

篇4: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采用2种混养模式进行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一种模式以加州鲈为主养品种(1 500尾/667 m2),套养黄颡鱼(300尾/667 m2)和河蟹(400只/667 m2),获得单产497.5 kg/667 m2,效益2 740元/667 m2;另一种模式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4 000尾/667 m2),套养翘嘴红鲐(400尾/667 m2)和鲢鱼(100尾/667 m2),获得单产816.2 kg,667 m2,效益3 349元/667m2.从投入与产出比和水质状况比较,第一种模式养殖风险更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更小.

作 者:周建春 周建忠 夏来根 徐金庭  作者单位:周建春,周建忠(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吴江,215200)

夏来根(吴江市松陵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吴江,215200)

徐金庭(吴江市平望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吴江,215221)

刊 名:水产养殖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QUACULTURE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S9 关键词:黄颡鱼   加州鲈   生态养殖  

篇5:蟹池套养黄颡鱼技术初探

蟹池套养黄颡鱼技术初探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 H.)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尤其是长江水系河蟹更因其个体大、色泽丽、味道美而受到青睐,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高档水产品.黄颡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中小型鱼类.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群体产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俏销等优点.

作 者:李洪进 雍正宝 Li Hongjin Yong Zhengbao  作者单位:李洪进,Li Hongjin(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

雍正宝,Yong Zhengbao(金湖县金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金湖,211600)

刊 名:河北渔业 英文刊名:HEBEI FISHER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6:黄颡鱼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科,黄颡鱼属。又名黄丫头、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昂刺鱼、黄鳍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目录外形特征习性分类分布范围收缩展开外形特征

黄颡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

习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分类

黄颡鱼的分类黄颡鱼的种类较多,有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岔尾黄颡鱼 吻短,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脂鳍短。臀鳍条21~23。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尤以中、下游湖泊为多。营底栖生活。食昆虫、小虾、螺蛳和小鱼等。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 江黄颡鱼 (硬角黄腊丁、江颡)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为底层鱼类。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为多。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 光泽黄颡鱼 (尖嘴黄颡、油黄姑) 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瓦氏黄颡鱼 (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 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底栖生活,其肉质细嫩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瓦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大的多,最大个体可达1kg以上。

分布范围

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篇7:蟹鱼高效混养技术

蟹鱼高效混养技术

春季在蟹池中混养青虾、鳜鱼等名贵鱼类,有利蟹和鱼类的`生长,因而增重快,上市早,售价高,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作 者:张时明 韦荣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市东坎水产局,224500 刊 名:新农村 英文刊名:NEW COUNTRYSIDE 年,卷(期): “”(4)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8:黄颡鱼性腺的组织学观察

黄颡鱼性腺的组织学观察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黄颡鱼性腺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精巢为小叶型,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未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精小囊破裂释放精子进入小、叶腔,完成发育过程.精小叶间存在大量的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黄颡鱼卵巢属于同步发生类型的卵巢,本研究采用的是发育到第Ⅳ时期的'卵巢,卵巢内几乎被第Ⅳ时相的卵母细胞所占据,但仍存在第V时相的卵细胞,并且在卵巢内产卵板上可见发育期为Ⅰ、Ⅱ、Ⅲ时相的卵母细胞.

作 者:陈伟兴 范兆廷 杨洁 CHEN Weixing FAN Zhaoting YANG Jie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7(2) 分类号:Q959.46+8 关键词:黄颡鱼   精巢   卵巢   精小叶   产卵板  

篇9: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辣,是一种高档淡水鱼品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该鱼养殖适应性强,放养密度高(池塘亩可放9000~1尾),生长到100g便可上市,市场售价在20~30元/kg,有些地区高达50元/kg,效益可观.该鱼摄食旺盛病害少,易上钩,适应垂钓养殖.

作 者:胡文亮 陈平辉 朱头秀  作者单位:永新县水产站,343400 刊 名:江西水产科技 英文刊名:JIANGXI FISHERY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S9 关键词: 

篇10:吃黄颡鱼上火吗?黄颡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幸福的事情,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尤其是平时容易上火的人一定特别注意饮食,那么吃黄颡鱼会上火吗?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

1、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 ,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2、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吃黄颡鱼上火吗

不上火

饮食不当引起上火对身体伤害是很大的, 上面就是对吃黄颡鱼会上火吗的介绍,希望我们都能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食物都不能一次吃的过多。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鱼记叙文

翻译鱼

鱼诗歌

鱼教案

鱼 我

黄地毯散文

脸黄什么原因

黄文秀事迹

黄大发事迹材料

黄颡鱼的混养技术(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黄颡鱼的混养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