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ht5201314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ht520131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

篇1:《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

《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③,思发在花前④。

[注释]

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归:回家。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

③ 落:落(là)后。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篇2:《人日思归》诗歌解说及作者简介

《人日思归》诗歌解说及作者简介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②,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③,思发在花前④。

[注释]

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归:回家。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

③ 落:落(là)后。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己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自己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篇3:人日思归的阅读及赏析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①试对薛诗前两句中加点的虚词作简要赏析。(3分)

②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才七日 ,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之时间长。(1分) 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2分)(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

② 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1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的抒发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2分)(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1分)

赏析:

《人日思归》是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诗。作者已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蜀道后期》是唐朝大臣张说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篇4:《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人日思归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篇5:《蜀道后期》和《人日思归》阅读题答案对比及赏析

《蜀道后期》和《人日思归》阅读题答案对比及赏析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①试对薛诗前两句中加点的虚词作简要赏析。(3分)

②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才七日 ”,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之时间长。(1分) 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2分)(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

② 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1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的抒发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2分)(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1分)

赏析:

《人日思归》是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诗。作者已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蜀道后期》是唐朝大臣张说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这样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人日思归》诗歌解说及作者简介

人日思归,人日思归薛道衡,人日思归的意思,人日思归赏析

诗歌意象的解说

元稹《思归乐》原文及注释

坐井观天成语出处及解说

解说《心经》

时间解说作文

孔子名言解说

弟子规解说全文

李清照生平解说

《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日思归》阅读诗歌及解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