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卖花声》注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磨叽小杯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双调卖花声》注释(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磨叽小杯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双调卖花声》注释

篇1:《双调卖花声》注释

雪儿娇小歌金缕[一],老子婆娑倒玉壶[二],满身花影倩人扶[三]。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四]?

云深不见南来羽[五],水远难寻北去鱼[六],两年不寄半行书。危楼目断[七],云山无数,望天涯故人何处?

注释

[一]雪儿:有名的艺妓,唐代李密的爱姬。金缕:曲名。

[二]婆娑:高兴起舞的'样子。玉壶:珍贵的壶。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一醉何妨玉壶倒。

[三]满身花影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此用其句。

[四]间今朝句: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用其意。

[五]南来羽:南来雁。古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六]北去鱼:送信的使者:《古乐腐·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后因以书传信或书人为鱼书或鱼雁。

[七]危楼目断:危楼,高楼。目断:目力所及。

篇2:《卖花声·怀古》注释赏析

《卖花声·怀古》注释赏析

原文: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释:

①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秦始皇三十五年),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穷极侈俪,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陕西省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②金谷名园:在河南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也异常奢侈豪华。

③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④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⑤美人句:楚汉相争,汉胜楚败。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被汉军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又被汉军追及,于是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⑥战火句: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公元2,吴蜀联军在这里击败曹操百万大军。

⑦将军句:东汉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所以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⑧秦汉:泛指前代。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赏析:

这两首曲子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两支曲子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

两首曲子开头都先用三个典故。第一首用秦始皇建阿房宫行乐、石崇筑金谷园行乐、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三个典故,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开头也是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乌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

而后首作品的结尾更是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

这两首怀古元曲,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争,统治者之间互斗,“朝也干戈,暮也干戈”不知殃及多少无辜百姓,华夏民族的千年史告诉后人:战乱连年,血雨腥风,夜有悲声,毁的不仅仅是国家的文明,更是断送民族的崛起强盛。能“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以国泰民安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其理想、胸襟必将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尊敬。

篇3: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

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②。离别复离别,攀折复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④。行人折嫩条⑤,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⑥。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武帝妃陈皇后所居。这里泛指长安。

②风起花如雪:这里以雪的飘扬形容柳絮的纷飞。

③攀折更攀折二句:这是化用周邦彦《兰陵王》: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语意,而寓意更为深远。

④伤心树:有着许多创伤的树。这里是说柳枝不堪攀折之苦。

⑤行人折嫩条:柳氏《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伤离别。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⑥凤城:京城的别称。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为丹凤城。其后乃泛指京城曰凤城。

篇4:《双调·寿阳曲 》注释及赏析

《双调·寿阳曲 (二首)》注释及赏析

( 其 一 )

云笼月,风弄铁①,两般儿助人凄切②。剔银灯欲将心事写③,长吁气一声吹灭。

( 其 二 )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④。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

②两般儿:指云笼月,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

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

④蓦然:突然,忽然。杜宇:子规鸟,鸣声凄厉,引动游子乡思。

赏析

(其一)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前三句写凄凉情景,天空中一轮孤月悄悄地躲进了云层,满耳听到的尽是风吹房檐间挂的铁片发出的声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沉的'思念。妙在后两句,本欲剔亮银灯叙写心事,谁知因一声长叹却将灯吹灭。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她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主人公因爱极而生的怨恨心态,表现得极其微妙曲折,细腻真切。喜爱马致远的《寿阳曲》: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虽说元曲有俗与白之说,但马致远恰如其分地抓住长吁气,结果就是把灯吹灭,心事也只好长埋心底,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月的寒光被云笼得忽明忽暗;铁的冷音被风弄得时大时小;月光、云影、铁音、风声,怎么就都是一双一对的?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如此长夜,光影只会令我更凄凉,声音让我更悲切。连命运也如此捉弄我,长叹一声却将希望之火也吹灭了。

(其二)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篇5:《卖花声·怀古》赏析

元代: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赏析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篇6:卖花声阅读及参考答案

卖花声阅读及参考答案

卖花声·雨花台(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1)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2)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

(1)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4分)

阅读答案:

14.

(1) 词人选取衰柳、潮水、秋草、斜阳、歌板、酒旗、鱼竿、燕子等(不能少于4个),

营造衰败、冷清的氛围(2分)

(2) 感情: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分)【若只答“物是人非”(1分)】

(3) ①用典(1分):如“燕子斜阳”,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更无人处一凭栏”“如此江山”,出自李煜的.《浪淘沙》,(1分)词人借此来写金陵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一种感伤之情。

②对比反衬(1分):将金陵城昔日的繁华阜盛与现在的寥落衰败、萧瑟冷清形成对比(1分),突出强调盛衰之感。

篇7:卖花声诗词鉴赏

卖花声诗词鉴赏

生平简介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治平进士。元丰四年(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次年十月坐罪谪监郴州酒税。南行途经岳阳,赋《卖花声》二首。元祐元年(1086)以司马光荐,除秘阁校理,监察御史。徽宗立,累擢吏部侍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著有《画墁录》及《画墁集》。《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张舜民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沈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分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篇8:诗歌鉴赏《卖花声》

诗歌鉴赏《卖花声》

词的上阕,“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是从屈原的《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转化而来。短短两句呈现的是一幅箫疏的景象: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又名洞庭山,相传虞舜之妃湘君曾游此,故名。作者立于岳阳楼上鸟瞰君山历历在目,但未必能看到片片落叶,这很可能是作者当时正处于失意中的一种感觉,他把自己的处境与落叶联想到一起。如是,这景语也就是情语了。

“十分斟酒敛芳颜”,这时作者已从楼前转到了室内。一位歌女正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收敛起笑容,打算为客人唱一曲送别的名曲《阳关三叠》。但是作者没有同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出阳关的元二,而是即将南下的迁客,不唱也罢。这看是一句表面话,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无奈、辛酸和悲痛。

词的下阕,“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曾有诗:“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时的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辈文人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这才发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叹。词的末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这是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化用。长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作者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沈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 ,

战火曾烧赤壁山 ,

将军空老玉门关 。

伤心秦汉 ,

生民涂炭 ,

读书人一声长叹 !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谈,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卖花声(两首)

其一

晓镜云鬓残,慵整罗衫。风欺芰荷舞翩跹。校门一入深如海,老了芳颜。

娇眼睡犹酣,倦倚窗帘。云自无心水自闲。楚腰只为高考细,误了婵娟。

其二

寻章摘句岂堪羡,镜中衰鬓已先斑,壮心空老旧书案。

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教书人一声长叹。

卖花声

瘦鸾

袖薄那禁寒。羞与郎言。早拼卖却砚池田。辛苦天寒萝屋底,又遇荒年。

绣帖未完成。针线抛残。娇儿啼饭心太酸。一盏瓦灯篱落外,废尽秋眠。

此词描写了词人在饥寒交迫中的无奈与辛酸,愁苦中却尽显温存,实为难得。

篇9:《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翻译及注释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翻译及注释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远城市人稠物穰,

近村居水色山光。

熏陶成野叟情,

铲削去时官样,

演习会牧歌樵唱。

老瓦盆边醉几场,

不撞入天罗地网。

达时务呼为俊杰,

弃功名岂是痴呆?

脚不登王粲楼,

手莫弹冯讙铗,

赋归来竹篱茅舍。

古今陶潜是一绝,

为五斗腰肢倦折。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翻译及注释

词语注释

①(rang):

②“:感染和陶冶成为老农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农。

③时官样:时髦官员的模样,流行的官僚架势。

④老瓦盆边:粗陋的陶制酒器。这是 元曲中习用的词语。

⑤天罗地网:喻法制森严、危机四伏,无法逃出官场中设置的陷阱。

⑥“达时务”句:《三国志· 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固有俗语:“识世务者为俊杰。”达:通晓。

⑦王粲:汉未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丧乱,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久客异乡,才能不得施展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主旨仍是对功名的热衷。

⑧手莫弹冯讙铗:冯讙在孟尝君家里作客,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了鱼,又说“出无车”;有了车,又说“无以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贵的。

作品译文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在山水风光的乡村,不知不觉有了老头子的情怀,把当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学会了民歌野曲,端着老瓦盆和几个农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罗地网的官场。发达了被人唤作俊杰,放弃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痴呆吗?不学那王粲登楼,冯讙弹琴,他们只是追求功名,辞官归隐竹篱茅舍,古今只有 陶渊明是真俊杰,不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篇10:双调·蟾宫曲·雪的注释

关于双调·蟾宫曲·雪的注释

天仙碧玉琼瑶[一],点点扬花[二],片片鹅毛[三]。访戴归来[四],寻梅懒去[五],独钓无聊[六]。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七],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八],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注释

[一]碧玉琼瑶:形容雪的晶莹洁白。

[二]点点杨花:以杨花喻雪。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三]片片鹅毛:形容雪片大如鹅毛。白居易《雪晚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四]访戴归来:王徽之尝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忽然想起住在剡中(今浙江嵊县)的戴安道,于是在夜雪初霁、月色清朗的夜里,乘小舟去看望他,过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晋书·王徽之传》及《世说新语·任诞》。

[五]雪梅懒去:这是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

[六]独钓无聊:这是用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意。

[七]羊羔:美酒名。

[八]冻骑驴句:指孟浩然一类骚人雅士的孤高洒脱行径。

《卖花声·雨花台》 阅读题及其答案

卖花声,卖花声康与之,卖花声的意思,卖花声赏析

《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双调小圣乐古诗词赏析

小学生作文:卖花

卖花的小姑娘

情人节卖花作文

双调-寿阳曲,双调-寿阳曲马致远,双调-寿阳曲的意思,双调-寿阳曲赏析

双调?寿阳曲,双调?寿阳曲卢挚,双调?寿阳曲的意思,双调?寿阳曲赏析

《双调·潘妃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双调卖花声》注释(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双调卖花声》注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