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双调小圣乐古诗词赏析(共含11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是李猜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双调·殿前欢古诗词赏析
懒云窝,静看松影挂长萝,半间僧舍平分破[一],尘虑消磨[二]。听不厌隐士歌,梦不喜高轩过[四],聘不起东山卧[五]。疏慵在我[六],奔兢从他[七]。
注释
[一]平分破:犹言平分着。破,在词曲中当着字讲。
[二]尘虑:俗念,也就是功名富贵的`念头。
[三]隐士歌:隐士们所唱的歌。如《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容政者殆而。渔父《沧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四]高轩过:言贵宾乘着华贵的车子前来探访《新唐书·李贺传探》:(贺)七岁能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
[五]东山卧:东晋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会稽东山,不肯出仕。《世说新语·排调》:卿(谢安)屡超违朝旨,高卧东山。
[六]疏慵:辽阔而懒散。
[七]奔兢:为名利而到处奔走、拚命竞争。卢照邻《五悲文》:夸耀时俗,奔兢功名。
双调·折桂令·登姑苏台古诗词赏析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①,图画天开②。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注释
①檐吻云平:言飞檐画栋,高与云平。
②图画天开,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③鹏俯沧溟 :象大鹏之俯瞰海洋。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
④蜃(shen)横城市:象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⑤鳌驾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
⑥学捧心句:《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而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是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习美人的眉黛。
⑦怅悬头句:《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里是下文所说的悼古伤怀的主要内容。
越调平湖乐翻译赏析
《越调·平湖乐》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恽。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前言】
《越调·平湖乐》诗人写异乡风光之美,抒思乡怀归之情。用白描手法,化用前人诗句,以乐景写哀情,雅丽深沉。
【翻译】
采菱人隔着朦胧的秋烟在互相说着话,水波静静地如同横在那里的白色丝绢。到手的`美丽景色不要轻易放走,共同沉迷于其中,在画船里欢笑着是因为女子娇媚的面容。江山确实漂亮,但终究不是我的故乡,询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故乡。
【鉴赏】
王恽为元好问弟子,作者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采莲人怀念故乡之情思。前段写他乡之美,但“终非吾土”,点出归意。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景色写得愈美,愈能反衬思乡之烈,归心之切。用反衬的手法,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
《双调·水仙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水仙花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译文
天上的织机已经停止了编织,月梭儿闲在一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一条如雪的白练,闪着寒光。冰丝带着雨水,挂在天空中,晒了几千年了,都还没有晒干。晶莹的露珠冰凉冰凉在,人忽然觉得身上的衣服有些单薄。这瀑布啊,如白虹一头扎进涧中饮吸一般,像玉龙扑下山冈一样,又像晴天里的雪片在沙滩上飞舞。
注释
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
霄汉:此指天空。
似白虹饥涧: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
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
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赏析
此曲起首两句,从意义上说是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连续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天上的织机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逸。“天机”、“月梭”、“石壁高垂”,无不形象恢弘,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南朝沈约曾遇见一名奇异的女子,能将雨丝缫丝织布,称为“冰丝”,乔吉可能也知晓这一民间传说。“冰丝”与“雪练”照应,而“雨”又是“冰丝”的构成原质,从“雪”到“冰”再到“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纯白而渐至透明,又有意态上的由静入动。奇景激发了诗人的奇想,于是得到了“几千年晒未干”的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
前面的四句以丰富的联想、夸侈的造语,推出了瀑布在天地间的整体形象,其实是远观。“露华凉”的第五句出现了观察者的主体——“人”。“人怯衣单”应“凉”,而“凉”又遥应前面的“雪练寒”。不过前文的“寒”是因瀑布的气势、色光而产生的`心理感觉,而此处的“凉”则更偏重生理感觉。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微妙的细节,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
末尾三句就是在情形下对瀑布的深入刻画。“白虹饮涧”,出于“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宋沈括《梦溪笔谈》,这一传说起源颇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卜辞。这句是在瀑流与涧面的交接处仰视瀑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说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头栽进涧中吸水。“玉龙下山”,是指瀑布的近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态,苏轼写庐山瀑布,有“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语,元好问也有“谁着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黄峪》的诗句,可见诗人们常将夭矫的游龙与瀑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晴雪飞滩”,则是流瀑在浅水处撞击山石,迸溅水花如雪的奇观。这三句不但动态婉然,而且色彩鲜明,如同特写。既有全景的壮观,又有区段的特写,瀑布的形象,就充实丰满,历历在目了。
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写瀑布之壮观,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
《双调·寿阳曲 (二首)》注释及赏析
( 其 一 )
云笼月,风弄铁①,两般儿助人凄切②。剔银灯欲将心事写③,长吁气一声吹灭。
( 其 二 )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④。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
②两般儿:指云笼月,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
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
④蓦然:突然,忽然。杜宇:子规鸟,鸣声凄厉,引动游子乡思。
赏析
(其一)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前三句写凄凉情景,天空中一轮孤月悄悄地躲进了云层,满耳听到的尽是风吹房檐间挂的铁片发出的声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沉的'思念。妙在后两句,本欲剔亮银灯叙写心事,谁知因一声长叹却将灯吹灭。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她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主人公因爱极而生的怨恨心态,表现得极其微妙曲折,细腻真切。喜爱马致远的《寿阳曲》: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虽说元曲有俗与白之说,但马致远恰如其分地抓住长吁气,结果就是把灯吹灭,心事也只好长埋心底,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月的寒光被云笼得忽明忽暗;铁的冷音被风弄得时大时小;月光、云影、铁音、风声,怎么就都是一双一对的?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如此长夜,光影只会令我更凄凉,声音让我更悲切。连命运也如此捉弄我,长叹一声却将希望之火也吹灭了。
(其二)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鲜于必仁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
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
成败难量。
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注释】
草庐:指诸葛亮未遇刘备前的隐居地南阳草庐。
楼桑:今河北琢县,传说是刘备故里。
龙卧:是对诸葛亮未出山时的比喻。
八阵图成:意指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军事成就。
三分国峙:指诸葛亮的霸业之策。
万古鹰扬:指诸葛亮大展雄才,立下不朽的功业。“庙堂”、“岩廊”:均指朝廷。
五丈秋风:指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秋,病死在五丈原。
【赏析】
此首赞颂诸葛亮,以龙虎为对,奠定三分天下,“八阵图”、《出师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诗文俱在,功过成败难以计量。五丈原日落,巨星殒,秋风烈,功未成而身先死,也未可以成败论英雄吧。作者这首赞歌也写得很有见识。
【题解】
这首《诸葛武侯》小令,是对诸葛亮的'赞歌。作者为文治武功、诗文俱在,功过成败难以计量的诸葛亮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叹。
江头即事
问城南春事何如?细草如烟,小雨如酥。不驾巾车,不拖竹杖,不上篮舆。著二日将息蹇驴,索三杯分付奚奴。竹里行厨,花下堤壶,共友联诗,临水观鱼。
自述
淡生涯却不多争,卖药修琴,负笈担簦。雪岭樵柯,烟村牧笛,月渡渔罾。究生死干忙煞老僧,学飞升空老了先生。我腹膨脝,我貌狰狞,我发鬅鬙。除了衔怀,百拙无能。
西湖早春
小红楼隔水人家,草未鸣蛙,柳已藏鸦。试卷朱帘,寻山问寺,何处无花。金络脑堤边骏马,锦缠头船上娇娃。风东繁华,不醉流霞,前世生涯。
登灵鹫山
便休提钟鼎山林,遮莫荣,总是消沉、落落魄魄,酒逢知己,琴遇知音。时俯仰人间古今,且消磨闲处光阴。无事当心,今日从容,此地登临。
【双调】折桂令原文
作者:张养浩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醉眼睁,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双调】折桂令译文及注释
注释
①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②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③“一轮”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飞镜,喻月,亮。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④玉露泠(ling)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⑤银汉:即银河。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⑥“比常夜”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⑦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⑧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以后,奔至月宫。
⑨恹(yan)恹:精神不振貌。
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
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
十岁顽童,
十载尪羸。
五十年除分昼黑,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
兔走乌飞。
子细沉吟,
不都如快活了便宜。
注释:
①“想人生”句:这是化用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意。
②“先过”句:言百岁光阴,活到七十的尚且很少。那不是一百岁,先去了三十么?过了,去了,除了。
③ 尪(wang)羸:瘦弱,疲惫。
④兔走乌飞:古代神州传说中,言月中有兔,日中有三足乌,故以“兔走乌飞”比喻日月的运行。
字词注释:
1.嗟呀:叹息。 2.七件儿:持家度日不可短缺的七种用品,即下面写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3.灵芝:一种名贵药材。
4.甘露:甘美的雨露。
5.丹砂:即朱砂,一种名贵的矿石,可入药,也可用为染料、颜料。
6.梦撒:没有了。
7.消乏:缺少。
8.折桂攀花:寻花问柳
赏析:
元代读书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有“九儒十丐”之说。此曲即从最普通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起,慨叹日常生活的贫苦困乏,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与乞丐相去不远的窘迫状况。最后一句更把这种生活的“嗟呀”推衍至人生追求的失落与渺茫,实际是辛酸悲苦之至。
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
薛昂夫
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樵叟忘归。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注释】
烂柯:斧柄朽烂。常常用以比喻世事变化之速。晋王质人山伐木,见数童子奕棋并歌,因置斧而听。一童以一枣核状物予王质,王质含之,不饿不饥。俄顷,王质拾斧欲归,见斧柄已朽烂。回家则人事全非,原来出走已数十年矣。此山名石室山,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县南。
朝元石:道家弟子礼拜神仙的石台。
洞锁青霞:洞口瑞云缭绕。
【赏析】
这首小令大有超脱尘寰、拥抱八荒之概,写得意境开阔,格调豪迈。
王质入山采樵而遇神仙弈棋,俄顷即斧柯烂,回家则数代易的故事,是一个经常被人传颂、抒写的题材,然而在薛昂夫笔下,却不循别人旧踪,独有一番气象。开头一个“懒”字就显得不同凡响,把烂柯的神话几乎一笔抹倒;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纯属小事一桩,根本值不得大惊小怪、叹为神奇的。他所瞩目的,是比这个更为广大浩瀚得无边无垠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随后,作者又从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回归到人类本体:“恰待持杯,酒未沾辱,日又平西”,峭拔警策。这种大开大合、大跨度的.组接,反倒没有了虚无颓废的感伤情调,却予人一种蓬勃峥嵘、纵横时空的恢宏和旷达。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曾经称美作者的诗作“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将此评语移用于这首小令,倒是十分合适和妥贴的。
【题解】
《题烂柯石桥》表现了作者意欲超脱尘世,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博大情怀。
徐再思〔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
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刚刚懂得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的折磨。身体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侣又到哪里去了呢?相思的痛苦什么时候最猛烈呢?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月亮半明半亮时。
注释:
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情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双调-寿阳曲,双调-寿阳曲马致远,双调-寿阳曲的意思,双调-寿阳曲赏析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