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古第一才女的孤独人生杂文随笔(共含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ic22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千古第一才女的孤独人生杂文随笔
在华夏文明的文化长河里,宋词毋庸置疑是个繁星最炫的星群,其最耀眼的,当属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李清照,但我更欣赏易安的词。她的词,多离愁别绪,道出了她一生的孤独沧桑。
读着易安的词,酷似品尝一壶窖藏千年的酒酿,一杯刚沏的新茶,让你感知她一生的诗情画意。她早年欢乐,中年幽怨,晚年沦落,在诗词中都清晰可见。
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悠闲的官宦少女,陶醉在山水间,随着“争渡”“争渡”急促的摇橹声,一滩鸥鹭飞起,让人眼前一亮。藕花深处,一位活脱脱青春靓丽的少女,带着酒气,呈现在读者眼前。她那娇媚的面容,仰望星空,瞅着扑棱棱惊飞的鸥鹭,尽情释怀,多么惬意啊。“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慵懒,未出户的李清照,做出惊呼常人的.回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那无忧无愁的日子,怎不羡煞后人。她那大开大合的清词,让我看到了“千古第一才女”,早年优裕的生活。
尝《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与赵明诚新婚之前,她雀跃欢喜之情,跃然纸上,顿失少女闺怨伤愁,清雅温情充盈了她的心灵。
婚后,两情相悦的易安夫妇,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彼此却多了一份牵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易安把对丈夫明诚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红藕残荷的清秋节,她独上兰舟,一扫少女时的清纯放纵。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少妇那微妙的情思,对丈夫无尽的爱恋,表达得缠绵悱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流露出对丈夫无法排遣的念想,一时难消的愁肠。
岁月流逝,李清照更是独愁伤感,香体瘦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佳节,夜半微凉,薄雾愁云,黄昏把酒,人若黄花。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明诚?为夫消得人憔悴,更突其少妇的清瘦愁容。
建中靖国后,受北宋末年党争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冤死。她便随丈夫屏居乡里近一年,摆脱了官场勾心斗角,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在归来堂上,他俩研玩金石书画,给隐退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艺术的殿堂。
南渡后,李清照的作品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一首《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记载了李清照陷入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极度落寞,乡情殷切。一个“恨”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梧桐写活,境界全出,引起读者无限遐想,生动地再现了晚愁霜晨的庭院,凄寒肃杀的景象。
然而一首《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让人感悟,此时李清照,流落江南,唯情不似旧家时,勾起了她对病逝丈夫的思念。
痛定思痛,情何以堪。一首《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它与《南歌子》相同,痛悼亡夫赵明诚。此词旧本或题作“咏桐”,或将其归入“梧桐门”。此处的“梧桐”应为“人”,也就是赵明诚的象征。
中年孀居,家破人亡,睹物思人。一首《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又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借暮春之景,言尽而意不尽,表达其内心深处的苦愁。可见她内心的愁,重如大山,死死压着她,气喘吁吁。
饱经沧桑,内中几多难言之苦。一首《清平乐?年年雪里》:“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通过赏梅的不同感受,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恩爱,多么幸福啊!如今,阴阳相隔,两鬓斑白,不堪回首。
孤独又寂寞,疾病又缠身,易安两鬓稀疏,容颜衰败。一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一句“病起萧萧两鬓华”老病斑白。“木犀花”八月桂花开,易安大病初愈,心情渐好。可见她晚年并不好过,孤独寂寞,老病折磨得她苦不堪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在寻什么?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不在了,现实生活却无情地摧残着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日子难熬,寂寞孤独,一位老太眼神呆滞望着窗外,“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境况之惨,孤单无助,一个“愁”字怎能形容。
回首易安一生,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尽失,流落逃难队伍,饱经离乱之苦。读其词,满篇皆愁,苦啊!其愁无尽,胜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本是孤独的杂文随笔
看似人来人往的热闹,但多数时候如同坐公交车总有人在喧哗,自己顶多是个看客,内心里是孤独的。即使某趟车上有个熟人拉活,也多是些套话和废话,剩下的时光依然孤独。
一路走来,同学、同事、朋友、亲戚等确也不少,但别人也就别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各人忙各人的事。时间久了,许多熟人也生分了,情感也远也淡了。世俗社会中,当别人以为你没啥用处或者不用你时,你便成了孤家寡人了。即使亲戚们大多只是按礼数逢节走动,过程过了,你依然是孤独的。有时候想与别人拉话,一是别人忙不想与你说啥,二则即拉话则各说各事,很难认真听你诉说或换位思考的。浮躁功利的世上,人们更多的忙着自己的事务,奔着自个儿的利益,甚或用势利的眼光打量一个人的价值。
有人有地位有势力,结交的人众多,一旦失势则众人又自动散去,这本自然。就是同一家人,也因了各人的三观不同,实力不同,对许多事情依然是有办法的没想法,有想法的没办法,很难合理用力共克艰难的。比如家人生病,其它人顶多也只能安慰和照料,病情好转还得自己康复。父母年迈身弱,子女们除了孝心多也无可奈何,大致这世上的道理还是有福自己享,有罪自个受,别人替代不了。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世态本就炎凉,更多的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加之花无百日红,人生中多数还是有起有落的。今日的热闹也许明日则冷清,今日聚首也许明日便分别了。多数时候普通人从开始便很平庸,人脉人气不旺,圈子的层次低且小,又被琐事杂务拢着,自然这日子便过得平凡而艰辛了。凡事都得付出汗水和真金白银,更多的'时候是无助与无奈的孤独。
现在的手机微信朋友圈,细看几乎是个痰盂,都按自个儿喜好往里吐东西扔杂物,唯缺彼此间的关怀与关注。虽在朋友圈却感孤独,没人和你认真说话,都在娱乐着。
也许有人说多包容,多理解,尊重别人发言的自由,退出这个朋友圈,发现生活依旧,才明白进了朋友圈依然是路人看客,并没觅到朋友,还添了新的孤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当然不可以己之标准要求别人,还是过自己的日子享受这份孤独的好,对别人最好也别有指望和企图,凡事自己努力,尽人事听天命。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活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有有意逢迎谁,讨好谁,也不可随意去伤害谁,排挤谁,该你的别人也争不去,不该你的争也无益。本着良心做事,本着仁心做人,孤独的时候,便可多份宁静。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杂文随笔
从前我工作的地方在那僻壤的一隅,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亦不与人间的烟火尘世为伴。毕竟,离当地的村落还有一点点路程。
每天八点多上班,中午十一点多下班吃午饭,午休时间有两三个钟,这时间足够让我们饭后去田间散步一番再回来睡一个午觉。
在那春风和煦的初春,我们往往会在吃完午饭后,邀上几个女同事,三三两两,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留心观察途经的山间小路,田边埂上是否有美丽的小花,好看的绿草。
果不其然,很快我们便看见了那路边开着的各种虽美也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花。还有田埂上那正开得盛极的紫云英,泽珍珠菜。
或者,带上几个便利袋,我们一起饭后散步到田间路边去摘艾草,绿绿点点的早春田里,到处盛放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在夏天,因为天气太热不适合散步,同事们便骑上摩托车,载着我 ,我们一起去附近的村子看荷花绽放。
在那荷塘的岸边,至今回荡着我们的笑语欢颜,还有那个至今都难以忘却的穿着裙子下荷塘去拍花,结果被主人家逮个正着的那一幕。
可是,慢慢地,慢慢地,我厌倦了那种一眼便看到头的日子。那种每天等退休一样的日子,我过怕了。
那时的环境,真的好静;每天的生活,规律而单调。每天四点半准时下班,下班之后,整个居委会外面的那个大大的,空荡荡的操场便属于我,我一个人脱了鞋子在操场拔野菜、拍野花、挖蘑菇,赤脚坐在草地看书,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当然,很多的时候,我都选择沿着跑道一个人一圈一圈地慢慢跑。跑累了就重复前面说的那些小动作,或看书,或拍花,或拔野菜,甚至,无聊到,满草地找刚刚冒出头的小蘑菇,然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草地上很认真很认真地拍它们,直到,太阳从操场那边的那丛竹子旁落下,我便回去热饭吃饭洗澡。
有时候也会在下班的`时候坐同事的车,去到附近的街上、超市购买一些生活日常用品,补充一些生活所需物质。
每当那个时候,看见超市附近那些人来人往的年轻人(主要是大学生,那里之所以热闹就是因为有一所大学在此),我总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觉得自己年纪轻轻早已像一个与世隔绝隐居的人,日子过得安静简单而孤独。
于是,每当周末来临,我总是可以以家很远需要赶车为由跟领导申请提前走,然后领导会很贴心地叫另外的同事中午下班的时候顺便车我去车站,这样,我就可以搭乘下午的车早点回家。亦或是,到了星期五下班后,就会坐同事的车直接去到火车站,然后在别人吃晚饭的时候,我人就到了所谓的大城市,一线城市。
我就是这样,对自己的人生毫无目标,只是想以这样折腾的方式,暂时逃脱自己所处的环境,以此来获取自己以为的需要的温暖。总是想着,热闹是别人的,而我什么也没有,只有青山孤影为伴。
原以为自己很能耐得住寂寞,至少不怕孤单。
原来,是我高估了自己。
渐渐地,我生了逃避之心。不想再过这种波澜无惊,两耳不闻世界事,一心只读公考书的日子。
后来的后来,所有人都拗不过我,我得偿所愿离开了那个青山绿水静得跟当尼姑的地方。
我以为,这下该如同鱼入大海,鹰翔苍穹般自由自在,却发现,世事那竟是如此的残酷。一直被养在温室的我,哪里会是那些老练之人的对手,根本就毫无招架之力。
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变了,变得越来越不合群,越来越沉默。
在那充满尔虞我诈的现代都市中,我又是那一个,格格不入的那一个。
于是,越来越爱独处的我被人家说没有存在感、不合群、阴气太重(老是爱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这个时候,内心深处竟是对以前日子深深的深深的怀念。
人,是不是都是这样?是不是总是这样?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_?已得到的不珍惜,得不到的总是苦苦追寻?
到头来却发现,热闹一直是别人的,自己什么也没有!
原来,孤独,才是我们的常态!
人生路漫漫,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的路上走,自己欣赏途中的风景,自己亦成了自己的风景;至于那些与我们相依相伴的同路人,我们,彼此不过是彼此的一程风景。
有幸同行,我们该懂得感恩;到了分离之时,也无需伤感。彼此,只是因为缘尽了,便散了。
你曾丰富了我的人生之书,我曾点缀过你的人生景致。
如此,岁月静好!
人生可以寂寞,但不要孤独杂文随笔
难得周末来山里放松一下心情,只一个下午,就跑遍了大半个人工景区。山巅一肆一壶酒,剑池碎瀑入竹涛。等到下榻的酒店,泡个热水澡,吃着带来的各色零食,几个日常饭搭子打着牌相互调侃。疲惫与放松带来的惬意与安眠,想来足以支撑住接下来繁长的工作。
“谁不寂寞!我每天工作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寂寞的时候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放开吃,放开喝,放开哭!整天矫情又不上进的人,活该寂寞了吃个泡面都要自己烧水!”
朋友每每喝了几杯酒,都难免大书前任的不堪,夸耀自己的丰功伟绩。我在一边打趣:“文盲,什么是寂寞,寂寞不仅是你现在单身狗的状态,更显示了你想着一个人的惆怅。看来放不开的,是你偶!”朋友楞神看着我,罐下一杯酒,又提起又一个话题开聊。臭味相投的人之所以相交甚欢,可能就在于大家能够优势互补,无心的一词一句,皆如蜜口良药,养心净念。
酒后安眠一夜最是难得,说好的赶早去旭光台看日出,也自然没人起得来。想着可能拍出一张不错日出发文的我,也在发现一楼被锁之后默默地爬回阳台,转了一圈,还是决定回到阁楼的小窗看看就好。
窗外已有一片霞红,好在冬树叶尽,又住在山巅,总能看见半轮红日一点点从枝杈间展翅,扭扭转转间化作一团金辉。想来那些看山间日升的人,也未能见过这样金乌抖翅的样子。阿Q精神在这种自我安慰的时候,真是着实好用。
难得早睡早起,文人骚客都难免要矫情起来。斜趟回床上,看日光一点点爬上床,就突然想起昨晚的“寂寞”。我是羡慕着朋友这样“寂寞”的人的。你遇见一个人,从相识,到欢喜,哪至分离,一啄一饮,都是经历。哪怕寂寞,也是思念着一个人的愁绪。
转身笑着看陪我来的朋友,在一边一本正经的假寐。睫毛偶尔颤动一下,又赶忙闭紧,生怕扰了我的“雅兴”。有些东西其实就这样简单的'维系着就好,默默地陪着一个人的欢喜,也是比我幸福。
在感情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君王,不容他人置喙。总有人自怨自艾,难以自拔,可未曾经历别人的人生,除了安慰与建议,其他的实在是没有必要。
生活里实在不需要孤独的自己,疏远与隔离都是自我的放逐。我们不如,在光束细碎的尘埃里,寂寞寂寞就好。
大家早安。
路灯下,
我孤单的走着,
身边没有人陪着。
曾经我以为,
亲密的爱人会陪我时刻,伴我前后。
可是现实告诉我,
爱人他也会累,爱人也会疲惫!
疲惫到我不忍心让他陪。
曾经我以为,
至亲的骨肉会一直跟在我身后,
我一回头就能看见他们依赖的目光,
于是我便不在孤单!
可是时间告诉我:
孩子们已经长大,
终究要飞出家门,独自拼搏!
曾经我以为
心灵的默契,精神的共鸣,
会让知音永远陪着我,
隔着手机屏幕,
陪着我每时每刻。
可是黑夜告诉我,
那样的'朋友,
我看得见,却摸不着,
就像天上的星星,
为数不多!
我在黑夜里孤独的走着,
只有路灯陪着我。
我告诉自己:
人生第一课杂文随笔
想想我这个人真有意思,读书没毕业,学生还没做好,突然摇身一变成为老师,就好象做人儿女还没长大成熟,一夜之间变成大人成为人之父母,简直就有拔苗助长的感觉。
我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家里穷得让我读不起大学,虽然全校师生都认为我是大学生好苗子,各门学科成债都很优秀,考大学很有希望。然后家贫如洗,与其考上大学读不起,还不如早点辍学回家帮大人一起赚钱养家。
我含泪惜别校园,放弃了高考机会,好在混到一张高中毕业证书,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学历证书,在那个年代我同龄人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也有小学毕业生,我高中毕业在乡下还是高学历者,我就读的乡办中学,每年高考都是剃光头,没有一个考上大学,本来以为我能为校争光,打破光头历史纪录,万万没想到我连高考都没有参加,就回家了。
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高中学历也不能浪费了,考虑再三还是回到学校,这次回到学校不是继续读书,而是给学生代课,学校用公办教师花费大,聘用代课老师很便宜,我那时月工资只有50元钱。
臭媳妇总要见公婆,当老师必须要和学生打交道,我人生第一课很尴尬,那天情景不堪回首,平时我做学生时,人家每个老师都大大放放走上讲台,举手投足都很自然得体,无懈可击。等到我今天从学生变成老师,迈上讲台的步子很沉重,真有点撵鸭上架的感觉。
我这个人乳臭未干,虽然在校读书成绩没话说,但真正做老师还远远不够格,戴草帽吻嘴,差得远啊!既然做了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也是老师,老师就要上讲台给学生上课,可是我金口难开,第一堂课在讲台上一句话也没讲,学生还误认为我是不会讲话的哑巴,好在没有学生提意见,必竟与学生初次见面,大家都互不了解。
第一堂课,我虽然不讲话,不代表就不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我会写一手漂亮板书粉笔字,我把要说的.话和要教的课堂知识点,一字不漏地全部写在黑板上。
学生不用耳朵听我讲课,只能用笔记作记录,哑巴吃黄连有苦叫不出,我不讲话也是老师,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也许是万事开头难,人生第一课一时开不了口,时间一长口自然会开的,总是不开口,书是没法教下去的,更何况我代的又是初一(1)班语文课,上课不讲话对于学生来说还可以适应,但对于老师来说是来不通的。
好在没有学生告发到校长那里,我人生第一课就是在一言不发中上完的,好不容易才听到下课铃声,以后再上课,我不敢再不讲话了,再不讲话,这课是无法再代下去。
★ 刺激人生杂文随笔
★ 人生百年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