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果蒂佩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果蒂佩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篇1: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文言文

言志

明代·唐寅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翻译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

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

不用那些人世间作孽得来的钱。

注释

①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

②商贾(gǔ):经商。耕田:务农。

③写就青山:绘画。

④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赏析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就写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就是唐伯虎,明代诗人、画家。吴县(今属江苏省)人。仕途不得意,乃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在苏州城内桃花坞筑桃花庵。每日与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狂饮其中,蔑视世俗,狂放不羁。其诗也不拘成法,不避俚俗。

篇2: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言志课后阅读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篇3:孟母三迁文言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翻译】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篇4:孟母三迁文言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篇5:孟母三迁文言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篇6:《孔门师徒各言志》文言文及翻译

《孔门师徒各言志》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注释:

(1)颜渊、季路侍:颜回和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颜渊,即颜回。季路,即子路。

(2)盍:兼词,即“何不”的合音,意为何不。

(3)尓:你们。

(4)裘:皮衣。

(5)共:共同享用。

(6)敝:破、坏;动词,指用破

(7)憾:遗憾。

(8)伐善:夸耀长处。伐:夸耀,自夸。

(9)施劳:施,散布,此衍生为表白。劳,功劳。

(10)老者:老人。

(11)安:安乐

(12)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篇7: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文言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经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俊俏,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翻译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注释

(1)径:经过。

(2)既:极,很。

(3)信宿:连宿两夜,两个晚上。

(4)信:再宿叫信,住两夜。

(5)宿:停止,留住,住下。

(6)纡:弯曲,绕弯。

(7)负:背。

(8)东:向东。

(9)朝:早晨。

(10)遥:歌谣。

赏析

1、歌谣中的三个“黄牛”分别指代什么?

答:第一个和第三个“黄牛”指代“高崖间石”。第二个“黄牛”指代黄牛滩。

2、本文文字围绕哪两个来写的'?

答:作者在写南岸山石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绘的?写出原文中的语句。本文文字围绕黄牛滩和南岸山石来写的。从形状(如人负刀牵牛)和颜色(人黑牛黄)两方面进行描绘。

3、本段文字对奇形山石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文章趣味性,另外使人们对三峡的景物产生向往之情。

4、篇末引用歌谣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

答:为了说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

5、作者写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答:抓住了水流湍急这一特征。正面描写:“江湍纡回”,“水路纡深”。侧面描写:“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回望如一矣”。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篇8:言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言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享,用坏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好处,不表白自己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篇9:春日醉起言志翻译赏析

春日醉起言志翻译赏析

《春日醉起言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前言】

《春日醉起言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写作者融化在酒的温柔乡,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躲避在自然与音乐的宁谧之境,用及时行乐的洒脱姿态来化解失意,隐含了作者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此诗深受陶渊明诗风的影响,但写得流丽酣畅,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

【注释】

⑴前楹:厅前的柱子

⑵眄:斜视

【翻译】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鉴赏】

李白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由于他嫉恶如仇,性情孤傲,不肯与李林甫、高力士等同流合污,很快受到排斥打击。他感到**的黑暗污浊,内心感到十分苦闷,常常以酒浇愁,这首诗就是他醉歌中的一首。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来忘却这如梦的人生。诗人通过醉酒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当诗人从醉梦中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烦嚣的尘世已变得分外安宁:“觉来眄庭前,一鸟化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庭前花丛中,有一只小鸟在鸣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原来世界中还有这样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这种幽美之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赐与,不如说是诗人心境的表现。他醉前竟百视而不一见,而如今在醉后醒来才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静了下来,他才会在安谧宁静的春光里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这种发现,犹如哲学上的顿悟,使人突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脱俗的另一个世界,一切人间的忧虑和烦恼,都不复存在了。在这里宠辱皆忘,只有审美的观照、心灵的宁静。

对于这种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来,诗人非常高兴,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让这种心境多持续些时候,怕自己过早地酒醒,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来,被种种忧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还得再喝上几杯。“对酒还自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对酒狂歌,逍遥自得,久久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这首诗深受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是“拟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写得“流丽酣畅”。不象陶渊明那样沉静、淡泊,只在沉醉的时刻,有些陶渊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来,就又回复到豪放旷达的李白了。

篇10:《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1、闵:同“悯”,担心,忧虑。

2、长:生长,成长。

3、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5、谓:对,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篇11: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文言文《谜语》注释及翻译

关雎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早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东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山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注释及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通用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言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