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之死抒情散文(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学会微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老人之死抒情散文
老人之死(一)
夏天,我住进了这条街道。街道最宽的地方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过,最窄的地方也只有三人并排而过。地板上铺满了各种形状的青石,楼房对面而建,两层以上的土木结构,都在述说着这条街道着久远的历史。
我住所的斜对面住着一对老人,老太爷身体不好,也没见过有什么子嗣,夏天我经常可以看到老太爷坐着有滑轮的座椅出来溜溜,有时也自己扶着墙体,沿着墙体慢慢的蹒跚移动,像极了学步的孩子,上老太爷的家要从街道往上爬两步阶梯,老太爷下来时他老伴会扶下来,有时老太爷上去时却是自己手爬上去,有时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己的心灵都感觉到悲凉。
到了秋天,老人的身体便不好起来,经常需要老伴帮助坐到有滑轮的座椅上,然后推到有太阳的地方去晒太阳。我看到老太爷一个人坐在座椅上晒太阳时,不知道在想什么,经常一个人从椅子上往下滑,似乎是想自己站到地板上行走,可是总是没有成功,往往滑倒地板上后就摔倒了,于是他老伴就会过来踢他几脚或者打上几巴掌,然后在骂上一半天,老太爷只是看着她不说话,有时也会哼叫两下,我估计可能是打的太重。
这中间我一直没有见过老太爷的子嗣有回来看望过,也许他们没有孩子呢,老太爷也一直没有被送去医院看过,或许他只是衰老而没有病痛呢。
深秋的时候,天有点冷了,没有见到老太爷出来晒太阳已经有三个星期了,他家还是静悄悄的,突然有两三天他家里就是来了许多客人,不过每个人都是很快乐的样子,晚上要大声而快乐的聊到凌晨的两三点或者更久,一点不在乎街道邻居的感受,我开始想也许老太爷快好了吧,我也为他祈祷祝福。不过,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人给他家用板车拖了一副棺材放了进去,我心头一颤,也许老人家命在旦夕了,然后几天就是死一般的静寂,这样不知道老人家怎么样了,我决定抽时间自己去看看这位老人,我还没去,一天晚上的深夜我听到对面传来了几声女人的哭声,我知道这是老人离世了,果然几分钟后又响起了四五颗爆竹的声音,老人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
我一直在想,老人有没有子嗣,为什么到了最后也没有人来送他去医院或者来看望他。
第二天清晨我起床了,看到老人家门口坐着几个男人在聊天,有几个女人在房间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我听了一会,大体意思是哭诉没有好好孝敬老人,没有好好看望老人,他就离世了。我心想这么惨烈的哭声,一定是老人的至亲了,便仔细的听了一下,我才发现这哭声里至少有老人的姐妹或者老人的.子女。可是现在不管多么惨烈的哭声有什么用呢?这哭声究竟是哭给老人听的还是哭给世人听的呢?
突然间觉得很内疚,自己也常年在外流浪漂泊而没有照顾自己的父母,古言说:父母在不远游。我也是一样不孝啊。
10月27日 晨 吴柳杉于贵州安顺
老人之死(二)
如果生命只有七天
这条充满着岁月沧桑,铺满了各种形状青石的宽窄巷子里,这七天格外的热闹,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坐满了人,服饰大多就是两种色彩:黑和白,当然也有身着红黄两色袈裟的超度和尚。
从老人离世到今天刚好七天整,这七天也许是老人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晨鼓暮的佛经诵唱,每天清晨和傍晚还有几声亲人的哭诉问候,每天不时有邻居好友前去吊唁……
七天的时间,这条宽窄巷子里全都摆满了酒席,早中晚都是坐无虚席,吃完离开,饭点再来。当然也有例外,我隔壁的土著好像就没有去吃过一餐。也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带着孩子离开家,或许是到了孩子的外婆家,总是在第二天早晨再回来。
每天傍晚以后是最热闹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女人拿着话筒清唱,用一种腔调一种曲调在唱着歌,我听不懂,那也许是回族也许是苗族的语言。我今天在大街上也听到了街上有卖碟片的小贩在播放这种曲调的音乐,后来才明白那是对歌或者山歌的曲调,每唱完一句,就敲几声鼓;然后到了晚上的时候,便有人聚在一起烤火打牌、打麻将,整个灵堂便是一大片歌声麻将声和肆无忌惮的大笑声(也许是有人觉得唱歌的歌词唱得有点意思)木鱼声巫师做法时敲响的鼓锣声间或还有几声鞭炮声……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一点没有尊重灵堂和顾及邻里的意思,当然我不知道贵州的丧事是不是都是这种现象,各种场合都在灵堂同堂呈现。
我觉得这是人性的悲凉,人活着时还没有死去后风光。如果老太爷的生命没有结束,我想这七天应该是他最快乐的日子,至少还有那么多人陪伴他,还有亲人和朋友知道他的存在。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这个小小的宽窄巷子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当我看着一个人慢慢的衰老慢慢失去行动能力再悄悄的消失在尘世间淡出人们的视野,然后所有的亲人不仅没有表现出一点的哀伤或者悲伤或者不舍,反而觉得这是他们责任最大的解脱,也或者这也是命吧,属于老人的命。
月2日 晨 吴柳杉于贵州安顺
老人花抒情散文
小的时候我家在乡下,父亲为了研究草药在家的屋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药材。晚上父亲就座在屋前的空地上,我就坐在父亲的腿上,闻着花香听他讲聊斋故事。故事中的神鬼妖狐俊男美女都没有怎么吸引我,到是对故事中的花,情有独钟。
我家的百花园中有一棵勺药,花开艳丽,姐妹们都很喜爰,父亲却说他不如牡丹。牡丹一定很美,可我没见过。在父亲的腿上时间不长,随着两个妹妹的来临,我失去了这种享受。我也就把我的小兴趣转移到满园的花草上,那是一段快乐而有憾的时光。
渐渐长大了,十七岁的那年,举家搬迁,来到广东,心痛地离开家乡的.一切,从此失落了故乡,丢弃了花圆,远离儿时的同伴,及自巳的初恋。心灵也好象空了一样,随后在异乡的上学、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也没补回那种感觉。深圳、珠海、东莞各地游走、定居,心灵似乎再也找不到安落的地方,但无论从那里回来总不忘抱抱自己的小孩不想把遗憾带给他们。可转眼孩子大了,老婆也因为我的懒散不愿理我,生活无聊地进行着。终于退休了,老了。
这天我拿起年轻时看的书,日本人的听泉和不知那国人写的最后一片叶子,又流下了眼泪。
一天、一年,一生一世就这样过去吗?百无聊奈的我在街上走着,看到小型花市里有一棵发育并不太好的牡丹,我倾其所有把它买回家,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终于有了自己的牡丹。我下定决心要把它育成最美的花。
牡丹,果然是百花之王,在我精心的培养下,瘦小技叶渐渐丰茂起来,姿态也完全展开成熟。不知是不是花期的发动,她异常好了起来。…花期将至我经常把它放在阳光下,光太強时就抱它回来,小心呵护,终于有一天开花了,那是我心中最美的时刻,也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骄艳开放的花中我仿佛见到自已失落的童年,以及无法回头的青春。我想延长它的花期。
一天、二天我细心观察,发现花慢慢的退色,我整理花枝不小心把自已的手弄破了,几滴血落在花瓣上,我忙把他察掉不一会我发现牡丹又放出奇异的色彩。一个晚上,我不知用针扎了多少下,把血涂在花瓣上看着它一次次绽放,需要的血也越来越多,我的血好象流干了,人也似乎很累很累…捧看花倒在地上。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回来救起了我,我看着身边散落满地的凋零花瓣,心好象也去了,我呆呆地想着:要不要活着等待它的下一个花期。
关于老人与我的抒情散文1000字
老人与我_抒情优美散文1000字
第一次遇见您是在乡下的阡陌上。当时蔷薇花正开得灿烂。花香如波浪般一阵一阵的随风涌动。您躲在花藤旁像个小姑娘一样去摘枝上的花,然后一朵朵戴在帽子旁边。那时的您已经不再年轻了,银白的丝线密密地斜织着,穿着一身朴素的藏青色衬衫和一条蓝色的裤子。最让我难忘的是您头上一顶褪色的红军帽。
还是炎热夏天的某一天,我在故乡的乡间玩得口干舌燥,无意间撞开了一扇半掩的红漆木门,“吱呀~”一声响,门缓缓的开了,我正惊慌失措着,不成想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进来吧,孩子,来喝口水吧!”抬眼望去,竟然就是几天前在阡陌里见到的老奶奶。我怀着好奇的心走进了老人的家。原来老奶奶的老伴已经过世,儿女们都在远方工作,老奶奶不愿在城里生活,便独自一个人固守在家乡的老宅里。端着老奶奶特意晾好的酸梅汤,听着老奶奶慢慢的叙述着自己的故事,时光竟悄悄地溜走了,不知不觉间天已经黑了。我和老奶奶约好明天再来找她,就匆匆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跑到了老人的家里,经过一天的相处,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仿佛跟我奶奶家里一样了。“姑娘快坐!”老奶奶招呼我说,自己在那里正在缝补衣服。太阳照在门口的牵牛花架上,将牵牛花照射在衣服的破处,老人用铅笔在补丁处画了一朵牵牛花,两三下,本来破旧的补丁处就被一朵娇艳的牵牛花代替了。我不禁对老人的技艺赞不绝口。我仔细打量老人那张布满沧桑的脸,心想:老奶奶可真了不起!老奶奶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可依旧精神矍铄,性格开朗,热爱生活。这不,刚补完衣服,就要用门口开放的指甲花给我染指甲。
我一直对老人头顶戴过的.红军帽很感兴趣,便笑着问老奶奶:“您这帽子多钱买来的,看着跟真的一样。”老人笑了笑,说:“这顶帽子可是无价之宝,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接着老人就告诉我关于这顶帽子的传奇故事。从老人的娓娓道来中我知道了原来老人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一生艰苦朴素,自强自立,去世后给老人留下的唯一遗物就是这顶红军帽。我对老人的家庭不禁肃然起敬。在这个平凡的老人这里,我得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体验。
和老人就这样相处了整整一个暑假,临走的前一天,老奶奶把我叫去,给了我一份神秘的礼物。我打开一看,是一个枕巾,几朵红艳艳的牵牛花在崭新的枕巾上灿烂的盛开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记忆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天,留在了那个牵牛花盛开的屋前,留在了那个红军帽的故事里。
我知道,无论我到哪里,那些娇艳的牵牛花,那顶褪色的红军帽,还有那颗朴素炙热的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伴我成长。
种菜老人的抒情散文
清晨,种菜的老人总是被第一声鸟鸣唤醒。他披上第一缕晨曦来到地头,整理新鲜出地的瓜果蔬菜。一把把被他拾掇得那么精致,就像欢送出阁的闺女,眼里还有着不舍的怜惜。这些青翠欲滴的菜呀,是他的收成,又多像他的孩子。每每看着菜们,老人就抑制不住地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满头花白稀疏的头发,黑瘦黑瘦的脸上沟壑纵横,一笑就能看见雪白齐整的一口假牙。在地头,我常常把他的笑想象成一朵丝瓜花,黄灿灿的。每当他用干瘪的身子,挑着满满一担水或粪走在路上。好心的人总会说:“老人家呀,歇歇吧,该歇着了。”老人这时就会停下脚步笑着和来人打招呼。“惯了,做惯了。歇着难受呢。”
老人来到地头,地里的菜们就热闹起来了。丝瓜藤在风里扭捏着身躯跳舞;小白菜摇动着绿色的小脑袋不住地点头;茄子绽开一个腼腆的紫色微笑;黄瓜用它的苗条行了个注目礼。老人这时总会放下桶,眯缝着慈爱带笑的眼睛看看这,摸摸那,不停地给菜们浇水,上肥,除草,杀虫....他的光阴就是这样在地里过去的。下地侍弄这些菜时老人总是精神奕奕,不知疲倦。老人常说,那种一天无所事事,麻将声声的日子不习惯,能动就活动活动筋骨还能延寿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夕阳的斜晖洒过菜园,老人坐在地头吧唧着他的水烟袋。也许他在回忆年轻时的.艰苦,也许他满足于耕耘后静等收获的幸福。坐在地里老人仿佛听得见菜们吃饱喝足后发出的畅快的歌声,还有他们窃窃的私语。它们在老人的目光里生长,拔节,开花,结果.....
夜,悄悄地来了。菜地里一片静寂劳作一天的老人和菜在徐徐清风里沉沉睡去了。只留下一地的月光。
为独居老人熬鸡汤抒情散文
在《沂蒙颂》里面有一首歌叫《我为亲人熬鸡汤》,激动人心。歌词如下:
炉中火放红光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
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
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在我们小区也有一侧为独居老人熬鸡汤的真实故事。
那是,生活在36弄44号302的倪振雄老人,一个人居住在那里,身体不是太好,平时女儿很少来看望,确实孤单。
居委会主任陈建青知道他是小区的独居老人,平时就经常关心他的生活起居,如果几天不看到老人来居委会总要去看一看、问一问,总怕什么时候会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
临近过年,意外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倪振雄老人一不小心发生了脚骨折,在第六人民医院住院,还打了钢针,给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因为家里没人可以照顾他,所以突如其来的不幸,使老人的生活起居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是”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居民区好心人在陈建青主任带领下,不断的照过着他,帮他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骨折后,从医院接回来,自己无法走到三楼,李人均、黄嘉泰、李向东等同志把他背到三楼;没人给他做饭,楼组长蔡静芝把烧好的菜送到他家;由于经常不烧饭,灶头很脏,陈建青给他打扫干净;没饭了,民政干部给他在食堂订盒饭;总之,他的生活起居大家给包下来了。
为了给他增加营养,更好的养好身体,还要考虑让倪振雄可以多吃几天,陈建青主任买了一只老母鸡,在自己家里,叫爱人陈秧青为他烧好。中午,香喷喷、热气腾腾的一大锅鸡汤,送到倪振雄家里。倪振雄老人看到陈建青夫妇送来的鸡汤,眼泪漱地往外流,激动的说:“陈主任,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啊!”
窗外,零星小雪真在漫无边际的飘逸着,好像向人们传递着冬天寒冷的信息;屋里,热气腾腾的鸡汤,散发着香喷喷的人间情愫,展示着社会和谐的真情。交织出一幅人定胜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画面。
这正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照顾独居老人的生活,陈建青主任付出了超过亲人的关怀,可以说倪振雄自己的女儿也没有这样好的照顾过。不仅如此,因为骨折,所以打了钢针。过几天还要去拆线。陈建青他们又要送医院,又要接回来,不辞辛劳,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实,陈建青主任也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自古七十古来稀,可他还在为小区奉献自己的爱心,身为主任的他,每天要接待居民区的大大小小的事务工作,又要推进街道布置的各项工作,文明小区的建设、楼道的创建工作、网格化管理、独居老人的关怀、志愿者队伍的培养等等,都要发动大家去很好的完成,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小区自家的家门口搞好,让小区的居民感受到“宜居东明”的红利。感受到新时代的实惠。
俗话说:小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我们生活在小区,大家相伴在家门口,就是要像陈建青他们那样,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其乐融融。一锅鸡汤,在战争年代反映出老百姓对八路军,对共产党的爱。一锅鸡汤在新时代,反映出党对人民的关怀,反映出社会的和谐,反映出“相伴家门口,共度欢乐年。”
在进入老龄化的时代 ,这些工作,在我们的家门口,比比皆是,新年的锣鼓已经敲响,多关心一下独居老人、孤寡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健。
同时,我们也为陈建青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而点赞,为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敬仰,为他们无私奉献的作风而高歌。
★ 李白之死
★ 白鸟之死
★ 项羽之死教案
★ 楼兰之死读后感
★ 毒蜘蛛之死读后感
★ 赤兔之死作文
★ 树之死作文
★ 狐狸之死散文
★ 鸽子之死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