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荆人畏鬼文言文翻译注释(共含9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荆人畏鬼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由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
翻译
荆国(楚国)有个很怕鬼的人,听到干枯的树叶落地的声音和蛇鼠爬行的动静,都认为是鬼。盗贼知道这点,于是夜晚到他家墙上偷看,作出鬼的声音,(他)害怕得不敢斜眼看一看。像这样四五次,然后小偷进入他家,搬空了他家收藏的财物。有的人骗他说:“真的是鬼拿去了。”(他)内心迷惑然而还是暗暗认为的确是的。不久,他家的宅子果然闹鬼。因此,(他的)财物发现在盗贼的'住所,(他)始终还是认为是鬼偷了送给盗贼的,不相信是那人偷的。
注释
①侜:欺骗。
②而:然而。
③空:使.....空。
④若是:像这样。
⑤惴:害怕。
⑥以为:认为。
⑦与:送给,赠与。
道理
《荆人畏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中了迷信之邪,就会置事实于不顾,疑神疑鬼,而有被坏人欺骗、利用和愚弄的危险。
原文内容: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原文
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盗知之,于是宵窥其垣作鬼音,惴弗敢睨也。若是者四五,然后入其室,空其藏焉。或侜之曰:“鬼实取之也。”中心惑而阴然之。无何,其宅果有鬼,繇是物出于盗所,终以为鬼窃而与之,弗信其人盗也。郁离子曰:“昔者赵高之谮蒙将军也,因二世之畏而微动之。二世之心疑矣,乃遏其请以怒恬,又煽其愤以激帝。知李斯之有谏也,则揣其志而先宣之,反覆无不中。于是君臣之猜不可解,虽谓之曰:‘高实为之。’弗信也。故曰:‘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人,乘隙而入。’繇其明之先蔽也。”
译文
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楚人)心中恐慌,不敢瞟一眼。像这样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宝物。小偷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找到了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偷的。郁离子说:“以前 赵高诬陷蒙恬将军,应为秦二世的畏惧所以轻微地触动他。秦二世心中已经怀疑了,所以压抑他的请求来激怒蒙恬,又煽动他的愤怒来刺激秦二世。(赵高)知道李斯有谏言,就揣摩他的的想法先告诉秦二世,多次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君臣之间的猜忌不可缓解了,虽然告诉他(秦二世):“赵高确实做了这事。“(秦二世)不相信。所以说,谗言不会自己来,因为猜疑而来。离间不会自己来,凭借空隙进入。由于聪明先被蒙蔽了。
以上就是网站为大家推荐的畏鬼致盗文言文翻译,相信你看完之后,心中会有所答案。
1、《画鬼最易》文言文
客有为齐王画①者,齐王问曰:“画,孰②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③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④罄于前,不可类之⑤,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⑥于前,故⑦易之⑧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翻译
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3、注释
①画:动词,指绘画。
②孰:谁,什么。
③鬼魅(mèi,第四声):鬼怪。世俗迷信的人以为人死成鬼,物老成魅。
④旦暮:早晚,引申为每天从早到晚。
⑤类:似,像。
⑥罄(qìng):显现,出现。
⑦故:所以。
⑧之:代词,犬和马。
4、道理
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是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文言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曰:“何为?”曰:“夫犬马,人所共知也,旦暮见之,不易类,故难;鬼魅无形也,人皆未之见,故易也。”
【翻译】
有个给齐王作画的门客。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门客说:“画狗和马最困难。”(齐王)说:“画什么最容易?”(门客)说:“画鬼怪最容易。“(齐王)说:”为什么?“(门客)说:”因为狗和马人人都知道,每天都能看到,不容易画得像,所以显得难;鬼一类的东西,人们都没有看过它们,所以(画起来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很容易了”
【注释】
1.孰:什么。
2.鬼魅:鬼怪,即魅:“(妖)怪”
3.夫: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4.旦暮:早晚。
5.罄qìng:显现。
6.类:画得像。
7.易:容易。
8.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
9.故:所以。
10.夫犬马,人之所知也:因为狗和马人人都知道。
11.鬼魅无形者,故易之也:因为鬼怪没有固定形态,所以容易画。
12.之见:宾语前置,即“见之”,见到它们。
【启示】
1、生活中一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简单不过的事情,并不都能很容易去完成。
2、胡编乱造最容易,但也最不真实。
3、最容易被拿来欺骗别人的往往是根本不存在的。
妇人回答说:“有我在,他用不着生活自理。”这个妇人去世了,他的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每天和狗一块趴在门口讨饭。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犬人。
原文:
有一妇人,中年得子,视若掌珍。凡诸百事,均不使为。及至弱冠,衣食起居,须人料理,如襁褓然。或有老者,劝妇人曰 :“当教使言语。”妇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或有邻居,劝妇人曰:“当教使自理。”妇人答曰:“我在,彼何须自理!”及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人名之曰:犬人。
《酒徒遇啬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酒徒遇啬鬼
昔一人嗜酒(曩有嗜酒者),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吝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里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堪屈尊。”嗜酒者曰:“但启户就好。”故人曰:“奈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口呆。
作品注释
1、故人:老朋友
2、乃:是
3、悭(qiān)吝:吝啬
4、诣:到......去
5、遐:远
6、谅:料想
7、第:只,只有
8、陋:简陋,破旧
9、堪:可以,能
10、启户:开门
11、奈:怎奈
12、相知:互相了解
13、瓶:用瓶子
14、毕:结束
15、耳:罢了
16、亦:也
17、止:使停住
18、但:只、仅
19、且:暂且
作品译文
从前有一个嗜酒的人,忽然遇到他的老朋友,他的老朋友是个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我希望到你家和你谈谈心,我又口渴又心烦,茶也可以酒也可以,只求解渴罢了。”老朋友说:“我的家离这很远,不敢劳烦您的'腿脚。”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老朋友说:“我家很简陋,不能委屈了你的尊严。”嗜酒的人说:“只要门开着(家里有人)就可以了。”友人说:“怎奈我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友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文学常识
话说古人的敬称与谦称古人在对话时很讲究谦词与敬词的运用。如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上文那酒徒敬称对方的家为“贵府”,而古人谦称自己的家为“贱寓”、“敝寓”,也可称“敝庐”、“陋室”,敬称对方的脚为“玉趾”,说你到来为“屈尊”。凡此种种,都是谦词与敬词的运用。
启发与借鉴
讽刺那些吝啬的人和那些专占便宜的人。
《画鬼最易》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画鬼最易》文言文
客有为齐王画①者,齐王问曰:“画,孰②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③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④罄于前,不可类之⑤,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⑥于前,故⑦易之⑧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翻译
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3、注释
①画:动词,指绘画。
②孰:谁,什么。
③鬼魅(mèi,第四声):鬼怪。世俗迷信的人以为人死成鬼,物老成魅。
④旦暮:早晚,引申为每天从早到晚。
⑤类:似,像。
⑥罄(qìng):显现,出现。
⑦故:所以。
⑧之:代词,犬和马。
4、道理
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是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1、闵:同“悯”,担心,忧虑。
2、长:生长,成长。
3、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5、谓:对,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 人与鬼语录
★ 翻译文言文
★ 文言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