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辩证思维的范文开头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hengg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辩证思维的范文开头(共含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engg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辩证思维的范文开头

篇1: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

逻辑历史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A联系法: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B发展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C全面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辩证思维科学研究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

辩证思维运用

1、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

2、能够深刻理解、巧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关键。

简述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这里所讲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内容上的概括。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辩证语义运动

1.思维与语义的关系

思维,作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空洞的意识过程,而总要有它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在文化中形成并对应于一定的主客体情况的语言符号。思维与语言符号相同一,思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这是一般的公论。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机器思维之外,任何思维都属于一定的主体,由这个主体的主体性(主观精神)所支配,所控制,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对于认识着的思维而言,思维总是在其主体性的控制支配之下,运用着语言符号去把握、去表达客观对象的某种规定,某种意义,借以形成确定的认识。符号学已经指出:思维主体对语词意义的运用,形成了思维的语用侧面;语言对客观规定的表达,或者说所运用的语言的客观含义,就形成了思维的语义侧面。思维的活动和思维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功能),目的都在于让其语义能正确表达主体对客观情况的认识。因为,语义的主要功能在于认识,而这种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语构。因此,可以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认识和把握着客观内容的思维,总有(或者说总要形成)它的语用(语言与思维主体的关系)、语义(语言与思维客体的关系)和语构(语言与自身系统或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的三重规定性。在这里,语用、语义、语构是互相体现的,语构作为一种结构形态,不过是语用与语义的表现形态。对于语用和语构,我们这里不讨论。要认识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只要集中于语义这一侧面就够了,只是要记住:语义是语用的结果,并且体现于语构之中,它不是孤立存

在的。集中于语义这个侧面,是从内容上、认识上考察辩证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2.从语义网到语义链

语言,作为文化的形成物,作为思维对主客观情况不断认识、不断运用的历史形成物,除了人工语言的严格规定之外,它的任何一个语词、各个符号,从语用侧面说大都可作各种各样的运用,从语义侧面说有各种各样的语义,而从语构侧面说也有不违背语用与语义的各种各样的构合,总之,三者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因此,从语义上看,语言,特别是自然语言,它的任何一个词都具有多重意义,这种多重意义就构成了一个词的语义网。例如“桌子”一词,就有它的所属,用途、质料、结构、色泽、价值等多重语义集于一身,形成一个意义网络,它是这诸多语义的潜在体。在孤立的、非思维的情况下,人们不好突出它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意义,因而也不能表达确切的认识。而语义网中的任何一个潜在的意义要转化为显在,表达出一种确定的认识,都要通过思维,——质言之,通过思维的语用和语构而完成。

思维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任务呢?这与思维的本性有关。

思维,作为人的意识的连递的活动,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线序过程中,呈现为一种线序进展着的思维流、语义流。观念、想象固然可以同时呈现出对象的诸多方面于一体,但它们只有作为思维过程中的环节才有意义,而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一种细密的过程,其思维“流”、语义“流”则相当“细”,呈现为以单个词义、单个语义(通过“是”与“不是”)连接而成为线序的语义链,并以单义的语义链形成线序进展过程,形成语义流,以把握和再现对象。思维的这一本性,就是把潜在的语义网转化为显在的语义链的过程,因此,当思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维时,语言中任何言词的语义网,在语用中通过主体的选择和确认,就转化成了具有确定意义的语义链,它在语构上的最简单体现就是形成“句子”。通过这一过程,潜在的语义网就转化成了显在的语义链,而那未被选择的潜在的诸多语义,就暂时沉没到意识的背后去了。

上面,我们用语言学的术语阐述了思维是一个通过线序进展把潜在的语义网转化为显在的语义链的过程,其实,用逻辑学的术语来表达则更简单:概念在非思维的状态下,其多重涵义(内涵)形成一个语义网,其意义并没有确定;而在概念进入思维过程的状态下,即在判断中,就通过判断的特殊化、确定化而转化为语义链。对于复杂的思维来说,一个判断往往不够,要通过一群判断 或多群判断(判断群),把一个概念的内涵、语义揭示出来。例如,对于“辩证语义运动”这一概念,我们这里要通过“思维与语义的关系、语义网与语义链”等由多群判断组成的语义链的运动,即语义流,来展开它潜在的语义网,揭示它的内涵,借以实现我们对它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概念就是潜在的语义网,判断就是显在的语义链,判断群和推理就是确定的语义流。思维就是语义链、语义流组成的语义运动。

篇2:辩证思维特征有什么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2 辩证思维的发展过程

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涌现

辩证思维出魅力

出大量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人们自觉地进行辩证思考。I.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问题及其认识上的困惑突出地表明,人们只有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地解决科学发展中提出的理论问题。G.W.F.黑格尔从理性思维本身的辩证本性出发,探讨思维的辩证方法和思维形式的相互隶属关系,建立了他的理性逻辑体系。但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自然界和思维中的一切都是“纯思”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揭示辩证思维的真实性质并赋予其理论以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建立及其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表明了人类的辩证思维不仅已进到自觉阶段,而且具有完整的、科学的形态,即科学的辩证逻辑。

篇3:辩证思维特征有什么

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4 辩证思维的认识作用

(1)辩证思维方法的本质

辩证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辩证思维的实质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3)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必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另外,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及其辩证规律,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辩证的思维,即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成为辩证思维方法,它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工具。邓小平要求我们“照辩证法办事”,就是要求我们把辩证法转化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为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

归纳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历史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A联系法: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B发展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C全面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6辩证思维的 科学研究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

7 辩证思维的运用

1、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

2、能够深刻理解、巧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关键。

简述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这里所讲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内容上的概括。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8.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辩证语义运动

1.思维与语义的关系

思维,作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空洞的意识过程,而总要有它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在文化中形成并对应于一定的主客体情况的语言符号。思维与语言符号相同一,思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这是一般的公论。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机器思维之外,任何思维都属于一定的主体,由这个主体的主体性(主观精神)所支配,所控制,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对于认识着的思维而言,思维总是在其主体性的控制支配之下,运用着语言符号去把握、去表达客观对象的某种规定,某种意义,借以形成确定的认识。符号学已经指出:思维主体对语词意义的运用,形成了思维的语用侧面;语言对客观规定的表达,或者说所运用的语言的客观含义,就形成了思维的语义侧面。思维的活动和思维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功能),目的都在于让其语义能正确表达主体对客观情况的认识。因为,语义的主要功能在于认识,而这种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语构。因此,可以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认识和把握着客观内容的思维,总有(或者说总要形成)它的语用(语言与思维主体的关系)、语义(语言与思维客体的关系)和语构(语言与自身系统或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的三重规定性。在这里,语用、语义、语构是互相体现的,语构作为一种结构形态,不过是语用与语义的表现形态。对于语用和语构,我们这里不讨论。要认识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只要集中于语义这一侧面就够了,只是要记住:语义是语用的结果,并且体现于语构之中,它不是孤立存

在的。集中于语义这个侧面,是从内容上、认识上考察辩证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2.从语义网到语义链

语言,作为文化的形成物,作为思维对主客观情况不断认识、不断运用的历史形成物,除了人工语言的严格规定之外,它的任何一个语词、各个符号,从语用侧面说大都可作各种各样的运用,从语义侧面说有各种各样的语义,而从语构侧面说也有不违背语用与语义的各种各样的构合,总之,三者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因此,从语义上看,语言,特别是自然语言,它的任何一个词都具有多重意义,这种多重意义就构成了一个词的语义网。例如“桌子”一词,就有它的所属,用途、质料、结构、色泽、价值等多重语义集于一身,形成一个意义网络,它是这诸多语义的潜在体。在孤立的、非思维的情况下,人们不好突出它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意义,因而也不能表达确切的认识。而语义网中的任何一个潜在的意义要转化为显在,表达出一种确定的认识,都要通过思维,——质言之,通过思维的语用和语构而完成。

思维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任务呢?这与思维的本性有关。

思维,作为人的意识的连递的活动,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线序过程中,呈现为一种线序进展着的思维流、语义流。观念、想象固然可以同时呈现出对象的诸多方面于一体,但它们只有作为思维过程中的环节才有意义,而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一种细密的过程,其思维“流”、语义“流”则相当“细”,呈现为以单个词义、单个语义(通过“是”与“不是”)连接而成为线序的语义链,并以单义的语义链形成线序进展过程,形成语义流,以把握和再现对象。思维的这一本性,就是把潜在的语义网转化为显在的语义链的过程,因此,当思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维时,语言中任何言词的语义网,在语用中通过主体的选择和确认,就转化成了具有确定意义的语义链,它在语构上的最简单体现就是形成“句子”。通过这一过程,潜在的语义网就转化成了显在的语义链,而那未被选择的潜在的诸多语义,就暂时沉没到意识的背后去了。

上面,我们用语言学的术语阐述了思维是一个通过线序进展把潜在的语义网转化为显在的语义链的过程,其实,用逻辑学的术语来表达则更简单:概念在非思维的状态下,其多重涵义(内涵)形成一个语义网,其意义并没有确定;而在概念进入思维过程的状态下,即在判断中,就通过判断的特殊化、确定化而转化为语义链。对于复杂的思维来说,一个判断往往不够,要通过一群判断 或多群判断(判断群),把一个概念的内涵、语义揭示出来。例如,对于“辩证语义运动”这一概念,我们这里要通过“思维与语义的关系、语义网与语义链”等由多群判断组成的语义链的运动,即语义流,来展开它潜在的语义网,揭示它的内涵,借以实现我们对它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概念就是潜在的语义网,判断就是显在的语义链,判断群和推理就是确定的语义流。思维就是语义链、语义流组成的语义运动。

3.语义链的辩证运动:辩证语义运动

对于通常的抽象思维方式来说,其语义链、语义流的运动是很自由的,它可以依据思维主体的认识指向或客观情境而随意展开语义网中的不同语义。但对于辩证思维方式来说,在涉及对象的辩证本性的核心——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时——它体现为对于对立概念的把握和表达——就不能不依循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来把握对象了。在这种情况下,思维要想保持真值,其语义链的运动即语词的线序展开过程,就不能不体现为按照对立面的辩证关系而运动,而活动,如说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等等,从而在思维中出现语义链的辩证运动——辩证语义运动。认识这一点,是认识辩证思维方式的关键。

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这种表达对立面关系的对立概念。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抽象思维方式分别把握一般或共性、个别或个性之类现象的种种规定,通过抽象分别把握它的各个侧面,形成抽象语义运动。但是,当我们要涉及“共性与个性”这种对立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我们就不能再孤立其中的任何一面而仍能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因为共性与个性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二者的共存和互依中才具有真值。孤立其中任何一面,都既接触到了真理又没有完全把握真理,因为真值存在于两个对立的方面,其中任何一面孤立来看就都失掉了真值意义。这是一种双重语义真值,或者说是辩证真值。因此,辩证思想家在把握它们时,就总要说“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之类的话,正像他不能把共性与个性分离开来那样,他总要在共性中把握个性,以及相反地:在个性中把握共性。这样一来,思维中的语义运动,就不能不体现为从共性依循辩证关系运动到个性,从个性依循辩证关系运动到共性,这就出现了辩证的语义运动。重要的是,对于这种矛盾性的对立概念来说,只有这种辩证语义运动才能把握住二者的辩证关系,把握住二而一、一而二的对立真值、辩证真值,

一旦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甚至抽象一面而不顾及另一面,便都会立刻失掉真理。它要求我们的思维在分离抽象其一面的同时又把另一面综合进去,因此,在进行这类思维时,其语义链就不能不是辩证地运动着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说:

所谓辩证语义运动,就是思维的构成环节(概念、判断、推理等),在通过其语义对客体的辩证内容进行把握时,必须依循客体内容的辩证关系而活动和运动,它既体现为语义(概念)在对立中的统一运动,又体现为语义在统一中的对立运动,以及它的松散形式:语义在系统联系中运动。这是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它表明:思维辩证地把握对象的辩证本性,正是通过辩证语义运动来实现的。

9.辩证思维的 作用

1、统帅作用。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它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作用。

2、突破作用。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3、提升作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10.辩证思维的训练

1、正确处理辩证与逻辑的关系。

2、立意要高,视角要新。

3、解放思想,总结提高。

4、实事求是,统筹兼备。

篇4: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辩证思维的认识作用

(1)思维方法的本质

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2)辩证思维的实质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3)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必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另外,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及其辩证规律,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所谓主观辩证法,是指辩证的思维,即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辩证性质的认识。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的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辩证思维的作用

1、统帅作用。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它根据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客观事物,能够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露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它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在更高层次上对其它思维方式有指导和统帅作用。

2、突破作用。在活动中经常遇到困难,不是发现不了主要问题,就是因提供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而导致“僵局”,往往在此时,辩证思维就成了我们打破僵局的有力武器。

3、提升作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上升为理论,这就需要辩证思维帮助我们全面总结思维成果,提升成果的认识价值。

辩证思维的运用

1、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

2、能够深刻理解、巧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关键。

辩证思维的训练

1、正确处理辩证与逻辑的关系。

2、立意要高,视角要新。

3、解放思想,总结提高

篇5:有关辩证思维的故事有哪些

鲁相国公仪休喜吃鱼,各地官员纷纷送鱼投其所好。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他的门生莫名其妙,问到:“先生爱吃鱼,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鱼拒之门外?”公仪休说:“恰恰因为我爱吃鱼,才不得不谨小慎微。如果我来者不拒,说不定哪天会因徇私受贿丢官罢相,甚至性命难保。那时,想吃鱼能吃上吗?现在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保有鲁国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鱼。”公仪休的话看似浅薄,实际上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公私关系的道理。

篇6:有关辩证思维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在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辩证思维的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白居易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6、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恩格斯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恩格斯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毛泽东

12、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13、万物必有盛衰,万物必有弛张。——韩非子

篇7:有关辩证思维的故事有哪些

一个小小的蜘蛛,结网于距地二三尺高的墙壁。一天,一条长蛇爬过来,抬头想吃掉蜘蛛,但却怎么也够不上,蛇只得退去。谁知就在这时,蜘蛛突然悬丝而下,蛇重新昂首欲食,蜘蛛又突然缩回网上。这样反复了多次,把蛇搞得十分疲惫,头伏于地想歇口气。可是,蜘蛛却乘蛇不备,奋身直下,扑到蛇的头顶,死死咬住不放,蛇狂跳乱扭,左摇右摆,却不能逃脱,终被置于死地,蛇脑成了蜘蛛的美餐。

篇8:有关辩证思维的举例有哪些

一位老婆婆去找禅师说:“我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能否帮帮我?”禅师问是为何,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个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帽子的。如果是晴天,我就担心大女儿家没生意。如果是雨天,我就担心女儿家没生意。,因此,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笑笑:“呵呵,其实你应该每天都很开心呀。如果是晴天,小女儿家生意好。如果是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好。这样来看,天天是好天。”

我们总是墨守成规,用过去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慢慢形成越来越多的成见。当成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开始钻牛角尖自寻烦恼。有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看看,或许,心灵也会获得一种自由。

篇9:有关辩证思维的故事有哪些

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铮然的好听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乌龟壳,壳内的空气受到激烈振动而共鸣,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考,根据乌龟壳的启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

篇10:辩证思维的例子有哪些

1948年8月3日,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召开的最后一次军事检讨会议。蒋介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可谓痛心疾首:

“检讨过去两年来的剿匪军事,我们全体官兵牺牲奋斗,固然有若干成就,但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到今天不仅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理动摇,军队将领的信心丧失,士气低落。

“我认为共产党深刻精到,机警疑忌,严密笃实。但是共产党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懂辩证法,你们以后对辩证法要好好研究,才能应付他们。这次我发一本辩证法给你们,希望你们回去认真研究。”

随后,蒋介石给每一位与会者发了一本《黑格尔辩证法》。

篇11:辩证思维的例子有哪些

一天清早,厂长见办公室的灯全都亮着,便怒气冲冲地责问办公室的老王:“老王,昨晚为什么没有拉办公室的开关?”?

老王理直气壮地回答:“报告厂长,我是拉了开关的,不仅拉了一下,而且拉了两下呢!”

篇12:有关辩证思维的举例有哪些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苏格拉底就向年轻人去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

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就是美德啊!”

苏格拉底又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有一次,我在军队当兵,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

苏格拉底又问:“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留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这时候,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事物总有正反两个对立面。爱迪生在试制白炽灯泡时,曾经失败了1200次,有个商人讽刺爱迪生是个毫无成就的人。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我证明了这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可见,失败其实也是成就。

有一次,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在郊外散步时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爱不释手。他顿时联想到:某些丑陋的玩具在部分儿童心理上占有位置。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为什么不能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给孩子们玩呢?

于是,他安排研制了一套丑陋玩具,果然一炮打响,收益很大,丑陋玩具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热潮。可见,很多时候,丑的就是美的。

古罗马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守门神,叫做努雅斯,他有两个相反的面孔,所以又称为两面神。要进入他的大门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脸孔,要想安全过关,就必须要有从不同的角度反转得快的头脑。这就是古罗马时代的“努雅斯理论”,它教导大家凡事都要一分为二,要面对事情正反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来思考事情。

篇13: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辨证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的思维方法包括哪些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的时候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6、7岁一1 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 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

从思维的大概念来将逻辑思维包括了辩证思维的内容。

辩证思维简单来讲要看清楚事物的两面性,同时认识到这两面是矛盾统一,动态发展的,这是基本的辩证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认为事物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展开的方法包括看到事物好坏,黑白的两面,包括短期长期两面,收益风险两面,个人生活两面等。

逻辑思维包括了三段论,类别思维,归纳演绎思想,辩证思维等更加宏观的内容。逻辑思维里面有一个重点即更加强调归纳演绎和三段论的推理。举个例子来说喝茶有益于身体,辩证思维是喝太多或不合事宜喝茶反而伤害身体。进一步逻辑思维是为何有益身体,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包括对茶叶要素组成,身体所需要元素需求,具体如何摄入起作用等而得出这个结论。

篇14: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最终的也是直接的指导原则的一种思维方法。

恩格斯一百多年前的《自然辩证法》,结束了自然哲学的时代,标志着科学自身的发展进入到辩证思维阶段。这一思维方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承认世界是有序的、和谐的、统一的整体。第二,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三,承认自然界和科学理论的可变性,由于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反映自然界本质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概念也不可能是永恒正确的。

新进代的科学成果,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及其与之相应的微电子技术和遗传工程等等都是深刻领悟并充分运用这—思维方式而取得的。科技工作者要想在科技发展中作出贡献,就一刻也不能离开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五种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中直接脱胎而来的。因此,在其具体的思维方法上,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精神实质,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观点、规律在思维方法上的具体贯彻和表现。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归纳为五种基本方法。

第一步法:两分法。

所谓两分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划分成两个相关的部分,或是对这个完整的研究对象从其两个部分、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两分法要求人们在思维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两分法在具体的思维操作中,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坚持矛盾本质的划分标准。两分法要求遵循“凡事要分、凡事必分”的原则,但是在对具体研究对象的划分上,却有了个坚持什么样的划分标准的问题。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非本质的标准只能实现非本质的划分,形而上学的标准只能完成形而上学的划分,只能立足于矛盾本质的划分标准,才能实现辩证思维的本质的划分。这是两分法必须遵守的规则之一。

2、坚持整体全面的划分标准。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总是从一点开始,然后扩大展开;总是从简单单一开始,然后复杂丰富;总是从感性直观开始,然后理性抽象。人的认识规律决定人的认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在运用两分法时要力戒片面,力求全面。只有对研究对象掌握了全面整体性的认识,划分时才有可能达到科学合理。

第二步法:矛盾法。

两分法旨在从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中理出思维的基本头绪,找出研究对象的根本关系,确定其基本的研究方法。而矛盾法则是从研究对象内部两部分(或两方面)之间的根本关系入手,对其双方的矛盾本质、矛盾关系以及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和方式上进行深入地分析、考察、揭示。按照辩证思维诸种方法之间环环相扣的递进关系和操作程序来说,矛盾法是对两分法的合理发展和必然展开。

第三步法:过程法。

所谓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空间上的表现。事物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使其发展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空间上连续不断,形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哲学上的定义确切而又简明,为辩证思维方过程法含义的科学表述铺平了道路。顾名思义,所谓过程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从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的过程上进行考察,从而通晓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其自身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第四步法:联系法。

所谓联系,就是指普遍联系。所谓普遍联系,就是指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的。任何事物不但同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而且其内部各种要素、部分也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这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固有的本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的观点或基本原则。

第五步法:实践法。

实践法又称主客观能动统一法,即:把在前面四步方法研究中形成的思想认识成果结论,再放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检验、修正和再发展,从而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完成认识活动的主客观的有机统一,发展真理。从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的关系上看,实践的法则,已经绝对具有了认识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实践的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因而,同样可以成为辩证思维方法,但是,这种思维方法却不同于其它纯思维性的方法,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辩证实践观基础之上的思维方法,故具有主客观能动统一性的特点。

以上五步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有机的整体。

辩证思维的运用

1、怎样运用事物的对立面

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

1)有意设置对立面

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我们就要主动去设置,或者说去创造。

2)有意强化对立面

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2、怎样把握对立的统一性

对立,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是创新。

篇15: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有什么方法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思维的方法

1、联系

联系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2、发展

发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3、全面

全面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辩证思维的运用

1、怎样运用事物的对立面

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

1)有意设置对立面

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我们就要主动去设置,或者说去创造。

2)有意强化对立面

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2、怎样把握对立的统一性

对立,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是创新。

辩证思维的案例1

一位老婆婆去找禅师说:“我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能否帮帮我?”禅师问是为何,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个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帽子的。如果是晴天,我就担心大女儿家没生意。如果是雨天,我就担心女儿家没生意。,因此,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笑笑:“呵呵,其实你应该每天都很开心呀。如果是晴天,小女儿家生意好。如果是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好。这样来看,天天是好天。”

我们总是墨守成规,用过去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慢慢形成越来越多的成见。当成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开始钻牛角尖自寻烦恼。有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看看,或许,心灵也会获得一种自由。

辩证思维的案例2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苏格拉底就向年轻人去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

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就是美德啊!”

苏格拉底又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有一次,我在军队当兵,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

苏格拉底又问:“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留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这时候,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事物总有正反两个对立面。爱迪生在试制白炽灯泡时,曾经失败了1200次,有个商人讽刺爱迪生是个毫无成就的人。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我证明了这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可见,失败其实也是成就。

有一次,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在郊外散步时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爱不释手。他顿时联想到:某些丑陋的玩具在部分儿童心理上占有位置。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为什么不能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给孩子们玩呢?

于是,他安排研制了一套丑陋玩具,果然一炮打响,收益很大,丑陋玩具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热潮。可见,很多时候,丑的就是美的。

古罗马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守门神,叫做努雅斯,他有两个相反的面孔,所以又称为两面神。要进入他的大门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脸孔,要想安全过关,就必须要有从不同的角度反转得快的头脑。这就是古罗马时代的“努雅斯理论”,它教导大家凡事都要一分为二,要面对事情正反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来思考事情。

篇16:有关于辩证思维的作文

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已知:奇迹指的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求证: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论证:

例证一:种子的力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在一只固若金汤的金属桶中装满豆类种子,再往其中注入些水,然后把桶口盖好。数天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那只铁桶被发了芽的豆类种子胀得严重开裂。这只金属桶,大力士都难以将其摧毁,小小的豆类种子却轻而易举地将其摧毁了,这足见豆类种子生命力的无比强大。看来,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例证二:英雄熊虫

动物界有一种叫熊虫的无脊椎动物,虽然它只有0.1-1.2毫米长,但是,它的生命力却是极其强大的。平时,熊虫生活在有淡水、湿土、树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的潮湿环境中,一旦水分缺少,熊虫则很快进入假死状态。而让人倍感惊奇的是,被烤得干干的熊虫既就是在1后,只要有一滴水滋润,它也能很快地“复活”。这进一步表明,生命的别名叫奇迹。

例证三:神奇父亲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相会。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船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正好扎入了他的胸口。以后的三天,父亲“好像”并无什么大恙,依然精心地照顾着自己的爱女,只是船到目的地的那一刻,父亲才突然仰面倒下……尸检的结果显示,那把刀准确无误地洞穿了他的心脏,而他却硬是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苦苦坚持了整整三天,连最高明的医生都搞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看来,“生命的别名叫奇迹”这话确实不假!

结论:生命的别名叫奇迹。就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吧!

篇17: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抽象与具体】

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篇18:辩证思维方法案例有哪些

辩证思维方法案例

1.恩格斯所举的辩证思维的例子

恩格斯在回击德国另一位哲学家杜林对自己理论的批判时,举了一个矛盾思维的例子,来显示辩证思维的强大:

People who in other respects show a fair degree of common sense may regard this statement as having the same self-evident validity as the statement that a straight line cannot be a curve and a curve cannot be straight. But, regardless of all protests made by common sense, the differential calculu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nevertheless equates straight lines and curves, and thus obtains results which common sense, insisting on the absurdity of straight lines being identical with curves, can never attain.

大意是说,在微积分里,曲线可以看作直线,这在常人看来是矛盾的,是违反逻辑的,但辩证思维却可以接受,所以辩证思维很牛。

这个例子是搞笑的,我们知道:

1 2

1+1=2

也就是说1在加1的条件下可以等于2,这个条件是不能省略的。这也是符合逻辑的。

同样,在微积分里:

曲线直线

曲线+极限=直线

曲线在被极限分段的情况下,可以等同于直线,极限这个概念是万万不能省略的,这是微积分的灵魂,省略了极限,也就无所谓微积分。

如果你人为的省略了极限,自然可以推论出

曲线=直线

这样换缪的问题。

这里恩格斯只是证明了思想的无边无际性,更需要一种逻辑来为思想立法。否则理性就是毫无用处的馄饨。

2.辩证思维:是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比如买股票,别人买进的时候你跟着买进,别人抛出的时候你跟着抛出,那你必定不可能赚到很多,甚至要赔本。

如果用辩证法来买股票,那就应该是别人买进的时候抛出,别人抛出的时候买进。

这其中买卖相反,是矛盾;长期考虑,看出规律,是变化;买卖的灵活运用互不排斥,是统一。

篇19:什么是辩证思维有什么方法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篇20:辩证思维的特征有什么思维

辩证思维的特征有什么思维

辩证思维的特征有独立性思维、创新思维、严密性思维、实践性思维。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

(1)归纳和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把归纳和演绎当成认识过程之中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认识过程中有各自的作用,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以归纳得出的结论作为前提。演绎法是一种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它只能揭示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关系,不能揭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关系。单纯用演绎法不能揭示个别事物多样化的属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归纳法。此外,演绎的结果也必须再运用归纳法来证实与丰富。第二,归纳法必须以演绎为指导。演绎法为归纳提供一般性的理论原则。规定归纳活动的方向与目标。同时,归纳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它必须靠演绎来修正与补充。

(2)分析和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比归纳与演绎更加深刻的认识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表现在:

第一,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

第二,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成。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为了在思维中把握事物客观存在的统一性,必须先对该事物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在对事物矛盾发展的统一体进行分析时必须有整体的观念,否则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完整、科学的方法要求把分析法与综合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3)抽象与具体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逻辑思维中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逻辑思维中的具体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作为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与感性具体不同,后者是客观事物表面的、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具体性。

由抽象到具体,是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的具体,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作为这一过程的逻辑出发点的“抽象”。它必须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抽象与规定;第二,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中介;第三,作为这一过程逻辑终点的具体。它是以一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多样规定性的丰富的总体,是一种理性具体。

(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由作为逻辑起点的抽象经由逻辑中介上升到作为逻辑终点的具体,这只是完成了辩证思维永恒运动的一个周期,人类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遵循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

辩证思维中的历史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如科学史、哲学史、认识史等。逻辑在此指的是逻辑范畴间的次序、层次、关系等。逻辑与历史一致,指的是理论概念体系的逻辑关系,次序应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顺序。历史是逻辑的基础与前提,逻辑是历史在辩证思维中的理论再现。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认识论、方法论中的具体体现。

辩证思维的定义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思维方法案例有哪些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辩证思维理论文章

列宁对辩证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运用

作文辩证 范文

辩证式议论文

有开头的成语

儿童思维训练方式有哪些

有关于逆向思维的广告

有e开头的单词

有辩证思维的范文开头(精选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辩证思维的范文开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