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主板术语(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追风少年风追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CPU接口:由于市场上主流的CPU大多是Intel和AMD两家公司的产品,所以主板上常见的也只有Socket 370(支持Intel新赛扬和coppermine铜矿处理器),Slot 1(支持Intel赛扬和老PIII处理器,也可以加转接卡支持Socket 370处理器),Slot A(支持AMD Athlon处理器),Socket A(支持AMD新Athlon和Duron处理器)等几种接口,不同的接口之间不能通用(只有SLOT 1接口可以加转接卡支持Socket 370处理器)。大家购买时要认清。
新型实用型技术:
a.节能功能:目前的节能功能主要有STD和STR两种。STD(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是指系统在深度休眠时,将目前的资料保存在硬盘上,当再次开机时可以省去重启的时间,目前STD技术已属于淘汰的类型,更新的是STR技术。STR(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即当系统深度休眠时将资料保存在内存中,重启到原来的状态只需要3秒左右。目前的较新的主板(如815主板)都支持此技术。
b.异步内存调整技术: 在VIA的芯片组VIA Apollo Pro 133/133A和KT 133等中,有一项内存和外频异步运行的功能。就是在标准外频下(如66MHz或100MHz等),可以将内存运行的频率比外频低33MHz或高33MHz。这项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一些老用户,这样就可以使用将比较新的内存和比较老的CPU(或比较老的内存和比较新的CPU)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非标准外频下(如83MHz),那么内存运行的频率将不会按照这个规律增加,具体的增加值会因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c.扩展槽分频技术: 每一个类型的总线都有自己额定的运行频率,如果超过太多,就可能使设备运行不正常。比如PCI设备的额定频率是33MHz,AGP设备的额定频率是66MHz。当外频运行在100MHz时,PCI设备就需要工作在外频的三分之一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如声卡等设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分频;如果一旦外频在1333MHz上,PCI设备就需要四分频了。如果外频再往上升,即使是四分频,也会比标准频率高出不少,而且AGP设备通常只支持二分频,所以在高外频下(如150MHz),如果PCI设备(声卡)或AGP设备(显卡)质量不好,将严整影响整个系统的超频性能。目前PCI总线只支持四分频,而AGP总线只支持二分频。
d.软跳线技术:所谓跳线,就是一组通断开关,通过对通、断的不同组合,来达到调整CPU频率或者实现一些其他功能(如调整电压)的目的。以前的跳线一般是由一组金属针脚或拨指开关组成。自从升技公司的经典软跳线技术Softmenu出现以后,有不少的厂商也加入这项功能,即可以在BIOS中直接设定CPU频率和电压等,
但由于前段时间CIH等病毒对BIOS破坏比较严重,所以一些公司还是保留了硬跳线(如DIP开关)等功能。
e.新的BIOS升级技术:以前的BIOS升级被视为高手的专利。因此其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普通用户不敢轻易涉足。但是一些厂商开发了一些特殊的BIOS升级功能,使得BIOS升级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危险和神秘了。 比如微星新的815主板就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升级,只要你连上网络,系统将自动检测你的BIOS版本,如果发现你所使用的产品有新的BIOS文件,将会自动下载并更新,大大减少了用户的操作。使BIOS更加简单。
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它决定了主板所能够支持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芯片组有Intel、VIA、SiS、Ali、AMD等几家公司的产品。其中,Intel公司的主流产品有440BX、i820、i815/815E等。VIA公司主要有VIA Apollo Pro 133/133A、KT 133等芯片组。SiS公司主要是SiS 630芯片组。Ali公司主要有Ali Aladdin TNT2芯片组、AMD则有AMD 750芯片组。其中,除了Intel公司的i820、i815/815E芯片组以外,所有的芯片组都是由两块芯片构成:靠近CPU的那一块叫做北桥芯片,主要负责控制CPU、内存和显示功能;靠近PCI插槽的那一块叫做南桥,主要负责控制输入输出(如对硬盘的UDMA/66/200模式的支持),软音效等。而Intel公司的i820、i815/815E芯片组采用了新的结构,由三块芯片构成。分别是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功能类似于北桥)、ICH(I/O controller hub,功能类似于南桥)、FWH(Fireware hub,功能类似于BIOS芯片)。由于新的芯片组使用专门的总线(一般称为加速集线器结构AHA,Acclerated hub Architecture)来连接主板的各设备,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使用PCI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在多设备工作时有比较大的效能提高。
安全保护技术:由于目前病毒的危害很大,因此一些安全保护技术也必不可少。比如在对BIOS的保护上,就采取了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就是在BIOS旁加上写保护跳线,以避免病毒侵害;还有就是使用双BIOS,即使一个被破坏了也有另一个可以工作,如技嘉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再有即使一些厂商自己开发的集成几种技术的产品,如联想的无敌锁,宙斯盾等,其原理也是避免病毒侵害BIOS。 主板诊断技术也是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如微星的D-LED技术,就是将故障用四个灯亮的颜色来表示。如显卡故障用两个红灯表示,而内存故障用三个红灯表示等。这样可以帮助一些初学者判断故障的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而硕泰克开发的语音提示技术将语音芯片固化在主板上,可以将故障直接说出来(用机箱小喇叭发声),更是满足一些追新族的喜好。
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AT 板型
也就是”竖”型板设计,即短边位于机箱后面板。它最初应用于IBM PC/AT 机上。AT 主板大小为13×12 英寸。
Baby-AT 板型
随着电子元件和控制芯片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应的推出了尺寸相对较
小的Baby AT 主板结构。Baby AT 大小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
是Intel 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结构。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
象把Baby-AT 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Micro-ATX 板型
是Intel 公司在97 年提出的主板结构,主要是通过减少PCI 和ISA 插槽
的数量来缩小主板尺寸的。
NLX(New Low Profile Extension)板型
是Intel提出的一种新型主板架构。它将强电、扩展槽等一些最容易损坏的部分设置在一块扩展竖板上,来提高主板的可靠性。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单元把输入的指令调动分配后,送到逻辑单元进行处理再形成数据,然后存储到储存器里,最后等着交给应用程序使用。
SMP(SYMMETRICMULTI-PROCESSING)
就是允许多个微处理器共享CPU 负载请求的方法。
Socket 5
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
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奔腾P54C和P54S处理器,320 针脚,
Socket 7
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
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Intel的Pentium、Pentium MMX,AMD 的K5、K6 和K6-2,Cyrix的6×86、6x86MX、MII,IDT的Winchip C6 等。
socket 8
方形多针脚插座,专为奔腾por CPU而设计的。
Super 7
它是Socket 7 的升级版本,是AMD 公司K6-2、K6III而相配备的。
Slot 1
INTEL专为奔腾II 而设计的一种CPU 插座,它是一狭长的242 针脚的插槽,提供更
大的内部传输带宽和CPU 性能。
Slot 2
专用在奔腾至强系列,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等高端领域。
Socker 370
INETL 为赛扬系列而设计的CPU 插座,成本降低。支持VRM8.1 规格,核心电
压2.0V 左右。
Socker 370 II
INETL 为Pentium III Coppermine和Celeron II设计的,支持VRM8.4 规
格,核心电压1.6V 左右。
Slot A:AMD公司为K7 系列CPU 定做的,外形与Slot 1 差不多。
Socket A:AMD 专用CPU 插座,462 针脚
Socker 423:INTEL 专用在第一代奔腾IV 处理器插座。
Socket 478:Willamette 内核奔腾IV专用CPU插座。
芯片组(Chipset)
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Technology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BTX具有如下特点:
1、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2、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3、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325.12mm),microBTX(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朋友送给我一块PCCHIPS530主板,他告诉我该板不亮,我在闲着没事的时候拿出这块坏主板看,啊,我发现CPU内核电源开关管下面的铜箔竟然烧断了内核电源开关管从外观上看是坏了。先拆下开关管,用导线连好烧断处,并将内核开关管一并换下,
我在这块主板CPU插座上好奔腾133CPU后,加电,主板亮了。再换颗MMX166CPU,发现主板反倒不亮了,换回133,又正常了,如是几次。我分析MMX166是内外核双电压供电,功耗大,可能此时电源才表现出问题。测量证实了这一点,MMX166正常外核电压为3.3V,而这块板仅为2V多,经仔细地目视检查发现外核电源调整管也有过热的痕迹,用FD3055更换原管,试机一切恢复正常。
作为连结电脑配件的纽带,主板始终扮演着保证整体稳定的作用,用户在选购主板的时候,由于对主板功能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容易产生“贪念”。
贪念一 追求大电容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用户开始迷信大电容DD似乎容量越大越好、个头越大越好。一些网站有意无意的误导更令一些发烧友对此深信不已,其实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首先,电容个头大小和电容厂家的设计、工艺有关,相同容量的电容,个头相差很多是很正常的,而且它们的滤波和保护能力也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某品牌电容个头较大就性能优异。其次,不管是大容量或者小容量,它们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可以说,主板是否稳定主要看它采用的大容量和小容量电容设计搭配是否合理,而不是看用了多少超大容量电容这么简单。君不见,一线品牌中低端主板虽然采用容量较小的电容,但稳定性却往往要比采用大容量电容、名牌电容的二、三线品牌的产品要好很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主板电路设计、布局及做工要比电容重要许多。
贪念二 我们还需要考虑升级吗?
有人说,摩尔定律大大提高了硬件技术发展的速度,也是电脑硬件贬值的加速剂,
无奈收入有限,而随着软件的不断发展,对电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朋友都希望通过升级保持电脑的高性能。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主板的可升级性,就成为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了。正因为如此,不少朋友在选购时都认为只要自己的电脑有很好的升级性就算多花点钱买好的主板也无所谓。这样的消费观念在前两年或许正确,但在今天却是错误的。
以Intel处理器为例,它的处理器对主板经常是喜新厌旧,因此这个月卖的主板往往不知道能否支持下次发布的处理器。另外,也有不少朋友在选购主板时往往将内存的扩展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其实目前512MB已经成为标配,而从软件的发展速度来看,未来扩展到1GB也是绰绰有余的,特别是目前单条内存插槽可以支持1GB的内存,这对于绝大多用户而言已经是内存容量的上限,因此我们不必在意内存插槽是两根还是四根。
所以说,现在追求主板的可升级性,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就算你想也是做不到的,新一代的产品推出,技术规格也不一样,在旧一代的平台上根本是无法使用的。在这里,大家倒不如从主板的功能来考虑,毕竟这相对于所谓的升级性要更实在得多。
一:刷新主主板bIOS二:修改bIOS增加对CpU的认识修改bIOS的内容来识别更多的CpU,修改工具CbROM和一个支持更多CpU的bIOS文件,支持的芯片组一定要相同1:先备份自己主板的bIOS,可以在DOS下用刷bIOS的工具来备份,也可以用WINFLASH在WINDOWS下备份2:对两个文件作比较:CbROM***.bIN/D在microcodeinformation中的内容显示了所支持的CpU封装类型和CpU代码,它的内容是存储在第二项CpUMICROCODE中的现在需要把新bIOS文件中的CpU代码提取出来添加到旧的文件中去,
3:提取命令:c:cbrom新文件名.bin/cpucodeextract回车合成命令:c:cbrom老文件名.bin/cpucodecpucode.bin回车完成后在查看老的文件内容看看CpU代码是不是多了?4:现在把改写过的bIOS文件在刷回你的bIOS里注意:此发只能用于AWARD的bIOS
主板是整个计算机的重要部件,在计算机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假如主板发生缺点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咱们就一同来看看主板在运用进程中最多见的缺点有哪些。 多见缺点一:开机无显示 计算机开机无显示,最先咱们要检验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主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拟脆弱的局部,极易遭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转,呈现此类缺点普通是由于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构成(当然也不扫除主板自身缺点导致系统无法运转。)。普通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一切丧失,所以咱们可以议决检测硬盘数据能无法完壁来判别BIOS能无法被破坏,假如硬盘数据完壁无损,那么尚有三种原由会构成开机无显示的景象:
1. 由于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疑问,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照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配置的CPU频率不对,也能够会引发不显示缺点,对此,只需整理CMOS即可予以处理。整理CMOS的跳线普通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许地位普通为1、2短路,只需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处理疑问,关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需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 CMOS配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标。 3. 主板无法辨认内存、内存损坏或许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缺点。某些老的主板比拟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辨认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缺点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刻为了扩大内存以进步系统功能,结果插上不一样品牌、类型的内存一样会导致此类缺点的呈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留意。
关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缺点,咱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处理(我以前尝试过,只需BIOS相似,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
但采用热插拔除须要相似的BIOS外还能够会导致主板局部元件损坏,所以牢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内部(可找有此服务的计算机商处理比拟安全)。 多见缺点二:CMOS配置无法保管 此类缺点普通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缺乏构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一样无法处理疑问,此时有两种能够: 1. 主板电路疑问,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疑问,有时刻由于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整理选项,或许配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管。 多见缺点三:在Windows下装置主板驱动顺序后呈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景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呈现此类景象,将主板驱动顺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无法以正常形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并且该驱动顺序在Windows 98下无法被卸载。假如呈现这种状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装置,疑问普通都可以处理,假如真实不可以,就只好重新装置系统。 多见缺点四:装置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无法用 呈现此类缺点的软件原由普通是由于CMOS配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配置的电源维护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区分为3、4、5......、NA,普通它的默许选项为
3,将其配置为3以外的中缀项即可。 多见缺点五:计算机频繁死机,在实行CMOS配置时也会呈现死机景象 在CMOS里发作死机景象,普通为主板或CPU有疑问,如若按下法无法处理缺点,那就只要更换主板或CPU了。 呈现此类缺点普通是由于主板Cache有疑问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觉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缺点的景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四周主板元件,发觉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缺点得以处理。关于Cache有疑问的缺点,咱们可以进入CMOS配置,将 Cache制止后即可顺利处理疑问,当然,Cache制止后速度一定会遭到有影响。 多见缺点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呈现此类缺点普通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构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用卡替代,但在替代之前必需先制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制止方能正常运用)。
什么是主板
台式机主板:就是平常大部分场合所提到的应用于PC的主板,板型是ATX或Micro ATX结构,使用普通的机箱电源,采用的是台式机芯片组,只支持单CPU,内存最大能支持到4GB,而且一般都不支持ECC内存。存储设备接口也是采用IDE或SATA接口,某些高档产品会支持RAID。显卡接口多半都是采用AGP 4X或AGP 8X,某些高档产品也会采用AGP Pro接口以支持某些高能耗的高档显卡。扩展接口也比较丰富,有多个USB2.0/1.1,IEEE1394,COM,LPT,IrDA等接口以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展插槽的类型和数量也比较多,有多个PCI,CNR,AMR等插槽适应用户的需求。如果有整合的网卡芯片,也是单10/100Mbps或高档的千兆网卡。在价格方面,即有大量的几百元的入门级或主流产品,也有一二千元的高档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生产厂商和品牌也非常多,市场上常见的就有几十种之多。较为知名的品牌有华硕、技嘉、微星、升技等台湾厂家生产的主板。
主板芯片组: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由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芯片组若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芯片生产厂家: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无非就是Intel(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美国)等几家,其中以Intel和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在台式机的Intel平台上,Intel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VIA、SIS、ALI和最新加入的ATi几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在AMD平台上,AMD自身通常是扮演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产品少,市场份额也很小,而VIA却占有AMD平台芯片组最大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却收到后起之秀nVidia的强劲挑战,后者凭借其nForce2芯片组的强大性能,成为AMD平台最优秀的芯片组产品,进而从VIA手里夺得了许多市场份额,而SIS与ALi依旧是扮演配角,主要也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笔记本方面,Intel平台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Intel的笔记本芯片组也占据了最大的市场分额,其它厂家都只能扮演配角以及为市场份额极小的AMD平台设计产品。
在选购整机尤其是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时,首先就必须确定适合自己的芯片组,这基本上能决定电脑的整体性能。建议按照具体应用的需求来决定主板芯片组产品,不一定要最新最好性能最强大,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行,以免增大自己的采购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以及造成系统性能的浪费。
什么是主板
主板芯片组: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芯片组将是整个身体的躯干。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 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由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目前CPU的型号与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一,芯片组若不能与CPU良好地协同工作,将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移动PC主要使用SIS集成一体化主板。
你一定常听到人家说:“这台电脑不稳定,常常死机!”一台电脑稳不稳定,主板关系重大,这和一个人的体质不好,就常会伤风感冒是同样的道理,
当你打开电脑主机的外壳,就会看到一块板子,这块板子就是“主板”。它不但要负责计算机内部所有资料的沟通,而且还要记住计算机有哪些硬设备,以及管理这些设备之间的沟通,以避免冲突的状况产生,
所以一部计算机的体质好不好,和主板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最重要的组件DDCPU、内存、芯片组和适配卡,都安插在主板的插座和插槽上,仔细看看,板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这些线路虽然细小,却非常重要,它们负责各个组件之间的信息传输,例如CPU下达各组件的指令,以及各组件接收与处理的数据。
在主板和磁盘驱动器之间,则是通过白色扁平的数据线来连接,并输送资料。在主板上,还有几个主机背后所见的、连接屏幕与键盘等周边的各种插座。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周边与零组件都与主板连结,所以主板有个英文名字叫做“Mother Board(母板)”,它把这台电脑的家庭成员都联系在一起。
★ 如何挑选主板
★ 外贸术语
★ 汽车术语
★ 商务英语经济术语
★ 常用法律术语
★ 贸易术语名词解释