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园之约优美散文(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ulvwan5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园之约优美散文
百牙山横亘在北园和百荷公园之间,是造就南动北静,喧闹与闲逸的天然分水岭。闹市中难得有一块清静之所,北园,自然就成为晚餐后散步散心的首选地。
喜爱北园的雕塑小品,不知设计者有一颗怎样的妙悟禅心,只轻轻地点化,就让人醍醐灌顶,对生命痕迹了彻于胸。瞧,池塘里三五条青牛半浮水面,悠闲闭目,任顽劣村童卧伏其背,嬉水逗趣。撩泼得水花四溅,惊叫连连,把一池的欢乐都留给了无忧无虑、纤尘不染的童年时光。
绕池东行二十来米,有一块更大的水面,依依拂水的柳荫深处,一男一女两个青葱少年正在紧张地配合,好把一条已将鱼竿弯成满月,随时有可能脱钩而去的欲望之鱼拖出水面,情态之逼真,让人为之捏汗。心有灵犀者定能观之顿悟,没有欲望的人生是可耻的,青壮年阶段尤其如此。临渊羡鱼,退而结网都是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不过在结网乃至撒网的过程中,需要交流协作、彼此扶助,更需要光明磊落的赤子之心,才能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吧。
折步向南,曲径通幽,回旋往复,眼前豁然开朗,绿茵如毯。小丘下似乎刚刚结束一场音乐会,琴凳上随意散放着几只小提琴,大提琴则斜倚于凳旁,一阵风过,谱架上的乐谱被吹得哗啦作响,仿佛招呼着演奏间隙品茶小憩的主人归来。这样的背景,这样的铜塑,让被日常琐碎事务绷得紧紧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快节奏的脚步也变得不疾不徐,尽情享受一下张弛有道的生活情趣,或许是人生意义的一体两面,冗繁而不落俗,即便枯枝也能绽放出雅致之花来。
缘路迤逦东行,便来到了北园的出口,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雕静卧此处。祖孙二人正在弈棋为乐,长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颔首拂须笑视着苦思冥想的孙儿。在他的眼中张张似纸薄的人情也好,局局比棋新的世事也罢,都不过是云烟过眼,惊鸿掠影,他的棋盘早已铺展出这块尺幅之地,延伸到广袤的时空而毫无掣肘,继而转化为含饴弄孙、情系天伦的自在逍遥。一路走来的生命历程能有此归宿,应该也算功德圆满了。
夜晚的北园静谧而不寂寞,清冷而不孤独。没有斑斓炫目的.霓虹,但波光潋滟的清影更能激人遐思。没有随处流淌的音乐,却有不知名的草虫伴随着笃笃的脚步不懈歌吟着一路相伴。引人注目的是池塘中居然有一丛茂密的芦苇,在这个闹市公园里显得唐突而不合时宜,就像我的贸然闯入,往往也会惊吓了树影草丛间的恋人一样。独坐芦苇丛前的长椅上,手中烟火明灭,思绪也如一缕青烟飘忽不定。四百多年前,当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被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争论不休时,比他小二十七岁、来自同一国度的帕斯卡则发出了“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的警喻,进一步肯定了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思考确实是让人独立于世的精神脊梁,除此应该别无他途。有人说,思考是一泓痛苦的深潭,想得越多,痛苦就越深。但丢失了思想,淡忘了思考,真得无法解释人和芦苇究竟有何质的区别。其实一个人强大起来的路途并不遥远,只不过是从思考的大脑到行走的双脚的距离罢了。
临走之前,习惯性地回望北园,标记池城历史的百牙塔上灯火璀璨,与远处“中国人民银行”的霓虹交相辉映。屡遭兵燹、数毁天火的百牙古塔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呵护修复下才得以完存,昭示着历史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诚如每个人都要正确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物质满足与精神超越的关系一样,这也许是北园给予造访者的又一启示吧。
北园,大音希声。北园,常读常新。
北园之春优美散文
春色渐浓,小巧的百牙山越发翠绿了,她像一只春蚕,横卧着,将偌大的百荷公园一分为二。常常过南园,对她四季的风景熟识得如同自家小院里的盆景;北园去得却少,常常在心里念着,想去那里走走,看看。其实,这很简单,瞅个空,抬腿动脚就到了。
隔一座小山,南北二园却有如许的差异。相较南园的妖娆,风华无限,北园显得素雅多了,她像一位村姑,朴实无华,不着粉黛,尤其是几方小池塘,更显素朴,塘四周生长着各样野草,小小的植物们出身卑微,但不卑贱,生性顽强,在大自然的春天里长势鲜活,令人思索与感慨。沿一条长堤慢行,少见人工痕迹,多原生状态,尘土、瓦砾、土坷垃,随处可见;有的杂草掩径,有的地方又浓荫遮蔽,欲断还续,有柳暗花明之意,令人怡然自得。在这里行得远了,看得久了,心态就会在不觉间发生转换,仿佛置身清新的乡野,通体舒畅,身心无端地放松了。
不由驻足,看水中浮萍,苔藓,以及蒿草;东一块,西一丛,不拘一格,也很美。再看塘水,不清澈,碧绿的颜色,但水质活泛,灵动,涌现朝气,无沉暮之感,是所谓的春水。另一塘中,有几头牛的雕塑,俱沉身入水,神态惬意,似要洗去一身耕作后的疲乏,而重焕精神。两个牧童,一男一女,俏皮地骑在牛背上,其中的小男孩正横笛近唇,作吹奏之状。我想,这或许就是唐会昌年间为杜牧指过路的那位吧;杜牧去得远了,他便收回“遥指杏花村”的笛子,当然,而后吹奏的不会是千古绝唱的《清明》,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了。
春天里,柳是不会轻易放弃她的主角地位的`。北园的塘坝上,水岸边,照例少不了她们迷人的身姿;迷在哪呢,在朦胧,在梦幻,在她的风情万种。烟柳,柳如烟。不知这是哪家的发明与定义,虽然世人多沿用此说,但我却以为不太确切。请看,烟与柳,分明是有所区别的。烟色浓重;柳色轻淡。长烟袅袅,看着亲切,有俗世居家的味道;柳色暧昧,迷乱情怀,似春之使者的面纱或帘幔。说什么“柳如烟”,不会是目力不及,或想像匮乏,胡乱打个比方吧。
公园里少不得花,北园亦然。路边,树丛,草间,桥头,开得各异,有的婉约,有的泼辣。观之,皆不能识。有的人对花呀草呀很在行,言辞间,文字里,不仅能细数花名,还能说出各种花的习性,花期,形与色,好像花是他家的亲戚。我曾经于这一点上很惭愧,觉得自己很粗俗,没文化,不解风情,于是,就想学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后来,我想通了,我又不想做植物学家,更不想做花卉专家,我观花色,感受到花美,这就够了,就好比满大街的俊男靓女从眼前飘过去,你看到了,觉得很美,心里受用,不就行了,至于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不,在一条路边,我又看到几个打扮入时的少年男女,他们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原来那里有一些金属雕塑,是几样乐器,吉它,小提琴,大提琴,谱架,当然还有琴盒。对于乐器,我不在行,更不能熟练地让它们发出美妙的音响,但我知道,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介质,设计者将它们安置在游人如织的公园里,在审美的同时,更是对某些美好意愿的一种表达。
不仅乐器,还有附近的石雕、铁画、仿古的亭子,更不用说那座古老的百牙塔了。这些都很好,使人觉得,北园虽简约,但品位不低,有深厚的内涵,就像我们生活的这座小城。
古文北园散文
门出几步,观园景。比南园相①上下也。南行百步②便南园也。
园,处村北,西水,东路,南北驻③。
园内,绿一片,春麦像草。余想香山④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麦正发成节,又是兴然也。
园内座百户,多双楼⑤,也多一楼者。园内又分南北,因路而出。路,宰,不平也。户户围路,路无加宽也。
园乃新园也,都与中园⑥般⑦也。南观中园故⑧,南观北新⑨。园内半户半园⑩,北户,南园(11)。园南庄草,与电杆多也,空廓(12)之。约百亩,地廓。旱时,水无力上之。常吸水而上之,水沟成河也。
夏季到临,园内门庭若市(13)。来往芒乎。麦收时束,曾园,私灾,烟然空,多时而灭。
秋时,米成,农收米之,对于夏也(14)。米后麦可中也,农机,满园(15)也。时一片黄(16),多日而绿同草。
园与南园而乎?时于同之。节也同也,气同般之也。略一乎(17)?
壬辰年五月。
【解释】①相:相同,这里说比不上。 ②百步:百米,比喻词。 ③驻:通“住”,住处。 ④香山:白居易(约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⑤双楼:两层楼,都盖上两层楼。 ⑥园中:指老家,老庄。 ⑦般:通假字,通“搬”,搬迁,搬家。 ⑧故:故乡。 作者在门外看故乡。 ⑨新:新鲜,飘亮的地方。 ⑩半户半园:一半住人家一半是园地。 (11)南园:指北园中的圆地。不是《南园》中的南园。 (12)空廓:空地。廓,广漠,空阔。 (13)门庭茹市:人山人海,人多。 (14)对:比。好于夏天。 (15)满园:满地都是。 (16)黄:黄土,耕完地的黄土。 (17)略一:也不要一一介招了。
清明之约优美散文
从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从淅淅沥沥的三月杏花雨中走来,清明节来了。
清明是生命之约。面对眼前孤寂的墓室,触摸那还带着寒意的墓碑,那曾经生离死别的哀伤又将掠过我们的心田。阴阳近在咫尺,生死却是隔世。面对逝去的亲人,我们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细数逝去的日子,我们倍感生命的珍贵。人生苦短,厚厚的黄土也将是我们最后的归宿,精彩的人生只待我们去拼搏。清明的时刻,我们将更加珍惜一个个平常的日子,感谢生命,善待生命!
清明是思念之约。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又将打开思念的闸门,任记忆的流水浸润我们的心田。曾经的欢乐,曾经的幸福,太多的'曾经此刻已变成了我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我们不会苛求逝者,总将责备留给了自己;我们思念逝者,却将痛苦偷偷地珍藏。有心思亲亲不在,无意念春春又来,无论我们身处贫富贵贱,无论我们人在海角天涯,清明的时刻,思念的忧伤总是难以释怀。
清明是感恩之约。当清明的轻风吹过你我的面颊,当清明的微雨打湿了你我的衣衫,我们其实是在享受生命的给予啊,而我们可敬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春天的所有馈赠了。是亲人们给了我们阳光雨露和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拳拳爱心让我们幸福成长。我们总以为时间会等我们,岂不知来不及的报答总是让人歉疚后悔。清明的时刻呵,感恩的情绪便如这春天的潮水,一下子涨满了我们的心头。
清明来了,请燃一炷香吧,让清明的空气弥漫温暖;请斟一杯酒吧,让清明的流水载有真味。清明,它把祖先的传承递给了我们,它把永远的真情留在了人间。眼前的清明,恬淡安谧;心中的清明,宁静致远。
青瓷之约优美散文
我真正喜爱越窑青瓷,是在十年前的法门寺,看到地宫里陈列的那些唐代越窑秘色青瓷,令人赞叹不已。
一直想寻访辉煌了一千多年的越窑青瓷烧造之地。二月初春,从宁波返程途中,我们驱车直奔梦中萦绕已久的上林湖。汽车在山野村舍间颠簸着,幸亏有了现代化的导航仪,不然,我们怎能寻得到深藏山林的这一处清澈的湖水呢!“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的标志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快步走进这片梦幻之地,春天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成了群山中的一池碎金。那些幽静美感的瓷片在哪里呢?我走上山坡询问一个种菜妇人,她随手往后指了指。沿湖走过一幢黑瓦粉墙的房屋,古窑遗址保护处呈现在我的眼前。已经是下午五点钟光景,竹篱木栅,大门已关,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回家了。我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望着山中小道和山坡上的亭角、廊棚,想那一定是龙窑的旧址了。思忖片刻,我便像顽童一般,翻越木栅围墙而入,沿着碎石山道来到了窑址前。
沿山坡而上的龙窑内,残存的匣体仍在,它们静静地躺在窑底,从时光隧道的缝隙张望着世界的流转。似乎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略显诧异。是的,空旷的山谷中,太阳还斜挂在山脊。除了偶尔的鸟声和我的脚步走在山道上,踩着树枝发出的枯枝声,四周一片寂静。我的目光掠过树林间的土层,寻找起千年前遗落的翠色。突然,一块瓷片跃入眼帘,我急忙从泥土中拾起这块小小的,青黄釉色的`瓷片,抹去泥土辨别着。这一块烧于唐五代的瓷片,发着油油的光泽,就像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它的颜色和我在法门寺地宫看到的那些唐代秘色瓷并无两样。
越窑青瓷是东汉以后越国人利用当地的优良瓷土和丰富的木材,以及清澈的湖水资源烧造出来的。到了唐宋,以其丰富多样的器形、细腻的瓷质和釉色,赢得了上层士大夫和皇室的喜爱,成为中国青瓷中的一枝独秀。我沿着山道一路寻踪,两边的山坡上、树林间,到处散落着原始青瓷的瓷片。我谛听到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先声,那曾经映照在越山秀水间的熊熊窑火,是人类活跃在东南沿海的生命之光。宋代以后,因极度繁荣的农业,导致烧窑的燃料逐渐短缺,工匠的雇值也上升了。到北宋末年,越窑作为一个瓷窑体系,衰落了,默默地消失在杭州湾的南岸。一部分窑工奔向了浙江龙泉的山区,立窑烧瓷,把越窑的烧制工艺,融合到了龙泉瓷的工艺造型中,开创出了青瓷的新天地。一部分瓷工北上融入了耀州窑的队伍中,促进提高了耀州窑生产的瓷器质量,所造青瓷的颜色因类似越窑的“秘色瓷”,而在当时被称作“越器”。
忽然,在湖边的水草里,我发现了几块小小的瓷片。历史的遗落和潜伏,在早春暖暖的阳光下与我如期神会。我轻轻把手伸进冰冷的湖水中,从细软的泥滩草丛里拾起它们,瓷片和湖水和阳光一起闪耀。瓷片的釉色、胎骨各不相同。有的粗犷,有的凝重,有的带着淡淡的青色,犹如一抹远山翠黛。有的青中泛黄,似冰似玉。有的青中带灰,色泽纯明,冰纹如春天的野草破土而出。这些小小的瓷片,就是青瓷世界的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从汉到宋一千年的人文景观。瓷片带着先人们的精神与气韵和我亲密地接触着,远古的彩虹让我的精神畅通无阻。
带着这些瓷片,我回到常熟。夜深人静时,我坐在书斋里把玩它,灵魂在飞舞,流水在喧响。
北,冬季优美散文
这个地方。
冬天的时候会下雪,一片片纯白色的晶莹六边形从天空中旋转着,飞舞着飘落下来。
抬起头看,满目的莹白刺得眼睛无法完全张开去一览那漫天的温柔,轻轻闭上眼,似乎能够听到那翩翩舞蹈的精灵们的窃窃私语。会感觉到有丝丝凉意从脸颊传来,伸手摸去,指尖留下淡淡的水渍。
北国的冬季,总是伴随着干燥和寒冷裹着厚厚的白色姗姗而来。
在室内躲进柔软蓬松的被窝,听着窗外悉悉索索的雪花飘落的声音,想必第二天清晨出门之后将会是满世界的纯白映入眼帘。
被白色侵入的世界,纯洁,干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一夜之间接受了神圣的洗礼,不再存在肮脏,也不再有黑暗。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片片的白色之中,心中也多了份平静与安逸。
这样的清晨,少了平日中汽车的嘈杂与人声的鼎沸,没有了工作日的繁忙与独自静下心后的焦虑与慌张,一丝丝能够让人心情平静下来的感觉从那白色传入身体,这就是属于大自然的力量吧?
沿着小路直下,还未经过他人踩踏的地面,覆盖着一寸还厚的雪白,显得蓬松而柔软,回头望望,一路走来,留下了一列白色的脚印。
你也喜欢么?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感受那蓬松的厚度被自己挤压的感觉,听到无数的雪花被紧凑到一起的声音。
“嘿,小心啦!”
“噗??”
还没反应过来,背部就承受到一股力量,接着就听到雪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偷袭我,看我的.。”转过身就见到一个笑靥如花的人儿站在不远处,一双眼睛水水的泛着调皮的光芒,随即弯下身团起地上散乱的雪揉成团丢了过去。
“哈哈,丢不到我丢不到我!”只见那抹身影伴随着笑声躲到远处,于是一场两人的雪仗就在这冬季的明亮早上展开了。
……
这是离开家之后的第一个冬季,大雪洗净了街道和房屋,也洗净了不安与烦躁,就连漆黑的夜晚也因白雪而变得明亮了起来。
两个人玩累了背靠背坐在一起,看着干净的天空,突然想起那年夏天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地点,迎着炙热的阳光交谈着。
“你说,许多年之后,我们还能不能像这样,不计较名利,能够说心里话,谈梦想,说八卦,只是因为关系好而在一起?”
“应该可以吧。”
“嗯,希望可以。”
北国,冬季,雪依旧,友谊依旧。
心灵之约的优美散文
在这喧嚣的红尘中,有很多美景时不能错过的。尤其是青葱如花般的年华.那时的我随着着当时环境的潮流懵懂地走入社会,不能左右自己地工作结婚,很难想象那时竟无法给自己留些时间,静静地深思,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好像很难控制自己的一切,对此却是苍白的无能为力。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眼花缭乱的诱惑,令人感到吃惊的烦恼和无奈。人们总是整天怀着层出不穷的的心计,慎小慎微地忙碌。每天有办不完的细碎琐事,在他们眼里,如不尽心算计,那将会是失去很多,如名利、钱财、舒适的生活.什么都想要。为此乐此不疲。也许这些不并不是他们的初衷。可又有什么办法,赤裸裸、冷酷的现实无法使他们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人们忙得没有时间控制自己,一天一天地庸庸碌碌,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不停滴轮转。吃饭上班、凑热闹、下班喝酒、聊天、挣点小钱。无时不刻地生活在无形的世俗洪流中随波逐流。为了一些不值得付出的所谓的事情而战战兢兢地将人生掷出。
或者昏昏噩噩地消磨时光,无所事事。盲从地打发着一天又一天。
年轻时的我不谙世事,倍尝经常疲倦的的`心痛。生活的好累,好惨。即使懂得那也不是我所需要的,也感生活的空虚。怎奈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如此,与理想好似很远。
随着岁月的涤荡,我渐渐地学会了随遇而安的平静,独守心底一片宁静的空间,时刻闪现在眼前的窗棂里。执着的信念犹如晨间的霞光,洗亮了我模糊的的目光,肥沃的大地氤氲缭绕,蓝盈盈的天空,燕雀的欢飞呢喃,潺潺清清的荷塘。都使我振奋不已。
还有那披着斜阳霞光,踏着阡陌小路上的暮归人,繁星给他了笑脸,绿丛中的蛙鸣虫声为他一路歌唱,好个惬意。他却给予我脉脉的温情,为我拭去心中的寒霜,支撑着我的灵魂。
我时常有着莫名的缥缈一种见识,不断地升华,肯定自己的路标并没选错时又否定那一霎意念的冒失,左右徘徊。这些也许只属于自己人生之旅中成长间的时明时暗的莹辉吧。
清晰前方布满的荆棘坎坷。我依旧豪情满满地往前行。让昨日的身影、梦与年轻的懵懂、交织在身后。
闲暇时间,或者挤出些空余去做。做些自己爱做的事情,的确是非常受益的事情。时常在夜晚拿起枕前的书,尽心的阅读,有的是看了好几遍,又领略到新的含义,很是自得舒畅。
留些时间和心爱的人一起去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界里的宽广的胸怀,领略大自然的雄浑、高远的意境。倾听风的细语,遥望天中云舒云卷的自在。心情的暇思也跟着云儿游走飘荡。
面对着生活有很多使我们不如意的地方。只需要我们坚强地面对。不断地改善我们的现实状况。一个人真正地活过,就意味着在他的人生之旅中,不断地完善、升华、跌倒、负重,再爬起重新站立迎对现实,做过了,无愧此生。
独守心底执着的信念,信守属于自己的一宇空间,静思充实自我。拂去心底的零落的尘埃。让美好的情愫激情飞扬。不会再让年华从指间悄悄无声地滑落。
盖北葡萄优美散文
7月,白白的太阳炙烤着杭州湾。浙东沿海,大地与海水整天在比热,大地总能领先点,这是7月太阳制定的法则和骄傲,但上虞盖北的大地却始终落后于海水,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太阳对于其统治的地盘出现的例外,意外地欣然甚至得意。因为这方大地是绿色的海洋,是江南的吐鲁番。风不想辜负于它,全无在他处的慵懒颓废,振奋精神勤劳地翻腾起层层绿波,绿波下乍现一串串硕大的葡萄。
姑且用“游”进入盖北的葡萄园吧!如果用“走”或者其他进入盖北的葡萄园,不仅少了诗意,更缺了对绿意凉爽的表达。进入大棚葡萄园,那绿意凉爽便如清凉的河水漫过你的头顶,能不用“游”吗?“游泳”者很多,我们一边游,一边欣赏着琳琅满目随手可得的串串葡萄,白的像羊脂玉,红的像红玛瑙,紫的像紫水晶,黑得像黑宝石,饱满、瓷实、挺括,想的忘了神,就会被葡萄碍头碍肩,沉甸甸地让你猛地一醒。拨开叶子剪串中意的葡萄,与我同游的盖北朋友同享,剥皮,吃将起来。嫩滑筋道的果肉让你的牙齿沉浸在温柔里,总想多留一会,不忍下口;葡萄汁已经跟舌头亲昵了,那水分甜味鲜味总能让你的味觉觉得满意时,再那么增加一点水分甜味鲜味的力度,让你有了十二分的赏心悦目乐口,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大棚上不时有模糊的鸟儿影子划过,若小鸟看到我们,会不会以为是鱼在葡萄园里嬉戏。若它们有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些才气,会不会把他的‘荷动知鱼散’改成‘叶动知果剪’。鸟儿是水果的美食家,家乡的鲜桃杨梅,它们都尽挑好的吃,我们其实都吃他们挑剩下的。葡萄园因为大棚的保护,鸟儿飞不进,这葡萄美食家就只有我们来做了,我想,它们在葡萄园上,一定干瞪着眼,口水如雨,急得那个团团飞哦。
旁边的.大棚葡萄园里的葡萄都包着白纸套,皆深居闺中,没一点半抱纸套半遮面的。见我诧异,我的盖北朋友就说:“那叫玫瑰葡萄,不仅有盖北葡萄该有的良好品质,还有玫瑰的芳香,这葡萄特娇气,沾水皮就绽,纸套是用来防水的。”刚到大棚口,浓郁的玫瑰香就突袭而来,恍然以为进的是花园,花园里玫瑰怒放。临近玫瑰葡萄,却不敢剥下白纸套,连手都拘谨了起来,生怕我的鲁莽唐突,吓着了她。我朋友或许跟她们熟了,就没有那些礼数心情了,只是小心翼翼地剥下,估摸我们看了她之后,还可以让她重回闺中。我看到她了,找形容葡萄的词汇来形容她,似乎不妥贴了,想来想去,还是用玫瑰花吧。她不正散发着玫瑰的香味吗?她不正是一朵玫瑰花吗?一颗颗葡萄不正是她一瓣瓣花瓣吗?还是朋友懂我,他拿来了葡萄箱,给我装满了一箱。我忍着,没吃,是刚才吃饱了,还是对她实在爱怜,不清楚。
带着这箱葡萄回家,让我有了凯旋的味道。到家后,刚想吃,电话响了,苏州的同学来上虞了,说晚餐一聚。晚上当我满载同学友情回家,就径直找起那箱葡萄,曾料找不见了,紧问老婆,老婆慢悠悠地说:“晚饭后我们刚吃葡萄,表姐来了,她也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她连说好香好看好吃,把剩下的全带她家去了。留言,改天送我们一箱美国提子。”表姐我知道,一百分之百小资,言中国葡萄总不尽她意,崇洋媚外,整一个美国提子的铁丝。我嘟嚷着:“我还没吃过呢?怎么能全拿走呢?”老婆女儿不约而同地耸了下肩,干瞪着我,我干瞪着她们,葡萄园上空的小鸟刹时盘旋脑海,我无奈地咽了下口水。
方寸绿园优美散文
沉闷的夏日,我总是无力地在现实与内心的边缘希图找到一个平衡支点。而总是回味一个自己编造的故事:亮丽的色彩布满墙壁,温馨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清风摩挲,绿意浸润,幸福孕育,一切都在白天和夜晚重复演绎着。
在我住的楼前,有一方空闲地,堆满砌墙时留下的碎砖断瓦。今年开春,我将废弃物清除出去,又拎来几桶泥土,小小方寸,无法种什么,为的满目灰色,满心苍凉中能看到一方泥土的色泽,没想到,春雨晒笑处,泥土中多了一层茸茸绿影,至盛夏,已是一方繁茂蓬勃绿域,清晨或夜晚,我默默站在阳台上,贪婪地吸吮它们淡淡的幽香,观赏它们娇绿的妙颜,渐渐分辨它们的种类,那最高的是沙荆,在雨水,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苗条而娇嫩,岩基石旁是一株蒲公英蓬蓬的'伞状种子在阵风中飞向远方,而颈相挽,叶相连,挤满剩余地面的是太阳花。
每次走向这小小绿园,我都尽量轻轻开启阳台的门,怕惊了那草丛中无数昆虫的合奏,我知它们在颂扬,在赞美,表达着我在走笔是同一种感触,我明白,我走向它们。生命之间的灵慧已贯通。同时,将同样的幸运感受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自然。
有时我企盼雨,看雨丝从浸着阳光的高空射下来,打在草叶上,此时我会醉,忘了内心惶然,随着草在风雨阳光中漫舞,或者默然站立阳台,与这丛生命用心与之对话,谁能知道,在藩篱禁锢的生活中,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个人能无所顾忌地对我说话,而又能专心地听我说话。而现在,草们承受着我的希望和孤寂,承受着一颗失去平衡的脆弱的心的默默无怨,我是何等幸运!
那一晚,我做了一个梦,绿园中的草们终被除掉,它们杂乱地躺下,地上遍是绿色血液。我醒来,梦里梦外,一切雨声。
★ 盖北葡萄优美散文
★ 东海岸之约散文
★ 北畇兰亭散文
★ 滇北之行的散文
★ 纸飞机优美散文
★ 彷徨优美散文
★ 雨季优美散文
★ 目送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