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闲侃三八的散文(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迷茫男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闲侃三八的散文
咳咳,今天,咱们换换,侃侃关于“三八”的话题。
嗯,那位要说了,这三八节不是已经过去了吗,过时的话题还侃它作甚!是,这话在理。要说现今的社会那是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瞬息变幻,早晨还是薄雾绵绵,中午却雷雨交加,转眼不到下午已经是风和日丽了。这比喻要是不大恰当那我再换一个。话说这隔壁刚有人吃多了放了一个响屁,听墙根的听了去,一传十十传百,眨眼功夫一村子人全来问候你:怎么,听说你身患重病,上吐下泻,肠胃不和……结果你四平八稳坐在八仙椅上,乐呵呵地笑说:嗨,那已经是半小时以前的历史了……
说了个笑话,言归正传,拐回今天我想唠叨的话题。
第一次知道三八妇女节,还是我念初一那会。那天学校组织看电影,浩浩荡荡的大部队,看完电影往回走时,咦,我们忽然就发现,带队的全剩男老师了。有学生就问,老师解释,今天三八妇女节呢,女老师都放假回家去了。这下女同学们也不乐意了,那我们也是女的呢。男老师一想这事也对啊,于是请示男校长,校长批示:女,无论大小,一视同仁,女同学们也回家去吧。于是大部队迅速被瓦解,女孩子们兴高采烈,男孩子垂头丧气,在同样垂头丧气的男老师的带领下回学校上课去了。第二天我们上学去,听说最后男老师也提出了抗议,说这女同志要休息,也得要男同志辛苦伺候啊,不放假那能行吗,于是学校全部放假,散伙,皆大欢喜。
瞧瞧,这女人好容易有个节日,放上半天假,这男人们瞎凑什么热闹啊,哈哈!
长大了慢慢就知道的多了,三八红旗手,三八妇女节,三八线,臭三八,死三八,三八,八婆……前面的这是荣誉,后面的是骂人,三八,后面要不加上一个节,谁也会说你在骂人,而且骂的就是女人。我有时也疑惑不解,为何只多一字褒义瞬间变为贬义?哈,不得不佩服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是国骂,也全是女人遭殃。在这方面,已经形成默认,是不见男人去争抢的。
有人要说了,那不过是片面之词,现在的社会女权盛行,女人的地位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都敢站在男人脖子上拉屎了,妻管严,怕婆娘,难道不是越来越多吗?呵呵,也许吧,在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很多事情,是无法用理智来分析的,比如,封建社会女人被男人踩在脚下,新社会,女人统领着男人的钱包,面子,甚至里子,可是,二奶还不是男人包的?男人们从骨子里,就蔑视轻视着女人,女人的地位从始至终,都只停留在依附男人的阶段。女人要想做出点事,就要遭到嘲笑讥讽甚至人身攻击。说句粗俗的话,男人落难流浪了可以去讨饭,女人落难流浪了,最终不是被男人英雄救美,就是进窑子,落下永远洗不清的污点,遭千人指骂,口水喷,永远也抬不起头来。说来说去,女人,还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千古以来的风气,注定女人一生的`辛酸,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眼泪。
现在的社会,人们讲究的是面面俱到,情人节七夕节妇女节……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节日让人眼花缭乱,于是,过完了这个节开始准备那个节,商家不停地搞活动,电视上打温情品牌,电影院是催泪上映,杂志上也教育男人要绅士,对女人要像呵护一朵娇嫩的花……然而,我看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累了,节日过完了,日子却萧条依旧,就像那华丽的烟花,瞬间的美丽,过后却是长长的空虚。
谁又会在意,女人们,真正需要什么呢?
人生不是走过场,只是一个三八妇女节,短暂地把女人提到桌面上,几朵玫瑰花,几包打折内衣,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女人需要的,是长久的尊重,女人需要发自内心的疼爱,不仅是男人,更是整个社会。
啰嗦了这么多,感觉有些口渴,起身去倒水。窗外风和日丽,女儿、儿子都上学去了,老公出去逛了。我不能,三八节过完了,我得守住家,等会我还要做饭,咱是家庭妇女,男人可以逛,可以外面野得不着家,女人却不能不带孩子不做饭,这是妇德……
哈,这点优良传统,我还是具备滴!
闲侃喝酒散文
眨眼间一年又从指间划过,今天已是的岁末之日,新年到了说点轻松的话题。过节难免亲朋好友一聚,饭局上自然少不了那必不可少的酒,说道说道颇有些意思。
论起喝酒老朽是男人最没资格说长道短之人,熟识的女士都说在酒桌上真不如个女人。此话不虚,大实话也,老朽愧对酒厂,为国家的重要税源做不了丝毫贡献,打小滴酒不沾(白酒)。不是一滴酒就能要性命,不是讲究现代科学养生(尚离那个档次距离遥远),也非对酒厂有成见,更非是怕今日假酒成风一不留神儿喝着喝着去找诗圣李太白,而是无论高贵的茅台五粮液还是便宜的几块一瓶的二锅头在我嘴里全一个味儿,苦辣苦辣,辣舌头辣嗓子儿直到辣到心底,丝毫品不来那琼浆玉液的香醇,朋友说愧对老祖先了,都你这样酒厂全该关张了,委实如是也。其实,多少还是能来一口,以愚估计,喝上一两舌头尚能打弯儿,二两双脚虚飘找不着北,三两不知吾是何人,四两不省人事,五两几天都不一定能抢救过来。与其如此何而非要为之?在物价扶摇直上那一瓶茅台快赶上农民工一月工资的今天,不喝酒也算是攒钱储蓄吧。因而,酒价再怎么疯涨仿佛与我关系不大,除非办事求人迫不得已忍痛放血一两千大元提溜回来两瓶。
不喝酒却有过与好酒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的机遇。记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一宗合资企业事儿赴广州,老朽作为一方谈判总代表,结束的那晚另一方香港华润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老总在白天鹅宾馆为我等饯行,说大家辛苦了几天今晚好好吃顿饭,我从那边(香港)拿了两瓶已珍藏近二十来年的茅台请你们一品。委实是老酒,纸商标已退去光泽,打开后俄顷满庭罕有的醇香四溢,闻之令人神醉。再三推让后给我到了一小杯,碰杯后用舌尖舔了舔还是苦辣苦辣的……老总说,你真是没口福啊……
然而,不喝酒却颇爱看他人喝酒。在不多的饭局上见过一口喝干四两、张大嘴一次倒进一大杯(至少三四两,且嘴不能中途闭一次)的好汉,这,都是大老爷们儿的壮举,也不足为奇。要说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几桩事。
一是,二十几年前时兴企业间“横向联合”,所在城市帮助新疆一偏远小城安装一条生产线,老朽的同龄好友前往。东道主接风设宴洗尘,客人清一色青壮年西北男子汉,主人一女书记一女出纳。桌上的杯子是大玻璃杯,咕咚咚倒满杯后女书记说知道你们口内人喝酒不多所以今天没叫男士作陪,咱就少喝点高兴高兴,来,干杯!两位女士一折脖子一口而下,把几个在家还算能喝几两的爷们儿惊得两眼发直,难为情之下每人深下了两指,那女出纳说看来你没诚心帮我们呀,在这儿哪有喝一口的,分明是看不起人嘛,几人无奈入乡随了俗,一杯下去两个出溜到了桌下……还在椅子上的怎样回的旅馆没一个清楚。
二是,大约是春,到重庆开会,主人接风时一位敦实的川妹子(实际称川女士比较合适,年龄三十出头)作陪。一帮男士顿起“恶意”欲捉弄那东道主,说先来个门前三清(每人倒三杯,一杯约两三钱)问主人可否,川妹子曰“行。”小节目结束,有人提议你们自己的酒店咱就不拘束了,划划拳来点热闹气氛,除老吴以外全参与可否?川妹子曰:“可以,只是不得耍赖。”游戏就从貌不惊人的女士开始,两圈儿下来十个男爷们儿每人六杯下肚,胜者女娘子每人陪一杯,其中有三四个不服要再练一把,女士说可以,不过这次用左手给你们耍,又一圈儿结束几个“西北狼”又是各喝三杯,满桌人瞠目结舌,望着那个儿不惊人左右开弓的双枪老太婆的后辈心里连连叹服。然,仍有不失爷们儿本色的站了起来大呼再来一把,我就不信了,要是再输给你,我就、我就蹲下……女主人依旧左手执拳,九拳下来豪气冲天的爷们儿连喝三杯狼狈的灰头土脸一溜烟儿跑了出去,川妹子哈哈大笑,问在座各位好汉谁还愿再试高下,一帮爷们个个面如红绸一般竟再无一个敢于应战,恨不能屋里有个老鼠洞。从此后到重庆再不敢提喝酒的`茬儿,更不好意思见那酒尊川妹子了。
三是,几年前一则新闻披露云南一女士酒量惊人一斤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斤半照样舞场翩跹云云,威震整个系统,为单位一珍宝,但凡有重要场合要把谁谁伺候到位非此君不可。一日上级来大员,该酒神酒桌上灌下肚烈酒二斤有余,后渐渐不能自持一头撂倒120急送医院抢救无效随后毙命,时年正是大好年华的三十郎当岁。惜哉!
还有一茬儿更有意思,就是醉酒。俗话说,说自己醉了的实际都没醉;说自己没醉的实际都醉了。说谁谁喝醉了,或哭或笑或打或闹,胡说八道满街肆骂持物打人等等等等,他真的醉了么?这里边学问多多,醉与非醉判别的标准对小百姓而言根本不用拿警察小哥手里的“测醉器”什么的,那喝完酒连吐带晃后倒头的是真醉无疑,那满嘴开花胳膊腿乱舞骂别人打他人是假醉,要真是他在地上捡块砖往自己头上连拍几下才有可能是他真醉了。这世界,真真假假在酒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切肤见骨。
……
酒,本无罪。祖国中医认为少量饮之舒筋活血有益健康,滥饮狂饮有损身子骨甚至贴赔性命。酒,曾几何时成了公关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种种人情和关系非要用它来打通不可?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现实近年一直助推高档酒的身价,由前三四十年的十来块钱(茅台)一瓶疯涨至千元,也算新时期的一景儿。仔细想想,那瓶瓶高档酒装到谁的胃囊里、由谁来买单?今日从央视到小报的各级大小媒体白酒广告狂轰滥炸真不知是喜耶悲耶!
闲侃老陕散文
外埠人睥睨小觑老陕,说大耳朵老陕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且火气大。笨得不开窍还死不认卯。老陕自己骂自己是生冷硬倔的闷熊、瓷锤、砍头子。
听了这话,无论是正宗的秦人还是移民秦地的新老陕不免汗颜耳烫、嗓子痒而如鲠在喉,心里是一阵子酸楚加痛楚,一番气愤骂爹骂娘怨天怨地后又归之如初。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不知道难受了多少年!
想当初,老陕的老先人可没受过这份窝囊气,那光辉灿烂潇洒风光得名震五洲。搬搬辞典翻翻史料看看,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中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名垂前世的李世民、李自成、司马迁、张骞、孙思邈、白居易……鼎盛的汉唐,誉满寰宇的长安城,通达异邦的丝绸之路……这些个金光灿灿的人和事不都是在秦地上,不都是秦人弄成的?那阵子,甭说在中国,就是整个地球上耍的最大耍得最好的不是老陕,那是谁。甭说今天沿海的老广老沪之类,就是今天号称领导世界新潮流的一些大鼻子洋人的.老祖宗进了长安城翘首凝目咋舌羡慕一大阵子,寻情钻眼地给咱先人套近乎谝闲传(方言聊天、闲侃的意思)。那会儿的老陕比起今天的什么纽约人、巴黎人、伦敦人、东京人……之类所谓世界大都市的人不知风光潇洒多少倍,要牛多少倍!
然而,历史的车轮子滚着滚着转了向,先前的皇帝爷挨着个蹬腿儿咽气儿了,新的皇帝佬不在秦地弄事了,把巢窝安在了中原、江浙、华北一带的新“开发区”,。这一变不打紧,似乎把三秦的风水给拐跑了,从此老陕背时背运一蹶不振,人也不那么杰了,地也不那么灵了,昔日的辉煌日渐稀薄暗淡。到了近代,红鼻绿眼黄发的洋老外拼命闹腾工业革命,火车汽车电灯电话飞机大炮等等等等发展的一个劲儿,中国落伍,老陕更落伍,把这先人遗留下来的小车车吱吱宁宁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悠哉乐哉地缓缓推,饿不死也活不旺,在华夏九州的地位和形象日益下跌,有你五八,没你照样四十。到今天,落了个“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的尊号,听着教人后味发涩。
难道就真格是皇帝都移出秦地就酿成千年遗患?秦土秦水秦人就较先前劣变了?实际上,滔滔黄河依旧奔腾而过,巍巍秦巴仍然默默耸立,八百里秦川还是平坦如初,三秦大地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巨变,倒是星转斗移日转月旋秦人一代比一代聪灵一辈比一辈精明。但老陕总是死守家园打转转,不善理会别人再折腾啥新花样日鬼啥新名堂,也懒得打听四邻八方日子过得啥模样,更不愿倾金倾心舍家舍娃战天斗地寻缝觅眼闹腾新世事,男耕女织晨出暮归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过得有滋有味,喜滋滋乐陶陶,自我感觉始终良好。这,怕是千百年积淀在老陕脑芯芯里的人生哲学吧?
这几十年,尤其是这十几年老陕再也经不住外来的冲击波,面对五光十色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从热炕头的梦中醒来,终于发现咱不行了,在全国的排名榜上屈居尾巴梢梢,自认咱笨咱不行。这二年的形势更“不妙”,昔日先人不屑一顾的粤闽等地经济发展的呼呼呼,先前的“小广”这会儿钱袋子沉得压弯了腰,老陕一直瞧不上眼的河南老兄百万千万元户多得早已成旧闻,连一致认定穷酸可怜的西邻甘肃伙计这二年的发展势头也叫老陕眼窝瞪得贼大,布袋里的百元大票子响得哗啦啦。
老陕躁(在陕西音读:cao的第四声,意为:急了,上火)了,拿出二杆子的愣娃劲儿出家门打开城门跨出潼关赴沿海打工,“孔雀”东南飞,出国留学、开发旅游、兴办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连那北山里的裹脚老婆忙得抬不起头加班加点缝制布老虎小毛驴花花背心赶着挣老外的洋票子呢。秦人鼓起了千年罕见的激情卯足了背磨盘的劲投入到兴陕富民的洪流之中。学北京学天津学上海学广东学江浙学山东……弄出了先人都没敢想过的五星级酒店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新技术开发区……弄出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等等的新玩意儿。陕南陕北关中一改昔日的平静,一下子变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沸沸腾腾,大人碎娃(小孩)男女老少几句话不离一个“改革开放奔小康”,这情形令人激动令人振奋令人黑夜睡不着觉。
轰轰烈烈地忙活了一通子后拨拨算盘子儿才清白,咱老陕还是不行。一样的事沿海人挣一百咱挣五十、三十甚至亏本;一样的时间四川人山东人河南人东北人……钱袋子比咱鼓得快。老陕路没少跑汗没少流钱没多挣,揪发击脑觅出了究竟:沿海人脑子灵点点多政策研究得透醒得早信息灵下手快尽是抢头茬的韭菜割,咱老陕是重温人家昨天的故事,人家牵驴咱拔橛儿慢人一拍或几拍,咋能挣下大把钱?四川人河南人山西人山东人甘肃人……肯吃苦泼命干,一个铜板的利都抢着干寻着钱眼拼命钻,咱是利大看不见,利小不愿干,太苦又不想干,钱眼儿小了还不钻,咋能有人家钱包包圆?挣得少怪谁呢?
…………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地球该咋样转还咋样转,谁也拿他没办法,这一晃,又是一二十年。老陕不停地弓腰撅臀出力流汗发奋努力,这些年进步也不算小,山也青了些许,水也蓝了一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继续延伸着,小民百姓腰里的票子多了几张,大街小巷较往昔美丽干净了,小小来了个“旧貌换新颜”,喜得一些老陕叼着旱烟锅子直说先人没见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日子,美滋滋乐淘淘,一派大好新气象。吃着几个白面馍、端上一碗红烧肉,过上小康的日子自豪万千。可还有多事的,扯着吼秦腔的嗓门子,叫老陕抬眼驰目神州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看看人家是啥火色。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一跳。人家不说京沪津级别高政策好,就是东南一大片地区早就讲营养吃绿色吃海鲜了,连那人人不爱的鸡地屁还是遥遥领先咱一大截,咱还是有点老先人的观念没变啊,跟人家还是有着不是一点点儿距离呢!
……
老陕,为你急!全国在喊:中华复兴,老陕就不能再鼓出吃奶的劲,干出一番复兴三秦的伟业叫先人们看看子孙还行、没有给他丢面子!
老陕,加油!給力!
★ 焚香闲枕流光散文
★ 雨韵闲思散文
★ 闲思与碎语散文
★ 我心素已闲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