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飞扬的王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飞扬的王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

篇1: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

一、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

官能团名称等。(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

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

(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m A(s) + n B(g) 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

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

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

O(或N)原子数。

16、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

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

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

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20、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

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21、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

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

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篇2: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

一、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基本知识

1.离子反应: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了反应的实质,代表了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例1.离子方程式 H++OH-=H2O能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所有酸与所有碱溶液的反应 (B)所有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C)一定是酸与碱之间进行的反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或难溶物或挥发性物质(气体);若为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参加反应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参阅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高考热点)

1.拆写是否正确:在离子方程式中只能把强酸、强碱、易溶盐这些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须记住溶解性表中常见的难溶和易溶物质)。此外,微溶的强电解质若在生成物中且沉淀下来应写其化学式;在反应物中若处于溶液状态应写成离子形式,若处于混浊或固态时,应写其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或叙述为Ca(OH)2溶液)写成Ca2++2OH-,Ca(OH)2悬浊液、消石灰(或石灰乳)应写成Ca(OH)2;酸式盐中只有HSO4-可拆写为H+和SO42-,而HCO3-、HSO3-、HS-、H2PO4-、HPO42- 不能拆;浓硫酸写成分子式,浓盐酸、浓硝酸拆开成离子形式。;铵盐与强碱在水中反应,若加热或在浓溶液中,产物应写作NH3↑+H2O,不加热则写作NH3·H2O。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实验室制NH3等。

总的来说,某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该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关键是看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2.是否符合“三个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总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

3.是否符合反应实际情况:如盐类的单一离子的水解程度一般很小,为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应采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阴离子水解方程式应分步写等。

4.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有关的反应是否表达准确。若未给出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则各种程度的反应方程式均认为正确。如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应写作2Fe2++Cl2=2Fe3++2Cl-,若Cl2过量,则应写作2Fe2++4Br-+3Cl2=2Fe3++2Br2+6Cl-,若未说明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则二者均可。

例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入足量H2SO4:Ba2++2OH-+2H++SO42-=BaSO4↓+2H2O

(B)B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H2SO4:Ba2++OH-+H++SO42-=BaSO4↓+H2O

(C)Ba(OH)2溶液中滴入足量NaHSO4溶液:Ba2++2OH-+2H++SO42-=BaSO4↓+2H2O

(D)B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SO4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5.双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书写时,可先写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和水解的最终产物,再使反应前后电荷总量守恒,最后用H2O来调整H、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4.分别写出Al2(SO4)3溶液与Na2S、NaHCO3、Na2CO3、NaAl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CO2+H2O=CaCO2↓+2H+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C)NaHSO3的水解:HSO3-+H2O=可逆=H3O++SO32-

(D)Na2CO3的水解:CO32-+2H2O=可逆=H2CO3+2OH-

(E)澄清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

例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H2O+SO2=HSO3-+HClO

(B)Fe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Fe2++2H2O2+4H+=Fe3++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SO2:NH3·H2O+SO2=NH4++HSO3-

(D)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

例7. 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形成无色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COO)2Pb+H2S=PbS↓+2CH3COOH

(B)Pb2++H2S=PbS↓+2H+

(C)Pb2++2CH3COO-+H2S=PbS↓+2CH3COOH

(D)Pb2++2CH3COO-+2H++S2-=PbS↓+2CH3COOH

离子方程式书写练习:

(1)氯气溶于水

(2)实验室制取氯气

(3)用烧碱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4)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5)铜片加入浓硝酸中

(6)钠与水反应

(7)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8)电解饱和食盐水

(9)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0)乙醛的银镜反应

(11)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12)硫氰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13)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14)醋酸与氨水混合

(15)氨气通入稀硫酸中

(16)醋酸铵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17)碳酸钙加入醋酸溶液中

(18)硫化钠溶液显碱性

(19)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20)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

(21)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

(22)氢氧化钡溶液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3)氢氧化钡溶液与少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24)过量硫化氢与NaOH溶液反应

(25)硫化氢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26)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27)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8)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29)把NaOH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铝溶液中直至过量

(30)把硫酸铝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中直至过量

篇3: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

一、命题特点

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

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

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篇4:高考化学选择题技巧

技巧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通性通法:对于一些概念式、命题式判断类问题,可以采用列举特例法或反例法判断,这就要求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而且还要熟悉一些特殊例证,例证越丰富,解这类题就越快越准

技巧2、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通性通法:对于化学平衡体系,若改变体积,判断某成分浓度的变化,先假设改变体积时平衡不移动,判断体积改变时导致浓度变化,与题目条件对照,然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例如,某气体反应平衡中,若生成物A的浓度为c(A)=0.5mol/L,体积扩大至2倍,达到新平衡时c(A)=0.3mol/L,若平衡不移动,则体积扩大至2倍,A的浓度为0.25mol/L<0.3mol/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忽视体积变化,易错误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技巧3、抓住恒、区别离子

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同学分不清水电离的离子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对解这类题目感到很困惑。如果抓住水电离的H+与OH-浓度恒,辨析离子来源,就容易突破这类题目。即先写出溶液中所有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方程式,包括水电离平衡方程式,然后分析离子来源,从中找到离子浓度之间的相关联系

通性通法:

1.H+或OH-来源:酸溶液中OH-来自水的电离,H+来自酸电离和水电离的H+之和碱溶液中H+来自水的电离,OH-来自于碱电离和水电离的OH-之和能水解的盐溶液中OH-和H+都来自于水,只是一部分被盐电离的离子“消耗”了。例如,25℃时,pH=5的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消耗OH-,所以,水电离的H+浓度为1×10-5mol/L,而不是1×10-9mol/L

2.近似处理规则:当酸电离的H+浓度是水电离的H+浓度的100倍及以上时,可以忽略水电离的H+,近似计算pH。碱的溶液作相似处理

技巧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一直高中化学的是重点和难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准确认识图像,抓住原理与图像关系解题。图像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浓度与时间,浓度(或转化率)与温度、线、纵坐标表示含义),然后抓住点、压强、图像,首先看清楚图像表示什么(横坐标、面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数据,一定要看清楚数据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再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通性通法:突破化学平衡图像题宜采用三步曲:第一步,识图像。识别图像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什么,曲线、点、平台的含义及变化趋向,及图像中的数据变化。第二步,用原理。有关化学原理主要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和规律。第三步,找联系。将化学原理与图像信息联系起来分析、处理问题

技巧5、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篇5:高考化学选择题技巧

方法1: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方法2:特殊赋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方法3: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4:选项分组法

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灵活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既可避免多选、漏选,又能提高答题速度。

方法5:巧用推论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推论,这些推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6: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7: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方法8: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方法9: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方法10:计算推理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篇6:高考化学选择题3大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3大技巧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特例反驳法

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例题详解】

1、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2、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3、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4、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5、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学习化学快速的好方法

一、学习中要掌握化学的学科特点

首先,化学虽然属于理科,但它却有文科的特点:基本内容很多、杂而乱,背诵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试题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题目--物质推断题。这类题目中提供了一些颜色气味的信息依次作为推断的前提,如果你不曾花费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推理将受到限制。学化学一定要胆子大,心要细。化学中的原理要求的思维活动跳跃性很大,我们要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大胆的“猜”、去“碰”。必须注意到相关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是陷阱,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中了命题人的圈套。学习化学要求对各物质的性质必须非常熟悉,因为有很多题并不能完全的按照逻辑去推理而是由果推因。应该牢记纵然题目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化学题目类型明显,每一章节都有其代表性的题目,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特定的解法。学习中应抓紧这些基础的典型的代表性题目真正弄懂弄熟练并抽取其精髓。平时就应该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元素、单质、化合物、变化规律、特性等(即个性与共性)。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生活中见到的知识与课本上的知识要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知识面广了,想问题的途径就多了,而且近年来的高考题越来越倾向于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题和那种信息给予题,因此,不能拘泥于课本。

其次,化学的学科特点是规律性强,很容易进行分门别类,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高考前的复习备考中,都要不断的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努力为自己建立一个知识网络。

二、掌握轻松愉快记忆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记忆学科”大凡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轻松愉快而又高效的记住了化学众多的知识点。

常用的记忆方法很多。有规律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综合记忆法、单独记忆法、理论联系实际记忆法等。化学上大多数知识点规律性很强我们可以采取规律记忆法,例如:溶解度歌诀(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盐酸盐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微溶其余全溶);水解歌诀(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双水解);可溶性碱歌诀(姓贾{K}的拿{Na}着被子{Ba}盖{Ca}里子{Li});还有金属活动性表、物质的密度歌诀等。化学中有些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却十分重要非单独记忆不可,一些重要而难于理解的方程式、某些物质的特性、反应原理等这些对于知识网络有是一个很必要的补充,考试时可以随手拈来。在学习中还可以联系各章的内容以形成知识链知识网,这就是联想记忆法。例如如果我们碰到SO2易溶于水就可以联想其它的易溶于水的物质HCl、NH3等碰到难溶于水的物质AgCl就可以联想到BaSO4CaCO3AgBr等碰到有机物乙炔就可以联想到其它的所有有机物知识。

这些记忆法说起来是独立的,但是应用起来应该综合运用效果更佳,灵活掌握这些方法,你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多一份轻松,多一份微笑,当然就会对化学产生兴趣,你的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

三、学习化学要认真做必要的练习题

若要学好化学,习题必不可少。我们虽然不造成题海战术,但适当的运用习题练习的方法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掌握知识。当然了,不能盲目的做题,应当有所选择。历届的高考题最好一定要看。因为那些题目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平时做题贵精不贵多。选一本好的习题集,把习题集上的题目尽数理清搞明并做好笔记,将各种知识的考法题型特别是特殊的解法、典型的技巧整理出来,通过做题可以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以后遇到别的题目也能做到有章可循。

篇7: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化学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

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一般来讲实验题、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其他题目各一个。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2)专业用语不能错。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

3.解答题

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高考化学解答题解题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

(1)守恒法思想,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2)数轴法思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化学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氟化氢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等。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防止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混淆。

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忽略了部分取用关系。讨论题,缺讨论过程。计算结果一定要准确。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要求。

篇8: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注意文字表达

在解简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

不要乱写符号

高考评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这类情况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屡见不鲜.例如,把氯的元素符号写成ce;镁的元素符号写成mg;铜的元素符号写成ca;一氧化碳的分子式写成co;磷化氢的分子式写成为h3p;亚硫酸钠化学式写成naso3;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 = ”;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短横连接的元素不合理;电极反应式不考虑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等.

高三政治考试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技巧方法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技巧答疑:历史选择题答题方式+12种题型解答方法

高考化学审题技巧

如何解答雅思听力选择题

高中生物选择题技巧

高考化学复习的技巧

高考化学答题的技巧

高中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化学选择题解答技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