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盖北葡萄优美散文(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妹宝手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盖北葡萄优美散文
7月,白白的太阳炙烤着杭州湾。浙东沿海,大地与海水整天在比热,大地总能领先点,这是7月太阳制定的法则和骄傲,但上虞盖北的大地却始终落后于海水,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太阳对于其统治的地盘出现的例外,意外地欣然甚至得意。因为这方大地是绿色的海洋,是江南的吐鲁番。风不想辜负于它,全无在他处的慵懒颓废,振奋精神勤劳地翻腾起层层绿波,绿波下乍现一串串硕大的葡萄。
姑且用“游”进入盖北的葡萄园吧!如果用“走”或者其他进入盖北的葡萄园,不仅少了诗意,更缺了对绿意凉爽的表达。进入大棚葡萄园,那绿意凉爽便如清凉的河水漫过你的头顶,能不用“游”吗?“游泳”者很多,我们一边游,一边欣赏着琳琅满目随手可得的串串葡萄,白的像羊脂玉,红的像红玛瑙,紫的像紫水晶,黑得像黑宝石,饱满、瓷实、挺括,想的忘了神,就会被葡萄碍头碍肩,沉甸甸地让你猛地一醒。拨开叶子剪串中意的葡萄,与我同游的盖北朋友同享,剥皮,吃将起来。嫩滑筋道的果肉让你的牙齿沉浸在温柔里,总想多留一会,不忍下口;葡萄汁已经跟舌头亲昵了,那水分甜味鲜味总能让你的味觉觉得满意时,再那么增加一点水分甜味鲜味的力度,让你有了十二分的赏心悦目乐口,在不知不觉中沉醉。大棚上不时有模糊的鸟儿影子划过,若小鸟看到我们,会不会以为是鱼在葡萄园里嬉戏。若它们有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些才气,会不会把他的‘荷动知鱼散’改成‘叶动知果剪’。鸟儿是水果的美食家,家乡的鲜桃杨梅,它们都尽挑好的吃,我们其实都吃他们挑剩下的。葡萄园因为大棚的保护,鸟儿飞不进,这葡萄美食家就只有我们来做了,我想,它们在葡萄园上,一定干瞪着眼,口水如雨,急得那个团团飞哦。
旁边的.大棚葡萄园里的葡萄都包着白纸套,皆深居闺中,没一点半抱纸套半遮面的。见我诧异,我的盖北朋友就说:“那叫玫瑰葡萄,不仅有盖北葡萄该有的良好品质,还有玫瑰的芳香,这葡萄特娇气,沾水皮就绽,纸套是用来防水的。”刚到大棚口,浓郁的玫瑰香就突袭而来,恍然以为进的是花园,花园里玫瑰怒放。临近玫瑰葡萄,却不敢剥下白纸套,连手都拘谨了起来,生怕我的鲁莽唐突,吓着了她。我朋友或许跟她们熟了,就没有那些礼数心情了,只是小心翼翼地剥下,估摸我们看了她之后,还可以让她重回闺中。我看到她了,找形容葡萄的词汇来形容她,似乎不妥贴了,想来想去,还是用玫瑰花吧。她不正散发着玫瑰的香味吗?她不正是一朵玫瑰花吗?一颗颗葡萄不正是她一瓣瓣花瓣吗?还是朋友懂我,他拿来了葡萄箱,给我装满了一箱。我忍着,没吃,是刚才吃饱了,还是对她实在爱怜,不清楚。
带着这箱葡萄回家,让我有了凯旋的味道。到家后,刚想吃,电话响了,苏州的同学来上虞了,说晚餐一聚。晚上当我满载同学友情回家,就径直找起那箱葡萄,曾料找不见了,紧问老婆,老婆慢悠悠地说:“晚饭后我们刚吃葡萄,表姐来了,她也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她连说好香好看好吃,把剩下的全带她家去了。留言,改天送我们一箱美国提子。”表姐我知道,一百分之百小资,言中国葡萄总不尽她意,崇洋媚外,整一个美国提子的铁丝。我嘟嚷着:“我还没吃过呢?怎么能全拿走呢?”老婆女儿不约而同地耸了下肩,干瞪着我,我干瞪着她们,葡萄园上空的小鸟刹时盘旋脑海,我无奈地咽了下口水。
北,冬季优美散文
这个地方。
冬天的时候会下雪,一片片纯白色的晶莹六边形从天空中旋转着,飞舞着飘落下来。
抬起头看,满目的莹白刺得眼睛无法完全张开去一览那漫天的温柔,轻轻闭上眼,似乎能够听到那翩翩舞蹈的精灵们的窃窃私语。会感觉到有丝丝凉意从脸颊传来,伸手摸去,指尖留下淡淡的水渍。
北国的冬季,总是伴随着干燥和寒冷裹着厚厚的白色姗姗而来。
在室内躲进柔软蓬松的被窝,听着窗外悉悉索索的雪花飘落的声音,想必第二天清晨出门之后将会是满世界的纯白映入眼帘。
被白色侵入的世界,纯洁,干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一夜之间接受了神圣的洗礼,不再存在肮脏,也不再有黑暗。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片片的白色之中,心中也多了份平静与安逸。
这样的清晨,少了平日中汽车的嘈杂与人声的鼎沸,没有了工作日的繁忙与独自静下心后的焦虑与慌张,一丝丝能够让人心情平静下来的感觉从那白色传入身体,这就是属于大自然的力量吧?
沿着小路直下,还未经过他人踩踏的地面,覆盖着一寸还厚的雪白,显得蓬松而柔软,回头望望,一路走来,留下了一列白色的脚印。
你也喜欢么?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感受那蓬松的厚度被自己挤压的感觉,听到无数的雪花被紧凑到一起的声音。
“嘿,小心啦!”
“噗??”
还没反应过来,背部就承受到一股力量,接着就听到雪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偷袭我,看我的.。”转过身就见到一个笑靥如花的人儿站在不远处,一双眼睛水水的泛着调皮的光芒,随即弯下身团起地上散乱的雪揉成团丢了过去。
“哈哈,丢不到我丢不到我!”只见那抹身影伴随着笑声躲到远处,于是一场两人的雪仗就在这冬季的明亮早上展开了。
……
这是离开家之后的第一个冬季,大雪洗净了街道和房屋,也洗净了不安与烦躁,就连漆黑的夜晚也因白雪而变得明亮了起来。
两个人玩累了背靠背坐在一起,看着干净的天空,突然想起那年夏天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地点,迎着炙热的阳光交谈着。
“你说,许多年之后,我们还能不能像这样,不计较名利,能够说心里话,谈梦想,说八卦,只是因为关系好而在一起?”
“应该可以吧。”
“嗯,希望可以。”
北国,冬季,雪依旧,友谊依旧。
番瓜盖被优美散文
南瓜,是家乡特色美食———“番瓜盖被”中必不可少的食材。猛地一听,不明就里的人或许很诧异:南瓜怎么能与番瓜混为一谈呢?吃的东西又怎么能盖被子呢?其实,“番瓜盖被”,是我们这儿一种很有地域特色的美味的名字,味道清香绵长,回味无穷。
朦胧的记得,我第一次吃“番瓜盖被”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正是农业合作社的时候,生产队在杨家河边几亩贫瘠的吊边地里种上了番瓜,秋天时节番瓜熟了。生产队按人头称斤量分瓜,我家分到了三颗;父亲用背篓背着两颗大的,我抱着那颗小若碗大的番瓜屁颠屁颠地跟在他的后面。晚饭时分,母亲忙忙碌碌了一阵子,饭做好了,说是番瓜盖被。当时我大概就是七八岁的年龄,虽好奇但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只觉得非常好吃!在以后的日子里,到了秋天只要有番瓜,母亲都会做“番瓜盖被”给我们吃。
我吃这种美食最多的时候还是长大以后,娶了媳妇过上了小家庭的日子。家里的苹果园里有几棵果树干枯了,挖掉后便有了一块空闲地,到了清明时节,妻子给那儿点了几窝南瓜。浇水、施肥、打尖儿,她常常是忙得汗流浃背,累得腰酸背痛。妻子也非常钟爱“番瓜盖被”的味道,收获了南瓜,我们必定要隔三差五的美美吃一顿。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前进着,人们舌尖上的味道也在悄然变化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只要有“百味之首”的食盐,吃什么都好像是有滋有味的。如今的时代却不同了,吃食讲究的是 “色、香、味、形”俱佳,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完善,“番瓜盖被”也被注入了许多时尚的元素。
在我的家乡,“番瓜盖被”每一位家庭主妇都会做:选用那种掐起来皮比较老成的南瓜,清洗、去皮、掏瓤、切片,片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一筷棱厚是最合适的了;为了味道更加丰富浓郁,两三根青线椒切成环状马蹄形的丝,蒜切片,葱切段,姜切末,分开放入餐盘备用。菜切配好之后,接下来就该和面了。和面时加入少许发酵粉,不至于面饼过于瓷实而难于咀嚼和消化。面揉匀揉光擀开呈圆形饼状,太厚不入味、太薄不筋道,大小以能盖住番瓜片为宜。菜籽油烧得冒着屡屡“香烟”的时候,依次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倒入番瓜片和青辣椒丝用手勺翻炒均匀,随后放入盐、胡椒粉、十三香再次翻匀;最后用面饼盖住瓜片。盖上锅盖,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地小火慢“焖”了。一直保持食品成熟的温度,烧烧停停,谨防糊锅,大约有半个小时后,用锅铲把面饼铲成小方块并与番瓜搅拌使之味道均匀一致,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想来,仓颉造字时的依据是象形和会意,美食的命名何尝又不是呢?番瓜盖被,——面饼就是番瓜的被子,不由得让人对眉县的先民们具有的那种朴素智慧肃然起敬!其实,番瓜也可称之为南瓜或者北瓜。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要返回都城长安,番国国王为了表示睦邻友好的意愿,赠送了很多比较珍贵的礼物,其中就有一种叫番瓜的籽种。因为张骞他们一行人在西域已经品尝过番瓜的美味了,走到陇西的.时候一个随从见财起意,他想偷些东西溜之大吉却被发现了,仓皇之中便丢弃了玉器、皮革等不便携带的大件物品,为了保住命只带着番瓜种子仓皇逃逸了。无处可去,他便躲到了秦岭之中的褒斜栈道旁边,以开垦种瓜为生,过起了不问魏晋的世外生活。岁月流转,他也渐入耄耋之年,人性的善念使他悔恨年少时的鲁莽卑劣,忏悔之余决意造福苍生,就把番瓜种子给南来北往的客商无偿地赠予,并把几十以来积攒的种植经验教授给他们。往事不堪回首,当别人问起时,他对南去的人说是北瓜,对北去的人又说是南瓜。秦岭以北的人说是南瓜,秦岭以南的人称之为北瓜,西域回来的人则说是番瓜。以至于出现了“一瓜仨名”的怪事,这种叫法源远流长,一直到千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南瓜富含维生素,有药用价值,健脾消食,对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的治疗预防作用,很受老百姓地青睐。如今,那种老品种扁圆形的瓜在市场上已很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改良后状葫芦或圆柱形的“牛腿瓜”。南瓜既可以做包子的馅料,亦可熬粥,还可以与江米粉和在一起炸制南瓜饼!在西安某餐饮部,那次为了筹备高规格的宴会,我与几位共事的师傅集体创意,把品相良好的小南瓜去顶掏瓤,放入黏玉米段、栗子仁、土豆条等食材后上蒸屉,命名其为南瓜盅里的“天地粮仓”,没想到后来居然赢得了食客们的啧啧称赞!
吃过了,品过了,关于南瓜的系列美食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依然是母亲做的“番瓜盖被”。前几天回到家里时,恰巧七旬的母亲到地里摘了一颗南瓜抱了回来,对我说:今年瓜长得好,我给咱们做番瓜盖被去……看着母亲操持的身影,既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在眼前,那种久违的味道依然令我回味无穷……
葡萄熟了优美散文
那天下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见妻子满脸的兴高采烈,像捡到了一个金元宝。她忙不迭地拿出几样葡萄让我品赏,嘴里不停地唠叨这是什么品种,那是什么名称。弄的我是味也没品出来,名称也没记住,好歹打住她说:不急,好饭不怕晚,等有空了,咱慢慢品,才会更有味道。
吃过晚饭,妻子就急不可耐地将亲自采摘的葡萄洗净装盘,端到桌子上,她则站在一旁惬意地看着我品尝她的战利品。我拿起其中的一串葡萄仔细地端详起来,妻子连忙卖弄说:这叫黑珍珠,是葡萄中的绝品。这串葡萄紫里透红,籽粒饱满,大小匀实,颗颗泛着光泽,看起来很透亮。我按妻子的指示先尝了黑珍珠,感觉籽小而少,皮薄肉厚,蜜甜蜜甜的。妻子说:这是菠萝蜜味的。随后,我又拿起一串青绿色的葡萄,这无疑就是绿珍珠了,妻子夸我聪明。绿珍珠颗粒小且无籽,果肉厚实,有一股淡淡的草莓味。我边品尝边听妻子绘声绘色地讲述葡萄园的所见所闻。看到妻子如此兴奋,我也积极配合,好奇地问了许多。妻子看我问的仔细,更是眉飞色舞,饶有兴趣地给我讲述起了去葡萄园的始末。
这次去葡萄园,是赵姐向其他姐妹们倡议的`,赵姐说:“葡萄熟了,可以去葡萄园采摘葡萄,顺便放松一下心情。”这个倡议得到了姐妹们的认同,决定第二天就去。
赵姐是个有心人,做事仔细,事先对葡萄园的情况做了一些了解,到哪儿去,怎么走,心中很有数。
第二天清早,天,阴沉沉的,是入夏以来少有的凉快天气,像有一场大雨要来。妻子带上伞具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姐妹们相会在车站,乘坐54路公交车,大约个把钟头就到了辛店镇大营村黒珍珠葡萄采摘生态园。
葡萄园占地约60余亩,是当地一个种植大户,根据当前悄然兴起的采摘旅游业,引进了欧美葡萄品种。按早中晚成熟期分别种植了清香、玫瑰香;茉莉香、草莓香;菠萝香、蜂蜜香等葡萄,以适合不同时段、不同群体的爱好。
进到葡萄园里,园主笑眯眯地迎上前来,热情地介绍葡萄的品种和成熟情况,引导游人采摘。
妻子和她的姐妹们听着介绍往园子里走,两边则是爬满架的葡萄秧和满枝累累的葡萄。
葡萄,是葡萄属的一种常见植物。落叶藤本植物,褐色枝蔓,近圆形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有青绿色、紫黑色、紫红色等。
这里的葡萄果然有些不同,小的翡翠般碧绿,大的像玛瑙红,通体赤亮。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一嘟噜、一串串地垂在葡萄藤下,像珍珠般与碧绿的葡萄叶交相映衬,很是诱人心扉,令人不忍采摘。
葡萄园管理和种植都很科学,方形的水泥柱子是蓬起葡萄秧的脊梁,一畦一畦的葡萄架就像排列整齐的绿色长廊。中间有路径,无论管理、采摘都很人性化,刺激着游人的神经,激发着游人的采摘雅兴。
了解基本情况后,妻子和她的姐妹们分散开来,按自己的口味喜好,开始了对葡萄的“蚕食”。
她们一边尝一边摘,不停地变换葡萄架,都想摘到更好看更好吃的葡萄。
这个葡萄园是生态的,没有打农药,只是在葡萄藤的根部洒上生石灰,用以防治病虫害,所以尝起来安全,口感也很好。越是口感好越是想多摘,手也停不下来,不大功夫十来斤的葡萄就装进了篮子。不知是谁说的,不敢再摘了,这是要花钱的。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她们才心存不舍地停住了忙活的手脚。趁此间隙,有人提议照相留念,她们摆好了各种姿势,扬起灿烂的笑容,把倩影留在了葡萄园里。
到了午餐的时间,她们就在葡萄园里找了个清静的地方,各自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分而共享。刘姐带的发面饼就像买来似的,好看,也很好吃。椐她说,为了这次出游,凌晨三点多钟就起来烙饼,真是下了大功夫了。
葡萄园里很安静,空气也清新,她们的到来这里才变的喧哗吵闹。当然,这也是园主最愿意看到的场面。
妻子回来时,雨也没有下起来,天依然阴沉着。
这次,与其说,妻子去采摘葡萄,倒不如说,更像是采摘心情。
北园之春优美散文
春色渐浓,小巧的百牙山越发翠绿了,她像一只春蚕,横卧着,将偌大的百荷公园一分为二。常常过南园,对她四季的风景熟识得如同自家小院里的盆景;北园去得却少,常常在心里念着,想去那里走走,看看。其实,这很简单,瞅个空,抬腿动脚就到了。
隔一座小山,南北二园却有如许的差异。相较南园的妖娆,风华无限,北园显得素雅多了,她像一位村姑,朴实无华,不着粉黛,尤其是几方小池塘,更显素朴,塘四周生长着各样野草,小小的植物们出身卑微,但不卑贱,生性顽强,在大自然的春天里长势鲜活,令人思索与感慨。沿一条长堤慢行,少见人工痕迹,多原生状态,尘土、瓦砾、土坷垃,随处可见;有的杂草掩径,有的地方又浓荫遮蔽,欲断还续,有柳暗花明之意,令人怡然自得。在这里行得远了,看得久了,心态就会在不觉间发生转换,仿佛置身清新的乡野,通体舒畅,身心无端地放松了。
不由驻足,看水中浮萍,苔藓,以及蒿草;东一块,西一丛,不拘一格,也很美。再看塘水,不清澈,碧绿的颜色,但水质活泛,灵动,涌现朝气,无沉暮之感,是所谓的春水。另一塘中,有几头牛的雕塑,俱沉身入水,神态惬意,似要洗去一身耕作后的疲乏,而重焕精神。两个牧童,一男一女,俏皮地骑在牛背上,其中的小男孩正横笛近唇,作吹奏之状。我想,这或许就是唐会昌年间为杜牧指过路的那位吧;杜牧去得远了,他便收回“遥指杏花村”的笛子,当然,而后吹奏的不会是千古绝唱的《清明》,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了。
春天里,柳是不会轻易放弃她的主角地位的`。北园的塘坝上,水岸边,照例少不了她们迷人的身姿;迷在哪呢,在朦胧,在梦幻,在她的风情万种。烟柳,柳如烟。不知这是哪家的发明与定义,虽然世人多沿用此说,但我却以为不太确切。请看,烟与柳,分明是有所区别的。烟色浓重;柳色轻淡。长烟袅袅,看着亲切,有俗世居家的味道;柳色暧昧,迷乱情怀,似春之使者的面纱或帘幔。说什么“柳如烟”,不会是目力不及,或想像匮乏,胡乱打个比方吧。
公园里少不得花,北园亦然。路边,树丛,草间,桥头,开得各异,有的婉约,有的泼辣。观之,皆不能识。有的人对花呀草呀很在行,言辞间,文字里,不仅能细数花名,还能说出各种花的习性,花期,形与色,好像花是他家的亲戚。我曾经于这一点上很惭愧,觉得自己很粗俗,没文化,不解风情,于是,就想学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后来,我想通了,我又不想做植物学家,更不想做花卉专家,我观花色,感受到花美,这就够了,就好比满大街的俊男靓女从眼前飘过去,你看到了,觉得很美,心里受用,不就行了,至于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不,在一条路边,我又看到几个打扮入时的少年男女,他们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原来那里有一些金属雕塑,是几样乐器,吉它,小提琴,大提琴,谱架,当然还有琴盒。对于乐器,我不在行,更不能熟练地让它们发出美妙的音响,但我知道,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介质,设计者将它们安置在游人如织的公园里,在审美的同时,更是对某些美好意愿的一种表达。
不仅乐器,还有附近的石雕、铁画、仿古的亭子,更不用说那座古老的百牙塔了。这些都很好,使人觉得,北园虽简约,但品位不低,有深厚的内涵,就像我们生活的这座小城。
北园之约优美散文
百牙山横亘在北园和百荷公园之间,是造就南动北静,喧闹与闲逸的天然分水岭。闹市中难得有一块清静之所,北园,自然就成为晚餐后散步散心的首选地。
喜爱北园的雕塑小品,不知设计者有一颗怎样的妙悟禅心,只轻轻地点化,就让人醍醐灌顶,对生命痕迹了彻于胸。瞧,池塘里三五条青牛半浮水面,悠闲闭目,任顽劣村童卧伏其背,嬉水逗趣。撩泼得水花四溅,惊叫连连,把一池的欢乐都留给了无忧无虑、纤尘不染的童年时光。
绕池东行二十来米,有一块更大的水面,依依拂水的柳荫深处,一男一女两个青葱少年正在紧张地配合,好把一条已将鱼竿弯成满月,随时有可能脱钩而去的欲望之鱼拖出水面,情态之逼真,让人为之捏汗。心有灵犀者定能观之顿悟,没有欲望的人生是可耻的,青壮年阶段尤其如此。临渊羡鱼,退而结网都是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不过在结网乃至撒网的过程中,需要交流协作、彼此扶助,更需要光明磊落的赤子之心,才能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吧。
折步向南,曲径通幽,回旋往复,眼前豁然开朗,绿茵如毯。小丘下似乎刚刚结束一场音乐会,琴凳上随意散放着几只小提琴,大提琴则斜倚于凳旁,一阵风过,谱架上的乐谱被吹得哗啦作响,仿佛招呼着演奏间隙品茶小憩的主人归来。这样的背景,这样的铜塑,让被日常琐碎事务绷得紧紧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快节奏的脚步也变得不疾不徐,尽情享受一下张弛有道的生活情趣,或许是人生意义的一体两面,冗繁而不落俗,即便枯枝也能绽放出雅致之花来。
缘路迤逦东行,便来到了北园的出口,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雕静卧此处。祖孙二人正在弈棋为乐,长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颔首拂须笑视着苦思冥想的孙儿。在他的眼中张张似纸薄的人情也好,局局比棋新的世事也罢,都不过是云烟过眼,惊鸿掠影,他的棋盘早已铺展出这块尺幅之地,延伸到广袤的时空而毫无掣肘,继而转化为含饴弄孙、情系天伦的自在逍遥。一路走来的生命历程能有此归宿,应该也算功德圆满了。
夜晚的北园静谧而不寂寞,清冷而不孤独。没有斑斓炫目的.霓虹,但波光潋滟的清影更能激人遐思。没有随处流淌的音乐,却有不知名的草虫伴随着笃笃的脚步不懈歌吟着一路相伴。引人注目的是池塘中居然有一丛茂密的芦苇,在这个闹市公园里显得唐突而不合时宜,就像我的贸然闯入,往往也会惊吓了树影草丛间的恋人一样。独坐芦苇丛前的长椅上,手中烟火明灭,思绪也如一缕青烟飘忽不定。四百多年前,当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被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争论不休时,比他小二十七岁、来自同一国度的帕斯卡则发出了“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的警喻,进一步肯定了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思考确实是让人独立于世的精神脊梁,除此应该别无他途。有人说,思考是一泓痛苦的深潭,想得越多,痛苦就越深。但丢失了思想,淡忘了思考,真得无法解释人和芦苇究竟有何质的区别。其实一个人强大起来的路途并不遥远,只不过是从思考的大脑到行走的双脚的距离罢了。
临走之前,习惯性地回望北园,标记池城历史的百牙塔上灯火璀璨,与远处“中国人民银行”的霓虹交相辉映。屡遭兵燹、数毁天火的百牙古塔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呵护修复下才得以完存,昭示着历史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诚如每个人都要正确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物质满足与精神超越的关系一样,这也许是北园给予造访者的又一启示吧。
北园,大音希声。北园,常读常新。
北夜散文
天黑了。
初春的东北还没有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空气中还夹着一种肃杀的气息,入夜,更是清冷,白天下过的小雨在路面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行人。这是一座沉默的东北小城。
东北的夜总是很长,不同于老北京、夜上海的灯红酒绿,这里还保留着日出而耕、日暮而息的原始气息。每天同样的夜晚怀抱着同样的人沉入梦乡,但这一夜,不同,起雾了。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代表了一方人。雾的家乡应该在江南,空山晨雾,清泉白鹿,坠下瀑布,雾出于山林,更起于泉水。江南的雾有一种黏腻神秘之感,朦朦胧胧的背后似乎住着神仙,伸手一捧便能偷走一缕仙气。江南的雾更像江南的人,细腻、复杂、侠骨柔肠。从古至今,那些有作为的.诗人和作家大多出自江南,他们灵性的文字,精巧的布局让人着迷。江南的山水在江南人心底埋下了一颗多情又易伤感的种子,文人善感,绵绵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连老天也受染于这愁思,雾气从天而降,模糊了泪眼。所以,可以说,江南的山水成就了不朽的佳作。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鲜少有享誉天下的文人,即便是呼兰的萧红、哈尔滨的梁晓声也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人们总说东北人爽朗、简单,但即使是八岁孩童,也有他八年的沧桑,意识证明了存在,存在便产生了烦恼,而东北人的忧愁便如同东北的雾,大多时候要么升而为雪,要么落地成霜,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同于江南挟着炊烟的丝丝缕缕,东北的雾带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倔强,因此,这不常见的雾大多出现在夜晚。正是这样,东北人才更愿意将愁绪融进愁肠,而没有释放在笔尖。
东北,是一片被遗忘的土地。这里曾是古代帝国流放失势官员、犯人的地方,与苏杭、儋州的绮丽山水不同,这里俨然是一片白色的撒哈拉,出关行于此处便再无回头路,从此杳无音讯,只能葬身白雪之中,吴兆骞的诗句“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足见当时东北的苦寒凄凉。后来,日军侵华,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侵占长达之久。可以说,东北是一片深沉苦难的土地,即便后来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依旧摘不掉这里沉重的历史负担,这种负担让每一个东北人更愿意把伤痛埋于心底,留在深夜的雾里。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只要明天太阳还会升起,这雾就一定会褪散。
这一年,我将满十八周岁,将担负着这片土地的希冀去江南看看。这一夜的雾,我想,应该是属于我的雾。
这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沉默的东北小城。
天,快亮了。
小北散文
小人精
小北三岁半了,是个典型的“人小鬼大”。你别看她小小年纪,心里的小九九可不少呢!这不,她妈妈急着要去处理一点事情,来不及拿手提包和雨伞就出去了。小北乖乖地等了好久,可就是没等来妈妈,妈妈去哪了呢?小北好着急,想去找妈妈,可又担心妈妈落下的提包和雨伞会被人拿走。嗯,为了保护好妈妈的提包和雨伞,小北决定带上它们一起走。望着小北背着几乎比自己的身子还大的提包,抱着竖起来比自己还高的长把雨伞,小北妈妈的同事们笑得腰都直不起来。小北回头看了大伙一眼,脸上满是疑惑,不知道大家到底在笑什么。她拽了一下拖在地上的提包,继续往前走。有个阿姨忍不住上前想帮她拿东西,小北有些紧张地护住东西,奶声奶气地说:“不要不要,我自己会拿――”呵呵,这个小北,还真是个顾家的“小人精”呀!
张大嘴巴a……
小北的胃口是她妈妈的一块心病,从小吃个饭常常得连哄带骗的才勉强下肚。这不,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妈妈更担心她饭吃得慢,该凉了,就灵机一动道:“小北最乖了,让妈妈看看牙长了几颗吧。来,张大嘴巴a……”妈妈这可是抓住了小北的“软肋”哟,这一个“乖”字让小北把嘴张得老大。说时迟,那时快,妈妈赶紧把饭塞进小北嘴里,小北猝不及防,又不好不做乖宝宝,所以就只好把饭一口口吃了。小北的妈妈暗自得意,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小北不喜欢睡午觉,常常坐在床上唠叨不停。她妈妈好话歹话说尽,可就是不管用。妈妈实在没辙,就只好拿出“杀手锏”――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让她自说自话。想想应该不用多久,这小家伙定会“缴械投降”――自己睡着的。果然,小北停下了说话,家里顿时安静下来。妈妈正想瞧瞧小北是不是睡了,没想到自己的眼皮竟然被一双小手撑开。小北很认真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声说:“妈妈最乖了,来,睁大眼睛a……”
换鼻子
天气好冷,小北和妈妈晚上没盖好被子,居然感冒了。一大早母女俩就不停地醒鼻子,可是不消多久,鼻子又被塞住了。妈妈爱怜地摸着小北红红的鼻子说:“宝宝,都怪昨晚没盖好被子,我们都感冒了。”妈妈本以为小北会随声附和一下,岂料小北一把拉住妈妈就要往外跑。妈妈惊讶地看着女儿,很是不解。小北摸摸自己的鼻子说:“妈妈,我们去买新鼻子呀。这个鼻子不好,咱们还是换新鼻子吧……”
如此减肥
妈妈和小北在床上玩得正开心,不小心把肚皮露了出来。小北好奇地摸着妈妈的大肚皮咯咯笑个不停。想想生小北前,自己窈窕的身材,再看看如今长了“救生圈”的肚皮,妈妈懊恼极了。小北摸着摸着,大声说:“妈妈,你又胖了呢。”妈妈答道:“是呀,妈妈得减肥了,不然就太难看了。”小北想了想,赶紧下床到梳妆台那里翻了一下,然后冲到床前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有好办法了!你可以用这把剪刀减肥呀!”望着小北手上举起的大剪子,妈妈乐了……
请带上铲子
春天到了,小北的妈妈和同事要去种树。妈妈找了好一会儿,都没找到种树用的'工具,只好打电话向小北的外婆“求救”。小北站在妈妈身边,忽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想了一会,就跑到里屋去了。小北的妈妈正想出门,只见小北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着急地喊道:“妈妈妈妈,等会。你还是带上小北的铲子去种树吧。”
望着小北红扑扑的可爱脸蛋,妈妈不由得开心地抱着她亲了一下。瞧这小北,手里拿的可是小朋友玩的一把只有两厘米长的小小的塑料铲子哟......
★ 北园之约优美散文
★ 北畇兰亭散文
★ 滇北之行的散文
★ 纸飞机优美散文
★ 彷徨优美散文
★ 雨季优美散文
★ 目送优美散文
★ 再回首优美散文
★ 红叶优美散文
★ 忆江南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