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别德馨园散文(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再别德馨园散文
――致词,予以秋季离开的同事
她,绝对符合“高、大、上”所有的标准。修养高、有着专业高度、成就高,大气魄、大手笔,个人和学校相当的上档次!她,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女人;她,也是一个我们所敬仰的女人。在她的带领下,德馨园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默默无闻的子弟小学,步步跨越,走向辉煌。她,曾是如此地挚爱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我想,德馨园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她用心血在这儿劳作过、奋斗过!(陈校)
她,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女人;她,也是一个成功的女人。不管把她放在哪个岗位,她总能做到游刃有余、不负众望。作为学科教师,她用专业的力量吸引着好奇的孩子,一起感受另一种语言的神奇。作为管理者,她引领着年轻的同伴一起攀登,一路上风光无限。她也成为一个年轻女孩生命的贵人,我无法用言语诉说自己心中的感谢。亲爱的,遇见你,真好!(易新利)
有人说,浓缩即是精华。在她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小巧玲珑的个头,蕴含的能量却无穷大。她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喜欢带领同伴四处寻找美食。她拥有智慧,课堂点评滔滔不绝,口水过剩。她讲究策略,平时玩个“二五八”经常小输,原是拉拢人心。临走时图穷匕现,毫不留情,不但一次性收回所有投资本钱,顺带还要拿点利息。(肖萍)
6年,德馨园有着她行走的轨迹。她,勤勤恳恳,六年如一曰;她,认认真真,有着钉子般的精神。遇见她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她用心地陪伴,自始至终。她说,她的生命因为在这儿,遇见这群孩子,也是幸福的。因为目睹一路花开,她也就收获了馨香满怀!(丁玲中)
我和她的交集不多,她却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女子,是一个美丽的又有点冷艳的女子。她拥有魔鬼身材、天使面孔。尤为难得的是,她不矫揉、不造作、不遮掩,爱憎分明、敢说敢言。我来了,她去了。我还以为,我的来处即是她的去处。却原来,一切纯属误会。(周纯)
她,是一个永远追逐梦想的女人;她,是一个忠诚地遵从自己内心生活的女人。她不但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教师,更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启示:不但要耕作好别人的田,更要种好自家的地。她为我们德馨园留下了可以生生不息永远传承的校园文化精髓――小蜜蜂、酿书蜜。岁月生香,女人如花。她总在我们的眼里、心头、舌尖上美丽优雅地行走。也许,在另一方天空,她更能自由自在地精彩绽放!(徐蓓)
黄程碧
1、古人求学,悬梁刺股,秉烛夜游。不论是为了光宗耀祖,扬名立万,还是为了修心养性,自娱自乐,都会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好读书,读好书”。所以,许多人终生以书为伴,或安邦治国齐天下,或“箪食瓢饮”亦“乐在其中”,有书香入梦,德何为不馨!
然而,当今社会,好读书、读好书的人已经不多,而崇尚书香的人也就更少了。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竟然名列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的榜首,其他三部“宝书”也名列前茅,而世界名著《瓦尔登湖》也未能幸免,悲哉,痛也!
书香如兰,展示着炎黄子孙的君子风范,君子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竭忠尽力。屈原忠直敢谏,不惜纵身一跃,将平淡与从容化作澄清如练的江水,涤荡了两千年的人心;将正直与勇气化作汹涌奔腾的浪花,激荡起万里长江的雄浑壮阔。岳飞精忠报国,除了良好家教的熏陶,还与终身学习分不开。岳飞参军前,其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参军后,尤其是在成为一名战区统帅后,他的学习热情不仅没有随着职务的升迁而降低,反而越发高涨,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好学的君子风范,岳飞不仅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写出了《满江红》这样的不朽名作。
书香如梅,张扬着华夏儿女的高洁个性。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王冕在?墨梅?中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林和靖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从不与流俗为伍;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正是因为梅花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所以,陆游以梅自况: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书香如荷,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超然境界。荷是宁静的,甚至是隐忍的',故而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唐朝大诗人李白钟情荷花,自号青莲居士,并以荷花来表达爱情,他在《折荷有赠》诗中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qú]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清朝文学家曹雪芹为荷花的高尚品质、情操所感动,以致在寒冬时节写道:“留得残荷听雨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赠日本友人4枚千年古莲子,日本友人视之为奇珍异宝。经过日本友人的精心培育,古莲萌芽放出艳丽的莲花,幽幽吐香,这在中日两国的友谊史上传为佳话。
带着书香入梦,你会走进一个理想的王国;带着书香入梦,你会步入一个快乐的殿堂;带着书香入梦,你会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
愿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书香,愿华夏儿女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书香。好读书,读好书,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再别故乡散文
前两天,我曾在《忆先锋》一文中说过:“故乡对我来说,也许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我没给故乡留下什幺,故乡也没什幺牵动我的心。”在读者听来,似乎我将不再回故乡了,也将不再记起它来。现在想来,这实在有点不妥。故乡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的空气,山山水水,都曾伴我度过二十来个春秋,我岂能如此绝情呢?
我的故乡在四川营山,那是一个不太大的县城。县城周围没有环绕的名山大川,历史虽悠久,知名度却不高。倘若你在四川以外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问起它的名字,一定会十人有九人不知。然而作为我的故乡,我还是要在别人面前夸说夸说的。
我第一次出远门,便是到四川阆中师范学校读书。营山与阆中以前都属南充市管辖,也算不得多远,去一次也最多花五六个小时。那时候,初出茅屋的我,见到异乡的一切,总喜欢拿它们与故乡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哪边好,哪边差。在阆中,说到公园,遍地皆是,说到特产,“张飞牛肉”、“保宁醋”“阆中烝馍”最为有名。但这些我是不能在同学面前说的,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哇!于是,我常常和同学闲聊的时候,常说:“我们营山多好呀,‘冰糖柚’、‘红油’是我们远销全省的特产,我们营山在九七年就通了火车,而阆中没有。我们营山有‘太蓬山公园’、‘西月湖公园’、‘望龙湖公园’……”反正,我总喜欢在营山前面加上“我们”两个字,以故意显出故乡的种种“好”而自豪!
但不知怎的,一个人在同一地方生活久了,就容易把这个地方当成自己的'家乡了。在阆中读了三年师范后,回到营山,我就不知不觉对家乡人夸说阆中的佳处来:“我们阆中怎样怎样……”然后,家乡的人就会笑我:“你们阆中?你什幺时候又成了阆中人了?”我才不好意思地就此打住,想起我才是营山人来。
现在,我算是第二次出远门了,仍改不掉那“夸故乡”的***惯。还喜欢把故乡与这里的风土人情、画山秀水作比较。在异地他乡的我,不知几时又能与故乡再见面,但我懂得落叶归根的道理。到时回到故乡,该不会出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样的尴尬吧!
再别雨季经典散文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一场春雨拉开了毕业季的序幕,从来不曾如此明晰的聆听过雨的声音。你听,滴答,滴答,就像一群精灵,撒着欢儿,在带着铁锈的栏杆上,在青泥小砖的瓦巷里,在睡眼惺忪的路灯下,他们蹦跳着,跃动着,一起唱着,跳着,多么的调皮,多么的开心。他们跳啊,蹦啊,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乐园里了,满世界开遍了晶莹的雨花,那是他们无比灿烂的笑容啊。
你知道吗?雨是有灵气的啊。它总是不经意的就来到了你身边,当你快乐时,它打着拍儿,和你一起高兴;当你悲伤时,它在一旁呜咽着,跟着你难过。对着雨,你可以跟它聊天,陪它玩,它就像是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抚平你的愤怒,释放你的压力,它用自己持之以恒撞击出的檐下青石上的凹痕,告诉你,要坚强,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你知道吗?我和雨有个约会,每年春天,她总会准时到来,她唱着歌,踏着二月的微风,轻盈的,曼妙的,像是一片冬天的雪花,纯洁的一尘不染。偶有瑕疵,也是零星的点缀,衬托出她的美丽。而她带来的'不仅是温暖,更是勃勃的生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在雨季,开始一段幸福的旅程,虽然幸福像雨滴一样容易破碎,像雨季一样短暂,但是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一起刻骨铭心过。
可是你真的知道吗?也许岁月终究会像青石一样,被雨水打磨光滑,我也将不再是那个我。从熟悉到陌生,缘来缘去缘如水,雨水从天空华丽撕裂夜幕的一霎那,是一起走过的最甜蜜的时光,散落地面,碎成一地繁华,最后归于终结。
爱过,恨过,走过,才醒悟,真的只是一场梦罢了。转眼又是天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馨儿散文
阿哥在心里轻柔地叫她“馨儿”。
她静静地看着他,笑吟吟地娇声问:“这名字什么意思”?
“意思讲不清楚。”阿哥想了很久才道,“你像天使般步履轻盈,像玉女般羞涩的微笑,像蓝天白云般清纯;仿佛你的全身播放着一种音乐,让我陶醉,让我情难自己。”
张口结舌。阿哥静静地望着馨儿转身飘逸如瀑布的秀发渐渐远离,而回眸一笑的淡淡情愫,如同一株红木棉,深深地植根于他心里。
阿哥也不明白,为什么抬眼看她,心里便充满了无限的甜意?
夏都的早晨,翠嫩绿叶和灿烂鲜花相拥着挤满了花园,和熙的清风懒洋洋地应和阿妹柔柔的情歌。花园弥漫着更加浓郁的芳香,蝴蝶们更加欢快地舞蹈着,迷恋着柔情岁月的馈赠。
寂静的夜里,当一切都已熟睡,不再寂寞的花园,阿哥献上盛世夏都最醇厚的青春酒。
月光如梦般显露馨儿年轻苗条而纤弱的倩影,飘忽的微笑在她的眼睛闪烁着不可言喻的欢乐。
举起杯儿放在唇边,飘逸的长发在轻风中将那柔情蜜意写在了脸上。
阿哥心跳狂乱震颤,那是爱情躁动的热情,似火焰般燃烧的红玫瑰,埋藏着心底不安的焦虑,心中那难以描诉的柔情使他默然无语。
原来,馨儿就是他意象中的美妙恋人!那从未经历过的'甜蜜而羞怯的爱恋,藏在清早就出门采摘而来粉红色的蓓蕾里。
几多的星星怀着几多未知的秘密,和着绿叶沙沙低语,暧昧的眼睛闪烁着洞穿爱情的柔光,祝福着因为爱不会老去的心灵,为着新的希望欢欣鼓舞。
馨儿,不要再在梳妆台上拖延了,穿上迷人的三月粉红的短裙,不要让长裙的襟裾拖累轻盈的步履,即使粉黛未施,发辫松散,手镯也没有扣好,静静涉过溪水,轻轻踏过草坪,到阿哥的身边来吧。阿哥孤寂的心儿,就如期盼太久新雨滋润的花蕾,深深企盼轻盈的脚步的韵律,敲响他心的琴弦。
枝繁叶茂的夏日,阿哥是幸福花园的侍者,他编织好最美丽的花环,缠绕着馨儿的颈,它会悄悄说出他的秘密。夜色低垂在树丛的新绿上,她沉默地低眸,害羞的心在狂跳,灼热的爱让身体震颤。爱的希望和这季节的嫩草一样疯长,沉醉着爱的洗礼。
关于添馨德美文赏析
终日忙碌,奔波,聊天儿都嫌累,于是悄悄地躲进角落,换个姿势,改改习惯。。。。。。
信马由缰地溜达到空间里。在空间里大大方方的暗送秋波,在日志中肆无忌惮的寻花问柳。。。。。。
展开一篇或应时或应景或应情的美文,来轻轻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无论屋外的景致多么迷人,我都视若罔闻。我把此时看成去林边散步,山间听泉。
那一篇篇美文,清新,悦目。如春风拂面,秋雨呢喃,如夏荷飘香,冬雪盈怀。
那一篇篇美文,雅致,脱俗。有的如纯情少女,明眸皓齿,欲说还羞。有的如痴情怨妇,双眉紧蹙,娓娓叙来。有的像极了翩翩才俊,弹指间解读众生,谈笑间答疑百态。
那些隽永,精炼的文字,如音符般从主人的'指尖滑落,分明附着主人的气息,和着主人的心态。在主人的脑海里经历了地狱,炼狱,天堂之后,幻化成蝶,跃然纸上。
面对那美文的诱惑,我经常不能放手,我不能不去占据。唯此道我有点儿强行,有点儿霸气。
轻轻地诵着,细细的品着,丢失了心目,迷茫了思想,摒弃了灵魂。我身处何方,情归何处,不知道。此时,我犹如木偶,提线者竟是这篇篇美文。
我不禁哑然。
我因美文的喜而悦,我因美文的忧而悲,我因美文的泣而泪。。。。。。
我也曾自审自问,为何口拙手笨心也鈍,为何坐拥此景情难抒,为何。。。。。。
书阅的不多,只好多阅人,路走的不远,只好多走心。
借别人的目光延伸自己的视野,借别人的耕耘开拓自己的心田,借别人的智慧荡涤自己的灵魂。
不知不觉中,美文尽了。
不知不觉中,心定神爽了。
女子无才,添点儿馨德也好。
高一散文:再别旧校
一别二十年,往事成风・,连过去的学校也都改造成了园林。正当午时,阳光似从柳中来。温柔舒适,在身上留下点点斑驳的映影,如太阳女神走路时遗留的光辉。
满怀思恋,轻轻走来。眺望天边那韵白的云彩,可是往日旧熟正欢迎我的到来?这湖水好像就是以前校园所治址,粼粼波光使我既伤叹又欢喜。唉,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
撑一支长篙,向往日班级划去。揉碎现实,在那漫天大雾中搜索缥缈的'背影。只可惜四周空寂无人,只可惜久别重逢亦难寻。陪伴我的恐怕非属这片湖了。
双手微捧,捧出一阵冰凉,我似乎还能闻到弥漫在校园里桂花的芳香…静默无人,独我其谁,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去。
再别故乡优美散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不知是我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手丢掉的一枚杏核,但它一定是颗灵性的种子,因为不久,那枚杏核竟然在我家的菜园里发芽了。风来雨走,春秋几度,钻出地面的杏树和我一起成长,成为童年里不可缺失的记忆。
到了结果子的季节,黄里透红的杏儿让我垂涎三尺,但我一直不愿独享,总是捧着黄灿灿的杏儿送给东邻西舍,同学和好友,他们都品尝过我家甜杏的味道,直到十几年后,和我成为同事的朋友也知道我家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杏树。那时的我已在县城工作,家父为了让我能吃到新鲜的家杏,精心采摘了一箱,骑自行车走了四十华里的国道给我送到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同事自然分享了这道独有我家特色毫无污染的美味。那个时候留连在我齿间的,不仅仅是杏儿的酸甜,更多的是对乡情和亲情的眷恋。
直到有一天,我从县城回到家。突然发现院子里空荡荡的,那棵早已冠如伞盖的杏树怎么不见了?我飞跑进屋,问正在闲坐的母亲。母亲回答我说,杏树已老,枝枝杈杈和浓荫挡住了窗户,显得我们的土屋子更加局促和狭窄,不通风,不透亮,便找人把它伐掉了。我理解母亲的做法,但还是不争气地流了泪,仿佛那棵杏树长在我的心底,伐掉它就是在我心里留下伤口。我心疼,我难舍,为了一棵长在童年记忆里的树。
那个时候,我哪里知道与一棵杏树的分别,仅仅是难舍的开始。
几年后,为了让年迈的父母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我们在县城给二老买了楼房,开始了与老屋的告别。搬家的那天,母亲找各种借口,房前屋后地转来转去,就是不肯上车,蹒跚的脚步看上去是那么沉重。早已人到中年的哥和姐们,陪着母亲凝望几间曾给我们遮风挡雨半个世纪的土屋,百感交集。就要告别了,装载过父母的青春我们的梦想和昨日悲欢的老屋啊,将成为一个符号,或者成为尘埃,我们怎不为它泪流满面?
离开老屋后,我们便很少再回去了。居住在县城的父母渐渐适应城市的生活,偶尔回到老村看看,也因经常听到一些熟人离世的消息而感到惶恐和悲凉,故乡的'情结只好系在心里,不好再解。
为了让父母不感觉孤单,我几经辗转,选择和父母毗邻而居。我们前后楼住着,我的后窗正对着母亲的阳台,妈妈喊我回家吃饭的感觉像童年一样温馨。尤其在我生病期间,母亲更是每天往返二楼和四楼之间,还需绕过两段弯路,患有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母亲,是怎么样踏过山峰一样的百级台阶,来到我的门前?每次每次,听到母亲站在门前喘息不停的时候,我的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滋味,说不清是感动和温暖,还是不安和愧疚。还有我的父亲,为了不影响我和先生的工作,无数次为我接送孩子,风雨不误。父母已年过七旬,当初我选择距离父母近一些的初衷是照顾二老方便一些,结果是我得到的照顾远比我付出的多,我能做的,就是尽早地回家,陪他们吃饭,或是看着他们哄着我的女儿开心。
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延续着,我从不预测未来,以为就在这小城扎了根,像那棵杏树一样,随着季节荣枯,春来发花秋来结果,自然平淡。
没想到,两年之后,我的人生出现转折,如峰回路转,也像柳暗花明,我即将离开和父母朝夕相伴的县城了。我已没有十年前从乡村调入县城时的欣喜,涌上来的是无尽的心酸和难舍。母亲听到我调离的消息时那声长长的无奈叹息,击中我心中最柔软的一角,疼得让我说不出话来。同学朋友和同事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纷纷打电话或发短信,祝贺并设宴为我送别。我几乎像逃离一样,不敢在故乡久留,因为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多年沉淀下来的感情足以使我每次举杯都会哽咽难言。
我的心里盛着太多太多的牵挂与歉意,悄悄踏上异乡的土地。回望故乡,草无声,花无语,云也停在空中一动不动,它们都在默默地看着我如何走好前方的路。我不敢停下脚步,我知道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行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地相遇和别离。离别都是一样的,但含义却各有不同。这次的离别,使我想起了那棵杏树,那棵在适合它成长的院子里开花的树……
美丽的馨和园作文
“滴答,滴答”,窗前的小闹钟弟弟不急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很长时间,却仍然睡不着觉。因为今天我实在是太兴奋了,一下子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那些事物仿佛就在眼前,令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去触碰它。
吃完晚饭,我十分悠闲地把自行车从储存室中拿出来,拿上钥匙,哼着歌儿朝着市民广场——馨和园骑去。
到了馨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用红色刻出了“馨和园”三个大字,在七彩的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朝着馨和园里面走去,在左边的停车场将车停了下来。随后,一路直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星期天独有放映的灯光喷泉。我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静静等待喷泉表演的开始。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表演开始了。每个喷孔都依次喷出水来,从低到高。在几分钟前,还是一个小朋友那么高的水,没过多久,就截然不同,一下子变得三尺多高。这时,彩灯打开了。彩灯映照在喷出的水花上,仿佛给水染上了一层颜色。水和水互相交叉在一起,在彩灯的映照下,颜色更加丰富了:有红的,有蓝的,有绿的,有黄的……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座以彩水浇灌而成的`“彩虹桥”。我看得入了迷,不禁靠近了些喷水池,水花溅落在我的脸上,就如同是彩虹姐姐给我的礼物一般,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往馨和园深处走,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小型的游乐场。你瞧,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灿烂!你听,孩子们的笑声是多么爽朗!快看!充气城堡上孩子们光着小脚丫,在软软的好似云朵一般的城堡上活蹦乱跳,仿佛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再瞧!孩子们在碰碰车中,转动方向盘开着车,快速撞击他人的车子,欢畅的笑声在空中回荡,好像自己就是一个欢乐的小司机。
啊,馨和园的一切是多么美好!下个周末我还要去玩!
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原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中的“斯”是指示代词此、这;“是”字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即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是只的意思;“吾”即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因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翻译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 再别雨季经典散文
★ 《育德园》读后感
★ 给馨的一封信
★ 尚武更尚德散文
★ 北园之约优美散文
★ 槐园春韵散文
★ 白雪的小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