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上山下山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上山下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

篇1: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

关于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著名的对联: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3、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6、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篇2:对联的特点与技巧浅谈

对联的特点与技巧浅谈 -资料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汉语文学类别中最凝炼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以最少的文字容量来描绘和体现最旷远最优美的景色或抒发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还可以阐述最普遍最深邃的哲理!这就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一) 对联的分类:按高山浅见,常见的对联依所表述的目的和描述的对象可以分为三大类;

1. 胜景类:就是专门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如:西风拂汉阙——暮雨隐唐宫;

2. 抒情类:用来抒发内心感受宣泄个人情怀的句子;如:灞桥折柳泣——铜雀断桥愁;

3. 哲理类:阐述和表达社会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句子;大道无为处——佛缘有遇时;

(二) 对好对联的基本条件

1. 知识存量:博大精深;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联虽小,学问却大,几个字的对联可以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美学园林、音乐书法、军事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对联的内涵无所不包,所以,要想对好句子,首先必须有深厚广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历史、地理领域的知识积淀,不然在玩对联时就会明显感到“营养不良、心虚气短”。所以,建议喜欢对联的初学者一定要先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学知识(古典名著、儒家经典、诗词歌赋——最基础是唐诗宋词)和地理知识(尤其是中国地理——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发生在某个时段的地域上),做到知识面横向要广,纵向要深,最好学贯中西。

2. 文字能力:驾轻就熟;

对好对联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就是炼字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因为对联是最凝炼的高度概括的文体,容量极其有限,所以,对句中每个字都有极高的要求,不能有丝毫的浪费,也就是常说的用字要“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资料

这就需要为文者要仔细的揣摩每个字以及这个字与整句中其他字词的关系,然后确定最适合的字词入句。俗话说“熟中生巧”,只要经常观摩其他联友的对句特点获得现场的'真实体验,同时还可以学习现有的对联知识,掌握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自然会提升自身的文字敏感度做到对字词的“驾轻就熟”。

3. 反应速度:快捷准确;

对好对联的第三个基本条件就是对句子的反应能力尤其在应对时,欲提高反应能力除了个别的文学天才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长期的大量观摩和揣摩别人的出对句,从中学习和把握技巧,并亲自出手练习应对,不要怕对不好,只要感兴趣并假以时日,自然量变发生质变——自己就会感觉到反应速度明显提升,我本人曾遇到好多初学者(入群时对对联一窍不通)最快在一个月内就有明显的进步,基本可以应对,三个月熟练应对,六个月从容应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山本人本是理科出身(生物学),本不通文墨,就是因为喜欢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也就是感兴趣,加上自童年就喜欢文学历史等,所以, 在多年前一上网就开始一边观摩朋友对句,一边找一些对联知识现看现卖,上手就玩,直到现在,虽然仍是灌水老客水平,但还是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了。

一句话,对联是玩出来的!

4. 审美能力:唯美是举;

对联尤其是胜景句子,意境一定要美,要如诗如画,清婉飘逸,潇洒悠然,旷远大气,自然天成!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学会欣赏美,因为只有会欣赏美,才能理解美懂美,进而才有可能去创造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提高审美能力如上所述——除了个别的天才以外,只有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观摩和揣摩)达到一定的时段和句式数量的积淀,自然就会得到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连你自己都会觉得惊讶!

篇3:对联特点

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篇4:对联特点

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篇5:对联特点

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篇6:对联特点

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篇7:对联的特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篇8: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一、对联的概念: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特点

会议简报的特点及写作要点

会议记录写作要求、技巧及注意事项

背影写作特点分析

写作批复的特点

桃花源记的写作特点

英文简历写作与特点

商务合同写作:英语合同用词特点及用词专业性

小升初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及技巧

对联赏析与写作

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联写作的特点及技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