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庄文皇后(共含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ictor5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受封为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其子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并尊为皇太后,其孙康熙帝继位后尊为目录
人物简介基本信息人物生平人物简介布木布泰,生于 万历 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
天命 十年(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 努尔哈赤 第八子 皇太极 。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
天聪 三年(1629年),布木布泰生长女雅图,即 固伦雍穆公主 。六年生次女阿图,即 固伦淑慧公主 ,七年生三女,即 固伦端献公主 。
崇德 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布木布泰受封为 永福宫庄妃 。
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 福临 。
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 多尔衮 拥立其子福临即位,年号 顺治 。尊庄妃为 皇太后 。
顺治八年二月,上徽号为 昭圣慈寿皇太后 。
顺治八年八月,加上徽号 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 。
顺治十一年,追封皇太后的父亲 寨桑 为 和硕忠亲王 ,母亲为 贤妃 。
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加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第三子 玄烨 即位,尊为 太皇太后 。
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 。
康熙四年九月,加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 。
康熙六年十一月,加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 。
康熙十五年正月,加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 。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加徽号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逝世,享年75岁。康熙帝将灵柩暂安于顺治帝葬所 孝陵 附近。
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
雍正元年八月,累谥为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 。
雍正三年十二月, 雍正帝 在布木布泰灵柩暂安之处就地起陵,是为 昭西陵 。
乾隆 元年三月,累谥为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
基本信息姓氏:博尔济吉特
名字:布木布泰
所属部落:蒙古 科尔沁部
出嫁时间:天命十年二月
享年:75岁
葬地:清东陵之 昭西陵 ( 孝陵 之南)
祖父:贝勒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被皇太极追封为 和硕福亲王
祖母: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之妻(莽古思去世后复嫁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清人称其为 科尔沁大妃 ,被皇太极册封为 和硕福妃 。
父亲:贝勒 宰桑-布和 ,后被顺治帝追封为 和硕忠亲王 。
母亲:贝勒 宰桑-布和 之妻,名 博礼 ,清人称其为 科尔沁次妃 ,被皇太极册封为 和硕贤妃 。
丈夫: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姑姑: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丈夫皇太极的嫡妻)
姐姐: 敏惠恭和元妃 (博尔济吉特・ 海兰珠 ,丈夫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追封)
女儿:三个, 皇四女 雅图,即 固伦雍穆公主 ,嫁弼尔塔哈尔;皇五女阿图,即 固伦淑慧公主 ,先嫁索尔哈,复嫁色布腾;皇七女,即 固伦端献公主 ,嫁喇玛思。
儿子: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帝)
孙子: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帝)
人物生平明万历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出生。
金天命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嫁皇太极(时为后金大汗之子),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 生皇四女 雅图 。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布木布泰在后宫地位仍然排第二位。
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 生皇五女 阿图 。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 皇七女 。
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窦土门福晋阿霸垓 博尔济吉特・巴特玛・b 嫁皇太极为侧妃
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初七日,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给大臣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
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宠冠后宫。
后金天聪九年七月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大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嫁皇太极。
布木布泰 之姐海兰珠、林丹汗遗孀陆续嫁与皇太极,使布木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
崇德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 科尔沁贝勒寨桑 一家就有三位: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 顺治帝 ),封为永福宫 庄妃 。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中宫-清宁宫 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 哲哲 (即 孝端文皇后 ,是孝庄文皇后之姑),居首位。
东宫-关雎宫 宸妃 ,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 海兰珠 (即 敏惠恭和元妃 ,是孝庄文皇后之姐),居第二位。
西宫-麟趾宫 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 娜木钟 (即 懿靖大贵妃 ),居第三位。
次东宫-衍庆宫 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 巴特玛・b (即 康惠淑妃 ),居第四位。
次西宫-永福宫 庄妃,称西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 布木布泰 (即 孝庄文皇后 ),居第五位。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年03月15日)在盛京皇宫的永福宫生皇九子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其子 福临...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经长安岭,上下马扶辇,至坦道始上马以从。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太后命骑从,上不可,下岭乃乘马傍辇行。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太后念从征将士劳苦,发宫中金帛加犒;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布尔尼叛,师北征,太后以慈宁宫庶妃有母年九十余居察哈尔,告上诫师行毋掳掠。国初故事:后妃,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皆令命妇更番入侍。至太后,始命罢之。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太后不预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作书以诫,曰:“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于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太后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恸,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屡疏请遵遗诰,以日易月,始从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命十年二月,来归 归:出嫁
B.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汤泉 幸:到,巡游
C.吴三桂乱作,频年用兵 兵:战争
D.绵历数于无疆,惟休 休: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孝庄文皇后贤德的一组是(3分)
①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 ②还度岭,正大雨,仍下马扶辇 ③发宫中金帛加犒 ④告上诫师行毋掳掠 ⑤闻各省有偏灾,辄发帑赈恤 ⑥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紧紧围绕孝庄文皇后来平实地记叙其生平事迹,给我们展现了一位贤德有为的贤后形象。
B.圣祖陪太后行经长安岭时,因天下大雨,圣祖担心太后安危,便下马扶辇而行,太后让他骑马相随,他始终不肯。
C.本文不仅用诸多史实来证明孝庄文皇后的.贤德,而且还通过描写圣祖的言行举止来使这种贤德更加突出。
D.太后崩逝后,圣祖很是哀痛,要在宫中服丧二十七个月,后经诸王大臣屡次疏请遵守遗命,才答应以一日折算一月,为太后服丧二十七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次博洛和屯,闻太后不豫,即驰还京师。(5分)
(2)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5分)
参考答案
4.D 休 休养生息
5.B
6.B (下岭后乘马随行)
7.(1)(圣祖)驻博洛和屯,听说太后身体不适,即刻驰还京师。
(2)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的病又发作,圣祖昼夜在病床边侍奉。
参考译文: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天命十年二月,与太宗成婚。崇德元年,她被封为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生下世祖。世祖即位,又被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生辰时,世祖亲自作诗三十首以示祝贺。
圣祖即位,太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十一年,太后巡游赤城汤泉,行经长安岭时,圣祖下马扶辇车而行,待至平坦大道方上马相随。返回时,行至岭上,天下起大雨,圣祖仍下马扶辇车。太后命其骑马相从,圣祖不答应。直至下岭后,圣祖才乘马依傍辇车而行。吴三桂叛乱发生之后,清廷连年派兵征战,太后深念从征将士劳苦,拿出宫中金帛加以犒赏;又听说各省发生自然灾害,就又发帑金予以赈恤。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军北征,太后又因慈宁宫庶妃有九十余岁的老母正居住在察哈尔,要圣祖告诫军队所至之处不得掳掠。清初规定:后妃及王、贝勒福晋,贝子、公夫人,均派命妇轮流入宫侍奉。至太后开始废除了这一规定。宫中遵守祖宗定制,不蓄养汉族女子。太后向来不干预政务,朝廷凡有官吏升降之事,圣祖都在禀告太后以后才执行。太后曾经勉励圣祖说:“祖宗以骑射开创基业,武备不可荒废;用人行政,务必敬承天命,秉公裁决。”又作书劝诫说:“自古以国君为难做,老百姓众多,天子以一人对他们实行统治,生养抚育,均为关注之事。你一定要深思得国得众的道理,要使四海之内达到安康,统治大业万世不衰,只有休养生息。你要注重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用威仪,出语谨慎,夙夜勤于政事,以便继承祖宗遗训,这样我心里也不感到有愧于祖宗了。”
二十四年夏,圣祖出塞避暑,驻博洛和屯,听说太后身体不适,即刻驰还京师。此时太后已康复。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的病又发作,圣祖昼夜在病床边侍奉。十二月,圣祖徒步去天坛为太后祈福,向上天请求减掉自己的寿数,以延长太后的生命。阅读祝文时,圣祖十分悲痛,陪祀的诸王大臣也都个个流泪。太后弥留之际,对圣祖说:“太宗安葬已久,不可为我轻动。何况我心惦恋你们父子,你要在孝陵附近为我择地安葬,我心就不会有怨气。”己巳,太后死,享年七十五岁。圣祖很是哀痛,要在宫中服丧二十七个月,后经诸王大臣屡次疏请遵守遗命,才答应以一日折算一月,为太后服丧二十七日。
温婉贤惠的孝庄皇后是美女吗杂文随笔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国家最早经历的是母系社会,那时候的部落酋长基本都是女性,所以那时候的男性比较执着于吃软饭。为什么呢?因为那会儿男人还没学会打猎,都得靠女人们采摘水果当饭吃。后来随着打猎技术的出现,男人成了主要生产力,所以又出现了父系社会。不过,即使中华五千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父系社会,但文明在发展中还是留给我们不少遗产。比如称黄河,我们叫她母亲河。所以,对于母性美的崇拜,我们生活中依旧随处可见。
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影视剧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朝代,可能就是清朝了。首先是封建王朝当中统治时期比较长的一个朝代,其次这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而在清史题材的电视剧里面,有一位女性一直特别显眼,那就是孝庄文皇后。她的.籍贯是蒙古,姓博尔济吉特,名为布木布泰,所以孝庄文皇后的全名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这名字实在太长了,所以她后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博尔济吉特·本布泰。虽然比原来只少了一个字,但她的名字起得还是很讲究的,特别是这个名,“本布泰”的汉语意思就是天降贵人。毫不夸张地说,孝庄对于整个大清王朝来说,的确算是一个天上降下来的大贵人。而且这个贵人降的时间还挺早的。
据说,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典型的豆蔻年华。现在十三岁的孩子,估计还在被家长逼着写作业,报着许多兴趣班呢。而孝庄那个时候却必须要嫁给皇太极,但他们并不是真心相爱,只不过是满族和蒙族又一次政治联姻罢了。不过传言貌美如花的孝庄才刚刚嫁给皇太极没多久,第二年皇太极就成了大汗,应该说她是特别旺夫的。而且在电视剧当中,但凡是扮演孝庄的演员,导演也基本都是选最漂亮的人来演。那么孝庄到底是不是一个绝代美人呢?
从历史故事来证明孝庄的漂亮,那最知名的就要数劝降洪承畴、洪经略了。崇德七年(1642年),明军大败于清军之后,洪承畴就被清军俘虏了。皇太极一心想要招降这个人才,派了好多人去劝降,可洪承畴却宁死也不投降。大臣们都很挠头,觉得很惋惜。就在这个时候,孝庄毛遂自荐,对皇太极说:“要么我去劝劝吧。”据说去了一宿,第二天洪承畴就投降了。皇太极若有所思:“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啊?”据说当时洪承畴已经绝食好几天了,于是孝庄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跟他说了好多家长里短的话。那时候孝庄岁数也不大,所以洪承畴没有什么戒备,一来二去就被孝庄说动了。后来孝庄拿着水壶,给洪承畴喂了好多参汤,此后,清军的帐下便多了一位洪承畴。
这件事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说,就是因为孝庄的美丽,洪承畴才投降的,但这件事情其实成立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就算皇太极胸怀再大,他肯定也不喜欢绿色的帽子。其次,孝庄并没有单独和洪承畴相处的机会,再不济身边也总要跟着几个人。再者,从现存的孝庄画像可见,她虽然慈祥,但真的算不上是美女。而且许多研究历史的人在翻看清朝后宫嫔妃的照片时候,也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其实当皇上也挺惨的。号称是三千佳丽,其实一个比一个长得寒碜。所以,皇帝必须坚持工作到天亮,才对得起爱妃们的长相。
而自皇太极继承汗位以来,为了极力笼络蒙古贵族势力。他曾先后娶了蒙古的一后四妃。孝庄是皇太极娶的第二个女人,第一个女人是孝庄的姑姑。那时候孝庄在宫中排第二。后来皇太极又娶了孝庄的姐姐和另外两位妃子,所以孝庄排在了第五位。所以她应该只是贤惠,并不好看。试问长得好看又贤惠,能混成这样吗?孝庄心里很委屈,估计她也曾想过对皇上埋怨一番。
“皇上,臣妾美不美?”
“美啊,特别美。孝庄啊,你在朕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的人。”
“皇上,你先把头转过来。”
“爱妃呀,朕不是不想看你……你别扭我脖子呀!”
“皇上,请回答我的问题,臣妾美不美?”
“你可爱。”
“不要回避问题,臣妾美不美?”
“你人好。”
……
对话是编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孝庄,清朝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所以孝庄可能不是皇太极娶的最美貌的女人,但她绝对是皇太极娶的最对的女人。
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二月出生,一十三岁(即天命十年)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受到皇太极专宠,统摄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孝庄皇后》1000字读书笔记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清朝的女人:清朝有个好女人有个坏女人,好女人就是庄妃,坏女人就是慈禧。
孝庄,一个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伟大女性。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帝了;如果权势在她的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她早就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了;她用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换取了国家的稳定,真的值得我们去品味,品味她的沧桑无奈,品味她的人间大爱!
孝庄皇后是我国古代一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名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十分复杂的形式下,先后拥立两位小皇帝(六岁的福临和八岁的玄烨)登记继位,协助三朝皇帝整理朝纲,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她没有任何政治头衔,也不要政治名义,虽然朝臣一直奏请她“垂帘听政”,她只是以一位妻子,母亲,祖母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的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不论她作出怎么样的贡献,都归功于丈夫、儿子、孙子。
她从一个风情万种的蒙古小格格,被命运推上了残酷无情的权利巅峰,大清前途的兴衰,因缘际会地掌握在她的手中,她始终处于爱情亲情和权利的漩涡中心,忍辱负重,哭撑威局,力挽狂澜,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智慧与能力化解了无数危机,最终立玄烨,号康熙,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盛大基业。
孝庄既是一位千古流芳的伟大女性,又是一个痛苦不幸的普通女人。在她睿智决断的背后,隐藏着一张凄苦柔弱的面孔,她最深爱的丈夫,情人与爱子,竟都为了爱而狂,为情而死……本书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个人活的像鹰一般的精神,孝庄就是如此,如此的悲怆而又如此的庄重,永远永远,就好像历史定在了这一刻。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不管男女都要去复制这种精神,模仿这种精神,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把自己变成孝庄,是把自己本身的一些东西与她结合,变成另外某种东西。
我们要向孝庄学习,学习她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以平稳的心态和稳重的'心,抓住机遇,利用机会;学习她把他把事业放在大局上,以大局为重;还要学习她会从生活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在十分需要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如。人的一生中,要不断地抓住机遇,把握机会,作出一些正确的事,而且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思想,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孝庄皇太后的故事,将得到人们的好评,我们也要更多的学习她的精神和无限高尚的品质。
她是一部每次翻开都会给人惊喜的作品,惊人的美貌,过人的智慧,高贵的品质,能屈能伸的性格,有着极强的政治头脑却又毫无个人权力贪欲,呕心持国,沥血育子。一代奇女子,怎么叫人不惊叹?不称赞?不敬佩?
孝庄文皇后(16-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中文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孛儿只斤·布木布泰)
别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国籍:清朝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蒙古科尔沁
出生日期:1613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1688年1月27日
职业: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主要成就: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陵墓:清东陵之昭西陵(孝陵之南)
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 孝庄皇后简介
★ 广播稿文
★ 创文倡议书
★ 说服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